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为什么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
可持续发展理论与国家发展战略
21世纪论坛2005年会议专题讨论会一
2005-9-5
法国前总理皮埃尔·莫鲁瓦:
既要保护环境,又要确保社会和经济取得实实在在的发展,循此方针去做,是当务之急。在世界范围内,我们已经有一个行动纲领;对地方性或各国的领导人来说,如何通过相关的政策而使之得到贯彻和有力的实施,是义不容辞的职责。
中国政府认为,责任应当共同承担,但应有所区别,我同意中国政府的这一主张。这方面所实施的基本原则,应根据各国的需要而相应地运用,以便每个国家都得到相应的好处。中国政府还提出了一个强有力的观点:为了更好地应对2l世纪的各类挑战,必须在各方面获得应有的知识;我也赞成这一观点。中国政府力促各国加强其研究计划以及在科学和技术方面的合作,因为科学和技术是社会发展真正的源泉。
可持续发展须在世界范围内建立在正确的基础上,开展广泛的国际合作,实现资源的公平分配,此乃确保和平和繁荣的基石。身为国家和地方的领导人,我们应当努力建设一种我把它叫做“新的社会契约”的东西,使社会正义、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合为一体。我真诚地希望,今天所做的工作能为这座大厦奠定基石。
联邦德国前总理施密特:
20世纪70年代,人们可以明显感觉到中国在经济方面的弱势心理,但是现在对本国经济的自信已经替代了这种心理,要想使中国的人均收入达到一定高度,并脱离发展中国家的行列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要使那些落后地区消除贫困,需要解决一系列困难问题。
和其他经济实体一样,中国经济也会面临危机。这种危机有国内的因素,也有全球性的原因,比如能源的供应。中国正投身到全球化的行列中来,这就使优势与风险并存。在金融方面,对中国继续奉行谨慎的汇率政策很有信心,几十年后,人们将看到美元、欧元和人民币作为三大硬通货支撑起全球的货币体系。
中国在经济方面有很多问题,与之相伴的还有越来越多的意识形态和道德方面的问题。很多大城市的年轻人喜欢西方的消费方式。当这一代年轻人年龄稍长的时候,他们将要决定选择何种信念教育他们的孩子。他们可能会选择儒家思想作为道德标准,这种思想今后将被扩展延伸并被广为接受。
对一些西方政治家和学者打着道德的旗号.抨击中国的民主和人权感到遗憾,他们对中国几千年来发展形成的文化历史缺乏足够的尊重。
欧洲人清楚地知道,那些美国朋友也应该明白,任何加在中国头上的霸权都只是幻想,也永远不可能得逞。
莫桑比克前总统希萨诺:
非洲的自然资源十分丰富,却十分贫穷,造成这种困境的原因是贫困陷阱。生活在贫困之中意味着人们无法有效地获得资源和服务,变成了文盲,对新的发展过程和方式一无所知。无法预防疾病导致健康恶化、生产力下降。
打破这一循环,需要一项以人为本的、包容的、有利于穷人的发展规划,一项建立在当地的现实基础上并利用当地知识和创新能力的发展规划,一项从该国解决全球性问题的潜力出发并努力创造一种智慧、科学和技术的文化发展规划。一项以人为本的规划意味着确定明确的发展重点和良好的治理,以确保服务的提供,如教育、卫生、电力和洁净水。莫桑比克已经采取了这种方式,近五年来,绝对贫困水平从69%降到54%。
实现千年发展目标是朝着走出贫困陷阱方向迈出的重要一步。通过非洲联盟及其发展计划——非洲发展新伙伴汁划(NEPAD),非洲已经对全球化作出了反应。非洲发展新伙伴计划的原则和基本要求是:确保非洲的主权和领导权;社会各阶层广泛而深入的参与;依靠非洲自身的资源和人民实现发展;非洲人民之间强有力的合作;建立一种国际合作伙伴关系,将目前非洲与发达周家之间不平等的关系转变为互利、尊重和尊严的关系。
马来西亚前总理马哈蒂尔:
一个国家只要渴望经济发展,就会逐渐引进民主方式与作法。管理技能可以对发展做出巨大贡献。如果政府中推举出优秀的领袖,而管理机器也同样出类拔萃的话,那么发展便可很好地保持下去。领袖们也许会出思想,但要通过管理来实现没有一个好的政府管理机器和有经验的工作人员,那么再好的思想或策略也都将以失败而告终。
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要求一个国家中的大多数人在一定程度上了解和把握经济的运作方式。要了解影响经济的各种力量,是需要时间的,一个国家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同样是需要时间的。
罗马俱乐部名誉会长迪茨·霍赫莱特纳:
地球是人类的栖息地,也是人类唯一的自然遗产。人类不得不接受这样的事实:可以获得的资源和生态系统所能承受的负担是有限的,而且必须考虑到子孙后代的需要。
现在,世界站在了一个十字路口的中央,在市场经济被奉为全球的金牛犊(以色列的崇拜偶像——译注者)的同时,人们已经注意到这个世界已经超越了某些最神圣的自然的界限。
我们有义务在这个历史艰难转折点上提出答案,即促进建立新的消费方式。这种新的消费方式要有助于推翻目前浪费的经济模式,它既可以满足人们的需要,又同时保护环境,确保子孙后代可以生存。为实现这一目标,迫切需要经济学家、环境学家和社会学家共同研究,统一认识,共同创造人类乐观的未来。
全国政协常委、香港贸易发展局主席吴光正:
一些外国经济学家曾断言,中国的经济增长方式主要是资源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如果未来经济发展仍然维持过去的方式,那么经济高速增长的势头将难以持久。对此,我认为必须从发展战略上做出调整。首先,我们要走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现代工业化道路,并继续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在WTO框架下,现代企业必需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必需符合所谓“绿色产品”标准及生产工序,才可进入市场,而香港早已存这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因此,我想在此重申,就是好好利用香港的平台走出去。
日本东京大学校长小宫山宏:
可持续发展既是世界范围的问题,也是区域性的问题。
由于地域相同,自然条件相同,亚洲存在着许多亚洲特有的紧迫问题。而要解决这些问题,只能依靠亚洲人民自己。这也正是在世界的可持续发展过程中,日中阿国合作的意义所在。
美国地球政策研究所所长莱斯特·布朗:
一个世纪前,世界经济的年增长是以上亿美元计算的,而今天则以万亿计算。这种飞速增长的结果是:森林减少、土地侵蚀、水位降低、作物减产、气温上升、鱼类衰竭、沙漠扩张、牧场恶化、珊瑚礁死亡、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更强的风暴和物种消失。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正在接近崩溃的边缘!
如果要保持经济的持续增长,必须建立循环型的经济模式。建立新经济模式的关键是让市场说出环境的真相。我们面临的所有困难都能通过新技术得到解决。
人类的文明并不是第一次面对由于环境破坏而引发的文明消亡的威胁。现在的挑战是我们必须赶在旧经济系统将自然环境彻底破坏之前,以战争时代的高速度去建立新经济。
全国人大常委、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王梦奎:
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需要消耗大量资源,突破资源约束是无法回避的突出问题。走节约资源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节约型社会并不是应对资源紧缺的权宜之汁,而是关系国家前途的重大战略,实质上是中国现代化道路的选择问题。要把节约资源作为中国特色现代化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我们的基本国策,走文明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我们还需要做多方面的努力:一,要构建资源节约型的经济增长方式;二,要积极采用新技术;三,把为节约资源提供体制和政策保障作为下一步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四,要在全社会形成节约资源的消费理念和消费方式;五,要扩大在资源节约利用方面的国际合作;六,立法要加强。
全国人大常委、环境资源保护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循环经济发展论坛组委会副主任兼秘书长冯之浚:
加深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融合与互动,构建有现代意义、现实品格的中国新文化,对于从文化的深度,认识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文化包括三大研究领域,即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人自身的身心关系。其中,在处理与自然界的关系上,人类经历了三个阶段:崇拜自然、征服自然和协调自然。人类发展只有合理地利用自然界,才能维护和发展人类所创造的文明。人类应当既注意代内需求,也关注代际公平,与自然界共生共荣、协调发展,求得“人与自然共同发展”的和谐目标。
今天我们应立足当代世界科学文化发展水平,继承、发展、深化天人调谐思想,使之发扬光大,成为全人类共享的精神财富。并通过全人类的共同努力,最终使人类永久性摆脱能源危机、生态危机、发展危机、生存危机,摆脱为争夺资源、财富、地位而形成的政治危机、社会危机、心理危机,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叶文虎:
人类社会对物质产品追求的无限性和自然环境的物质生产和供给能力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是世界各国的发展都必须面对的具有共同性的基本问题。
工业文明时期先期工业化国家处理这对基本矛盾的主要做法是转移和转嫁。
中国的科学发展观是制定超越“转移与转嫁”战略的国家发展战略的基石。这一发展战略的灵魂在于“和谐”,关键在于“转变”。具体说,这一战略指出的目标状态,是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包括经济与社会的和谐、城乡之间的和谐、地区之间的和谐以及国家之间的和谐。这一战略指出的发展途径是转变。抽象地说是转变以往的发展模式,具体地说是转变以往经济增长和社会公平、生态环境保护脱节甚至对立的发展模式,力争在中国的发展过程中消除因经济发展引发的资源、环境问题和社会公正问题。这一战略在本质上是对工业发达国家过去所采用的“转移、转嫁”战略的跨越。对中国而言,选择这样的发展战略是中国社会主流价值观的体现,它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符合中国的实际,是完全可行的。
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主任胡鞍钢:
过去我们讲,“不管白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是说经济增长,人均收入提高,不管采取哪种手段都可以,因此,“猫的颤色”是不重要的。实际上,过去二十多年的发展可以称之为“黑色发展”,形象地讲是“黑猫的发展”。它激化了人口与资源,发展与环境之问的矛盾。现在,“猫的颜色”是重要的,就是要从“黑猫”变成“绿猫”,要从黑色发展向绿色发展转型。
未来绿色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走绿色发展之路,需要实行绿色改革。这是基于市场机制的改革,基于公平原则的改革,基于良治的有效管理的改革。
2l世纪世界发展的主题是绿色发展。中国不仅要“和平崛起”.还必须要“绿色崛起”。只有坚定不移地实施绿色发展战略,人力推进增长模式的转变,中国才能够顺利实现历史性崛起。
美国高盛公司学者乔舒亚·雷默:
和谐社会观和科学发展观是左右中国选择发展模式的两大观念。改革开放25年来,中国取得了巨大成就,其发展模式“运行很好”,但现在需要反思,把经验升华为理论,确立新模式。新模式绝非否定旧模式,而是在已有成就的基础上继续深化改革。特别是在勾画“十一五”规划的关键时期,中国不妨把“自我组织的市场社会主义”作为新五年规划的目标。“自我组织”是和谐社会和科学发展的纽带。
“自我组织”的发展模式应强调以下三点:
一、加强沟通。中央政府应着眼于“目标导向”而非“过程导向”,应加强指引地方政府的发展方向,再由地方政府自主调配资源和力量,从而激发地方和群众的“自我组织”性。
二、确保灵活。政策应给予人民灵活选择的空间。以城市化为例,强调城市化不仅要考虑经济后果,也要考虑社会和文化效应。成都市政府把工作放在创造城市化环境上,着力打破城乡藩篱,从而给城乡居民都提供了选择的灵活性,这体现了“灵活体制”和“命令体制”的差异。
三、廓清权责。中国应加强依法治国,这绝不仅仅是多通过几条法律,而是要持久地使法治观念深入人心。惟有如此,中国公民才能明晰地知道自己的权利和责任是什么,才能畅所欲言,积极献策。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组组长牛文元:
可持续发展应当是“发展度、协调度、持续度”的综合反映和内在统一。发展度就是把握可持续发展是一种健康发展;协调度是要把自然、社会、经济的发展综合一起进行考虑;持续度是要保证今天、明天乃至未来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育只有同时考虑三个度的统一才能完成。
要实现三个度的统一,必须确定可持续发展内部五项基本支持系统:一是生存支持系统—可持续发展凭借的门槛;二是发展支持系统—引导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三是环境支持系统—可持续发展限制的上限;四是社会支持系统—对可持续发展组织的有序能力;五是智力支持系统—科学技术进步对于可持续发展的支撑能力。
为了共同构建五大支持系统,中国未来50年可持续发展的具体目标应该是:用50年的时间全面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水平,进入到世界总体可持续发展能力前十名。
智利自由发展协会执行主任克里斯蒂安·拉罗乌莱特:
30年前,智利发生了严重的经济与政治危机,但目前智利经济实力居南美地区首位,人民生活质量是该地区中最好的国家之一。之所以发生这样的变化,首先得益于一系列的结构改革,将有限资源的分配交给了自由的市场。
智利的改革计划包括以下四个主要方面:经济的开放、财政账目的调整、中央银行独立和微观经济改革。
2. 我国的五大战略和四大经济是什么
我国的五大战略:
一、坚持内需主导型经济发展战略。
二、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发展循环型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
三、大力推行产业技术创新战略。
四、大力实施人力资源优先开发战略。
五、积极推进制度创新战略,切断增长方式粗放和经济效率低下的体制性根源。
五大战略目标——“数字奥运战略”、“新建筑战略”、“材料战略”、“生物医药科技战略”和“环保科技战略”。
我国的四大经济是:
1、西部大开发
2、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
3、促进中部地区崛起
4、加快东部地区发展
3. 要实现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必须实现发展方式的转变,其核心是正确处理好的方式是什么
目标: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取得重大进展,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社会建设明显加强,改革开放不断深化,使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实质性进展,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抵御风险能力显着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明显改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更加牢固经济发展全会提出,要坚持扩大内需战略、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调整优化投资结构,加快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新局面。要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完善农村发展体制机制,建设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要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改造提升制造业,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服务业,加强现代能源产业和综合运输体系建设,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发展海洋经济。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完善城市化布局和形态,加强城镇化管理,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扶持力度,构筑区域经济优势互补、主体功能定位清晰、国土空间高效利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区域发展格局。要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生态文明水平,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强资源节约和管理,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加强生态保护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加快教育改革发展,建设人才强国,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奠定坚实科技和人力资源基础。改善民生全会提出,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必须逐步完善符合国情、比较完整、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政府保障能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要加强社会建设、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促进就业和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全面做好人口工作,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文化发展全会提出,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强大力量。要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推进文化创新,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增强文化发展活力,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基本建成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充分发挥文化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功能,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推进改革全会强调,改革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必须以更大决心和勇气全面推进各领域改革,大力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加快推进文化体制、社会体制改革,使上层建筑更加适应经济基础发展变化,为科学发展提供有力保障。要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推进行政体制改革,加快财税体制改革,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要素市场改革,加快社会事业体制改革。要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优化对外贸易结构,提高利用外资水平,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区域合作,以开放促发展、促改革、促创新,积极创造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党的领导全会强调,党的领导是实现“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根本保证。必须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不断提高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和水平。各级党委要准确把握发展趋势,科学谋划发展蓝图,努力创新发展模式,加强对发展的统筹协调,切实提高发展质量。全体共产党员要坚定不移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牢固树立科学发展理念。切实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带领广大群众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各级领导干部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树立正确政绩观,努力做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要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大力弘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以优良党风凝聚党心民心,形成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强大力量。全会提出,要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提高以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能力为核心的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能力。要坚定不移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严格按照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事,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要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主题,深化两岸经济合作,积极扩大两岸各界往来,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祖国统一大业。要高举和平、发展、合作旗帜,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积极参加国际合作,维护我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同世界各国一道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4. 市场经济的核心和灵魂是
市场经济的核心和灵魂是(A、竞争)。
市场主体以买者、卖者的身份参与市场经济活动,活动中不仅有买卖双方的关系,还会有买方之间、卖方之间的关系。如果不考虑政府的作用,市场经济体系中有两个部门,一个是公众(消费者),一个是企业(厂商)。两个部门的相互关系,可以说明市场供求的一般原理。
在自由竞争市场经济时期,国家的经济职能主要是保护经济发展的秩序,不直接干预经济运行。但是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调控便成为经常的、稳定的体制要求,政府能够运用经济计划、经济手段、法律手段以及必要的行政手段,对经济实行干预和调控。
(4)经济发展的战略灵魂是什么扩展阅读:
市场机制的有效性取决于经济环境的有序和经济运行的稳定,其中主要是指价格稳定、货币稳定、增长稳定以及收入稳定。为此,宏观调控的政策手段主要是制度政策、稳定政策和社会政策。
制度政策即保证充分、有效的市场竞争政策;稳定政策包括物价、货币、就业和经济增长的稳定,具体手段有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收入政策和结构政策等;社会政策包括收入再分配、社会保障等。
5. 创新如何促进世界经济发展 最好有案例
加强管理创新 促进经济发展
国家“十一五”规划明确提出要坚持走自主创新道路,这标志着我国的经济发展战略转移到自主创新的轨道上。目前,各个城市将走自主创新道路视为自己发展的灵魂。特别是许多成功的企业,已将自主创新写入企业文化的信念中,无论是管理创新、业务创新,还是技术创新,都在加快脚步。唯有不断创新,才能有新的生机和活力。自主创新已经成为经济领域发展的一个大趋势。
一、管理创新是经济发展的要求
第一,管理创新是知识经济和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信息高速公路、工业机器人、数控机床、程序式转输设备和监控仪器等,构成了一种全新的生产力体系;自动化生产线、计算机辅助设计、管理自动化已成为企业的主旋律;自动柜员机、家庭影院、国际互联网络也已成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工具;家庭办公、视频会议、遥控医疗、电子商务更成为人们生活中议论的热门话题。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正使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发生着深刻的变革。知识经济已成为许多国家的先导产业,以“知识密集”为主的新兴产业蓬勃兴起。今天,信息已成为极其重要的战略资源,被称为“世界经济的生命线”,当今时代也被人们称之为“信息经营”和“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经济就是信息经济。知识经济的大发展,向世界各国提出了全新的挑战。面对知识经济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现代企业只有不断适应变化和发展了的形势以及适时作出管理变革和创新,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第二,管理创新是适应市场经济激烈竞争的要求。“以产定销”的计划经济时代已经成为过去,信息化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生产的基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必须要置于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比如,全球电子数据交换系统EDI,使企业在产品生产和供应方面的地理概念与时间概念大大淡化,资金流通与商品流通日趋市场化、全球化。这些变化既给企业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又给企业带来了更高的要求。市场上,商品已愈来愈趋于同质化,企业要想占有更多的市场份额,只有凭借自身的经济实力与企业策划,在质量、价格和服务上占有优势,才能在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目前,市场竞争已经明显地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企业的“综合经营力”。所谓“综合经营力”,是指企业从研究开发、产品设计、生产过程控制、营销策略、售后服务和顾客的信息反馈等全方位的系统经营能力。这说明,现代企业竞争成败不再是物力资源的拥有多寡而是智力资源利用强弱所决定。二是市场需求的快速反应和企业形象。高新技术使生产过程更加灵活,同类产品的花色品种不断翻新,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大为加快。消费者需求结构也发生变化,消费需求的单一性已向多样化转化,企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明显地影响着消费者的需求选择。为此,要构建不断适应市场的应变系统,企业的策划力与创新力已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
第三,管理创新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要提高经济效益,经济增长方式必须从粗放经营转到集约经营上来,即由“总量增长型”向“质量效率型”转变。这些转变又表现在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一是生产技术从“高耗型”(能源、原材料消耗高)向“节约型”转变;二是生产方式从“分散性、单向性、传统性”向“规模化、多元化、标准化”转变。因此,要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以市场为导向,走集约经营路子,发展规模经济;广泛采用先进技术设备,提高生产要素质量和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生产要素的节约和优化组合,提高产品质量,少投入、多产出;充分利用现有生产能力,进行挖潜、革新、改造。所有这些,都要通过深化改革、转换机制来实现,而深化改革进一步要求和更加激活管理创新。
第四,管理创新是实施人本管理的客观要求。人本管理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在以社会化大生产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特别是在未来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时代,企业的生产和经营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企业只有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才能不断增强企业活力,促进企业持续快速发展。目前,有些人把人本管理理解为“以人为本”的管理理论和方法,这种认识没有把人真正视为企业的主体,没有把人和企业这两个利益主体统一起来。人本管理应具有以下二层含义:一是企业为确立人在管理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而进行的调动人的积极性的一切管理活动。目前,企业所进行的人本管理就属于这个层次,并且,企业大多以传统的物质和精神刺激手段进行激励,而且没有提高到以给职工更多的权力和责任来充分发挥员工潜力、积极性和创造力的层次。二是企业为完善和提高人的素质,即增强人的意志和体力,提高人的智力和能力,健全人的心理,提高人的品格和思想等,为使人全面地、自由地发展所进行的一切管理活动。也就是说,人本管理要体现出人的主体性和自我发展性。第二层含义才是人本管理的实质和目的,才是运用人本管理时应坚持的指导思想。实施人本管理要牢固树立依靠全体员工、以职工为主体的思想。要制定有利于调动和保护员工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政策和管理制度。在分配上,领导要先人后己,坚持公平合理,不搞平均主义,兼顾公平与效率,同时还要制定福利计划和职工培训计划等,既能使职工能力提高,又能使劳酬对等。要合理开发人力资本。善于使用人才,做到用人之长、取长补短、奖惩分明,并要强化员工的自我管理。人本管理的核心是员工通过自我管理来控制自己,进而达到自由发展自己的目的。因此,要多给每一个人发展的空间,多为企业的人本管理创造良好的环境。
二、管理创新的现实表现形式
管理创新的现实表现形式有多种,但是,对区域经济发展来讲,最重要的有三种形式:
第一,技术创新是管理创新的现实基础,管理创新是技术创新的重要保障。技术反映的是操作层面上人与物的关系,管理反映的是具体层面上人与人的关系。一方面,人与人关系的改善,有赖于人对物改造能力的增强;另一方面,人与人关系的改善,有利于人对物的认识与改造,即技术创新对管理创新有一种支撑性,而管理创新对技术创新有一种驾驭性。
第二,制度创新是管理创新的宏观基础,管理创新是制度创新的微观运行。制度和管理反映的都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所不同的是前者是宏观层次的,后者是微观层次的。制度创新,为管理创新提供了一个操作平台,而管理创新则将制度创新的成果细化并实施。制度创新与管理创新互为因果,相辅相成,共同提高,缺一不可。但是,特别值得一说的是:制度并不能代替管理,制度创新并不能代替管理创新。因为,制度并不是万能的,再好的制度也需要人去操作,而操作必需依靠管理。那种单纯强调“制度决定论”和“以改代管论”的观点,无疑是错误的。
第三,文化创新是管理创新的内在源泉,管理创新是文化创新的外在表现。文化反映的是人对人(自身和别人)的基本态度。人对人基本态度的改变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人与人的关系。同时,人与人关系的状况又反过来影响人对人的基本态度。文化创新,只有通过管理创新才能现实地表现出来。如在管理学的发展史上,曾出现反映“经济人”的理论假定;反映“社会人”的人际关系理论;反映“文化人”的企业文化理论等,而对于区域经济的发展来说,文化创新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动力,也是管理创新的内在源泉。
三、管理创新促进经济快速发展
随着经济的发展,管理创新将同技术创新一起,促进经济快速发展,实现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飞跃。从世界范围来看,管理创新与经济发展相辅相成,第一次企业管理的突破使美国制造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了2到3倍,奠定了美国成为经济强国的基础。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日本企业创造了“全面质量管理”、“价值工程”、“精益生产”等管理思想,指导着大批企业迅速成长,成为近几十年日本企业在全球市场竞争中一路领先的重要原因。而对于年轻的中国企业而言,卓有成效的管理创新将使中国经济实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跨越。战略谋划是城市经济发展的灵魂,而经营管理则关乎发展进程,是保障战略实施的支撑力量。它包括制定可行的战略规划和计划,并提供有效的制度支持,也包括把握市场需求变化,创造性地有效合理配置企业资源。例如,神州数码搭建了管理创新体系,以此解决企业在相持阶段如何实现总量和利润的增长的问题,力图通过各个层面的创新与突破,推动企业发展,并通过自身能力的提升,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神州数码的管理创新体系,包含战略管理、业务以及技术三个层面,企业所有战略规划、管理、业务和技术的拓展无不围绕这三个层面展开一系列的创新性举措。神州数码创造性地提出“增值服务生态链法则”,得到了产业链合作伙伴的积极响应,也使神州数码在激烈的竞争中闯出了一条路。邢台作为欠发达地区,近年来,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但是,要想进一步实现跨越式发展,还需要不断加强管理创新。(作者单位:邢台市委外宣办)
6. 一个企业的灵魂是什么
第一是产业主见,即它知道自己该做什么能做什么。所谓“人贵有自知之明”,很多企业其实并不了解自己,往往别人做什么自己做什么,随大流,赶趟趟。前几年,房地产市场炙手可热,家电企业几乎无一例外全部进入,但是做得好的寥寥无几,大多数不温不火不死不活。还有,前几年打新股也很时髦,赚钱快,很多企业不惜动用流动资金,刚开始赚了,后来全赔了。观察中国企业久了,我们很容易就发现,许多企业不知道自己有什么优势,以及应该往哪个方向努力,更不知道自己该坚守什么,整天像个没头的苍蝇瞎忙乎。因为缺乏对产业未来发展方向的清晰判断,这些企业自然而然缺乏坚守的耐心,心态很浮躁,总想一夜暴富。
第二是企业个性。一个人没有鲜明的个性,这个人很难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所谓“芸芸众生”而已。企业也是这样,人们说到苹果,就会联想起苹果卓越的产品设计理念及出众的产品品质;说到三星,就会联想起前沿的工业设计及精美的制造工艺。企业个性往往体现在领导人身上,苹果的个性很大程度上来自乔布斯,格力的个性很大程度上来自董明珠。一个没有个性的企业,往往是一个优势不明显的企业,有时候你甚至不知道该怎么描述这个企业。
第三是企业文化与价值观。说到价值观,许多人会觉得太虚没意义,实际上,价值观才是企业灵魂最核心的部分,一个没有灵魂的人是行尸走肉,企业同理。如果企业只是一台赚钱机器,那么这个企业就没有存在的价值,因为这样的企业是自私的,它没有承担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即企业公民责任。有价值观的企业是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眼里只有钱的企业什么荒唐的事情都干得出来,为什么大批企业偷税漏税?为什么大批企业生产假冒伪劣商品?为什么大批企业肆无忌惮地排放污染物?一切皆源于缺乏社会责任感,缺乏对良知的敬畏,而病根在于它们未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说难听一点,这些企业还停留在低档生物的层面。
第四是产品特性。我们发现,中国企业生产的产品都差不多,既不好也不坏,既不高也不低,千人一面,有个性特色的少。好比众多企业拥挤在一条狭窄的通道上,导致竞争异常激烈。中国企业爱打价格战,很大程度上因为产品缺乏竞争力。为什么中国企业普遍盈利能力不足?根子还是在产品上。
第五是有竞争力的产品。产品是企业存在的根本,是决定一个企业竞争力的最后因素。这个世界从来没有这样的好事:一个企业产品力很弱,这个企业还能长久地存在。我相信未来也不会有这样的好事。
第六是研发创新能力。中国大多数企业缺乏独立的研发创新能力,它们基本上属于追随型企业,别人生产什么我就生产什么,跟在别人后面跑,它们之间的差别,只是跟得近还是跟得远的差别。“别人”是谁?当然是那些具有创新能力的科技型国际公司。中国大多数企业属于营销主导型战略,广告叫得响,产品跟不上,喜欢用华丽的辞藻弥补产品的不足。
7. 什么是企业的灵魂,是企业永续发展的指南针
毫无疑问,企业核心战略是企业的灵魂,一起企业发展的路径,都要围绕企业战略展开,更是企业永续发展的指南针。
8. 经济发展的根本立足点
是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只有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才能逐步掌握国家的经济命脉,逐步建立起独立,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才能保证国家经济安全,进而保证国家政治独立,只有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才能真正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所以说我大战的根本基点、立足点是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以下资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独立自主的主要概念:
独立自主指国家的主权是独立的,不允许任何外来的干涉与侵犯,每个国家都有权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独立地、自主地处理本国对内对外的一切事务。独立自主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正确处理国共关系的原则,是毛泽东哲学思想的重要内容和活的灵魂之一。
独立自主的理论依据:"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不是在事物的外部而是在事物的内部,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毛主席说:"我们是主张自力更生的,我们希望有外援,但是我们不能依赖它,我们依靠自己的努力,依靠全体军民的创造力。"独立自主是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全部活动所得出的必然结论。
自力更生:
自力更生,更生:改变生活。使劲改变生活。形容依靠自己的力量把事情办起来。孙中山《中国问题的真解决》:"显而易见,要想解决这个紧急的问题,消除妨害世界和平的根源,必须以一个新的、开明的、进步的政府来代替旧政府,这样一来,中国不但会自力更生,而且也就能解除其他国家维护中国的独立与完整的麻烦。"
毛泽东《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时局和我们的方针》:"我们的方针要放在什么基点上?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叫做自力更生。"
9. 新时代,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是什么
新时代,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建设和谐社会
党的十九大报告在描绘“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时明确指出,“到建党一百年时建成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小康社会“;
从二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由此可见,社会和谐是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在社会发展领域的根本要求,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实现社会和谐是人类社会共同追求的美好理想。
(9)经济发展的战略灵魂是什么扩展阅读: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从孔子的“和为贵和而不同,到墨子的“兼相爱爱无差等,再到孟子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都表达了社会和谐的主张。
在西方思想史上,从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的“整个天是一个和谐、柏拉图的“理想国,到傅立叶的“全世界和谐、欧文“新和谐公社,都反映了对和谐社会的憧憬。马克思恩格斯勾画了未来社会的美好蓝图,明确提出“社会和谐是“关于未来社会的积极的主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