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中国计划经济的确立与结束时间
法律分析:中国的计划经济体制1953年开始,中国的计划经济体制在1992年时结束。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第六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消灭人剥削人的制度,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原则。
国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❷ 计划经济在我国什么时候建立的
计划经济体制建立时间为1981年。计划经济,或计划经济体制,又称指令型经济,是对生产、资源分配以及产品消费事先进行计划的经济体制。由于几乎所有计划经济体制都依赖于指令性计划,因此计划经济也被称为指令性经济。计划经济一般是按事先制定的计划,提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制定合理的政策和措施,有计划地安排重大经济活动,引导和调节经济运行方向。计划经济资源的分配,包括生产什么、生产多少,都由政府计划决定。
计划经济什么时候结束?
1992年时结束。我国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由计划经济转为市场经济。
《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利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从中国的基本国情出发,把党的十四大决定的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和基本原则系统化、具体化,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重大原则、方针和内容做出决定。
拓展资料:
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区别:
1、特点不同。计划经济特点是在集中统一的原则下,强调中央与地方两个积极性的结合;以计划管理为主,同时重视市场管理;在计划管理上实行多种计划类型;比较注重宏观调控,综合平衡。市场经济特点是自主性、平等性、竞争性、开放性、有序性。
2、实质不同。计划经济的实质是根据政府计划调节经济活动的经济运行体制。市场经济的实质指通过市场配置社会资源的经济形式。市场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
3、应用领域不同。市场经济应用领域是社会科学,计划经济应用领域是社会科学、经济生产。
市场经济:
市场经济是指通过市场配置社会资源的经济形式。简单地说,市场就是商品或劳务交换的场所或接触点。市场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在市场上从事各种交易活动的当事人,称为市场主体。
市场主体以买者、卖者的身份参与市场经济活动,活动中不仅有买卖双方的关系,还会有买方之间、卖方之间的关系。如果不考虑政府的作用,市场经济体系中有两个部门,一个是公众(消费者),一个是企业(厂商)。两个部门的相互关系,可以说明市场供求的一般原理。
❸ 计划经济指的是那个时期
计划经济时期----1949年10月中华人命共和国成立后,前三年是经济恢复时期。至1992年10月党的十四大期间都属于计划经济时期。
党的十四大---大会确立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概括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要求全党抓住机遇,加快发展,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
❹ 中国什么时候开始有计划经济的然后什么时候结束还是没有结束谢谢!
中国的计划经济体制在1956年开始,1992年时结束。
我国由计划经济转为市场经济的提出是十四届五中全会。
1992年,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利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我们要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使经济活动遵循价值规律的要求,适应供求关系的变化;
通过价格杠杆和竞争机制的功能,把资源配置到效益较好的环节中去,并给企业以压力和动力,实现优胜劣汰;运用市场对各种经济信号反应比较灵敏的优点,促进生产和需求的及时协调。”
从党的十四大起,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取向确定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成为自觉、主动的历史进程。
按照十四大的部署,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决定》从中国的基本国情出发,把党的十四大决定的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和基本原则系统化、具体化,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重大原则、方针和内容做出决定。
《决定》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微观基础到宏观管理,从城市改革到农村发展,从经济运行机制到科技教育体制,从经济手段运用到法律制度建设,从生产、分配到流通、消费等各个环节和领域,规划了上世纪90年代的改革任务,构筑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框架。
《决定》为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勾画了科学、系统的宏伟蓝图,成为全党、全国人民开创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宏图大业的行动纲领。
实现从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伟大变革,这是从我国的具体实际出发的,同时借鉴了国际市场经济的成熟经验,在市场运行机制和法律准则等方面与国际社会基本一致。到本世纪初,我国已经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已经成为资源配置的基础性力量。
当市场经济体制基本构建起来之后,市场化进程的重点则在于完善市场经济秩序,或者说是市场经济建设的“质量”方面。所以,党的十六大把“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为“本世纪头二十年经济建设和改革的主要任务”之一。
❺ 我国计划经济从哪年到哪年
法律分析: 计划经济时期 建国初-199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_邓小平的经济方针改革)
计划经济是指在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基础上,根据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和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规律的要求,由国家按照经济、社会建设与发展的统一计划来管理国民经济的社会经济制度。计划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一个基本特征。实行计划经济,必须从国民经济实际情况和自然资源特点出发,根据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有计划地安排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的发展比例关系,合理地分布生产力,有效地利用人力、物力、财力,搞好生产与需要之间的平衡,促进国民经济协调发展,以满足国家建设和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
法律依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一、改革是当前我国形势发展的迫切需要;二、改革是为了建立充满生机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三、增强企业活力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四、建立自觉运用价值规律的计划体制,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五、建立合理的价格体系,充分重视经济杠杆的作用;六、实行政企职责分开,正确发挥政府机构管理经济的职能;七、建立多种形式的经济责任制,认真贯彻按劳分配原则;八、积极发展多种经济形式,进一步扩大对外的和国内的经济技术交流;九、起用一代新人,造就一支社会主义经济管理干部的宏大队伍;十、加强党的领导,保证改革的顺利进行。
❻ 中国谁提出计划经济
毛泽东领导的中国共产党同样在马列主义的指导下夺取了政权。建国后,我国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理解是完完全全的空白,基本上是全盘照搬苏联模式。在抗美援朝和国民经济初步恢复后,毛泽东提出了“一化三改”的过渡时期总路线,即“社会主义工业化”、“改造农业”、“改造手工业”、“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到1957年第一个国民经济五年计划完成的时候,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基本建立起了公有制占绝对统治地位的100%计划经济体制。
由于种种原因,毛泽东的左倾思想逐渐占了上风,并先后发动了“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中国经济陷入彻底的混乱与倒退,但从本质上说,仍是一种完全的计划经济体制。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开始实行改革开发,邓小平和陈云在1979年首次提到了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并不矛盾的概念。
1984年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确立了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勾画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
1995年中共十四届五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实现奋斗目标的关键之一是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
自此,“计划经济体制”逐渐淡出历史舞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渐深入人心,国家用宏观调控的手段对市场经济进行调节。
❼ 计划经济哪年开始
计划经济从1949年开始。
计划经济被当作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特征,是传统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一个基本原理。这种观点的逻辑推理是:社会化大生产把国民经济各部门连结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因而客观上要求它们之间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计划经济的作用是完全政府行政手段调控经济。
计划经济一般是政府按事先制定的计划,提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制定合理的政策和措施,有计划地安排重大经济活动,引导和调节经济运行方向。
计划经济,或计划经济体制,又称指令型经济,是对生产、资源分配以及产品消费事先进行计划的经济体制。由于几乎所有计划经济体制都依赖于指令性计划,因此计划经济也被称为指令性经济。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二百零六条 国家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国家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保障一切市场主体的平等法律地位和发展权利。第五十五条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成员,依法取得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从事家庭承包经营的,为农村承包经营户。第一百零一条 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具有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法人资格,可以从事为履行职能所需要的民事活动。
未设立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村民委员会可以依法代行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职能。第二百六十四条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村民委员会、村民小组应当依照法律、行政法规以及章程、村规民约向本集体成员公布集体财产的状况。集体成员有权查阅、复制相关资料。
❽ 中国实行计划经济是在什么时期,1978年前吗
1949-1978年实施的。计划经济,或称计划经济体制,又称指令经济,是预先计划生产、资源分配和产品消费的经济体制。因为几乎所有的计划经济体制都依赖于指令性计划,所以计划经济也被称为指令性经济。
计划经济一般是指政府提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制定合理的政策措施,有计划地安排重大经济活动,根据事先制定的计划,指导和调节经济运行的方向。
计划经济资源的分配,包括生产什么和生产多少,是由政府计划决定的。与市场经济相比,计划经济是指有别于市场经济的高度集中和高效的社会经济制度。计划经济,顾名思义,就是计划和计划经济。从而避免市场经济发展的盲目性和不确定性以及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危害。
拓展资料:
如重复建设、企业间恶性竞争、工厂倒闭、工人失业、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社会经济危机等。首先,这种新经济体制的应用,有助于在短期内治愈旧中国遗留下来的恶性经济波动,从而顺利渡过经济难关。建国初期,面对国民党政府留下的财政枯竭和通货膨胀的局面,国家加强了集中管理,一年之内基本制止了通货膨胀,经济初步实现了稳定。中央财经委员会在1949年的平抑物价斗争总结中指出,市场价格上的竞争,不仅要求统一指挥,而且要求有能力保证这种统一指挥意图的实现。
其次,在经济发展水平低、建设资金严重短缺、国力有限的条件下,这种行政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是为了保证有限的资源集中用于重点建设,为国民经济良性循环奠定物质基础。在国民经济恢复期结束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正是因为国家运用行政权力,通过对重点建设的集中统一管理,建成了以苏联援建的156个项目为中心的694个大中型建设项目和部分骨干企业,使中国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基础工业体系和国际工业体系框架,积累了经验,培养了干部, 为国家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从而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长期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❾ 中国历史. 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分别是什么时候开始的
市场经济源于1978年年改革开放,而计划经济开始于1949年到1978年。计划经济是根据政府计划调节经济活动的经济运行体制。一般是政府按事先制定的计划,提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制定合理的政策和措施,有计划地安排重大经济活动,引导和调节经济运行方向。资源的分配,包括生产什么、生产多少,都由政府计划决定。
拓展资料:
1、 计划经济的弊端
①容易偏离实际,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②难以有效调节微观经济活动与社会需求的矛盾,容易产生生产与需求的脱节;
③未能合理调整经济主体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容易造成动力不足、效率低下;
④特权阶级和奴役阶级的形成是不可避免的。被动破坏成为工人的必然选择,制约着企业的手脚,企业缺乏生产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⑤不利于促进技术进步和创新;
⑥容易造成供需脱节,宏观经济比例严重失衡。
2、 市场经济
市场经济是指通过市场配置社会资源的经济形式。简单地说,市场就是商品或劳务交换的场所或接触点。市场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在市场上从事各种交易活动的当事人,称为市场主体。市场主体以买者、卖者的身份参与市场经济活动,活动中不仅有买卖双方的关系,还会有买方之间、卖方之间的关系。如果不考虑政府的作用,市场经济体系中有两个部门,一个是公众(消费者),一个是企业(厂商)。两个部门的相互关系,可以说明市场供求的一般原理。
3、 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市场经济又叫做自由市场经济或自由企业经济,是一种经济体系,在这种体系下产品和服务的生产及销售完全由自由市场的自由价格机制所引导,而不是像计划经济一般由国家所引导。不论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还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都具有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即平等性、竞争性、法制性、开放性。这四个基本特征是经济规律的具体体现,是否遵循经济规律,就体现在是否按照这四个基本特征去办事。
❿ 计划经济时期具体指什么时间
计划经济时期具体指我国建国头7年(1949年10月-1956年12月)。
建国头七年在我国基本形成的这种具有某些中国特点的计划经济体制,起过重要的积极作用。
首先,运用这种新的经济体制有助于在短期内医治旧中国遗留下来的经济恶性波动,以顺利地渡过经济困难时期。
其次,在经济发展水平低,建设资金严重短缺,国力有限的条件下,运用这种行政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保证把有限的资源集中到重点建设上,奠定了国民经济良性循环的物质基础。
拓展资料:
计划经济是根据政府计划调节经济活动的经济运行体制。一般是政府按事先制定的计划,提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制定合理的政策和措施,有计划地安排重大经济活动,引导和调节经济运行方向。资源的分配,包括生产什么、生产多少,都由政府计划决定。
参考资料:计划经济_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