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经济衰退的原因
个人认为这种说法只是“理想化”的一种导致经济衰退的可能性。所谓“理想化”,就是不考虑其它政治、金融、社会等因素的情况。
所有的经济衰退都是复杂的政治、经济、金融和社会发展的综合产物,换就话说,经济的发展和衰退都和这些因素密不可分。
比如,2007年代美国的经济大衰退,就是由于金融问题导致的,过渡泛滥、没有足够监管的金融衍生品导致金融体系受到打击,导致经济衰退。上世纪日本的房地产泡沫破碎,也是由于过渡发行货币导致的。这些和实际的经济发展情况关系不大。
中国目前的经济降温,是和07年以来的过渡的货币宽松政策有直接联系的,政府、国企和地方债务问题,导致必须收紧货币政策,钱少了,经济必然降温。这和上世纪日本的情况很类似。
另外,政治因素是很多以上情况的另一个背景因素。例如,目前的俄罗斯的情况,呵呵。
谢谢!
2. 给市场经济降温是什么意思
经济增长速度放缓。经济发展过快是相对性的,生产能力接近饱和,即失业率接近自然失业率时,过快的增速很可能是由于信贷过度扩张,导致投资过度或投资转移到高收益率的行业,引发经济结构失调,从而产生泡沫。给市场经济降温是经济增长速度放缓。经济学界普遍认为,随着中国经济内部支撑条件和外部市场环境的变化,中国经济潜在增长率有所下降,当前的合理增速区间在7%至8%之间,这是一种“新常态”。
3. 金融危机:我国经济增长处于下行阶段的周期性 如何理解
进入2012年,欧债危机从希腊向西班牙等大国蔓延,发达经济体增长乏力,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速快速回落,世界经济复苏进程艰难曲折。我国对外贸易增速明显下滑,消费增长动力不足,房地产领域隐患浮现,产业结构矛盾显露,部分实体经济信贷需求不足等问题表现突出。复杂多变的内外部环境使得今年我国经济下行风险加大。但是,总体来看,我国经济增速不仅高出发达国家好几倍,也明显高于主要发展中国家。下半年应妥善处理好稳增长与调结构的关系,进一步加大预调微调力度,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前瞻性和有效性,着力落实结构性减税政策,加大企业技术改造投入,增强经济稳定增长的后劲。
一、当前我国经济呈明显减速态势
今年上半年,我国工业特别是重工业生产增速回落较快,投资、消费、出口三大需求继续收缩,国内生产总值22709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7.8%。
(一)经济增速继续下行,企业效益下降
今年一季度我国GDP同比增长8.1%,增幅较上年四季度和上年同期分别放慢0.7和1.6个百分点。二季度经济增速更是放缓至7.6%,跌破8%,这是时隔三年以后经济增长速度又一次回到8%以下。尤其是4月份以来,经济呈明显减速态势。上半年,工业增加值增速下滑。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0.5%,增速比一季度回落1.1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回落3.8个百分点。分轻重工业看,重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1%,较上年同期回落4.6个百分点;轻工业增长11.1%,增速回落2个百分点。分地区看,东部地区增加值同比增长8.9%,中部地区增长12.9%,西部地区增长13.2%,分别比去年回落3.5、4.9、4.1个百分点。分产品看,主要工业产品生产均低速增长,发电量、钢材、水泥、汽车分别增长3.7%、6.1%、5.5%、6.7%,乙烯产量甚至出现了3.3%的减产。
受工业生产增速放缓,工业品库存压力较大,市场需求不旺,工业品出厂价格下降等因素影响,企业经营效益不佳。1—5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18434亿元,同比下降2.4%。在41个工业大类行业中,有13个行业利润同比下降。
(二)消费动力明显不足,消费增速降幅超出预期
扩大消费需求符合调整结构和改善民生的基本要求。但是,今年的消费增势不尽如人意,消费品零售额增幅呈现持续减速态势,降幅之大有些出人意料。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8222亿元,名义增长14.4%,较上年同期降低2.4个百分点。其中6月份消费增长13.7%,创年内新低。受居民收入增长缓慢的影响,餐饮、文化、娱乐、体育等增幅同比放缓,房地产与汽车两大主要消费市场表现欠佳。上半年,商品房销售额下降5.2%,较上年同期减缓了29.3个百分点。而汽车零售额尽管较去年年底有所回升,但仍难以恢复往日火爆的局面,仅增长9.8%。家电市场受刺激政策退出影响,消费需求在去年已经提前释放,零售额仅增长3.3%。
(三)投资出现减速态势,房地产投资减速更为明显
上半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150710亿元,同比增长20.4%,较上年同期放缓了5.2个百分点,出现了一定的减速态势。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基础设施投资增速明显下降,铁路运输业投资出现36.9%的负增长,较上年同期减缓43.8个百分点,道路运输业投资零增长。从投资项目的隶属关系来看,中央项目明显萎缩。上半年,中央项目投资7597亿元,呈明显负增长态势,同比下降4.1%,占全部投资的比重已下降至5%左右。当然,国家对重点在建及续建项目投资以及“十二五”规划重大项目开工给予积极支持,仍然保持了较快增长。
在限购、限贷等严厉房地产调控政策影响下,房地产投资大幅减速。上半年,同比增长16.6%,较上年同期减缓了16.3个百分点。
(四)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外贸进出口大幅减速
受欧债危机不断扩散、主要经济体经济明显减速和世界经济下行风险增大的影响,今年我国外贸进出口增速大幅回落。据海关统计,今年上半年,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18398.4亿美元,同比增长8%,较上年同期减缓了17.8个百分点。其中出口9543.8亿美元,增长9.2%,较上年同期减缓了14.8个百分点。特别是对欧盟、日本传统市场贸易增速几乎停滞,对欧盟进出口2678.2亿美元,微增0.7%,对日本进出口1620亿美元,下降0.2%。从出口商品结构看,由于劳动力等低成本竞争优势的逐步减弱,纺织品等劳动密集型产品一改快速增长态势,出口几近零增长。与此同时,由于国内经济减速趋势明显,内需大幅减弱,以及铁矿石、大豆等进口产品价格明显走低,我国进口仅增长6.7%,较上年同期减缓了20.9个百分点。
(五)物价涨幅持续走低,通胀压力不断减轻
6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2.2%,较上年同期减缓4.2个百分点;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2.1%,较上年同期减缓9.2个百分点。物价压力明显减轻的原因:一是物价是宏观经济的滞后指标,我国经济明显降温,使得总供求关系逐步趋向宽松,物价上涨的宏观环境明显改善。二是国际大宗初级产品价格出现普跌趋势,输入性通胀压力明显减轻。5月份,纽约WTI原油期价下跌17.5%,北海布伦特原油期价下跌12.5%,纽约期铜价格下跌12.3%,纽约棉花价格下跌23.6%,中国铁矿石价格指数下跌19.1%。国际市场大宗初级产品价格下跌,不仅直接导致我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的走低,而且间接影响到消费价格的走势。三是新涨价因素趋缓。6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环比下降0.6%,特别是鲜菜、肉禽等食品价格环比下降1.6%,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环比下降约0.53个百分点,直接带动消费价格的下跌。
二、理性看待我国经济增速放缓问题
当前,我国经济增速放缓是多重因素作用的结果。既有金融危机影响下,经济增长处于下行阶段的周期性因素,也有处于产业转型升级阵痛期的结构性因素;既有外部需求大幅减弱的因素,也有房地产调控和刺激政策退出后,住房和汽车两大消费龙头低迷的因素;既有发展阶段演进和经济总规模扩大后,增速逐步放缓的规律性因素,也有政府为了提高经济质量有意调控增速的因素。
对经济增速放缓要辩证理性地看待。在就业问题并不突出的情况下,经济适度放缓,有助于推动企业转型升级,有助于转变发展方式。应坚定地执行既定调控目标,而不应经济一减速,就盼望政府出台刺激政策救市,在信贷方面“开闸放水”保增长。那样,企业转型升级、结构调整就会止步不前,永远难以取得实效。从短期来看,我国经济有望在下半年企稳回升,但是我国已进入中速增长阶段,经济增速难以再回到两位数以上了。从中期来看,我国经济发展潜力巨大,综合国力有望迈上新台阶。
(一)我国经济增速仍处于可承受范围之内
当前,我国经济出现了明显减速的态势。但是,在稳增长预调微调政策发力后,有助于防止经济过快下滑的局面,不会出现硬着陆的情况,经济增速仍在可承受的范围之内。因此,对当前经济增速的放缓,我们要正确认识。
第一,后金融危机时代刺激政策退出、经济向自主增长动力回归,但新增长点正在培育,尚不足以支撑拉动经济增长进入新的扩张期,经济运行正处于下行阶段,因此此次经济减速具有周期性特征。
第二,我国经济增长正面临着结构调整的关键期,企业正处于升级转型的阵痛期,劳动力、资源等低要素成本优势逐渐丧失,特别是东部地区不仅外部需求不足,而且中低端产业要转移到中西部地区,而新兴产业尚不成熟,因此经济减速具有结构性因素。
第三,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发展阶段的演进和经济规模的扩大等因素,我国潜在经济增长水平呈逐步放缓趋势。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逐步转向中速增长阶段,符合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
第四,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经济仍属较快增长。根据英国共识公司最新的一次预计结果,金砖五国中,二季度印度和俄罗斯的经济增长率在5%左右,巴西在1.2%左右,南非也比较低。发达国家和地区,欧元区预计二季度负增长0.3%,美国二季度的折年率也在回落,为1.6%左右。我国二季度7.6%的增速虽然说在继续下滑,但从世界范围来看,还是一个很不错的速度。
第五,经济减速也是中央主动调控的结果。今年中央对经济工作的总方针是稳中求进,GDP预期目标是7.5%,较往年有所降低。其政策意图在于与“十二五”规划目标逐步衔接,引导各方面把工作着力点放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切实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上来,增强发展的协调性和可持续性。
另外也要看到,我国经济增速回落过程中,经济运行也出现了一些亮点。一是农业再获丰收,夏粮连续9年增产,为稳定物价、促进经济平稳增长提供了坚实基础。二是节能减排取得新成效,上半年能源消费总量增速同比在回落。三是就业形势总体稳定,上半年城镇新增就业岗位600万个左右,在城里面打工6个月以上的外出农民工增长了2.6%。四是物价上涨势头得到了遏制,通货膨胀压力明显趋缓。五是城乡居民收入继续较快增长,扣除物价因素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9.7%,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实际增长12.4%。
综合来看,尽管今年上半年我国经济减速明显,但总体上还算平稳,全年实现7.5%的增速应该不会有什么问题。因此,社会不必为经济适度放缓过分担忧。
(二)下半年我国经济有望逐步企稳回升
尽管我国经济发展面临不少困难,但国家及时采取预调微调政策措施,二季度可能会成为年内经济增长的低点,下半年存在许多推动经济企稳回升的积极因素。一是根据国际机构的普遍预测,下半年世界经济有望温和回升,加之上年“前高后低”的基数因素,出口增速将有所回升。二是下半年工业企业去库存化将逐步趋于结束,工业生产有望稳步回升。三是房地产有望逐步“以价换量”,商品房销量回升将带动相关产业的反弹。四是上年底以来采取的一系列预调微调政策以及近期把“稳增长”放到更加重要位置所出台的政策措施将会逐步见效。因此,我国宏观经济有望在下半年企稳回升,但是坚持房地产调控政策和产能过剩问题依然存在,将使经济回升的幅度有限。总体上判断,下半年我国经济增速有望回升至8%以上,全年GDP增长8%左右,较上年减缓1.2个百分点。
工业生产有望温和回升。展望未来,随着降息和结构性减税等政策的逐步落实,以及油价下调和部分大宗初级产品价格走低,企业生产成本有望降低;随着主要行业库存调整期的基本结束,有望扩大生产规模;随着投资项目进度加快,工业产品需求将有所扩大。因此,下半年,我国工业生产有望出现明显企稳回升的态势。预计全年工业生产将增长11.2%左右。
投资有望保持较快增长态势。下半年,随着稳增长投资项目开工进度的加快,制造业投资将保持较快增长;2万亿元的融资授信,以及重大高铁建设项目的重新启动,铁路运输投资增速降幅有望大大缩小;随着保障房建设的大力推进和商品房销量的好转,房地产投资增速下滑有所放缓,但是,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方向不会做出根本性调整,房地产投资反弹的高度有限;新“非公36条”细则逐步出台,有助于进一步增强民间投资的积极性,民间投资增速仍将明显超过投资平均增速。因此,面对经济明显降温的背景,投资对于防止经济过快下滑的作用将再次体现出来,下半年固定资产投资仍将有望保持较快增长态势。预计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9.6%左右,房地产投资增长14.5%左右。
零售消费增速将小幅回升。房地产销量降幅趋缓有望拉动建材、家具、家电等相关产品需求回升,200多亿元节能家电补贴政策以及酝酿中的消费刺激政策,有望进一步刺激消费增长,社会保障体系的不断完善有助于改善居民消费后顾之忧。因此,下半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有望保持平稳增长。预计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4.8%左右。
进出口增速有望出现反弹。考虑到下半年世界经济有望好于上半年,以及上年“前高后低”的基数,使得下半年外贸进出口增速有望保持两位数增长,但增幅仍然明显低于上年。初步预计,全年出口增长11.6%,进口增长11.4%,全年顺差规模将达到1750亿美元,同比将增加13%左右。
物价上涨压力将继续减轻。展望未来,大宗初级产品价格的走低,降低了我国资源价格改革的压力。热钱流入减少,外汇占款投放流动性减少,以及有效贷款需求不旺,抑制信贷流动性。居民消费价格基数因素大大缩小,下半年翘尾因素由上半年的2个百分点缩小至0.4个百分点。因此,预计下半年我国物价压力明显减轻,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涨幅将在3%左右。
(三)从中期来看,我国经济发展潜力巨大
从中期来看,我国发展中面临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具体来讲,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约束强化,投资和消费关系失衡,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业基础仍然薄弱,城乡区域发展不协调,就业总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并存,社会矛盾明显增多,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较多等。大家担心,中国劳动力低成本优势在丧失,中国经济失速,甚至可能掉入中等收入陷阱等。
应该看到,尽管问题不少,但中国经济的发展空间和动力仍然是巨大的。只要政策应对得当,中国经济未来仍然能够保持较好的发展势头。未来几年,我国仍将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2020年我国基本实现工业化,到2030年前后基本完成工业化,此后将逐步进入后工业化社会,城镇化率提高至70%左右后才能稳定下来,城镇化蕴含着巨大的市场需求。目前,我国地区发展差异巨大,东部地区工业化城镇化进程较快,但中西部地区经济依然欠发达,投资需求旺盛,消费潜力巨大。我国13亿人口,市场需求潜力巨大;储蓄率较高,资金供给充裕;科技和教育整体水平提升,劳动力素质改善;基础设施日益完善,产业配套能力增强;垄断行业的改革远未完成,市场活力有待进一步激发;体制活力显着增强,政府宏观调控和应对复杂局面能力明显提高;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健全,社会大局保持稳定。因此,我们完全有条件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综合国力再上新台阶。
总体判断,“十二五”时期,我国GDP有望保持在年均增长8%-9%。当然,我们所熟悉的长达30年之久的高速增长已经不复存在,我国经济增长出现了阶段性变化,由高速增长逐步转向中速增长,今后全国两位数的经济增长不会成为常态(地区之间的差异仍然存在)。这是经济发展阶段所决定的趋势性规律,政府、企业家和老百姓应充分认识并做好心理准备,逐渐适应中速增长阶段的到来。
三、把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
中国经济存在的一大风险就是,一遇到经济减速就放弃结构调整和转型努力,就想到货币政策“开闸放水”。这样,结构调整的成果将会前功尽弃,难以实现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和可持续发展。因此,当前,必须处理好调结构、稳增长和控通胀的关系。加大技改投入,大力推进技术创新能力建设,真正落实结构性减税,减轻微观主体税费负担,推进劳动技能培训,提高劳动生产率,加快垄断行业体制改革,支持民间资本发挥更重要作用。只有转方式取得成效,才能真正实现经济持续稳定增长。
(一)如何看待近期预调微调政策
5月23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当前国内外环境更加错综复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要认真贯彻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把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要根据形势变化加大预调微调力度,提高政策的针对性、灵活性和前瞻性,积极采取扩大需求的政策措施,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创造良好政策环境。
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需要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经济社会发展、民生改善才有相应的基础。从一定意义上说,稳增长不仅是当务之急,而且是一项长期的艰巨任务。稳增长的政策措施包括促进投资的合理增长,促进消费、出口多元化等。在促进投资当中,要注重投向,注重结构,注重质量和效益,有利于改善民生,有利于科学发展。稳增长还要与财政、金融、企业以及其他方面的改革结合起来,用改革和市场的办法,提高产业竞争力,增强经济发展的活力和可持续性。
项目审批进度加快。国务院要求推进“十二五”重大项目按期实施,启动一批事关全局、带动性强的重大项目。针对近期项目审批进度加快,有人大肆炒作,说国家又要出台大规模投资刺激计划等。特别是按照国务院要求,国家发改委批准了广西防城港和广东湛江两大钢铁项目,进一步引发了人们的猜测。但是,事实上此次“稳增长”措施,与2008年4万亿元“保增长”计划有着本质区别。4万亿元投资刺激计划,在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特殊背景下推出,有其合理性,当前是不适合推出类似措施的。此次政策的重点是项目审批进度加快,根本不存在任何规模的新一轮刺激计划。
信贷政策放松。在前期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基础上,6月8日,央行下调存、贷款基准利率0.25个百分点。7月6日,央行再次降息,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下调0.31个百分点,释放出了货币政策放松的信号。更为重要的是,我国利率市场改革迈出了重要一步。央行将金融机构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调整为基准利率的1.1倍,将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下限调整为基准利率的0.7倍。目前大部分银行已将一年期存款利率上浮,个别银行提高到3.3%的上限标准,而贷款利率则按最新公布的贷款基准利率执行。这种本质上为非对称降息的举措,对于减少企业融资成本,保护居民的财产性收入具有积极作用。其实,在全球经济增长乏力的背景下,欧美各国普遍实施超宽松的货币政策。同时,金砖国家中俄罗斯、印度此前均下调利率,巴西更是连续5次下调基准利率。
节能家电补贴促消费。为了稳增长、扩内需,国务院决定安排财政补贴265亿元,推广符合节能标准的空调、平板电视、电冰箱、洗衣机和热水器等,推广期限暂定为一年。政府及时出台节能家电补贴政策,不仅将延续家电产品的消费热潮,而且对于鼓励节能减排、转变发展方式和消费方式,具有积极推动作用。按照以往的经验,这次265亿元补贴至少可以拉动2000亿至2500亿元的销售额,对于稳定增长具有十分显着的拉动作用。
其他相关政策措施也在实施。除了上述政策措施之外,国务院还明确提出,要继续落实好结构性减税政策,减轻企业税负;抓紧落实扩大节能产品惠民工程实施范围,支持自给式太阳能等新能源产品进入公共设施和家庭,加快普及光纤入户,加大对保障性住房和农村危房改造支持力度;鼓励民间投资参与铁路、市政、能源、电信、教育、医疗等领域建设;大力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兴业;稳定和完善出口政策,支持企业积极开拓市场,促进外贸稳定增长;落实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努力实现农业再获丰收,保障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稳定和严格实施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等。
(二)只有结构调整取得进展,才能真正实现稳定增长
在做好稳定经济增长的同时,要更加重视结构调整和促进经济转型。结构调整中存在巨大的市场需求,把稳增长与调结构、抓改革结合起来,可以增强经济发展的活力和可持续性。我们要摸索稳增长与调结构协调同步推行的新增长范式,以尽力使稳增长与结构调整的目标一致。只有结构调整取得真正进展,才能真正实现经济稳定增长。按照这样的努力方向,中国经济将既消除近忧,也消除远虑。
认真落实好结构性减税政策。结合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任务,国家预算内资金应重点支持农田水利、保障房、民生工程以及节能减排项目等领域。正确处理好税收与税源的关系,切不可因税收增速回落而对企业征收“过头税”,并大力清理不合理行政收费,积极支持实体经济健康发展。落实好结构性减税政策,防止在营业税改征增值税的试点过程中反而出现增加企业税负的现象,并抓紧研究更大力度的结构性减税方案,争取早日出台。
继续保持货币政策预调微调力度。根据外汇占款增长变化,继续适时下调存款准备金率,保证适度的社会流动性总量。根据经济形势和物价走势,可继续适度调整基准利率水平,更重要的是着力清理和规范银行贷款各种收费,大力缓解企业过高的融资成本。实行差别化金融政策。引导商业银行加大对“三农”、战略性新兴产业、环保、小微企业、民生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信贷支持。与此同时,要继续控制对高耗能、高排放行业和产能过剩行业的贷款,确保资金投向实体经济,避免资金“脱实向虚”。
加大对技改项目的财政、信贷扶持力度。商业银行要对企业技术改造项目重点予以信贷资金支持,各级政府应加大财政资金对技改投资的支持力度。此外,国家应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财政资金支持力度,同时辅以信贷、利息优惠政策,支持重大产业创新发展工程、重大创新成果产业化等项目,尽快培育产业发展新引擎。
大力支持基建等重点领域与薄弱环节建设。对在建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续建资金需求要予以保证,防止出现“半拉子”工程。对列入国家“十二五”规划重点建设项目的基础设施和民生工程建设项目要力保按时开工。坚持限购、限贷等房地产调控政策,但是对购买首套住房的自住性购房需求和中低价位中小户型普通商品住宅的建设,要从土地、资金等方面给予支持。地方政府要优惠地价供地,商业银行要以基准利率提供信贷资金并实施封闭管理,达到短期稳定经济增长,长期防止房价反弹的目的。重视消费需求相关产能建设,增加并鼓励扩大适应新时期的消费生产能力投资,积极推行新型商业模式,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
与此同时,要深化改革开放,增强经济发展的动力与活力。积极推进各项改革,把短期调控与化解深层矛盾的制度变革结合起来,以“改革红利”对冲经济中长期下行因素。今年的改革任务相当繁重,中央对一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做出了部署,各地区各部门都要以更大的决心和勇气推进,坚决破除阻碍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
总之,稳增长的关键是稳定心态。我们要有忧患意识,同时也要增强信心,在做好稳定经济增长这篇大文章的同时,下好结构调整、促进经济转型这盘棋,推动经济走上内生增长、协调发展的轨道,努力实现全年乃至“十二五”的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
4. 中国经济放缓是什么意思!好处和坏处!
你好,我是学国际经济的留学生。
中国经济放缓就是在中国国内生产的所有商品用人民币定价的总价值,相对去年来说(排除物价上涨),提高的速度只有5.9%(2017年上半年),没有以前10%以上那么快了。这是正常现象。
1980年以来人均在8000左右依然能保持高增长率的国家只有亚洲四小龙。(排除卖石油的)
韩国的人均gdp从1700到8000花了12年左右,中国从1700到8000也一样花了12年左右,亚洲四小龙在8000的时候接下来十年平均增速分别为韩国4.5%,新加坡5%。再往后十年韩国3%,新加坡4%。中国今年8000增速为5.9%。若和韩国一样,30年后中国人均4.5w会赶上日本英法(韩国还没追上是目前只过了20年)。若和新加坡一样,30年后中国人均为5W超过日本英法。彼时美国早已失去美元霸权全世界剪羊毛的能力,估计会落到日本英法差不多的人均。(香港增速缓慢,回归后却达到十分高的增长,不适合做参照物。台湾增速和韩新一样,民进党成立后几乎不再增长。中国没这样的智障党羽→_→,不适合做参照物。)
我只研究数据,具体怎么做就看聪明的中国人民了,反正除了东亚人,几乎没有能这样高速增长的群体了。欧美从工业革命到现在花了200多年,人均也就和新加坡日本韩台差不多,不是蠢就是蠢吧?他们无论如何都该感谢祖宗们技能点少却在科技树上不小心点了个大礼包。
(欧美经济也会增长啊,是的,除了美国,日本英法增长率为十年4%,逐年递减。30年后估计为4.5w)
(这些都是当量,而不是存量,比如你收入赶超了邻居,可邻居以前有钱的时候就买了车房各种电子产品家具,而你以前很穷,并没有留下那么多家产。但存量会损耗与贬值,当量赶上了,参考日本,存量粗略估计10-20年可以赶上。其实只要当量赶上了,民族主义兴起,中国人就不会再以西方为中心。)
注:以上GDP均为人均实际gdp,排除了人口增长与物价变动的影响。更能反映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幅度。
都是手打的,欢迎追问和评论,拒接智障与喷子
5. 国家为什么要给宏观经济降温,经济发展过快有什么弊端呢麻烦哪位高手帮忙解答以下
简单来说,经济发展过快是相对性的,并不存在什么绝对的GDP增长指标来衡量一国的经济是否过快。具体要看是什么原因使经济的发展保持强劲的增速。
如果一国的生产能力接近饱和,即失业率接近自然失业率时,过快的增速很可能是由于信贷过度扩张,导致投资过度或投资转移到高收益率的行业,引发经济结构失调,从而产生泡沫,这样的经济发展过快就是经济过热,一般来说肯定会伴随着通货膨胀的加剧,严重的会导致泡沫的破碎和经济的动荡。
中国的高增长背后还有局部的通货紧缩和就业压力大,不能说中国的经济就是过热了。
6. 中国经济软着陆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这么做
1996年我国曾经有过一次经济软着陆。
所谓的经济软着陆就是指将发展过快过热的经济降温,防止恶性通货膨胀。主要采取的措施有提高银行存贷款利率,提高银行准备金率,收缩银根,提高税收负担,缩小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等等。
1996-1997年我国的经济软着陆虽然成功,但之后紧接着遭遇了东南亚金融危机,致使我国好几年通货紧缩,出口规模受到压缩,内需不足,所以之后国家连降利率,并征收利息所得税,并大规模进行固定资产投资(如在全国大规模的修建高速公路等等),这两年情况有所好转,并开始逐渐有通货膨胀和经济过热的忧虑。于是国家又开始采取相反的措施,即经济软着陆。即要在不太影响经济发展速度的情况下,使经济降温,降低物价上涨指数。
总之,这都是经济周期使然。处理得好,会使国家经济平稳快速发展,处理得不好,会使国家陷入经济危机和衰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