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经济状态 > 新冠疫情经济方面有哪些影响

新冠疫情经济方面有哪些影响

发布时间:2022-12-07 06:30:55

㈠ 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体现在哪些方面

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对国内多个行业都造成了较大的冲击,其中对餐饮业、旅游业、交通运输业、教育行业等行业的冲击可以说是最大的。

疫情期间,国内绝大多数省市均关闭了餐饮业,餐饮消费收入成断崖式下跌,部分餐饮门店破产倒闭。旅游业进入了“冬眠”期,国内各大旅游景点游客稀少,宾馆游客入住率跌入谷底。

疫情比较严重的地区采取封城,封路和封居住小区等策略后,人员出行受到限制,铁路交通,航空运输,公路客运均受到了较大的冲击,另外国际航班班次也大为减少,交通运输业经济损失较大。

对进出口型企业的影响也是比较大的,进口零部件进来难,出口零部件难出去的矛盾和问题较为突出,部分出口型企业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

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也是较大的,其中,对教育界的影响主要体现在:

时至今日,除初三因要中考开学外,幼儿园、小学、初一和初二开学的极少;高中除高三学生大多恢复了上课外,高一、高二学生也大多未开学;大学开学率仍旧不高。

对文化和体育界的影响也是比较大的,原定体育赛事因疫情被取消或延期举行;原定文艺演出大多由直播改为录播,现场观众席基本上无观众。另外,疫情较重地区因大多数医院病房都改造为新冠肺炎病房,非新冠肺炎患者就医难的问题比较突出,这类患者因医疗资源挤兑。

有少数人未能及时住进医院就医,导致个别患者病情加重而去世,这一点是比较遗憾的,有点令人惋惜。另外,民众的就业率有所下降,降低薪资在部分企业还时有体现,造成部分百姓收入有所减少,甚至极少数人至今还无收入来源,只能靠政府的救济度日。

其他方面:

另外,受疫情影响,国内人口流动相对偏少,少数企业用工短缺的矛盾和问题比较突出,等等。这些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都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㈡ 疫情对国内各行业的影响有哪些

受疫情影响较大有五个行业。
一、旅游业——旅游业现状是国内旅游相关收入几乎腰斩。
二、娱乐影视业——娱乐影视行业包括电影院,KTV,桑拿浴室等基本上这几年一直处在关关停停的状态。
三、餐饮服务业——新冠肺炎疫情对餐饮业的冲击不言而喻,多少门店的倒闭,停业以及缩减体量。
四、线下培训行业。
五、交通航空运输从业。

㈢ 疫情对经济带来的影响

1、对宏观经济的影响:需求和生产骤降,投资、消费、出口均受明显冲击,短期失业上升和物价上涨。防控疫情需要人口避免大规模流动和聚集,隔离防控,因此大幅降低消费需求。工人返城、工厂复工延迟,企业停工减产,制造业、房地产、基建投资短期基本停滞。一旦被WHO认定为疫区,出口可能受较大影响。2003年二季度中国GDP同比增速较一季度大幅快速回落2个百分点。

2、对中观行业的影响:餐饮、旅游、电影、交运、教育培训等行业冲击最大,医药医疗、在线游戏等行业受益。2019年春节档票房58.59亿,2020年春节档颗粒无收。2019年除夕至正月初六(2月4日至10日),全国零售和餐饮企业实现销售额约10050亿元,2020年同期受损严重。2019年春节假期,全国旅游接待总人数4.15亿人次,实现旅游收入5139亿元,2020年同期锐减。1月底交运行业出行人次减少约七成。房地产行业暂停销售活动。建筑业、金融业、农林牧渔等行业受波及。简单估算,电影票房70亿(市场预测)+餐饮零售5000亿(假设腰斩)+旅游市场5000亿(完全冻结),短短7天,仅这三个行业直接经济损失就超过1万亿,占2019年一季度GDP21.8万亿的4.6%,这还不包括其他行业。

3、对微观个体的影响:民企、小微企业、弹性薪酬制员工、农民工等受损程度更大。

4、对资本市场的影响:短期利好债市,利空股市(医药、在线娱乐除外),但中期仍取决于经济基本面和趋势。

5、长期影响:政府治理将更透明,生产生活业态将朝着智能化、线上化发展,风险中酝酿机遇,或将催生新的业态。

㈣ 疫情三年对于实体经济有什么影响

三年的疫情对于线下实体经济有着巨大的影响,三年疫情导致线下实体经济个体商户面临着入不敷出、甚至倒闭的危险。对于制造业、工农业等大量依赖线下生产的行业,以及餐厅、商场等线下服务业而言,全社会进行居家隔离的行动使这些实体经济被按下了暂停键。

新冠疫情对实体经济的伤害非常大。传统服务业几乎完全停摆,酒店旅游业整体上都已经处在停业的状态,而交通餐饮业也是如此,这些行业亏损都很大,都处在被动运行的阶段。就好比春节来说,春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本来春节是我国的旅游高峰期,而从疫情情况来看,疫情基本上使得当时春节期间的旅游行业无法开业。而且,春节期间也是饮食消费的集中期,而疫情使得几乎所有大型聚餐聚会都无法举行,进而给餐饮行业带来了毁灭性的打击。

对于工业的影响同样也很大,例如对于疫情爆发地或者是中、高风险地区来说,许多工厂停工停产,厂内的货物堆积无法销售或者买家的订单无法按照约定完成,导致买家也无法正常运营,厂内资金无法周转,工人工资无法按时发放。

由于新冠病毒的蔓延,国家或者省市级颁发的防控疫情报告,各大实体经营卖家都需要购买或者安装防控设施,对于入不敷出的实体经济更是难上加难。消费者严格执行个人疫情防控,居家隔离,外出保持一米以上的距离,高风险地区和疫情爆发地更是封城,封区,封村,对于实体经济来说更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疫情对于实体经济的各个行业都有着巨大的影响,新冠病毒的到来对于实体经济的负面影响巨大,一环挨着一环,环环相扣。

㈤ 疫情对经济的影响

如何正确看待疫情对当前经济的影响
如何正确看待疫情对当前经济的影响
作者:朱家禾
来源:《商情》2020年第32期【摘要】如何正确看待疫情对经济社会的影响,关乎着中国经济发展的正确走向和社会前景。本文主要针对疫情对经济的影响,对未来的经济发展走向进行分析和判断。【关键词】新冠疫情 ; 经济影响 ; 一带一路2019年12月起,新冠疫情的突然出现和后来的集中爆发,对中国乃至世界的经济均带来了明显冲击。受疫情影响,各行业的经营状况都不同程度受到影响。一、疫情的产生和对当前经济的主要影响2020年初,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后称“新型肺炎”)疫情迅速向全国蔓延。为了避免疫情快速扩散,党中央、国务院迅速采取强力措施,升级疫情防控级别,除了武汉和湖北进行封城外,全国各地都采取了高级别的防控措施,从交通、人员流动、小区街道治理、公共场所封闭等各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防控,迅速有效地将疫情控制,极大的保障了人民生命安全。对比当前国外疫情的迅速蔓延和失控,我国采取的措施既坚决有力、效果明显。与此同时,由于防控措施的升级,各企业事业单位的生产活动、商业流通、社会娱乐、餐饮等以线下为主的活动全面大幅度压缩或者全面停止。这对经济的影响是非常直接的。具体分析如下:一是传统的以人流密集型行业受冲击最为明显。受防控措施影响,全国的大部分地区的客运交通、旅游、餐饮、社会娱乐、KTV、商业场所都在疫情发展的不同阶段,进行大规模封闭或减少营业规模、压缩营业时间,这些行业的整体经营额均大幅度下降,相当数量的经营业主出现亏损或者停业。二是生产型企业的开工率不足。受内外需求影响以及人员限制流动等多方面的影响,相当数量的企业无法正常开工或者开工率不足。许多成本高启的企业无法维持正常的运行,部分企业让员工放假在家。这导致生产型企业的资金周转出现困难。三是内外需出现下降。据相关专业人士分析,按新型肺炎疫情对生产要素供给的影响限于一个月,资本要素和劳动力要素供给将分别减少4650.2亿元和104.9亿元,2020年GDP总量减少5660.3亿元,GDP增速较基准模型降低0.61%。当疫情影响为两个月时,虽然生产要素成比例减少,但GDP总量将减少11633.8亿元,GDP增速降低1.25%。而当疫情影响为三个月和四个月时,GDP增速分别为3.79%和3.20%,这说明随着时间的增加,新型肺炎疫情对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会在成比例增长的基础上会更加恶化。由此可见,新冠疫情对我国经济的冲击还是相当明显。
二、中国采取积极措施恢复经济运行效果明显面对疫情的严峻形势,党中央、国务院及时采取有力措施,采取的措施非常明确而具体,主要体现了以下三个方面:坚持防疫与恢复生产两手抓。一方面内防反弹、外防输入,严防疫情出现反复,另一方面抓经济活动的恢复。为了确保经济活动的快速恢复,中央将疫情进行分类处理,全国分为高风险、中风险、低风险三种地区,以县域为单位进行划分,切实保障经济迅速恢复。同时,中央采取进一步下调企业增值税、延长汽车领域优惠政策等手段,扶持相关行业尽可能减少因为疫情而造成的损失,政府还会通过实行增值税税收优惠等方式缓解企业短期融资问题。充分发挥互联网优势,线上经济得到迅速发展。疫情的影响,对传统线下产业来说面临着巨大的困难,但对于互联网企业,恰恰是一场千载难逢的机会,以网络购物、餐饮外卖、生鲜配送、远程办公、远程教育等“线上经济”更加火爆。以淘宝、京东、拼多多为主要代表的线上电子商务企业,营业额同比大幅上升接近50%。在疫情缓解后,线上线下结合的带货模式,也使得更多的生产厂家、农业产品得到迅速推广,线上明星人物加线下明星产品,使相当的企业快速走出了困境。推动医疗健康、快递物流等产业迅速发展。经过疫情的检验,中国的医疗产业、产品迅速发展企业,口罩、呼吸机、防护服等大量的医疗器械、产品成为国外的抢手产品。全球都在中国进行抢购,这使得医疗产业得到了历史性的发展。国家统计局17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一季度中国国内生产总值20650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下降6.8%。国民经济运行态势得到基本稳定,避免了大幅度下降。三、强劲的发展韧性和民族精神,支撑着中国经济长远发展向好虽然经济受到短期的冲击,但中国具有着强劲的发展韧性,经济回复水平会迅速恢复。这主要是基于以下几点分析:
中国的经济体量具备强大的抗风险能力。中国目前已经是第二大经济体,GDP占全球的比例30%,是世界经济的重要增长极。更为重要的是,中国有着全产业链,除了个别的特殊高端产业,几乎所有的生产环节都能够在中国完成。这使得中国既有着独立于世界的生产能力,又有着带动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一带一路”战略为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一带一路”政策的提出,是中国审时度势、着眼长远,面向世界的一项重大战略,是中国向世界经济作出的重要贡献,也是中国经济走出去的重要步骤。当前,由于新冠疫情的影响,“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不同程度受到影响,经济社会发展也面临困难。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大力支持“一带一路”国家的抗疫工作,向“一带一路”国家提供医疗物资和技术、抗疫经验支持,在共同抗疫的过程中,进一步凝结了中国与这些国家的情谊,这将为疫情过后“一带一路”政策的推进打下坚实的基础,给世界经济增长带来稳定的支撑,使中国经济有了更加长远的发展基础。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支形成对中国经济的有效支撑。中国是个具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历史上经历了太多的苦难,无论遇到多么困难的局面,中华民族总是能够从困难中站起来。其中最为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正是这种民族精神,才能使中华民族在历经鸦片战争、抗日战争、地震、洪水、亚洲金融危机等等重重考验后,仍然在世界舞台上屹立不倒。此次疫情虽然短时期对中国的冲击较大,但在历史长河来看,依然只是前进道路上遇到的一次短暂的波折。中国经济就像一片汪洋大海,狂风骤雨可以掀翻小池塘,但不会掀翻大海,无论遇到什么样的风浪,中国始终在这,这也是中华民族能够保持长期繁荣的最根本的基础,更是中国经济长久发展的定海神针。总之,中国经济长期稳定向好的格局将不会改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一定能够实现。

5
网络文库VIP限时优惠现在开通,立享6亿+VIP内容
立即获取
如何正确看待疫情对当前经济的影响
龙源期刊网
如何正确看待疫情对当前经济的影响
作者:朱家禾
来源:《商情》2020年第32期
【摘要】如何正确看待疫情对经济社会的影响,关乎着中国经济发展的正确走向和社会前景。本文主要针对疫情对经济的影响,对未来的经济发展走向进行分析和判断。
【关键词】新冠疫情 ; 经济影响 ; 一带一路
2019年12月起,新冠疫情的突然出现和后来的集中爆发,对中国乃至世界的经济均带来了明显冲击。受疫情影响,各行业的经营状况都不同程度受到影响。
第 1 页
一、疫情的产生和对当前经济的主要影响
2020年初,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后称“新型肺炎”)疫情迅速向全国蔓延。为了避免疫情快速扩散,党中央、国务院迅速采取强力措施,升级疫情防控级别,除了武汉和湖北进行封城外,全国各地都采取了高级别的防控措施,从交通、人员流动、小区街道治理、公共场所封闭等各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防控,迅速有效地将疫情控制,极大的保障了人民生命安全。
对比当前国外疫情的迅速蔓延和失控,我国采取的措施既坚决有力、效果明显。与此同时,由于防控措施的升级,各企业事业单位的生产活动、商业流通、社会娱乐、餐饮等以线下为主的活动全面大幅度压缩或者全面停止。这对经济的影响是非常直接的

㈥ 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经济的影响是

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对实体经济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为了控制疫情,国家采取了停工停产、居家隔离等一些政策,很多人面临失业,给我国的实体经济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冲击。

实体经济,指一个国家生产的商品价值总量,是一个国家经济的立身之本,是人通过思想使用工具在地球上创造的经济。包括物质的、精神的产品和服务的生产、流通等经济活动。包括农业、工业、交通通信业、商业服务业、建筑业、文化产业等物质生产和服务部门。也包括教育、文化、知识、信息、艺术、体育等精神产品的生产和服务部门。

实体经济始终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新冠肺炎疫情对实体经济产生的影响:

1.我国第一季度的GDP同比下降6.8%(国家统计局),开创自改革开放以来最低的增幅。

4.由于疫情,不能出省甚至出市,有很多有疫情的地区采取就地隔离,对旅游业的经济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5.在当时的疫情之下,我国的制造业也面临巨大的困难。疫情先是降低国民的消费热度,比如疫情造成国内服装需求量减少,于是服装行业陷入困境。零售品销售额巨幅下降,轻工业受影响。从需求端来看,纺织服装,电子商品、家具、家电需求量下降,从供给端来看,厂房劳动密集型高,所在地处于受疫情影响严重的大省,这是制造业要面临的问题。

6.虽然在短期内,餐饮业会面临破产、倒闭等问题。但长期来看,餐饮、旅游、文娱这些服务业所受的长期影响不是特别大,毕竟,即便现有的企业亏损倒闭,也动摇不了服务业的根本,因为一旦疫情过去,这些行业的需求还是会重新释放。

㈦ 中国对外经济对疫情产生的影响

疫情冲击将导致中国对外投资持续减少
对于新冠肺炎对中国经济的长期影响,安邦咨询(ANBOUND)曾经指出可能会给本已受阻的中国经济带来更多麻烦。在压力之下,中国未来的发展策略和发展重点,将会更多转向国内,这意味着中国在经济和地缘政治上的“走出去”进程,可能会不得不有所放缓。

实际上,在疫情之前,由于国际贸易摩擦的加剧,中国对外投资已经出现了放缓的趋势。虽然中美之间达成了第一阶段协议,但中国对外投资环境并没有得到缓解,美国政府对于中国海外投资的审核和限制正变得日益严厉,这已经影响了中国在海外的投资。从2019年的情况来看,中国对外投资已经开始呈现逐渐减少的趋势。商务部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全行业对外直接投资1171.2亿美元,同比下降9.8%,非金融类直接投资1106亿美元,同比下降8.2%。近日安永发布的《2019年全年中国海外投资概览》显示,2019年中企海外投资继续延续下降趋势,全行业对外直接投资及宣布海外并购分别下降9.8%及31%。

从微观层面来观察,中美贸易战使得中国外部经济环境恶化,许多国家对来自中国的投资也带有更多质疑和排斥,再加上近两年中国监管部门收紧了对外投资的审批,都支持中国对外投资放缓这一趋势。也有分析认为,中国对外投资减少的原因,除了中国企业出外投资面对更严苛的监管审批外,还与中美贸易战使中国的外币供给缩减有关。在对美贸易更加平衡的情况下,中国进一步扩大进口会使得中国的外汇储备进一步缩减,也就减少了投资需求的资金。

从区域来看,中国对外投资的区域变化也非常明显。安永的数据显示,亚洲跃升为中国海外第一大并购目的地,占投资总额的近三成。除了亚洲和非洲录得逆势增长外,中企在其他各大洲的并购均有不同程度的降幅,特别是在欧洲和北美洲的并购分别大幅度减少,下降近六成和三成,分别创2014年和2012年以来的新低。虽然欧美国家的竞争比较激烈,但市场化程度较高,投资风险较低,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投资收益受到保障。而目前投资增长较快的“一带一路”地区,仍处于市场发育阶段,投资风险会比较大,尤其是之前大量的基建投资周期很长,回报较低,给后续投资的持续带来难度。

近期对海外投资和中国的外部战略发展带来巨大影响的还是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安永表示,2019年贸易壁垒的增加和地缘政治的不确定性等对全球的商业信心和经济活动造成影响,2020年初,英国确认脱欧,海外不确定性因素有所减弱,但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中国海外投资的市场形势还有待对疫情控制情况进行评估。由此看来,肺炎疫情防控措施带来的经济活动的停止,必然使得对外投资活动受到迟滞。但疫情过后,中国经济的“内向”会使得对外投资的放缓趋势进一步加剧。这种情况下,包括“一带一路”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都会受到影响。安邦咨询曾指出,原因在于疫情后的国内市场需要建设,需要补充资源,需要“疗伤”,这时适当收缩对外投入的资源、暂缓经济“走出去”的步伐,也是顺理成章的调整。疫情将推动中国的经济重心“向内转”,会使得海外投资节奏被拖慢和延长。

这种“内向化”并不意味着中国对外开放的收缩,中国仍需要通过开拓中国市场的深度和广度来吸引海外的投资和商品,特别是加强国内市场对“一带一路”国家的吸引力正在加强。目前来看中国实际使用外资正保持稳定增长。今年1月的数据显示,中国实际使用外资(不含金融行业投资)达到126.8亿美元,同比增长2.2%。主要投资来源地中,新加坡、韩国、日本投资同比分别增长40.6%、157.1%和50.2%;“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东盟实际投入外资金额同比分别增长31.3%和44.8%。可见,发展国内市场对于对外开放和中国企业“走出去”仍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安邦咨询看来,新冠肺炎疫情的变化带来对外投资放缓的趋势被进一步加强,这和中国政策和经济活动的“内向”有着直接的关联。在中国的疫后重建过程中,中国对外投资持续减少,至少会成为今年之内的一个重要趋势。

㈧ 2020年新冠疫情对全球的影响是什么

这次新冠疫情会给中国与全球带来怎样深刻的影响?自2020年年初,新冠肺炎爆发,至今已有两年了。疫情对中国与全球实体经济企业的影响是巨大的,总体上看,现阶段疫情对世界经济造成的影响很大,其冲击的渠道主要有以下五个。

1.经济衰退

这几年,整个全球经济都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增长停滞。 根据2020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报告,由于新冠病毒的爆发,世界经济可能会以2009年以来的最低增速增长.美国2020年一季度开始GDP收缩4.8%,终结了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经济扩张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2020年4月发布的《全球金融稳定报告》认为,世界经济已陷入“大封锁”,预计今年全球经济萎缩3%,其中发达经济体萎缩6.1%,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萎缩1%,衰退程度远超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时期。

2022年,在全球通胀高企、金融环境可能收紧以及俄乌冲突背景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近日同时下调了对于全球经济增长的预期。其中,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将2022和2023年全球增长预期从4.4%和3.8%下调至均为3.6%,世界银行则将今年的全球经济增长预期从4.1%下调至3.2%。从目前看,全球经济衰退不可避免,这次全球大流行不仅仅是全球公共卫生危机,而是严峻的就业危机和经济危机。同时,新冠疫情可能导致更多人失业;在美国,申请失业的人数创下历史新高,标志着世界上最大经济体之一的十年扩张已经结束。

再来看中国的经济情况。当2020年疫情爆发时,中国第一季度GDP增长达到-6.8%。受全球疫情冲击,世界经济严重衰退,产业链供应链循环受阻,国际贸易投资萎缩,大宗商品市场动荡。国内消费、投资、出口下滑,就业压力显着加大,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困难凸显,金融等领域风险有所积聚,基层财政收支矛盾加剧。

进入2022年3月以来,中国疫情出现反弹,且病毒传播呈现出点多、面广、频发三大特征。今年2-3月以来,疫情影响促使深圳和上海两大全国经济中心先后采取区域封锁等隔离措施。尽管这一举措对限制疫情的传播发展已经起到关键性作用,但从经济影响来看,这将直接导致制造业及服务业劳动力供给出现阶段性短缺。同时,交通物流的封锁和限制将影响劳动力和原材料的正常流通,并进一步对广大中小微企业形成冲击。而且,动态清零政策要求对局部聚集性疫情进行快速严格防控。这意味着城市居民日常出行和生活将受到影响,人员的流动和聚集下降将直接影响餐饮,零售,旅游及房地产销售等服务行业。考虑到上海和东南沿海经济大省持续受到不同程度的疫情困扰,中国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将阶段性放大。

2.全球市场动荡

疫情爆发以来,富时、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和日经指数均出现大幅下跌。2020年3月18日,美国股市再度暴跌,触发本月第4次、史上第5次熔断,这也是道琼斯指数近3年来首次失守20000点。受疫情影响,纽约证券交易所宣布从3月23日起关闭交易大厅,完全转向电子交易。美国股市10天内发生4次熔断,而美股自1987年熔断机制建立以来共发生过5次熔断,上一次还要追溯到1997年。美三大股市市值一度缩水20万亿美元,相当于美国GDP总量。道琼斯指数自2017年以来首次跌破2万点。欧洲和新兴市场股市也经历多次熔断,英国、德国、法国等国股指累计下跌一度超过40%,进入技术性熊市。全球市场避险情绪大幅上升,信贷市场信用风险增大。如此阵仗,让89岁的巴菲特也惊叹活久见,巴菲特可是股神呀,活了这么久,什么大风大浪没有见过,但也让他感叹这太不正常了。网友们还替他开启了段子接龙:

2020年3月8日,巴菲特:我活了89岁,只见过一次美股熔断。

2020年3月9日,巴菲特:我活了89岁,只见过两次美股熔断。

2020年3月12日,巴菲特:我活了89岁,只见过三次美股熔断。

2020年3月16日,巴菲特:我活了89岁,只见过四次美股熔断,我太年轻了……

2020年3月18日……

还有网友调侃道:“巴菲特说一辈子就看见五次熔断,我10天就实现了四次,看来我要比股神厉害。”

虽然疫情对股市的冲击是短暂的,但若疫情持续蔓延,全球股市将进一步受挫。这几年的股市表现也是如此。

3.全球产业链突发中断

全球产业链的形成利益于比较优势理论的运用。可以说,现在的世界是一个整体,每一个国家都是全球产业链不可或缺的一环。当你在为各国疫情重创、美股暴跌幸灾乐祸,隔岸观火的时候,火马上就要烧过来了。或许你没有亲戚同学在美国,你没有购买美股,美国的疫情似乎和你毫无关系,然而这个世界的运作规则没有如此简单——美股大跌,在美股上市的中国公司毫无疑问也损失惨重。

中国平安下跌 13%、微博下跌 19%、阿里巴巴下跌 10%,网络下跌 21%,股价下跌公司就需要改善财报来继续维持股价。在疫情需求抑制的情况下,裁员就是缩减成本的为数不多的选择之一。或许失业离我们并没有那么遥远。一个简单的逻辑——国际疫情水深火热,国际消费者就会减少消费,而直接后果就是我们东莞的工厂的订单就会被撤掉,我们的工人就会失业回家。全球产业链条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美欧英是以服务业为主要输出的经济体:更多输出技术、品牌;

中日德意是以中高端制造业为主要输出的经济体:更多输出产品、实物;

而其他国家则主要输出上游产品:更多输出石油、原材料。

以中国为例,中国作为“中间产品”供应商在世界各地区的份额:

1.苹果全球限购了,因为我们的富士康不能正常开足马力生产了;

2.澳洲的龙虾卖不出去了,因为中国的餐馆在疫情期间纷纷关门了;

3.泰国的旅游业按下暂停键,因为中国的旅客隔离在家不敢出门了;

4.韩国的现代汽车工厂停产了,因为中国山东的供应链工厂停滞了;

5.巴塞罗那国际电信展取消了,因为中国的电子消费品牌没法参展了:

据不完全统计,《财富》杂志1000强企业中94%经历了供应链中断。每一个国家都是全球产业链不可或缺的一环,全球供应链是一副多米罗骨牌,任何一块倒掉都会牵一发而动全身。

4.各国庞大财政货币刺激政策的隐患有可能不断显现

面对疫情,全球各国都在想办法解决。很多人觉得既然疫情主要就是怕带来流动性危机,那直接放水不就得了,美元是美国自己印的,又怎么会出现危机呢?其实对于这点,也真的不是大家想想的那么简单。对于给实体注入流动性,像美国的两万亿刺激计划那样,无法就是分成两块,一个是给老百姓放钱保民生保消费。但是放少了,可能信用卡等债务都还不够,放多了,企业又没生产,时间一久就很容易出现资金多货币少而出现通胀的问题。

而给企业放水也是一样。因为一旦随着消费的恢复和企业的复工,整个社会的资金流动速度就会恢复,而此时对银行来说,其实是有钱放不出去的情况下,那就很容易出现全面通胀的局面。

所以疫情对经济的影响,不是简单的放水或某个政策就能解决的,其根据影响时间的长短产生的伤害是完全不同的。而且各种政策的把控上也是会有一定的后遗症。假如没有放到关键点上,那就会出现过量的资金流入地产和金融市场导致新的风险点出现。而又解决不了实体经济的问题。

在社会总需求因为疫情明显下降、经济增长速度明显放缓的当下,各国在实施货币政策刺激的同时,新的财政刺激政策也在发力,财政政策很可能可以也应该扮演比货币政策更重要的角色。

为什么疫情期间或疫后财政政策更为积极和重要呢?这里我们不得不提到一个着名的经济学学家,凯恩斯,英国的财政经济顾问,在1931年世界经济在萧条的情况下,提出了一个挖坑理论,当然这个挖坑,不是我们现在所说的给别人下套,设陷阱。而是无事找事做。说得更直白点,就是当经济不行时,大家都没事做,当然也没有收入,那们政府就雇佣一此人把好好的马路挖一些坑,然后在把这些坑修好,有人说,这不就是没事找事嘛,但也正是这无事找事,才让人们有事做,有事做,才有收入,有收入才能消费,才能拉动经济运行。

针对这个挖坑理论,有很多人杜撰很多有趣的故事。第一个故事据说是杜克大学的胡佛教授讲述的:“1934年在华盛顿的一家酒店的房间中,当我正准备与凯恩斯共进晚餐时,他善意地讽刺了我在搁架上挑选毛巾而避免弄乱其他毛巾时的小心谨慎。他用胳膊一扫一下就将两三条毛巾扫到了地板上。他开玩笑地说道:我确信与你非常谨慎地避免浪费相比,我对于美国经济更加有用,因为通过弄乱这些毛巾可以刺激就业。”

古老的道理说,与人方便自己方便。凯恩斯却说,刻意制造的麻烦是可以帮助别人的。这里面的逻辑就是凯恩斯主义常说的“挖坑理论”——顾客弄乱毛巾,酒店就必须多雇服务员来整理,而服务员岗位增加,更多的人通过当服务员获得了收入,他们的消费又刺激了其他行业的发展,从而形成一系列的拉动效应。

历史上,在很多经济危机时,都用过这个挖坑理论,最为典型的就是罗斯福新政,当时处于1931年的经济大萧条,农产品价值降到最低点,经营者将牛奶倒入大海,把粮食、棉花当众焚毁的现象屡见不鲜。

1933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后所实行的一系列经济政策,其核心是三个R:救济(Relief)、复兴(Recovery)和改革(Reform),因此有时亦称三R新政。救济主要针对穷人与失业者,复兴则是将经济恢复到正常水准,针对金融系统的改革则试图预防再次发生大萧条。

阅读全文

与新冠疫情经济方面有哪些影响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关于幸福是什么的精彩片段100字 浏览:728
这个男人厉害了第一次美女叫什么 浏览:453
该怎么选择子孙的幸福 浏览:4
沿着幸福路往前走英语怎么说 浏览:592
事业单位年薪制怎么发工资退休了还有吗1 浏览:291
爱情公寓是怎么建成的 浏览:137
婚姻不是跳板什么意思 浏览:947
婚姻不易且结且珍惜是什么歌 浏览:497
抖音里有哪些美女写真号 浏览:260
漂亮女人就该拼事业怎么回怼 浏览:992
玩石头的故事有哪些 浏览:497
美女在上海是干什么的 浏览:738
幸福小区保洁怎么选 浏览:762
玄兴国际事业股份有限公司在哪里 浏览:250
成都婚姻服务公司哪里好 浏览:845
事业编哪些单位冷门 浏览:594
中年夫妻怎么相处最幸福 浏览:900
有酒无糟是个什么故事 浏览:629
普通事业人员是什么意思 浏览:69
株洲经济形势如何 浏览: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