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如何促进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要着力做好以下六项工作:一是加强和改善财政宏观调控,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结合税制改革完善结构性减税政策,着力扩大国内需求,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加强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增强区域发展的协调性。二是完善强农惠农富农财税政策,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巩固农业基础地位,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深化农村综合改革。三是促进社会事业发展,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教育事业加快发展,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强化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加强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优化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四是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加强财经对外交流合作。健全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财政体制,完善预算管理制度,推进税收制度改革,深化财经对外交流合作。五是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提高财政管理绩效。完善财政法律制度体系,提高预算管理水平,强化“两基”建设,加强政府性债务管理,推进财政管理信息化建设,狠抓增收节支,严格财政监督。六是加强财政干部队伍建设,大力改进工作作风。
⑵ 1.怎样看待总需求在宏观经济中的影响
在凯恩斯主义中,总需求分析是宏观经济理论的核心。总需求在宏观经济中的影响,可以从三个方面看待:
(一)总需求是拉动经济增长的根本动力。投资、消费、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而总需求一般将分为四大部分:消费需求,是居民的日常消费;投资需求,是企业在投资和再投资过程中形成的商品和劳务需求;政府支出,是政府部门对商品和劳务的购买;出口,代表了国外对本国商品和劳务的需求。也就是说,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均是总需求组成的一部分。
(二)总需求变动会引发不同的产出与物价水平。总需求变动引起的主要改变是产出和就业,会导致不同水平的经济活跃性。当经济接近充分就业收入时,总需求上升时愈来愈多的物价上升会取代实质产出的上升。而在需求不足时,会有很大量的闲置资源,物价下跌,进而引起灾难性的通货紧缩,导致经济衰退。
(三)总需求决定国民收入与就业水平。总需求体现了消费与国民收入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而由于总需求影响着经济增长或衰退,制约着GDP发展水平。奥肯定律则描述出GDP变化和就业率变化之间存在的一种相当稳定的关系。这一定律认为, GDP每增加1%,就业率大约上升0.5%,同理GDP每下降1%,就业率大约也下降0.5%。
⑶ 如何实现促进经济增长的宏观调控目标
答:①经济增长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持续快速的经济增长是实现国家长远战略目标的首要条件,也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首要条件。因此,促进经济增长宏观调控的最重要的目标。②促进经济增长是在调节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中实现的。只有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基本平衡,经济增长才能顺利实现。因此。为了促进经济增长,政府必须强调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的关系,使之达到基本平衡。如果社会总需求明显超过社会总借给,出现商品普遍不供应求,物价全面上涨,这时就要抑制投资需求、消费需求,并减少出口,同时鼓励增加供给,增加进口,如果社会总供给明显超过总需求,出现商品积压、生产下降、物价下降、失业增加,这时就要刺激投资需求、消费需求的增加,并鼓励增加出口,同时控制供给增加,减少进口。
⑷ 如何促进经济增长
经济增长,狭义指GDP增长。增长属于宏观经济范畴。经济增长通常是指在一个较长的时间跨度上,一个国家人均产出(或人均收入)水平的持续增加。经济增长率的高低体现了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经济总量的增长速度,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总体经济实力增长速度的标志。决定经济增长的直接因素:投资量、劳动量、生产率水平。用现价计算的GDP,可以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规模,用不变价计算的GDP可以用来计算经济增长的速度。
增长政策也称作“积极财政政策”。国家可以采取扩张性的利息、税收、财政和汇率政策来增加经济增长,但是每一种政策的作用都有其局限性。而且这些政策在本世纪上半期资本主义发展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提出这一理论的凯恩斯也被称为“资本主义的救星”,但是其作用越来越受到质疑。
1、调整利率政策
降低中央银行利率从而降低商业银行的存贷款利率。这一政策将鼓励公司贷款,这一部分贷款必将转化为投资或资金流周转,即消费。这一政策还可以降低通货紧缩的危险。经济学家非常害怕通货紧缩,因为它将会带来经济衰退,并且当利率增加到一定程度以后将导致市面上流动性不足的情况。当通货紧缩到来的时候,人们趋向于减少消费,因为通货紧缩的特征是价格降低,那么控制当前消费就有可能节省开支。但是降低利息又会增加通货膨胀或流动性过剩的危险。
2、税收政策
降低个人或公司税率。这种措施和降息一样会促进公司投资和个人消费。个人消费的增加又反过通过创造需求来促进公司的发展。但是这样做的危险是增加财政赤字。但是增加财政赤字不是必然的,因为税率降低了,但是经济增长了,征税的基数扩大了,关于它们之间的关系相见税收。
3、财政政策
增加国家财政开支。这一措施将会同时创造就业机会、需求、有时会吸引投资。首先政府开支本身就是投资工程项目,这些项目创造了就业和对其他行业的需求,这些从业者又产生了新的需求,以此类推,理论上可以创造数倍于政府投资本身的经济增长。这一政策相对于利息政策来说还具有如下优势:加息的时候人们会把多余的钱用于存款而不用于消费或者投资;而在增加财政开支的时候,我们确信增加的收入会大部分转变成消费以满足从业者的基本需求。另外人们处于个人应付经济危机也必须有足够的存款,具体数额根据国家具体的经济局势和社会保障情况各不相同。这一政策的缺点是扩大财政赤字,并且由于公共投资的目的必须明确,而且其效率经常受到质疑。
4、汇率政策
降低本国货币的汇率(低汇率政策,汇率,对低汇率政策的支持和反对意见,中央银行如何调节本国货币的汇率)。这个政策将会增加出口,因为本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变得更加便宜。出口的增加将会使生产商增加投资和创造就业机会从而也增加消费。缺陷在于,本国上在国际上的价格最终是由生产商决定的,如果生产商同时提价,则不能起到相应的作用,并且进口商品的价格会相应变得很高。长期实施低汇率政策会导致通货膨胀。
温馨提示:以上内容仅供参考。
应答时间:2021-02-09,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平安银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来看“平安银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⑸ 国家还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来刺激总需求,拉动经济增长
从经济学角度来看除了财政政策还有货币政策
就是用公开市场手段或是中央银行降低利率 刺激 扩大内需 或是改善贷款环境
你说的财政政策包涵太广了 其实在中国用的最多的还是财政政策 包括提高工资 降低税收 公共事业 调整居民收入结构
保障居民福利(改变税收结构 提高最低工资 或是直接对某些居民给予补给)给予减税或是给予新税收减免等等
在中国 有时也会用强制政策手段对于市场资金 (包括公募资金和私募资金)流向方向和渠道进行控制 也算对需求有影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