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安徽最穷的5个县
截止到2019年5月,安徽省18个贫困县(市、区)已退出贫困县序列。
此次退出的贫困县分别是:颍上县、寿县、潜山市、宿松县、砀山县、灵璧县、泗县、六安市裕安区、舒城县、利辛县、涡阳县、宿州市埇桥区、阜阳市颍泉区、阜阳市颍州区、太和县、界首市、定远县、六安市金安区等。
扶贫成果
2019年2月13日,国家卫健委举行例行发布会介绍中国医疗对口支援情况,2016年以来,国家确定963家三级医院与834个贫困县的1180家县级医院建立“一对一”帮扶关系。
截至2018年底,已实现所有国家级贫困县县医院远程医疗全覆盖,已有超过400家贫困县医院成为二级甲等医院。
(1)蒙城和寿县哪个经济好扩展阅读
安徽省脱贫调查
省级核查结果显示,18个县(市、区)的综合贫困发生率均低于2%,脱贫人口错退率均低于2%、贫困人口漏评率均低于2%、群众认可度均高于90%,所有贫困村全部出列,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幅度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改善,基层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达到或接近全省平均水平,脱贫攻坚总体部署符合中央要求和自身实际,重大政策措施落实到位,后续帮扶计划及巩固提升工作安排有序、措施有力。
㈡ 寿县曾是古时重要城市,为何如今沦落为穷乡僻壤
安徽寿县曾经使四朝古都,虽然说朝代并不像唐宋元明清那么大吧,但是说也算是王朝。这个地方是有文化底蕴的积累的,在上个世纪还是有着不错的经济状态的,不过随着时代的发展,它似乎逐渐被时代抛在了后面。
新时代到来国家越来越重视旅游产业的发展,这样的一个旅游也是完全可以再次焕发青春的。利用它这种文化的积累,利用它古城的优势,完全可以发展出相当不错的旅游产业。如果说能够有良好的经营运作方式,再加上相关政策的倾斜,它可以恢复往日的荣光,经济会逐渐的发展起来。虽然说比不上南京等有名的古都,但是它的经济完全不至于现在这个状态。
㈢ 寿县和长丰县差距
占地面积,生产总值。
1、占地面积,寿县隶属于安徽省淮南市,总面积2986平方公里,长丰地处安徽省中部,县域面积1841平方公里。
2、生产总值,寿县2021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43.8亿元,2021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50亿元。
㈣ 凤台和寿县哪个好一点
凤台和寿县哪一个好一点?个人觉得凤台县这边还是比寿县的经济要好的很多呢,毕竟有很多煤矿
㈤ 寿县的经济
民国及其以前,寿地农作物种籽悉由农户自选自用,积年累代低产低质,既不能提纯复壮,亦难以引进新优品种,混杂蜕化,殊难增产。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寿地农作物种籽仍以旧品种为主。稻谷为川稻、大白稻、长粒籼、麻虾晚等;小麦为三月黄、火油子、葫芦头、五花头等,抗战胜利后始引进美国“白玉皮”;大豆为燥子黄、寒豆、青豆等;红薯为红白燥、南瓜黄等;油菜籽为山腊花、黄鳝子、大乌子等;花生为一窠青(站秧)、顺地溜(睡秧);棉花为小花、紫花(絮呈浅棕黄色),抗战胜利后始有种植改良棉者(原产美国,农民称之为“大花”),因栽培不得法,出苗率低,多病虫害,而未能推广;麻类,大麻为火球子,苘麻为青白皮。
1952年起,各种农作物良种先后引进,加以培育繁殖新种,使种籽不断更新换代,一期胜过一期。1985年,县农业部门对1949年以来各种作物品种进行普查,全县共计344个品种,其中稻谷135种,小麦49种,大麦14种,玉米4种,高梁7种,花生6种,芝麻7种,麻类3种,棉花5种,西瓜5种,大豆25种,豇菉小杂豆17种,红薯10种,油菜籽11种,其他36种。现用品种内,每种作物都有适合当地水土、耕作条件的若干个当家品种,而旧时的稻、麦、油菜、棉花品种大都已被淘汰。
稻谷
水稻品种更新大体已经历三期,每换一代,产量上一新台阶。1952—1963年,去陈布新,推广胜利、中农4号、南京1号(399)、蜜蜂球、乌嘴川等高杆品种,平均每亩产量由原80公斤提高到124公斤,因推广种植绿肥(紫云英)与普遍使用化肥,夏季多暴风雨,高杆品种不耐肥,长势猛,易致倒伏造成减产。1964—1983年,以矮代高,选用植株矮,耐肥品种如矮脚南特、团粒矮、二九矮、广场矮、珍珠矮等,平均亩产递增至230公斤,丰产田可达400公斤。1983年起,取杂舍矮,县在各地推广种植杂交组合品种11000余亩,平均亩产逾500公斤,这一成功,引起农民极大兴趣。此后,杂交稻面积逐年扩大,1987年全县增至54.3万亩,占水稻总面积44.8%,平均亩产416公斤,丰产田亩产达600公斤以上,全县杂交稻总产达2.26亿公斤,占稻总产55.3%。全县现有杂交稻7个组合品种,当家品种为汕优六号,种植面积占55.2%的矮籼稻与少量粳糯稻,当家品种为南京11号、桂潮2号、淮河糯等,平均亩产仅274公斤,产量占稻总产44.7%。
小麦
小麦品种换代已经历四期。1956年起先后引进丰产3号、南大2419、矮粒多等抗病虫害品种,至1965年时,小麦平均亩产由原43.5公斤提高到62公斤。1965年前后,陆续引进华东6号、万年2号与意大利的阿夫、吉利矮杆红等早熟抗锈品种,至1975年时,平均亩产增至96.5公斤。1975年前后,又引进早红、早白、钟山6号、郑引1号、欧柔、博爱7422等早熟、高产、耐肥、抗病良种,至1980年,平均亩产递升至128公斤。1981年起,又先后引进扬麦5号、马场2号、偃师9号、徐州21、泗汤936、宿育1号、陕农7859等新优品种,1987年平均亩产已达166公斤,丰产田超250公斤。
棉花
1956年,岱字15号良种棉在寿县试种成功,1958年普及全县,平均亩产皮棉18公斤,为1949年的2.2倍。县棉花原种场每年对缺种队保证供应岱字棉零代种(原种)与一代种。1975年前后,县内陆续引进徐州142、沪棉749等良种。1980年,为解决一年两熟接茬棉种问题,引进了中棉所10号接种油菜茬或早麦茬。同时,县棉种场育成岱字16号新种,并引入泗棉2号。1987年,岱字棉、中棉所10号为当家品种,全县平均亩产皮棉34公斤。
2012年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25.11万公顷,与上年持平。其中:小麦面积11.37万公顷,增长2.9%;油料种植面积0.86万公顷,下降30.6%;稻谷面积10.95万公顷,与上年持平。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73.13亿元,增长0.8%。全年粮食总产量达141.27万吨,增长4.6,再创新高。油料产量2.28万吨,增长5.1%;棉花产量4478吨,增长0.4%;稻谷总产量88.87万吨,增长2.7%;蔬菜、席草等其他经济作物在扩大优质品种的基础上总量继续增长。 寿县的手工业起源较早,有2000多年历史。主要有铁、木、竹、石、砖瓦、陶瓷、酿酒、制饴、制革、染织、印刷等。清光绪年间,州人孙家鼐(咸丰时状元,官至资政院总裁,为帝师)倡导开矿山、修铁路、兴办实业,对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其后辈孙多森、孙多钰等在他的薰陶下,不遗余力地筹划、投资办起了一批工矿企业,虽然厂矿都不在寿县,但也激励、启示了家乡人民。
1950年冬,寿县人民响应毛泽东主席“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号召,10余万民工奋战于寿西淮堤、正南淮堤。为保证民工口粮供给,国家在城关、正阳分别兴建了粮食加工厂。
1951年秋,寿县城乡铁业、竹木业、服装业等先后开展了组建生产合作社、组的试点工作。其做法是:由供销合作社或国营商业公司供给原料,加工订货,包销产品;社、组内部实行按劳取酬,原属业主所有的工具设备、原材料等折价作为股金参与分红,社、组员也可以投资入股;同工同酬,雇佣关系不复存在,保留学徒,给予相应的工资报酬;民主推选社、组长与会计员、保管员。
1952年,省财经委员会批准寿县动用农业税超征提成款10.5亿元(旧人民币),先后用于办电、办粮油加工厂与公私合营工业等投资。是年6月,淮南电厂输电线路蔡寿段接通,向县城供电,后逐渐向农村延伸;电力的开通,推动并加速了寿县的经济建设。1953年10月,贯彻中共中央“要按照利用、限制、改造政策,逐步实现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指示,寿县加快了手工业由点到面实现合作化的步伐与私营工业向公私合营过渡的进程。
1955年11月,久福烟厂实行公私合营(建国初县内有卷烟厂8家,其中7家因严重亏损先后停办)。是年,为适应棉花统购统销后的需要,县合作社联合社在城关兴建轧花厂(以后又在农村择区陆续建厂)。1956年3月,合作化高潮到来。城关酱园全行业合并成立公私合营酱园厂。各种手工业生产合作社进一步扩充,相继取消股金分红,实行收入全额按劳分配。秋,城关7家印刷社合并组建为地方国营光明印刷厂(即今寿县印刷厂),始承印中共寿县县委主办的周刊<支部生活>。同时,在加强粮油计划供应的情况下,糕点业也合并组建为地方国营寿县食品厂。到1958年春,城关、正阳两镇的生产合作社,具备了一定的生产规模与经营水平,先后组建为集体所有制的工厂,如农具厂、服装厂、鞋帽厂、木器厂、化工厂、百货厂等。
1958—1959年,县财政拨款208万元,平调集资120万元,兴办炼铁厂、炼焦厂、耐火砖厂、玻璃厂、制毯厂、锅厂、磷肥厂、农机厂等。与此同时,省财政专项拨款810万元支持兴办化肥厂、水泥厂与补助大办钢铁费用(其中水家湖12座13立米小高炉基建款120万元)。在大办的高潮中,公私合营酱园厂分出一部分,在财政、商业部门的支持下转为国营,称淮新酱品厂(即今商业局酱品厂)。一些属于集体经济成分的如鞋帽厂、木器厂、化工厂、砖瓦厂等经主管部门批准后,陆续挂起了地方国营厂的衔牌。
1961年秋,根据中央指示,纠正“五风”错误,清理退赔平调资金。
1962年全面调整国民经济,贯彻中央“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实行《国营工业管理条例》(即工业七十条)。按照省、地要求,绝大部分新建工业“下马”,或撤销,或停产,在全面进行清产核资后,保留了农机厂。那些在“大跃进”中转为国营的集体工厂,仍恢复其集体经济成分。是年初,奉省令撤销公私合营的久福烟厂,其设备与部分技干、员工分别调往合肥卷烟厂与六安裕民烟厂。
1964—1965年继续贯彻以调整为中心内容的“八字方针”,寿县的工业建设进入新阶段。在省、地、县再投资的支持下,水泥厂率先恢复了生产,化肥厂在完善设备配套后也宣告投产,农机厂扩大了生产范围,从一般农机具进入试制动力机械。
1967年,“文化大革命”动乱进入高潮,在极左路线的指引和派性的干扰下,规章制度被视为资产阶级法权而弃置,主管部门职能瘫痪,工厂处于半停产或停产状态。
1969年撤销县拖拉机站(始建于1958年秋),机车与配套农具全部分配至公社,以该站修配车间扩建为农机二厂(即今农机修造厂),原农机厂称一厂。
1972年时,农机一厂已能批量生产195—12型柴油机,遂以为专业,并改名为寿县柴油机厂。
1978年冬,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拨乱反正,明确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任务,通过批判极左路线,逐步改革经济管理体制,寿县工业生产出现了好势头,亏损面、亏损额逐年均有所下降。
1982年,柴油机厂因产品滞销、长期亏损而停办;省、县财政投资240万元改办织布厂,次年试车投产。1982—1984年,省粮食厅先后投资在石集兴建现代化中型植物油(精炼)厂与南关外新型混配饲料厂。
1985年,县供销合作社联社与省属国营寿西湖农场相继在北山办起了小型水泥厂。
2012年实现工业增加值23.16亿元,比上年增长10.8%。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12.3亿元,同比增长10.5%,轻重工业增加值比例由上年的67.4︰32.6变化为68.6︰31.4。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5108万元,同比增长5.8%;股份制企业增加值10.6亿元,增长14.4%;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加值3866万元,增长15.3%。
㈥ 定远和寿县哪个经济比较好
必须定远啊,好很多啊
㈦ 安徽有两个县城,发展极为相似,都是当地历史古城却游客稀少
我们都知道,每一个地方都有属于它的独特 历史 和特殊的发展方式。同时,我国很多城市也是将各地的 历史 景点等方面作为了当地的一种宣传材料,让人们通过了解当地 历史 的方式去了解这一个城市;而在安徽就有这样两个县城,明明是当地的知名 历史 文化古城,而且景点数量与质量都是极高的,但是却游客稀少,现在就让我们来看一下,是什么原因让这两个城市走上了如此相同的发展之路。
首先先来说一下这两个城市。首先第一个就是蒙城,地处于安徽西北部地区,同时,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古时候的蒙城也是兵家必争之地;而另外一个就是地处于安徽中部地区的寿县,是安徽第一批入选国家 历史 文化名城的城市之一。
先来说蒙城。关于蒙城的 历史 ,大约可以追溯到人类 历史 5000多年前。据悉,在这里曾多次发掘出5000年前人类文化一直;而且在1989年的时候,在这里曾经发掘出了面积大约在1万平方米尉迟恭遗址,而蒙城也是在这个时候,被人们比作是“中国原始第一村”。同时,除去这些之外,蒙城还是一个有着丰富 旅游 资源的城市,在这里有着九鼎灵山以及庄子祠等名胜古迹打造,而蒙城也是因此进入了安徽 历史 文化名城的行列之中。
然后就是寿县了。与蒙城相同,古往今来的寿县就是安徽境内的一大交通枢纽城市,同时在这里更是有着10次为郡、4次为都的 历史 ;而且寿县还是楚文化的发源之地,我们熟悉的淝水之战就是发生在这里。同时,寿县境内的景点也是大多数以 历史 遗址为主,在这里有着号称“天下第一塘”的安丰塘以及清真寺等建筑。
而让人们想不到是,就是这两个有着极其浓厚 历史 底蕴的城市,其知名度方面却是比较小的,也是很受会有游客们特意来到这两处地方进行游玩。不过我们也是要相信,在不久之后,这两座古城一定会名声大噪,成为当地的知名 历史 文化古城。你对,安徽有两个县城,发展极为相似,都是当地历史古城却游客稀少,是什么看法?
安徽或增一“新县市”,就在合肥境内,有望“撤县设市”
安徽或增一“新县市”,位于马鞍山市,有望“撤县设市”
安徽一“低调”景区,被称“木雕艺术博物馆”,距宣城约40公里
安徽“幸运”的县,投资336亿元的高铁通行,未来或有重大发展
㈧ 安徽寿县
寿县就我们六安的地方,是江淮分水岭,也就是南北分界线,如果硬要分南北的话,算北方应该好点。寿县有天下第一塘,甚至还是以前一朝代的古都。寿县是一个经济有待提高,古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
㈨ 安徽寿县是哪个市哪个区
寿县,隶属于安徽省淮南市。
位于安徽省中部,淮河中游南岸,东邻长丰县,北与淮南市区、凤台县毗邻,西靠霍邱县,南与六安市、肥西县相连。介于东经116°27′-117°04′、北纬31°54′-32°40′之间,总面积为2986平方千米。
截至2018年,寿县下辖22个镇、3个乡,另设有1个开发区、2个农场。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寿县常住人口为838507人。
寿县经济综述:
2020年,寿县地区生产总值(GDP)22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1%。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55.5亿元,增长1.0%;第二产业增加值56.4亿元,下降0.4%;第三产业增加值110亿元,增长4.5%。
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23.8︰26.6︰49.6变化为24.9:25.3:49.8,其中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18.8%。全县年末常住人口83.85万人,全年常住居民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23576元(折合3418美元),比上年增加3629元。
2018年,寿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78.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1%。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45.6亿元,增长4.5%;第二产业增加值62.5亿元,增长17.1%;第三产业增加值70.5亿元,增长5.8%。
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27.5:33.1:39.4变化为25.5:35.0:39.5,其中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29.3%。全年常住居民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16943元(折合2560美元),比上年增加1452元。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寿县
㈩ 关于安徽淮南的发展问题
随着近几年国际和国内能源市场的走俏,煤炭价格的抬升,作为国内重要煤电化生产基地的淮南经济形势发展很好,这些年GDP稳居全省第四,步入安徽经济发展第一方针,在岗职工人均年收入去年也突破了两万,位居全省第一。淮南作为一个重工业城市,环境治理问题自然不得不面对,最近几年矿业集团十分注重新建矿井的绿化以及老矿井的改造工作,有些新建矿井简直就是一座大花园,根本看不出煤会的痕迹,平圩、田家庵、洛河等大型电厂也把关闭小机组和脱硫工作摆在了前面,淮化集团在正在着手建设新厂区和现有设备的技改工作,更何况淮南拥有历史悠久风景秀美的国家4A级旅游风景区--八公山以及人称“华东白洋淀”的焦岗湖,在这大好形势下,全市人民正努力创建全国文明卫生城市。人文方面,两千年前,便诞生了至今璀璨中华文明的煌煌巨着--《淮南子》,着名的中国国际豆腐文化节已在淮南连续成功举办了十四届,今年12月也将举办首届中国国际少儿艺术节,新落成的市体育文化中心和规划中的山南新区奥林匹克体育中心遥相呼应。此外,我市现有安徽理工大学、淮南师范学院、淮南联合大学、安徽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淮南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在校大学生近十万,文教事业蒸蒸日上。hoho,上面说的有点刻板了,不过都是事实,虽然还有很多的不足,不过淮南240万人民欢迎LZ来淮南作客,实地体会一下,看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