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经济状态 > 经济学效率怎么调整

经济学效率怎么调整

发布时间:2023-01-07 21:13:55

㈠ 曼昆 的经济学原理如何解决公平与效率的互相伤害

公平指人与人的利益关系及利益关系的原则、制度、做法、行为等都合乎社会发展的需要。公平是一个历史范畴,不存在永恒的公平。不同的社会,人们对公平的观念是不同的。公平观念是社会的产物,按其所产生社会历史条件和社会性质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公平又是一个客观的范畴,尽管在不同的社会形态中,公平的内涵不同。不同的社会,不同的阶级,对公平的理解不同,但公平具有客观的内容。公平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具有客观性。……
公平与效率的关系,有人认为是对立的,有人认为是一致的,我个人认为从大的趋势来讲,总的说来,公平与效率是一致的,公平促进效率,不公平导致低效率。 公平与效率的关系是:
制度、政策公平促进效率。政策、制度属于上层建筑领域,它的公平与否直接影响到效率。政策制度的公平有利于效率的提高,最典型的莫过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对生产效率的促进。政策的公平合理促进效率的提高,反之,政策制度的不公平,不合理则导致低效率。
人类的任何活动也都有效率问题。经济效率,是指经济资源的配置和产出状态。对于一个企业或社会来说,最高效率意味着资源处于最优配置状态,从而使特定范围内的需要得到最大满足,或福利得到最大增进,或财富得到最大增加。经济效率涉及到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各个领域,涉及到经济力、经济关系和经济体制各个方面。
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一个有效率的社会,其资源配置、管理体制、运作机制应该是合理的、公正的;同样,一个公正的社会,其资源一定能得到合理的配置,人的积极性、创造性才能得到最大限度地发挥。效率的提高有助于公平的实现,社会的公平也有助于效率的提高。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效率与公平没有能够很好地协调起来,相反,矛盾突出。追求公平,效率就打折扣;追求效率,公平便有失公允。其结果,必将影响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稳定。因此,强调坚持注重效率与维护社会公平相协调显得非常重要。
受字数限制,供参考。

㈡ 一看就懂的十大经济学原理,能让你的效率翻倍(上)

有句话叫人人都应该懂一点经济学。

作为一名文科生,看待世界总是多了一些感性,少了一些理性。因为感性,所以对世界,对环境,对人的认识,感情色彩太浓,有时候便看不清楚事物原本的样子。这时候,就需要理性来帮忙了。

经济学是一门帮助你思考的学问,有助于你作出更好的个人决策。如果我们能掌握一点经济学,对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都会有很大帮助的。经济学的品格就在于不逃避生活,无论你面临怎样的困境,都会给你指出一条明路,一条利益相对最大的路。

最近在读一本有关经济学的书,里面讲到了十大经济学原理,对自己颇有些启发,写出来与大家分享。

1、选择

《拉封丹寓言》中有一只非常有名的布利丹毛驴,它在面对两捆干草时不知该吃哪一捆才好,最后竟然饿死了。在现实中,布利丹毛驴面临的问题,正是经济学家所说的——选择。

很多时候,所谓的两全其美是不存在的,有得必有失。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权衡取舍、作出选择。学习研究经济学的意义也正是在于帮助人们在权衡取舍中选择最优的方案。

在选择之前,我们首先要明白“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有时,为了得到我们想要的一件东西,就不得不放弃另一件自己所爱的东西。晚餐应该吃火锅还是西餐?买这件衣服还是那件衣服?大学毕业了,是工作还是读研……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在选择原理中,我们不可忽视的一点是——时间。同样的时间,用来看书,就不得不放弃本来可用于约会、运动、看电影、逛街、睡觉、上网的时间。你要清楚,你现在在做的每一件事,都会让你失去做其他事的机会。时间的累积效应很明显,完全可能决定你成为什么样的人。如何取舍,就看你的目标是什么了。

明白经济学中的选择性,才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作出什么样的选择。经济学并不是直接教你怎样赚钱,而是教会你如何运用博弈的思想去进行取舍、选择,选择对了,也就自然赚到钱了。

2、贸易

贸易,是自愿的货品或服务交换。

一个人从早到晚,衣食住行,都隐藏着由合作而产生的贸易经济。通过贸易,我们可以更好地互通有无、取长补短,可以使每个经济个体的状况都变得更好。

书中举了个例子,养牛人和农夫都很喜欢吃薯仔和牛肉。假设他们每周都是工作40小时,那么就会有两种情况。

第一种:养牛人和农夫都是既生产薯仔又生产牛肉。养牛人平均生产1斤牛肉的时间是1个小时,生产1斤薯仔的时间是40分钟;而农夫平均生产1斤牛肉的时间是2个小时,生产1斤薯仔的时间是20分钟。那么,在40小时后,养牛人所得的牛肉为40斤,薯仔为60斤;农夫所得牛肉为20斤,薯仔为120斤。

第二种:农夫和养牛人都各自在擅长的领域生产,农夫生产薯仔,养牛人生产牛肉。结果,他们各自的效率都上升了,养牛人生产1斤牛肉只需半个小时,农夫生产1斤薯仔也只需10分钟。这就是说40小时之后,养牛人可以获得80斤牛肉,农夫可以获得240斤薯仔。

也许有人会认为第一种情况更好一些,每个人都能同时得到牛肉和薯仔。其实不然,因为不要忘了“贸易”的存在。

如果说1斤牛肉可以换得4斤薯仔,那么,养牛人拿出20斤牛肉就可换得80斤薯仔,而自己还剩60斤牛肉,从而最后得到了60斤牛肉、80斤薯仔,而农夫也通过贸易得到了20斤牛肉、160斤薯仔。

所以说,要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不仅可以获得质量更好的产品和服务,而且重要的是,可以节省时间,让我们从事自己擅长的专业,在专业方面精益求精。节省人力成本,资源成本,社会成本,这就是贸易的价值所在。

3、激励

激励通常指的是诱导个体从事或不从事某种行为或活动的因素。

激励分为正向激励和反向激励。正向激励有哪些呢?更高的薪水、更好的工作条件、更安全的工作环境、更有前途的晋升前景或者是更好的声誉。反向激励呢?更低的薪水、更差的工作条件、更糟糕的升职前景、降职或解雇或者丧失名誉,这些都是为了处罚不好的结果。

经济利益是其他利益的基础和先导。只有预期收益足够诱人,才有可能创造出惊天动地的业绩。无论是对个人来说还是对国家来说,只有所采取的行为符合“边际利益大于边际成本”的经济法则之时,才有可能带来源源不断的财富,而这样的行为也才是最符合经济原则的行为。

4、边际效用

在经济学中,效用是指商品满足人的欲望的能力,或者说,效用是指消费者在消费商品时所感受到的满足程度。边际效用指的是在一定时间内消费者增加一个单位商品或服务所带来的新增效用,也就是总效用的增量。

边际效用递减的具体概念为:一个人连续消费某种物品时,随着所消费的该物品的数量增加,其总效用虽然相应增加,但物品的边际效用有递减的趋势。

例如给某人一定量的货币会相应的引起一定量的快乐,在给他同等量货币,他的快乐量虽然会增加,但第二次增加的快乐量,并不能达到第一次的一倍,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旅游从我们自己待腻了的地方去别人待腻了的地方,正如着名诗人汪国真所说,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

边际效用递增的现象也很多,例如数量30张单价20元的邮票在你集齐30张的时候总价并不是600元。等等。

边际效用源自经济领域,但是生活中也很多,且多是递减的,幸福往往与效用成正比,与欲望成反比。

5、生产率

生产率是指在经济运行过程中投入与产出数量之间的关系(总产出除以劳动投入是劳动生产率)。生产率的高低是由科学技术、管理水平和劳动者的自身素质以及平均熟练程度等因素决定的。

日常学习和工作中,我们追求的是效率,简单来说,就是投入和产出的关系。投入越少,产出越多,意味着效率越高。这启发我们,要时刻注意,不仅仅要埋头苦干,更要想想,用什么方法能够提高自己的产出。

比如看书,有人一上午看完一本书,且能把书中内容复述出来,还写了书评。而有的人,看一本书花了一周,或者更长的时间。这个时候,我们就要警醒,多花的时间是否值得。记得《王者速读法》里面提到,用20%的时间掌握80%的内容,和用100%的时间掌握100%的内容,二者哪个更划算呢?(当然,学习某些必须掌握的知识除外)

要时常提醒自己,反省自己,我可不可以做得更快更好一点?如果可以,该怎么做?不断提高效率,用更少的投入换取更多的产出,这才是经济学思维。(未完待续)

㈢ 浅析如何提高经济学基础课堂效率

经济学基础使中职财会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课,经济学又是一门理论性强,需要一定数学基础的课程。然而,考入中职学习的学生普遍基础比较差,数学只有初中水平。在这样的条件下如何才能提高学生学习经济学这门课程的兴趣呢?如何才能充分利用课堂高效完成教学任务?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中职经济学基础授课老师。本文从尊重学习主体、注重实践、注重提高教师自身素质等方面反思经济学基础教与学的过程。经济学基础与生活息息相关,经济学贯穿在每个人的日常行为中。人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着选择和取舍。无论是消费、投资、理财、经营,甚至是人际交往行为等等都与经济学密切联系着。因此这是一门与生活实践密切联系的学科。经济学是一门建立在严谨的理论和实证基础上的学科。学习经济学需要一定的数学基础,还需要复杂的逻辑思维能力。
1 明确教学目标,有的放矢想要提高经济学基础的课堂效率,不仅要理解经济学学科特点,还要明确教学目标。中职经济学基础定位不同于大学生所学的经济学基础。笔者认为中职经济学基础的首要教学目标是激发学生对该学科的兴趣,让学生能主动运用经济学的思维方式思考经济现象。其次是要学以致用,就是能够运用经济学知识分析经济现象,指导市场经营实践。最关键的就是要学生学会一种人生态度,正如着名作家萧伯纳所说:经济学是一门使人生幸福的艺术。学习经济学更多的是学习理性思维,对于中专生来说,只要能通过经济学基础这门课程获得理性思维的能力就真正实现了教学目标。
2 改变传统课堂形式,把舞台交给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主体。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我国教育也越来越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中职教学也应该积极改变传统课堂形式,改变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无论是小学、初中、高中或者大学,围绕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形式越来越受到重视,职业学校的教学改革却迟迟无法前进。究其原因一是中职教师普遍认为中职学生基础差无法适应新的教学方法;二是没有考学压力,中职学生缺少学习的内在驱动力,学习主动性不足;三是由于学不会、听不懂,中职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尤其是经济学理论抽象难懂,很多学生干脆放弃。要想提高课堂效率必须改变旧模式,充分认识到自控能力差不代表学习能力差,理论知识基础差不代表实践能力差。在课堂上应该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
3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案例教学经济学理论多是建立在数学推理和经济模型论证上,对于中职学生来说难以理解和应用。讲授经济学基础课程首先要深入浅出讲授基本理论,然后用生活中的经济现象加以分析,使学生能够获得感性认识。经济学基础课程要注重使用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尤其是针对经济学基础课程中较为抽象的概念和理论。例如讲解木桶效应就可以用学生考试偏科来说明问题,简单易懂;博弈论可以通过囚徒困境的故事来加以说明;外部性理论可以通过蜜蜂与果园的故事来加以阐述。除了利用这些经典的经济学案例意外还要加以结合我国当前的经济形式,我们身边的经济现象,利用经济学理论来解决实际问题。比如在讲解机会成本的过程中,可以通过人生选择、就业选择、考学选择等来讲解。比如在讲授博弈论的时候也可以引用数学大师纳什关于博弈论最简单表述:如四个男生都去追一个漂亮女生,那她一定会摆足架子,谁也不搭理。这时男生再去追别的女孩,别人也不会接受,因为没人愿当次品。但是,如果他们四个先追其她女生,那个漂亮女孩就会被孤立,这时再追她就简单多了。这样就可以通俗易懂的解释经济学概念。
4 增加教学语言的趣味性,增强教材可读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过去的教学过程中,由于经常以教师为中心,造成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尤其是中职学生,基础较差,上课听不懂,也没有高考这一学习的驱动力,对学习更是提不起兴趣。经济学本身并不是一门枯燥的学科,其中很多经济学理论与生活息息相关。在教学过程中除了使用案例教学,还应该使用通俗的语言增强教材的可读性。
在课堂上可以使用故事来提高学生学习经济学的故事。比如讲述消费习惯具有不可逆性的时候,可以使用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这一古训;在讲授经济学基础课程中也可以在课堂上引入一些流行的经济学段子,比如 何谓第一产业?喂牛,养羊。何谓第二产业?杀牛,宰羊。何谓第三产业?吃牛肉,喝羊汤。这样可以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学生也更乐于学习经济学基础这门课程,教学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课堂效率是教学改革永恒的话题,更是中职经济学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亟待解决的问题。当然除了教师本身意外还有国家政策、社会环境等因素影响这中职教学改革。但是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永远探索好的教学方法,创新教学形式,不断提高课堂效率能够使学生能学有所获。

阅读全文

与经济学效率怎么调整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短故事怎么写读后感 浏览:925
数字1302代表什么爱情意思 浏览:875
什么什么的故事作文600字 浏览:159
事业单位老人今年退休金涨多少钱 浏览:684
上虞办健康证多少钱 浏览:760
男人的爱情生活是什么 浏览:531
如何保持爱和婚姻的新鲜感 浏览:343
邢台任县经济开发区包括哪些村 浏览:993
哪个国家美女最愁嫁 浏览:796
爱情的说法是什么 浏览:603
保险经济专业适合哪些人群 浏览:662
口岸经济发展什么 浏览:404
花的事业是甜美的上一句是什么 浏览:386
高管的身体健康如何 浏览:86
如何在云健康上实名认证 浏览:48
婚姻线上好多分叉代表什么 浏览:48
爱情药水怎么收集 浏览:665
有名无实婚姻该怎么办 浏览:23
佛怎么祝福生病的人身体健康 浏览:159
中医怎么看待事业 浏览: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