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经济状态 > 英法德各国如何管理自己的经济

英法德各国如何管理自己的经济

发布时间:2023-01-23 18:56:15

A. 求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法俄美德日6各国家的经济政治外交策略

英国:
19世纪下半页是英国最辉煌的时期。工业十分发达,世界第一经济大国,海外殖民地遍及全球。但是其他国家的工业发展使英国失去了贸易垄断地位。十九世纪以来,各国纷纷提高进口关税设置贸易壁垒,但是英国常年维持自由贸易导致英国开始了长达114年的有形贸易逆差,但由于无形贸易的强势发展,英国的对外贸易始终保持顺差。英国经济增长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有明显放缓的局面,原因有亮点:1,本身科技处发达的英国对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热情不高。2,英国殖民地广阔,产品倾销市场十分广阔,产品面临的竞争较小。
政治上这段时间是着名的维多利亚时代,政治繁荣稳定,是英国自我完善的时期,这个时期,两党制和社会保障等制度纷纷初现雏形。英国民主制度不断完善。
外交方面,英国奉行光荣孤立政策,限制欧洲范围内的潜在国家崛起,周旋于各国之间。这期间,英国不断限制法国和俄罗斯的对外扩张。英国表示不同任何国家结盟,知道二十世纪初,英国为了限制俄罗斯在远东的扩张,打破了光荣孤立政策,同日本结盟。后同法国结盟,开始对抗新兴的德国

法国:
19世纪是法国最动荡的时期,虽然法国加强了海外扩张,但帝制和共和制、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不断交替统治,还出现了巴黎公社。政治的动荡不安导致法国经济放缓。整体来说,拿破仑和他的侄子给法国带来了稳定和发展,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也悄然在法国传播着。但后期由于普法战争失败,法国面临巨额赔款和和不平等条约,法国元气大伤,经济发展继续放缓,其经济被新兴的资本主义强国美国,德国和奥匈帝国超越,是世界经济的第五大国。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二十世纪初法国经济才恢复起来。
由于法国和德国的世仇,法德两国长期相互对立,这大大激化了欧洲矛盾,这也让法国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二十世纪后,英法逐渐摒弃了之前的隔阂,还是共同对付新兴的德国和奥匈帝国,以及后来的苏联。个时期法国开始了大规模海外殖民地的扩张,主要是在非洲扩张领土,并将南中半岛(越南,老挝,柬埔寨)划入自己的殖民地。

俄罗斯帝国
俄罗斯是整个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最薄弱的环节。政治腐败,经济萧条,人民生活艰苦,军事战斗力低下。由于大量的封建主义残余大大限制了俄国的经济发展,国内阶级矛盾十分尖锐。俄国的工业发展缓慢,虽然经济可以排世界第六,但同期广阔的领土和人口众多的国情严重不符。
对此,俄国政府的一贯政策就是对内高压统治,对外扩张以转移国内矛盾。但在中亚和高加索的扩张接收到了英国的控制,德国统一,奥匈帝国势力深入巴尔干半岛,在远东遭日本的挫败。俄罗斯的扩张被彻底遏制。政府无力调和国内矛盾,一战期间,由于国家的极度腐败,欧洲的东战线,德奥联军以惊人的速度向俄罗斯内地推进,连续的战败最终导致俄罗斯帝国彻底崩溃,发生了二月革命。之后是十月革命,建立了苏俄。起初苏俄还能安守本分,发展自己的经济。但随着工业化的完成,苏联很快就有开始了对外扩张的政策。失败的民族政策也导致苏联最终自食恶果,这是后话了。

美国:
美国在这个时期经济高速发展,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大国。美国和德国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发生地,科技水平也高速增长。另外美国出现了垄断企业,最着名的就是美孚石油公司。大企业不断涌现,而且开始走向国际,对国际经济产生影响。
政治来说,这期间也是美国民主制度完善的时期。两党制出现,法律和社会制度不断完善。美国建立起了典型的文人政治。
对外,由于美国的兴起,开始对完谋求领土扩张。从美墨战争获得墨西哥大批领土,二十世纪初发动了美西战争,炮轰日本迫使其开放口岸,从西班牙手中夺得了菲律宾。并且开始想中国渗透。另外美国还不断向太平呀发展实力,吞并了夏威夷王国。整体来说美国能够保持和大部分西方国家的稳定关系,但在太平洋发展过程中同日本不断与日本发生摩擦。

德国
德国的统一比较晚,但是统一后,经济的发展极其迅速,第二次工业革命也在德国展开,德国经济甚至超过了老牌资本主义国家法国,其经济在当时仅次于美国和英国,处于世界第三的位置。
德国的兴起受到了法国的百般阻挠,因此德法两国长期处于十分几张的状态。建国后首相俾斯麦政策更是处处针对法国。同时随着德国经济的崛起,德国也开始谋求海外扩张,本别再非洲,太平洋和中国拓展势力。
但这触动了英法俄等国的利益,而德国和奥匈帝国则要求重新分配世界殖民地重新洗牌。从而开始了长期对抗,最终挑起一战,德国战败,经济受到制裁,海外殖民地被英法美日和意大利比利时瓜分,而奥匈帝国解体。但最终德国还是在战后严峻的经济制裁中再次迅速崛起。
政治上德国是君主立宪制,但德国君主有极大权力。对内大力宣扬军国主义和民族主义,造成了世界的不安全。

日本
日本在明治维新后,资本主义迅速在国内发展,工业腾飞,资源贫瘠,但制度不完善,基础设施建设还跟不上,日本经济依然是资本主义列强的模座,为世界第8位。
政治上,日本参考德国的政治制度,建立起了君主立宪,君主保有较大权利,而且同样奉行军国主义和民族主义。
对外日本开始扩张,其目标很明确,首先以朝鲜半岛为目标,然后是中国东北,全国中国,东南亚和全亚洲。这期间日本通在远东扩张的俄国发生矛盾,最终以俄国失败告终。一战后,重新瓜分殖民地,日本获得了太平洋德国的殖民地,开始在太平洋扩张,这期间与同样基于太平洋地区美国产生了摩擦,也导致了后来二战美日的战争。

B. 英法德在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建设中的特色以及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英国的资产阶级革命革除了封建制度中不利于先进工业发展的因素,同时又通过圈地运动和拓展国内外市场获得了大量的劳动力、原材料、销路,并拥有先进的科学技术,因此为工业革命奠定了基础。英国从君主立宪制确立以后百余年时间里国家基本处于平稳状态,这为轻工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保证,因此英国在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中后期积聚了大量财富,成为这一时期里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帝国。二战结束以后英国失去了大多数殖民地以及这些地区市场的支配权,日不落帝国往昔的辉煌已不复存在,在欧洲的经济力量也让位于法德。
法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可谓是一波三折,从攻占巴士底狱到第三共和国颁布宪法的近百年时间里一直处于内忧外患的困扰中,又由于普法战争把生产铁矿的阿尔萨斯—洛林地区割让给了普鲁士,所以在英国辉煌的百年时间里法国的经济发展十分缓慢。但到了19世纪70年代随着法国政局稳定,法国的工业也开始迅速发展起来,但仍然不及英国。二战结束以后法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与德国一同成为引领欧洲经济的“火车头”。
“德国”这个概念诞生于19世纪70年代,在俾斯麦统治下强盛起来的普鲁士统一了四分五裂的德意志。由于拥有得天独厚的鲁尔区煤炭资源和从法国割占来的阿尔萨斯—洛林铁矿产区以及比英国更先进的工业机器,德国的工业取得了飞跃式的发展,甚至超过了英国。二战以后西德深刻反省纳粹所犯下的罪恶,带领民众走和平道路,现在已经成为欧洲最大的经济体。

C. 能说说英法德3个国家的经济结构么

英国
英国是世界经济强国之一,其国内生产总值在西方发达国家中居前列。英国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有所下降;服务业和能源所占的比重不断增大,其中商业、金融业和保险业发展较快。 2002年,英经济规模居世界第四,是世界第二大海外投资国。私有企业是英国经济的主体,占国内生产总值的60%以上。服务业是衡量现代国家发达程度的标准之一。英国的服务业从业人口占其就业总人口的77.5%,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63%以上。英国是欧盟中能源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也是世界主要生产石油和天然气的国家。主要能源有煤、石油、天然气、核能和水力等。铁矿储量为27亿吨、煤的可采储量达46亿吨、石油储量为70亿吨、天然气储量达12260-38000亿立方米。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满足本国2600万电、气用户的国家。

货币:英镑(Pound)

工业:航空航天、电子、石化、核能、汽车、纺织、冶金、机械、造船等

农业:大麦、小麦、燕麦、甜菜、马铃薯等

矿产:煤、铁、石油、天然气等

法国
法国经济发达,国内生产总值居世界前列,是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农产品出口国。主要工业部门有矿业、冶金、汽车制造、造船、机械制造、纺织、化学、电器、动力、日常消费品、食品加工和建筑业等。核能、石油化工、海洋开发、航空和宇航等新兴工业部门近年来发展较快,在工业产值中所占比重不断提高。核电设备能力、石油和石油加工技术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美国;航空和宇航工业仅次于美国和独联体,居世界第三位。钢铁工业、纺织业占世界第六位。但工业中占主导地位的仍是传统的工业部门,其中钢铁、汽车、建筑为三大支柱。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有逐步减少的趋势。第三产业在法国经济中所占比重逐年上升。其中电信、信息、旅游服务和交通运输部门业务量增幅较大,服务业从业人员约占总劳动力的70%。
法国商业较为发达,创收最多的是食品销售,在种类繁多的商店中,超级市场和连锁店最具活力,几乎占全部商业活动的一半。法国铁矿蕴藏量约为70亿吨,但品位低、开采成本高,所需的铁矿石大部分依赖进口。煤储量约为210亿吨(其中褐煤100亿吨),有开采价值的约为14.7亿吨。铝土矿储量约9000万吨。有色金属储量很少,几乎全部依赖进口。石油储量只有3000多万吨。天然气储量2500亿立方米,所需石油的99%、天然气的75%依赖进口。水力资源约为1000万千瓦,核能,水力资源和地热的开发利用比较充分。森林面积约1500万公顷,占欧盟森林总面积的25%,人均拥有绿化面积0.28公顷,森林覆盖率为26.7%。农业很发达,农牧结合,综合发展。主产小麦、大麦、玉米、甜菜、马铃薯、烟草、葡萄、苹果、蔬菜和花卉。葡萄酒产量居世界首位。有乳、肉用畜牧业和禽蛋业。法国是欧盟最大的农业生产国,也是世界主要农副产品出口国。
随着法国人口城市化,农村人口不断减少,法共有土地面积5500万公顷,其中61%为农业用地、27%为林业用地、12%为非农业用地。农业用地的96%为家庭所有。农业的传统地区结构为:中北部地区是谷物、油料、蔬菜、甜菜的主产区,西部和山区为饲料作物主产区,地中海沿岸和西南部地区为多年生作物(葡萄、水果)的主产区。机械化是法提高农业生产率的主要手段,法已基本实现了农业机械化。农业食品加工业是法外贸出口获取顺差的支柱产业之一。欧洲前100家农业食品工业集团有24家在法国,世界前100家农业食品工业集团有7家在法国,法国的农副产品出口居世界第一,占世界市场的11%。
法国是世界着名的旅游国,首都巴黎、地中海和大西洋沿岸的风景区及阿尔卑斯山区都是旅游胜地,此外还有一些历史名城、卢瓦尔河畔的古堡群、布列塔尼和诺曼底的渔村、科西嘉岛等。法国一些着名的博物馆收藏着世界文化的宝贵遗产。
法国也是世界贸易大国,其对外贸易有两个特点:一是进口大于出口,造成贸易逆差,进口商品主要有能源和工业原料等,出口商品主要有机械、汽车、化工产品、钢铁、农产品、食品、服装、化妆品和军火等;另一是非产品化的技术出口增长较快,纯技术出口在整个出口贸易中的地位日益显要。
法国政府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是税收,税收高于美、日等国,其中主要来自增值税,其它还有所得税、公司税、社会福利税等。欧洲经济共同体成员国。重要海港有马赛、勒阿弗尔、敦刻尔克、南特、圣纳泽尔、鲁昂等。

德国
高度发达的工业国家,经济实力居欧洲首位。属世界第三大经济强国。德国是商品出口大国,工业产品的一半销往国外。德国的出口额现居世界第二位。德国近1/3的就业人员为出口行业工作。主要出口产品有汽车、机械产品、电气、运输设备、化学品和钢铁。进口产品主要有机械、电器、运输设备、汽车、石油和服装。主要贸易对象是西方工业国。政府奉行整顿国家财政、减少预算赤字、进行税制改革、刺激个人投资、进一步实行非国有化、减少国家干预、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的政策,使德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同时积极采取措施,推动信息技术的发展并调整经济结构。自然资源贫乏,除硬煤、褐煤和盐的储量丰富之外,在原料供应和能源方面很大程度上依赖进口,2/3的初级能源需要进口。德国的工业以重工业为主,汽车、机械制造、化工、电气等占全部工业产值的40%以上。食品、纺织与服装、钢铁加工、采矿、精密仪器、光学以及航空与航天工业也很发达。中小企业多,工业结构布局均衡。农业发达,机械化程度很高。农业用地约占德国国土面积的一半。产品可满足本国需要的80%。旅游业、交通运输业发达。德国是啤酒生产大国,其啤酒产量居世界前列。它还是最早研制成功磁悬浮铁路技术的国家。2002年2月28日24时,德国马克正式停止流通,欧元 (EURO)成为德国法定货币。德国是首批使用欧元的11个国家之一。

D. 二战后英国,法国,联邦德国和日本等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原因

英国

1951年10月,保守党组成由丘吉尔为首相的新政府,从此开始了长达13年的保守党执政时期(在此期间丘吉尔、艾登、麦克米伦和霍姆相继出任首相)。保守党政府除了终止实行工党原先准备实施的钢铁工业和国内运输业的国有化计划,基本上接受了国有化的现实;同时继续推行福利政策,只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一些国家在国民保健方面的开支。丘吉尔政府还根据战后英国经济恢复的实际,结束了产生于战时的国家对经济生活的严格控制,使英国的经济能更好地发展。50年代前期,英国的经济呈现繁荣,其国民生产总值位居资本主义世界第二位。虽然进入50年代下半期和60年代上半期,与联邦德国、法国以及日本经济的迅速发展相比,英国的经济发展相对缓慢,但是英国的经济增长仍然保持2%至3%。
英国国有企业的改造过程及其经验

1.国有企业私有化改造的浪潮最早源自英国。英国是一个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二战以后英国经济逐渐走下坡路。为提高经济竞争力,英国战后历届政府先后对国有企业进行了多种形式的改革,其基本措施是对国有企业实行私有化及股份制改造。其做法从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逐渐影响到世界大多数国家,形成所谓私有化浪潮。

2.英国国有企业改革主要是政府通过制定私有化政策加以推行。其发展大体经历了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1979年-1986年):主要对包括石油公司、天然气海岸设施、宇航公司、电报电话公司、铁路、旅馆、全国卡车公司等在内的亏损不太严重、仍可获利、且大多属竞争行业的企业实行私有化。具体做法是:(1)企业公开上市;(2)整体出售给私人企业;(3)职工内部持股。总起来看,该阶段改造的规模相对较小。

第二阶段(1987年-1991年):主要涉及亏损较为严重的国有企业,以及公用事业和自然垄断性行业。包括:天然气公司、航空公司、机场、钢铁、供水、造船、电力、全国公共汽车公司等。与第一阶段不同,第二阶段主要以将国有企业出售给私人企业,其它则采用股份公开上市及职工持股的办法。从改造的规模看,该阶段比第一阶段扩大了近一倍。

为保证整个改造进程的平稳性,英国政府采取了多种相关配套措施。其中最为重要的是:

特别股权安排及照顾职工和分散的小额股东的权益。所谓特别股权安排是指:政府保留一部分国有股权暂不出让。其目的在于防止某些行业或私人企业利用国有企业私有化改造,采取恶意收购或兼并国有企业的不良做法,同时也在于制约企业的个别经理人员利用私有化改造转公为私,乘机扩大个人利益,使国有资产流失。所谓照顾职工和分散的小额股东的权益,重点在于合理确定职工持股购股方案,一般让本企业职工持有本企业总股份的10%左右。

总体上看,英国国有企业改革值得肯定及借鉴的经验主要有:(1)化大为小,区别对待。政府根据具体情况,对亏损的大企业本身进行划分,根据各部门具体的盈亏情况划分为若干个小公司,以区别对待。由于一个大型企业的亏损,不等于其各部门一概亏损,因此区别对待的优越性在于:政府能够把有限的资金用于那些因亏损而急需改造的部门中去,从而降低了国企改造的成本,并增加了企业扭亏为盈的机会。(2)逐步推行,相对平稳。整个改造过程分阶段实施、按步骤进行;重视可行性研究及前期准备;实际推行中先易后难,由小到大;改造的形式不拘一格:整体出售、内部收购、股票上市、国有民营等多种形式综合使用,同时注重各种改革措施之间的相互衔接配套。

由于政策可行、措施有效,通过10多年的私有化改造,英国国有企业的经济效益得到普遍提高,其中英国最大的40家被改造的国有企业全部取消了亏损,企业盈利增幅较大。同时政府也甩掉了一些财政包袱,使财政收支状况有明显好转,政府通过出售国有企业,直接获得的总收入超过600亿英镑。国有企业职工的收入也有较大增长,加上股票收益,使职工参与企业管理的意识增强,企业的经营管理机制也相应地得以改善。此外,股份制改造也得到英国社会各阶层及广大人民的支持,表现在社会公众持股人数大增,由300万人上升到1000万人。

英国国有企业私有化改造存在的问题是:(1)由于企业大量裁员,使失业问题空前严重。失业率一直居高不下,由此带来工人抗议等众多社会问题。(2)如何有效监督管理国有企业私有化进程,尤其是对具有自然垄断性企业实行私有化后,如何防止因私人垄断而损害社会公众利益,是值得重视的一个大问题。

法国

二战后,法国逐步形成一套较为完整的城市发展、农村改革、山区开发和保护及老工业区结构改造政策,对缩小地区经济发展差距,加快落后地区发展,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发展都起到了积极作用

第一,城市发展政策的主要方针是控制大城市的发展,鼓励地方中小城市的发展,建立中心城市,以促进地区经济平衡发展,改变欠发达地区落后面貌,主要内容有:采取措施严格限制巴黎等特大城市的发展;调整全国城市结构,改革旧有城市体系,加速发展里昂、马赛、里尔等地区中心城市,促进人口和经济活动向这些城市流动;制定城市发展规划,鼓励发展中小城市和卫星城镇。

第二,农村改革政策的主要目标是通过对农村实行结构改革,重点开发西部、西南部和中央高原欠发达农业区,主要内容包括:

1、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法国西部、西南部和中央高原等地区交通相对落后,缺少通讯手段。为迅速改变这些地区的面貌,法国政府先后制定了一系列发展交通和通讯的计划,并投入大量资金。20世纪70年代初,专门制定了有关改善农村基础设施的特别条例,由中央同地方合作,兴建基础设施大型项目。经过努力,历史上形成的东西部之间交通网络分布不均的状况正在逐步消失。

2、加速欠发达地区农业现代化进程。20世纪70年代起,法国政府把欠发达地区的农业现代化作为改变地区落后面貌,促进农业区域平衡发展的重要手段,并制定相关法令,推行农业现代化开发计划。政府通过低息贷款、财政补贴等形式,鼓励欠发达地区农场进行设备更新和现代化投资。开发计划的实施大大促进了欠发达地区农牧业的发展,对稳定这些地区的青壮年劳动力留在当地发展起了很大作用。

3、鼓励发展农村工业和第三产业。法国政府在促进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中,还十分重视扶持适合各地区特点的工业、手工业和第三产业的经营活动,尤其在西部、西南部和中央高原等重点改革区,实行了一系列财政激励和扶持政策,鼓励这些地区发展农村工业和第三产业,增加农民收入。

4、稳定农村人口,特别是青壮年人口。20世纪70年代以来,欠发达地区农村人口不足和农业劳动力老化问题日益突出。为此,法国政府把稳定农村人口作为执行区域发展政策的重要目标,采取多项奖励措施,鼓励人口向农村流动。

5、发展农村文化、教育事业。20世纪60年代起,法国政府不断增加农业教育和职业培训的贷款和补贴。到80年代中期,这方面的支出约占国家农业拨款的3%。政府还通过补贴等措施,普及落后地区的视听和影像教育。政府还同地方签署文化教育合同,促进农村地方教育的发展。

第三,实施山区开发与保护政策。山区约占法国国土总面积的2%。20世纪60年代起,法国政府提出应根据山区的不同特点,在保护山区自然资源的同时,大力发展旅游业和其他经济活动,繁荣山区经济。80年代初,又出台了保护和开发山区的四条方针,包括因地制宜,发展适合本地区特点的经济活动,尤其是扶持山区工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大力发展旅游业;有效保护资源;重点改善人烟稀少、偏僻山区的交通和通讯基础设施,发展服务业,改善山区生活条件等。

第四,推动老工业区结构改造。1979年以来,法国政府对老工业区采取了一系列结构调整措施。20世纪60-70年代是改造的第一阶段,先后提出了“钢铁工业改组计划”和“拯救钢铁工业计划”,主要通过增加投资来推动企业现代化,但未取得预期效果。80年代初社会党执政后,对老工业区的改造进入第二阶段,初期实行扩大煤、钢生产的“振兴”计划,结果加剧了原有的“结构性危机”;后由于经济严重不景气,又转而实施“紧缩”政策,加速结构调整,使生产由“低效数量型”步向“高效质量型”转变。

(四)实施有利于缩小地区发展差距的财政和税收制度

20世纪50年代起,法国政府实施了一系列有利于缩小地区发展差距的财政奖励制度,先后设立经济和社会发展基金、地区开发奖金、手工业企业装备奖金、农村开发与国土整治部际基金、工业现代化基金等,为巴黎和其他大城市外迁企业和机构提供补贴,并重奖在边远、落后地区进行投资的企业主。80年代初社会党执政后,将这些名目繁多的奖金和补贴一律改称“国土整治奖金”,并对资助手段作出重大改革。此外,对参与区域发展的企业,政府还根据地区和就业人数予以不同程度的税收减免。

(五)实施地方分权政策,调动地方积极性

二战后,法国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中央政府的权力,但中央权力主集中,限制了地方积极性,造成地区之间条块分割,不利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自20世纪60年代起,法国开始实施向地方分权的政策,中央政府行使的部分权力下放到大区和省。80年代起,进一步下放权力,实行自治管理体制,扩大地方自主权,各地区可按本地区的特点和需要制定发展规划,从而调动了地方的积极性。右翼政府2002年重新上台执政后,于今年3月在议会通过有关地方分权的修宪法案。右翼政府强调,地方分权是一场重要的政治改革,将使各地区释放出可达国内生产总值1%的新的经济活力。

联邦德国

1、依托于其强大的科学技术。联邦德国科技基础雄厚,战后的德国政府鼓励科研部门与经济部门的合作,促进技术创新,使国家技术的发展与创新由企业根据市场的需要进行,并得到了国家的经济援助和享受优惠的税收政策。

2、利用外国资本。战后初期的马歇尔计划增加了联邦德国的工业发展资金,扩大了就业,增加了税收,引进了新技术和新设备,加速了经济的发展。

3、国民经济的非军事化。战后德国人不能在国际上扮演重要角色,他们把全部精力放在经济建设上来并在很短时间里在经济上打败了当年的战胜国。

4、法德矛盾的缓和与欧洲一体化进程的开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法德两国的发展走出了冤冤相报的怪圈,并走上了“欧洲自主”的发展道路。1951年4月,以法国、联邦德国(西德)为代表欧洲六国正式签订《煤钢联营集团条约》,至此引发法德百年冲突的两国边境的煤钢资源将被置于两国共同参与管理的联合机构之下,它结束了两国争端的根源,使法德之间的关系得到了根本的纠正。1958年,六国又组成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日益走向联合的欧洲成为独立于美苏的重要力量,推动了法德关系的改善和德国经济的发展。

5、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联邦德国政府通过建立国有经济,制订法令政策调节国民经济等方面对经济进行有效的宏观管理,并强调经济按市场规律运转,这有力地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6、进行社会政治改革。战后,德国清除法西斯主义,建立民主化的国家,给予人民一定的民主权利,并推行较为广泛的社会福利制度,防止人民的极端贫困和社会动荡,为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比较稳定的社会形势。

7、联邦德国人民具有较高的劳动素质和他们的辛勤劳动。1950年联邦德国的在校大学生为10万人,平均1万名居民中就有21名大学生,到1970年增加到41万人,平均1万名居民中就有68名大学生。此外,联邦德国还非常重视职工的业余教育,由于教育和训练,联邦德国就业的劳动者的科学知识和技术水平普遍提高,再加上联邦德国人民的敬业精神,极大地促进了联邦德国经济的腾飞。

E. 二战后初期,英法德都推行国有化改革

没错,受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危机影响,英法等西欧各国认识到了自由放任经济发展的危害,政府开始有限地干预经济。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战争的需要,无论同盟国还是轴心国都实行了计划经济,一切物资由国家配给,二战后,出于恢复生产的需要,英法等西欧国家仍沿用国家干预经济的制度,同时大力建设福利制度,因此资本主义国家的国有化程度在这一时期也很高,但随着国家的稳定,社会的发展,国有化的弊端开始暴露,英法在上世纪70年代的经济危机后开始逐渐降低国有化程度,总之,国家干预与市场调节是都不可缺少的,在紧急时期,国有化更有利于国家发展,而和平时期,市场自身调节更有利于经济发展,英法的等资本主义国家的国有化改革也是时代的产物和国家发展的需要。望采纳,谢谢。

F. 英法德做为欧盟的三大支柱,究竟谁才是欧盟的老大

英国、法国、德国是欧洲最发达的三个国家,也是欧盟的三大支柱,被誉为欧洲的“三驾马车”。长期以来,三国齐头并进,你追我赶,谁也不服谁。为了争夺欧洲的领导权,三国明争暗斗,互不相让。虽然现在不像二战以前要用拳头说话,但三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的争斗并没有停止,这种情况在争夺欧盟领导权上显得尤为突出。欧盟囊括了欧洲大部分国家,是当今世界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区域政治、经济集团,谁掌控了欧盟的领导权,谁就是欧洲的老大。那么作为欧盟的三大支柱,英法德谁才是欧盟的核心?


法国是五常之一,拥有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强大的核力量,实际上具备了和美中俄等大国分庭抗礼的条件。只要法国人整合了欧盟,接过欧盟的领导权,必然成为欧盟的核心,欧洲也会成为和美俄分庭抗礼的一大势力体系。这是法国人和所有欧洲国家的梦想和希望。现在英国人要脱欧单干,德国经济火车头呈现疲态,法国人毫无疑问会站到台前,离欧盟的老大又进了一步。这也是法国在近两年越来越活跃的主要原因。法国总统马克龙甚至提出要组建欧洲联军,和美国人一拍两散。如果组建欧洲联军,军事实力最强的法国毫无疑问会掌握欧洲联军的指挥权,掌控整个欧洲的防务,法国人会成欧盟话语权最大的国家,成为欧盟“事实上的老大”。这也是为何愤怒的美国人会用“黄马甲运动”整法国的原因。当然,法国人想当老大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仅德国不服,意大利也同样不服,美国人更是不会高兴,所以法国人想要整合欧洲,想当欧盟的老大,仍然任重道远,不仅需要时间,更需要机会。

G. 二战后英国.法国.联邦德国和日本分别采取了怎样的经济政策发展本国经济

英法德经济的发展基本上都是马歇尔计划的产物,英国是以牺牲英镑的世界地位为代价换的美国的经济援助的。法国虽然走的是较为独立的外交路线,但是在全球问题上依然受制于美国。英法德经济上的回复与其作为老牌强国的科技工业实力是分不开的。
日本作为战败国,走的是吉田茂路线,暂时性的彻底放弃军事,全面发展民用经济。日本走的是高技术的发展,但是日本被美国占领,不仅军事上完全受美国控制,经济上也不得听命于美国,着名的广场协议就是最好的例子

H.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英法德三国是如何压制和帮扶的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英国从军事卷入政策退回到传统的欧洲均势政策,致力于建立一个基于英法德相互信任与合作的稳定的安全局面。二十年代,法国联合东欧国家,压制德国,与英国传统的均势政策发生矛盾。于是,英国便推行扶德抑法的政策,企图削弱法国及其盟国的地位,以保证自己在欧洲大陆的仲裁国地位。

阅读全文

与英法德各国如何管理自己的经济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心里突然很渴望爱情怎么办 浏览:514
播放婚姻时多少秒 浏览:781
未来的故事讲的是什么 浏览:110
幸福树叶子卷曲叶子干怎么办 浏览:693
爱情漫画哪个软件好 浏览:995
颍东幸福时代哪个好 浏览:689
什么是美女来历 浏览:627
什么是被细节打败的爱情 浏览:128
现代婚姻法什么时候颁布 浏览:343
法院如何经济独立 浏览:610
13岁男孩心跳多少为健康 浏览:218
事业单位面试班费多少 浏览:804
经济知识报纸哪个好 浏览:831
价值观和爱情观有什么不同 浏览:213
肺癌熬过婚姻会怎么样 浏览:844
怎么才能把幸福握在手上 浏览:110
河南电视台美女主持人有哪些 浏览:513
经济中级证书编号是哪个 浏览:364
家政行业为什么要嫁接大健康 浏览:681
世界上哪里来的那么多幸福与美好 浏览: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