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国有经济又称作什么
国有经济是指生产资料归国家所有的一种经济类型,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Ⅱ 国有经济和国营经济有什么不同
国有经济和国营经济有3点不同:
一、两者的实质不同:
1、国有经济的实质:指生产资料归国家所有的一种经济类型,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重要成分。
2、国营经济的实质:国营经济是生产资料归国家所有的经济形式。如国营工厂、国营农场、国营商店、国家银行等。
二、两者的影响不同:
1、国有经济的影响:充分发挥国有经济在中国经济中的主导地位,关系到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首次提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体现在对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支撑、引导和带动上。
党的十六大强调,发展壮大国有经济,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中国的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具有关键性作用。
2、国营经济的影响: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没收官僚资本,建立国营经济,是彻底摧毁半殖民地半封建制度,建立新民主主义制度,迅速恢复国民经济和巩固人民民主专政的重要条件和根本保证。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国营经济即全民所有制经济,是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力量,为满足全体人民的物质文化需要服务。
三、两者的性质不同:
1、国有经济的性质:国有经济是又称全民所有制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指生产资料归国家所有的一种经济类型,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重要成分。
包括中央和地方各级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使用国有资产投资举办的企业,也包括实行企业化经营,国家不再核拨经费或核拨部分经费的事业单位和从事经营性活动的社会团体,以及上述企业、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使用国有资金投资举办的企业。
2、国营经济的性质:指生产资料归国家所有并由国家直接经营的经济。有资本主义国营经济和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在中国,关系国计民生、影响经济全局的企业和现代化大工业、交通运输邮电业、金融保险业以及主要商业等均属于国营经济。改革开放后,国家一般不直接经营企业,因而改称为国有经济。
Ⅲ 国有企业与国营企业的区别何在
1993年3月29日 第八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修正案,将“国营经济”改为“国有经济”。同时,国营企业对应的更名为国有企业。
Ⅳ 什么叫国有经济
是生产资料归国家所有的一种经济类型,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重要成分。
国有经济改革必须遵循作为唯物论基本原则的实事求是。改革以前,由于盲目地学习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把整个国民经济搞成了国有经济的一统天下。尽管当时还存在国有制和集体所有制两种社会主义公有制形式,但这时的集体所有制实际上也是准国有制。
同时还将这种公有制的实现形式确定为计划经济体制。国有经济改革必须依据作为历史唯物论基本原则的生产力标准。毛泽东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首次提出,“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基本的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大的历史性的发展。
(4)国营经济什么时候被改为国有经济扩展阅读
国有经济改革必须依据作为辩证法核心的矛盾法则。国有经济改革本身就是为了解决作为国有经济实现形式的计划经济体制不适合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矛盾。这本身就是矛盾法则的运用。
此外,这里需要提出两点:一是国有经济改革包括极其复杂的矛盾。它不仅涉及国家与国有企业关系,而且涉及中央和地方以及中央各部门之间的关系,还涉及国有经济与非国有经济的关系。
只有妥善处理这些关系,国有经济改革才能得到顺利发展;否则是不可能的。二是国有经济改革的全过程必须坚持对阻碍改革的各种错误思潮的批判。
Ⅳ 什么时期国营企业变成国有企业的
1993年3月29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通过的宪法修正案将“国营经济”修改为“国有经济”
Ⅵ 为什么将“国营企业”改为“国有企业”
前者是指经营权和所有权都属于国家企业,后者指国家仅享有所有权而不具体经营的企业。实行国企改制后,现在的国企多半为国有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