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浅谈新形势下如何充分发挥基层编办的职能作用——毛云华
布尔津县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 毛云华 一、当前基层编办的机构和主要职能 基层编办既是县级党委的工作部门,又是县级人民政府的工作部门,列入县委机构序列,主要任务是通过调整职能配置、理顺职责关系、合理设置机构、核定人员编制及确定领导职数,逐步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民主法治建设相适应的廉洁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党政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 二、增强基层编办职责职能的必要性 新形势下的机构编制工作不仅工作量大大增加,而且工作要求与过去不可同日而语,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事业单位改革将是机构编制部门一项长期的、繁重的任务,机构编制调控管理、事业单位网上登记管理都有很多新的要求。目前,基层编办工作面临的形势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三点: (一)机构编制工作任务越来越重。 党的十七届二中全会作出关于进一步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决定,把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列入重要日程,实现到2020年建立起比较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的总体目标。基层编办是直接负责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职能部门,每次开展的政府机构改革和事业单位改革涉及到方方面面,任务十分艰巨,因此,基层编办所面临的形势很严峻,还有相当多的工作需要做,任务会越来越重。 (二)机构编制工作要求越来越高。 目前机构编制工作的矛盾越来越突出,这其中既有基层和上级的矛盾,也有基层和编制部门的矛盾。从基层的角度讲,趋势是增编、增人,从上级编制部门讲,趋势是减机构、减编、减人,由此产生了在需求上的差距和矛盾。我们既要执行上级部门的规定,同时,又要考虑基层部门的实际情况,既不能随意增加编制和人员,又不能影响工作,新时期的实际情况决定编制工作有着更高的标准和要求。 (三)机构编制管理问题越来越多。 根据目前机构编制工作面临的形势,我们可以从当好参谋助手、强化编制监督、建立联系机制、落实首问首办制等方面来增强基层编办职责职能,进一步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一)积极献计献策,当好参谋助手。 相对于党委、政府的其他组成部门而言,编办没有决策权,但作为议事协调机构的办事机构,编办则处于承上启下的特殊位置,编办的意见建议和调研成果可以成为党委、政府及编委进行决策的重要依据。因此,编办在完成党委、政府及编委交办的具体事务的同时,还应把自己当作编委会的“智囊”机构,注意发挥好参谋助手作用,不但要善于办事、办实事,而且还要善于出谋划策,真正当好编委的参谋助手。尤其是在机构改革、行政管理体制、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等重大问题方面,一定要结合本地实际情况把握准上级的政策,要对影响改革、发展、稳定的深层次矛盾进行透彻地分析,要对一些全局性、前瞻性的问题进行深入细致地思考,要与党委、政府和编委合心、合力、合拍,站在党委、政府的角度研究解决难点、难事的对策,切实为党委、政府及编委会决策提供真实、可靠的科学依据。 (二)善于查漏补缺,强化监督检查。 目前,县级编委会领导由县级党委、政府的领导兼任,党委、政府及编委会在机构编制方面决策的落实,仅靠领导开会、讲话和发文件显然是不够的。说到底,大量的、具体的工作要靠编办来落实。因此,编办应该善于查漏补缺,在职责范围内,想领导而未想的工作,做领导而未做的工作。对那些编委领导尚未考虑或考虑较少的问题,要有超前思考的主动性、发现问题的敏锐性、研究问题的积极性,努力把问题捕捉准、想得全、研究透。在征得领导支持或认可的基础上,重点抓好编委领导决策后的执行工作,尤其是要做好监督检查工作,切实把监督检查纳入日常工作的范畴,要不折不扣的对编委会负责,对于发现的违反机构编制管理的问题,例如:擅自提高机构规格、增加人员编制、超编进人、超职数配备领导干部等等,能纠正的要及时纠正,纠正不了的,及时向编委会提出解决的办法和建议,对于落实难度大的问题,要善于利用编委领导的影响,加大监督检查工作力度,确保各项决策落到实处。 (三)建立联系机制,做好协调工作。 基层编办负责的机构编制管理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情况复杂,它不仅与组织、人事、财政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且涉及所有的党政机关、群众团体和事业单位。因此,在日常工作中编办要认清自己所处位置的重要性,及时建立联系机制,做好各方面的协调工作。对于上下级之间、同级各部门之间的职能交叉和关系不顺等棘手问题,要有理、有规、有据、有节地进行处理。对于要求增设机构、提高机构规格、增加编制等重大问题,要坚决按照党委、政府的意见,站在全局的高度,善于用大道理说服小道理,用大道理说服歪道理。可设可不设以及不该设的机构,要坚决不设,可增加可不增加以及不该增加的编制,要坚决不予增加。对于能够通过编办的协调就可以解决的问题,编办就要尽力去协调解决,对于编办协调解决不了的问题,要提出合理化建议,及时的向编委会汇报,通过党委、政府及编委领导协调解决或裁定解决。 (四)落实首问首办制,提高服务水平。 切实落实首问首办责任制,明确前来编办咨询、办事遇到的首位在岗工作人员为首问首办责任人。首问首办责任人必须热情接待、认真审查提交的有关材料,对属于自己职责范围且材料齐全、符合条件能够当场办结的,当场予以办结;对当场不能办结的,告知办结时间;对材料不符合要求的,一次性告知应补足的材料;对不属于自己职责范围的事项,应告知承办科室及人员的详细情况,必要时电话联系或亲自引领其前往。 综上所述,基层编办最大限度地发挥职责职能,要求我们既要当好管理者,更要当好服务者。一方面要深入基层搞好调查研究,加强部门之间的配合协调服务,发现问题,共同商议,及时给予解决。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职能优势,为县域经济建设和各项事业健康、协调发展提供组织机构保障。
Ⅱ 如何顺应新常态,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
1、做好规划顶层设计,积极参与城市建设
《人民防空法》规定,“城市人民政府应当制定人民防空工程建设规划,并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城市的地下交通干线以及其他地下工程的建设,应当兼顾人民防空需要”。在城镇化进程中,人防部门要主动作为,抓好顶层设计。要积极参与城市建设规划制定,站在发展战略高度协助抓好规划顶层设计。要统一思想,强化职能,加快推进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注重提升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效率,对连片开发的中心商务区、城市综合体、旧城改造区块等建设项目,做到提前介入,主动联系引导和鼓励其集中联建,互联互通。要根据人防法的相关规定,新建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工程,需严格落实兼顾人防要求。要科学合理利用城市地下空间资源,努力构建布局合理的地下人防疏散干道,提升城市综合防护能力和综合承载能力。
2、全面推进依法行政,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人防部门要按照依法治国的总体要求积极推进依法行政,扎实做好部门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公布工作,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确保项目在依法行政的前提下以最快速度通过人防审批,切实服务地方经济发展。2014年,市编委办的业务指导下,我市本级人防办权力事项从最初列举的111项精简为最终的27项,削减率达75.68%,市本级将原有11项审批事项精简为4大项8小项审批事项,各区、县(市)统一调整为3大项7小项审批事项,取消了7个审批事项中共计12条需提供的材料目录,并大幅压缩审批承诺时限,市本级行政许可事项平均承诺办理时限为3.88个工作日,比法定办理时限20个工作日缩短了80.6%。在科学配置行政权力的基础上,在日常审批工作中依法公开权力清单和权力运行流程,推进行政权力公开规范运行,初步构建了“权界清晰、分工合理、权责一致、运转高效、法治保障”的我市人防行政审批职能体系。
3、加强人防工程建设,参与“城市病”治理工作
在城镇化进程中,城市交通拥堵、城市内涝等“城市病”的出现成为了一种新现象,人防部门要结合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加强地下人防工程建设,完善人防工程防护体系,积极参与城市交通拥堵、城市内涝等“城市病”治理工作。一方面,要出台相关政策鼓励社会资金参与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建设布局合理的城市地下交通网络、商业网络和停车网络。严格依法行政,做到人防工程应建尽建。把建设战时以人员掩蔽为主、平时以停车为主的防空地下室作为工作着力点,切实推动人防工程地下停车位不断增量,并充分发挥其平时停车功能。配合规划、建设、城管执法、公安交警等部门进行联合执法,形成工作合力,做到地下车位存量归位,充分发挥其平时功能和社会效益。另一方面,在人防建设资金的有效保障下,要加大工作力度,推进自建工程建设,为城市功能配套建设发挥积极作用。2014年全市新投入项目8个,投入人防资金估算4.3亿元,新增防空地下室面积6.6万平方米,增加停车位1250个,为缓解城市交通拥堵起到了一定作用。
Ⅲ 如何做好新形势下机构编制工作
机构编制工作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加强国家政权建设的重要工作,是优化配置执政资源、研究谋划体制机制、确定权力和责任的基础性、先导性工作。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机构编制工作。在这次省政府机构改革中,全省机构编制部门均单独设置,列党委序列,充分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对机构编制部门的新要求。在新的起点上,机构编制工作任务更为艰巨、使命更加光荣,机构编制部门要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更加自觉地在大局中找位置,为大局服好务,努力为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体制机制保障。
一、做好机构编制工作的基本前提:认清形势、强化责任
把握形势、明确责任,是做好机构编制工作的前提。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机构编制工作,必须充分认识当前机构编制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一是适应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新要求,为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体制机制保障。科学发展观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大战略思想和指导方针。机构编制部门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将科学发展观全面准确的贯彻到机构编制工作的各方面、各环节。这就要求机构编制部门必须关注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发展趋势,以及发展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并通过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优化配置机构编制资源,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保障经济和社会平稳健康发展。科学发展观强调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适应和服务于这一要求,机构编制工作就要把注意力放在研究解决影响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影响制约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通过机构编制的优化整合,推动行政管理体制机制创新,为实现科学发展、富民强省提供强有力的体制机制保障。
二是适应构建和谐河北的新要求,为着力改善民生提供体制机制保障。构建和谐河北,机构编制部门必须密切关注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从保障和改善民生出发,进一步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强化各级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健全突发事件应急机制,重视文化、教育、医疗卫生、劳动保障、食品安全监管、安全生产和公共安全等领域的体制机制建设,为社会提供更加优质的公共产品和高效的公共服务。要通过深化改革和管理创新,建立健全公共服务平台,创新公共服务体制,改进公共服务方式,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三是适应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新要求,为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提供体制机制保障。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巩固党的领导核心地位,要求机构编制部门必须为保证党有效地“总揽全局、协调各方”提供强有力的体制机制保障。机构编制部门要深入研究党的领导的实现形式,从体制上保证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效驾驭和坚强领导;要深入研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各项工作的体制机制,从体制上保证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深入研究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有效形式,从体制上保证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要深入研究依法治国方略在立法、执法、司法和普法教育等方面的实现形式,从体制机制上保证社会主义法治目标的实现;要深入研究教育、科技、文化、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等意识形态领域的体制机制问题,保证党对意识形态的领导;要深入研究基层和农村的组织和政权建设,从体制机制上巩固党在基层和农村的群众基础和政权基础;要深入研究党委与人大、政府、政协和群团以及社会等各方面的相互关系涉及到的机构编制问题,进一步完善各种体制机制。
二、机构编制工作的主要内容:定好、管住、搞活
新形势下的机构编制工作,主要内容包括机构编制设置的科学性和管理的科学性。机构编制设置的科学和管理的科学是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的。如果没有机构编制设置标准,就不能科学规范地确定机构编制,管理也没有依据;如果没有科学规范的管理,机构编制设置的科学性也就没了保障,失去了意义。也可以概括为“定好、管住、搞活”三方面。
“定好”就是要实现定机构、定编制、定职能的科学性。关于定职能,就是以职能转变为核心,加快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把不该由政府管理的事项转移出去,把该由政府管理的事项切实确定好。关于定机构、定编制,就是要通过研究制定各类机构编制设置标准,全力推进机构编制标准化,为科学合理设置机构编制提供依据,用标准核定机构编制,提高机构编制决策的科学性、管理的统一性和纪律的严肃性。对标准化研究要切实抓好以下三点:一是加强相关因素研究。机构编制相关因素是确定机构编制的重要依据,包括正相关因素和负相关因素,基本相关因素和附加相关因素。不同行业、不同性质、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单位在设置机构、核定编制时,应充分考虑经济规模、财政收入、人口数量、地域面积等基本要素,也要统筹兼顾到交通状况、员工素质、职责任务、产业结构、发展潜力、社会治安、行政层级、改革力度、办公自动化程度等附加因素,并根据机构编制资源与这些相关因素联系的密切程度,运用科学的计算方法,确定各因素的权重及系数关系,从而为建立起科学的机构编制标准提供参考。二是加强比较研究。要善于开展横向比较研究和纵向比较研究。要了解和掌握国外不同发达程度国家、国内不同区位、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省市对同类性质单位人员编制是如何配备的;要了解和掌握现有机构编制的历史沿革及变更轨迹,从而为确定研究主体现在所应处的位置,提供一个立体、具象、多元的参照系,这样才能在制定编制标准过程中不至于出现大的偏差。三是制定完善地方机构编制标准。现行的机构编制标准要根据工作需要和形势发展变化进行修改完善,使其更加符合实际。尚未出台的机构编制标准,也应大胆探索、勇于创新。
“管住”就是严格管理、严格控制、管住总量,这是由机构编制工作的性质和管理实际决定的。重事前审批,轻事后监督,是机构编制部门应该重视和解决的问题。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是实现机构编制监督关口前置、变事后监督为事前监管,扭转长期以来机构编制工作重审批轻监管状况,从源头上有效控制机构编制违规违纪行为发生的重要措施。建立编制使用核准制度是落实机构编制实名制、严格控制机构编制和优化配置机构编制资源的有效手段。有无编制是办理进人手续和发放工资、核拨经费的前提和基础。应尽快建立健全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编制使用核准等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进一步强化机构编制综合协调约束机制,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切实解决超限额设置机构、超编制配备人员等问题。
“搞活” 就是要努力实现在管住机构编制总量的前提下实行动态管理,按照“从严掌握、区别对待、有增有减、有撤有立、优化结构、保证重点”的原则,通过建立健全机构编制执行情况跟踪评估和审计等相关制度,根据不断发展变化的形势,提出调整机构编制的意见。对职能萎缩、任务不饱满和人浮于事的部门和单位,适当削减编制;对职责强化、编制紧缺、工作急需和公益事业发展需要的部门和单位,适当增加编制。通过动态搞活,实现严控总量、盘活存量、调优增量,把有限的机构编制资源用在“刀刃”上,努力实现机构编制资源优化配置和使用效益的最大化。建设数据翔实、信息全面、功能多样、协调联动的机构编制网络化管理平台,是实现机构编制动态管理的有效措施。要大力促进机构编制信息化管理,推动机构编制公开化进程,建立健全机构编制动态管理机制,以信息化带动和实现机构编制工作的“规范、科学、公开、高效”。
三、机构编制工作的基本要求:坚持原则、搞好服务
机构编制工作是配置党和国家执政资源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有着严格的政策规定和法律规范,要求机构编制部门无论是在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中,还是在机构编制日常管理工作中,都必须要做到“坚持原则、搞好服务”。
“坚持原则” 就是要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省编委有关机构编制方面的政策规定,强化机构编制的“刚性”约束,牢固树立“编制就是法”的工作理念。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好中央纪委印发的《机构编制违纪行为适用〈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若干问题的解释》等政策法规,执纪必严,违规必究,坚决克服机构编制管理的随意性、盲目性和不确定性,自觉维护机构编制管理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搞好服务”就是要求机构编制工作者要牢固树立服务意识,切实增强服务本领,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为省委、省政府的工作大局服好务,为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服好务,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好务,为相关部门和基层服好务。把该办和能办的事情抓紧办好是搞好服务,对不能办和暂时办不了的事情耐心做好解释工作,取得理解和支持,也是搞好服务。把该办和能办的事情抓紧办好是搞好服务,对不能办和暂时办不了的事情耐心做好解释工作,取得理解和支持,也是搞好服务。这是由机构编制工作的性质决定的,也是对机构编制工作者能力素质的检验。
坚持原则与搞好服务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互相依存,密不可分。不坚持原则,工作就要偏离方向;搞不好服务,就要出现不和谐。不能单纯地就机构谈机构,就编制论编制,只有把坚持原则和搞好服务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做好机构编制工作。
四、机构编制工作的基本保障:高素质的干部队伍
机构编制部门是政策密集、知识密集的部门,要圆满完成各项机构编制工作任务,必须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总体要把握“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科学管理、规范高效,团结协作、开拓创新,纪律严明、风清气正”的基本要求,具体做到“十讲”:
一是讲大局。能正确处理好局部和全局的关系,从全局中找准位置,为全局搞好服务。要始终把机构编制工作放在省委、省政府的工作大局中去审视、去谋划,要立足于促进经济和社会科学发展来调整机构编制资源,从全局和整体上思考和筹划机构编制工作,为经济和社会科学发展提供体制机制保障。
二是讲责任。责任感是做好工作的基础,责任感和工作质量成正比。工作水平就是工作能力加责任感。机构编制工作者要不断强化责任意识,本着对党和事业高度负责的态度,认真履行职责,工作高标准,事争第一流。
三是讲规矩。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一个单位有没有规矩,能体现单位的管理水平;一个人有没有规矩,能体现一个人的素质。所谓规矩,包括形成文字的政策、制度、规定和约定俗成的习惯。大到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小到编办内部的规章制度,都属于规矩。要定好规矩,要不折不扣的遵守规矩,违犯了规矩要追究批评。
四是讲落实。讲落实就是提高执行力。要高效率、高质量地去抓好落实,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声”,要树立说了就算、定了就干、干就快干、干就干好的雷厉风行、扎扎实实的工作作风。一个日本企业家说的很有道理:三流的决策加上一流的执行,永远比一流的决策加三流的执行效果更好。这也充分说明了抓好落实的重要性。
五是讲服务。机构编制工作的定位是“创新体制机制、服务科学发展”。这就要求机构编制工作部门必须不断强化服务意识,改进服务方式,由重管理向重服务转变,把管理寓于服务之中。要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坚持工作重心下移,加强与各级各部门、特别是市县编办的沟通和交流,不断提高服务基层的能力和水平。
六是讲和谐。和谐也是生产力。和谐出力量,和谐出成绩,和谐出干部,只有和谐才能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效应。和谐既是做好工作的条件,也是快乐人生的基础。班子成员之间、同事之间要相互尊重、相互支持、相互包容,珍惜合作共事的机会,珍重同志之间的情谊。要正确对待别人,正确认识自己,常念别人的优点和长处,多看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齐心协力营造团结协作、和谐融洽、心情舒畅的工作环境。
七是讲品格。讲品格就是讲道德、讲修养。做好工作,处事为人,要以德为先、以德为重、以德为基,做到办事讲公正,为人讲正派。要光明磊落,一身正气;言出必行,践信守诺;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勤奋好学、扎实务实;善良仁爱,关心他人;谦虚谨慎,俭朴节制等等。机构编制工作者要有任劳任怨的品格,能吃苦、能吃亏,还要大力提倡“工作在编办、热爱编办、建设编办”的团队精神,弘扬忠于职守、秉公办事的良好风尚。
八是讲学习。当今世界,经济飞速发展、科技热点频出,不学习就要落后,就不能很好的工作和生活。学习能力关系执政能力、工作能力,终身学习已经成为现代人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的因素。特别是机构编制工作有知识密集、政策密集的特点,综合性、业务性都很强,随着形势的不断发展变化,不加强学习就做不好机构编制工作。因此,必须建设学习型编办,把加强学习放在重要位置,坚持不懈地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学习党的最新理论成果,学习各类业务知识,不断充实和提高自己,用新理论、新知识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人本无高下之分,但学习后分高下。从某种意义上讲,一个好的学习习惯受用一生,决定一生。
九是讲创新。机构编制工作是为大局服务的,它的生命力体现在它必须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变化而创新,必须主动适应形势的变化,工作必须有前瞻性。要站在全局和未来的高度,用发展的眼光、全新的视野、创新的理念、科学的方式开展工作,切实履行职责,不断发展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同频共振,才能实现新发展,创造新业绩。
十是讲纪律。纪律是执行路线的保证。没有严明的纪律,就不可能做好工作。因此,要严守纪律,洁身自好。做人要有底线,不能害人;做事要有红线,不能违纪。要常修从政之德,常怀律己之心,常思贪欲之害,常戒非分之想。要有所为,有所不为。要始终把维护群众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正确对待职权,正确使用权力,规范权力运行。积极为群众做好事、做实事,廉洁从政,清白为官,坚决杜绝不作为、乱作为行为的发生。
Ⅳ 如何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经济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流通体系的高质量发展。随着新一轮信息技术革命和消费升级,现代流通体系在技术、商业模式、基础设施等方面都在发生变革。为适应新时代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要求,需要大力发展更加开放、高效、智能的高质量现代流通体系,在消费端、供给端和流通环节做出全面升级,但在发展中仍面临以下问题:
Ⅳ 县级编办在新形势下如何做好“三个服务”探析
其实这不是一次简单的分离和独立,而是彰显了机构编制工作在新形势下的重要作用,标志着机构编制部门从过去以审批机构、编制为主,转变到审批与管理并重,延伸管理链条,扩大管理范围,实行精细化管理、动态化管理上来;以为组织、人事、财政服务为主,转变为服务与改革并重,以加快推进政府职能转变,稳步实施机关事业单位改革,建立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机制为重点上来。服务科学发展、服务重大战略、服务各项改革(以下简称“三个服务”)是各级党委、政府对机构编制部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赋予的重大使命。县一级机构编制部门作为全国四级编制部门的最基层,虽然直接接触经济和社会,真实了解基层对机构编制工作所需所盼,可以为他们提供最直接的机构编制服务。但是,受方方面面制约,县级机构编制部门在发挥职能,做好“三个服务”方面存在诸多问题。例如:在服务对象上,服务对象需求的多样性和无限性与机构编制服务的单一性和有限性之间的矛盾;在服务手段上,由于受到行政机构编制严格管理的限制,几乎没有调控余地,事业机构编制总量控制以及只减不增,县级机构编制部门服务手段和服务空间非常有限;在职能行使上,由于县级领导工作任务繁重,往往只根据工作需要和自己感性认识来决策机构编制工作,不注重调查研究,不注重发挥机构编制部门作用,县级编办工作只能被动应付,成为纯粹的办事机构;在自身建设上,县级编办人员少、事情多,县委、政府对编办建设重视不够,在充分发挥机构编制部门作用上做的不够,在加上经费和其他方面限制,严重影响编办职能的发挥;在人员素质上,县级编办人员整体文化素质不高、知识结构不优、思想观念比较陈旧、视野不够开阔、对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了解不多,等等,在很大程度上制约机构编制工作的开展。分设以后,县级编办机构和队伍得到加强,职能在逐步加强,地位在逐步提高,影响在逐步扩大。但是,与党委、政府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期盼存在很大差距。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以人为本,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促进社会和谐,推动经济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因此,县级机构编制部门必须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工作大局,从合理分配县乡执政资源,促进县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高度;从推进县乡(镇)体制机制创新,适应新形势、新任务需要的高度来审视谋划机构编制工作,切实当好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规划师”,机构编制管理的“精算师”。全面提升自身素质,提高工作水平,推动机构编制工作上水平、上台阶。一、把学习作为做好县级机构编制工作的重要基础,在提升政治、业务和文化素质上下功夫。 学习是个体与组织在认识和实践过程中获取经验和知识,掌握客观规律,使身心获得发展的社会活动,从而不断实现自我意识和自我超越,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强大的思想武器。现代社会是知识和信息主宰的社会,善于学习和终身学习是一个个体和组织立足社会、生存、发展的必备条件,真正做到学以立德、学以增智、学以创业。县级机构编制部门由于高学历、高层次人员缺乏,工作人员大多半路出家,且不够稳定。因此,学习相对于他们显得更加重要。首先,要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党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基本要求,也是做好工作的一项必备素质。要把学习政治理论作为一种政治责任来对待,在真学、真信、真用上下功夫,在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上下功夫,在坚定信念、服务大局上下功夫。只有在认真学习的基础上信仰党的理论,头脑才会清醒,才会确保政治上的成熟坚定和实践上理性自觉,才能运用科学理论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形势、分析问题、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其次,要加强业务知识的学习。学业务、懂业务,是做好机构编制工作的前提,机构编制工作业务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党和国家以及各级机构编制部门有关机构编制工作的文件,这是机构编制工作业务的根本;二是有关机构编制工作的业务书籍和理论文章,这是机构编制工作业务的基础;三是与机构编制工作紧密联系的组织、人事、保障、财政、法制工作的基本业务知识,以及行政管理、社会管理、党务管理等知识,这是做好机构编制工作的保证;四是先进地区机构编制工作好的工作经验,“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这是快速提升做好机构编制工作的好方法。第三、要加强科技文化知识的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是一个人综合素质和水平的体现,是提高工作能力和素质涵养的重要手段,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可以开阔自己的视野,培养良好的情操,让一个人脱离低级趣味。科学文化知识是肥沃的土壤,只有充分吸取科学文化知识,才能在事业上由追求、工作上由成就、生活上有乐趣。二、把调查研究作为做好县级机构编制工作的重要方法,在提高工作的有效性、针对性上下功夫。调查研究是指通过深入客观实际,对客观实际情况进行考察,收集各种信息,弄清事实真相,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研究,从而揭示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调查研究是机关工作基本方法之一,机关工作人员要想很好地履行职能,就必须深入实际、深入群众、了解实情、认清本质、发现规律,才能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最终做出正确决策,用来指导实践。县级机构编制部门长期以来由于人员少、事情相对较多,没有精力开展调查研究。成立机构、增加编制大都依赖于部门和领导意见,自己没有主导意见,甚至对机构职能不清楚、职能如何运行不清楚、需要多少人员编制不清楚、机构成立后运转情况不清楚,“一问三不知”。机构编制工作主观性、随意性大,缺乏规范性、科学性。以致出现,一些机构有人没事干,或有事没人干现象。随着形势的发展和任务的要求,机构编制部门要把服务科学发展作为第一使命、第一要务,切实履行好行政体制改革和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规划师”,机构编制管理的“精算师”,必须把调查研究作为机构编制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党和国家有关机构编制工作精神和本县实际结合起来,认真谋划各项改革,积极服务重大战略,为县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合理配置执政资源。一要充分认识县级编办调查研究的重要性。县级机构编制部门掌握一个县域范围内执政资源配置的重要职能,既服务于上层建筑,又服务于经济基础;既有宏观调控,又有微观管理;既有新机构的成立组建,又有行政事业单位改革。机构编制工作涉及面非常广,就拿中等规模县来说,县乡行政机构在100个左右,事业单位在400个左右,行政编制1500个左右,事业编制8000个以上,涉及到近百个行业和类型。做好机构编制工作不能闭门造车、人云亦云。要把调查研究作为机构编制部门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和基础,作为深化各领域改革、构建服务型政府、推进科学发展的前提基础,切实提高决策能力、提升执政能力、当好党委、政府和编委的参谋助手。二要增强县级编办调查研究的能力建设。机关工作人员的调查研究能力是指从事调查研究活动所具备的本领和技能,是一个机关履行职能水平高低的综合体现。培养调查研究的良好习惯。把调查研究作为开展机构编制工作的前提,凡是没有经过调查研究的,不研究、不上会、不审批。亚里士多德说过“人的行为总是一再的重复,因此卓越不是单一的举动,而是习惯。”把调查研究作为开展机构编制工作良好习惯时,我们的工作水平就会由很大的提高;掌握调查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巧。方法和技巧是工作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工作成效的重要途径,把书本知识和实践结合起来,探索掌握一套适合机构编制工作需要的调查研究方法和技巧,以此推进工作开展;提高调查研究的成果运用。在调查研究中,最关键的自身素质的提高,要坚持群众观点,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坚持讲真话、摸实情;要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找准问题的症结和关键点,才能有效地解决问题;要善于总结经验,发现本质和规律,用于指导、推动工作。三要加强县级编办调查研究的制度建设。制度是一种行为规范,是需要共同遵守的并按一定程序办事的归程,带有根本性、全局性、长期性、稳定性。要使机构编制工作调查研究规范化、科学化,必须加强制度建设。首先,制度建设有利于规范调查研究工作行为,通过制度的形式将调查的内容、方式、程序、要求等等加以规范,推动各级机构编制部门调查研究的开展。另外,制度还带有强制和保障功能,制度要有约束力,对违反规定的,要有相应的处罚措施,对调查研究工作做得和好的,要及时进行表彰,不因为人员的变化、兴趣的变化、要求的变化而改变。三、把改革创新作为推动县级机构编制工作的重要手段,在提高工作的科学性、权威性上下功夫。今后十年,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和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是机构编制部门的第一位的重要任务。建立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行政管理体制,建立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事业单位公共服务体系,是摆在各级机构编制部门的两大主要任务。县级机构编制部门任重道远,必须抓住机遇、加强建设、推进各项工作开展。首先,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解放思想就是不断使主观世界与客观现实相适应的过程,使我们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中解放出来,改变那种因循守旧,不善于创新的精神状态,树立科学发展的新理念。因此、县级编办工作人员坚决克服就机构编制抓机构编制工作的狭隘观念,从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出发谋划机构编制工作,站在服务科学发展、创建和谐社会高度开展机构编制工作,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推进机构编制工作,才能使机构编制工作更好地服务科学发展,服务重大战略、服务各项改革。其次,要大胆实践,勇于探索。目前,县级机构编制管理大都停留在上世纪90年代水平,针对当时机构、人事管理混乱局面,机构编制工作以管住、管死为目标,在当时确实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有效地控制县级机构编制及人员的无限膨胀。随着形势发展和经济社会对机构编制工作要求的变化,在控制总量、控制规模的前提下,逐步探索机构编制的动态管理、差别化管理、精细化管理,特别要在行政体制改革和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规划师”,大胆探索,积极履行职能,为县域经济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第三,要开拓创新,完善机制。随着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和事业单位岗位管理改革的推进,改变以往机构编制管理内容和模式。例如:事业单位性质不再按全额拨款、差额拨款和自收自支(企业化管理)划分,而是按照行政及行政执法、公益服务和生产经营属性来划分。事业单位人员不再是过去干部身份、工人身份以及全额拨款身份、差额拨款身份、自收自支身份等等,而是按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工勤岗位划分,在什么岗位享受什么待遇,一律实行聘用制。另外,随着事业单位养老改革的实施,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将更加灵活、人才流动更加活跃。机构编制管理要适应形势的变化,更新观念,从建立新机制入手,将机构编制管理和现代人事管理衔接起来,推进现代人事制度的建立,使机构编制管理进一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求。 (金寨县编办 王 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