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一五计划的解释
1953~1957年。
内容: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实现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的培养高新技术人才。
意义: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良好开端,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指定了方向。
2. 国民经济恢复和一五计划时期形成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在经济上的特征有:
社会经济结构方面:旧的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经济关系已经被消灭,逐步建立了再社会主义国营经济领导下的国营经济、个体经济、合作社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国家则本主义经济并存的新民主主义经济。
经济体制方面:形成了以计划体制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实行直接计划和间接计划相结合的计划管理体制,建立以中央集权为主的国家财政体制,以计划流通为主,多渠道的商业流通体制以及高度集中的劳动工资体制。
农工商业方面:重点发展重工业,初步建立独立的工业体系。
农业生产方面,实现合作化,使中国经济走集体经济道路。
3. 在一五计划和人民公社化中经济体制发生了什么变化
一五计划计划是涉及新中国工业方面的,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打下了基础,是在三大改造之前的,也就是说在一五计划时期我国还有部分资本主义工商业(资本主义经济);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四项农村政策之一,说白了就是实行绝对的公有制,这项政策极大地降低了人们的生产劳动积极性,是在三大改造后的,也就是说在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我国的经济体制是社会主义制度中的计划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