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混合经济体制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属于混合经济体制。中国共产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就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若干问题作出了决定。认真研读该《决定》可以发现,文件所描述的一个“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其实是以市场为基础,以国家计划干预为主导的混合经济体制。即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政府则通过法律、行政手段保证市场交易得以顺利进行的社会秩序,通过财政、税收政策调节收入分配,通过宏观经济政策、特别是货币和财政政策熨平经济周期,通过汇率和关税等手段处理国际经济关系。如果说与欧美国家的混合经济有所不同的话,不同在于,中国仍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只是希望“股份制”能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国家除了公共管理职能外,还对部分企业履行出资人职能。显然,这个“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二十多年来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
确认改革的目标模式是这样一个与欧美各国相近又有区别的混合经济体制,这在理论上有着重大意义。长期以来,新自由主义者一直在主张市场可以自动解决一切问题,管得越少的政府,就是越好的政府,而且似乎中国改革的方向也是越来越多地让市场发挥作用,小政府、大社会,小小政府、大大社会,直至政府完全消失。由于这些新自由主义者如吴敬琏、厉以宁、樊纲、张维迎、江小涓、林毅夫等在社会上一直非常活跃,似乎对政府决策的影响很大,因而给人的印象是,中国改革的目标模式是纯粹市场经济体制。
那么,为什么《决定》所确认的改革目标模式不是一个纯粹的市场经济体制,而是一个以市场为基础,以政府调节为主导的混合经济体制呢?因为市场经济并非像新老自由主义者论证的那样,可以实现交易双方的双赢,可以实现资源配置的最优化,是一种供求平衡的均衡经济。相反,由于交易双方力量不平衡,信息不对称,交易结果总是有利于强势方,使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直至两极分化;同时,则是一大部分企业被淘汰,少部分企业利用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效应,规模越来越大,垄断一国乃至全球经济;并且,经济总是处在繁荣和萧条的交替中,或者大量生产资源被配置到过热的产业中,能力闲置,产品过剩;或者产品供不应求,产生暴利和巨富。翻开各国经济史,上述市场经济特征便一目了然。正是因为市场经济内在的不稳定特性和两极分化特性,所以国家力量不得不出来干预、调节,减少两极分化,放慢从自由竞争到垄断的过程,熨平经济周期,并且在本国经济力量处于弱势时,采取贸易保护主义的政策,使本国企业获得成长壮大的利润空间。因此,欧美国家的成熟的市场经济体制实际上都是混合经济体制。
然而,对于新自由主义者来说,混合经济体制是难以忍受的。他们认为,只要有政府存在,就有垄断(政府各部门都提供独此一家的服务或管理)存在,就有计划存在,就有权力存在,就有垄断和计划的弊端存在,就有权力寻租存在。如此,则“看不见的手”就是受限制的,阻碍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就将继续存在,改革就是不彻底的。正是由于这个原因,经济学上的老自由主义和新自由主义都把国家作为罪恶的渊薮,其最彻底者甚至把欧美的福利国家也称为“通向奴役之路”。这样,新自由主义的经济学家们就面临一个两难选择:或者承认改革不彻底,将目标模式定为混合经济,那么,就必须承认国家、计划、垄断、权力的必不可少的作用;更进一步,则必须承认,“看不见的手”不能自动地通向社会利益最大化,恶不能自动推动历史进步,这样,新自由主义的哲学基础就全面瓦解;或者坚持改革彻底化,否认任何国家调控力量的必要,从而抨击混合经济体制。
事实上,任何务实的而不是极端的经济学家,都不仅能认识到计划经济的内在缺陷和市场经济的优点,而且能认识到市场经济的内在缺陷和计划经济的优点,从而承认有双重缺陷、也有双重优点的混合经济体制的必然性。当然,由于存在双重缺陷,混合经济体制既不像纯粹的市场经济那样能够得到市场神学的支持,也不像纯粹的计划经济那样,能够得到计划神学的支持。市场神学与计划神学都能够得到大多数头脑简单的人的支持。我们真正应该思考的,不是以市场排斥计划,或以计划排斥市场,而是如何尽量减少混合经济体制的缺陷,尽可能发挥混合经济体制的优点。这是心态平和的、不走极端的结论。从这个意义上,将改革的目标确定为这样一种混合经济体制,的确意味着“在理论和实践上取得重大进展”。
② 混合经济制度是介于什么之间的一种经济制度
混合经济制度是介于计划经济制度和市场经济制度之间的经济制度
混合经济制度吸收了计划经济制度和市场经济制度两方面的优势,规避了只用一种经济制度所带来的体制缺陷,国家既能宏观调控,引导经济良性发展,干预金融危机爆发,重拾市场投资人的信心。市场又可以减轻国家的负担,带动创业者的积极性,勇于拼搏,优胜劣汰,淘汰一些不合格的落后企业,锻炼了一批可持续有发展前途的新兴企业
③ 国家需求管理型混合经济体制
混合经济体制是国家以社会目标弥补私人目标,以公共经济弥补私人经济以政府调整弥补市场调节的一种经济体制
几种典型的模式
美国为代表的国家需求管理型
瑞典为代表的福利国家型
德国为代表的社会市场型
法国为代表的俱乐部管理指导计划型
日本为代表的国家发展导向型
④ 混合经济体制的出现和发展过程
混合所有制是新提出的一个概念
混合经济与混合所有二者有联系,但不是一回事。混合经济指的是宏观经济结构,即社会上的所有制结构;混合所有制指的是微观,即企业的产权结构。我国现阶段所有制形式的一个大特点,是在基本的所有制之外,出现了一个混合所有制的类型。在混合所有制类型中,除了联营、联合企业,中外合作、合资企业以外,主要为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它们都是由基本的所有制共同融资、结合而成的。股份制是混合所有制的典型形态,二者也不应等同起来。但通过改革,混合所有制将成为我们所有制结构的主体,这种推断无疑是正确的。
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有利于形成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从而有利于实现企业运营的高效益;有利于推动生产资源的优化配置,从而有利于实现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
我国现阶段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的特点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因此,大力发展股份制,从主要方面看,实际上是大力发展各类资本相互参股或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而大力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和非公有资本等参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有利于改善国有企业或公有制企业的产权结构,推动其建立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有利于国有或公有产权的流动、重组,优化资本配置,提高运营效率;有利于依托多元产权架构和市场化、民营型的运营机制,增长国有经济或公有经济利益;有利于减少非公有资本对公有资本的直接侵害,增强国有资本或公有资本对其他资本的辐射功能,提高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影响力和带动力,提升整个公有经济的竞争力。总之,有利于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和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最大限度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⑤ 混合经济体制的体制的差异
作为一种经济体制的混合经济体制,在当代西方国家的运用,也是有很大差异的。有的国家主张市场因素多一些,有的国家主张计划多一些;有的国家公共部门大一些,有的国家公共部门小一些;一些国家比较强调公共经济目标,另一些国家则比较强调个别目标;一些国家比较强调公共决策与管理;另一些国家则主张给个人以更大的决策余地与选择空间。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很多,也很复杂,但最重要的是以下三点:一是各国经济发展水平;二是各国社会与政治结构;三是各国统治地位的经济意识形态。经济发展水平对各国混合经济体制的影响。经济发展水平相对低的一些国家,政府承担着领导工业化的任务,其主要功能是发展,将设立具体的社会与经济目标看成是第一任务,因此,其选择了“发展导向”型的混合经济体制;工业化水平高的国家,政府的发展功能已退居第二位,而维持秩序的功能却变得越来越重要。于是,政府注重经济竞争的方式和过程的规则性,但不注重实质性的竞争活动,于是,选择“秩序导向”型的混合经济体制是最为合适的。
社会与政治结构对各国混合经济体制的影响。如一个国家的雇佣劳动者和其他低收入阶层的选举力量增强,公民权利的扩大,居民受教育水平的提高,以及工会组织的日益强大,必然要求政府在食品、住房、教育、医疗、就业方面承担更多的责任,提供更多的补贴。在这种社会结构上的混合经济体制中政府“公共性”的职能与宏观调控的力度就会强化。
经济意识形态对各国混合经济体制的影响。经济意识形态是指与经济有关的思想与价值观,它可以通过不同方式影响经济体制。它影响经济体制的目标及目标选择;影响体制的机构、手段和利用它们的方式;影响对目标、机构和手段变化的态度等。在英国和北欧等国的混合经济体制中,公平与效率相比,公平被置于更重要的位置,因此,以政府再分配为核心的福利国家制度是实现公平目标的基本手段。美国将充分就业目标置于国家宏观经济调控首位的混合经济体制,显然是受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强烈影响;而日本强调国家发展导向的混合经济体制,则是明显地是在经济意识形态上受到德国的“经济国家主义” 的影响。在多种因素作用下,构成了今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各具特色、互有差异的混合经济体制,它们的主要代表是:①以美国为典型的国家需求管理型的混合经济体制;②以英国和瑞典等国为典型的福利国家型的混合经济体制;③以德国为典型的社会市场型的混合经济体制;④以法国为典型的强调供求管理的指示性计划型的混合经济体制;⑤以日本为典型的国家发展导向型的混合经济体制。
⑥ 什么是混合经济体制
专业的说就是一个经济体中,不仅有公有制的成分,还有私有制的成分。比如一个合资企业中中方投资51%,外国投资40%,私人投资9%,这就是一个典型的混合经济体,它建立遵从的体制就是混合经济体制。
我国现有的经济制度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体制.混合所有制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有利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的发展.
⑦ 混合经济体制的优点和缺点
混合经济体制的优点:
1.国有制的私有制的优点都具备,既可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也可以提高人民劳动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筹集资金,引进和利用外资加快建设。
2.企业结构和组织方式灵活多变,可以适应快速发展的国内国外经济形势。
混合经济体制的缺点:
1.由于在同一经济组织中,不同的产权主体互相渗透,相互投资,所以不方便政府的宏观调控和统一管理。
2.在法制不健全的条件下,发展混合经济,既加大了政府管理的难度,也增加了金融风险的发生几率。
⑧ 混合经济体制的体制的产生
工业革命后的市场经济,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所有制形式也在不断演进。私人财产资本主义所有制、股份制资本主义所有制与国家资本主义所有制,是三种基本的所有制。 私人财产资本主义所有制。这是资本主义所有制的原型,它以雇佣劳动为先决条件,雇佣工人劳动是私人财产资本主义的基本特征,也是一般意义上的资本主义的基本特征。私人财产资本主义所有制也是市场机制得以运行、发挥其调节作用的前提。
市场机制有效运行的前提条件主要有:①界限明确的产权;
②企业之间的完全竞争;
③企业可以自由进入和退出市场。
市场机制对于私人财产资本主义所有制是最有效的运行机制。这是因为:第一,这是一种完全的私有制,产权界限极其明确,所有制中的占有、使用、处置和收益四种权利都完整地归所有者所有;第二,这类企业通常都为小型企业,因而竞争比较完全,无法形成垄断;第三,这类企业按照优胜劣汰的规则,自由地进出市场和产业。但是,私人财产资本主义所有制也存在着显着的缺点,主要有:第一,它不能适应专业化的大规模生产.因而无法获得规模效益;第二,它不能解决企业外部性问题;第三,所有者个人承担的风险过大。这些缺点不仅限制了大规模生产技术的运用,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市场失败和经济波动。
股份制的资本主义所有制。这是为了克服私人财产资本主义所有制的缺点而发展起来的。它可以获得私人财产资本主义所有制不能或难以获得的利益,这些利益主要有:大规模生产的规模经济;由外部性内在化所产生的收益;风险分散化的好处;降低交易费用;管理专业化的收益等。股份制的资本主义所有制,不仅可以获得上述利益,而且这种制度创新的成本大大小于其收益,因而这种制度显示了其独特的结构:所有权拥有者是众多的个体持股者;股东大会行使所有者主权;由董事会指定高级管理人员。股份制公司显现出“小型共和国” 的系统——持股者是全体选民,董事会和管理组织则是行政机构。股份制公司实现了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在这个意义上,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股份制是在资本主义体系自身的基础上对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扬弃,是从资本主义的私有制到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一个过渡点。
股份制资本主义所有制虽有规模经济,形成了巨大的企业与企业集团,但它在本质上与私人财产资本主义所有制一样,除了关心自己的利益并使这种获利能力能长期持续发展之外并不承担任何社会性的功能。这些社会性的功能主要包括:公平财富分配,维持充分就业,防止自然垄断的利润被少数人独占,城乡与区域的协调发展,国家的国际收支平衡,以及国民经济增长与国民财富增加等。这些社会性的职能只能由国家资本主义所有制来承担。国家资本主义所有制。国家资本主义所有制之所以能承担社会性功能,是因为这是一种由国家强制建立的“共有制”。这种“共有制” 的优势在:第一,作为一种强制性的制度安排,每个参加者都要受到政府权力的约束而不能自由退出,因此,政府可以实现由自愿谈判不能实现的方案;第二,由政府组织的国家资本主义所有制可以比其他所有制具有更大的生产组织规模,可以在更大范围实现企业效益的社会化,使国家资本主义所有制可以承担起各种社会性功能;第三,作为一种“共有制”,它可以运用自己的权力与制度的安排,承担起协调社会各个利益集团与群体矛盾的社会性功能。
混合经济体制下的城市发展
二次大战后,国家资本主义与大战前有了很大变化。大战前由国家建立企业主要是为了推进工业化,大战后的国家资本主义企业,其任务已不是实现工业化,而是承担起各种社会性功能。国家资本主义所有制的建立,主要采用三种方式:①政府直接投资;②对私有企业实现国有化;③政府控股私有企业。通过这些方法建立起来的国家资本主义所有制在结构上具有如下特征:劳动力只具有雇佣工资地位,管理功能由国家和国家机构指定的机构来行使,收益权被政府所占有。在当今资本主义经济中,作为资本主义所有制原型的私人财产所有制仍然具有相当活力并以相当的规模存在着;股份制资本主义所有制经济已成为经济的主导力量与主要形式;国家资本主义作用力与影响力越来越大。 伴随着资本主义所有制的演进,资本主义的经济体制也逐渐发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变化。经济体制。何为经济体制,有着不同的含义。美国的格罗斯曼定义为:具有一定经济特点的组织安排,包括各个参加者按照规章和规则从事商品和服务的生产、分配和消费的组织安排。莫里斯·傅恩斯坦认为,体制就是被某些有规律的相互作用或相互依赖形式所联合起来的客体、观念或行为的集合。维克拉夫·霍尔索夫斯基的看法是:联结起来形成一个功能整体的客体集合即为体制。埃岗·纽伯格和威廉·达菲等人认为,经济体制是由经济决策权在社会成员间的分配,经济信息传递的机制与渠道,当事人之间的经济关系三组互为补充的社会关系构成。以上几种关于经济体制的定义虽有所区别,但它们的共同点都在于把经济体制理解为经济活动参加者的组织及其发展的复合体。混合经济体制。如果把经济体制看作是社会经济活动参加者的组织及其发展的复合体,那么,当代资本主义的经济体制则表现出明显的混合经济特征。要给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的混合经济体制下一个确切的定义是十分困难的,现在关于混合经济体制的定义可分为三类:第一类将混合经济定义为资本主义特征与社会主义特征的并存;第二类把混合经济定义为市场因素与计划因素的混合;第三类则把混合经济定义为国家借助宏观经济政策和政府组建的公共部门而进行的市场管理。这三类定义各有合理成份与缺陷。第一类定义看到了资本主义经济与社会主义经济在体制上有相融相通的一面,但是毕竟将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相混淆;第二类定义把握住混合经济体制最重要的方面,但由于定义过于简单,不能揭示出混合经济的全貌;第三类定义反映出当今政府及宏观调控政策对于经济活动的重要性,但也没有能揭示出混合经济体制的最重要特征。
中国的一些经济学家,对资本主义混合经济的特征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新的见解,其中,尤以华民先生的定义更为完整准确。他认为:混合经济是当代西方国家的社会目标补足私人目标,以政府经济政策补足个人经济政策,以政府调控补足市场调节的一种经济体制。在这种体制下,国家与市场,政府与企业和个人通过职能分工与合作,以实现国家经济的稳定增长和社会福利的最大化。笔者以为,如果人们进一步地解放思想,抛弃在经济体制上的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水火不兼容的对立观,那么,华民先生关于当代西方国家的混合经济体制的定义是适合今天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
⑨ 混合经济体制的介绍
混合经济(Mixed economic system)下各项指标走势混合经济属于经济体制范畴,它是在基本经济制度既定的条件下,为促进稀缺资源的合理配置,而由一系列有机联系并相互制约的机制、制度、组织、决策等方式而形成的复合体。混合经济是多种所有制结构、多种经济主体、多种资源配置方式、多种市场结构、多种分配方式的混合。实践证明,无论哪一种纯粹单一的经济形式,都不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经济效率的提高。
⑩ 如何理解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基本经济制度
混合所有制经济是指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交叉持股、互相融合的经济形式,是多种性质资本的融合体。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这一基本经济制度中包含的了混合所有制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