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深圳综合改革试点方案透露重大改革信号
新华社北京10月11日电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11日对外发布《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2020-2025年)》,明确在中央改革顶层设计和战略部署下,赋予深圳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更多自主权。
“在深圳经济特区设立40周年之际,支持深圳实施综合授权改革试点,是党中央从全局出发,在新时代推动深圳改革开放再出发的重大战略部署。”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彭森说。
彭森用“四句话”总结深圳实施综合改革试点的重大意义——
这是发挥好深圳在全国改革开放排头兵作用的重大举措,是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关键一招,是创新改革方式方法的全新探索,也是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开放的重要宣示。
值得注意的是,方案确定的综合授权改革方式,是在中央改革顶层设计和战略部署下,以清单式批量授权方式推动重点领域改革。这一改革方式方法的全新探索,有利于实现改革系统集成、协同高效。
方案明确,2020年,制定实施首批综合授权事项清单,推动试点开好局、起好步。
围绕六大改革领域,方案提出一系列重大改革举措。
——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
“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是深化改革的重头戏,对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意义。”第十三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委员王一鸣说。
方案针对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数据等要素提出一系列改革方案,如推进二三产业混合用地,支持盘活利用存量工业用地,推进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探索政府资助项目科技成果专利权向发明人或设计人、中小企业转让和利益分配机制,率先完善数据产权制度等。
王一鸣认为,方案授权深圳对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数据等生产要素的改革探索空间,有利于加快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提高要素配置效率,推动深圳打造高标准市场体系的城市范例。
——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
第十三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刘世锦强调,要素特别是中高级要素的自由流动、优化配置、高效利用,依托于高标准、高质量的制度政策环境。
根据方案,在全国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基础上,制定深圳放宽市场准入特别措施清单,放宽能源、电信、公用事业、交通运输、教育等领域市场准入。进一步放宽前沿技术领域的外商投资准入限制。开展新型知识产权法律保护试点等。
“这将促进深圳更好吸引外来投资,以及人才和技术等高端要素。”王一鸣说。
——完善科技创新环境制度
方案提出支持科研经费投入机制改革,实施高层次科技人才定向培养机制,为符合条件的外籍高层次人才申请永久居留提供便利等一系列重要改革举措。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院长王昌林说,针对当前深圳和我国科技创新面临的突出问题,方案明确提出要优化创新资源配置方式和管理机制,建立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引才用才制度,对于推进我国科技体制改革,更大程度集聚国际创新资源和要素,提升深圳科技创新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创新是深圳的鲜明特色。”王一鸣说,大力完善科技创新环境,将为深圳加快建设国际化的科技和产业创新高地创造条件。
——完善高水平开放型经济体制
以规则衔接深化粤港澳大湾区合作发展,完善法治领域跨境协作机制,扩大金融业、航运业等对外开放,推动构建与国际接轨的金融规则体系……一系列开放举措备受关注。
王昌林指出,当前深圳发展面临新的国际环境,既带来新的挑战,也面临新的重大机遇,需要进一步扩大开放,提升国际化水平。方案突出强调要加大制度型开放力度,以制度优势吸引全球高端要素集聚,推动深圳向打造全球标杆城市迈进。这些重大改革举措,将为深圳开放发展注入新的强大动力。
——完善民生服务供给体制
方案提出的民生改革举措成色十足:
支持开展国际前沿药品临床应用,探索完善医疗服务跨境衔接;扩大在深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开展高水平中外合作办学;探索公共服务多元化供给新机制,加快构建创新型医保制度;深化文艺院团改革,开展体育消费城市试点……
彭森说,完善民生服务供给体制是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必然要求,民生服务供给涉及群众面广、涉及群众利益非常具体,深圳要围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在医疗、教育、社会保障、文化体育等领域大胆推进体制机制创新,为全国先行探索、积累经验。
——完善生态环境和城市空间治理体制
方案提出,健全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制度,完善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等“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提升城市空间统筹管理水平,推动在建设用地地上、地表和地下分别设立使用权,按照海域的水面、水体、海床、底土分别设立使用权等。
“诸多创新性举措,为深圳打造城市文明典范、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制度保障。”王昌林说。
设立经济特区40周年之际,深圳再次被赋予新的重大历史使命。王昌林说,深圳要充分发挥经济特区、先行示范区、粤港澳大湾区战略优势,把握开展综合授权改革试点的历史机遇,用好改革关键一招,以更具突破性的改革激发活力、抢占先机、应对挑战,努力攻坚一批战略性改革和引领型改革,为全国层面深化改革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㈡ 你是如何看待2020年的全国经济年报的呢
1月18日,国家统计局发布2020年中国经济运行数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财经节目中心策划、推出“聚焦2020中国经济年报”,全方位聚焦、多角度解读2020年中国经济发展状况,展现一年来中国经济的新成就、新亮点、新趋势,并探讨了2021年存在的挑战。
数据解读与典型报道,阐释中国经济新变化
“聚焦2020中国经济年报”系列报道中,央视财经频道和央广经济之声直播了国家统计局局长宋吉喆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办的发布会,报道以“现场直播+数据亮点小片+记者视频连线+演播室嘉宾点评+电话嘉宾连线+经济成就案例”的形式,多方位展现2020中国经济亮点。同时,策划推出系列专题、深度评论与新媒体报道,并邀请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陈文玲、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褚建芳、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院长王昌林等专家,解读数据内容。
12:00档的《天下财经》连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联合国贸易和发展组织;晚间黄金时段《经济信息联播》特别节目以提炼经济亮点的数据梳理,配合采访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刘元春、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院长王昌林等众多专家,对数据和案例进行权威解读;《央视财经评论》推出“2020中国经济年报”特别节目,邀请国家发改委学术委员会秘书长张燕生、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任兴洲走进演播室,对数据进行分析解读。
广播端经济之声推出特别专题《2020中国经济年报》,还推出系列评论《数读2020中国经济年报》、特别节目《首席经济学家读年报》等。日常节目如《王冠红人馆》《财经身边事》等专栏推出报道,用数据映照普通人生活的变化,呈现出“数据”里的“热民生”。
《环球新财讯》梳理国际社会积极言论,着重宣传我国成为2020年全球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从外媒视角阐述中国经济增长带动世界经济复苏。
梳理2020年宏观经济数据呈现出的特点和亮点,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聚焦2020中国经济年报”,突出了中国在“极不平凡”的2020年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绩,同时,从国际视角进行分析,指出未来经济的发展挑战和机遇并存,体现了国际化舆论环境中发声的艺术性和引导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