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如何通过宏观调控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推动国家运 用计划手段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起着 举足轻重的作用,首先是制定了全局 性的经济发展战略和产业政策,其次 通过发展战略和产业政策的经济发展 计划,保证实现社会总需求和社会总 供给的总量平衡,实现产业结构,地区 结构以及经济结构的合理化,保证国 家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宏观调控体现国家的经济职能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应由社会 主义国家来进行,社会主义国家除了 具有政治职能之外,还具有领导和管 理经济的职能.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 职能,包括互相联系的三个方面:一是 政府作为国有资产所有者具有的职能; 二是政府作为社会管理者所具有的职 能;三是政府作为宏观经济调控者所 具有的职能.培育和发展市场体系,建 立完善的市场规则和法律制度及监督 机制,促进公平竞争和维护良好的社 会主义经济秩序;建立和完善社会保 障制度;汇集和传播经济信息;保护生 态环境和自然资源;控制人口增长;承 担社会基础设施等,为市场经济的正 常运行创造良好的环境和外部条件, 使市场机制的作用得以充分发挥. 社会主义国家作为宏观经济的调 控者,其职能主要是对整个国民经济 统筹规划,制定社会和经济发展战略, 方针和政策;协调各地区,各部门,各 方面的利益关系;调整产业结构和规 划经济布局;搞好宏观经济综合平衡, 引导和调节国民经济的发展,发布信 息,提供服务和进行检查监督.国家行 使宏观调控的职能是为了有效地发展 市场经济和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人 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保障国民经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提出放权让利,转变政府经济职能等 改革措施,其后则是:"政企分开,宏 观管好,微观放开".把政府作为国有 资产所有者,社会管理者和宏观经济 调控者三种职能加以区分,并按照经 8f 中华少年201102 齐齐哈尔市商业职工中专岳淑兰 济发展的客观需要,合理行使三种职 能.政府作为国有资产所有者,可通过 建立科学有效的国有资产管理制度,采 取各种适当的经营方式,维护公有制的 主体地位,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和增 值.政府作为社会管理者,应培育和发 展社会主义市场体系,建立完善的市场 规则和法律制度,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秩序,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政 府作为宏观经济调控者,主要承担统筹 计划,掌握政策,制定方针,组织协调 的职能.制定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和宏 观政策,调整产业结构和规划区域经济 布局,部署重点工程项目的建设,协调 各地区,各部门,国有大中型企业之间 的关系,搞好宏观经济综合平衡,引导 和调节国民经济的发展. 二,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宏观调控一般意义而言,就是政 府运用经济,法律,行政等多种手段, 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过程进行调节 和控制,引导其沿着政府预期的目标 发展,实现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 经济繁荣,社会进步,民生改善. 社会主义国家对国民经济进行宏 观调控的职能具有特殊的心要性. 第一,宏观调控是社会化生产和 商品经济发展,自觉保持社会总供求 平衡的客观要求.在生产条件下,国民 经济各部门,各环节,各地区之间都存 在着密切的联系.这种联系不单表现 在质上,还要表现在量上,每一个环节 之间出现问题都会影响全局,为了确 保社会各个部门和社会再生产各个环 节顺利运行,单靠企业的独立发展是 不行的,它必须要依靠国家对国民经 济的宏观调控,克服企业白发发展可 能出现的盲目性,保持社会的总供求 的基本平衡,促进经济发展. 第二,宏观调控是社会主义制度 的客观需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 点,应是市场经济和社会制度的结合, 社会经济制度决定了生产目的,其结 果是为了满足人民的物质文化需要,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市场虽然在资源 配置中起着基础性的作用,但仅靠市 场的自发调节,市场的竞争所达到的 资源配置和收入分配未必能达到社会 生产的目的和经济发展所需要的目标, 为了实现经济发展战略目标和社会生 产目的需要,国家职能部门对国民经 济进行宏观调控是非常必要的. 第三,宏观调控是克服市场经济 局限性的需要,市场经济是一种使市 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 配置起着基础性作用的,也是经济的 运行将主要依靠市场机制进行调节, 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还存在着供给和 需求的矛盾,如:经济萎缩,失业和通 贷膨胀,个人,地区,部门之间的经济 利益有着有差别和分配不均等问题, 对于这类问题的解决,就应该需要政 府职能部门进行宏观调控来解决.可 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仅靠市场调节 的本身并不能完全保证国民经济总量 和结构的平衡,还必需要由国家通过 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来解决. 第四.宏观调控是建立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市场自由竞争 的结果必然产生垄断.垄断会抑制竞 争,在El 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如果没 有一系列有力的经济政策和法律法规 作基础,市场的机制是很难得以发挥 的,也很难保证平等的竞争秩序.改革 必然涉及到利益关系的调整,为了协 调多层次的经济利益关系,克服各地 区各部门经济发展不平衡,必须对国 民经济运行进行宏观调控.特别是市 场调节,必须要以价格为杠杆,以经济 利益为动力.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国民经济 增长速度较快,经济效益也在不断的 上涨,汽车,电子,石化,新的产业开 始成长,居民收入,个人住房,社会保 险等都离不开国家的调控,尤其是我 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初级阶段, 更需要加大国家干预的力度,充分完 善法制约束,严格监督,为企业创造良 好的市场竞争环境,并对广大消费者 的利益予以保护.否则,就难以保证市 场经济发展的正常运行.
B. 宏观经济环境对企业的影响
1、经济环境直接对企业战略管理产生重大影响。企业战略是为了满足未来持续经营的需要,决定企业未来发展方向、目标与目的的管理活动。要确定未来一段时间内,企业是扩大经营还是稳步推进,或是收缩经营,除了要分析企业内部资源外,还必须充分考虑当前及未来的宏观经济形势、世界经济环境及行业经济发展状况。
2、经济环境通过产品市场对企业管理产生影响。经济环境中的一些因素,诸如价格水平和变化趋势、可支配收入水平、居民消费倾向和消费模式等,直接影响到产品市场的需求状况,从而影响到企业产品和服务的供给状况,这就需要企业通过相应的管理提供满足市场需要的产品。这个过程就是经济环境间接地对企业管理产生影响的过程。
3、经济环境通过资本市场对企业管理产生影响。经济环境中的另一些因素,诸如金融系统和资本市场发展状况等,直接或间接地对资本市场和金融市场发挥作用。而资本市场和金融市场为企业提供大量的资金,资金是企业的血液,使企业顺利运营的根本保证。当经济环境通过资本市场影响到企业时,企业必须根据情况制定恰当的策略并进行调整,这就是经济环境对企业管理的影响。
4、经济环境通过劳务市场对企业管理产生影响。经济环境中还有一些因素会影响到劳务市场。例如某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及人口状况,共同决定了劳动力供给的数量和结构。劳务市场的主要职责,是为企业等单位提供劳动力。当劳务市场的劳动力在数量上和能力上,不能完全符合企业要求的时候,企业必须通过管理方式的改变适应这种现状。
5、经济环境直接或间接地对企业战略、企业人力资源、企业财务、企业销售等方面的管理产生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企业只有在充分注重对经济环境进行研究和分析的基础上,同时考虑到企业自身能力,才能制定出适应经济环境、适合企业发展的战略和对策,才能实现持续经营、快速发展的目标。
温馨提示:以上内容仅供参考。
应答时间:2021-04-16,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平安银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来看“平安银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C. 如何利用宏观经济政策促进经济增长
宏观经济政策的主要目标有:经济增长、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国际收支平衡。宏观经济政策是短期调控经济运行的政策,急则治标、缓则治本,最后达到标本兼治。急则治标是指运用财政、货币等宏观经济政策处理短期经济问题,缓则治本是指通过结构政策与经济改革处理长期经济问题。
为了增进整个社会经济福利、改进国民经济的运行状况,政府有意识有计划地运用一定的政策工具而制定的解决经济问题的指导原则和措施,调节控制宏观经济运行,以达到促进经济增长的目标。
政府可以运用其能够掌握和控制的各种宏观经济变量,如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收入分配政策和对外经济政策等制定的指导原则和措施,确定目标的实现顺序和目标指数高低,同时使各个目标能有最佳的匹配组合,使所选择和确定的目标体系成为一个和谐的有机的整体,从而对整个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来促进经济增长。
D. 从宏观经济角度,如何促进经济增长
经济增长模型的一个基本特征是,Y是各种投入要素的非减函数。在这样的假设下。有效促进GDP增长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1. 有效增加资本投入。因此现代社会,金融业是GDP增长的关键行业,通过金融业可以把分散的资金筹集起来,集中投入到各种产业中去促进Y的增长。同时企业的经营模式也发生了变化,更多的企业通过股份制的组织模式,从社会直接吸引资金投入到企业的发展中去。
2. 增加劳动投入。这里的投入有两层意思,一是增加投入的数量,二是增加投入的劳动力素质。随着信息经济逐步替代传统经济,劳动力组织的提升越来越称为GDP增长的重要因素。
3. 增加其他因素投入。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土地,二是技术水平。一个国家的可利用土地面积虽然有限,但是可以通用国际合作等其他方式,从其他国家获得土地使用权,用于增加Y。技术进步是现代社会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之一。可以通过政府投资或者补贴等多种方式,调动企业和社会资源提高技术水平。当然还有许多其他因素会影响到经济增长, 但是目前看来这两个因素促进GDP增长的作用更明显。
E. 外企,民营等如何利用宏观经济的新政策使企业发展
外企民营等是利用宏观经济的新政策使各个企业得到了有效的发展
F. 宏观经济形势和行业发展,企业运营有何联系
一、正确判断宏观经济形势 市场经济是一定会波动的,波动是一定会带来风险的。企业面对的一个重要 的问题是——怎么具有成功应对一次次的经济波动自己的动态发展战略,怎么在 市场经济波动的高峰和低谷、高涨和萧条的过程中仍然能够很好地生存和发展。 (一)总供求关系是否平衡是一个重要判断标准 过冷是生产能力过剩,过热就是生产能力不足。判断经济过热不过热由一系 列的现象,特别是供求关系是否平衡来判断。最初的表现就是原材料的供给开始 紧张,价格上涨,然后一系列的基础产品都开始出现短缺,这是是总供求关系失 衡的基本表现。 (二)供求关系缺口自我扩大是经济失衡的重要表现 一旦经济失衡,就会出现波动。失衡的过程中一个重要的表现就是供求关系 的缺口会自我扩大,会产生动态的恶性循环。一旦出现需求大于供给这种经济过 热的局势,需求就会进一步自动膨胀,价格就会进一步上涨,投资就会进一步扩 大。就会向通货膨胀方向进一步恶性循环。这时候就需要发挥宏观调控的首要作 用,打破这个恶性循环,阻滞失衡的继续漫延。 (三)宏观调控对经济形势的影响 经济过热或过冷,走到极限之后就会出现一系列不良后果。经济过热的最终 后果就是产生大量的过剩生产能力,接着出现生产能力过剩的经济危机,出现经 济萧条,转化为通货膨胀,转化为通货紧缩,转化为失业、转化为生产能力的闲 置、过剩等等问题。反过来严重的通货紧缩又会导致下一轮的经济通货膨胀。 经济过冷是因为经济过热造成的,而企业真正要防的不是过热,而是过热之 后的过冷!经济的波动都是对效率的一种偏离、一种损失。但经济热的时候大家 的日子都好过,真正需要认真应对的是冷的时候的问题! 过冷,就是经济理论上谈虎色变的经济危机。宏观经济学和现代政府公共服 务的一项重要职能——宏观调控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为此而生的。宏观经济政策针 对的问题是宏观动态无效率,如:投资过度,生产能力过剩,大波大动,资源配 制无效,生产无效,很多企业亏损,政府行为,在配制方面都无效,这都需要解 决,但是这些不是宏观经济政策解决的。其他的问题要通过其他改革措施、政策 加以解决,因此改革和调控并行不悖。 2 宏观经济政策基本目的是保证经济持续增长,为大家创造一个平稳的环境。 通过经济政策的调整,实现所谓的软着陆,实现宏观效率最大化。要达到这个目 的,就要在经济刚刚形成过热趋势的时候着手。宏观调控是一个短期政策,要根 据情况的变化不断进行,而且调整还要及时。 (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与企业制度改革 经济平稳增长对企业来说是好日子,长期的好日子是最好的日子!经济波动 小,波动来的时候大家都受到不太严重的影响,但是大家长期都能实现持续的增 长,这就是宏观调控对企业,特别是对中小企业的意义,只有稳定增长才能持续 增长。 中国将面临一个至少 50 年的高速增长期,保持这样一个潜在的、长期持续 的、高速增长的优势,关键在于将现有的主要依靠劳动力、资本和土地投入量的 粗放型增长方式,转变为主要依靠要素效率提升,拉动经济发展的增长方式。这 种经济结构的根本转变无疑为中国企业提供了机会,也提出了挑战。 二、后金融危机时代的中国宏观经济形势 (一)重点防止通货膨胀 央行行长周小川在悉尼出席澳洲央行组织的讨论会时指出,通货膨胀已经显 现,但仍处于低位。中国必须对目前的形势保持警惕。 中央政治局2010 年3 月22 日召开的,讨论国务院拟提请第十一届全国人民 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的会议指出,“今年将继续实施积 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6 7 6 7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 经济结构和管理好通胀预期的关系。” 按供需均衡原理,今年发生恶性通胀基本不可能,因为国内几乎没有哪种商 品不是供大于求。但就当前我国经济现实情况看,至少存在四大可能引发通胀的 潜在因素。第一,粮食供应会不会发生大问题:第二,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走势影 响:第三,货币投放规模太大:第四,心理预期因素。 (二)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 据2010 年2 月28 日《经济日报》报道, 2008 年下半年以来,中央及时出 台相关政策措施,加大财税、信贷等扶持力度。各级财政综合运用资金、税收、 政府采购、财务制度等多项政策工具,为中小企业营造公平和宽松的发展环境。 这些措施改善了中小企业融资环境;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结构调整、扩大就业, 转变发展方式提供了有力支持;帮助中小企业开拓国内和国际市场,扩大市场占 有率,增强了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 但是,中小企业发展环境仍待改善;结构调整的难度较大、产能过剩、资源 利用率低、生产工艺落后等问题在中小企业中还比较突出;社会服务体系还不能 3 满足中小企业的需要。 (三)美国一再要求人民币升值 2010 年 2 月 3 日,美国总统奥巴马表示,美国将在汇率上对中国采取更为 强硬的立场,并且要求中国更大地开放市场从而扩大美国出口,在国内创造就业 机会。奥巴马还表示将对中国施加更大的压力促使其开放市场。尽管奥巴马政府 去年两度拒绝将中国列为汇率操纵国,但目前美国国内对人民币汇率的批评越来 越强烈,美国共和党参议员格拉斯利要求奥巴马将中国正式列为汇率操纵国。另 外,美国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在日前发布的一份报告中称人民币汇率对世界主 要货币低估30%,而对美元的低估幅度甚至达到40%。 和谐战略研究联盟理事长景学成表示,对于美国来说,目前人民币升值与否 已经从单纯的经济问题演变成了政治压力。现在美国失业率在 10%左右居高不 下,奥巴马政府迫切需要解决失业问题,另外,奥巴马也面临着换届选举,因此, 美国把国内政治压力抛给了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夏斌表 示:“美国紧缠汇率问题,其目的之一是要减少自身贸易逆差。”他说,布雷顿森 林体系解体之后,美国变成了世界上最特殊的经济体,美国需要在国际市场上大 量购买商品和服务,由此导致大量贸易赤字。 人民币如果升值过快,进口商品价格下降会带动国内一系列商品的价格下 降。我国出口创汇减少,外汇占款下降,从而基础货币投放减少。这无异于紧缩国 内银根,压抑投资需求,这将对众多经济行为带来一系列干扰,形成人们不良的心 理预期,从而会使宏观经济陷入困境。大量境外短期投机资金会乘机进入我国资 本市场,这部分资金规模大、流动快、趋利性强,是造成金融市场动荡的潜在因 素。可能造成中央银行以外汇占款形式投放的基础货币相应增加,货币供应量持 续增长,流动性过剩。同时,外资涌入将推动资产价格上涨,其产生的“财富效 应”将引起国内其他产品价格的上涨,这样使我国目前面临通货膨胀的压力加大。 三、中国企业如何应对经济波动 (一)当前宏观经济走势对中国企业的影响 通货膨胀,高成本运营将成为未来的主要经济特征,粮食和能源价格的全球 性上涨,通货膨胀、汇率升值、银根紧缩、利率高企,在这样的经济形势下,企 业面对的首先是高成本经营。 不论是应对国际市场竞争、政策鼓励,还是人民币汇率升值带来的一系列结 果,产业结构调整对中国企业来说都已经是迫在眉睫了。这对有些企业来说,可 能是一次难得良机,对有些企业来说却可能是灭顶之灾。 (二)具有市场动态风险意识 企业要高度关注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深入分析汇率、利率、税率、能源原 4 材料价格变化,以及信贷从紧等宏观政策对企业发展的影响,及时调整发展战略 和经营策略,制订应对措施,确保实现持续稳定发展。要认识到市场是有波动的, 企业在波动过程中具有很大的风险,所以要准备一套风险调控措施,就是所谓的 动态发展模型战略,使企业比较主动,能够长期持久的发展。资本重要、技术重 要、管理重要,把握动态发展也同样重要。 不仅仅有竞争方面的风险,还有人们需求变化的风险,这对企业来讲也是动 态风险。要关心技术进步的趋势,关心全球化格局的变化,同时也关心宏观经济。 特别是经济周期波动是什么阶段,现在到了哪个阶段,这个周期跟上个周期什么 差别。 (三)保持稳健持续增长的心态 1、提高风险防范意识 加强风险管理,不断增强风险管控能力。切忌盲目对外担保、盲目贷款投资、 违规进入高风险投资业务。要切实强化风险意识,把各类风险发生的可能性降到 最低,做到风险可控。 2、保持现金流 这是一种主动的动态战略,有扩张机会时有保留地扩张,而不是把所有的钱 投进去,保有富余的资金流,不会把整个投资生产经营绷的太紧。要抓住各种机 遇,但同时要分析什么是超常增长、什么是正常增长。市场再好也保持一定的投 资节奏,不根据超常的增长制定自己的发展战略,不根据订单的增长情况决定扩 张,尽管利润不高,但也不会因为投资过度产生更大的损失。 3、驾驭波动而不是被波动淘汰 结构调整时可以考虑并购别人而不是被淘汰。中国经济高速发展时期,机会 和诱惑很多,陷阱也很多。企业要坚持突出主业,集中力量发展主业,不仅要注 重扩大主业规模,更要注重提升主业的盈利能力,在做优做强上下功夫。避免企 业发展中仍存在精力过于分散、主业不强,盈利基础不牢固,内部发展不均衡, 偿债风险加大的问题,增强预算管理。 (四)提升企业竞争力 有句话说得好:“宏观经济的外部变化不是企业倒下的根本原因,而是压倒 企业的最后一根稻草!” 怎么升级?完善内部管理,提高技术水平,由劳动密集型向资金、技术、知识 密集型产业发展,在创建品牌、提高出口商品质量和档次、改进花色和品种、改 善营销等方面下更大功夫。提高生产率和产品技术含量,从贴牌、模仿逐步走向 5 自主创新。 (五)跨国经营 随着全球化的进展,“世界变得越来越平”,由于外来投资能够给被投资的东 道国带来经济增长,各国对于吸引国外直接投资的兴趣日趋浓厚,渐成潮流。企 业在跨国经营时所受到的限制和成本在逐步减少,在区域自由加工和贸易协定之 下,物理界限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企业可以通过进出口贸易、绿地投资和并购, 以及许可证贸易等多种形式进行跨国经营活动。未来企业的竞争不是在单一地 域,而是成为走上国际舞台,整合全球资源的竞争。 中国改革开放20 多年的发展,为中国企业“走出去”奠定了基础。经济全球 化的迅速发展,为中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在更大的范围内优化资源配置提供了 良好的机遇。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了“引进来”和”走出去”并举的战略部署,为今 后 20 年我国的主要经济目标。 中国企业在实施海外经营时,可以选择以国际贸易为先导,随后再分阶段、 分步骤将企业的生产经营环节向目标市场拓展,根据自身实际条件,由低到高逐 级选择直接出口、设立海外代表处、海外分公司、海外子公司等方式。 (六)构建和运营企业的价值网络 当前,世界经济出现以价值网络竞争替代价值链竞争的新动向。以往的行业 纵向一体化,正向技术融合、业务融合、产业融合的纵横交错的网状业态迅速转 型。 “研究表明,IT 架构的优化可以为企业带来2%的业务增长;业务架构的优 化可以带来 8%的增长;而如果业务和 IT 能够相互支持,企业架构达到总体优 化的话,则可以带来20%的增长。企业需要改变以往业务和IT 脱节的运营方法, 利用总体架构的理念达到1+1>2 的效果。” 企业应根据市场、客户的变化不断调整自己的运营模式。通过引入创新的理 念和模式,完成业务架构设计,包括未来 2~3 年的组织架构、端到端的流程、 部门间的协作和 IT 系统。把高端的企业战略和操作层面的业务管理和运营结合 起来,通过系统的方法来架构全新的企业运转体系。通过与合作伙伴和客户的协 作来抓住机会,创造价值,实现企业的战略发展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