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辽中南工业基地京津唐工业基地
(2)丰富的煤、铁资源;海陆交通便利;劳动力丰富;市场广阔;科技发达;工业基础好;协作条件好。
(3)能源、水源紧张;大气、水、海洋污染严重。调整产业结构;南水北调,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治理污染;西电东送,提高能源利用率。
‘叁’ 中国8大经济圈是什么
1.长江三角洲经济圈
GDP:江苏+浙江+安徽+上海=17.4万亿人民币
2.环渤海经济圈
GDP:北京+天津+河北+山东=14万亿人民币
3·珠江三角洲经济圈(粤港澳大湾区)
GDP:广东+香港+澳门=10.5万亿人民币
4.中部经济圈
GDP:湖北+湖南+江西=8.2万亿人民币
5.海西经济圈
GDP:福建+台湾=6.6万亿人民币
6.西南经济圈
GDP:重庆+四川+云南=6.5万亿人民币
7.东北经济圈
GDP:黑龙家+辽宁+吉林=5.22万亿人民币
8.西北经济圈
GDP:陕西+甘肃+宁夏=3万亿人民币
事实上中国还有两个经济圈已经成型:
1.北部湾经济圈
GDP:广西+贵州=3万亿人民币
2.中原经济圈
GDP:山西+河南=5.3万亿人民币
八大经济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日前发表报告指出,中国所沿袭的东、中、西区域划分方法已经不合时宜。为此,报告提出"十一五"期间内地划分为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四大板块,并可将四个板块划分为八大综合经济区的具体构想。
其中,毗邻港澳台的南部沿海综合经济区,应建设成三个基地和一个中心。这份由国务院智囊机构发布的《地区协调发展的战略和政策》报告,对"十一五"期间内地区域划分提出了一些具体设想。报告还指出,由福建、广东、海南等三省组成的南部沿海综合经济区紧邻港、澳、台,海外社会资源丰富,对外开放程度高。
‘肆’ 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概述
山东省政府2011年1月6日晚间通报,国务院已正式批复《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这标志着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国家海洋发展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1年1月4日,国务院以国函〔2011〕1号文件批复《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这是“十二五”开局之年第一个获批的国家发展战略,也是我国第一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区域发展战略。 山东省政府表示,《规划》的批复实施,是我国区域发展从陆域经济延伸到海洋经济、积极推进陆海统筹的重大战略举措,标志着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试点工作进入实施阶段。依据《规划》,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战略定位是:建设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现代海洋产业集聚区、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海洋科技教育核心区、国家海洋经济改革开放先行区和全国重要的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
根据《规划》提出的目标,到2015年,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基本建立,综合经济实力显着增强,海洋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大幅提升,海陆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海洋经济对外开放格局不断完善,率先达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要求;到2020年,建成海洋经济发达、产业结构优化、人与自然和谐的蓝色经济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
山东半岛是我国最大的半岛,是环渤海地区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重要结合部、黄河流域地区最便捷的出海通道、东北亚经济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规划主体区范围包括山东全部海域和青岛、东营、烟台、潍坊、威海、日照6市及滨州市的无棣、沾化2个沿海县所属陆域,海域面积15.95万平方公里,陆域面积6.4万平方公里。
山东省政府表示,在新形势下,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加快建设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有利于拓展国民经济发展空间,维护国家战略安全;有利于加速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完善我国沿海整体经济布局;有利于推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有利于提高海洋经济国际合作水平,深化我国沿海开放战略,意义十分重大。 山东省政府介绍,国务院指出,建设好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的重大举措,关系到我国实施海洋发展战略和完善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全局,各有关方面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密切合作,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共同推动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又好又快发展。 国务院要求,《规划》实施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突出科学发展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优化海洋经济结构,加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提高海洋科教支撑能力,创新体制机制,推动海陆联动发展,推进海洋综合管理,将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海洋经济改革发展示范区和我国东部沿海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
‘伍’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圈是指什么地方
蓝色经济区,是指依托海洋资源,以劳动地域分工为基础形成的、以海洋产业为主要支撑的地理区域,它是涵盖了自然生态、社会经济、科技文化诸多因素的复合功能区。基本特征是:依托海洋,海陆统筹,高端产业聚集,生态文明,科技先导。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是全国海洋科技产业发展的先导区,生态文明建设和社会和谐进步的示范区,海陆一体开发和城乡一体发展的先行区。
山东蓝色经济城镇体系规划范围南起日照市,北至滨州市,包括青岛、烟台、威海、潍坊、日照、东营和滨州七市以及临沂市莒南、淄博市高青、德州市乐陵、庆云四县市的全部行政范围。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城镇的发展目标被明确为:面向日韩开拓国际市场,拓展广大西部内陆腹地。其中,青岛将被培育成国家级中心城市,成为山东省和黄河流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龙头”城市;烟台、威海、日照、潍坊、东营和滨州等区域中心城市的地位和作用将被强化,成为蓝色经济区发展的重要战略节点;在地域空间上将形成青岛—潍坊—日照、烟台—威海、东营—滨州三个城镇组群。在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形成以三个城镇组群为主体形态,大中小城镇相结合,空间布局合理,城镇职能协调的沿海城镇带。
http://oceanforum.qing.gov.cn/Read.asp?id=97
‘陆’ 中国五大经济圈吸金力,哪个实力最强
珠三角经济圈是中国五大经济圈中实力最强的。香港、广州和深圳是珠三角的三个核心城市。香港是世界第三和中国第一个商业、贸易和经济大都市(纽约、伦敦、香港、迪拜,新加坡、东京)
中国的五大经济圈是珠三角、长三角(上海、南京、杭州)、渤海湾(山东半岛、京津唐、辽宁中南部)、钻石经济圈和中心三角。
珠江三角:以香港、广州、澳门、深圳、珠海、东莞为中心的经济区
长三角:以上海、南京、杭州、宁波、苏州、无锡、南通为中心的经济区
环渤海:以北京、天津、青岛、烟台、沈阳、大连为中心的经济区
钻石经济圈:以长安、成都、重庆、昆明(陕西、四川、云南)为中心的钻石经济圈。
‘柒’ 胶东经济圈包括哪几个城市
胶东经济圈包括青岛、烟台、威海、潍坊、日照5市。胶东经济圈的定位是全国重要的航运贸易中心、金融中心和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世界先进水平的海洋科教核心区和现代海洋产业集聚区。
胶东经济圈是山东最具发展活力、开放程度最高的地区,GDP占全省的42.2%,占沿黄9省区的13%,是山东经济发展的“火车头”、对外开放的“领头雁”。对标长三角、珠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2020年年初,山东省政府印发《关于加快胶东经济圈一体化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加快胶东经济圈一体化发展。
地处山东对外开放最前沿的胶东经济圈,是海上丝绸之路与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交汇的关键区域,也是沿黄(黄河)省份和上合组织国家主要的出海口。中国(山东)自贸试验区、上合示范区、山东半岛国家创新示范区、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等多个国家战略在这里叠加实施,使得胶东经济圈成为山东省经济发展的火车头、对外开放的领头雁。
‘捌’ 环渤海经济圈狭义上指中国辽东半岛、山东半岛、京津冀为主的环渤海经济带,同时可辐射到山西、辽宁、山东
(1)烟台《天津条约》;营口《天津条约》;天津《北京条约》。 (2)目的:加强海防,维护统治。结局:中日甲午战争中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原因:清朝封建专制统治的腐败。 (3)卢沟桥事变是日本实现吞并中国、独霸亚洲、称雄世界毁定方针的必然结果;是日本为摆脱经济危机困境蓄意制造的事变。影响:中华民族全面抗战开始。 |
‘玖’ 中国区域经济布局的四大板块
东部率先、西部开发、中部崛起和东北振兴。
1、辽宁中南地区。重点发展钢铁工业和门类齐全的重型机电设备制造业等。
2、京津唐地区。加强机械电子工业和高技术产业的发展。
3、山东半岛。重点开发石油和海洋资源,加快石油化工和海洋产业的发展。
4、长江三角洲地区。加快机械电子工业、石油化工、汽车三角洲地区。加快机械电子工业、石油化工、汽车等支柱产业以及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
5、闽南三角洲地区。以发展劳动资金密集型产业为主。6、珠江三角洲地区。在目前接纳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基础上进一步升级。
7 、海南、北部湾沿海地区。具有对外开放的区位优势和一定的资源优势。
8 、红水河电力和有色金属基地。本区域可建成全国的有色金属工业基地。
9 、哈尔滨—长春地区。本区主要抓好石化、汽车、机电工业的发展和技术水平的提高。
1 0 、以山西为中心的能源基地。重点开发煤、铝等资源,也是东部耗能产业的良好接纳地。
1 1 、长江干流中上游沿岸地区。本区水陆交通方便,水资源和矿产资源丰富,发展水电、钢铁、有色金属、磷和盐化工业。
1 2 、陕西关中地区。重点考虑机械电子工业的发展和技术水平的提高,同时是接纳东部地区纺织工业向西转移的理想地区。
1 3 、以兰州为中心的黄河干流沿岸地区。该区为开发新疆石油资源提供钻采设备,在接纳东部地区有色冶金、石油化工、化肥向西转移等方面有重要地位。
1 4 、以乌鲁木齐为中心的天山北坡地区。是东部地区石油加工、轻纺工业向西转移的重要接收基地。
1 5 、攀西—六盘水冶金、能源、化工基地。主要发展能源、钢铁工业、有色金属、化肥工业。
1 6 、乌江电力和黔中铝、磷基地。主要开发水电,发展磷肥、炼铝工业。 依托产业、人力资源、市场转移升级,内地将形成新的3个极化核心经济带,即:
1. 长江中下游经济带:以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成渝地区、昌九地区为依托的长江中上游经济带;
2. 黄河中游经济带:以中原地区、关中地区以及国家能源基地为依托的黄河中游经济带。
3环渤海经济圈:以山东半岛、辽中南地区为两翼,提升和拓展环渤海经济圈;
4.东海经济圈:以两岸交流合作的深化、国务院关于长三角地区进一步改革发展意见的实施和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为契机,加速形成东海经济圈;
5.南海经济圈:以珠三角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的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建设以及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为引擎,加速形成南海经济圈。 针对国内经济圈划分比较盲目随意,综合权衡区域经济发展背景、现状和发展趋势,在“十二五”规划中,中国区域发展的新格局,以城市群为基础应和核心,形成八大经济圈。 即:
1. 大长三角经济圈;以长三角城市群为核心的大长三角经济圈。包括现在的长三角城市群和江淮城市群。
2. 泛渤海经济圈;以京津冀、山东半岛为核心的泛渤海经济圈。过去提出的环渤海经济圈包括辽宁,但根据经济联系,辽宁省和吉林省、黑龙江省以及内蒙东部联系更密切,和山东半岛和京津冀的联系并不密切,因此泛渤海经济圈未包括辽宁。山西省虽划分在中部,但是它和河南、湖北、湖南的联系不如和京津冀更密切。内蒙古中部和京津冀、山东半岛联系很密切,所以泛渤海把山西和内蒙古中部划进来。为了跟环渤海经济圈相区别,所以提出泛渤海经济圈。
3. 大珠三角经济圈;以珠三角为核心的大珠三角经济圈。2003年时提出叫泛珠三角经济圈,现在提出“9+2”模式,所以改变为大珠三角经济圈。
4. 东北经济圈;以辽中南为核心的东北经济圈。
5. 海峡经济圈;以海峡西岸城市群和台北为核心的海峡经济圈。我们要和平统一,所以我们在规划上首先要统一起来,此外海峡西岸,以福建为主体的海峡西岸和台湾的经济联系非常密切。所以我们把台湾海峡西岸共同构成海峡经济圈。
6. 中部经济圈;以长江中游、中原城、湘中城市群为核心的中部经济圈。中部经济圈不包括安徽,即江淮城市群。
7. 西南经济圈;以川渝城市群为核心的西南经济圈。
8. 西北经济圈。以关中为核心的西北经济圈。 城市群有三个特征:第一是有若干个大都市为核心,第二是交通非常的便捷,第三是经济联系比较密切。
根据2007年的数,这十大城市群土地面积占全国的土地面积11%,居住的人口超过了1/3。创造的GDP超过了2/3。这说明我国城市群在国家经济当中的地位非常高。
现在城市群GDP占全国的三分之二,但是人口仅占了全国的三分之一,这说明我们的人口和GDP是不相适应的。如果城市群人口能够成占全国人口的三分之二,那么区域协调发展的目标就比较容易实现。
东部六个城市群
1.珠三角城市群
珠三角城市群包括9个城市,实际上有11个城市,另外两个是香港和澳门。珠三角城市群以香港、广州和深圳为中心。2.海峡西岸城市群
海峡西岸城市群以福州市为中心。
3.长三角城市群
长三角城市群以上海、南京和杭州为中心,共有16个城市。、
4.山东半岛城市群
山东半岛城市群有10个城市。包括济南、青岛、淄博、东营、烟台、潍坊、威海、日照、滨州八城市。
5.京津冀城市群
京津冀城市群是“10+2”模式,以北京天津为中心。、
6.辽中南城市群
辽中南城市群有10个城市。
中部两个城市群
7.长江中游城市群
长江中游城市群也有12个城市。
8.中原城市群;
中原城市群有9个城市,以郑州为中心,
西部两个城市群
9.川渝城市群
川渝城市群共有15个城市,以成都市和重庆市为中心。
10.关中—天水城市群
关中城市群以西安,天水为中心
其他城市群
“十二五” 正在发展中的其他6大城市群
1. 以长株潭为中心的湘中城市群
长株潭比较特殊,未列入十大城市群是因为:区域人口和城市数量以及经济的总量未进入前列,其次是因为这三个城市表面上看是三个行政区,实际上距离很近,而且相互之间已经不是独立的城市个体,是多个组团的一个城市,其未来将形成以长株潭为中心,包括更多的城市在内的湘中城市群。
2. 以合肥为中心的江淮城市群
3. 以长春和吉林为中心的城市群(即吉长都市圈)
4. 以哈大齐为中心的黑龙江东南部的城市群
5. 以南宁为中心的北部湾城市群
6. 以乌鲁木齐为中心的天山北部城市群
‘拾’ 环渤海经济圈包括哪些城市
秦皇岛,秦皇带对比上述两座城市。虽然经济并没有它们发达,但秦皇岛却是最适宜居住的一个城市。属于那种面积小,人口少,但是环境优美的海滨小城市。且近几年它的经济也在迅速增长,未来的发展肯定也不会差。甚至也有超越上述两座城市的可能。通过比对上述三座城市,可以看出中国的经济确实再以一种不可思议的速度发展着,而你最看好哪座城市的发展呢?你觉得哪座城市的发展潜力会更大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