❶ 试述经济人假设的内容
经济人假设的内容归纳起来有以下五点:
1、经济人假设是指每个人都以自身利益最大化为目标。
2、经济人假设是指追求自身利益或效用的最大化,它是个体行为的基本动机.理性选择假设是指个人在选定目标后对达成目标的各种行动方案根据成本和收益作出选择。
3、所谓经济人假设是指作为个体,无论处于什么地位,其人的本质是一致的,即以追求个人利益,满足个人利益最大化为基本动机。
4、经济人假设是指:当一个人在经济活动中面临若干不同的选择机会时,他总是倾向于选择能给自己带来更大经济利益的那种机会,即总是追求最大的利益。
5、经济人假设又称为X理论,X理论认为人类本性懒惰,厌恶工作,尽可能逃避,唯一的激励办法就是以经济报酬来激励生产,只要增加金钱奖励,便能取得更高的产量。
"经济人"的假设,起源于享受主义哲学和英国经济学业家亚当·斯密(Adam Smith)的关于劳动交换的经济理论。亚当·斯密认为:人的本性是懒惰的,必须加以鞭策;人的行为动机源于经济和权力维持员工的效力和服从。
美国工业心理学家麦格雷戈在他的《企业中的人性方面》(1960)-书中,提出了两种对立的管理理论:X理论和Y理论。麦氏主张Y理论,反对X理论。而X理论就是对"经济人"假设的概括。X理论的基本观点如下:①多数人天生是懒惰的,他们都尽可能逃避工作。②多数人都没有雄心大志,不愿负任何责任,而心甘情愿受别人的指导。③多数人的个人目标都是与组织目标相矛盾的,必须用强制、惩罚的办法,才能近使他们为达到组织的目标而工作。④多数人干工作都是为满足基本的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因此,只有金钱和地位才能鼓励他们努力工作。⑤人大致可分为两类,多数人都是符合于上述设想的人,另一类是能够自己鼓励自己,能够克制感情冲动的人,这些人应负起管理的责任。
假设人都是逐利的,在进行交易时,不会受非理性心理因素的影响,作出不符合逐利结果的行为。
经济人假设把人当作"经济人"来看待,认为金钱是 *** 人的积极性的惟一动力;社会人假设则指出影响人的劳动积极性的除了物质利益外还有社会和心理的因素,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个体的观点和个性都会影响个人对上级命令的反应和工人中的表现.
课本P36,也不知道对不对
“社会人”的假定是对“经济 人”假定的一种否定。他们认为古典经 济学和古典管理学派把人只看成“经 济人”是不对的。 “ 社会人” 的观点是人群关系论和行为科学管理论学派对人的基本看法。该理论否定了“ 经济人” 的假说, 认为工人不是单纯为了经济报酬而劳动, 人作为组织的成员, 还追求良好的人群关系, 追求安全感、归属感和受到尊重等社会心理上的满足。这种社会动机比经济动机更为重要。因此, 人并不是“ 经济人” , 而是“ 社会人”
不要用经验的方法来论证其合理性与缺陷,因为他本身已经设定为一个纯粹的观念。这样一种设定把思想推进到纯量的范畴,现在我们可以用数学--纯粹思想的方法来研究问题。对理性人的批判实际涉及到由量的范畴向更高的环节的过渡。
在管理学激励理论中,经济人假设与社会人假设都是关于人性的认识中的两个解释:
1.经济人假设
该假设认为:人的一切行为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满足自己的经济利益,工作的动机是获得经济报酬。人是主动追求金钱的典型动物。该理论的支持者是泰罗。泰罗认为员工是自私的、懒惰的、好逸恶劳的,多数人需要被控制,只有金钱和地位才能激励他们工作。一般人都没有雄心壮志,喜欢听命而为,只有少数人才能担当管理的职责。
2.社会人假设
该假设认为在社会上活动的员工不是各自孤立存在的,而是作为某一个群体的一员有所归属的“社会人”,是社会存在。人具有社会性的需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组织的归属感比经济报酬更能激励人的行为。“社会人”不仅有追求收入的动机和需求,他在生活工作中还需要得到友谊、安全、尊重和归属等。因此,“社会人”的假定为管理实践开辟了新的方向。“社会人”假设的管理理论的代表人物主要有梅奥、马斯洛、赫茨伯格和麦格雷戈等。
管理学人群关系论的主要观点:(“霍桑试验”的理论观点)(1)人是“社会人”,而不是单纯的“经济人”;(2)企业中不仅存在正式组织,而且也存在非正式组织;(3)新型的领导能力在于提高职工的满足程度来提高工作效率;霍桑实验的内容:“霍桑试验”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照明试验;福利研究;访谈研究;关于小群体的研究。“霍桑试验”得出的结论是:生产条件的变化固然影响劳动者的生产热情,但是生产条件与生产效率之间并不存在着直接的因果关系;生产条件并非是增加生产的第一要素;改善劳动者的士气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使人们心情快乐地工作并对自己的工作感到满意,这才是增加生产、提高工效的决定性因素。这对于“科学管理”只重视物质条件,忽视社会环境、心理因素对工人生产效率的影响的观点而言,是一个很大的进步。根据“霍桑试验”的结果,梅奥提出了“人群关系论”,早期的行为科学由此产生了。
理性经济人假设,这种人具备关于其所处环境各有关方面的知识,而且,这些知识即使不是绝对完备的,至少也相当丰富、相当透彻。此外,这种人还被假设为具备一个很有条理的、稳定的偏好体系,并拥有很强的计算技能;他靠这类技能就能计算出在它的备选方案中,哪个方案可以达到其偏好尺度上的最高点。此类人拥有起码的道德底线(利己但不损人)
是西方经济学模型的基本假设之一。
理性经济人是经济学中的第一个假设,相当于数学中的1+1=2,所以把它称呼为假设。 这个只是方法论的问题。
“经济人”的人性假设的显着特点是唯一地试图获得的经济好处就是物质性补偿的最大化。
常用作经济学和某些心理学分析的基本假设。西方古典经济学中的“经济人”假设,认为人具有完全的理性,可以做出让自己利益最大化的选择。197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西蒙修正了这一假设,提出了“有限理性”概念,认为人是介于完全理性与非理性之间的“有限理性”状态。经济人的概念来自亚当·斯密《国富论》中的一段话:每天所需要的食物和饮料,不是出自屠户、酿酒家和面包师的恩惠,而是出于他们自利的打算。不说唤起他们利他心的话,而说唤起他们利己心的话,不说自己需要,而说对他们有好处。西尼尔定量地确立了个人经济利益最大化公理,约翰·穆勒在此基础上总结出“经济人假设”,最后帕累托将“经济人“这个专有名词引入经济学。
《资本论》关于经济人的研究要点有三点:第一,经济人,不是一般的人类行为型别,是商品社会的特殊型别,即“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第二,由于资本主义生产的特殊历史本性,资本家作为了“主动型经济人”,雇佣工人则作为了“被动型经济人”。
所以,政治经济学中“政治寓意”只能以生产一般为规定予以探索,通过生产自身的“批判”(即通过否定发展)来达到。在实践内容上,其含义只能限定为“社会过程的运动”,即生产斗争、经济斗争、政治斗争,一直到阶级斗争。
❷ 理性人假设的假设意义
第一,没有理性经济人假设就不能认识经济规律,也不可能得出任何有意义的经济政策。理性经济人假设是现代经济学具有分析力的重要标志,没有这个假设,就不可能具有分析力。如果假定人是道德人,社会几乎不需要任何制度安排,不需要任何经济政策,连国家都不需要。经济学发现的只能是偶然性,不可能有理论上的简化,无法处理纷繁复杂的经济现象。
第二,理性经济人只是认识经济规律的一个工具,并不是提倡人人自私自利。
第三,从哲学本意上来看,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也是不排斥理性经济人这个假设的。事实上,马克思对人的看法本身是正确的,但他在经济分析里也一样不反对这样的假设。他在《资本论》讲:“分析经济形式,既不能用显微镜,也不能用化学试剂。二者都必须用抽象力代替。”实质上,理性经济人只是复杂人的一个抽象。不然无法分析经济问题,这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
❸ 在经济学里,怎么理解理性经济人假设
在经济学里,“合乎理性的人”的假设通常简称为“理性人”或者“经济人”的假设条件。西方经济学家指出,所谓的“理性人”的假设是对在经济社会中从事经济活动的所有人的基本特征的一个一般性的抽象。这个被抽象出来的基本特征就是:每一个从事经济活动的人都是利己的。也可以说,每一个从事经济活动的人所采取的经济行为都是力图以自己的最小经济代价去获得自己的最大经济利益。西方经济学家认为,在任何经济活动中,只有这样的人才是“合乎理性的人”,否则,就是非理性的人。但实际上由于受到市场信息不对称效应的影响,完全“合乎理性的人”不可能存在,只能作为一个理论上的抽象概念。假定特征:
1.完整性。理性人了解自己的偏好,对自己所要达到的目的具有明确的认识,对于经济生活中的任何变动,都能做出独立的选择。
2.有理性地选择。它的经济行为都是有意识的和理性的,不存在经验型和随机型的决策。
3.自利原则。消费者追求满足最大化,生产要素所有者追求收入最大化,生产者追求利润最大化,政府追求目标决策最优化。
4.传递性。各种生产资源可以自由地、不需要任何成本地在部门之间、地区之间流动。之所以作出这种假定,无非是要在影响人们经济行为的众多复杂因素中,抽出主要的基本因素,以此为前提,提出重要结论,并据此对人们有关经济行为作出预测,提供行动方针或决策的理论基础。
❹ 理性经济人假设
通过研究错误的行为,理乍得泰勒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他提出了理性经济人假设,作为经济决策的人都是理性地,既不会感情用事,也不会盲从,而是精于判断和计算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行为经济学对理性经济人假设的批判,主要分为三个方面。
一人的感知记忆,决策都是由大脑和神经系统决定的,他们并不完美无法从根本作到完全理性生活中,很多人做决策时并不会经过理性的计算,而是凭借直觉。
二人的行为受复杂的社会关系制约,从而导致人的行为选择并非都是建立在理性思考的基础上。例如疫情期间,国家对于物价的调控。
三人的理性程度还会受到自身能力的巨大限制,理性经济人假设把个人能力做最大化,假设默认个人具备足够大的信息处理和计算能力,运用分析过程是不带感情色彩的运算是不会出错,不需要修正的,但事实上人的能力确实有限的,并不能保证做到任何决策时都能拿出最佳方案。
不准确的预测,前两天白酒指数大涨,随后有一小波回调。有20000点会调至17000。回调大约16个百分点。我就是在17,000点时杀跌,看着每天下跌的股市,账户的收益率越来越低。于是我认为未来会一直接下去,于是要抓紧止损。事实上10天后白酒指数重新回到190000+。 心理明明默念,越涨越卖,越跌越加仓(估值合理),还是会冲动的做出错误的行为。
❺ 经济学最基本的假设是什么包括那些含义
亚当·斯密
经济学最基本的假设主要有三个:
资源稀缺性
含义:资源的稀缺性就是指,人们用来生产有价值的物品和劳务的资源,如土地、劳动和资本等一般来说总是稀缺的。资源的稀缺性表现在,他们在市场上是有价格的,其相对价格的大小和变动趋势就在很大程度上说明了其稀缺程度。所以,稀缺性不是指一种资源的绝对多少,而是指相对于市场需求来说,其稀缺程度有多大。没有稀缺性的东西就没有价格,或者说价格为零,不会在市场上进行交易;凡在市场上进行交易的东西都有稀缺性。
理性人假设
含义:微观经济学是研究人们的经济行为的学科,因此,其研究必须建立在对人的行为的某些基本假定之上。“理性经济人”就是微观经济学对人在运用其资源从事经济活动时的行为的基本假定。这一假定认为,人性的本质是自利,他总是试图在其局限条件下为自己谋求最大的利益;人的自利性表现在经济行为上,就是人们的经济决策和行为都是建立在这样的行为动机上:以最小的经济代价或机会成本获得最大的经济利益。如果人的行为是非理性的,市场机制也就不会起作用。
有限理性
含义:人在从事经济活动时虽然是理性的,但是,人的理性能力又是有限的,即人对事物、现象的认识能力总是有限的。正是因为如此,人们才需要制度来帮助他作出决策,尽可能在有限理性的局限下做出正确的决策。市场机制就是这样一种机制,他通过相对价格机制帮助人们认识市场供求的变动趋势,从而帮助人们作出正确的经济决策。如果人的理性能力是无限的,他就可以在没有任何制度的帮助的情况下独立作出正确的决策,因此也就不需要市场机制。有限理性的结论不仅适用于个人,也适用于包括政府在内的任何组织。
如果上述公理不成立,那么,市场可能就无法有效运转,或者不需要市场机制;市场经济能够取得巨大的进展,也反过来说明了经济学假设性公理的合理性。
在上述三个公理性假设中,理性经济人是市场经济得以有效运转的人性基础,而资源稀缺性、有限理性则构成了人类经济活动的基本局限条件。
❻ 经济学的基本假设是什么
经济学基本假设是:第一,理性人假定。合乎理性的人的假设条件(经济人)。以利己为动机,力图以最小的经济代价去追逐和获取自身的最大的经济利益。第二,完全信息假定。完全信息。市场上每一个从事经济活动的个体(即买者和卖者)都对有关的经济情况具有完全的信息。
假设条件是微观经济学中的基本假设条件。但是学界同时承认,上述两个基本假设条件未必完全合乎事实,他们是为了理论分析的.方便而设立的。在此条件下通过模型推演出来的实验结果,会和事实产生一定的差距。
经济学的基本假设来自《微观经济学原理》(美曼昆着)有:
1、经济人假定(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
2、稀缺性假设(资源总是有限的)。
3、非厌足性(人类总是贪得无厌的)。本书经过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吴德庆教授改编,非常适合作为我国经济管理类本科教育的微观经济学双语教材,也可用于MBA、EMBA相关课程的教学,还可作为商界人士的培训参考书。使用本书的读者朋友将发现,学习微观经济学付出只需那么少,收获将是那么多。
❼ 谁知道理性经济人假设的核心是什么
所谓“理性经济人”原本是西方经济学的一个基本假设,即假定人都是利己的,而且在面临两种以上选择时,总会选择对自己更有利的方案。西方经济学的鼻祖亚当·斯密认为:人只要做“理性经济人”就可以了,“如此一来,他就好像被一只无形之手引领,在不自觉中对社会的改进尽力而为。
在一般的情形下,一个人为求私利而无心对社会做出贡献,其对社会的贡献远比有意图做出的大。理性经济人假设,这种人具备关于其所处环境各有关方面的知识,而且,这些知识即使不是绝对完备的,至少也相当丰富、相当透彻。
此外,这种人还被假设为具备一个很有条理的、稳定的偏好体系,并拥有很强的计算技能;他靠这类技能就能计算出在它的备选方案中,哪个方案可以达到其偏好尺度上的最高点。此类人拥有起码的道德底线(利己但不损人)
是西方经济学模型的基本假设之一。在研究消费者行为时,我们需要假定,消费者是追求效用最大化的和理性的,这也就是所谓的经济人假设。每一个从事经济活动的人都是利己的,总是力图以最小的经济代价去获得自己最大的经济利益。
这个假设不仅是分析消费者行为的前提,也是整个经济学的一个基础。
当然,这一假设只是一种理想化状态,现实中的情况并非总是如此。人们在从事经济活动时并不总是利己的,也不能做到总是理性的。
理性经济人假设,这种人具备关于其所处环境各有关方面的知识,而且,这些知识即使不是绝对完备的,至少也相当丰富、相当透彻。
此外,这种人还被假设为具备一个很有条理的、稳定的偏好体系,并拥有很强的计算技能;他靠这类技能就能计算出在它的备选方案中,哪个方案可以达到其偏好尺度上的最高点。此类人拥有起码的道德底线(利己但不损人)
是西方经济学模型的基本假设之一。
❽ 经济学的基本假设理性经济人假设是什么
理论经济学的假设主要有三个:稀缺性假设、理性人假设、最大化假设。当然还有其它一些假设,比如完全信息假设、有效市场假设、完全竞争假设等等。
之所以说那三个是基本假设,是因为西方经济学理论大部分是建立在这几个假设的基础上的:
稀缺性假设,经济学是研究有限的资源如何合理分配,达到收益最大化的学科。如果一个东西是无限的,那它不在经济学的研究范畴内,比如空气可以说是无限的,经济学不会研究如何分配空气;但如果以后空气是有限的,或者说干净的空气是有限的,那它就具备稀缺性,可以成为理论经济学的研究范畴。一个活生生的例子就是,碳排放额,以前随便排放的时候,没人会研究如何分配才是最优的,但是现在碳排放有额度限制了,变成稀缺资源了,所以就要研究如何分配对社会才是最优的。
理性人假设,就是假设人是自利的,在对己不利和对己有利之间,会选择对己有利的一个方案。所以义工不是经济学的研究范畴,但是要注意,某些慈善捐款是,因为部分慈善捐款是出于改善企业形象、积累品牌名声所做的,最终属于利己行为。
最大化假设,就是如果存在两个或多个收益不同的方案,假设人们会选择收益最大化的方案。
其实提到理性人假设,就不能不提到囚徒困境。近代经济学渐渐对理性人假设提出了很多质疑和挑战,囚徒困境可以说是最典型的例子,它充分说明了由于个体的理性,导致集体无法达至最优的结果,最终导致个体损失,即个体的理性不能形成集体的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