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经济状态 > 县域经济指标怎么算

县域经济指标怎么算

发布时间:2022-12-11 06:32:33

A. 2010陕西县域经济排名

陕西省政府办公厅昨日召开表彰大会,对2010年度陕西省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先进县进行表彰,府谷县、神木县、靖边县等10个县成为陕西县域经济社会发展10强县,其中我市高陵县排名第5。

十强县陕北占了7个

经对83个县(市)经济发展、经济结构、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等31项指标进行综合监测和排位,去年名列前10位的县(市)依次是:府谷县、神木县、靖边县、吴起县、高陵县、志丹县、黄陵县、凤县、彬县、安塞县。

2010年度“陕西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争先进位奖”获奖县分别是吴堡县、合阳县、延长县、富平县、白水县、洛南县、镇安县、柞水县、永寿县、丹凤县。

同时,经过对2010年107个县(市、区)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进行排位对比,昨日的表彰大会还对陕西省工业增长速度前10名的县(市、区)予以表彰。依次为富县、佳县、吴堡县、麟游县、宁陕县、长武县、旬邑县、平利县、永寿县、横山县。

府谷神木靖边名列前三

在10强县中,依靠能源产业支撑,府谷县、神木县、靖边县名列前3,资源优势明显的陕北占了7席。其中,府谷县仍然连续两年稳居第一,而彬县以其良好的经济社会发展指标,由上年的第11位上升至第9位,跻身全省10强县行列。

在2008年的10强县排名中,府谷排名第3,2009年首次由第三跃居第一,取代了神木县连续5年名列全省之首的地位。相关人士分析,府谷居首,靠的是较快的经济增长和良好的社会指标,特别是很多增长速度指标位次前移。

根据2010年监测指标,府谷县的城镇固定资产投资额及增长速度、地区生产总值增长速度、财政总收入增长速度等都明显超过位居第二的神木。但与此同时,神木县的部分总量指标仍然稳居第一,如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总收入、居民人均收入等。

十强县6%人口创造18.1%GDP

2010年,10强县人口占全省的6%,创造了18.1%的GDP。

据统计,去年全省83个县(市)实现GDP5244

.6亿元,占全省的52.3%。其中,10强县GDP为1809.81亿元,分别占全省和83个县(市)的18.1%和34.5%。同时,10强县县均GDP180.98亿元,是83个县(市)平均水平的2.9倍;实现工业增加值1381.8亿元,占全省县域工业增加值的49.1%,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76.4%,比全省平均水平高31.3个百分点。

链接

西安连续两年包揽五强区

陕西五强区榜单昨揭晓

昨日,2010年度陕西十强县、五强区等备受关注的榜单新鲜出炉。

其中,西安市雁塔区、未央区、莲湖区、碑林区、新城区荣获2010年度“陕西省城区经济社会发展五强区”,西安市连续两年包揽陕西五强区。

经对24个区经济发展、经济结构、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等30项指标进行综合监测和排位,2010年度名列前5位的区依次是:雁塔区、未央区、莲湖区、碑林区、新城区,即2010年度“陕西省城区经济社会发展五强区”。

据了解,在2009年,西安继2008年占据五强区其中四席后再进一步,新城区进入前五强,因此西安市已经连续两年包揽了城区发展五强。

去年,陕西五强区人口占全省的10.4%,创造了20.6%的GDP。五强区GDP为2066.81亿元,分别占全省和24个区的20.6 %和43.1%。区均GDP413.36亿元,是24个区平均GDP的2.1倍。

背景

十强县五强区如何脱颖而出

“十强县”、“五强区”如何从陕西众多区、县中脱颖而出?全省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监测要参考四大类指标,多达30余项,最后对指标加权计算出综合分值进行排名。

什么是县域经济社会?

据悉,县域经济社会是指在县域范围内,以城镇为中心、农村为基础,由各种经济成分有机构成的一种区域性经济社会。根据我省实际,县域经济社会监测考评范围为全省107个县(市、区),重点监测考评83个县(市)。

监测考评有哪些指标?

去年全省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检测指标包括经济发展、经济结构、社会发展、生态环境四大类。其中83个县(市)监测考评指标为31项,24个区监测考评指标为30项。资料分别来源于统计、教育、公安、民政等部门。

其中,经济发展指标包括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总收入、城镇固定资产投资额、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人均财政总收入等,前三项是国民经济发展的综合性指标,是监测考评县域经济的基础性指标。

经济结构指标包括工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人数比重、城镇化率等。主要反映实施工业强县战略、推动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等重点工作任务的实绩。

社会发展指标包括农民人均纯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每万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数、有线电视入户率等。主要反映统筹城乡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推动社会公共事业发展的情况。

生态环境指标包括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总量减排、常用耕地面积指数等,主要反映县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等。

最后,监测考评以功效系数法对监测指标进行无量纲化标准处理,加权计算出各县(市、区)监测指标的综合分值。

十强县、五强区如何奖励?

按照省政府有关奖励办法,对年度通报表彰的“十强县”、“五强区”和争先进位前10名县、前5名区及工业化发展单项奖前10名县(市、区)进行奖励。

首次进入“十强县”和“五强区”的县(市、区)将各获得100万元的奖金,其他“十强县”、“五强区”以奖励50万元为基数,对照上年位次,每进1位增加奖励10万元,每退1位减少奖励10万元,减完为止。

亮点

神木县和雁塔区居民最富

去年陕西县域经济比重占全省半壁江山。记者了解到,去年陕西县域、城区经济综合实力持续增强,呈现出许多新特点。

神木县GDP位居全省县域之首

据统计,去年我省83个县(市)GDP为5244.67亿元,比上年增长16.0%,高出全省平均水平1.5个百分点,占全省的比重为52.3 %,比上年提高1.6个百分点。县均GDP 63.19亿元,较上年增加13.2亿元。其中,神木县GDP达到604.94亿元,位居全省县域之首。

神木县和雁塔区居民最有钱

2010年,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105元,83个县(市)中,有58个超过全省水平。神木县在上年7223元的基础上,再次突破8000元大关,达到8672元,分别高出全省和全国水平4567元和2753元。

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695元,较上年增加1566元。其中41个县(市)和20个区超过全省水平,神木县和雁塔区分别达到22301元和23517元。

神木县财政收入最高

去年,全省县均财政总收入7.56亿元,较上年增加1.75亿元,增长30.1%;区均财政总收入28.21亿元,增加6.65亿元,增长30.8%。有13个县(市)和17个区财政总收入超过10亿元,最高的神木县达129.32亿元。

在财政支出中,全省教、科、文、社、卫、农和住房保障支出比重为57.6%。其中,83个县(市)比重为63.7%,高出全省水平6.1个百分点;24个区比重为65.4%,高出全省水平7.8个百分点。

府谷县城镇投资最高

去年,我省积极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保持高速增长。83个县(市)平均完成城镇固定资产投资39.43亿元,较上年增长30%,22个县(市)超过50亿元,最高的府谷县达到182.72亿元;24个区平均完成城镇固定资产投资182.6亿元,较上年增长29.1%。雁塔区固定资产投资最高,达到808.17亿元。

同时,全省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49.5%,较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有26个县(市)和6个区超过全省平均水平,25个县(市)和 6个区达到或超过50%,比上年增加4个和2个,最高的眉县达到70%。

B. 通过哪些指标能分析一个县域经济的发展

目前,官方采用的衡量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指标有gdp、人均gdp、工业农业服务业各增加值、地方财政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固定资产投资、出口、三产产业结构、招商引资、每万度用电税收等。
但社科院每年的中国县域经济发展报告,采用指标GDP、地方公共预算收入、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目、)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

C. “县域经济的平均规模”,包括县域人口和县域生产总值的平均规模,这里“平均”的核算标准是什么啊

我对你的爱直截了当,不复杂也不傲慢
没有幸福的人能想起
奉送海上日出的第一幕诗篇巨演
飞过池塘,飞过峡谷,飞过高山,
我不再认识黑夜,死亡的可怕匿名
仿佛被一么橙黄色的桌面围困是哈哈

D. 县级商务局承担的gdp指标有哪些

根据县委、县政府相关文件规定,县级商务局承担四项县域经济考核指标:
1、社消总额及增速。
2、出口创汇。
3、利用外资。
4、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E. 中郡县域经济研究所的中郡所县域经济评价体系

1.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与县域科学发展评价体系包括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和县域科学发展评价两个组成部分
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与县域科学发展评价体系包括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和县域科学发展评价两个组成部分,两者有所侧重、有所区别、相对独立、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县域经济与县域相关联,量与质相统一,物质与精神相结合,自然与人文相和谐,动力和目标相一致。
县域是一个系统,包括县域经济、县域社会、县域文化、县域政治和县域生态等子系统,县域发展要“五位一体”。因此,县域与县域经济的内涵和外延是不同的,县域经济评价和县域评价的指标和内容也不同。县域经济评价突出县域经济实力和活力,体现了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强调效率;县域评价更多突出县域社会、文化、政治和生态等,体现共同富裕的地区差异性,强调公共服务均等化和公平。县域经济评价和县域评价各有侧重点,二者结合起来可以全面评价县域的发展情况。
2.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与县域科学发展评价宗旨体现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和“五位一体”的科学发展观
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与县域科学发展评价指导思想是“一壮大二升级三提高,科学评价助推科学发展,建设更加富裕绿色幸福县域”。“ 一壮大二升级三提高”的内容是:“一壮大”是壮大县域经济,“二升级”是打造县域经济升级版和升级县域治理现代化,“三提高”是提高富裕程度、提高绿色指数、提高居民满意度。县域发展要更强、更富、更绿、更幸福。
(1)强调壮大县域经济。县域经济在县域科学发展中具有基础地位。“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只有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才能筑牢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幸福安康、社会和谐稳定的物质基础。”①县域经济为县域统筹发展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增强县域科学统筹能力。应该将发展县域经济提高到一个基础性、战略性的高度来认识,发展县域经济是解决“三农”问题、推进城镇化的工作抓手。没有县域经济加快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就不可能实现。
(2)突出打造县域经济升级版。新常态下,县域经济要强调质量和效益,要打造县域经济升级版。
(3)升级县域治理现代化。发挥县委县政府在县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建设法治县域、文明县域、和谐县域。
(4)促进“强县富民”。发展成果要惠及全体人民。促进县域经济强县加快提高居民收入,加快发展公共服务,加快县域社会建设,提高富裕程度。
(5)加快绿色县域建设,促进县域经济强县加强生态环境建设。
(6)加快人的全面发展,提高居民满意度,建设幸福县域。
因此,在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与县域科学发展评价中,首先是县域经济评价,县域经济评价是整个评价的基础。全面评价和考察县域经济与县域科学发展情况,促进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促进县域(包含县域经济、县域社会、县域文化、县域政治、县域生态)“五位一体”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采用公开的、基本的、综合的、可比的县域经济数据来进行评价,评价结果反映客观事实,基本上反映出县域经济竞争力。
1.完善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体系
在第十五届评价中,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体系进行了完善,突出了县域经济质量和效益,细化了县域企业活力,增加了反映县域经济活力和内生动力的新增企业登记注册数量指标。因此,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体系由总量、均量、速度、质量和活力五个方面指标组成,形似一个拳头,大拇指是县域经济总量,另外四个手指分别是均量、速度、质量和活力,五个手指攥成拳头,形成竞争力。②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体系见表1。
表1 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总量 人口 常住人口 1 经济总量 地区生产总值 2 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 3 均量 经济均量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 4 人均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 5 居民收入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6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7 质量 县财贡献 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地区生产总值 8 县域民享 居民收入/人均地区生产总值 9 居民收入增长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率 10 城乡差距 城乡居民收入比值 11 经济绿色 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 12 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降低率 13 科技进步 R&D经费支出/地区生产总值 14 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15 城镇化 城镇化率 16 速度 经济
增长速度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速度 17 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速度 18 居民收入
增长速度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速度 19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速度 20 活力 投资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 21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增长率 22 消费 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23 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率 24 企业 企业登记注册数量增长率 25 2.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体系说明
评价体系简洁明了。体现了“大道至简”的思想和评价的基本原则——指标公开、客观、可比,指标规律可以把握或大致可以把握,评价对象的范围有针对性,评价结果有确切导向性,评价工作具有可行性和连续性。全国 县域经济差异大、影响因素多,影响规律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把握,因此对县域经济竞争力的评价采用县域经济的基本的核心数据来进行是现实的需要。
经济结构指标问题。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中没有经济结构性指标,如非农产业比重、经济密度、进出口额占GDP的比例等。由于县域经济的差异性非常大,这些指标在全国范围内可比性差。如进出口额与地区生产总值的比值反映的是外贸依存度,处在东部与处在中西部的县表现不一样,相当多的中西部县外贸需求比较小,这些县的资源配置可能在国内就可以完成;再如非农产业比也不能简单统一比较,因为县域经济是特色经济,“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游则游”;还有些指标(比如经济密度等)对县域经济竞争力的影响是正相关性或是负相关性需要深入研究。因此,县域经济结构性指标只有在进行分类研究时使用,进行细化研究。
评价指标多少的问题。县域经济竞争力评价指标多不是越多越好,指标多的评价结果不一定正确。原因有:一是竞争力本身就没有唯一的标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二是在没有把握每个指标对竞争力影响规律以及指标之间的规律的情况下,众多的指标放在一起,得到的竞争力就不确切。
评价必须保持连续性。评价指标主要是“现在完成式”的,评价结果反映的是已经形成的竞争力强弱。通过连续几届的评价结果对比,关联起来考察县域经济竞争力的现状和变化趋势。
县域经济将进行分类评价。全国县域经济的差异非常大。县域经济应该是特色经济,县域经济发展路径不应只有一个模式,应该百花齐放。县域经济要分类研究、分类评价、分类指导,共同发展。
现在已开展县域经济主体功能区研究、县域地理标志产业研究等。 县域科学发展评价是对县域“五位一体”科学发展的评价。现阶段,县域科学发展评价可以从县域相对富裕程度、县域相对绿色指数和县域居民满意度三个方面来进行。
1.县域相对富裕程度
县域相对富裕程度是以全国平均水平为参照坐标,评价居民收入、基本公共服务、经济发展和财政调控能力等,体现了以人为本、统筹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县域相对富裕程度特点:一是以全国平均水平为参照坐标,利用相对核心的指标;二是以居民收入为主,兼顾基本公共服务;三是以区域经济发展为基础,以财政转移支付为统筹的主要手段。
县域相对富裕程度评价指标体系见表2,指标包括居民收入类指标、公共服务类指标、发展水平类指标、统筹能力类指标。在指标体系中,居民收入类和公共服务类指标构成富裕程度的居民富裕部分,发展水平类和统筹能力类指标构成富裕程度的统筹发展部分。指标体系强调:一是以人为本,全部以人均等均量数据,以全国平均数为基准;二是突出居民富裕,不仅统筹考虑与居民收入相关联的工资、储蓄、消费等因素,还统筹考虑教育、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三是不仅强调居民收入和公共服务,还强调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和财政统筹能力;四是县域经济发展是提高县域富裕程度的物质基础,财政统筹能力是弥补因经济发展不足而引起的富裕程度的差异。县域经济发展和财政统筹体现了市场和政府的两种力量,发挥地方和中央两个层级在提高富裕程度工作中的两个积极性。
表2 县域相对富裕程度评价指标体系 居民
收入类
指标 收入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2 储蓄 人均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 3 消费 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额 4 公共
服务类
指标 医疗 千人拥有医生数 5 教育 百名普通中小学生拥有专任教师数 6 发展
水平类
指标 人均值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 7 城镇化 城镇化率 8 地均值 经济密度 9 统筹
能力类
指标 收入 人均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 10 支出 人均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 11 县域相对富裕程度等级分A+级、A级、A-级、B级等四级,全国相对富裕程度平均为100,各等级规范:A+级:125以上,全国相对富裕县域;A级:125~100,全国中等偏上县域;A-级:100~75,全国中等偏下县域;B级:75以下,全国相对落后县域;其中A级和A-级为全国中等水平县域。
2.县域相对绿色指数
中郡研究所已从第十届(2010年)开展了县域相对绿色指数评价。县域相对绿色指数评价旨在推动县域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促进县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县域相对绿色指数评价指标包括绿色经济、绿色环境、绿色宜居等方面的指标,见表3。参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生态县、绿化模范县、园林城市、森林城市等工作的理念和有关要求,规范出县域相对绿色指数指标体系和各指标的参照数据,然后综合评价县域相对绿色指数。
表3 县域相对绿色指数评价指标体系 指标 参照数据 绿色
经济 工业三废处置利用率(%) 100 1 单位GDP能耗(吨标煤/万元) 0.84 2 环保投入占当年GDP比例(%) 3.5 3 绿色
环境 县域森林覆盖率(%) 山区 75 4 丘陵 45 4 平原 25 4 县域空气质量好于或等于二级标准天数(天/年) 365 5 县域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 100 6 城镇绿化覆盖率(%) 45 7 城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m) 12 8 绿色
宜居 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 100 9 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100 10 农村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粪便综合利用率(%) 100 11 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处置率(%) 100 12 县域相对绿色指数以100为基准,分A+、A、A-和B级等四个等级,具体规范为:A+级:95以上,相对绿色级县域;A级:85~95,相对浅绿色级县域;A-级:75~85,相对欠绿色级县域;B级:75以下,相对绿色警示级县域。
3.县域居民满意度
县域居民满意度是县域发展的主观指标,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是幸福县域建设指数的重要部分,可以通过社会调查的方式来完成。
县域居民满意度包含居民自我满意度、县域发展满意度和政府服务满意度。居民自我满意度是居民自己和家庭的总体满意度;县域发展满意度是居民对县域发展的总体满意度;政府服务满意度是居民对政府服务的总体满意度。
现阶段,政府服务满意度是具有综合性质的满意度,在中国特色的县域发展进程中具有特殊意义。县的发展,县委、政府是关键。政府在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加快县域社会建设、提供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和建设先进文化方面作用重大。政府能动性是县域居民幸福的重要影响因素。政府无论是大政府,还是小政府;无论是无限政府,还是有限政府;都应该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都应该是居民满意的政府。政府服务满意度是现阶段建设幸福县域的内在要求。群众满意不满意是衡量政府工作的唯一标准。
县域居民满意度需要通过社会调查来获得:居民自我满意度,通过对工作、收入、爱情、家庭、健康等满意度调查获得;县域发展满意度,通过对县域发展满意度调查获得,县域发展可以分为经济发展、社会建设、先进文化、政治文明、环境保护等调查事项。政府服务满意度,通过对政府服务态度、政府服务效率、政务公开、政府人员廉洁等满意度调查获得。调查时将满意度划分为很满意、比较满意、一般、不满意、很不满意等五个等级,然后赋值、统计,计算出县域居民满意度。
4.评价工作的简化和细化
为了简化工作,对百强县的县域相对富裕程度和县域相对绿色指数不进行逐届评价,只对变化比较大的和新进的百强县进行评价,划分等级。
为了细化工作,推动县域经济和县域发展,将细化县域经济质量、县域经济主体功能区、反贫困和特色产业等专题研究。
四、科学评价助推科学发展
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与县域科学发展评价历程体现了科学探索精神,不断完善,与时俱进。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与县域科学发展评价工作开始于2000年,其探索历程大致经历了体系建设、体系改进和体系完善等阶段。
1. 2000年到2006年,第一届到第六届,体系建设阶段
评价形式: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
主要工作:进行县域经济基础性研究,发表的文章主要有“正确认识和把握县域经济内涵”、“科学规范县域经济单位”、“壮大县域经济是一个新思维”、“壮大县域经济是一个系统工程”、“壮大县域经济是推动‘市管县’体制改革的新动力”等。
主要目的:引导全社会关注县域经济,为全国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一个动态的、相
对的参照坐标,营造一个“比学赶帮超”的竞争氛围,推动县域经济发展。
2. 2007年到2009年,第七届到第九届,体系改进阶段
评价形式: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与县域科学发展评价。
评价内容:进行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居民收入水平比较(县域相对富裕程度评价的初级形式)+县域发展(生态环境、生产安全、社会治安等)定性评价(县域科学发展评价的初级形式)。
主要工作:总结《新时期县域经济科学发展范例与新模式》(2008年6月由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发行),推出新时期县域经济科学发展三大新模式,即以城乡统筹为内涵的“双流模式”、以区域统筹为内涵的“增城模式”和以提高民生幸福为内涵的“江阴模式”。
3. 2010年到2011年,第十届到第十一届,体系初步完善阶段
评价形式: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与县域科学发展评价。
评价内容:进行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县域相对富裕程度评价+县域相对绿色指数评价+县域居民满意度为主要内容的幸福县域建设指数评价。
主要工作:提出县域经济走内生性发展道路,编辑出版《建设幸福县域》。
4. 2012年开始,第十二届开始,进入体系完善新阶段
评价形式: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与县域科学发展评价。
评价内容:进行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县域科学发展评价;突出县域经济质量,强化县域科学发展约束。
评价指导思想:“一壮大二升级三提高,科学评价助推科学发展,建设更加富裕绿色幸福县域”。“一壮大”是壮大县域经济,“二升级”是打造县域经济升级版和升级县域治理现代化,“三提高”是提高富裕程度、提高绿色指数、提高居民满意度。县域发展要更强、更富、更绿、更幸福。
评价指导思想体现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和“五位一体”的科学发展观。
主要工作:县域经济主体功能区研究;打造县域经济升级版实证分析;企业活力和政府简政放权分析;特色产业中地理标志专题调研等等。编辑出版《打造县域经济升级版》。推动县域统筹发展和统筹县域发展,统筹推动县域经济和县域科学发展。
县域经济和县域科学发展无止境。
科学评价助推科学发展。

F. 2019年百强县排名是怎样得

2019年百强县排名是:

昆山市、江阴市、张家港市、常熟市、宜兴市、太仓市、海门市、丹阳市、如皋市、泰兴市、启东市、靖江市、海安市、如东县、邳州市、溧阳市、东台市、兴化市、扬中市。

仪征市、沛县、沭阳县、新沂市、射阳县、句容市、高邮市、龙口市、胶州市、荣成市、广饶县、滕州。莱西市、寿光市、招远市、诸城市、平度市、莱州市、邹城市、新泰市、肥城市、青州乳山市、邹平县、蓬莱市、高密市、慈溪市、义乌市、乐清市、余姚市、诸暨市。

海宁市、温岭市、瑞安市、桐乡市、平湖市、玉环市、长兴县、嘉善县、东阳市、宁海县、苍南县、海盐县、永康市、新郑市、巩义市、荥阳市、新密市、永城市、济源市。

登封市、汝州市、晋江市、福清市、石狮市、南安市、闽侯县、大冶市、宜都市、仙桃市、潜江市、枣阳市、长沙县、浏阳市、宁乡市、醴陵市、瓦房店市、海城市、庄河市、迁安市、三河市;准格尔旗、伊金霍洛旗、仁怀市、盘州市、库尔勒市、昌吉市;南昌县、神木市、肥西县、惠东县。

(6)县域经济指标怎么算扩展阅读:

据《人民日报》今天公布的2019年中国中小城市高质量发展指数研究成果显示,江苏共有24个县市跻身2019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数量居全国第一。其中,昆山连续15年卫冕榜首,江阴、张家港、常熟、太仓和宜兴位居前十。同时还有21个区入围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该榜单是中小城市发展战略研究院等机构构建的中国中小城市发展指数研究系统工程,已经持续15年发布成果。

G. 全国百强县的评选标准是怎样的

进入候选库的县域通过赛迪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进一步筛选,评比出2020年赛迪百强县。这些指标包括一级指标4个,二级指标8个,三级指标22个,主要从经济实力、增长潜力、富裕程度、绿色发展四个方面对县域经济发展进行评价。

首先,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与县域科学发展评价相结合可以从思想上更好地推动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县域经济是一个比较新的概念。有些人错误地把“县域经济”与“县域”等同,容易引起误导。

“县域经济”与“县域社会”、“县域政治”、“县域生态”等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是不同的,应当正确把握。将“县域经济”概念泛化、万能化,不利于科学指导县域经济工作,不利于县域经济的科学发展。

其次,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与县域科学发展评价相结合为整个县域的社会、经济、政治、生态等方面评价以及省市区对县(市)领导的考核提供了新思路。县域经济发展进入新时期,科学评价才能促进科学发展。

体现科学发展观的“全面评价”不是“归一评价”,在没有把握指标规律的情况下,不能把所有指标简单的累加归一,否则得到的结果没有可比性和现实意义。在对县域经济的基本指标进行评价排列的同时,要对县域经济关联的指标进行分类、分等级单独评价,体现“又好又快”思想。

实际工作中既能抛弃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简单划一”思想,又能使用多个评价尺子,更能说明问题,更具有针对性,更能发挥相关部门的积极性,更能做好各方面的工作。

最后,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与县域科学发展评价相结合为县域经济转变发展方式和政府转变职能提供新思维和新机制。在“富裕县域”、“绿色县域”和“幸福县域”的约束下壮大县域经济,建立起县域经济转变发展方式的新机制。

县域经济要转变发展方式,政府的管理方式也要转变。国家的管理事务要以县域(或工作区)为单元、进行分类别、等级化管理,再制定最基本的保障性等级,可以体现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法制规范化的要求,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又能体现国家管理更加科学化的进步。

(7)县域经济指标怎么算扩展阅读:


2020全国百强县名单发布

7月28日,在“2020年全国县域经济创新发展论坛”上,由赛迪顾问县域经济研究中心编制的《2020中国县域经济百强研究》正式发布。

《百强研究》的研究对象为截至今年2月,全国(不包括港、澳、台)除市辖区和林区以外的1879个县级行政区划(包含387个县级市、1323个县、117个自治县、49个旗、3个自治旗)。

结果如下:

报告数据显示,百强县以占全国不到2%的土地、7%的人口、创造了全国约十分之一的GDP,以占全部县域不到3%的土地、11%的人口,创造了县域约四分之一的GDP。

报告指出,2020年赛迪百强县的区域分布格局极不平衡。百强县东部地区占68席,中部地区占21席,西部地区占8席,东北地区3席。

H. 基于局部空间自相关的经济指标分类

8.3.2.1 粮食播面单产分类

计算结果显示(表8-2、表8-4、图8-1),播面单产局部正相关类型HH型19个,LL型13个,合计占39个县域的82%。强势HH型共19个县域,包括都市发达区8个县域中的7个,渝西经济走廊12个县域中的10个,库区生态区仅包括长寿、梁平2县域。渝西经济走廊HH型县域从北、西、南环抱都市发达区,都市发达区向东北延伸为长寿、梁平2县域。弱势LL型共13个县域,分布在库区生态区的渝东南和渝东北及其相邻地带(万州区、石柱县),与耕地质量的LL型县域完全一致。Ii<0共7个县域,播面单产为HL型的县域4个,包括耕地质量为HL型的南川、忠县、秀山3县域外,另外增加了垫江,其中南川和秀山达到了负相关水平,且秀山Ii(-1.027)为强负相关,与耕地质量一致,南川为弱负相关;LH型包括江北、万盛、涪陵3县域,其中涪陵与耕地质量类型一致,江北、万盛达到了弱负相关水平,耕地质量为LH型的渝北区转化为HH型。从空间分布来看,秀山县分布于渝东南LL型县域南端,呈典型的孤立高质量点;江北、万盛相邻县域均高于平均值,并达到弱负相关水平,为高值中的相对低值中心;垫江县、忠县、涪陵、南川则具有介于HH型和LL型县域间的过渡特征,分布于HH型县域东北部、东部和东南部。

8.3.2.2 单位耕地农业产值分类

计算结果显示(表8-2、表8-4、图8-1),单位耕地农业产值局部正相关类型HH型17个,LL型17个,合计占39个县域的87%。强势HH型共17个县域,包括都市发达区8个县域全部,渝西经济走廊12个县域中的9个,库区生态区无HH型县域。弱势LL型共17个县域,全部分布于库区生态区,与耕地质量的LL型县域完全一致。Ii<0共5个县域,耕地农业产值为HL型的县域3个,包括渝西的南川和库区的长寿、开县;耕地农业产值为LH型的县域2个,为渝西的铜梁和大足(大足达弱负相关)。铜梁和大足两者相邻,为高值中的弱低值中心。南川、长寿为HH和LL型中间的过渡县域,开县分布于渝东北西部,为低值中的孤立的弱高值点。

表8-2 播面单产(1)与单位耕地农业产值(2)局部自相关分析

说明:1.指标(1)为播面单产(kg/hm2);指标(2)为单位耕地农业产值(元/hm2);2.带*县域Ii <E(Ii),达负相关水平。

表8-3 农民人均纯收入(1)与人均GDP(2)局部自相关分析

说明:1.指标(1)为农民人均纯收入(元/人);指标(2)为人均GDP(元/人);2.带*县域Ii<E(Ii),达负相关水平。

图8-1 重庆市县域经济发展指标自相关分类

8.3.2.3 农民人均纯收入分类

计算结果显示(表8-3、表8-4、图8-1),农民人均纯收入局部正相关类型HH型21个,LL型15个,合计占39个县域的92%。强势HH型共21个县域,包括都市发达区8个县域全部,渝西经济走廊12个县域全部,库区生态区与都市区相邻的长寿。弱势LL型共15个县域,全部分布于库区生态区,包括库区耕地质量为LL型县域的全部(13个)和HL型县域2个(忠县、秀山)。Ii<0仅3个县域,农民人均纯收入为HL型的县域2个,包括库区的梁平、垫江;农民人均纯收入为LH型的县域1个,为库区的涪陵,农民人均纯收入无局部负相关县域。

8.3.2.4 人均GDP分类

计算结果显示(表8-3、表8-4、图8-1),人均GDP局部正相关类型HH型11个,LL型21个,合计占39个县域的82%。强势HH型共11个县域,包括都市发达区8个县域全部,渝西经济走廊与都市区相邻的璧山和与璧山相邻的永川两县域,库区生态区仅包括与都市区相邻的长寿。弱势LL型共21个县域,包括库区生态区17个县域,渝西经济走廊的万盛、綦江、潼南、荣昌4县域,分布于渝西西北部、西部和南部边界。Ii<0共7个县域,人均GDP为HL型的县域4个,包括渝西的双桥、铜梁、南川和库区的涪陵,其中双桥为弱负相关,涪陵为强负相关;人均GDP为LH型的县域3个,为大足、江津、合川,分布于渝西北部、西部和南部,均为弱负相关。

阅读全文

与县域经济指标怎么算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环渤海经济区规划包括哪些城市 浏览:657
怎么做才是爱情 浏览:457
爱情中极端是什么 浏览:247
婚姻里面的事情有哪些 浏览:646
大妈怎么夸美女 浏览:915
第一针疫苗打了多久健康码有显示 浏览:146
爱情中要把握好进退的度是什么 浏览:197
幸福里经纪人版怎么样 浏览:596
宜兴市为什么每年都招事业编 浏览:266
德阳经济最好是哪个县市 浏览:782
爱情是不会死的是出自哪里 浏览:35
品牌故事多少钱 浏览:562
生活要怎么过才能开心幸福 浏览:982
杰瑞鼠与鼠女婚姻如何 浏览:242
哪些是卫生健康的事 浏览:232
美女忘带钥匙是什么电视剧 浏览:945
爱情运怎么算 浏览:401
2008年还有哪些故事 浏览:391
美女韩语版怎么说 浏览:526
什么是上升式婚姻 浏览: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