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经济状态 > 中国经济发展的政治因素有哪些

中国经济发展的政治因素有哪些

发布时间:2023-01-20 00:31:48

㈠ 影响社会经济发展因素有哪些,为什么

第一 生产力的发展。主要表现是生产工具的改进、生产技术的提高还有劳动者生产积极性的调动。

第二 生产关系的调整。通过革命或改革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第三 国家或统治者重视采取鼓励经济发展的政策。如古代统治者奖励耕织、劝课农桑、轻徭薄赋、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国共产党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奖励科技发明等。

第四 稳定的国际国内环境。如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相对稳定的周边环境和国内环境为中国的经济崛起提供了良好的客观条件等。

第五 经济要发展人才是关键。各种专业技术人才和经济管理人才是经济发展非常重要的因素。

此外制约经济发展的还有资金、市场、劳动力、交通、资源、教育等各方面的因素。

㈡ 影响国家发展的因素

问题一: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都是影响经济发展的因素。但由于经济发展的内涵要比经济增长的内涵宽得多,因而影响经济发展的因素也就要比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多而复杂。其中,自然因素、人口数量、科学技术、文化教育等四大因素对一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1、自然因素
自然资源的特点和在人类生产与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决定了一个国家所拥有的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和构成及其分布状况,对经济发展关系极大。自然资源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或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自然资源是影响劳动生产率高低的重要因素。在一定的生产技术水平下,自然资源数量的多少、质量的优劣不同,劳动生产率也就不同。
第二,自然资源是形成产品实体的物质源泉,其质量决定着社会产出品的效用,数量决定着社会产出品的规模。
第三,自然资源是制约产业结构的重要因素。一般说来,一国自然资源的构成不同,会由此形成与之相适应的不同的产业部门。
第四,自然资源制约着生产力布局。
2、人口数量
人是生产者与消费者的统一,人口发展必须与物质资料生产发展相适应。一方面,人作为生产者,是社会生产力的主体,一定的人口数量是经济发展所不可缺少的,适当的人口增长也是户动经济发展的一个因素。另一方面,人作为生产者又是有条件的,不仅要同生产资料相结合,还要受年龄、体质和技能的限制。而人作为消费者又是无条件的,从生到死整个周期都要消费。人口的过快增长对世界尤其是发展中国家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同时还引发了各种社会问题,有的甚至直接威胁到社会的安定。
3、科学技术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不仅是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因素,对经济发展的其他方面也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这些作用主要表现在:第一,它是人类认识自然、利用自然和保护自然的强大武器。
第二,能够促进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和高度化。
第三,能改变劳动者的就业结构和劳动力的构成,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
第四,它是促进生产关系变革和制度创新的有力杠杆。
第五,它是促进文化教育知识的不断更新,提高人们的文化素质,培养人才,开发人力资源的强有力的手段。
第六,为领导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程序化奠定了基础。
第七,能促进人们生活方式的现代化。
第八,能引起世界格局的深刻变化,使世界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日趋国际化。
第九,它还是一国国防现代化的基础,是维护国家安全和世界和平的强大力量。
4、文化教育
对人力资源的开发是通过人力投资实现的,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体力投资,一是智力投资。教育是对人的智力投资,是提高人力资源质量的各种途径中最重要的途径。教育虽然不能直接提 *** 品,但能提高生产产品的劳动者的智力素质和思想素质,从而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和源泉。尤其在当代,如果说科学技术是带动经济发展的火车头,那么,教育则是推动这个火车头的动力源。据联合国科教文组织1985年的统计,文盲数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按相反方向变化。经济发达国家平均文盲率为2.1%,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为8324美元;发展中国家平均文盲率为38.2%,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则下降为656美元;最不发达国家平均文盲率为67.6%,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仅为195美元。
教育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教育能够提高普通劳动者的知识和技术素质。经过教育形成的劳动者的知识和技术的存量越大,越来越成为当代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现代经济增长有两个趋势,一是从资本――收入比率的长期变......>>

问题二:试分析影响一个国家经济增长的因素都有哪些 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都是影响经济发展的因素.但由于经济发展的内涵要比经济增长的内涵宽得多,因而影响经济发展的因素也就要比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多而复杂.其中,自然因素、人口数量、科学技术、文化教育等四大因素对一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1、自然因素
自然资源的特点和在人类生产与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决定了一个国家所拥有的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和构成及其分布状况,对经济发展关系极大.自然资源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或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自然资源是影响劳动生产率高低的重要因素.在一定的生产技术水平下,自然资源数量的多少、质量的优劣不同,劳动生产率也就不同.
第二,自然资源是形成产品实体的物质源泉,其质量决定着社会产出品的效用,数量决定着社会产出品的规模.
第三,自然资源是制约产业结构的重要因素.一般说来,一国自然资源的构成不同,会由此形成与之相适应的不同的产业部门.
第四,自然资源制约着生产力布局.
2、人口数量
人是生产者与消费者的统一,人口发展必须与物质资料生产发展相适应.一方面,人作为生产者,是社会生产力的主体,一定的人口数量是经济发展所不可缺少的,适当的人口增长也是推动经济发展的一个因素.另一方面,人作为生产者又是有条件的,不仅要同生产资料相结合,还要受年龄、体质和技能的限制.而人作为消费者又是无条件的,从生到死整个周期都要消费.人口的过快增长对世界尤其是发展中国家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同时还引发了各种社会问题,有的甚至直接威胁到社会的安定.
3、科学技术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不仅是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因素,对经济发展的其他方面也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这些作用主要表现在:第一,它是人类认识自然、利用自然和保护自然的强大武器.
第二,能够促进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和高度化.
第三,能改变劳动者的就业结构和劳动力的构成,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
第四,它是促进生产关系变革和制度创新的有力杠杆.
第五,它是促进文化教育知识的不断更新,提高人们的文化素质,培养人才,开发人力资源的强有力的手段.
第六,为领导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程序化奠定了基础.
第七,能促进人们生活方式的现代化.
第八,能引起世界格局的深刻变化,使世界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日趋国际化.
第九,它还是一国国防现代化的基础,是维护国家安全和世界和平的强大力量.
4、文化教育
对人力资源的开发是通过人力投资实现的,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体力投资,一是智力投资.教育是对人的智力投资,是提高人力资源质量的各种途径中最重要的途径.教育虽然不能直接提 *** 品,但能提高生产产品的劳动者的智力素质和思想素质,从而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和源泉.尤其在当代,如果说科学技术是带动经济发展的火车头,那么,教育则是推动这个火车头的动力源.据联合国科教文组织1985年的统计,文盲数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按相反方向变化.经济发达国家平均文盲率为2.1%,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为8324美元;发展中国家平均文盲率为38.2%,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则下降为656美元;最不发达国家平均文盲率为67.6%,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仅为195美元.
教育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教育能够提高普通劳动者的知识和技术素质.经过教育形成的劳动者的知识和技术的存量越大,越来越成为当代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现代经济增长有两个趋势,一是从资本――收入比率的长期变动来看,资金相对于收入而言使用得越来越少;二是国民收入相对于国民资源(用于生产收入的土地、实际劳动量和再生产性基金的数量)而言增长得越来越快.产生这两个趋势的根源是人力资源......>>

问题三:影响中国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你问的是哪个方面?经济、政治、军事?
中国经济发展的原因:
1、郊区城市化
2,国土、矿藏资源完全货币计量在账面上显示出GDP增加
3.在追求GDP高增长中升官发财推动大手笔规划经济的高涨。

问题四:影响中国经济的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国经济呈现出新常态,有几个主要特点:一是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二是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第三产业消费需求逐步成为主体,城乡区域差距逐步缩小,居民收入占比上升,发展成果惠及更广大民众。三是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提出了新常态将给中国带来新的发展机遇。第一,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增速虽然放缓,实际增量依然可观。经过30多年的高速增长,中国的经济体量已经今非昔比。2013年一年中国经济的增量就相当于1994年全年的经济总量,可以在全世界排到第17位。即使是7%左右的增长,无论是速度还是体量,在全球也是名列前茅的。第二,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增长更趋平稳,增长动力更为多元。有人担心,中国经济增速会不会进一步回落,能不能爬坡过坎?风险确实有,但没有那么可怕。中国经济的强韧性是防范风险的最有力支撑。我们创新宏观调控的思路和方式,以确定的战略和所拥有的政策储备,我们有信心、有能力应对各种可能出现的风险。我们正在协同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这有利于化解各种成长的烦恼。中国经济依赖国内消费需求拉动,避免依赖出口的外部风险。第三,新常态下,中国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发展前景更加稳定。2014年前三个季度,中国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8.5%,超过了投资。服务业增加值占比46.7%,继续超过第二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增速分别为12.3%和11.1%,明显高于工业平均增速。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6%。这些数据显示,中国经济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质量更好、结构更优。第四,新常态下,中国 *** 大力简政放权,市场活力进一步释放。简言之,就是要放开 *** 这只看得见的手,用好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比如我们改革了企业登记制度,前三个季度全国新登记注册市场主体920万户,新增企业数量较2013年增长了60%以上。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新常态也伴随着新问题、新矛盾,一些潜在风险渐渐浮出水面。能不能适应新常态,关键在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力度。我在2013年工商领导人峰会上说过,中国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我们要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敢于向积存多年的顽疾开刀。

问题五:影响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1.江南地区雨量充沛,气候较热,土地肥沃,具有发展农业的优越条件。
2.从东汉末年开始许多人为了躲避北方战乱,逃到江南地区。西晋后期以来,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徒浪潮中更多的北方人迁到江南给江南地区带去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不同的生活方式。
3.那时候江南战争相对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

问题六: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作为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的美国实体经济疲软,直接造成我国的出口企业面临严峻形势,首当其冲受到影响的是金融、证券投资、国际贸易、房地产、汽车等行业。此时正值大学毕业生求职的重要时期,金融危机会给大学生就业造成多大的影响,还难以预测,但目前可以初步判断,随着金融危机影响的日益扩散,首先是跨国公司和外包公司业务萎缩,会减少用人数量及其冻结招聘;其次国内为国外产业提供零部件、原材料、半成品的制造业、出口型企业也会受到影响;当然会影响到下游的原材料和能源工业影响较大。 *** 救市政策出台,会 *** 建筑业的需求,从而带动原材料和能源工业的恢复,但是见效果有一个滞后时间,所以正在找工作的大学生还不一定能感受到政策的效果。2009届大学毕业生需要就业的高达600多万,就业形势不容乐观。 受影响较大的是财经类专业,因为企业业务萎缩,首先减少的是财经类管理人员的需求,其次是技术人员的需求。其次是建筑、能源、机械、 IT类专业会受影响。这种影响表现在两个方面,企业招聘人数下降带来的就业率下降,由于大学生就业市场的卖压增加造成薪资下降。即便是不在上述的专业范围内的大学毕业生,也会由于市场的大环境而不得不接受较低薪资。
对于已经就业困难的专业、地区 和大学,这次经济萧条是雪上加霜。所以,应届大学毕业生应该调整求职心态和期待,渡过最严重的一次经济萧条与就业冬天。如果就业不行或没有理想就业,不妨以读研和留学来躲几年,待就业形势好转再行求职。要提醒大家是,经济不好时美国人读研的特别多,留学非常难录取和获得资助,同样国内考研竞争也会很激烈。希望教育部拿出 *** 四万亿救市的气魄来,马上把研究生招收名额大幅度增加。

问题七:影响国际经济法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1.国家力量――使国际经济法总是更多地表达了强国的意愿;
2.经济全球化;
3.非 *** 组织的力量――对国际经济法的未来走向可产生重大影响的非 *** 组织当首推环境保护组织和工会组织;
4.商人自己的立法――国际商会近几十年来主持制订了各种商事惯例;
5.跨国公司的发展;
6.联合国大会决议是国际经济法的渊源础
7.WTO多边贸易体制的发展;
8.科技的进步――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对现行的适应于传统商业交易活动方式的国际经济法律制度构成了严重的挑战和冲击;
好像就是这些

问题八:?影响经济发展的因素? 有利因素 1.国家仍将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国内宏观经济政策环境有利于经济的增长。一方面,财政收入的大幅度增长为执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创造了物质条件。另一方面,我国经济运行目前仍未进入良性循环的轨道上,仍需积极的财政政策的支持。 2.加入WTO的预期有利于扩大吸引外商直接投资规模和扩大我国传统工业品的出口。保守的估计,2002年我国利用外资的增长幅度将在20%左右,这将对2002年我国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和国民经济的良好运行产生积极的作用。此外,加入WTO之后将为我国外贸出口建立良好的外部环境,有利于我国扩大服装、纺织、轻工等传统工业品的出口。 3.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有利于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从国家保持经济政策连续性的取向及西部开发的持续性需求可以判断,2002年国家仍将在发行的专项经济建设国债中拨出专项资金用于西部开发,因此西部地区投资的环境将进一步改善。一旦国民经济形势好转,西部地区将成为新的投资热点,并将带动全国投资的增长。 4.国家调整居民收入政策有利于扩大居民的消费。从发展来看,由于国家财政增收幅度较大,且扩大内需是宏观调控的重要任务之一。因此,在2001年下半年或2002年国家仍有可能进一步提高 *** 公务员及事业单位职工工资、增加社会保障支出,从而为2002年居民的收入增长和消费的增加创造物质条件。 5.我国现阶段形成了部分消费亮点,可以带动消费的稳定增长。经过近几年的培育和发展,我国目前已经形成了一些消费亮点,可以促进消费的稳定增长。亮点之一是住房消费;亮点之二是居民的汽车消费;亮点之三是通信及电子产品的消费;亮点之四是节假日消费及旅游消费。 不利因素 尽管目前经济运行出现转机,但经济持续健康增长的基础仍然不牢固、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仍然不足,经济运行中存在深层次问题尚未解决。具体来看,2002年经济运行存在以下不利因素: 1.世界经济持续下滑,对我国经济运行将产生不利影响。自从美国经济去年第四季度急剧放慢以来,全球经济陷入了疲软的状态。 美国经济减速和濒临衰退,其内需必然萎缩,从而减少从其他国家的进口,对全世界各国的经济增长将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尽管美国 *** 采取了连续七次降息、减少税负、增加财政支出等一系列措施,但仍未扭转美国经济下滑的局面。 日本经济在陷入连续10年的经济停滞后,受美国经济持续下滑的影响再次陷入衰退之中。目前日本经济仍在继续恶化,短期内难有起色。 受美日经济下滑的影响,原本被看好的欧洲经济也出现了增长速度放慢、投资者信心不足、股市连连下挫等现象,其经济运行的前景十分令人担忧。预计今年亚洲国家的经济增长将从7.1%下降到5%左右。 我国受美国经济增长急剧下滑的影响目前也充分显现,自年初以来,外贸出口增长速度逐月减小,6月份出口出现了今年以来的第一次下降;今年7月份,工业增加值仅增长8.1%,为过去19个月以来的最低增幅;上半年工业出 *** 货值增长速度比去年同期下降16.1个百分点。从发展来看,由于美国经济短期内难以恢复,因此全球经济仍将保持疲软状态,这对今年后期及明年我国经济的健康、快速增长将产生不利影响。 2.下岗失业压力有增无减,影响居民的收入预期与消费信心。目前,正在开展的事业单位改革和地方 *** 机构改革,涉及到更大范围下岗分流问题。一方面,地方 *** 机构和事业单位改革时引起的分流和岗位变化,几乎对所有相关人员都会产生工作及心理上的影响,使其对即期消费更加谨慎,造成国家提高公务员、事业单位人员工资以 *** 消费的政策作用大减弱。另一方面,机关事业单位的下岗分流人员对社会其他部......>>

㈢ 我国经济重心南移在政治上的原因是什么

第一,经济因素。自唐朝晚期以来,大量中原地区人口南迁,既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生产经验,也增加了南方的劳动力,为南方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第二,自然因素。宋代气候条件变化,使南方更适宜农业发展。同时,由于北方经济开发较早,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破坏较为严重,而南方经过三国时期以来的经济开发,为经济发展打下一定基础,自然环境保持较好,从而为南方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自然条件。
第三,政治因素。自唐末以来,北方战乱频繁,而南方相对安定,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较为稳定的社会环境。两宋时期,中原人民反对北方少数民族贵族掠夺的斗争阻止了北方少数民族贵族的南下,使南方免遭战祸。同时,统治者重视经济的发展,采取一些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政策,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

㈣ 中国近现代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原因或者意义

原因是:
第三,一、小农经济开始瓦解,但仍占据着主导地位。二、广大农村地区几乎未遭受西方资本主义冲击,现代化进程极为缓慢。三、绝大部分内陆农村地区人们思想仍被三纲五常等传统思想所禁锢,并未经历资本主义思想解放。四、中国地大物博,各地发展水平本来就不一样,江南地区发达,边疆地区落后,其他地区发展属于两者之间,但也有差距。五、中国原本属于农业大国,随着帝国主义撬开清朝大门,外国先进技术进入中国,由于老外是从海上打通贸易通道的,所以沿海各地就成了外国资本主义最早入侵的地区,这也为它们的经济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好处,虽然这好处相对于帝国主义的破坏不过小巫见大巫,但不得不承认,这客观上促进了这些地区的先发展,也无形拉大了和内地之间的差距。六、世界的发展趋势属于先城市,后农村。英国佬没有用大炮轰翻中国墙头之前,中国城市与农村基本没有啥区别,不过城市稍微好一点儿。但是等到英吉利轰翻中国墙头后,中国城乡之间的发展水平差距被不断拉大,因为他们首先侵略的就是城市,占据的也是城市,农村是他们的薄弱环节
这种不平衡表现在:
政治经济间:近代是自然经济与资本主义经济并存,资本主义经济已经产生并不断发展,但政治上,仍是君主专制政体,不平衡。地区间:近代企业主要集中在沿海东部地区,资本主义发展较迅速,但广大的内地和农村,仍是自给自足自然经济占主,不平衡。
扩展:
我国近代政治经济不平衡是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背景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指近代中国的一种特殊的社会形态。半殖民地,是相对于完全殖民地而言的。它是指形式上有自己政府的独立国家,实际上政治、经济等社会各方面都受到外国殖民主义的控制和奴役,在社会发展形态上是历史的沉沦;半封建是相对于完全的封建社会而言的。它是指形式上仍是封建统治和自然经济占主导,实际上社会已逐渐近代化,资本主义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因素在不断发展壮大,在社会发展形态上是历史的进步。半殖民地是从国家的政治地位上看的,半封建是从社会经济结构上看的。半殖民地是促成半封建的原因,半封建又是半殖民地的基础。

㈤ 简答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

因素很多,
人才结构,人口结构与其素质,一个国家的经济体制,经济政策等是否适应该国,该国的自然资源是否合理利用,最重要的是该国的科学教育产业是否发达以及其影响下的社会科学技术发展状况帕金斯认为,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面临的政治障碍包括三个方面的因素。

1.政府稳定性。稳定的政府能够为现代企业创造和维持一个稳定的环境。发展中国家由于经历了长期的国内政局的不稳定,长期的战乱,或是政府的更迭频繁,新的政策法规和其他限制不断替代原有的政策法规,投资风险性很大,从而严重阻碍了经济的增长与发展。

2.政治独立。发展中国家即使有一个稳定的发展环境,但在殖民时期,宗主国在殖民地创造稳定的环境通常只是为了帮助那些来自殖民宗主国的商人和投资者们获取利益,而殖民地的大众却从中受益甚微。而且大多数殖民地政府只投入极为有限的资金,用于培训当地人民、开发电力资源或推动工业发展。所以,政治上的独立也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
3.经济政策。坏的经济政策,会阻碍经济的增长,使之无法进行,也可以使已经开始的增长停顿下来。经济发展本身,尤其在早期阶段,会造成社会与政治的高度紧张,从而削弱增长所必需的稳定基础。对政治环境的理解,是制定经济政策时最基本的要素。对政治环境的理解应始于一种认识,即政治是由政治家而非哲人领导的。哲人可以不管国内不同群体的特殊利益,在杰出的工程师和经济学家的帮助下,设计出使全社会利益最大化的发展计划。政治家则必须保证首先采取步骤,使那些选举他们当政的大众能继续支持他们,或者必须小心翼翼地避免各种政策产生新的对立派,或者是旧的对立派别活跃起来,不同势力的要求和目标造成了经济政策抉择上的困难。所以政治与政策揉在了一起,这也是为什么某些国家能够有历史长久的经济发展,而另一些国家却不能。

㈥ 中国过渡时期推动经济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我们大致上可以把近代中国经济增长划分为如下四个阶段:1850-1887为经济从传统向现代过渡时期;1887-1914为近代中国经济初步发展阶段;1914-1936为近代中国经济快速发展阶段;1936-1949为近代中国经济的战时经济阶段。
1.中国近代经济增长的四个阶段及其各自的原因:
1.1中国近代经济增长第一阶段:(1850-1887年为经济从传统向现代过渡时期)
1850-1887年之间,存在明显的由传统阶段或者早期的政治周期向经济周期过渡的特征。该特征主要表现在如下几点:一是该阶段社会经济发展的主因仍然是被动的政治性因素主导下,推动社会经济缓慢增长的。二是西方列强的入侵逐渐改变了中国传统社会经济结构,传统经济的核心——耕织结合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瓦解,中国经济逐渐纳入到世界市场的范围之内。三是西方逐步控制了中国的商品流通、金融市场,传统产品的价格决定权。从鸦片战争爆发至洋务运动兴起,中国经济开始出现半殖民地特征。
具体原因表现:(1)国民收入和人均国民收入呈现下降趋势。国民收入年均增长为-0.64%,而人均国民收入为-0.38%。从当时的经济体制来看,中国是一个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的自然经济体。它的主要目的不是用来交换,而是用来满足自身发展。其目的性决定了其在发展过程中规模小、风险低、小户型单个作业的经营模式。1852 年,一个英国人就说:“农家一切人手,老老少少,全都动手清棉、纺纱、织布,他们就用这种自家织成的材料,一种厚重耐穿的布匹,自己做衣服穿……”从这段简要的描述中,我们可以看到当时中国社会主体的生产场景。一家一户的模式在中国非常流行,我们看不见社会的刺激因素。即使有,这种刺激也是微乎其微的,因为它只是促进农民把他们的剩余产品拿到附近的城市里出卖,这样的交易只是被动地维持着整个社会的基本运行,并没有表现出像西方那样的社会刺激能力。封建自然经济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前者对后者起防洪堤坝的作用,后者对前者有瓦解作用。封建自然经济开始解体。(2)近代前期全国经济可以说是一个“大市场、小交易”的商品经济模式。然而,我们的“大市场”只是形式上的大,而不是实质上的大。究其原因,一方面,封建经济的割据性特征,封建统治者奉行的是“以农为本”的立国思想,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封建掌权者都想极力避免“本末倒置”的局面出现,同时也为了敛财的需要,在全国各地巧立关卡,设立名目繁多的赋税。这些措施在很大程度上妨碍了全国市场的形成。另一方面,民众在长期的“农本”思想的宣传下,也没有形成一股强大的力量去冲击这种
理念。而“小交易”不可能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大市场”。缺乏有效的刺激,这个社会就会陷入停滞的状态中。如此这般,我们的劣势就逐渐被放大。特别是在鸦片战争中,这种劣势尤为凸显。(3)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封锁闭关经济,使得近代前期中国经济逐渐形成了一个“孤岛经济”进入16 世纪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开始了资本的原始积累,伴随着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逐步在西欧确立。在资本主义进行世界拓展时,近代中国却一味地固守着自己。清初,清政府采取严格的海禁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的实施,严格控制对外贸易,使得这样的外部刺激就像“隔靴搔痒”,不能够引起统治者和国人应有的注意,从而催生内部动力。这样的发展环境将不可避免地制约着近代中国经济的现代化进程。(4)列强发动了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等一系列战争,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由于在制度和资本方面的不健全导致了中国在近代的经济的陷落,影响了中国早期近代化的进程。对于今天的中国来说,仍然需要我们认真汲取历史经验与教训,为经济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只有这样才会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提供可靠的保障。当然,近代中国经济的陷落还有许多其他方面的原因也是不能忽视的,需要我们更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1.2中国近代经济增长第二阶段:(1887-1914为近代中国经济初步发展阶段)
1883-1914年之间,为近代中国经济发展的第一相对完整的起步阶段。其主要表现如下:一是形成了一个与早期完全不同的贸易网络——沿海与内地贸易网。在此网络之下,西方列强借助中国传统金融网络——钱庄及其发行的庄票,利用它们资本薄弱特点,给予资金融通之际,逐步控制了中国的商业流通和金融市场。二是在外力的压迫下,中国经济发展动力逐渐由官方主导向民间转化。前一个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的东来仍然在政府的主导下,力图通过“求强”“求富”等活动实现复兴,但受到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变化影响,清朝企图沿用官办方式,被迫改变经济运行方式,在此背景下,一批本国企业逐步发展起来。
具体原因表现:(1)西方列强的对华经济侵略从商品输出为主变为以资本输出为主,通过资本输出的种种方式,列强基本上控制了中国的财政、铁路干线,霸占了中国的许多矿山资源、土地资源,加强了对中国民族资本的压迫。但这种侵略客观上进一步瓦解自然经济,加上清政府为增加税收,放宽民间办厂政策,使民族资本得到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2)他们在政治上的表现就是领导了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正是因为民族资本有了初步发展,才为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提供了经济基础,也才会发生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3)另外我们还要看到,清政府在革命形势不断发展的情况下实行“新政”和预备立宪,也说明经济上和政治上的近代化是大势所趋,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最后,封建自然经济逐渐走向瓦解,晚清政府和北洋军阀统治走向历史尽头;外国资本主义经济不断发展并逐步控制中经济命脉,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

㈦ 影响我国经济政策的基本因素有哪些

从宏观层面来看,疫情的出现并没有破坏中国整体的经济运行结构,市场运行机制还在正常地发挥作用。之所以能够做到这一点,一是因为中央的决策及时到位,全国各行各业秩序井然,铁路,陆路、民用航空等交通运输畅通,整个市场的物流、信息流没有发生大的变化,市场的活力依旧。二是中国的市场经济体系基本建立,市场的自足和修补功能及时地发挥出了作用。从微观来看,虽然一部分行业或部门由于受到非典型肺炎的影响,赢利有所下降,但由于中央和地方及时出台了各项补助措施,通过减免税收等方式,保证了这些行业和部门有再生产的能力。从消费行为学的角度来分析,无论社会发生怎样的变化,有一些消费活动必须进行。随着疫情的消失,这些消费活动不但不会减少,反而会有所增加。因此,中国的经济今后不但不会出现萎缩,反而会出现一些上升的势头。

从影响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来看,投资、消费和出口都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首先,投资具有长期性和稳定性,短短几个月的疫情发展对投资特别是战略性投资几乎没有任何影响。从短期投资来看,虽然上半年的疫情会促使一些国际游资退缩,但由于这些国际游资并没有其他更好的出处,因此,随着中国疫情的解除,这些资金还会再回到中国市场。就中国国内的资本市场来看,虽然延长休市等一些措施导致中国内地股市出现了一些波动,但由于中国当前的股市已基本探底,所以,这次疫情对股市造成的影响不致太坏。一些人担心,这次疫情的爆发会影响到今后国际资本向中国的转移,从而给中国今后筹集资本带来困难。这种担心也是不必要的。因为非典型肺炎作为一种传染病与其他传染病一样,都有一个发现、扩散、控制、预防的过程。随着疫苗的出现,非典型肺炎将会变得不具有威胁性。相反地,如果投资开发新的药品或疫苗,将会增加新的经济增长点。

其次,从消费环节来看,五一长假的取消,确实影响到了一些地区经济的发展。但是,消费是一个随着生产的发展而不断上升的曲线。在消费结构中,日常消费不会因为非典型肺炎的出现而发生大的变化。其他消费可能会被延后,但不会被抑制,相反地,随着人们对健康的日益重视,体育健身、旅游消费将会大幅增加,中国人的消费支出将会出现一次大的反弹。在疫情的发展过程中,政府动用财政准备金应付疫情,普通的消费者几乎没有为此直接付出代价,因此,不存在后期的消费资金紧张的问题。

最后,从出口来看,由于广交会正值广州的疫情发展期,展会期间的成交额有大幅度地下降。从短期来看,由于非典型肺炎的影响,一些国家也可能会对中国的食品等一些传统的消费品抱有疑虑。他们可能减少对中国这些产品的进口。但是,从结构上来看,中国近年来出口的产品中机电产品已经位居前列,其他的工业制成品也大幅增长,而农产品及其初加工品所占的比重已有所下降,因此,一些订单的流失对中国整个出口的影响不会太大。下半年,中央政府可考虑在一些适当的地点举办各类专项的展销会,或者通过走出去的办法,扩大中国产品的出口,保证中国经济的增长不会因出口的影响而放慢脚步。

应该看到,在政治经济一体化的今天,政治对经济的影响举足轻重。中国的经济体制虽然已经有了自我修补和恢复的能力,但如果没有良好的国际政治环境,资本的流动、出口的增长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因此,中国政府应该主动打开国门,与世界各国进行交流。这次胡锦涛主席参加法国举行的南北对话会议,将会为我国今后经济的发展提供新的机遇。

㈧ 什么因素推动了中国经济增长

第一,中国庞大、丰富、廉价的人力资源使中国在科技相对不发达的情况下在国际上依然有很强的竞争力,同时,提供了巨大的消费市场。
第二,长期的积贫积弱使每一个中国人有一种奋力赶超的强烈欲望,人们群众建设祖国的热情高涨。
第三,改革开放为我国经济的发展打开了窗口,压抑已久的生产能量就像决堤之水迸发出无限的能量。
第四,我的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使我国经济的发展具有很强的可控性。
第五,相对稳定的国际环境和国内环境提供了和平的发展环境。

㈨ 中国经济增长的的因素有哪些

影响社会主义经济增长的因素很多。就其内部因素而言,主要包括: ( 1 )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和有效使用 ( 2 )科学技术进步 ( 3 )劳动力数量的增长和素质的提高 影响经济增长的外部因素主要包括: ( 1 )相对稳定的国内环境和国际环境 ( 2 )符合经济发展要求的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 ( 3 )有利于经济增长的宏观经济政策,包括财政政策、金融政策、产业政策、投资政策、人口政策等。还有就是就业率啊,这些都是很重要的。

阅读全文

与中国经济发展的政治因素有哪些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婚姻没有结果是怎么回事 浏览:630
怎么才能幸福与蛇 浏览:262
林志玲的故事什么意思 浏览:482
爱了散了婚姻怎么选 浏览:907
甘肃的国防事业有哪些 浏览:584
婚姻不将就的人是什么性格 浏览:50
什么是拓展蓝色经济空间 浏览:468
描写美女的名字有哪些 浏览:693
济南城中故事餐厅消费怎么样 浏览:715
爱情有哪些系列 浏览:884
为什么说老了才是幸福 浏览:704
思念是不是一种幸福是什么歌 浏览:286
命里带什么婚姻不合 浏览:257
如何让情人放弃他的婚姻家庭 浏览:51
属马的水瓶座婚姻怎么样 浏览:407
松原事业编怎么报名 浏览:195
夸美女年龄小怎么说 浏览:498
马尔代夫和国内哪个城市经济相当 浏览:356
婚姻中有芥蒂是什么意思 浏览:770
环翠公园在幸福门的什么位置 浏览: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