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混合所有制改革是在哪一年正式提出
“混合所有制经济”被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药方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中提出。
㈡ 混合所有制的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路径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并强调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强调加快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在新阶段,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应从产权开放和产业开放两个方面着手。
从产权开放看,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应实行“四线并进”。
第一条线,立足于国有企业,吸引民营资本、外资与国有资本融合。
第二条线,立足于民营企业,让国资、外资与民营资本融合。
第三条线,立足于外资企业,让国资、民资与外资融合。
第四条线,立足于企业员工,实行员工持股。
在这四条线中,前两条线是重点,而第一条线是重中之重。两条重点线实际是两个思路:一个是瞄准国有企业的“国企改革式”;一个是立足于民营企业的“民企发展式”。二者并不是矛盾和排斥的,而是平等竞争、共同发展的。
从产业开放看,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重点是推进垄断行业改革。
垄断行业改革应明确“三不破”“三破”。“三不破”是指:真正的自然垄断性环节不破,但要实行一定范围的市场竞争;真正的法令性垄断(比如烟草行业)不破;在竞争基础上形成的产业集中不破。重点在“三破”:过时的、假冒的或本来就是垄断性行业中的竞争环节,要坚决破;不合理的行政垄断,要坚决破;阻碍和限制竞争的经济性垄断如价格操纵、厂商串谋、垂直约束、纵向一体化、掠夺性定价和搭配销售等,要坚决破。
民营资本如何进入垄断性行业。从战略上看,首先需明确国有资本控制的几条底线:第一,涉及国家安全的产业;第二,真正的自然垄断性环节,指具有网络系统性特征的环节,如电网、通讯网、民航网、铁路网、邮政网等;第三,公共产品的生产和服务行业;第四,承担政府特殊任务的企业。在底线之上,应积极推进垄断性行业开放,逐步使民营资本进入垄断性行业。
最后应强调,为了防止有人借发展混合所有制侵吞国资或民资,要严格把好资产评估关、价格确定关、交易透明关、资金到位关,做到规范运作、一视同仁。
㈢ 怎样认识混合所有制经济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有利于国有资本放大功能、保值增值、提高竞争力,有利于各种所有制资本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这一论断充分说明了混合所有制经济的特征、地位和作用。当前,我们要深刻认识并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使混合所有制经济成为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激发我国经济发展活力。
混合所有制是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而形成的所有制形式,兼具公有制和非公有制某些特点,能够更好适应现代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要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按照生产力发展要求调整生产关系,建立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公有资本和非公有资本相互融合,混合所有制经济逐步形成并不断发展。党的十五大报告在阐述基本经济制度时充分肯定了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意义,此后的中央文件多次强调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之所以坚持和发展十五大以来的有关论述,提出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因为当前我国正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尽快发展先进的社会化大生产,这就要求快速积累大量资本并实现资本运营现代化,而单一所有制形式难以满足这种要求。在资本市场充分发育条件下,各种属于不同主体所有的资本形成的混合所有制可以更好适应现代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
为什么说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从基本经济制度涵盖的资源性资产、经营性资产和行政事业性资产等的权属关系来看,基本经济制度主要有三种实现形式:一是根据宪法和法律规定,国家和集体分别拥有不同范围内的资源性资产,同时拥有大部分行政事业性资产和部分经营性资产,个人和外商等市场主体也合法拥有部分经营性资产。这种实现形式构成这些资产的产权保护制度。二是公有经营性资产分布在国有独资企业和集体独资企业,非公有经营性资产分布在私人独资企业和外商独资企业,它们在社会范围内并存和共同发展。这种实现形式在上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前期大量存在,后来逐步减少。三是属于不同所有者的经营性资产通过交叉持股和相互融合,形成混合所有制经济。这种实现形式近些年迅速发展,在经济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实践证明,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为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提供了新思路。
在实践中,股份制是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重要企业制度形式。股份制包容公有和非公有因素,股东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法人和国有投资机构,能够成为多种所有制交叉混合的有效形式。随着资本来源社会化,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法人治理结构日益完善,股份公司正成为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在一些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有必要保留一些国有独资企业;更多的国有资本则应通过市场配置到社会需要的行业和领域,同其他资本结合起来运作。这样能够实现国有资本有效配置,吸引和推动更多的社会资本一起运作,从而放大国有资本功能,实现保值增值;同时,非国有资本同国有资本融合后,能够进入以往难以进入的领域,降低风险,借力发展,提高回报率。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可以使各种所有制资本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㈣ 混合经济是在哪一届人代会上提出来的
应该是 党 的十 六 届 三 中 全 会。
党 的十 六 届 三 中 全 会通过的《关于完善 社 会 主 义 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要适应经济市场化不断发展的趋势,进一步增强公有制经济的活力,大力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和非公有资本等参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这一论断不仅是对中国基本经济制度的充实和完善,而且为人们探索构建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基本经济制度的经济体制,指明了方向。
㈤ 混合所有制改革是在什么时候正式提出
混合所有制改革是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改革方案,目的是引入民资促进生产力发展。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允许国内民间资本和外资参与国有企业改组改革,经济改革的实践证明,混合所有制能够有效促进生产力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