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为什么南平的经济落后
1.深居内陆,没有厦门等地的沿海优势。
2.地处武夷山脉一代,交通不够便捷。
3.南平十县市在福建都属于较落后水平,难共同发展。
4.就福建而言,南平不属于侨乡,少境外投资。
5.经济基础弱。
6.南平人的爱乡观念有待加强:没有人愿意读完书留在本地,一中的老师也是纷纷“逃”到闽南和广东一带。其实这主要还是基于整个城市的收入水平没有提高。
7.经济几乎完全依靠农副产品加工,利润少。唯一的一家南孚电池也急着般到厦门。
Ⅱ 南平的经济概况
2015年全市GDP完成1339.51亿元,增长9.1%,增幅与1-11月持平,比全省平均水平高0.1个百分点,居全省第四位。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89.23亿元,增长4.5%,增幅比1-11月上升0.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578.16亿元,增长8.6%,增幅比1-11月下降0.4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472.12亿元,增长12.3%,增幅比1-11月上升0.5个百分点;全部工业增加值428.05亿元,增长8.2%,增幅与1-11月持平。三次产业结构为:21.6:43.2:35.2。 增强工业发展支撑力,加快闽北产业集中区、南平工业园区、荣华山产业组团等三大产业组团建设。着眼于提升产业竞争力,依托资源优势,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全面展开产业调研论证,编制旅游、养生、生物、创意、矿产等特色产业发展规划,项目加紧生成。坚持抓大扶小,修订工业发展扶持政策,出台扶持重点工业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确定培育首批31家新“五南”式重点工业企业。精细化工、纺织服装、汽车及配件、纸及纸制品、电线电缆、食品加工、竹木加工等七大产业加快集聚发展,2012年实现产值252.78亿元,增长29.2%。实施工业“四个一批”项目,南纸、南铝、太阳电缆、中竹纸业、王斌装饰、圣农产业化等一批重大技改和扩建项目有序推进,工业项目投资占重点项目投资比重35.9%,比上年提高16.7个百分点。全市产值上亿元企业达67家,新创国家级品牌4个、省级品牌32个。工业化带动了旅游产业发展,旅游接待人数、旅游总收入分别增长17.17%和21.87%,是“十五”以来增速最快的年份。
南平是福建的一个重要工业区。2012年有工业企业3289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544家。工业行业比较齐全,分布在36个行业大类(全国共有39个行业大类)中。初步形成了以机电器材业,纺织服装业,林产工业,食品加工业,化工医药业,冶金建材业,电力、蒸汽、自来水生产供应业等重点行业为支撑的工业体系。
2012年有大中型企业36家,四家上市公司,分别是福建南纺、福建南纸、太阳电缆、圣农发展,南纸是全国三大新闻纸生产企业之一,南铝为福建唯一一家有色金属冶炼企业,太阳电缆公司是全省最大的电缆生产企业,圣农发展是光泽县鸡业公司。南孚碱性电池生产量和出口量居全国第一,南纺公司连续十几年为全国纺织行业效益最好的企业之一,1999年被评为全国党建先进单位,“学南纺,创五好”活动在全市乃至于全省展开。主要名优产品有:“南孚”牌高能碱性电池,“星光”牌新闻纸,“太阳”牌电线电缆,闽牌PU革基布,“长富”、“大乘”牌乳制品,闽铝牌铝型材,南亚牌振流器、触发器,师豪牌饲料金霉素等22种。 在长富集团、大乘公司的带动下,该市乳品业发展迅猛,成为全省最大的新兴乳品产区。已发展奶牛基地牧场50个,奶牛存栏4.5万头,比1996年底增长56.2倍;奶类产量12.17万吨,比1996年增长60倍,带动农户种植牧草继续扩大。“长富”、“大乘”牌鲜奶荣获绿色食品标志,成为福建畅销品牌。2004年畜牧业产值32.18亿元,占该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比重为24.1%,其中,延平、光泽畜牧业占农业的比重接近40%。肉蛋奶总产量36.92万吨,比上年增长11.4%;人均拥有肉蛋奶129公斤。炉下母猪基地是全省最大的母猪生产乡镇,光泽圣农肉鸡畅销海内外,“大禾”“丕哥”牌种猪、建阳将口蛋品、建瓯板鸭等产品品质优良,畅销市场。南平还是全省最大的库湾养殖区,2004年水产品产量9.85万吨,比上年增长5.6%;渔业产值13.59亿元,比上年增长6.9%,畜牧水产业已成为南平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主攻方向。
2012年生猪出栏242.92万头,比上年增加9.17万头;家禽出栏19766.77万羽,比上年增加6390.06万羽;兔出栏247.44万只,比上年减少90.14万只;羊出栏17.66万只,比上年增加0.08万只。奶牛存栏2.89万头,牛奶产量9.76万吨,比上年增加0.005万吨;禽蛋产量4.85万吨,比上年增加0.17万吨;肉类总产量41.87万吨,比上年增加8.0万吨。
2012年全市水产养殖面积18.35万亩,比上年增加0.53万亩。其中,池塘养殖面积7.56万亩,比上年增加0.28万亩;水库养殖面积8.37万亩,比上年增加0.01万亩;网箱养殖1.50万个、37.73万平方米。水产品总产量10.12万吨,增长7.4%。
Ⅲ 福建南平当地经济怎样哦
我是南平本地人,在家乡生活了20年,今年刚离开家乡.我可以告诉你答案.
1经济的确不若厦门和福州.因为沿海和内地不能比,但是不是福建最不发达的城市.
2市内都讲普通话,沟通绝对不会有障碍.少数人会讲福州话.
3武夷山是南平辖区的一个市,南平是山区,地处武夷山脉,经济还行,本地产业有南孚电池和南平铝厂,其中南铝是福建唯一的有色金属厂家.
Ⅳ 龙岩,三明,南平这些内陆城市哪个比较有发展潜力
龙岩,三明,南平这些内陆城市哪个比较有发展潜力?先分开来说说这三个地方的情况吧!
龙岩市,又称闽西位于福建西部,地处闽粤赣三省交界,东临厦门、漳州、泉州,南邻广东梅州,西连江西赣州,北接三明。1997年5月撤地设市。
龙岩是内陆邻海城市,是海峡西岸经济区延伸两翼、对接两洲、拓展腹地的交通枢纽与重要通道。距龙岩市区城东2公里的翠屏山麓,有一处喀斯特溶洞,此洞因岩纹似龙而得名“龙岩洞”,龙岩市名由此而来,是中国唯一一个以“龙”字命名的地级市。龙岩市由古龙岩州和建国后来属的部分古汀州辖地组成。
龙岩市境内溪河众多,分别属于汀江、九龙江北溪、闽江沙溪、梅江水系。集水面积达到或超过50平方公里的溪河共有110条。河川年迳流量190亿立方米,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214.5万千瓦,可供开发的水能蕴藏量182.7万千瓦。
龙岩市已探明的矿物种类64种,其中金、铜、铁、煤、高岭土等16种矿产储量居全省首位。马坑铁矿是华东第一大铁矿;紫金山铜矿是中国第二大铜矿;东宫下高岭土矿是中国四大优质高岭土矿之一。同时,水力资源丰富,水能理论蕴藏量214.5万千瓦,可开发量188.1万千瓦。龙岩是福建三大林区之一,森林覆盖率77.9%,居福建省首位。
全市有卷烟、食品、纺织、印刷、包装、机械、煤炭、电力、冶金、建材、化工、电子、木材等行业,初步形成以卷烟、建材、机械、煤炭、冶金为主体的工业体系。
截止2012年,共有9个省级工业园区。分别为:龙岩经济开发区、永定工业园区、福建龙州工业园区、连城工业园区、武平工业园区、上杭工业园区、漳平工业园区、长汀县经济开发区和龙岩稀土工业园。
三明市是一座新兴的工业城市2014年三明市根据福建省贯彻落实国务院批复的《赣闽粤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规划》做出具体部署,把三明市建设成为福建省区域性中心城市、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先进制造业基地、生态文化 旅游 胜地和休闲 养生 基地。
三明拥有海峡两岸(三明)现代林业合作实验区,是全国集体林业综合改革试验示范区,享有福建“绿色宝库”的美誉,是全国四个活立木蓄积量超过1亿立方米的设区市之一。截至2015年6月,已发现金属和非金属矿种79个,已探明储量的矿种49种,已开发利用的43种。全市拥有泰宁世界自然遗产地、世界地质公园2个世界级品牌和国家级、省级 旅游 品牌各50多个,数量和等级名列全省前茅。
三明市林地面积189.47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82.5%,森林覆盖率76.8%,活立木蓄积量1.15亿立方米,毛竹储量3.8亿株,人均林木林地资源居全省第一,是全国少数几个超亿立方米的设区市之一,素有“中国绿都”之称。
三明地形以山地和丘陵为主,全年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河流密布,主要河流有沙溪、金溪、尤溪。全市集雨面积在10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有250条,其中集雨面积100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有75条,都属山区性河流,水量充沛且季节性变化大,为水资源相对丰富的地区。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多年平均降水量1519 2044毫米,特殊的自然地理条件决定了三明市水旱灾害频繁,防汛抗旱任务繁重。技术可开发的水能资源244.71万千瓦。
南平是福建开发最早的地区之一南平辖2区5县3县级市;2016年,户籍人口321.26万(常住人口266万);2016年,该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57.74亿元。境内山峰耸峙,低山广布,河谷与山间小盆地错落其间,具有中国南方典型的“八山一水一分田”特征,形成以丘陵、山地为主的地貌;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局部山区为中亚热带山地气候,素有“福建粮仓”、“南方林海”、“中国竹乡”之称。
南平是福建开发最早的地区之一;东汉时期,南平、建瓯、浦城等便建县;“福建”之名即来自福州、建州(今建瓯市)各取首字而来。
南平市境内已知矿产有50多种,探明储量的矿产有30多种,如铜、铅、锌、煤、铁、铌钽、玻璃、金、银、铂钯、钨、锡、石墨、硫铁矿、萤石、高岭土、滑石、重晶石、石灰岩、白云岩、蛇纹岩、钾长石、云母、压电水晶、叶蜡石、明矾石、珍珠岩、磷矿等。
主要矿种储量:钽铌矿储量2336万吨(矿石,下同),居全国第一,亚洲第二位。萤石矿储量254.8万吨、硫铁矿储量2459万吨、石墨矿储量634万吨,居福建省第一位。
南平是福建的粮食主产区,有8个国家和省级商品粮基地县,每年提供商品粮20多万吨,在全省居第一位。全市拥有茶园面积50.2万亩,茶叶产量4.37万吨,面积和产量均占全省的1/5强,形成武夷岩茶、建瓯水仙、政和白茶三大优势品牌,武夷岩茶、政和白茶获得了原产地保护。以肉鸡、牛奶、生猪为主导的畜牧产业占农业总产值的三分之一,全市奶牛存栏2.63万头,已成为全省最大的良种奶牛和乳制品供应基地。
综合所述三个地区各有千秋.
龙岩!
三明南平龙岩其实这三座城市半斤八两,相对而言南平更弱一些,龙岩和三明会更强一点,但是这三座城市都面临着同样的问题就是人口太少,这三座城市常住人口都不到300万人,平原面积几乎没有。
南平这些年在积极推进建阳区的发展,将全市的工作围绕建阳区发展,但是延平发展了这么多年是南平人口和经济最活跃的地区了。三明目前在大力发展沙县,将沙县撤县设区发展沙县。龙岩应该这三座城市里发展和底子最好的了,首先龙岩有新罗区和永定区,新罗区是龙岩的核心城区,加上龙岩靠近闽南地区,可以受到厦门都市圈的经济辐射。论城市建设也是龙岩新城区最好了,还有180米城市地标,新龙岩火车站都是,龙岩也是闽西南地区重要交通枢纽。
未来的发展潜力应该是龙岩>三明>南平
1、南平地处福建北部,闽、浙、赣交界的城市,俗称闽北,其总面积26300平方公里,占全省的1/5。是福建最早开发的地区,是福建的粮仓、南方林海、中国竹乡。拥有合福铁、鹰厦、横南、外福铁路等,交通便捷。拥有世界双遗产武夷山及武夷山机场,是个 旅游 城市。2014年,撤诮建阳市,南平驻地迁至建阳区,南平拥有二区五县三市。南平人口264万人,GDP产值1458亿元。南平比较着名的企业有南平纸业、南孚电子、南平太阳电缆等企业。 2、三明地处福建中西北部,东邻福州、南邻泉州、龙岩、西临江西,北接南平。面积22965平方公里,下辖二区一市九县。三明 旅游 资源丰富,拥有世界着名的泰宁世界公园与大金湖等 旅游 景点。人口251万人,GDP产值1891亿元。三明基础工业雄厚,是福建最大的钢铁、水泥、化肥、煤炭生产基地。 3、龙岩地处福建西部,故称闽西,是闽粤赣边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东与泉州、漳州相连,南接梅州,西邻赣州,北为三明。是原中央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1997年成立的地级市,下辖二区一市四县,人口261万人,GDP产值1896亿元,超过三明,成为继泉、福、厦、漳产值居五的城市。龙岩的紫金山矿业、龙烟、龙净、龙马、龙工等企业集团造就了龙岩的辉煌。龙岩的森林复盖率达77.9%,居全省第一。龙岩拥有赣龙厦快铁,鹰厦、漳龙梅铁路,以及年内开通的南(平)三(明)龙(岩)快铁。龙岩是拥有直接开往北京、上海等少数地级市之一,是继福厦之后,第三个拥有动车修捡站的城市。 综上所述,南平、三明、龙岩是福建的内地城市,相对而言,龙岩的区位优势更明显些,龙岩离沿海城市更近,交通更便捷些。三个城市都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三地市的城市攀比发展潜力排行,当然是龙岩、南平、三明。然而谁都会说俺家乡好,三明能被好评只有是生态文化 旅游 胜地和休闲 养生 基地,即表明青山绿水美丽新兴文明城市的特色优势。人口在中心城市两区才三十几万人,又正好成立新兴工业城市60岁生日,表示这一代人和工业使命进入退休年龄。但是,没有经济发展潜力的三明,为你的文明美丽年轻而骄傲自豪,我爱您!
具体的情况我也不能准确分析出来,但这三个地方我都曾经涉足过。三个地方各有特色,人文精神也都不错,给我感觉最好的是龙岩。龙岩是中国唯一一个以龙字命名的地级市,并且龙岩作为闽南革命根据地,是一个有很深红色文化传承的地方,涌现出大批革命将领,如邓子恢等。除此之外,龙岩还有很多的土楼文化,希望能很好的发展,抓住机遇。希望龙岩能找出自己的特色所在继续发展努力。
总是有人问这样的问题,城市发展的再好,自己是屌丝,有毛用,北京发展好吧,不是照样有屌丝,发展不好的城市,你有车有房子,有百万存款,不是照样美滋滋。重要的是发展自己,而不是天天瞎逼逼城市
目前是龙岩经济最发达,其次是三明,南平垫底。
龙岩市区面积也是最大的,而且临近闽南地区,经济辐射的影响。
而三明的永安和沙县都不错,高速、铁路、国道贯穿沙县-三明-永安,连成一条线。以后三明会越来越好,沙县距离三明很近,公交直达动车站。
看看三地的人口吸引力就知道了。龙岩,新罗区人口净流入,其他县市区人口净流出;三明,永安市,三元区,梅列区人口净流入,其他县区人口净流入;南平,所有县市区人口净流出。但是龙岩虽然只有一个新罗区人口流入,但是人口流入数量比三明三地加起来都更大。所以综合来说,龙岩第一,三明第二,南平第三
内陆山区的城市应该走重庆模式的发展道路,现在中国桥隧工程技术很好可以把山区的城区通过隧道向外延伸城区的规模,龙岩与江西、广东交界地缘优势比三明、南平更好!三明主要可以依托沙县的地利来发展,南平作为福建的老牌城市需要更新思路来发展!
从地理方位角度看,我认为龙岩发展潜力更大。理由是,首先,龙岩既有山区特点又靠近沿海且邻近广东,有左右逢源的区位优势。其次,龙岩矿产资源、工业基础也比较好。计划经济时期曾是福建重点投资区域之一,改革开放后的发展虽一度滞后,但潜力仍在。三是地理位置与人文环境密切相联。龙岩是闽南语系与客家方言的融合区,其人脉广达、文化积淀可想而之。
Ⅳ 福建南平的经济怎么样啊
2005年是南平撤地设市10周年。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使该市的国民经济稳步增长,综合实力不断增强。据统计,去年,全市GDP突破320亿元,比1994年增长118.8%;财政总收入从1994年的9.11亿元增加到22.83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994年的3311元增加到9339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994年的1420元增加到3622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