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经济状态 > 常州经济转型升级什么意思

常州经济转型升级什么意思

发布时间:2023-01-17 21:28:32

❶ 常州的发展前景如何

常州作为长三角经济重镇,其发展速度可谓日新月异。受上海,南京两大城市辐射,虽稍逊于苏州,无锡,但经济总量一直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虽这两年发展趋缓,但仍保持平稳发展。

常州除轻纺,机械制造等传统行业仍保持优势外,其机车制造,钢铁,地板,灯具等行业异军突起。更有先进的机器人,风力太阳能新能源基地,还有领先世界的产品也将惊艳亮相。

常州除注重工业,农副业发展外,着重打造 旅游 城市形象。交通设施便捷完善。

综上,常州经济发展前景可谓一片光明。

常州是一座宜居城市,估计这一点没有异议。至于常州今后的发展空间,将决定于多种因素。作为普通市民无需对城市未来有太多研究,很多事情都取决于江苏省乃至中央对常州的定位以及顶层设计。个人以为,常州属于稳健发展模式,虽然增加速度勿及苏州无锡以及苏北几个新崛起的地级市,但是,常州人杰地灵,抵御经济危机的能力不容小觑。长期来看,一旦出现某种特殊机遇,常州可能会一鸣惊人!

常州原来是一个宜居城市,作为常州人,自认为了解不大会有偏差。

原来,常州什么都比苏州,无锡起步晚,乡镇工业比无锡晚,苏州有新加坡工业园区(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时,常州经开区在哪?

后来常州奋起直追,总算没镇江那么糟糕,但差距已经有了,总算下面的武进争气,苏锡常没把常州忘记。

而常州的亮点就在于市政工程,说白了就是交通规划很合理。市内BRT公共交通迅捷,高架遍布,青洋路快速道已经直通雪堰,市民出行就少了那份拥堵之苦。再加上232S道北接苏北泰州,东连342S道连接无锡,南连230S道连接宜兴,直通湖州。其次,前几年房价适中,可以说是宜居城市。

但今年房价暴涨,翻一番都不止,直接无锡房价,为什么?GDP不行了?要房地产支撑了?不得而知。但实际上地铁边,滆湖边小区越来越多,根本与供需没关系。市民也没暴富,真担心房价有一天。。。

所以以一个本地人的眼光,常州正从宜居城市变得不那么宜居。

常州这个城市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接触常州人,特别是年轻人,都有一种特别的自豪感,而且干起事来都很努力,特别求进,不慵懒,不懈怠。就苏锡常总体而言,常州让人的感觉是民富,而且对人总体比较友善。让人不能想象的事是常州的 美食 ,从来没有什么吹捧,但在常州吃东西却是很惬意的享受,不像隔壁无锡那么甜,也不像镇江南京那么苏北兮兮的。早间一碗豆腐汤独具特色,汤包没有无锡出名,但却非常美味,饭店的菜肴也都非常精细,说句心里话,我非常喜欢常州这个地方。唯一的不足就是常州也算是千年古城了,但古迹留存却太少了,因为常州在王伟成当市长时拆迁力度太大了,不过常州本身过去的古迹留存就不多。常州按照现在的发展应该会更好,现在常州如果不算下辖县市(金坛是改区不久,还有溧阳)仅以市区来看,绝不弱于苏州和无锡市区多少!

江苏常州怎么样?古老而纯朴,庄重而新鲜,干净而亮丽,友善而和蔼,这就是常州真实的写照。

古大运河贯穿常州,古老而神圣,运河两岸的人们一代又代纯朴而善良,常州未来发展前景广阔,常州人真诚,常州带动很多省市,到常州打工创业有很多外来户,四川,贵州,湖南湖北,安徽……,五湖四海皆兄弟,打工给企业带来巨大财富,也给闯荡的朋友带来实惠,常州天时地利人和占为优势,消费理念低于周边城市,适合农民生存空间,一方水土带来不一样的乡情,有缘人感恩常州,曾在常州呆了十多年,常州人,常州情不会忘。

常州工业发达,以工富农,以工代动很多外来农民工,鼓起了钱袋子,以工富商,带动周地乡镇。常州 旅游 业蒸蒸日上,生态旅游业前景看好,交通文明规范,城市卫生锦上添花,到处呈现一派欣欣向荣景象,客运规范有序,文明礼貌亲如一家,常州好样的,我看好你。网图。

常州是一座很不错的城市。只不过沪宁线沿线的明星城市太多了,上海、苏州、无锡、常州、南京加上长江对岸的南通、扬州,使得常州埋没在这一众星光中。

其实,常州工商业发达,城市规模大,历来就是苏锡常三大苏南明星城市之一。常州城市规划合理,基础设施完善,城市建设大气,交通发达,海陆空交通齐全,市民生活方便。

常州工商业发达,历来有经商的传统,加上乡镇企业众多,明星企业也众多。后来常州经济转型,招商引资,外资企业多。常州下属的武进县历来都是中国百强县前列直至设区。

所以,常州的发展程度、基础、发展前景都非常不错。

目前,常州是江苏第四发达城市,前三是无锡、苏州、南京,而比南通徐州盐城扬州较为领先。常州地铁已经在建设中,马上成为江苏第四/五座拥有地铁的城市。

看到楼上好多不晓得是不是网络搜索粘贴的答案,感觉真没意思,常州作为沪宁线上,可以算作最适宜居住的城市了。

1,常州的交通,在沪宁线上来说,还是非常便利的,除了早晚高峰堵车,平时没什么问题,特别是不久要开通的地铁。

2,常州的房价,作为沪宁线上,那是相当的低,基本也就1万左右,当然了,要不是2016年国家救市的钱,最终流入房地产导致房价大涨,以前5000而已,红梅公园旁边也才6000多,现在已经1万多啦!更有意思的是,南京跟常州肯定会通城际高铁,到那时会涨到几万就不知道了!

3,常州的 美食 ,沪宁线第一,不接受反驳!

4,常州的 旅游 环境,比起苏州那是高了不知道多少倍,大部分公园都免门票,需要门票的价格都很亲民,玩的也开心,当然了,嬉戏谷还是比较贵的,人均300玩不下来,马上小黄山风景区开发好了,也是个好地方呢!

5,常州的生活节奏比较慢,适合养老!

这是我作为一个地道常州人,能举出的沪宁线上常州最好的4个原因,可惜,常州的空气,医疗,教育,这3点还比较差,对孩子期望大的,还是得去南京,上海,这些大城市!

宜居不宜居老百姓谈的医食住行。所以不要谈什么GDP都是统计的数字。当然常州无论人均还是总量都不差,去掉县级市,地级市常州GDP在无锡前排南京苏州之后。常州地级市是绝对强大。

背景说下。未来中国重点打造三个地区,珠三角大湾区,长三角环沪都市圈,京津冀。而前两个定位目标绝对是国际级别,苏锡常都市一体作为长三角里的一极将是江苏重点发展的对象。

地理位置往东距离无锡高铁10分钟苏州20分钟上海50分钟,往西距离镇江19分钟,距离南京32分钟。如此密集的密度,出行相当方便。

行,上个月新开工沿江城际,常州全域拥有,沪宁城际,沪宁铁路,京沪高铁,宁杭高铁,沿江城际五条铁路,这密度除了苏南全国没几个城市有这条件。市内交通最新规划7轨道交通,一期建设1号线明年通车2号线后年通车,明年初将会申报第二轮轨道交通建设,完善城市环线轨道交通。

住,对于刚毕业的大学生常州有公租房可以申请,常州龙城英才计划比南京要早几年,如果你是海归人才有住房补贴。住宅目前均价在1万2左右,在省内属于中等水平,除了苏北宿迁连云港以外,地级市基本都在1.5万左右,相比苏州2.5万4万南京,上海6.5万的均价,常州还是宜居的。

医,常州9家三甲医院在江苏地级市在前三名。

结论,全国来看,苏南绝对是宜居城市,而常州自然不例外,未来20年,常州的发展将更大,谢谢!

个人觉得挺适合宜居,城市规划好,交通方便,公交系统全国有名,加上即将通车的地铁,房价目前苏南一带比较低,生活压力比较小,相对老百姓还是比较富裕,乡下好多地方比城市的人富裕!当然小城市弊端就业机会相对北上广深等少,机遇少!但生活压力没哪些地方大,有20万-30万就可以首付买房子了!发展潜力的话也还可以,但缺少大型企业,流入人口少,不过民营乡镇企业发达,而且经济支柱不是以房地产为核心!综合来说适合宜居吧!月薪8k就可以生活的还好!不过个人觉得城市发展再好再有钱,跟你没特别大关系,主要是你自己得有能力赚到钱!

常州曾经辉煌过,过去20年又有过挫折徘徊,论城市建设,科教文化,环境面貌,常州在全国也是一流的,跟长三角各市相比也是不输的。题主问的是未来的发展潜力,我觉得,在经济总量上,常州保持现在的地位都很难,前有苏锡,后有南通徐州盐城追赶,由于常州地域空间、人口基数都相对小(省内倒数第二),比之苏北南通盐城,常州的发展空间小。苏北在基础设施改善和政策扶持下,发展潜力是非常巨大的。至于和苏锡宁,常州能缩小些差距就不错了,想要反超是不可能了!个人认为,常州发展最大的问题是没有建立起大的产业,过去几十年里常州满足于做各类工业配套,做各种单打冠军,而没有做大体量的产业,这就导致很难培育出大企业。常州引以为傲的常柴,很遗憾没有向大功率动力机械、 汽车 工程领域发展,直到现在也仍旧在小柴行业原地打转,沦落为中小企业,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常州缺少 汽车 、家电、电子信息、大型化工等产业,大企业数量严重不足,水平高的 科技 企业也不多,靠中小企业来拉动GDP很吃力的。

结论:常州经济能保持目前省内地位就很不容易了,想要进一步提升很难。当然,从人均上比的话,常州还是很领先的!

❷ 经济转型是什么意思

经济转型指的是资源配置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包括发展模式、发展要素、发展路径等等转变。从国际经验看,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新型工业化国家,无一不是在经济转型升级中实现持续快速发展的。我国从九五计划开始即提出了经济转型问题。

❸ 中国经济转型是什么意思

我国从九五计划开始即提出了经济转型问题。

1、1978年前,中国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其经济状况处于相当困窘的局面。邓小平同志精辟地概括了“贫穷不等于社会主义”;表现了改革开放的政策高度,被中共中央的决议界定为: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的基本国策。

2、从中国经济转型的过程来看,这个主题基本贯穿了转型和改革的整个过程。在某种意义上讲,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从一开始就是服务于这个主题;而最终衡量转型成败的标志仍然是这个主题。

3、转型的方向是发展高科技,用科技化带动产业化。当前的世界经济是高科技主导下全球一体化经济,高科技是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

因此,大力发展高科技企业,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科技产品,提高高科技产品的市场份额和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使高科技产业化是经济转型的必然方向。

(3)常州经济转型升级什么意思扩展阅读:

从四个维度入手加快转型升级步伐:

1、从速度型效益转向质量型效益;

2、从行业之间转向行业内部生产要素再配置;

3、从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转向自主创新;

4、从以工业制造业开放为主转向以服务业的全面对外开放为主。

在需求结构中,过去中国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投资和出口,现在主要依靠消费,所谓转型升级就是从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推动经济增长转变为主要依靠消费的扩张。

在供给结构中,在工业化快速推进阶段,工业制造业的增长决定了经济增长,现在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提高,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服务业发展。

❹ 常州市2011年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发展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

摘自《2012年常州政府工作报告》
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也是全市抢抓机遇开拓奋进、各项工作成果丰硕的一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在省委、省政府和中共常州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支持监督下,我们紧紧依靠全市人民,全面贯彻“六个注重”,全力实施“八项工程”,狠抓产业升级,突出创新驱动,注重统筹兼顾,着力改善民生,巩固和发展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好势头,完成了市十四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实现了“十二五”良好开局。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超过3600亿元,按可比价增长12%,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1.2万美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突破300亿元,达到350.9亿元,增长22.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超过2300亿元,增长2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20亿元,增长17%。
(一)坚定不移促转型,产业升级迈出新步伐。大力开展“加快转型升级年”活动,不断优化经济结构,提升产业层次。制造业转型步伐加快,五大产业实现产值5620.9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67.7%,启动实施了新兴产业三年倍增计划。完成高新技术产业产值3008.8亿元,增长31.7%,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36.2%。现代服务业发展提速,实现增加值1500亿元,增长12.2%;实现旅游总收入420.12亿元,增长20.1%;创意产业基地入选首批国家级广告产业园,实现产值150亿元,增长37.6%。现代农业亮点频现,水稻单产实现全省“九连冠”,市级以上现代农业产业园累计达14家,“双百万亩”工程建设任务全面完成,成功获得2013年第八届中国花卉博览会承办权。
(二)注重投入上项目,开放创新增添新活力。坚持不懈狠抓项目投入,推动科技创新,扩大对外开放,优化金融服务,不断增强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活力。有效投入快速增长,完成工业投入1285亿元,增长19%,其中高新技术产业投入522亿元,增长104%;服务业投入1039亿元,增长21.5%。开放活力显着增强,确认实际到账注册外资30.5亿美元,增长14.2%;外贸进出口总额280亿美元,增长25.9%,其中出口190亿美元,增长22.1%。创新驱动战略深入实施,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2.3%;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65家,总数达618家,名列全省第三;新建“两站三中心”119家,总数达621家,全市孵化器面积达364.6万平方米,在孵企业3610家;新增专利授权总量超过1万件;“一核八园”建设加快推进,完成营业收入682亿元,增长46%,科教城入驻机构达520家,研发人才超万人;启动实施“龙城英才计划”,全年引进领军人才创新创业团队250个。民营经济快速发展,净增私营企业7800户,新增个体工商户3.75万户,新增个私注册资本600亿元。大企业支撑作用不断增强,营业收入超百亿元工业企业达11家,入库税收超亿元企业达32家。金融服务能力显着提升,引进1家外资银行,发行企业债券67.08亿元,成功发行“区域集优”中小企业集合票据,新增创业投资机构4家,新增上市企业11家,上市企业总数达32家。
(三)加大力度抓建设,城乡面貌发生新变化。加快城乡建设步伐,着力完善城市功能,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城市品位明显提升,人居环境不断优化。基础设施体系日益完善,常州机场新航站楼、京沪高铁常州北站建成运营,西绕城高速公路、龙江路高架南延等工程建成通车,苏南运河、丹金溧漕河等三级航道网整治工程进展顺利,建成串新河枢纽、南运河枢纽等城市防洪节点工程。城市功能板块建设加快推进,中心城区完成永宁北路、中吴大道东延等道路建设,北部新城建成万达广场等重点项目,南部新城扎实推进武宜路片区综合改造等项目,滨湖新城各类功能性项目和一批标志性建筑加快建设。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完成市区外围40条河道整治,3条入太湖河道和主要湖泊水质进一步好转;空气净化工程深入推进,市区全年空气优良天数达336天;节能减排任务全面完成,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7%,主要水污染物(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下降2.9%,成功通过国家生态市考核验收。城乡一体化建设稳步推进,中心镇建设全面启动,新农村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万顷良田建设工程”有序实施,溧阳市、新北区通过省级验收;县乡河道疏浚、村庄河塘整治顺利推进,村庄环境进一步提升,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实现涉农县区全覆盖,大中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全面完成,农村水利条件进一步改善。
(四)以人为本惠民生,社会发展取得新进步。着力推进民生幸福工程和社会各项事业,民生水平不断提高,各项事业全面进步,社会保持和谐稳定。大力推进富民增收,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971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4920元,分别增长13.1%和18%。就业创业扎实推进,新增就业9.5万人,援助困难群体再就业90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扶持创业5300人,创业带动就业3.2万人。社会保障水平稳步提高,企业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五大保险超额完成扩面任务,职工医保、居民医保住院制度规定范围内的医药费用报销比例分别达80%和60%,新农合住院费用实际补偿比达45%以上。住房保障力度加大,中心城区新开工建设廉租住房和公共租赁住房6500套,各辖市区和工业园区新开工建设新就业人员、外来务工人员公共租赁住房1.4万套(间),新增廉租住房和公共租赁住房实物配租家庭1650户,廉租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保障做到应保尽保。城乡救助体系更加完善,市区低保标准提高至435元,医疗救助对象扩面惠及5万困难群众。爱老助老工程扎实推进,新增机构养老床位1960张,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实现街道(乡镇)和城市社区全覆盖。公交优先继续实施,新增公交空调车703辆,我市成为全省第一个实现市区公交车全部空调化的城市。文化工作成效显着,电影《秋之白华》、大型交响锡剧《天涯歌女》获得良好反响,“幸福广场”周周演、低票价经营性演出等文化惠民工作全面推进。教育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80%以上的中小学生在省优质学校就读,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公办学校就读率达87%;全市新组建25个教育集团,通过扩大名校学区、教师互派,促进公办教育资源进一步均衡配置;10名优秀教师成为省人民教育家培养对象。医疗服务水平不断提高,首次获得国家重点中医临床专科2个、省医学重点学科2个;阳湖医院全面建成运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初见成效,基本药物制度全面实施。积极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新建、提升全民健身点170个,我市成为全省唯一连续15年获得“全国全民健身优秀组织奖”的城市。成功举办中国羽毛球大师赛、环太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等重大赛事。平安常州、法治常州建设取得新成效,和谐安民工程顺利实施。与此同时,粮食供销、安全生产、人武人防、双拥工作、外事侨务、对台事务、审计统计、海关国检、药监质检、边防海事、邮电供电、档案地方志、防震减灾、民族宗教、妇女儿童、人口和计划生育、物价、残疾人事业、关心下一代等工作都取得了新成绩。尤其令人振奋的是,2011年我市继续以前所未有的共识、前所未有的热情、前所未有的投入,大力开展文明城市创建活动,全市人民踊跃参与,文明素养明显提高,在年底召开的全国表彰会上,常州成功获得了“全国文明城市”的光荣称号!
(五)转变职能促发展,行政效能有了新提升。坚持服务发展,强化依法行政,提高政府效能,自身建设得到加强。行政审批服务改革继续深化,加快推进“两集中两到位”,市级行政许可事项集中度达91.2%;扎实推进企业建设项目并联审批、联审会办,审批时限大幅缩短。深化“三合一”阳光政务平台建设与应用,实现行政权力全覆盖、运行全透明、流程全受控。深入实施关爱企业、服务企业行动,出台扶持企业发展的“十六条”意见,到南京邀请一批省级银行开展政银企对接活动,切实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的问题。坚持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开通英文版“市长信箱”,通过“市长与网民”、政风热线等渠道广泛收集市民的意见和建议。加快法治政府建设,自觉接受市人大、政协和各民主党派的监督,526件建议和提案全部办结,满意与基本满意率达100%。
过去的一年,我们不仅保持了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势头,而且在实践中积累了一些成功经验,得到了一些有益启示。一是必须坚持加快发展不动摇,始终围绕“两个率先”的总目标,不断鼓劲加压、争先进位、勇攀高峰,巩固提升常州在江苏第一方阵的地位。二是必须坚持转型升级不动摇,在发展中快转型,在转型中快发展,通过转型升级提高经济竞争力。三是必须坚持创新驱动不动摇,把科技创新作为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不断完善创新机制,集聚创新资源,提高全社会的创新能力。四是必须坚持优化环境不动摇,着力提升城市品位,改善城市生态,拓展发展空间,增强市民的认同感和向心力。五是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不动摇,以富民的目标凝聚人心,以民生的改善鼓舞人心,充分调动和激发全社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❺ 经济转型的主要指什么及其意义

经济转型主要指改变现有的经济发展方式。我们把它分为粗放型经济和集约型经济两类。现在所指的经济转型其实主要是指把经济发展方式由粗放型经济转变为集约型经济。鉴于才疏学浅,只能做简单的解释:1)粗放型经济的一个显着特点是“高投入才有高产出”,但这与一些高科技产业是不同的(如航天类),其高投入大都是以牺牲环境或别的作为代价换取GDP增长。我们不难发现,该经济发展模式中,投入与产出是成正比例关系,也就是“投入越多产出才能越多”。2)集约型经济是指依靠先进的生产技术,以较小的投入获取更大的生产利润。我们平时所指的“绿色经济”“低碳经济”指的应该是这种集约型经济的一种模式吧..? 粗放型经济转变为集约型经济,是科学发展观的一个体现,从宏观角度来说,对于一个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长远的意义。合理的经济增长方式有利于增强经济发展后助力,对于保持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具有极其积极的作用。

❻ 经济转型和体制转轨各是什么意思

经济转型升级是现代化进程始终面临的课题,也是当今中国面临的最为紧迫的课题,关系到能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系到能否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和迈入高收入社会,关系到能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当前,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刚刚闭幕,落实会议各项决策部署、全面深化改革,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推动中国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发展,显得十分迫切。
一、经济转型升级具有非常丰富的内涵
国家迈向现代化的过程,既是发展阶段因经济增长不断跃升的过程,也是经济不断转型升级的过程。发展阶段的转换,要求经济的转型升级;而经济的转型升级又促进经济持续增长,推动发展从较低的阶段跃升到较高的阶段。
当前,关于经济转型升级的内涵和外延,还没有一个被社会各界普遍认可的清晰、明确的界定。狭义上理解,经济转型升级主要涉及到经济结构的优化;广义上理解,经济转型还涉及到经济体制的转轨。由于我国的现代化在体制上是从传统计划经济转到现代市场经济的背景下推进的,因此,从广义上理解经济转型升级,更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
具体地说,经济转型升级主要涉及如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经济增长拉动力的转换和升级。从需求方面看,投资、消费和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大动力。这方面的转型升级涉及到经济增长是主要靠内需拉动,还是主要靠外需拉动;是主要靠投资拉动,还是主要靠消费拉动;等。
二是经济增长投入结构的转换和升级。从供给方面看,支撑经济增长的有资源、资本、劳动力和技术等生产要素。这方面的转型升级涉及到经济增长是主要靠资源、资本和劳动力来支撑,还是主要靠知识和技术来支撑;是主要靠低水平的技术来支撑,还是主要靠高水平的技术来支撑;等。
三是产业结构的转换和升级。商品和服务由不同的产业创造。这方面的转型升级涉及到国民财富是主要来自于第一、第二产业,还是主要来自于第三产业;是主要来自于低附加值的产业,还是主要来自于高附加值的产业;等。
四是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体制机制的转换和升级。体制机制既决定于发展所处的阶段,又对发展有反作用。良好的体制机制,会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存在严重缺陷的体制机制,会阻碍经济社会的发展。这方面的转型升级既涉及到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如何发挥决定性作用的问题,也涉及到如何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问题。
当然,经济转型升级还涉及到收入分配结构优化、城乡区域结构合理化等内容。但是,上述四个方面,应当是经济转型升级的核心内容,或者说是最应当引起关注的方面。
二、国内外环境的深刻变化倒逼经济转型升级
第一,世界政治经济格局正在经历着大调整,未来全球经济的缓慢增长将可能延续较长时期,中国外需超常增长的“风光”不会再现。“冷战”结束以来,世界政治力量格局逐步向多极化演进。特别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后,这一多极化演变的速度大大加快。在这个调整的过程中,中国对世界发展的影响力不断增强,在全球经济中的比重由2000年的3.7%上升至2012年的11%左右。中国经济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更是从上个世纪80年代的4%左右上升至金融危机以来的接近40%;而美国同期的贡献却由30%左右下降至10%左右。西方国家虽然希望继续分享中国稳定发展的红利,但不愿意看到一个不断崛起的社会主义强国,因此会采取或明或暗的手段遏制中国的发展,如汇率操纵指责、贸易制裁等等。不仅如此,从增长的长周期来看,金融危机之后全球经济将进入一段较长的调整期。全球针对金融危机和主权债务危机的各项结构性改革短期内很难取得实质性突破,而且足以影响全球经济的重大技术变革尚未明朗。因此,全球经济将可能在较长时期内处于缓慢增长状态,未来我国经济增长很难再有过去那样的国际环境。
第二,结构调整是当前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围绕新一轮工业革命的技术竞争越来越激烈,经济转型升级是中国在竞争中取胜的根本需要。金融危机之后,结构调整迅速被发达国家当作应对经济衰退的重要举措,纷纷提出“再工业化”战略,试图重拾实体经济。美国先后发布了《制造业促进法案》、《先进制造伙伴计划》、《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计划》等;英国加大了创新投入,支持九个创新制造中心建设。巴西、印度等新兴经济体也发布了各自的工业振兴计划。在结构调整过程中,各国都把技术创新作为培育制造业竞争新优势的重要手段,力争在新一轮工业革命中抢占技术制高点。
第三,人口年龄结构正在经历转折性变化,靠资本高投入、劳动力充足供应且低成本实现增长的模式难以维持。近几年来,中国正逐步迎来人口年龄结构的重大转变。首先,劳动年龄人口总量开始下降。数据显示,我国15—60岁劳动年龄人口总量2012年第一次出现354万的绝对量下降,而且预测至2020年都将呈逐年下降趋势。随着劳动年龄人口的绝对量下降,以及城市生活成本的大幅提升,劳动力成本将继续上升。其次,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剧,人口抚养压力开始上升,超高储蓄将逐渐成为历史。
第四,资源、能源的国际竞争将更加激烈,国内的环境污染已经逼近人民群众可承受的极限,推动集约发展、清洁发展事不宜迟。经过三十多年的高强度开采,国内部分资源和能源已经接近枯竭,资源能源的对外依存度已经非常之高。同时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家进入快速工业化和城镇化阶段,国际资源能源市场争夺战将日趋激烈,资源、能源等大宗商品的低价时代将很难再现。资源、能源高消耗的背后是生态环境的持续破坏。今年入冬以来大江南北、长城内外雾霾一片,当前水、土壤的污染亦已到了十分严重的状况,资源环境问题越来越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另外随着发展进入新阶段和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环境污染的容忍程度也越来越低。
第五,中国正处在由上中等收入社会向高收入社会过渡的时期,产业结构升级是大势所趋。近年来中国已成功跨过上中等收入社会门槛,正在向高收入社会迈进。国际经验表明,由中等收入社会向高收入社会过渡往往伴随着消费结构的重大升级,对传统的消费品的需求将下降,而对高质量消费品和服务的需求将快速攀升。此外中国的城镇化水平目前已经超过50%,未来将更加注重提高城镇化质量。这意味着城镇化的推进将促进信息、旅游休闲等服务需求的增长,也会对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提出更高的要求。产业结构必须适应这种消费结构的变化。
三、经济转型升级刻不容缓
首先,国内消费需求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依然偏弱。金融危机后,受全球贸易保护主义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对外贸易增长速度大幅度下降,去年我国出口增长仅7.2%,今年1—11月份累计增长8.3%,与过去年均超过20%的增速相差甚远。在外需不断下滑的情况下,经济增长需要更多地依靠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近年来我国采取了不少措施来刺激消费需求,但是效果并不理想。2012年消费需求所占比重比前些年有所提高,达到49.5%,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低20到30个百分点;而且消费比重的提高还有出口、投资增长幅度下降的因素。培育国内消费需求在经济增长中真正发挥主动力作用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第二,资源、资本依然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支撑。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增长过度依赖低成本的要素投入,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的粗放式发展模式没有实质性的转变。2012年,我国能源消耗量达到25.3亿吨国际标油,超过美国同年的14.5%,约占世界总消费的20.3%。在我国人口红利减弱、耕地红线逼近、资源环境形势严峻的情况下,由于对自主创新重视不足,我国产业发展缺乏核心技术,长期依赖外来技术,我国的创新系统未能提供支撑增长的新动力(310328,基金吧)。
第三,产业结构仍需进一步优化。近年来我国产业结构已经取得进展,第二产业比重已经从2006年47.9%的峰值下降到2012年的45.3%,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较高。资源和资本密集型的重化工业在二产内部的占比过高,且已经出现严重的产能过剩。如我国粗钢产能在2012年底就达到10亿吨左右,到2015年预计达到11.2亿吨,而中国钢铁消费峰值预测也就7.5亿吨左右。技术附加值较高的复杂资本品和高科技产品的生产能力不足,产业转型升级急需的装备制造、关键零部件、高端原材料等大多需要进口。近年来,我国服务业比重有所增长,2012年达到44.6%,但研发、营销、金融、保险(放心保)、物流等对于经济转型升级有重要作用的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仍然滞后。
第四,市场经济的体制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经过30多年的改革,我国已建立了市场经济的基本框架,但是,这个框架还不够完善,其中,最突出的是政府与市场关系尚未完全厘清。一方面,政府在投资项目审批、要素价格管制、市场准入等方面存在“越位”的情况,寻租和腐败多发,抑制了市场效率的进一步提升。另一方面,政府在教育、医疗、养老、环保等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缺位”,这不利于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不利于社会的长远发展。
四、实现经济转型升级,必须不折不扣地落实三中全会的各项决策部署,全面深化改革
实现经济转型升级,必须切实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着力提高居民消费占总需求的比重,着力提升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着力促进集约发展、清洁发展,形成消费与投资协调、内需与外需协调、一二三产业协调的总需求和总供给结构,推动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低成本要素组合驱动,转向更多地依靠产业升级和创新驱动。这就需要:
首先,转变发展观念,正确把握持续健康发展和生产总值增长的关系。要充分认识到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转入中高速增长阶段的客观事实,如果再像过去那样“铺摊子”、“上项目”,不仅资源、资金、市场等各种关系都绷得很紧,不利于转型升级,而且会留下很多后遗症。要彻底转变发展观念,摒弃把发展简单化为增加生产总值的错误思维,抓住机遇保持国内生产总值合理增长,深化经济结构调整,努力实现有效益、高质量、可持续的发展。
其次,处理好短期政策目标和长期经济发展的关系。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深化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效应消化期,面临着更加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这就要求必须处理好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之间的关系,宏观调控政策要立足当前,更要着眼长远:既要熨平短期经济波动,控制通货膨胀,促进充分就业,防控风险、守住底线,防止出现大起大落;又要服务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着力激发市场主体创新和创造活力,提升经济潜在增长能力,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
第三,将推进产业结构优化作为经济转型升级的核心任务。要牢牢把握新一轮技术革命的战略机遇,加快构建与绿色发展、新能源、信息化高度融合的现代产业体系,提升我国在全球产业链中的位置,培育新的竞争优势。要努力营造更加有利于实体经济发展的政策环境,加强产业政策与财税、金融、土地等领域政策的协调性,引导更多生产要素投向实体经济和创新领域。要大力强化生态环保和节能减排,提高环保标准,严格环境监管,促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培育绿色、低碳等新兴产业增长点。
第四,以科技创新引领和支撑经济转型升级。科技创新是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原动力。要坚持技术创新的市场导向,促进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营造公平竞争和包容宽松的创新环境。要完善激励企业创新的税收优惠政策,加大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固定资产加速折旧等政策的实施力度。要大力发展风险投资、技术交易、信息服务、人才服务等创新服务业,充分发挥资本市场对创新创业的支持作用。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加大司法保护力度,形成激励创新的良好法治环境。
第五,以深化改革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健全体制机制既是转型升级的内容,也是转型升级的保障。其关键是创造条件,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让政府更好地发挥作用。要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进一步理顺价格机制,深化土地、劳动力、资本等要素市场改革,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保证各类企业都能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时,要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最大限度减少政府对微观事务的管理,真正确立企业投资主体地位,同时把该管的管住管好,加强发展战略、规划、制度、标准等制定和实施,强化市场监管和公共服务职能,优化政绩考核机制。
发展永无止境,改革永无止境,经济转型升级不可能一劳永逸。随着发展阶段出现新变化,经济也必然在新的基础上进行转型升级。面对经济转型升级这一永恒课题,我们必须落实三中全会的各项决策部署,全面深化改革,积极实践探索,推动中国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此文摘自李伟主任2013年12月21日在2014年中国经济形势解析高层报告会上的演讲)

❼ 常州支柱型产业

1、常州最大的优势产业是装备制造业。装备制造业是常州工业经济的主体和全市经济增长的中坚,依托常州科教城的优势与中科院等共建的先进装备制造技术转化中心,装备制造业大力调整结构、提升档次,占领制高点。先进装备制造业和新材料产业产值,目前已分别占全市高新技术产业的37%和44%,成为常州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
2、以光伏产业为代表的新能源产业,抓住机遇实现裂变发展,年均增幅达152.2%。
(1)常州光伏产业园位于常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东北部,规划总面积11.24 km_。东临江阴行政边界,西至新藻江河,北起新竹路,南靠沪宁高速公路。常州光伏产业园位于常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东北部,规划总面积11.24 km2。东临江阴行政边界,西至新藻江河,北起新竹路,南靠沪宁高速公路。成立于2008年4月。是一流的千亿级光伏产业基地。
(2)光伏产业园将规划形成"一轴,一带,双心,四区"的总体结构,即:一轴即通江路城市发展轴,是太阳城的空间生长、对外交通和景观展示的复合型轴线;一带即跨越东支河的"珠链状"公共服务功能带;双心即天合总部核心和三江口公共服务核心,前者是光伏产业区的动力之源,后者是北部新城城市中心的重要支点;四区包括三江口综合区、光伏生产区、产业配套区和龙虎塘生活区这四大功能片区。
3、输变电设备,在全国地级市中规模第一。
4、软件产业继续保持了平稳快速的增长势头,常州国家软件园先后被省发改委和省外经贸厅授予“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和“江苏省国际服务外包示范区”称号。
5、新北区初步形成化学合成创制新药的产业集聚,“化学合成及抗肿瘤药物产业集群”被科技部认定为全国首批创新集群之一。武进、金坛的药物中间体及精细化学品也成为全国两大基地之一。依托以上产业成立的8个国家级特色产业基地,今年1-10月,实现产值954亿元,同比增长32%,初步实现高新技术特色产业的集聚。总体说来是5大产业,装备制造业,输变电设备,新能源与新材料,软件业信息产业,生物医药产业其中装备制造业很强。

❽ 服务业转型升级是什么意思

服务业转型升级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客观要求。
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劳动力、土地、资源等传统要素的大规模投入。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原有的依靠要素驱动经济增长的模式难以为继,资源环境约束日益趋紧,资源环境承载力接近上限,因此服务业转型升级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客观要求。
所谓转型升级,指的是从速度型效益转向质量型效益;从行业之间转向行业内部生产要素再配置;从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转向自主创新;从以工业制造业开放等。

❾ 基础篇:什么是转型升级

收藏推荐
经济转型升级中,产业的转型升级是重中之重。转型升级转型升级包括三个层面的内容:一是经济的转型升级,二是产业的转型升级,三是企业自身的转型升级。三者之间既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经济转型升级包括不同产业结构的优化,区域、城乡经济的平衡发展,集约化发展方式等方面的内容,是产业转型升级和企业转型升级结果的集中体现;产业转型升级是在充分发挥企业主动性的基础上,通过整合业内资源,吸引新增资源,吸纳其他产业转移的资源,提高行业的整体竞争力,从而实现产业自身的发展,产业转型升级对经济转型升级起促进作用;企业是产业的组成单元,宏观上的产业升级和转型只有通过微观的、具体的企业升级和转型才得以实现,企业自然是转型升级的主体,即企业转型升级是产业转型升级落地开花的终极途径。经济转型产业升级经济转型是发展模式转变问题,其实质在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即:通过科技进步和创新,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和降低能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速度质量效益相协调、投资消费出口相协调、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相协调的又好又快发展。

❿ 转型升级是什么意思 什么是转型升级

1、转型升级这个概念由“转型”和“升级”两个词复合而成。 2、前者又有两层意思,一是经济体制转型,把资源配置由政府主导转变为由市场决定;二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型,把粗放发展方式转变为科学发展和集约化发展。 3、后者则有四个层次的含义:一是产品升级,通过创新,使功能更好的产品替代原来的产品;二是工艺升级,性能和效率更高的生产工艺替代原来的旧工艺;三是功能升级,即向微笑曲线的两端升级,由实体性的加工、制造、装配、生产活动向非实体的研发、设计和品牌、营销、网络活动升级;四是产业链升级,由低级链条分工转向更高级产业链分工。 4、现在很多地方把转型升级简单地理解为提高R&D占GDP比重,或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这个是危害无穷的。前者加大投入浪费,后者在丢失我们的传统产业优势。
阅读全文

与常州经济转型升级什么意思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环艺考事业单位能考哪些 浏览:270
婚姻自由是行使什么权利 浏览:466
幸福在你手中是什么歌 浏览:795
个旧市2020事业单位公示后多久上班 浏览:129
我的幸福怎么写作文 浏览:806
健康证食品是什么样的 浏览:749
娜字结尾阴居阳位婚姻不顺怎么说 浏览:333
说话如何具有故事感 浏览:492
2021湘西州事业编什么时候考试 浏览:447
成渝双城经济圈总发展目标是什么 浏览:534
属蛇今年婚姻如何 浏览:695
德阳什邡幸福家园如何 浏览:616
婚姻八大雷区是什么意思 浏览:3
网络语录幸福是什么 浏览:188
如何看待老祖宗的婚姻观 浏览:799
爱情有什么好谈的翻译成粤语 浏览:919
大豆与猪蹄哪个更健康 浏览:236
幸福树要怎么养才能更好 浏览:333
卖花的美女叫什么 浏览:246
为人民服务的英雄有哪些故事 浏览: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