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从经济学角度看:找伴侣,就是在找终身合伙人
这个观念虽然有点功利性,但还是有一定道理的,最起码两个人有共同的目标也有合作的意向。夫妻之间有感情,也有责任,以合伙人的身份来相处,把未知的风险先预告一下,把能把控的幸福分享给对方,这种方式相处起来才更坦然。夫妻之间可以有浪漫,也可以有现实。把婚姻当成终身事业来经营,可以一同打造一个家,也可以一起创下一番事业。
婚姻伴侣和合伙人在很多方面都是有共同之处,诚意是二人关系的基础。所以说,找伴侣,也就是在找自己的终身合伙人,外貌会是一个因素,但按照找事业合伙人的标准,能力、才华、人品、认知、思维等,才是最终因素。但愿我们皱纹满额、白发苍苍时,身边那个越缩越矮小的人,还是彼此那个曾经最真的感动。
Ⅱ 有哪些经济学理论可以用在谈恋爱上
大概两周前回加拿大的航班上,我在机舱尾部跟一位空姐聊了很久。当空姐小妹双眼向下一瞥,略微停顿之后问我“班组要在这里呆四天,不知道该干什么去”的时候,我认认真真的为自己叹了口气,然后告诉她某处景色不错,祝她玩开心并回到了座位。
看到浮标沉下去了,我却把鱼竿放回地上,难道我是素食主义者?
并不是这样,事实更加残酷,我是学习经济的人。
我这样做是在牺牲流动性来换取更高的收益,因为稳定的恋爱关系需要付出自由的代价。为了一段短暂的艳遇,我需要很多补救措施来防止被女朋友发现,这样做的?2000?本太高了,而我并不愿意承担分手的风险。很不幸,用经济逻辑的理性来指导日常生活,就是会把人变得这样不潇洒。
如果在我用这样惨痛的教训告诫之后,题主还是想变成无聊的人,下面的一些经济理论可以供你参考。
我相信这个题目下面,会有很多人提到“沉没成本”,“机会成本”,“风险分散”等等可以广泛使用在恋爱中的经济原则。所以我想谈谈更加有操作性的理论。
经济学中,有一个博弈叫做秘书问题,是由Merrill M. Flood在上世纪提出,光看名字就知道似乎可以用在择偶中。首先,我们可以假设题主打算谈 n次荡气回肠的恋爱,你可以选择随时放弃或接受一段感情,但是一旦决定放弃就不能回头再找前男友。那么,怎么样才能选到最优秀的男友呢?
稍微想一下你就会知道,最好的办法是先玩几次,体验一下男生的平均品质,再开始认真选择,一旦出现比前面都优秀的男生就马上留下。
假设作为样品的男人是k个,则在k以内的男人就算是吴彦祖也要选择放弃,然后从k+1开始,一旦出现比吴彦祖更帅的男人(比如我)就终止博弈。那么,k的大小就至关重要了。既不能太小,让人没试出深浅;也不能太大造成选择变少。则公式为
其中n是恋爱次数,i是遇到王子的时刻。
具体的演算在这里不赘述了,直接告诉你答案是
k=n/欧拉数e = n/2.71
比如读完这篇文章后你决定谈30次恋爱,则前面的30/2.71=11次恋爱是练习赛, 前11个男友将注定成为你人生实验的小白鼠。从第12个人开始,如果遇到比前面11个好的,就务必要抓住机会了。
看到经济学家们殚精竭虑的为你抛弃屌丝男友找到了理论依据,你是不是觉得劈起腿来姿势都自然了许多?然而你还是太年轻了,恋爱是一个双向选择的过程,我们男同胞也有对应的决定权。
对于男生,在以前的知乎答案中,我曾经提及在择偶时对美貌,身材和性格内涵的取舍。你的同事和朋友或许会劝你找个漂亮的姑娘,实际上那是因为他们的阅历不够。如果你25岁结婚,则在40岁时和你老婆只在一起15年,此时她的外貌“红利”几乎已经不存在了。接下来到80岁,你们还要共度40年,这40年的幸福则完全取决于她是温柔体贴,还是不断在提醒你自己把最漂亮的时光给了你,你需要负责。
这里有一个佐证。有经济学家丧心病狂的利用阿里巴巴的内衣产品购买记录做了数据分析,得出的结论是: 胸越大的女生越会花钱。所以请珍惜身边的平胸妹子,毕竟 平但是真。(这也可能是由于大胸妹子能嫁给有钱的土豪。)
Ⅲ 经济学问题:一夫一妻制 与 一夫多妻制
这个类比是不合理的。顾客与汽车供应商之间只有一份合约,法律禁止拥有多于一辆汽车,等于是干预了这份合约条款的自由选择。但夫妻不同,你想多娶一个妻子的事情,是不能等同于多买一辆汽车的,因为多买一辆汽车你无须得到第一辆汽车的允许,你只与供应商之间达成合约即可。而多娶一个妻子,这就变成了三方合约,在合约是自愿达成的前提下,你必须得到你第一个妻子的同意。
一夫一妻制实际上是规定了婚姻合约的选择,其必须是一对一的。它禁止了多于两人以上,大家愿意自愿达成婚姻合约的可能性。
一夫一妻制在现代社会的广泛采纳应与女性经济地位的提升有关。历史上允许一夫多妻,但实际上往往男方多娶一个女性是无须得到妻子的同意的,这是因为女方完全没有合约的退出权,即不是各方自愿达成的。没有退出权是因为女性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难以拥有自己独立的经济基础,离开男性很有可能就意味这无法生活。而在现代经济下,女性完全可以拥有独立的经济基础,一夫一妻的广泛采纳正是女性经济地位提升以获得了政治上的话语权,而参与了这一法律的制定。
至于谁是受损者、受益者,很清楚吧,想多娶或是多嫁的就是受损者,反过来就是受益者啊。
想从经济效率上来说明一夫一妻更优是困难的,因为在人口男女数不均等的情况下,假如把人口看做是一种生育资源,则因为一夫一妻制干预了合约的自由选择,使得必定有一部分人口资源无法发挥繁衍的作用。
Ⅳ 想娶个老婆需要很大的一笔钱,没钱就娶不了。那么从经济学角度说娶老婆本质上是购买一件商品或服务吗
娶老婆花钱是为了营造生活空间,
和花钱购买商品或服务的等价交换不是一回事。
Ⅳ 现在想娶个老婆需要很大的一笔钱,没钱就娶不了。那么从经济学角度说娶老婆本质上是购买一件商品吗
对是等号,但是商品的作用不同,商品是物品没有感情,女人是买来的但是以后会有感情,
Ⅵ 用经济学原理解释中国传统社会下的子女婚姻关系如为什么是女方嫁给男方女方为什么要收彩礼
古代的生产资料掌握在男性手中,尽管是封建社会也是原始社会中父系社会的延续。因而是女方家给男方。而女方养育一个人也是要有成本投入的,而男方娶妻是为了生子以延续对财产的掌控,因而需要向女方支付彩礼
Ⅶ 合娶老婆是什么概念 经济学教授为何会有这样的想法
唉。实不相瞒。。提出这个观点的谢作诗,和我老师是极为要好的朋友。
为什么经济学教授会有这样的观点?很简单,因为在纯经济学的角度下,不应该考虑道德等因素,经济学假设人都是理性,自动忽略掉感性,所以很多经济学家都提出了很多你难以置信的观点,但光从学术的角度上说,这并没有什么对错。
以下是我老师对于这个观点的评价。
首先,要强调的是,3000多万光棍是一个事实,而这些光棍的存在是社会的不稳定之源。如明朝风起云涌的农民起义就与明后期严重的性别失衡联系在一起。尽管3000多万光棍应该不会使中国出现像明朝末期那样严重的社会动荡,但毫无疑问的是这会使得社会民众,尤其是女性的不安全性显着上升,因此,该问题是现阶段我们不得不迫切解决的问题。
其次,如何解决?造成3000多万光棍的根源在于长时间实行的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古人认为女儿双全为“好”,但一胎政策使得男孩偏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尽管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贝克尔教授认为中国的性别失衡问题会通过市场机制,即在婚姻市场提升女性价格,降低男性价格来实现,但利用市场机制解决该问题面临人口生产的滞后性,即人口从出生到步入婚姻市场至少需要20多年的时间。如何解决即将出现或已经出现的3000多万光棍的“性福”问题?谢作诗教授的性交易合法化和实行共夫制度可能是一条可行的路径。
第三、共夫制度在中国历史上不乏先例,如在南方一些山区,在解放前,典妻现象曾经比较普遍,即光棍租用贫困家庭的妻子,在租用期间所生小孩归光棍所有,以此来解决光棍的后代问题,这是一种典型的共夫制度。
第四、将共夫制度用于解决3000多万光棍问题,近乎帕累托改进。从光棍的角度看,解决了其生理和后代问题;从贫穷女性的角度看,无论其是否参与共夫制度,因共夫制度的实施,对其需求增加,进而价格上升,提升其福利水平。从社会角度讲,社会的稳定性上升。该制度对中产阶级及以上男性和女性没有影响。该制度的唯一受损者是一些原先勉强娶得起老婆的贫困男性,因为该制度,女性的价格上升,被迫付出更高的价格或被迫与其他男性分享妻子。
第五,对谢教授提议的反对意见主要来自于道德层面。道德更多反映的是中产阶级的声音。中产阶级自己有妻子和小孩,当然不会知道底层3000多万光棍和贫困女性的想法。从道德角度反对谢教授的提议是非常不道德的。
第六、从婚姻契约的角度看,只要男性和女性不是被迫选择共夫,那么自愿的交易有利于提升双方的福利。又因该制度对第三者不会造成严重伤害,即负外部性较小。政府对该契约的干预,即禁止,对社会福利是不利的。
3000多万光棍的问题将迫使中国进行相应的制度改进,但谢教授设想的共夫制度也面临很大的困难,如从人的生物性看,一夫多妻而不是一妻多夫是常态,如果放开一妻多夫,那么要不要放开一夫多妻呢?
从个人的观点看,在不需要大的变动制度的前提下,存在一个显着的帕累托改进机会,即减少对涉外婚姻的干预,建议尽快实施。
Ⅷ 从经济学的角度解析,人为什么要结婚
从经济学角度分析,择结婚和选择单身都是人们在成本与收益间权衡的一种理性的选择,结婚的目的在于希望从婚姻中获取最大效用。
经济学以人类的自私本性为假设,是研究在资源约束条件下人们如何做出理性选择以实现效用最大化的学问。用经济学的眼光看,婚姻是一种交易。从找对象到结婚的过程就是一个寻找目标市场、考察双方需求、认同商品交换条件直到签订交换契约的过程。选择结婚和选择单身都是人们在成本与收益间权衡的一种理性的选择,结婚的目的在于希望从婚姻中获取最大效用。
结婚给人带来的收益是十分明显的,婚姻的优势大体上可以归纳为五个方面:一是获得性的满足和情感的寄托。婚姻可以使性伴侣长期化、稳定化,使性生活安全化,特别是在艾滋病威胁人类的今天,稳定健康的性伴侣对谁都有好处。二是通过男女互补,促进资源的充分利用,实现规模经济,获取规模经济效益。具有不同专业化优势的、在能力与收入方面存在差别的男女,通过婚姻的形式可以使双方的收益达到最大,是一个互补双赢的方案。最明显的例子是,一个人和两个人的生活开销并没有太大的差别,比如住房和家具,一个人生活用一套,两个生活也是用一套。再比如男主外女主内,或者女主外男主内,要比每个人既主内又主外效率更高。三是互相提供信用,协调人力资本投资的收益。比如一个人支持另一方做生意,最后实现总效用的增加。四是起到防灾保险的作用。比如一方生病了,有人照顾,并且在因生病的失业状态下有人支付医药费用。印度农村流行女儿远嫁,明显具有防止农业欠收风险的功效,两亲家不在一个农业区,同时受灾的可能性较小,若一方遭灾另一方有能力接济。五是可以分享家庭商品增值。婚姻作为耐用消费品,具有逐渐积累增值的特点,在规模效应的推动下,婚姻的某些独特效用会逐步显现出来,比如情感的寄托、家庭的福利、知识和智慧的交融、小孩带来的乐趣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