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慈城镇的经济概述
慈城镇现有各类企业1000余家,涌现了一批冶炼、轻纺、服装、化工、机械、建材、医药等行业骨干企业,是浙江省最大的铜冶炼基地和宁波市重要的轻纺、建材基地。
慈城依托农业、林业两大示范园区,狠抓种植业、养殖业、林木业、农产品营销业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使农业成了经济发展的一个亮点。
第三产业是慈城经济新的增长点。利用慈城独有的古镇优势发展三产,具有广阔的前景。以旅游开发为龙头,房地产业、商贸业、社会服务业综合发展的格局已初具雏形。
慈城具有城乡结合、交通便捷、通讯发达、人口密集、土地资源丰富和服务体系健全等优势,是海内外投资者的理想热土。
慈城工业园区紧靠甬余夫线公路和萧甬铁路,交通便捷、招商引资政策优惠,在这里投资,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开展的慈城中心镇建设和古镇保护开发工作,将为投资商提供更广的投资领域。
Ⅱ 浙江知名度最高的4个乡镇 你去过几个呢
浙江是我国经济发达的省份之一,也是乡镇经济最繁荣的地区,这里拥有知名度很高的城市,同时也有名气很高的乡镇。下面介绍一下浙江知名度最高的4个乡镇,看看你去过几个吧:
1、乌镇:乌镇是浙江名气最大的乡镇,位于嘉兴市桐乡市,地理位置优越。乌镇的出名源自其互联网大会在乌镇的举办,其实乌镇早就是江南六大古镇之一,是中国十大魅力名镇,拥有6000多年的 历史 了。
2、横店镇:横店镇的知名度源自其横店影视城。横店镇位于金华市东阳市,有中国磁都、中国好莱坞之称。在抗日剧繁荣的时期,每年在横店拍摄抗日剧中死亡的鬼子是目前日本人的数倍。
3、柳市镇:柳市镇隶属于温州乐清市,是中国电器之都,拥有多家知名企业。另外柳市镇还是雁荡山风景区的一部分,拥有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中国100强乡镇。
4、普陀山镇:普陀山镇的知名度源自其普陀山了,普陀山是我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宗教文化 历史 。普陀山镇入选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
浙江除了这4个知名的乡镇外,还有一些名气也很大,比如千岛湖镇、瓜沥镇、慈城镇、灵溪镇、马鞍镇等等。
浙江发达的乡镇企业和民营经济,让浙江诞生了大量的知名乡镇。
不知道这些名气很大的乡镇你去过几个呢?欢迎留言说说你的感觉吧。
Ⅲ 慈城镇的发展近况
2011年,全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3.27亿元,同比增长15.4%;财政一般预算收入7.14亿元,同比增长14.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1.29亿元,同比增长20.3%。
【区位交通】
慈城是宁波市的西北门户,区位优势明显。慈城距宁波市中心15公里,距宁波市栎社机场25公里,距宁波—舟山港40公里,规划中的城市轻轨4号线穿越境内。杭州湾大通道进入宁波市区的两个出口均位于慈城境内,慈城离上海的车程为一个半小时左右。慈城日益成为宁波乃至整个浙东地区的交通枢纽。
【土地资源】
慈城三面环山,一面临江,平均海拔3.3米,地形北高南低,山水相依,自然环境优美秀丽。广袤的可利用土地、多用途的土地开发选择使慈城成为宁波城市北拓的重点区域,作为杭州湾大通道南端的重要节点,慈城镇有丰富的土地资源和宁波卫星城权限优势,这与人口和建筑密度已趋于饱和的其他环杭州湾地区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和广阔的开发前景。
【文化品牌】
慈城从唐代开元26年(公元738年)为慈溪县治,至今已有1200多年的悠久历史,是我国江南地区目前保存最为完整的古代县城。作为中国传统县城的典范,慈城仍完好地保留着县治背山面水、公共建筑左文右武及街巷双棋盘布局,这充分体现了古代县治规划者的传统风水布局考虑和天人合一的思维模式。慈城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文物古迹灿若云锦,2.17平方公里的古县城内,明清古建筑保存完好,着名的古建筑有孔庙、甲第世家、福字门头、布政房、姚状元宅、符卿第、向宅、冯宅、俞宅等,2006年慈城古建筑群被列入国务院批准的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慈城文化荟萃,人才辈出,历史上曾出过5位状元、519名进士,当代有着名京剧大师周信芳,金融界领袖秦润卿,中科院院士谈家桢、颜鸣皋、朱祖祥等,还有着名作家冯骥才等。深厚的历史底蕴,丰富的人文资源,使慈城这个品牌如同璞玉一般日渐闪耀出迷人的光芒。
【人居环境】
慈城是全国环境优美乡镇、浙江省生态镇和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有着绝佳的山水环境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加上杭州湾大通道和宁波城市轻轨等区域一体化快速交通网络的建设,慈城已完全融入到“上海两小时经济圈”,并成为“宁波市人居黄金区域”。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居住理念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更加强调对于“宜居”环境的追求,“居住郊区化”的理念飞速增强。因此,优越的山水优势和人文环境将是慈城的魅力所在、优势所在、希望所在。不断改善和提高人居环境,特别是“住在慈城”这一城市品牌的不断提升,将成为慈城发展的强大动力。
【古县城保护开发】
慈城古县城是江南地区唯一保存较为完整的古县城,享有“江南第一古县城”的美誉,面积约2.17平方公里。古县城内保留有唐代的街巷格局,存有大量的书院、藏书楼、药铺、庙宇、官宦宅地、陌巷民居和考棚、孔庙、县衙等传统建筑,面积约60万平方米。
慈城古县城当前主要实行的是国有企业投资经营,政府参与协调管理的工作机制。由市、区、镇三级共同出资成立的慈城古县城开发建设有限公司负责整个慈城古县城的保护、开发建设和管理。宁波市建立了由城建副市长任组长、市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和江北区共同参与的宁波市慈城古县城保护与开发领导小组,总体指导和协调慈城的开发建设。江北区成立了慈城古县城保护与开发管理委员会,协调慈城古县城保护和开发建设。
慈城古县城保护开发,主体是按照“五点一线”(校士馆、冯俞宅、孔庙、县衙、慈湖景区及东入口道路和沿线景观)工程进行推进,已累计投入16余亿元,保护修缮了大批古建筑,完成了太湖路太阳殿路历史街区的风貌改造。开放了孔庙、古县衙、校士馆、清道观、冯俞宅、冯岳彩绘台门等旅游景点。2009年古县城保护工程荣获“2009年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荣誉奖”,慈城古县城也创建成功国家4A级旅游景区。
【产业经济发展】
2011年慈城实现工业总产值204亿元,规上工业销售产值185.86亿元,规上工业利润5.6亿元。金田铜业集团是中国企业500强、国内最大的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正加快转型升级。金田已成为全国首批“城市矿产示范产业基地”,并建立了国家级博士后工作站。私营工业城现有企业100余家,主要行业为电力装备制造、纺织服装等。宁波(江北)高新技术产业园一期项目长阳科技新材料项目已进入试投产阶段,三星电气项目开工建设顺利。慈城工业发展空间加速拓展,转型发展加快推进。
慈城镇狠抓农业特色产业,着力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发展效益农业,形成了以花卉苗木、竹笋、蔺草、无公害茭白、白茶和杨梅为主的六大产业,打响了享誉国内外的慈城年糕品牌,建成了国家级白茶标准化示范区和省级杨梅标准化示范区,推进了粮食功能区标准化提升工程;推进了生态农业和休闲旅游业融合发展,五星绿野山庄、三勤白茶源、半浦古村(龙虾园)、毛岙生态村、妙山怡景农庄和花海稻香等一批乡村休闲旅游项目荣获宁波江北都市田园新十景称号。2011年,全镇实现农业总产值4亿元。
第三产业日渐活跃。古县城和绿野山庄已成功创建国家4A级景区,古县城旅游知名度日益提高,乡村旅游发展迅猛。房地产业前景美好,万科置业、城投置业、众茂房产等房产公司相继在慈城开发高品质房产。
【新城建设】
慈城新城位于古县城南侧、官山河两岸,规划面积约8.2平方公里,东至狮子山,西到中横河,北到慈江,南至北外环线。
慈城新城依托古县城历史文化产业和品牌,充分利用原有山水环境,从城市肌理上继承古县城格局,从城市建筑表现手法和城市使用功能上体现现代性,实现城市继承和发展。功能上以商业居住为主,并集文化产业、休闲娱乐、商业零售、行政服务于一体。
慈城新城已完成投资21亿元,基本完成征地、拆迁、基础设施建设。完成了中心湖景观工程和官山河西侧景观工程。维拉小镇、云鹭湾、慈城中学、五星级酒店、宁波妇儿医院北部院区、商业综合体等项目环湖依次展开。
Ⅳ 慈城镇的介绍
慈城镇是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目前唯一的辖镇,位于江北区最西端、宁波市江北区西北部,距市中心14公里,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之一。镇域面积70.07平方公里,是全国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省、市中心城镇,浙江省历史文化保护区。慈城史称勾、勾余、勾章,自唐开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始至1954年,历1200多年皆为慈溪县治。千年的历史为慈城沉积了深厚历史文化底蕴。保存了完整的传统生活结构方式,保留下来的传统建筑中不但有大量的民居建筑。2010年1月,慈城镇成为宁波市卫星城市试点,被赋予部分县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
Ⅳ 慈城镇的地理环境
慈城镇地处浙江省东部宁绍平原,位于宁波市江北区西北部,距离宁波市中心15公里。东与洪塘街道接边;东北与镇海区九龙湖镇接界;南临姚江,与鄞州区隔江相望;西及西北分别与余姚市河姆渡镇、三七市镇接壤;北与慈溪市隔山为邻。镇域面积102.57平方公里,总人口近9万,下辖39个行政村,6个社区,是江南地区唯一保存得较为完整的古县城。被列为中国慈孝文化之乡、国家AAAA级景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中国环境优美乡镇、中国年糕之乡以及宁波市7个卫星城之一。
辖区三面环山,一面临江,平均海拔3.3米,地形北高南低,山水相依,其自然环境优美秀丽,而其山色,城池更因“慈湖、云湖(英雄水库)、鄮湖(毛力水库)”三湖之交相辉映而尤显风姿。慈湖是慈城的点晴之笔,为慈城增添了水灵秀气,而狮子山、大宝山、清道山等却烘托了慈城的雄浑霸气。
2009年全镇实现三次产业增加值13.5亿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5.9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3.8亿元;进出口总额5.34亿美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745元;农村居民人均年收入10876元
慈城地域优势明显,交通便捷。其距宁波市中心约15公里,距离宁波栎社机场20余公里、距离北仑港约38公里;有市公交车331、333、335、336、337路直通慈城,行程15-20分钟;西侧的余姚江即是浙东运河的部分。境内有萧甬铁路(箫山-宁波)、甬余公路(宁波-余姚)、慈骆公路(慈城-骆驼)、庄浦公路(庄桥-慈城)。杭州湾大通道贯穿慈城、进入宁波,使慈城成为宁波市北端的门户客厅上海远郊。
慈城土壤肥沃,物产丰富,且可开发利用率高。2008年全镇共有各类企业400余家,已形成了有色金属、服装、建筑、机械、化工、轻纺、医药等门类较为齐全的工业体系。以种植业、林特业、畜牧业为主要结构的都市农业已成为慈城经济发展的一个新亮点。
慈城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历代名人辈出,且具有优越的、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2000年来,相继被命名为浙江省历史文化名镇、全国综合改革试点镇和宁波市中心镇。经过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慈城将逐渐显示古色、绿色、山色、水色和现代经济特色。
Ⅵ 慈溪市的经济结构、人口及其就业状况、教学条件、基础设施情况
一·基本概况
市名
慈溪市(英语:CIXI city,汉语拼音:CíXī,英文简称CIXI) 别称 桥城
经纬度
中心地理坐标为东经121°14′、北纬30°10′。
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所属
中华人民共和国浙江省宁波市
辖区
辖15个镇、5个街道,共297个行政村、27个居委会、48个社区,市政府驻地白沙路街道三北大街655号。
政府
市政府驻地白沙路街道
面积
全市行政区域面积1520平方公里。
海拔
最高点 老鸦山塌脑岗海拔446米
人口
户籍总人口103.12万人(2008年)
民族
慈溪全市现有28个少数民族,10929人,约占慈溪总人口的1.1%。这些人大多数于上世纪九十年代涌入慈溪打工,在安家落户后,又亲帮亲、邻带邻,吸引更多的老乡前来,逐渐在慈溪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群体
时间
北京时间(中国标准时间)。UTC+8。
邮政编码
315300
电话区号
0574(+86)
汽车牌照
浙B.B,浙BK,浙BJ,浙Br,浙BU 浙BS 浙BBA BJA 等
方言
慈溪话(吴语临绍小片)
国内生产总值
2008年GDP 601.44亿元 (同比2007增长8.8%)
市花市树
市花是月季
市树是樟树
[编辑本段]二·历史沿革
慈溪由来
因治南有溪,东汉董黯“母慈子孝”传说而得名。
唐开元以前
慈溪历史悠久。
据河姆渡文化遗址出土文物测定,远在公元前约5000年前之新石器时代已有先民活动。
春秋时属越,并吴后置句章城,为句章地。战国时楚灭越,又属楚。秦灭六国,推行郡县制,置句章县,属会稽郡,县治在城山渡(今余姚市河姆渡东5里),历两汉、三国不变。东汉并曾为会稽东部都尉治。东晋隆安四年(公元400年),孙恩起义军由海道入浃口,句章城为所残破,遂迁治小溪(今鄞县鄞江桥)。隋开皇九年(589),省余姚、鄞、3县入句章县。
唐武德四(621),废句章县,析置鄞州、姚州。七年,废姚州仍为余姚县。八年,废鄞州,复县,属越州。
自秦始皇二十六年置句章县至唐武德四年废,凡842年,慈溪地域归其属。
此后百余年,先后属鄞州和县。现境姚北部分,自秦汉至唐初,先后属余姚县、姚州、余姚县。
春秋时属越,秦代设县,古称“句章”,至唐开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始称慈溪,县治在今之慈城。
1954年行政区域调整,现市境为原慈溪、余姚、镇海三县的北部组成(俗称“三北”)。
唐开元至解放初
唐开元二十六年(738),经唐初百余年之休养生息,浙东州县户口日繁,江南东道采访使齐浣奏请分县为慈溪、奉化、翁山(今定海)、�县4县,并分越州别立明州以辖之,明、越均隶江南东道。此为慈溪设县之始。县治设今宁波市之慈城镇。县名据《延四明志》载:“汉句章董黯,母尝婴疾,喜大隐溪水,不以时得。于是筑室溪旁,以便日汲。溪在今县南一舍。故以慈名溪,又以溪名县”。天宝元年(742),改明州为余姚郡。乾元元年(758),复为明州,慈溪县历为所属。同年,江南东道下分置浙江东道、浙江西道,慈溪县隶浙江东道。五代梁开平三年(909),明州刺史黄晟卒,钱�奄有其地,置节度使,设明州望海军,慈溪属明州望海军,隶吴越国。
北宋建隆元年(960),改明州望海军为明州奉国军。太平兴国三年(978),吴越归宋,国除。太宗平诸国后,因唐之旧置13道,慈溪县隶属江南东道明州奉国军。淳化五年(994)罢道。至道三年(997)分天下为15路。天圣八年(1030)增为18路。元丰中(1078~1085)又析为23路。慈溪县历属明州,隶两浙东路。南宋绍兴二年(1132),复分两浙路为两浙东路、两浙西路,慈溪属明州,隶两浙东路。绍熙五年(1194),宁宗即位。明年,改元庆元,以明州为宁宗潜邸,遂以年号为名,升明州为庆元府,慈溪县属之,仍隶两浙东路。
元世祖至元十三年(1276),于庆元府置宣慰司。十四年改庆元路总管府。大德六年(1302),浙东道宣慰司都元帅府自婺州(今金华)移庆元,慈溪县属江浙行省浙东道宣慰司。元末,庆元路为方国珍所据。
元至正二十七年(1367),朱元璋降方国珍,改庆元路为明州府,隶浙江行中书省。明洪武九年(1376),改行中书省为承宣布政使司。洪武十四年,避“明”国号讳,改明州府为宁波府。永乐十六年(1418),慈溪失县印,恐为歹徒所得,请于朝,诏更铸,改溪从谷,遂改慈溪为慈溪,仍属宁波府,隶浙江承宣布政使司。
清初,改浙江布政使司为浙江省,省县之间设4道。慈溪县属宁波府,隶浙江省宁绍台道。咸丰十一年(1861)十一月,太平军李世贤部攻占宁波,曾一度改宁波府为宁波署。
民国元年(1912),废府,慈溪直属浙江省军政府。3年,于清宁绍台道范围置会稽道,道尹行政公署驻鄞县,慈溪县隶属浙江省会稽道。16年,国民政府迁都南京,废道制,慈溪直属浙江省政府。21年,浙江省设行政督察区,慈溪县属第五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驻鄞县。24年后,又历属第六行政督察区(24~35年,专员公署驻鄞县)、第三行政督察区(36~37年,专员公署驻余姚)、第二行政督察区(37年4月以后,专员公署驻余姚)。
1949年5月24日,慈溪县治孝中镇(今宁波慈城镇)解放。6月5日,浙江省第二区专员公署在宁波成立。10月改称宁波专员公署,慈溪属宁波专员公署。
1954年以后
1954年10月,为建立商品棉基地,调整县域,将慈溪的丈亭、陆端口、城关、云山4个区和慈城镇划归余姚县,庄桥区分别划归宁波市和镇海县,余姚县周朝区、逍林区、浒山区、周巷区、泗门区、临山区等5个区的部分和镇海县龙山区的北部划归慈溪县。县治从慈城镇迁至浒山镇。
1956年6月,原直属宁波专署管辖的庵东盐区归属慈溪县。
1956年,国务院公布《汉字简化方案》,复慈溪为慈溪。1970年改专区为地区,慈溪县属宁波地区。1983年,宁波地区撤销,并入宁波市,实行市管县体制,慈溪县属宁波市。
1979年9月,为完善水利条件,县境再度调整,以泗门区划归余姚县,余姚县以龙南区(今横河区)划入慈溪县,形成现有境域。
1988年10月13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慈溪县建制,改设慈溪市(县级),仍属宁波市,区、乡(镇)行政区划不变。
1997年11月16日,浙江省民政厅(浙民行字[1997]13号)批复同意慈溪市小安乡撤乡建镇,并更名为杭州湾镇。
2001年10月,慈溪市调整部分镇行政区划。浒山、宗汉、坎墩3个镇分别改为浒山、宗汉、坎墩3个街道办事处,实行街道办事处管理行政村的体制,办事处作为市政府的派出机构。观城、师桥、鸣鹤三镇合并设立观海卫镇。周巷、杭州湾两镇合并设立新的周巷镇。
2008年7月,调整部分镇街道行政区划。龙山,范市,三北三个镇合并设立新的龙山镇;浒山街道以新城大道和三北大街为分界线,设立三个街道办事处,新城大道以东为白沙路街道,三北大街以南为浒山街道,以北为古塘街道。
[编辑本段]三·详细介绍
慈溪位于东海之滨,东离宁波60公里,北距上海148公里,西至杭州138公里,是长江三角洲经济圈南翼环杭州湾地区上海、杭州、宁波三大都市经济金三角的中心,区位和交通优势十分明显。特别是随着2008年5月杭州湾跨海大桥的通车,给慈溪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性机遇。这座比旧金山金门跨海大桥长15倍的双塔钢筋混凝土斜拉桥将横跨广袤而汹涌的杭州湾海域,从此慈溪将一跃成为连接上海、宁波两大都市的“黄金节点”,融入沪、杭、甬2小时交通圈,这将极大提升慈溪在长三角城市群中的战略地位。全市行政区域面积1154平方公里,年末耕地面积65.2万亩 户籍总人口101.03万人,辖15个镇、5个街道,共297个行政村、27个居委会、28个社区,市政府驻地浒山街道。
慈溪历史悠久。春秋时属越,秦代设县,古称“句章”,至唐开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始称慈溪,县治在今之慈城。因治南有溪,东汉董黯“母慈子孝”传说而得名。1954年行政区域调整,现市境为原慈溪、余姚、镇海三县的北部组成(俗称“三北”),1988年10月撤县设市。
慈溪自然条件优越,气候常年温和湿润,四季分明,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市境东南部为低山丘陵区,林木果品繁多;中西部为辽阔平原,土壤肥沃,特产丰富,盛产果蔬等农特产品;北部为杭州湾,拥有长达77公里的海岸线,蕴藏着极为丰富的海涂资源,近期可围垦开发的海涂近10余万亩,是全省土地后备资源最丰足的地区之一。
慈溪拥有三大传统的区域特色文化:青瓷文化、围垦文化、移民文化。在晋唐时期,慈溪上林湖青瓷远销海外,架起了通往世界的“海上丝绸之路”。慈溪又有“唐涂宋地”之称,悠久的海涂围垦历史,塑造了慈溪人开拓进取的性格,慈溪的移民文化源远流长。慈溪更有对外交流合作的传统,早在秦代,名士徐福在慈溪达蓬山启航,东渡日本,拉开了对外交流的序幕。在改革开放的今天,三大文化已交织融汇在一起,善于兼容并蓄,注重务实开拓,崇尚合作共赢,讲求开放、诚信,不排他、重吸收,海纳百川的人文精神,已成为慈溪新时期无可比拟的人文竞争力。
自然地理
慈溪境内地势南高北低,呈丘陵、平原、滩涂三级台阶状朝杭州湾展开。南部丘陵属翠屏山丘陵区,系四明山余脉,东西走向,绵延40余公里 ,约占全境面积的十分之二。东端低丘,海拔100米左右;中部300~ 400之间;至石堰乡,地层下陷为东横河;逾河西端,高100~200米 。主要山峰有大蓬山、五磊山、大霖山、老鸦山、东栲栳山,最高峰 老鸦山塌脑岗海拔446米。地层成因单一,属侵蚀剥蚀地貌。平原为 宁绍平原之一部,东西长55公里,面积约占总面积的十分之七。地势自西向东缓缓倾斜,西部地区北高南低,东部地区南高北低,以大古塘河为界分南北二部分,两者面积之比为2:8。南部近山平原成陆于900~2500年前,由全新世晚期湖海相沉积物淤积而成,组成物质多 为粘土及亚粘土,局部夹有泥炭。北部滨海平原,系900年以来新成 陆土地,组成物质为亚粘土、亚沙土和粉砂。平原以北为凸入杭州湾 的扇形三北浅滩,1986年图版量标以理论基准面零米线计算,达433. 5平方公里,滩涂沉积物以粉细砂和沙质泥等细颗粒物质为主,东部 地区颗粒较粗。海岸带升降有明显的周期性,全岸线正继续向北推移 ,土地资源在不断增加中。
慈溪南部丘陵属翠屏山丘陵区,系四明山余脉,东西走向,绵延40余公里 ,约占全境面积的十分之二。东端低丘,海拔100米左右;中部300~ 400之间;至石堰乡,地层下陷为东横河;逾河西端,高100~200米 。主要山峰有大蓬山、五磊山、大霖山、老鸦山、东栲栳山,最高峰 老鸦山塌脑岗海拔446米。地层成因单一,属侵蚀剥蚀地貌。平原为宁绍平原之一部,东西长55公里,面积约占总面积的十分之七。
慈溪雨量充足,但因人口众多,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地表水拦蓄能力弱,年人均水占有量仅578立方米,为浙江全省人均占有量的24%, 系严重缺水地区,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慈溪内陆水域计61.75平方 公里,约占总面积的十分之一。有较长河道73条,长770公里,河床 坡降平缓,平均水深1.2~1.4米。南北向河道大都北流入海,主要有 淞浦、古窑浦、淹浦、水云浦、四灶浦、三十弓江、周家路江等;东西向河道主要有快船江、公路横河、东横河、大古塘河、四塘河、六 塘江、七塘江等。大小河渠总长5400公里,正常水位蓄水量3776万立 方米。现有库容100万立方米以上的湖库13座,即凤浦湖、灵湖、窑湖、长溪水库、外杜湖、里杜湖、白洋湖、上林湖、梅湖、邵岙湖以 及3座海涂水库,现有总库容7653万立方米。另有小型水库5座、山塘 154处,合计库容185.56万立方米。地下水资源贫乏,可开采淡水资源仅782万立方米/年。
慈溪海面居杭州湾主流隐蔽区,水层浅薄,海水咸度低于外海,含沙量高且变幅大。海岸地貌形态变化和泥沙搬运的主动力为潮汐和潮流。潮汛属不规则半日潮,历年平均潮位2.1米,历史最高潮位5.33米 ,最低潮位-0.55米。杭州湾为我国潮差最大的海湾,湾顶潮差8.93 米,慈溪海域年平均潮差:海黄山2.53米,新慈溪市地处浙东杭州湾南岸,东、东南接镇海区、江北区,西、西南连余姚市,介于北纬30°02’~30°24’和东经121°02’~121° 42’之间,为沪、杭、甬三角地区结合部。市境总面积1154平方公里 (不含海域,未计入1954年后新成陆土地),海岸线北凸成弧形,长66公里(1986年图版量标为77.56公里)。
慈溪处北亚热带南缘,属季风型气候。四季分明,冬夏稍长,春秋略 短。平均年日照时数2038小时,年日照百分率47%。年平均气温16.0 ℃,7月最高,平均28.2℃,1月最低,平均3.8℃。历史极端最高气 温38.5℃,最低-9.3℃。雨量充足,年平均降水量1272.8毫米,平 均年径流总量5.122亿立方米,降水高峰月为9月,平均占年降水量14 %。冬季盛行西北至北风,夏季盛行东到东南风,全年以东风为主, 年平均风速3米/秒,年平均大风日数9.6天。夏秋间多热带风暴。境 内灾害性气候以水、旱、风、潮为主,另有气温异常等。
慈溪土壤为典型的组合型平原土壤,类型单一,成土年代晚近,分布 规则,土层深厚,肥力稳长,生产利用率高。近山平原母质复杂,多 属水稻土,结构层次分明,棱柱状结构发育,潜育性现象普遍,土层 深厚、土质均细、粘粒含量高、蓄水量足,质地以重壤为主,丘陵区 多为自然土壤,正逐步红壤化中,有红壤、潮土、水稻土3个土类, 多石砾,粘粒含量高,质地为中壤至轻粘,酸性重,养分贫乏,保肥 保水性能差。滨海平原地区,母质均为海积物,自海边向内依次有盐 土、潮土、水稻土3个土类,颗粒匀细,质地均一,粉砂含量高,含 可溶性盐类,呈中性至微碱性。七塘以南,多为中壤,耕层结构良好 ,蓄水保肥能力和耕性均好,七塘以北为新垦土地,成土历史短,富 含石灰质,土质中壤至轻壤,团粒结构发育差,保肥保水能力弱。
[编辑本段]四·人口民族
目前,慈溪全市现有28个少数民族,10929人,约占慈溪总人口的1.1%。这些人大多数于上世纪九十年代涌入慈溪打工,在安家落户后,又亲帮亲、邻带邻,吸引更多的老乡前来,逐渐在慈溪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群体。
[编辑本段]五·风土人情
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在慈溪,人们却普遍这个节日叫“冬红节”,而不叫端午节。
有关冬红节的民间俗语: 一、冬红花糕夏至面,吃之象格牛介健。二、冬红杨梅挂篮头,夏至杨梅满山红。三、啦蛳蛤蟆避冬红。四、吃过冬红粽,还要冻三冻。
冬红节这一天,慈溪民间一直有许多习俗,至今还在流行,有的还有很多科学依据。家家要裹糯米棕子和做花糕吃,现在大家为了贪方便,这一天都到市场上去买了吃,因此,冬红节这一天街上买粽子花糕的特别多,俗语“冬红花糕夏至面,吃之象格牛介健”也是这么产生的。门上要挂真艾和菖蒲(做艾青麦果艾青饺的艾是野艾,长不高的),小孩子胸前和床前蚊帐上要挂香袋,内贮雄黄和香料,目的是去恶避邪,(借鉴《白蛇传》老法海教许仙让白娘子喝雄黄酒,显蛇妖的方法),早晨把粽子、花糕代替早饭吃。中午在房屋内燃烧白菖术、艾叶和麦冬须,把所有房屋内的蚊子熏死掉。据老年人讲,麦冬须和艾叶都是中药材,燃烧生浓烟后,蚊子的脚都会掉下来的。过去,我母亲年年这样熏的,这气味是很香的。每人还吃一点雄黄老酒、糯米粉来金团,以消毒、杀菌、健身、灭蚊蝇。这一天,胆子大的人,还要从池河中捉来十几个小蚪蚪(是蛤蟆生的),生吞入肚。小时候,年年看见邻居老太太生吞蝌蚪的。还有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中,只有这一天人们才吃大的蛤蟆肉,说是可解除百毒,夏天不会再生疮疤了。因此,这一天很难找到啦蛳蛤蟆,民间“啦蛳蛤蟆避冬红”的俗语就是这么来的,只要躲过了冬红这一天,蛤蟆们万事大吉了。好多老年人非寻到一只啦蛳蛤蟆不可,即使不把它杀了吃,至少也该把它放在厨房间灶头上,让它来回爬几次,大人们说,冬红这一天灶头上啦蛳蛤蟆爬过后,这灶头上就清洁了,蜗牛蚂蚁等一年四季不会再来灶上了。
冬红节来临之前,慈溪民间至今还有这么一个很流行而又没改变的风俗习惯,这就是毛脚女婿必须在这冬红节之前,去丈人丈姆家送一个大礼,其送礼物品跟送年节一样多,如果丈人的父母还在,这礼物还要增加一点,给太丈人也要送的。与这个节日一样重要的还有一个是重阳节。结婚二年之后,这冬红节送不送礼则随你女婿客气了,可送可不送。不过现在人们生活富裕了,普遍仍然在送。
[编辑本段]六·经济概况
蓬勃发展的慈溪国内生产总值245亿元;预算内财政收入35亿元;自营出口18亿美元;区域经济基本竞争力,全国同级城市排名第十一位,是长江三角洲南翼的工商名城,是具有国际影响国内一流的生产和制造基地,诸多行业已经形成产业集群。
近几年来慈溪工业取得突破性增长,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449.45亿元,比上年增长25.2%。初步形成富有特色的五金机械、家用电器及电气器材制造、纺织服装及化纤制造、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塑料制品、食品加工等支柱产业,生产3000多种产品的工业体系。三A扑克、打火机、绒促性素原料药(HCG)的产销量高居全球第一;锦纶帘子布产销量为世界第二;饮水器、高性能特种纤维、电子铜带、输纱器产销量居全国之冠;慈溪是全国最大的精密微小型轴承出口基地;慈溪是欧式插座最重要的生产基地,占欧洲70%市场份额;慈溪是国家星火技术密集区,崛起了星火企业群和一系列的产业带。为提升产业层次,慈溪创立十二大行业创新中心;浙江大学产品创新设计中心慈溪分中心落户慈溪高新技术创新服务中心。为高起点构筑产业新优势,慈溪每4天就上马一个千万元人民币的技术改造项目。
慈溪个私企业发达,现有2.35万家个私工业企业,占全市工业总量的六成以上。万余名个私业主在西部创业,走共同富裕的道路。26个一村一品、一镇一名品的块状经济已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30%,并在国际市场找到定位。
工业向园区集聚。各镇都建有工业园区,主工业园区有: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的中国小城镇试点镇、全国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周巷镇的工业园区;列入国家计委小城镇经济综合开发示范项目的观城镇工业园区;位于慈溪东部,并与宁波城区接壤的慈东工业园区。
[编辑本段]七·行政区划
慈溪市位于浙江省东部,中心地理坐标为东经121°14′、北纬30°10′。总面积1154平方千米。
慈溪市辖5个街道、15个镇,即:浒山街道、古塘街道、白沙路街道、宗汉街道、坎墩街道、龙山镇、掌起镇、观海卫镇、附海镇、桥头镇、匡堰镇、逍林镇、新浦镇、胜山镇、横河镇、崇寿镇、庵东镇、天元镇、长河镇、周巷镇。共有48个社区、27个居委会、297个村委会(2007年4月)。市人民政府驻浒山街道三北大街655号。
2006年底,慈溪市面积1154平方千米,人口101.54万人。辖3个街道、17个镇,47个社区、28个居民区、297个行政村。市政府驻三北大街655号。
浒山街道 办事处驻三北大街518号。面积44.3平方千米,人口14.61万人。邮编:315300。辖38个社区、1个居民区、21个行政村。
宗汉街道 办事处驻西二环北路559号。面积33.2平方千米,人口6.23万人。邮编:315301。辖1个社区、1个居民区、18个行政村。
坎墩街道 办事处驻坎墩西路118号。面积30.3平方千米,人口4.78万人。邮编:315303。辖1个居民区、12个行政村。
横河镇 镇政府驻龙泉东路41号。面积88.4平方千米,人口6.34万人。邮编:315318。辖1个居民区、24个行政村。
匡堰镇 镇政府驻匡兴路89号。面积42平方千米,人口2.2万人。邮编:315333。辖1个居民区、9个行政村。
崇寿镇 镇政府驻崇兴街51号。面积39平方千米,人口3.45万人。邮编:315334。辖1个居民区、11个行政村。
周巷镇 镇政府驻环城北路428号。面积75.4平方千米,人口9.45万人。邮编:315324。辖6个社区、25个行政村。
长河镇 镇政府驻宁丰北路338号。面积27.3平方千米,人口4.42万人。邮编:315326。辖1个居民区、11个行政村。
天元镇 镇政府驻天潭路40号。面积15平方千米,人口2.7万人。邮编:315325。辖1个居民区、12个行政村。
庵东镇 镇政府驻邮电路8号。面积65平方千米,人口4.64万人。邮编:315327。辖3个居民区、15个行政村。
逍林镇 镇政府驻园丁路58号。面积26平方千米,人口6.87万人。邮编:315321。辖1个居民区、10个行政村。
胜山镇 镇政府驻胜山大道518号。面积23.2平方千米,人口5.9万人。邮编:315323。辖1个居民区、11个行政村。
新浦镇 镇政府驻新胜路88号。面积53平方千米,人口8.34万人。邮编:315322。辖1个居民区、20个行政村。
附海镇 镇政府驻花塘路3号。面积21.2平方千米,人口4.69万人。邮编:315332。辖1个居民区、7个行政村。
桥头镇 镇政府驻镇前路。面积41.6平方千米,人口5.59万人。邮编:315317。辖1个居民区、8个行政村。
观海卫镇 镇政府驻振观路6号。面积150平方千米,人口18.80万人。邮编:315315。辖2个社区、8个居民区、40个行政村。
掌起镇 镇政府驻横街509号。面积63.6平方千米,人口9.09万人。邮编:315313。辖1个居民区、15个行政村。
龙山镇 镇政府驻龙城路1号。面积54平方千米,人口3.31万人。邮编:315311。辖1个居民区、9个行政村。
[编辑本段]八·名胜古迹
杜白二湖区
如果说上林湖是以其清秀的风光和旅游资源丰富而着称,那么杜湖、白洋湖则以其钟毓神秀和众多历史文化遗迹而闻名。慈溪人对杜白二湖情有独钟,称为三北大地两颗熠熠闪辉的明珠。
杜湖与白洋湖,其实相距仅200米之遥,杜湖在东,白洋湖在西,因此也有人称其为“姊妹湖”。如果沿着白洋湖往西而行,就会发现原来上林湖同杜白两湖相距也不过隔了几道山峦,真是湖光灵气,遥相呼应。
杜湖:作为慈溪市的第一大湖,它的面积有3700多亩,初来乍到的游客一定不相信有这么大。如果有兴去游一番,那原来的看法就会大大改观。其实,杜湖跟杭州西湖一样,也分里湖与外湖两个部分,只是因为两湖中间有条5公里长堤相隔才会产生杜湖并不大的错觉,可是,如果放眼远眺,依然浑然一体。沿着湖堤西行,湖的南边是连绵的群山,北边是十里长堤,树木葱茏,山峰掩映,烟波浩渺,水天一色。但遇到阴霾密布的天气,则一扫平常的美丽景致,那阴阴的山风,滚滚浊浪,令人不寒而栗。湖堤北面高田村,有座砖木结构的晚清建筑;湖南面的解家村有定水寺遗址,是唐初名臣、书法家虞世南的故居;南宋越国公袁韶也安葬于此,实在为杜湖添色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