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集中反映了什么问题
客观需要问题。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集中反映了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客观需要问题。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体现了转换增长动力、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的迫切要求。
㈡ 如何理解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内涵及其重要意义新时代如何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
内涵:一是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这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基础和核心。二是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这是现代化经济体系配置资源的主要机制。三是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体系。这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激励和平衡机制。四是彰显优势、协调联动的城乡区域发展体系。这是现代化经济体系在空间布局方面的体现。五是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绿色发展体系。这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生态环境基础。六是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全面开放体系。这是现代化经济体系与外部世界的联系机制。七是充分发挥市场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经济体制。这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制度基础。
意义: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事关能否抓住新一轮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赢得国际竞争主动,事关能否顺利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对于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我国仍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和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伟大征程,都决定了我们仍然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过去主要追求高速增长转向追求高质量发展,既要跨越非常规的我国经济发展现阶段特有的关口,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又要跨越常规性的长期性的关口,大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只有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才能成功跨越两大关口,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奠定坚实基础。
㈢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特征是什么
一,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中国全面实现现代化的需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战略目标。即到2020 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2035 年基本实现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些宏伟目标的实现必须以雄厚的经济基础来支撑,必须通过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来不断提升我国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
二,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适应我国经济体系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必然要求。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诉求和目标就是打造“质量第一、效率优先”为本质特征的经济体系。只有实现高质量发展,才能破解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的矛盾,才能推动经济建设再上新台阶。从本质上看,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是引领经济质量提升,破解发展矛盾和瓶颈的有力抓手,是坚定不移地走质量强国之路,是推动产业转型、改善供给结构、提升供给质量和效率、经济迈向中高端的战略举措。
三,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适应新一轮经济全球化发展和参与全球治理的需要。从当前世界经济发展新格局看,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对应的是国际标准、国际规则、国际平台,是中国经济高质量“走出去”的迫切需要,更是提升中国在世界经济舞台话语权和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的需要。当前,国际形势和竞争力量正在发生深刻变化,部分发达国家逐步走出世界金融危机的“阴霾”,经济复苏迹象明显;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正在快速发展,其国际影响力也与日俱增。据此,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提升对外开放发展质量、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显得重要而迫切。
4,现代化经济体系包括四个科学内涵所谓现代化经济体系,应该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科学内涵,即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先进协同的产业体系、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不断提升我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具体来说,
5,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旨在阐释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构建是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驱动的经济发展方式,是以发展成果共享为终极目标的经济体系。
六,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是指把各种要素调动好、配置好、协同好,充分发挥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作用,充分发挥资本、资产、资金支持产业发展的作用,协同促进实体经济和产业体系优质高效发展。
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制度保障。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以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市场经济制度体系。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是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要坚决破除制约发展活力和动力的体制机制障碍。
八,不断增强我国的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从而不断增强我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构建坚实基础。从其基本特征看,现代化经济体系主要体现在高质量的经济发展、高效率的发展水平、中高速的经济增长、平衡发展的地区格局、高水平的农村发展、全新的对外开放格局、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等七个新特征。
㈣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什么的迫切需要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重大任务。上个世纪80年代,党中央提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分三步走的战略目标。党的十八大强调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党的十九大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发展大势,提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战略目标: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宏伟愿景,必须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定不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加快形成先进的生产力,构建雄厚的经济基础;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显着提高发展质量,不断壮大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推进经济建设的客观要求。长期以来,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改革开放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我国社会生产力。2017年国内生产总值预计将超过80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二;工农业生产、基础设施、科技创新、市场建设也都取得长足进步,社会生产总体上已不再落后。同时,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日益增长。但是,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十分突出,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和人均国民总收入仍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推动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处理好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实现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良性互动。这正是持续推进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
㈤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要坚持什么要求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要坚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问题导向。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从根本上解决了发展为了谁、发展依靠谁、发展成果由谁享有的问题,其实质就是把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作为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归宿。
新发展理念体现了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客观要求,对我国发展起着重要的引领作用。新发展理念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贯穿于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之中。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需要以扎实管用的政策举措和行动,坚持问题导向,着力解决社会主要矛盾,切实找准着力点。
(5)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体现了什么要求扩展阅读: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一定的发展实践都是有一定的发展理念来引领的。发展理念是否对头,从根本上决定着发展成效乃至成败。”发展理念决定发展道路、发展质量和发展结果,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建设必须遵循经济发展规律,坚决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满足新时代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是推进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重要遵循。
㈥ 为了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国家需要哪些政策措施和行动
法律分析:根据十九大报告的规定,我国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需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
法律依据:《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五、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
(一)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二)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
(三)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四)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五)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六)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