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林业经济有哪些特点
林业经济是林业生产建设活动和林业再生产各环节(生产、分配、流通)经济关系的总称。包括培育森林,木材、多种林特产品的生产和加工等生产建设活动及其经济关系。
林业经济的特点是:培育森林近似农业种植业,以土地为基本的生产资料,培育森林的生产过程,是人的劳动过程与林木生长发育的自然过程相互交织;而木材生产则是林木的采伐和运输过程;木材及林特产品加工,又是加工工业的性质。培育森林是林业生产建设的基础。木材及多种林特产品的生产与加工利用,都直接或间接受它的制约。培育森林生产时间长而劳动时间短,劳动过程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和作业之间的相互继进性。培育森林多在山地、滩涂等农业难以利用的土地上进行。在森林环境持续保持的条件下,具有生产木材产品和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双重功能。木材商品非标准化。木材流通和市场交易规范性差,木材市场价格信号对培育森林树种、材种规格的调节作用不明显。
(摘编自《中国资源科学网络全书》)
❷ 林业经济的林业经济的定义
是指林业部门和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及其组织管理,包括正确处理林业生产和再生产中各方面的经济关系。 是对林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物化劳动消耗和活劳动消耗及其经营成果进行记载、计算、分析和比较,考核其是否经济合理。
❸ 林业经济结构是什么
(economic structure of forestry)
(吴静和)
林业部门在培养森林和取得林产品的全部经济活动中形成的各主要经济成分或要素的构成情况及其相互关系。合理的林业经济结构能比较充分而又有效地利用一切生产资源,使林业再生产各环节、各主要经济成分协调发展,特别是使培养森林和采伐利用森林协调发展,实现森林生态系统和林业经济活动良性循环。研究林业经济结构在于建立合理的林业经济结构及调整不适应国情、不利于国民经济发展的不合理结构,促使林业生产持续稳步增长,取得生态的和经济的良好效益,以满足人民对森林和林产品不断增长的需要。
主要内容
①所有制结构:如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全民所有制林业、集体所有制林业以及个体林业的相互关系。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公有制两种基本形式的内部又采用了各种不同形式的构成。②生产结构:如林业生产过程的营林、采伐、加工各生产阶段的构成;森林资源结构;林产品中木材与非木材产品,以及加工方式和加工程度不同的各类生产组成;林产品作为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消费构成;林业中培育森林、各类林产品加工以及森林公园、旅游服务等各类产业的比重;集体林区林产品的自给部分和商品部分的构成等。③经济组织结构:如林业企业大型、中型、小型等不同规模企业的比重;各类林业基层生产组织,国营林业局(企业)、国营林场、合作林场、家庭林场等的构成;林业企业的专业化和联合经营的组织结构,林场林工商的经营结构;林业劳动力结构等。④技术结构:如林业中现代科学技术结构和传统技术结构;机械化、半机械化手工作业的比例关系;不同森林经营集约度的构成;劳动者的技术装备构成等。⑤交换结构:如林业中各种流通渠道的构成;林产品价格结构;木材与主要农产品比价,木材的计划价格与市场价格关系;林产品进出口结构等。⑥分配结构:如林业基金在林业再生产中的分配构成;营林、采伐和加工各部分投资结构;新建企业和改造原有企业投资分配;各类人员劳动报酬的分配构成等。以上每个结构都由若干经济要素构成,形成多层次的结构系统。林业经济结构以林业生产结构为基础,研究生产结构要十分重视与林区社会结构、生态结构的相互影响。
特点
①具有农业和工业两重性质:林农结合、林牧结合、林副结合的复合生产体系,形成以林为主、多种经营的林业经济结构类型,有利于充分利用自然资源。林工结合,综合利用木材,增加木竹制品、林化产品和其他林特产品品种,形成以林为主、综合利用的林业经济结构类型,使森林资源得以充分利用。②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森林分布在广阔的国土上,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大最稳定的部分,在不同地区的自然经济条件下,形成不同类型的林业经济结构。如天然林区和人工林区,多林地区和少林地区,山区和丘陵、平原地区等不同的林业经济结构类型。在研究地区林业经济结构时,要重视发挥各地优势和保持地区的生态平衡。③具有多层次:林业经济结构按其所包含的范围不同,可分为林业部门经济结构、林业企业经济结构,以及林区或地区林业经济结构。林业经济结构分类有各式各样,并互为交叉,要根据所研究问题的需要,从不同角度加以选定,进行专门研究。研究时要把各构成部分的内容给予科学的规定,使分类口径具有一致性,以便正确地揭示不同类型经济结构的形成和发展规律。
影响的因素
一定类型的林业经济结构,是在一定范围、一定条件下形成的。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在不同的条件和发展阶段,会形成不同类型或不同形态的林业经济结构。在中国社会主义条件下,影响林业经济结构的因素很多,主要的是:①林业生产力和林业资源,其中特别是森林资源;②社会对森林和林产品的需要;③社会生产力和国民经济发展水平:④林业方针政策的正确与否、体制是否合理等。这四个方面同时对结构发生影响,有时某一方面也可能处于支配地位。就整体来说,起决定作用的是生产力,但森林资源状况又起着极重要的作用。林业发达国家的经济结构变化,是由科学技术的发展引起的,如林木育种和木质纤维的利用,使林产品结构发生明显变化;由人们对森林认识提高引起的,如各类保护林的扩大,使林种结构发生变化。在资本主义国家,特别重视林产品需求结构、市场结构和竞争结构。
合理结构的要求
林业经济结构要适应一定的社会经济、技术条件和森林资源状况。合理的林业经济结构主要标志是:①充分而合理地利用各种资源,特别是森林资源;②满足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需要;③促进森林生态系统的物质收支平衡,充分发挥森林的多种效益;④促进各构成部分的协调发展,取得最优的综合经济效果,促进林业和森林资源扩大再生产,不断提高林业生产力。衡量林业经济结构合理化程度,应该用数值来表示、比较和评价。科学的方法是运用系统方法对结构的组成因素进行正确的分解,用投入产出法进行计算分析。
参考书目
马洪编:《经济结构与经济管理》,人民出版社,1982。
❹ 林业经济学是什么
(forestry economics)
(王长富,吴静和)
研究林业部门物质资料的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等经济关系和经济活动的规律及其应用的学科。是经济学中的一个分支。林业部门的物质生产范围包括培育和经营森林,采伐森林及加工利用木材和其他林产品,它兼有农业和工业的部门特点;林业还有非物质生产范围,如提供休憩、旅游场所,保护自然环境等,又具有服务部门的特点。林业是技术和经济两方面的统一体。林业经济学是研究林业生产的经济方面,即研究在一定的社会生产方式下生产关系发展运动的规律,包括林业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形成,人们在林业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产品交换和分配关系等;同时还从经济和技术的相互关系中研究林业生产力的发展运动,以及生产力诸要素的合理组织和开发利用。林业经济学除与一般经济学相关外.与林业技术科学如森林生态学、造林学、森林经营学等也有密切关系。
发展历史
林业经济学起源于林政学(林业政策学)。早在19世纪初期,德国哈尔提希(G.L.Hartig)即开始研究林政学,1813年出版他的专着。在相当长的期间内,林业经济是包括在林政学体系之中,且内容不多,并未引起重视。其后随着林业事业的发展,林政学开始分出林业经济学。1920年有德国的胡佛勒(G.Huffel)的专着问世,1926年又有高德贝尔逊(R.(Godbersen)的专着出现。1945年后,除苏联、美国、日本有较多的专着出版外,林业经济学又逐步发展分出林业经营经济学、山村经济学和森林生态经济学以及环境经济学等。中国在1949年前有林政学、林业经济学专着,但林业经济学作为独立的部门经济学是在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林业经济科学研究、教育工作,起步于1955年,首先在东北林学院开办了林业经济研究生班和师资培训班,培养了中国第一批林业经济研究生和师资;1960年在东北林学院和北京林学院成立了林业经济专业,现已发展成为林业经济系,并增设了财务会计专业。1983年福建林学院也成立了林业经济系。其后,南京林学院、西北林学院、西南林学院的林业经济系也相继成立。I960年设置了林业经济研究所,不少省、自治区成立了林业经济研究所或研究室,社会科学院农业经济研究所也建立林业经济研究室。1980年先后成立了中国林业经济学会和全国林业经济研究会,同时出版了《林业经济》、《中国林业经济学会通讯》和《全国林业经济研究会通讯》等刊物。
主要内容
①林业经济发展史:对古代、近代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林业经济的发生、发展和变化进行系统概括,对社会主义林业体系的构成及其现状和问题进行分析论述。②森林资源再生产:世界和中国森林资源分布概况,森林资源扩大再生产的特点、指标体系,以及森林资源扩大再生产的主要途径。③林业经济结构:林业经济结构的内容、特点,影响经济结构形成的诸因素,及建立合理林业经济结构的途径和计量方法。④林业生产布局:林业生产布局的意义、原则,分析中国林业生产布局的现状,实现林业生产布局合理化的方法。⑤林业计划:林业计划的性质、特点、任务、种类、指标体系,以及林业计划的编制程序和具体编制方法。⑥林业劳动:林业劳动性质、特点,林业劳动生产率指标及其计算方法,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途径,林业劳动定额的制定,林业劳动报酬以及劳动组织、管理等。⑦林业资金:各种林业资金如固定资金、流动资金、林业预算资金及林业专用资金等的性质、特点和管理。林业经济核算的性质和具体方法。⑧林价:林价的经济实质、林价构成、林价水平、林价计量方法,以及林价制度的建立和实行。⑨林产品的销售;木材以及其他林产品的流通、流通体制及其政策。木材市场的性质、类型和结构。⑩林业技术经济效果:林业技术经济效果的特点、评价原则、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以及评价方法。?林业政策:林业政策的特点、种类,制定林业政策的依据,国内外林业政策研究,政策的分析和评论等等。中国林业经济学正在成为包含多门类的一个独特的体系,它包括林业企业管理学、林业技术经济学、林业经济活动分析、林业经济地理、林业经济史、林业规划、森林生态经济学,以及作为研究林业经济问题手段的林业统计学、林业会计学和系统工程学等。
研究方法
总的要求是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研究方法。正确运用这种方法,有助于解决定性分析和综合的问题。为了认识经济现象和过程的本质,需要占有详尽的实际材料,借助特殊方法,对材料加以分析,综合设立假说和检验假说。这些方法有经济统计法、经济数学法、专题法、实验法、抽象推理法等。它们是相互补充的,要根据课题内容和性质的要求选择研究方法,并把各种方法结合使用,不断总结经验,有所创新。
展望
中国林业经济学与其他部门经济学相比起步晚,而现实的林业建设中急待解决的林业经济问题却很多,如林业发展战略和林业长期预测、山区经济问题、林业经济效果评价、林业商品生产和流通、林业资金的筹集和使用等都需要深入地调查研究,这是当代中国林业经济工作者的重要的历史使命。
❺ 生态林和经济林有什么区别
生态林与经济林的区别,主要在于目的、经营措施、造林树种三个方面:
1、目的不同:生态林是为了维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保持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满足人类社会的生态、社会需求和可持续发展,经济林是用于生产果品、食用油料、工业原料和药材的;
2、经营措施不同:生态林经营主要是利用自然地力形成和恢复林分植被,经济林采用嫁接苗、大苗、名特优苗等;
3、造林树种不同:生态林主要树种为松树、落叶松、金缕梅等,经济林主要树种为银杏林、香榧林、枣树林等。
(5)什么是经济林业扩展阅读:
青海省林业部门加快生态经济林建设,增加农牧民收入。
青海省林业厅按照生态立省战略培育生态林业经济的要求,坚持林业产业发展生态化、基地建设工程化的理念,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集中力量,加大生态经济林建设投资力度,全年计划完成经济林建设任务36.48万亩,其中枸杞林21.76万亩、沙棘林7.66万亩、核桃林5.37万亩、
大果樱桃1.3万亩、黄果林0.18万亩和葡萄等经济林0.2万亩,计划投入资金2.256亿元。投资1000万元建设枸杞、核桃育苗基地建设。截至目前,全省已完成枸杞林8.83万亩,沙棘林0.15万亩,核桃、大果樱桃、黄果和葡萄等经济林已栽植完成。
通过集中连片、规模种植,项目区农民建设经济林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如尖扎县农民栽植核桃林热情高,群众争项目,积极流转土地,多方筹措资金,现已完成8697亩的核桃栽植任务。
县乡级人民政府充分发挥政府在区域产业结构优化中的宏观调控作用,积极宣传核桃产业在区域经济发展和脱贫致富中的重要作用,引导农民积极参与,确保核桃基地建设工作顺利进行。
加快林业生态经济林的建设,将对改善生态环境、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拓宽农牧民增收渠道、增加农牧民收入起到重要作用。
❻ 经济林是什么
(forest for special procts)
(谢源孝,徐英宝)
以生产果品、食用油料、工业原料和药材为主要目的的森林。经济林树木的果实、种子、花、叶、皮、根、树脂、树液,为食品、轻纺、医药和某些重工业提供多种原料,加工提炼可制成数千种油脂、淀粉、糖料、饮料、香料、漆料、蜡料、胶料、鞣料、纤维、药品等产品,是工农业生产建设和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资。中国的桐油、生漆、松香、八角、山苍子油、核桃、板栗、桂皮、杜仲等每年大量出口,享有很高的国际声誉。
发展历史
在有农业生产之前,人类靠食用各类经济植物的果实为生。1973年在中国浙江省余姚县河姆渡村发掘的距今7000年的原始社会遗址中,发现残遗的植物中除稻谷外,还有成堆的橡子、酸枣等。《诗经》(公元前6世纪中期)有“树之榛栗”、“八月剥枣”的记载。在《战国策》(公元前3世纪)中记载:“北有枣栗之利,民虽不由田作,枣栗之富足食于民矣,此所谓天府也。”明代徐光启《农政全书》(1639年)中记述:“今三晋泽沁之间多柿。细民干之以当粮也,中州齐鲁亦然。”几千年来,栗、枣、柿在人民经济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生漆的利用,在公元前3世纪,《韩非子》一书提到舜、禹在食具及祭具上涂漆。西周时期已用漆涂车辆,并征收漆林税。油茶、核桃栽培利用的历史也都在2000年以上。中国是世界上栽桑养蚕和种茶树最早的国家。两千多年前,中国原产的桃、杏和栽桑种茶技术通过“丝绸之路”转入南亚、中亚和欧洲,对世界经济植物的开拓和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世界各国自古以来也十分重视发展经济林。早在公元前3000年,希腊人就开始种植油橄榄,从尼罗河流域引种栽培,先后传入意大利、法国、葡萄牙、土耳其等国,逐渐形成以地中海沿岸为中心的栽培区,至今年产优质木本食油达150万吨。沙特阿拉伯和伊拉克等国家发展椰枣的历史近5000年,所产椰枣不仅是大宗出口商品,还是国内主要食粮。新西兰1906年从中国引入中华猕猴桃硬毛变种的种子,经过数十年努力,选育出5个优良品种,种植面积近2000公顷,年产鲜果超过2万吨,近年出口产值1亿美元,已发展成一个新兴的栽培水果专业。巴拉圭和阿根廷分别于1928年和1930年引进中国油桐,早已跨入桐油输出国行列,1984年所产桐油占世界总产量的29.3%。进入70年代以来,许多国家特别重视栽植和开发利用某些富含维生素C和E,并对心血管病防治有显着效用的经济树木,如沙棘、山楂、刺梨和猕猴桃等,以满足新时期的发展需要。
中国的经济林资源
中国有各种经济价值的经济树木约1000多种。已发现的木本油料树种有200多种,其中产食用油的树种主要有南方的油茶、腾冲红花油茶、薄壳核桃、香榧、山核桃、薄壳山核桃、乌榄、椰子等及北方的核桃、山杏、榛子、文冠果、扁桃、花椒等;产工业用油的树种以油桐、乌桕最为着称。芳香油树种约160多种,主要有八角、肉桂、柠檬桉、芸香、樟树、山苍子、柏木、冷杉、云杉等。木本食用树种有100多种,主要有栗、枣、柿等。木本纤维树种有200多种,主要有竹、棕榈、桑、构、山棉皮、雪花皮等。木本鞣料树种有200多种,着名的有盐肤木(五倍子蚜寄生在该树上刺激叶细胞而形成虫瘿,含有单宁酸)、黑荆、橡树、化香、落叶松等。属木本药用树种着名的有杜仲、肉桂、厚朴等。有些树种还提供栓皮、松脂、虫胶、虫蜡等工业原料。
栽培技术
要使经济林品质优良并连年获得高产丰产,必须采取以下几个技术措施:①在生产规划布局上,要发挥生物土地资源优势,突出重点,远近结合,相对集中,逐步实现生产区域化、专业化、集约化、商品化,为开展机械作业和产品深度加工,建立具有竞争力的栽培、加工和销售经营体系。②在林地选择上,一定要使经济林木的生态学特性和造林地立地条件相适应,按自然规律和社会经济规律,合理利用气候、土地、树种等自然资源。③坚持选用良种壮苗或良种嫁接苗。对干果树木,应重视砧苗培育,选用理想的矮化砧,增强嫁接苗适生性,以保证接穗优良经济性状的发挥。④在造林方法上,要提前整地,挖大穴,栽大苗,施足底肥,宽行窄距,合理密植。⑤在经营管理上,坚持幼林和成林抚育,推行林农间作,以耕代抚。对干果林和油料林还应加强土壤和水肥管理以及病虫害防治,加速低产林改造和老林更新工作,积极推广高接换种、实膛修剪和疏花疏果等常规技术,以满足经济树木对水、肥、气、热(光)的要求,保证经济林产品的早产、丰产、稳产和优质。
发展前景
就中国而论,随着国民经济建设的发展,对经济林产品要求将有一个很大的增长。提高经济林产品的总产量,一是靠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二是扩大栽培面积。在经济林生产中,这两方面的潜力都很大。今后食用油料生产要力争木本化,以减轻农业负担。有些国家在食用油料木本化方面,卓有成效。意大利、西班牙和希腊等地中海沿岸国家,按其全国人口平均,每人占有橄榄油10~20公斤。马来西亚从20世纪60年代起步发展油棕,经过20年努力,产量增加25倍,到80年代初,全国人口平均每人年占有棕油170~190公斤,一跃而为世界最大的油脂出口国。经济林产品除油料外,其他如食用原料(包括淀粉、糖料)等,也都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参考书目
中南林学院主编:《经济林栽培学》,中国林业出版社,1983。
❼ 什么是经济林《林业法》法条
《森林法》将偶国树木分5大类,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防护林,特殊用途林。
经济林,顾名思义,果树那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