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经济状态 > 密西西比经济泡沫如何处置的

密西西比经济泡沫如何处置的

发布时间:2023-01-18 06:04:47

Ⅰ 郁金香泡沫、南海泡沫、莫西西比狂、伊拉克股灾、具体的地点跟时间是什么

郁金香泡沫,又称郁金香效应(经济学术语),源自17世纪荷兰的历史事件。
南海泡沫事件(South Sea Bubble)是英国在1720年春天到秋天之间发生的一次经济泡沫,它与密西西比泡沫事件及郁金香狂热并称欧洲早期的三大经济泡沫,经济泡沫一语即源于南海泡沫事件。
最早记录密西西比股市泡沫的是英国的经济学家Adam Anderson。他在1787年详细地描述了当年法国股票市场上出现的投机风波。
伊拉克股灾,其实指的应该是08年的经济危机,但那时全球经济都受到波动,伊拉克的股票自然也有波动,只不过那时候所谓的股灾倒是比不上炸弹来的厉害

Ⅱ 密西西比泡沫的背景

第一步:1716年5月约翰·劳经法国政府特许建立了一个可以发行货币的私人银行,并且它发行的纸币可以用来缴税。约翰·劳的银行事务经营得很成功,币值稳定。而金银却因受政府的不明智干预时常贬值。于是劳氏银行的信誉蒸蒸日上,垄断了烟草销售,还独揽改铸金币、银币的权力。最终于1718年12月被国有化为皇家银行,但仍由其担任主管。
第二步:在法国政府的重商主义下,约翰·劳自1717年就开始日益获得各种贸易特许权,以至于其设立的密西西比公司拥有与密西西比河广阔流域和河西岸路易斯安那州贸易的独一无二权力(因为当时传说这两个地方遍地可见金银),且公司股票可以用国库券以面值购买,尽管面值500里弗尔的国库券在市场上只能兑换160里弗尔,投机狂潮开始席卷法兰西。时至1719年时密西西比公司又被全权授权在东印度群岛、中国、南太平洋诸岛以及柯尔伯建立的法国东印度公司所属地进行贸易。垄断性的海外贸易确实为密西西比公司带来了不少超额利润,此时公司又称印度公司,新增5万股份,劳氏保证每份500镑的股票每年可获得200里弗尔的红利,而当时面值500的国库券只抵得上100的市值了。人们纷纷无法抵制诱惑,至少有30万人申请购买5万的新股。
第三步:借助此时法国公众的普遍热情,约翰·劳决定运用皇家银行的纸币发行能力和密西西比公司的股票实力实践其刺激经济和为摄政王解除政府国债负担的设想。约翰·劳首先向人们展示了异常辉煌的公司前景,接着密西西比公司于1719年9月12日,9月28日,10月2日分别发行10万股股票,每股5000里弗尔,用于偿还15亿里弗尔(相当于6000万英镑)的国债。
股票一上市就被抢售一空,无论是豪门显贵还是村夫野汉,不分男女老少都幻想从劳氏股票中获得无尽的财富。股票价格涨了又涨,直线飚升。有时在几个小时内就可以上扬10到20个百分点。早上出门一贫如洗的人,晚上归家时就可以腰缠万贯。最狂热的记录是半年内股价能从500里弗尔被炒到18000里弗尔。各地的人都纷纷涌入股票交易场所,从早到晚熙熙攘攘,甚至不得不多次更换更大的广场。不仅用以偿还国债的纸币又流回股市,而且为配合股票投机对货币的需求,皇家银行又发行了2.4亿里弗尔纸币(为支付印度公司以前发行的1.59里弗尔股票,1719年7月25日皇家银行已经发行过2.4亿里弗尔纸币)。总之密西西比股票的价格越高,皇家银行就同步发行越多的钞票。导火线点燃于1720年初,孔蒂亲王由于在要求以他自己的定价购买新上市的密西西比股票时被约翰·劳拒绝,就用三辆马车拉着自己的纸币到劳氏银行要求兑换硬币。从此任何人都可以毫无困难地任意兑换硬币,稍稍精明的股票投机者也都正确遇见到股票价格不可能永远攀升,纷纷兑换硬币并运往国外。
随之而来,时间一长国内的流通硬币到了极度匮乏的境地,闻所未闻的禁止任何人拥有超过500里弗尔硬币,违者除没收所有硬币外还要被处以数额很大罚款的法令也就应运而生了。同时还严禁任何人收购金银首饰、器皿和珍贵的宝石。随着股民信心的下跌,密西西比股价暴跌,已经没有什么人还相信那个地区蕴藏着巨大财富的神话。但是,为了重新树立公众对密西西比公司的信心,政府真可谓是使尽浑身解数。政府甚至宣布强制征兵计划,召集巴黎所有穷困的流浪汉,提供衣服和工具,让他们排成队,肩上扛着镐和锹,日复一日的通过巴黎街头然后来到港口等待被装船运往美洲,佯装到那里的金矿上干活。他们之中有三分之二没有上船而是分散到法国各地,不到三个星期他们中的一半人又出现在巴黎。为了维持9000里弗尔的股价,约翰·劳还于1720年3月25日,4月5日,5月1日分别发行了3亿,3.9亿,4.38亿里弗尔纸币,使得一个多月内货币流通量增加了一倍多。据估算当时流通中的纸币有26亿里弗尔之多,而全国的硬币加起来还不到这个数目的一半。
终于约翰·劳控制不了局面了,不得不宣布股票贬值,国务会议通过决议让纸币贬值50﹪,银行则停止兑付硬币业务。股价在1720年9月跌到2000里弗尔,到1721年9月跌回500里弗尔。至此昔日的经济繁荣泡沫彻底破灭,代之以经济衰退、民生重创的现实。这就是以约翰·劳为主角,依据其增发纸币——换成股票——最终可以抵消国债的理念和摄政王的赏识,借助密西西比公司和皇家银行为载体,联合贸易和金融两条战线演绎的一场带有浓厚政府性质的泡沫经济。 1715年初,法国国王路易十四驾崩,由路易十五——菲利普二世摄政。路易十四留给路易十五的是一个国库枯竭与巨额外债的国家,这主要是由于路易十四连年对外发动战争,对内又极度奢侈浪费,弄得法国经济陷入极度苦难之中。于是,1716年,法国政府特许约翰·劳在巴黎建立了一家资本约600万利弗尔(Livre)的私人银行,这便是后来的“皇家银行”。政府授予皇家银行有发行钞票的权力,以便它用所发行的钞票来支付政府当时的开支,并帮助政府偿还债务。这种钞票在原则上可以随意兑换成硬通货,人们乐于接受。因此,银行建立后,其资产总额迅速增加。1717年8月,劳取得了在路易斯安那[1]的贸易特许权和在加拿大的皮货贸易垄断权。其后,劳建立了西方公司,该公司在1718午取得了烟草专卖权。1718午11月,劳成立了塞内加尔公司,负责对非洲的贸易,1719年,劳兼并了东印度公司和中国公司,更名为印度公司,垄断了法国所有的对欧洲以外的贸易。劳所主持的垄断性海外贸易为他的公司源源不断地带来了巨额利润。
1719年7月25日,劳向法国政府支付了5000万利弗尔,取得了皇家造币厂的承包权。为了弥补这部分费用,印度公司发行了5万股股票,每股1000利弗尔,股票价格很快上升到1800利弗尔。1719年8月,劳取得了农田间接税的征收权。1719年10月,劳又接管了法国的直接税征收事务,其股票价格突破了3000利弗尔。1719年,劳决定通过印度公司发行股票来偿还15亿利弗尔的国债。为此,印度公司连续三次大规模增发股票:1719年9月12日增发10万股,每股5000利弗尔。股票一上市就被抢购—空,股票价格直线上升。1719年9月28日和10月2日,印度公司再增发10万股,每股5000利弗尔。股票价格一涨再涨,达到了每股10000利弗尔,在半年之内涨了9倍。 密西西比泡沫原始地印证了当代关于泡沫经济的一些一致认识:
(1)证券市场是具有不完全性质的市场,不存在一个帕累托效率的均衡点,容易出现哄抬价格的泡沫现象。这是泡沫经济存在的本质理论原因,也解释了密西西比股价为什么能够完全背离公司盈利实力而纯粹受制于股票需求和股票买卖价差关系。
(2)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往往是泡沫生成的外部条件。
(3)政府对经济生活的直接介入,往往是泡沫经济的触媒。这两点在密西西比泡沫中都体现得尤为淋漓尽致。股票担负起清偿国债的功能,皇家银行大发纸币为其呐喊助威,政府出台政策只为保住股票价格。完全混淆了公司与政府的不同定位、分工和不同作用、目的。
(4)由于泡沫或迟或早、必不可免的破灭会造成巨大的资源损失,所以宏观经济当局应积极设法防止泡沫经济的生成,或者在泡沫生成后努力防止突然崩盘造成灾难性的后果这也正是一个政府的真正职责所在。 印度公司的股票猛涨不落,吸引了本国大量的资余到股票市场,吸引了欧洲各国的资金的大量流入。这样,股票买卖的投机气氛越来越浓厚,投机活动的盛行增加了对货币的需求。于是,每当印度公司发行股票时,皇家银行就跟着发行货币,每次发行股票都伴随着货币的增发。因为劳始终坚信增发银行纸币,换成股票,最终可以抵消国债。1719年7月,皇家银行发行了2.4亿利弗尔钞票,用于支付印度公司以前发行的1.59亿利弗尔的股票。1719年9月10日,皇家银行又发行了2.4亿利弗尔。货币大量增发后,必然会引发通货膨胀。1719年,法国的通货膨胀率为4%,到1720年1月上升到23%。通货膨胀率的上升直接动摇了民众的信心,人们纷纷涌向银行,想方设法把自己的纸币兑换成黄金,而不要印度公司的股票。1720年9月,印度公司的股票价格开始暴跌。1721年11月,股价跌到2000利弗尔;到12月2日,跌到了1000利弗尔;1721年9月,跌到500利弗尔,重新回到了1719年5月的水平。
密西西比泡沫破灭后,法国经济也由此陷入萧条,经济和金融处于混乱状态,多年之后还难以复苏。 在“密西西比泡沫”事件中,约翰·劳曾经一度成为法国政府“特聘的专家”,一手主管政府财政和皇家银行的货币发行,另一手控制法国海外贸易与殖民地发展。在他背后,政府为了缓解财政亏空,大量发行纸币,制造虚假经济繁荣,最终引发了剧烈通货膨胀。约翰·劳的“密西西比开发计划”成为泡影,股票变成废纸,法国金融体系因此崩溃。后来,约翰·劳逃离法国,1729年在威尼斯于贫病交加中死去。 金融创新源自于信用,而金融泡沫则崩溃于信用的透支。马克思曾说,约翰·劳“既是骗子,又是预言家”,因为他的“骗术”听上去与当代货币学理论颇为神似:增加货币供给,可以在不提高物价水平的前提下,增加就业机会并增加国民产出;纸币本位制要比贵金属本位制更好,它具有更大的灵活性,说白了,采用贵金属本位制,发行货币要看手上有多少金子、银子,而金银在世界上的储量有限,几乎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增加金银的供给量。纸币本位制就没有这个限制,如果金融当局愿意的话,启动银行的印钞机,要印多少就可以印多少。但是,金融市场的疯狂,就在于一旦泡沫被滥发的货币和无限的乐观预期所吹大,即便是强有力的政权力量也无能为力,通货膨胀几乎就是滥发货币的代名词,相应地,货币贬值和政府信用丧失,必然导致资本市场甚至一国经济的最后崩溃。

Ⅲ 泡沫经济是怎样破灭的举点例子.

泡沫经济是指虚拟经济过度膨胀引致的股票和房地产等长期资产价格迅速的膨胀,是虚拟经济增长速度超过实体经济增长速度所形成的整个经济虚假繁荣的现象。其形成过程为一种或一系列资产在一个连续过程中陡然涨价,价格上涨的预期吸引了大量新的买主,这些新买主一般只是想通过投机获取价差、牟取利润,而对所买卖的资产的实际使用价值或盈利能力不感兴趣;由于新买主的不断介入,价格节节攀升,形成泡沫经济现象;一旦价格上涨的预期发生逆转,价格暴跌,泡沫破裂,便引发金融危机并导致整个经济衰退。

例子:
历史上着名的泡沫经济案例有1636年发生的荷兰郁金香泡沫、1791――1720年发生的巴黎密西西比泡沫、在伦敦发生的南海泡沫等,近年来发生的典型的泡沫经济案例拉美地区的金融危机、东南亚金融危机、日本金融危机等。

Ⅳ 密西西比泡沫的基本介绍

1716年5月,劳约翰梦寐以求的银行获得路易十五王朝批准,正式开张营业,他给银行取了一个极富想象力的名字:通用银行,经营期限20年,拥有发钞权,不过最初规定该银行所发钞票必须以固定价格与黄金和白银铸币兑换。显然,贵金属储备之要求将严重束缚银行货币和信用扩张能力,这并不是约翰劳所需要的银行。
他的策略是步步为营。1717年,他说服王朝政府发出敕令,规定王国所有税收皆以劳约翰的银行钞票缴付,从而为银行纸币之流通开辟了广阔空间。1718年12月,约翰劳再次创造惊人之举。路易十五批准他的银行更名为“皇家银行”(Banque Royale)。起初,为了增加钞票的吸引力,皇家银行宣称钞票可以依照固定价格兑换为白银铸币或依照市场可变价格兑换为黄金铸币。然而,半年时间不到,1719年4月,皇家银行就宣布钞票价值与白银价值脱钩,不再保证兑换。在不到3年的时间里,劳约翰的“金融炼金术”让古老的法国诞生了第一家中央银行,并迅速从金属货币本位制转向彻底的信用货币或纸币本位制,那是当时全世界闻所未闻的惊人壮举。

Ⅳ 密西西比泡沫事件

这是欧洲在18世纪最大的金融危机,是史上最惨烈的一次金融崩溃。法国王室也在这件事中臭名远播。

1717年,成立于法国的密西西比公司在美洲的密西西比河下游谷地开拓殖民地(也就是现在的“新奥尔良”)。公司所有人约翰·劳(John Law,即官即商的一个人物)当时为法国央行行长,还被国王任命为主计大臣(相当于现代的财政部长)。

当时密西西比河下游河谷其实只有沼泽和鳄鱼,但密西西比公司为了获取庞大的资金,撒了弥天大谎,把这里描述成金银遍地,有无限商机的一个地方。引得许多中产阶级相信进而投资,一时间,密西西比公司股价一飞冲天。许多人倾尽家产只为买这支股票快速致富。

然而几天后,有人意识到这股价实在太夸张,完全不可能维持,一有人脱手后,其他投资者争相收手,结果股价暴跌,简直就像一场雪崩。

为稳定股价,约翰·劳(法国央行行长 身份)决定买进股票,但最终耗尽央行资产也无以为继。这时他(以 法国主计长 的身份)又下令印制更多钞票,来继续购买更多的股票。就这样,整个的法国金融体系就成了一个大泡沫。

约翰·劳最终还是无力回天,密西西比公司的股价彻底崩溃。此刻,法国央行和国库手中只有大量股票,没有任何价值。及时抽手的人可以免遭伤害,但一些小型投资人则是倾家荡产,许多人更是因此自杀。

这些惨烈的金融崩溃,就是因为政权操纵市场引发的结果。密西西比公司利用其政治影响力操纵股价、推动购买热潮,结果让法国人民对法国金融系统和国王的金融智慧都失去了信心。

这也是导致了法国财政濒临破产的主要原因。因为国家失去了信誉,不仅贷款困难,没有哪个国家愿意贷款给他,而且由于信誉缺失,其贷款的利率也相比很高。法国国王只能越借越多,利率也是越借越高。直到法国大革命的到来。

Ⅵ 密西西比泡沫投资类型

密西西比泡沫时间是指1719年至1720年的密西西比公司股市泡沫破裂的金融事件。其与荷兰的郁金香狂热和南海泡沫被称为欧洲早期的三大经济泡沫。这是欧洲在18世纪最大的金融危机,是史上最惨烈的一次金融崩溃。法国的王室也在这件事中臭名远播。

1717年,成立于法国的密西西比公司在美洲的密西西比河下游谷地开拓殖民地(也就是现在的“新奥尔良”)。公司所有人约翰·劳当时为法国央行行长,还被国王任命为主计大臣(相当于现代的财政部长)。

当时密西西比河下游河谷其实只有沼泽和鳄鱼,但密西西比公司把这里描述成金银遍地,引得许多中产阶级相信进而投资,导致密西西比公司股价一飞冲天。许多人倾尽家产只为买这支股票快速致富。

然而几天后,有人意识到这股价实在太夸张,完全不可能维持,人们便开始争相卖出,市场开始恐慌,投资者们争相收手,雪崩就在一瞬间,这也就导致了股价的一路暴跌。(古往今来投资者的特性一直传承的很好,追涨杀跌)

为稳定股价,约翰·劳(法国央行行长身份)决定买进股票,同时他(以法国主计长的身份)下令印制更多钞票,来购买更多的股票,导致整个的法国金融体系就成了一个大泡沫。

泡沫终究会破碎,约翰·劳最终也无力回天,密西西比公司的股价彻底崩溃。此刻,法国央行和国库手中只有大量股票,没有任何价值。及时抽手的人可以免遭伤害,但一些小型投资人则是倾家荡产,许多人更是因此自杀。

这些惨烈的金融崩溃,就是因为政权操纵市场引发的结果。密西西比公司利用其政治影响力操纵股价、推动购买热潮,结果让法国人民对法国金融系统和国王的金融智慧都失去了信心。

这也是导致了法国财政濒临破产的主要原因。因为国家失去了信誉,不仅贷款困难,没有哪个国家愿意贷款给他,而且由于信誉缺失,其贷款的利率也相比很高。法国国王只能越借越多,利率也是越借越高。直到法国大革命的到来。

这事件也警示我们

1、任何股权的基础都是公司盈利,而预期的盈利并不能作为参考的标准。所以,在思考预期的时候,要从现实的角度出发看问题。

2、信用货币时代,并不要求金本位,但是必须注意,超发货币导致的问题依然长期存在。最好的货币制度应该是将货币增加用固定的指标稳定下来,诸如GDP增长水平同步于货币发行。

3、资本外逃、货币流通速度下降、银行信用降低。是经济的大敌,而唯有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才可以恢复信心。有时候保护市场的行为反而适得其反。

Ⅶ 说明南海泡沫事件的原因、经过和影响

南海泡沫事件的原因1719年,英国政府允许中奖债券与南海公司股票进行转换。同年年底,南美贸易障碍扫除,加上公众对股价上扬的预期,促进了债券向股票的转换,进而带动股价上升。1720年,南海公司承诺接收全部国债,作为交易条件,政府要逐年向公司偿还,公司允许客户以分期付款的方式(第一年仅仅只需支付10%的价款)来购买公司的新股票。2月2日,英国下议院接受了南海公司的交易,南海公司的股票立即从129英镑跳升到160英镑;当上议院也通过议案时,股票价格涨上了390英镑。
投资者趋之若鹜,其中包括半数以上的参众议员,就连国王也禁不住诱惑,认购了价值10万英镑的股票。由于购买踊跃,股票供不应求,公司股票价格狂飙。从1月的每股128英镑上升到7月份的每股1000英镑以上
影响南海泡沫事件与1720年的法国密西西比公司及1637年的荷兰郁金香狂热,是西方历史早期爆发的三大的泡沫经济事件。其中南海泡沫事件中的南海股价如泡沫快上快落的情况,更被后人发展出“泡沫经济”一词,用来形容经济过热而收缩的现象。南海泡沫事件对英国带来很大震荡,国人对股份公司留有阴影,而在事件中制定的《泡沫法案》一直到1825年才予废除,反映国民经过长时间才慢慢对股份公司重拾信心。着名物理学家牛顿爵士在南海泡沫事件中也是受害者之一,他在第一次进场买入南海股票时曾小赚7,000镑,但第二次买进时已是股价高峰,结果大蚀2万镑离场。牛顿曾因而叹谓:“我能算准天体的运行,却无法预测人类的疯狂。”(I can calculate the motions of heavenly bodies, but not the madness of people.)可见事件影响之大。在调查南海泡沫事件中,国会秘密委员会委任了查尔斯·斯奈尔(Charles Snell)为南海查账,这是国会历史上首次委托民间第三方独立会计师进行核数调查,结果成功查得南海公司犯下严重的诈骗及做假账等等的舞弊行为。委任第三方专业会计师的做法在后世被加以采纳,成功减低了企业舞弊的风险,在日后大大促进了特许会计师及核数行业的长足发展。在政治方面,南海泡沫事件使国民对托利党及乔治一世大失信心,政府诚信破产。相反,辉格党的罗伯特·沃波尔却因为在事件中成功收拾残局,使其声望日隆,继而成功于1721年起成为英国历史上首位首相(虽然当时未有首相一职,但沃波尔却有首相之实),主导政局。此后,辉格党政府持续主导政坛至1770年,期间只曾有托利党的标得伯爵在1762年至1763年短暂出任首相,其余时间尽由辉格党人任相。

Ⅷ “风过去了,摔死的都是猪”——浅析泡沫事件

小米创始人、CEO雷军曾说过这样一句话:站在风口上,猪都会飞。并解释道:这句话是为了说明创业成功的本质是找到风口,顺势而为,源自于《孙子兵法·兵势篇》,“故善战人之势,如转圆石于千仞之山者,势也”,意思是,善于指挥打仗的人所造就的“势”,就像让圆石从极高极陡的山上滚下来一样,来势凶猛,世人称之为“飞猪理论”。

浙商总会会长、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出席大会,在大会上马云讲到了“飞猪理论”,表示:当一个才没成立几天的公司,就凭着几个故事,组建了几个人的团队,估值就可以是几十亿美金,这并不是好的现象。

以前常说“风来了,猪都会飞”。我那时候就讲,风过去了,摔死的都是猪。那一天就要想到这一天会来的。

啥都没有,还觉得赚的少的时候,你就知道我们进入了跨度时期,你就应该为此做准备;当一个企业把自己80%的资产质押出去,拿钱去做与自己主业不一样的东西的时候,你就要想到你的问题已经开始了。

我们很少有企业越做越大,越做越好,因为我们永远相信赌博,永远相信all in。

说到风口,从古至今,人们可真是前赴后继。

我们先来看看历史上的三次泡沫,下面开始听故事啦!

一、“郁金香”泡沫

着名的荷兰“郁金香”泡沫是三次泡沫中最着名的金融惨案。话说,荷兰最早叫“尼德兰”,面积约等于咱们的四川省。但是荷兰四分之一的国土都处于海平面以下,所以荷兰人民大多数住的是“海景房”,一有个风吹草动就变成“海底捞”了。这导致了荷兰自古以来就是个“重商轻农”的国家。

由于当时荷兰经济排名居于全欧洲第一,催生出很多本地土豪。那么荷兰土豪的炫富方式是咋样的呢?

就是在家中摆上郁金香。那为啥是郁金香呢?

因为物以稀为贵,郁金香当年可不是荷兰的特产,而是生长在土耳其的一种特别难养的花。郁金香要开出花来,从播种到开花就得等七八年时间。所以那时候,郁金香就跟现在的爱马仕和劳力士一样。

但是有钱的土豪炫富最怕的是什么呢?大家知道吗?

最怕的就是遇见同款,俗称“撞衫”。所以,有人就开始高价买一种变异的郁金香。这种郁金香比普通的郁金香更大,更艳丽。慢慢就成为了富人争抢的香饽饽。

有利润的地方必然有投机。

很多人就开始给花农下单,提前预定花圃中还没长出来的郁金香,然后再把订单高价卖给别人。这个方式,就是现代期货的雏形。慢慢有人靠倒卖还赚到了钱,这就吸引了更多人加入了倒卖大军。因此,郁金香的价格越来越高。

当全民都在为郁金香疯狂的时候,一个英国的水手,不小心把泡沫给捅破了。这位英国的哥们,来到荷兰是两眼一抹黑,人生地不熟啊,当然也不知道郁金香如此值钱哪,随手就在隔壁老王家的花圃里摘了一朵郁金香,下锅炒了。因为这哥们还以为是个洋葱呢。

当老王知道了,马上就崩溃了,指着这位英国哥们说:你把我的法拉利给炒了,我跟你没完!随后就把水手告上了法庭。随着庭审的进行,大家突然意识到,为了一盆花,让一个小伙子年纪轻轻就坐牢了,是不是有点小题大做了呢?不就是一朵花吗?

于是就有人带头把自己的花卖了。其他的人一看,也冷静了下来,跟着卖了自己的花。就这样,大家不再把郁金香当回事了。很多人都在卖,但买的人越来越少,所以郁金香的价格就在疯狂暴跌!导致很多人因为郁金香赔得倾家荡产!

而这个,就是着名的郁金香泡沫事件!直接导致了荷兰经济一蹶不振。

二、“南海泡沫”事件

那么世界上另外一个金融泡沫是啥呢?

说起来,这个泡沫可是把当年坐在苹果树下发现万有引力的牛顿老师也给套进去了!这就是着名的“南海泡沫”事件!

先说一下,这个南海,不是住着观世音菩萨的那个南海,而是英国人眼中的南海,也就是南美洲。

当时因为哥伦布地图拿反了,发现了新大陆,导致西班牙在美洲发现了金矿而瞬间暴富。西班牙的邻居-英国,看了那叫一个眼红!它也想去南美挖矿,可是南美洲已经成了西班牙的殖民地了,这就导致英国不能明目张胆的去,只能和西班牙做贸易。

既然做生意,那就得先有个公司,对吧?

因此,由咱们敬爱的牛顿老师牵头,英国政府成立了一个南海公司,打算和西班牙一起开发南美洲。

因此,由咱们敬爱的牛顿老师牵头,英国政府成立了一个南海公司,打算和西班牙一起开发南美洲。

但是等到南海公司的船开到了南美洲之后,傻眼了。为什么呢?

因为西班牙规定:英国每年只能派三艘船过来做贸易。

三艘哪够哇?南海公司可是肩负着全国人民发财的希望啊!

但是,西班牙就是跟英国杠上了,三艘就三艘,多一艘都不行。这时候,英国土豪们的发财梦醒了。可是公司都注册了,船都来了,这么回去多丢人呐。回头一看,祖国那一堆老百姓等着奔小康呢。

这些土豪转念一想,这哪是老百姓啊,这不是一堆韭菜吗?

所以,咱继续隐瞒真相,继续忽悠!天天虚报公司业绩!很多不明真相的韭菜,甚至把房子卖了,也要去买南海公司的股票。

当时的南海公司股票涨得有多变态呢?

就好比当年你家旁边有个房子,十块钱/平米,你嫌贵;半年后再一看,10万/平米!那段时间,英国上到国王,下到家庭主妇,可以说是全民炒股,而且没有任何一个人质疑公司的经营情况。

股市大涨的时候,还滋生了很多同样靠忽悠的公司出来收韭菜。结果有的公司暴雷了,股市中有人赔钱了,大家开始关注公司业绩了。

随后就有人想起来了,咱们这超级牛股南海公司是不是得查查啊?

结果就有几个人站出来揭秘了南海公司的经营状况,大家也就看到了真实的南海公司到底是个啥德行了。后来,就跟瑞幸一样哈,股价崩盘。这就是世界上第二大经济泡沫-南海事件。

三、“密西西比泡沫”

下面,说一下第三个金融泡沫事件,这第三个更狗血,一支股票天天涨停,连续13个月,然后就崩盘了。怎么回事呢?

话说路易十五继承法国王位,年仅5岁。真正的统治者则是摄政王奥莱昂公爵,此人在治国方面是个纯废物,不过他有一个赌友,叫做约翰-劳,是个金融天才,被公爵任命为财政大臣。

1705年的时候,这个约翰-劳出版了一本《货币与贸易通论》的书,知道这本着作的人并不多,但是在出版之后的200多年,他有个粉丝写了一本复述他思想的书,叫做《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没错,这个人就是号称“拯救了资本主义”的凯恩斯,可见这个金融天才的思想在当时有多么先进。

1717年,约翰-劳向摄政王提出了“密西西比计划”,要开发“遍地是黄金的密西西比”。8月,密西西比公司成立。

在次年12月,通用银行被国有化,更名为皇家银行,约翰劳任行长。到了1719年,他买下了法国皇家造币厂,皇家银行纸币成为法国法定货币,垄断了法国在欧洲以外的所有海外贸易。

公司的股票售价每股500里弗尔,因为他代表皇家,所以公司股票具有国家信誉。

在约翰劳的主导下,公司在1719年9-12月间共增发了30万股,每股面值5000,资金用途是偿还30亿的法国国债。

而募股的原因是在密西西比购买了很多土地,那里有着丰富的金矿资源,在这些资金到位之后,公司的收益将会成倍上升。

这个前景很诱人,只不过,都是虚构的。

密西西比公司的股票一上市就被抢售一空,公司的股价从开盘不足1000里弗尔一路飙升到超过2万里弗尔,并且从市场的信心来看,还会继续向上突破。

于是,法国陷入了疯狂。为配合股票投机对货币的需求,皇家银行总计发行了4.8亿里弗尔纸币,总之密西西比股票的价格越高,皇家银行就同步发行越多的钞票。

约翰劳恐怕是想通过皇家银行发行纸币来解决财政危机,再通过卖出印度公司股票回购货币,这样流通的货币在总量上达到平衡,也不会有通胀发生,这点上跟现代中央银行的作用并无二致,只不过一个回购国债,另一个回购股票。

但是,国债和股票是不一样的!

因为无论如何炒作国债,都不会偏离本金太高,但是股票就不同了。密西西比的故事纯粹是一种忽悠,公司根本没有劳氏所吹嘘的收益。

虽然国债也没什么实体经济支撑,但国债的利率很低,央行可以承受。而股票本身就是一种投机性的金融产品,交易市场上的人都是为了资本利得而非红利,当股票价格不能维持收益时,泡沫就会破灭,届时将会失去回购货币的手段,而流通中的货币足以击垮皇家银行。

尽管人们对所谓的密西西比黄金充满了信心,但忽悠毕竟是忽悠,股价不可能毫无依据的无限上升,泡沫总有破灭的那一天。

导火线点燃于1720年1月,当孔蒂亲王希望以低价买入一批股票,其实就是以自己的定价来购买新上市的密西西比股票,并企图染指公司的经营。说白了,这位亲王就是一打劫的。

在无理要求被约翰·劳拒绝后,弄来三辆四轮马车的纸币到劳氏银行要求兑换黄金。

此后,那些先知先觉的精明投机者都正确预见到股票的价格不可能永远攀升,于是开始兑换黄金,并逐步转移或者窖藏,部分还运往国外。

与此同时,有些似是而非的“谣言”也开始流传:密西西比流域并没有发现金矿,那些黄金神话不过是一些骗人的故事。

而股价的决堤,往往从谣言(实话)开始,仅仅一个月的时间,股价就从2万跌到了1万,并且在约翰-劳开始回购股票的情况下才稳住的。

然而,“成也萧何败萧何”,在他稳住股价之后却建议王室彻底禁绝金银流通,只有纸币才是法定货币。

任何人拥有超过500里弗尔的金银,都将被处以高额罚款;谁传播“谣言”,就要被抓起来送到新奥尔良。

以前关于“密西西比泡沫”,人们只是传言、猜测。而这种不打自招的行为只能证明心虚,所以传言是真的,挤兑就不可避免了。

已经没有什么人还相信那个地区蕴藏着巨大财富的神话,公司的股票也遭到市场的唾弃。

约翰·劳终于控制不了局面,宣布股票贬值,国务会议通过决议让纸币贬值50﹪,银行则停止兑付黄金业务,曾经显赫一时的法兰西皇家银行在一片喧嚣中关门大吉。

公司的股价在1720年9月跌到2000里弗尔,到1721年9月跌回500里弗尔。

至此,昔日的经济繁荣泡沫彻底破灭,取而代之的是经济衰退、民生重创的现实。以至于此时国民对未来已经彻底失去了信心,并在此后80年间,法国都没敢重建银行体系,始终使用铸币。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来,所有的疯狂最终都会回归理性,所有的价格最终都会回归价值。历史是如此,现在依然如此。

两会带来了很多热点板块和概念,这些板块随着风口来临而大涨。

比如说碳中和、5G、芯片等等。有的大涨,也有的没怎么动。有的同学眼红那些大涨的股票,听风就是雨,频繁地追涨杀跌;也有的同学会耐心等待好价格,分析完好公司然后静静地等着。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而不是道听途说的人,股票市场也如是!

Ⅸ 密西西比泡沫的介绍

最早记录密西西比股市泡沫的是英国的经济学家Adam Anderson。他在1787年详细地描述了当年法国股票市场上出现的投机风波。在他之后的一系列研究密西西比股市泡沫的论文成为股市理论的经典之作。

Ⅹ 经济史上最着名的三大疯案分别是:南海泡沫、荷兰郁金香和密西西比狂的具体情况介绍一下可以吗谢谢

英国南海泡沫:

英国南海公司成立于1711年,成立的目的是为了支持英国政府债信的恢复(当时英国为与法国争夺欧洲霸主发行了巨额国债),南海公司认购了总价值近1000万英镑的国债。作为回报,南海公司则把部分股票给英国政府(聪明呀,这就是可换股债券的前身呀!可以说是双赢的方法),另外,英国政府给予南海公司对南海(即南美洲)的贸易垄断权。

当时,人人都知道南美洲地下埋藏着巨大的金银矿藏,而南海公司拥有专营权,换到现在的话,就是非常有故事,有想象空间。当时,南海公司又声称发现了储量巨大的金矿,因此所有人都认为南海公司肯定会大赚特赚。股票也就只剩下涨涨涨了。

由于购买踊跃,股票供不应求,一路狂飙。短短6个月时间,从每股128英镑上升到每股1050英镑,涨幅高达7倍。

因此投资者趋之若鹜,其中包括半数以上的参众议员,就连国王也禁不住诱惑,认购了价值10万英镑的股票。

南海赚钱效应爆棚,期间还不断发行了新股(很像现在滴高价发定增)圈钱。其他公司也眼红得很,纷纷成立骗子公司上市圈钱,据称,英国当时整个市场圈了高达3亿英镑,非常恐怖。

疯狂过后便是一地鸡毛,最后,泡沫破裂。首先是西班牙和英国战争爆发,南海贸易被西班牙切断,南海公司已经无利可图,另外,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南海公司竟然操纵议会,在1720年6月出台了着名的《泡沫法案》,原因是其他圈钱公司损害了南海公司的利益,最后这个法案可把南海公司坑苦了,法案规定,任何股票的发行都需要议会的批准(有木有很像我们新股上市得证监会批准),却不料这是自己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其他公司纷纷破产,引出了种种骗局,最后南海公司也无法幸免。

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宴宾客人,眼看他楼塌了,股价从哪里来就到了哪里去。

而着名的大科学家牛顿也在这场疯狂中亏了2万英镑,这相当于他十年的收入总和。

荷兰郁金香泡沫:

16世纪,荷兰被称为海上马车夫,拥有强大的船队,一度控制并垄断了世界贸易的40%,还是股份制公司的发源地,第一家股份制公司也在荷兰成立,同时成立了世界第一家股票交易所,是当时世界最发达的国家,堪称现在的美国。

1593年,第一朵郁金香引进荷兰,没过多久,就成为时尚、身份、地位、财富的象征。早期的郁金香商人转到钱之后,更多人加入,最后老百姓也加入,郁金香不仅仅是奢侈品,也彻底变成了投机品。

郁金香从下种到开花,需要7年时间,非常难养,因此郁金香是很稀缺的东西(和大牛股非常类似:稀缺,独一无二,具有的故事也独一无二)。但是全民参与的后果就是,郁金香交易非常火爆,郁金香火爆到什么程度呢?连还没有开花的球茎也拿出来交易了,也就是郁金香期货市场出现了(所以应该说,第一个期货交易市场也是在荷兰诞生),因此,郁金香的价格暴涨再暴涨。

在郁金香最疯狂的时候,贵族们最华丽的嫁妆是一支郁金香,如今让众多屌丝痛恨不已:一朵花就可以娶一个老婆,该是多好的年代呀。

当时,有一场着名的拍卖会叫做阿尔克马尔城的拍卖会,说的是99朵郁金香拍卖总价格为9万荷兰盾,相当于一个普通家庭300年的总收入,做一个粗略类比,目前中国一个4口之家一年各种灰不灰色收入约20万人民币,300年相当于6000万人民币。没错,6000万!看来当时荷兰人真的疯了,赌徒的脑子都是豆腐做的。

法国密西西比泡沫:

法国的密西西比泡沫和英国的南海泡沫比较类似,在发生时间上也比较靠近。

法国政府当时债台高筑,着名的苏格兰人约翰·劳提出纸币供应计划,具体来说就是我成立个大银行,可以发行货币,有钱了,自然就可以解决政府的债务危机了,但是如何保证这个银行的信用呢?

和南海公司一样的套路,要保证信用那就得讲一个大故事,——没有比火爆的美洲殖民地概念更好的了。1717年8月,他买下密西西比公司,与密西西比河广阔流域和河西岸的路易斯安那进行贸易,法国政府承诺给他25年的垄断经营权。密西西比公司的股价由500里弗尔涨到15000里弗尔,涨幅超过了20倍。

但后来路易斯安那州传来未发现金矿的消息,加上货币已经严重超发,公众信心动摇,密西西比股价连续下跌,又跌到了只有500里弗尔,跌幅95%。

荷兰郁金香狂热、南海泡沫事件、法国密西西比泡沫,是西方历史早期爆发的三大的泡沫经济事件。

(10)密西西比经济泡沫如何处置的扩展阅读

此后几百年里,股市发生了各种各样的泡沫,比如19世纪30年代美国股市泡沫、1980年代的科威特股疯(听说总市值从50亿美元膨胀到1000亿美元)、1987年大股灾、1990年前后的日本股市楼市泡沫、1997年的亚洲金融风暴、2000年互联网泡沫、2007年的金融危机、2015年中国股市泡沫(当然,中国股市泡沫时间多了去了)等。

当然,还有很多很有意思的泡沫,这些“变种”泡沫其实发生的基本原理和三大泡沫都是一样的:标的物一定要稀缺,故事一定要大,一定要有赚钱效应,媒体等使劲鼓吹、人人奔向转告,所有人都知道能赚钱,最后人类的羊群效应会疯狂到让你目瞪口呆。破灭的时候也非常类似,有巨大的外力作用,比如政策力量等等。

阅读全文

与密西西比经济泡沫如何处置的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健康证食品是什么样的 浏览:749
娜字结尾阴居阳位婚姻不顺怎么说 浏览:333
说话如何具有故事感 浏览:492
2021湘西州事业编什么时候考试 浏览:447
成渝双城经济圈总发展目标是什么 浏览:534
属蛇今年婚姻如何 浏览:695
德阳什邡幸福家园如何 浏览:616
婚姻八大雷区是什么意思 浏览:3
网络语录幸福是什么 浏览:188
如何看待老祖宗的婚姻观 浏览:799
爱情有什么好谈的翻译成粤语 浏览:919
大豆与猪蹄哪个更健康 浏览:236
幸福树要怎么养才能更好 浏览:333
卖花的美女叫什么 浏览:246
为人民服务的英雄有哪些故事 浏览:281
学校健康台账表中活动轨迹怎么写 浏览:618
爱情水晶如何搭配 浏览:743
纪录片怎么进行故事拆解 浏览:88
女人婚姻线短的人如何破 浏览:403
微观经济代表哪个层面 浏览: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