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经济状态 > 奉化古城以什么发展经济

奉化古城以什么发展经济

发布时间:2022-11-29 21:10:00

① 奉化发达吗经济发展和杭州比,相差多少

奉化是县级市,杭州是副省级城市,城市地位就不一样,杭州的参照对象是宁波。奉化经济虽然在宁波不怎么样,但至少也是百强县,况且人口也相对较少。而杭州虽贵为浙江省会,但由于西南部是大片山区,故下辖的县市经济发展都一般。杭州临安,淳安,建德,桐庐经济水平都不如奉化!
经济发展是一个国家或者地区按人口平均的实际福利增长过程,它不仅是财富和经济机体的量的增加和扩张,而且还意味着其质的方面的变化,即经济结构、社会结构的创新,社会生活质量和投入产出效益的提高。简而言之,经济发展就是在经济增长的基础上,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持续高级化的创新过程或变化过程。
一:随着生产社会化、知识功能化与社会经济化,经济结构已经复杂化,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在内涵和外延两方面逐步趋同,GDP增长已经不能真实反映经济增长,即使经济增长也离不开经济发展,当今时代经济增长只有抽象的意义;用GDP来计算经济增长、衡量经济发展已经落后于时代的要求。
二:经济发展是价值的发展不是金钱的增长,是效益的发展不是效率的增长,是全面的发展不是片面的增长,是辨证的发展不是线性的增长。“经济发展”概念把发展经济学和增长经济学区别开来,把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统一起来,把经济学定位为发展经济学,使发展经济学成为一门科学。
三:经济发展不仅意味着国民经济规模的扩大,更意味着经济和社会生活素质的提高。所以,经济发展涉及的内容超过了单纯的经济增长,比经济增长更为广泛。
六:“总部经济”是指某区域由于特有的资源优势吸引企业将总部在该区域集群布局,将生产制造基地布局在具有比较优势的其它地区,而使企业价值链与区域资源实现最优空间耦合,以及由此对该区域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一种经济形态。
五:环境与经济可持续发展,即经济发展不能以危害环境为代价,可持续发展要求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发展不应影响其他国家或地区的发展,可持续性意味着维持乃至全人类福利的自然资源基础,使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② 奉化经济支柱产业是什么

奉化经济支柱产业就是纺织服装、汽车摩托车及零部件、气动元件、厨卫家居四大产业。

③ 奉化市为什么一定要成为宁波的后花园呢

奉化市倾力打造宁波的“后花园”。这话听了让人笑痛肚子不说,差一点,让人晕倒在地而“去西布”。
翻开宁波市政府网一看,傻了,原来宁波市副市长中有余姚、慈溪、象山、宁波人等,唯独没有奉化的。
“后花园”一词并非贬义,但是,在当今经济高速发展年代,作为奉化市政府的领导,作为奉化的百姓,不应该,就此就把奉化市改造成宁波下属经济最落后的后花园。
要成为“前庭”玩耍的后花园,那么,作为政府,先首也要把经济搞上去,这样,才能让民服政。
怪不得,近二十年来,奉化市的经济发展,年年滞后于宁波下属的各区、县,是因为,奉化政府官员的主要领导都是外调“和尚”,而且,这批批外调“和尚”到奉化是享受“庭园”般生活来的。
奉化,不论是在旧社会或解放初、中期,在宁波下属的几个县中,经济历年处于中上游的发展趋势,自当改革开放后,奉化市政府的主要领导换了一批又一批,而且,没有一批领导为奉化做过一件象样的事。就目前的经济状况,不过是,奉化市百姓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潮流,极缓慢地自然发展罢了,至于政府领导没有任何作用关系,也就是说,没有这一批批政府官员,奉化市经济也能成为这个模样——经济差到这个程度极顶罢了。
过去的二十年,宁波市经济发展的迹象:
先西南,后东北。西南只踢了一场足球,东边掀起了全市的运动,要想拿到全国冠军,那么,就发展北边,同时,连接舟山群岛。
东边和北边是宁波下属县、区经济最发达的区域。东边靠的是国家投资(北仑),窜过跨海大桥通往宁海、象山,北边靠的是中国改革初期的投机——改革初期国道线两旁的“农田建房、污染产品”发家而结累资本。
西是四明山,要发展有难度。那么,剩下的只有南边的奉化市了。
奉化的百姓并非比东北区域的人笨,同时,而且比东北区域的人勤劳。
早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奉化就有了“自由市场”,这个市场的建设,要比义乌市场早好多年,后又有了奉化服装城,这个服装城比宁波服装城还好,再说,奉化又是中国服装的发祥地,《红帮裁缝》早上个世纪初就名扬国内外。
还有一大批国内先进企业,如密封件厂、食品厂、空压机厂、液压件厂、石油机械厂、工业缝纫机厂、罗蒙、波导等,这一大批的企业,不论是产品质量和生产技术力量,都属国内先进。
所以说,奉化市现状的经济,是随着中国改革而缓步发展的产物,是奉化市百姓在经济改革中勤劳的结果,与一批批外调来的和尚(政府领导)无关——也许,起到的是反作用!
人,想在花般的环境下生活,这没过错。但是,当落后他人的环境下生活,仍认为舒适的,那么,这些人是地道的懒惰。
人在他乡心在家。智慧展家乡,他乡任其飘。
所以,政府不论是用那级官员或代表方式,所制订的制度和政策,如不实用,这样的产物,一切都是废物!
不管奉化市被瓜分的消息是否确实,可是,溪口管委会的领导确凿已经是宁波市政府所任命——张文杰被任命为溪口管委会领导。这一点,已经让奉化百姓够寒心了!
就此可以说明,奉化市外调的一批批和尚(领导),不是作为于奉化,而是缩命于奉化!当不起这个家,别来坐这太椅!
其实,当今的奉化,缺乏的不是政府官员,而是实实在在有利于为百姓的措施——过硬的措施!
如宁波确实需要有一个后花园,希望是《撤市设区》。

④ 奉化的经济社会

明清时期,资本主义开始萌芽,奉化的土纸、土丝、皮革、打铁、晒盐、竹雕等手工作坊增多。光绪末年出现私人联营轮船公司,用机动轮载客,商贸集市增至33个。民国初期,现代工业兴起,食品罐头、针织等先后采用机器操作。《中国实业志》载,奉化“皮纸着闻于时”,“竹雕为奉化所独创”,屡获巴拿马太平洋博览会嘉奖。1920年(民国9年)起,电报、电话等现代通讯设施先后应用。1926年火力电厂建成发电,1929年鄞奉公路建成通车,工业生产发展,至1936年,工厂和手工作坊225家,工业产值1390万元(1980年不变价,下同),1941年4月后,奉化被日军侵占4年多,其后内战又起,社会动荡,自然灾害频仍,大批人离乡背井,出外谋生,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至1949年,工厂和手工作坊减至70家,工业产值635万元,仅占1936年的46‰社会总产值4433万元,国民收入3148万元,工农业总产值4157万元。
奉化从50年代起,创建地方国营工业,进行私营工业、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发展以支农为主的集体工业。1969年华东电网供电,能源条件改善。70年代乡镇工业崛起,逐步形成以服装、食品、机械为主,电力、建材、纺织、制陶、化工、印刷、工艺美术等多门类发展的工业体系。80年代贯彻改革、开放、搞活方针,开展经济联合,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企业活力增强。1990年工业企业增至2522家,工业产值132436万元(其中乡镇村办工业产值占56.5%),占工农业总产值的87.8%。产品品种增多,质量提高,1980年至1990年获省、部级奖优质产品88个,获国际金奖产品4个。服装业发挥“红帮裁缝”优势,品种从西装、中山装等传统服装,扩大到羽绒、裘皮、丝绸、皮革等多种质料的各式时装,1990年生产2929万套(件),行销上海、北京、广州等大城市以及美国、前苏联、日本、香港等国家和地区,成为中国49个服装生产重点城市之一。罐头食品业现代化程度提高,名牌产品增多,1990年产各类罐头14661吨,其中梅林牌425克黄桃罐头先后获莱比锡和布尔诺国际食品博览会金奖。天坛牌特级珠茶获马德里世界优质食品评选会金奖。机械工业从无到有,由产品加工向机器制造发展,出现工业缝纫机厂、机械密封件厂、液压件厂等一批部、省定点生产骨干企业。1990年产值29847万元,占工业总产值22.5%。
2012年,奉化市完成工业总产值480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340.82亿元。102家“三型企业”实现产值79亿元。转型升级力度加大,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科技活动经费支出4.55亿元,增长33.9%,实现新产品产值89.12亿元,增长6%。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7家,宁波市级以上企业工程技术中心11家,宁波市科技型企业26家。临港船舶制造、气动元件等五大特色主导产业实现产值138亿元,新装备、新材料等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产值78亿元,增长1.5%。 据南浦乡茗山后遗址出土文物考证,新石器时代,先民已使用石锛及夹沙陶鼎、罐等劳动、生活用具。民以农为本,重视水利建设,南朝时筑青锦塘、方胜碘,拦水溉田。唐代种植业发展,至宋代,水田已行稻麦两熟制和双季间作稻,茶叶、杨梅、芋艿、苔菜、蚶等着称乡里。土丝、酿酒成为家庭重要副业。宝庆《四明志》载:“惟奉化绝密而轻,如蝉翼,独异他地。”宋末战乱迭起,北方居民大批入境,元至元年间,总人口达26.3万,比宋天禧年间增14.8倍。中原文化融入,促进了经济开发,平原地区疏河、浚湖、建渠,大兴水利;沿海筑堤修塘以御海潮;山区丘陵地带,“民以垦辟为事,凡山巅水湄有可耕者,累石堑土,不以为劳”。至元褚年间,耕地增至45.9万亩。
1949年粮食总产7.17万吨,农业生产总值3522万元,占工农业总产值84.7%。50年代初,进行土地改革,宣告封建土地所有制结束。此后,大规模调整农村生产关系,兴修农田水利,推广先进生产技术,为农、林、牧、副、渔综合发展奠定基础。1979年以来,改革农村经济体制,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整产业结构,稳定粮食生产,恢复和改良传统特产,建立黄桃、茶叶、毛竹、芋艿、白鹅、对虾等生产基地,农业生产进入新的发展时期。农业生产条件改观,1990年有山塘水库2585座,其中蓄水量100万立方米以上水库15座,亭下水库蓄水量1.53亿立方米,是省重点水利工程之一。总蓄水量逾2亿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积30余万亩。农业机械总动力15万千瓦。农业产值18450万元,是1949年的5.2倍。粮食总产19.2万吨,桃子2.16万吨,居中国产桃县(市)之首。茶叶3018吨,是中国百个产茶基地县(市)之一。林业主产杉、松、竹,森林覆盖率46.3%,木材蓄积量96万立方米,毛竹蓄积量3000万株,是省毛竹生产基地县(市)之一,其中大毛筒眉围43厘米以上。饲养生猪18.97万头,水产品1.92万吨。
2012年,奉化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4.9亿元,增长5.8%。全面完成1.4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标准化建设,播种粮食面积18.1万亩,产量7.22万吨。十大主导农产品实现产值41.7亿元,增长10.5%,66家农业龙头企业实现产值39.2亿元,增长17.8%。 民国时期,新添不少人文景观。80年代,奉化开发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亭下大型人造湖竣工,景区扩大。中外游客接踵而至,逐年增加,1990年接待84万人次,其中旅台同胞2537人次,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673人次,外宾579人次。
2012年实现服务业增加值117.74亿元,增长7.6%。全年共接待海内外游客1190.43万人次,增长10.4%,其中留宿游客占18.1%,实现旅游综合收入74.84亿元,增长15.2%。

⑤ 奉化是个好地方

奉化位于浙江省东部沿海,宁波市区南面,介于北纬29°25′~29°47′、东经121°03′~121°46′之间。东濒象山港、隔港与象山县相望,南连宁海县,西接新昌县、嵊州市和余姚市,北交鄞县。省道甬临线、江拔线、浒溪线,甬台温高速公路和沿海国防公路穿越其间,公路奉溪线。甬金高速公路开头(或终点)。;剡江、县江、东江等河流贯东西南北,内河航线109公里,外海航线连我国沿海各港口;市区距宁波30公里,距宁波栎社国际机场15公里,水陆空交通便捷。西部处于天台山脉与四明山脉交接地带,多高山峻岭,黄泥浆岗海拔976米,为境内最高峰;东北部地势平坦,河网纵横,属宁奉平原的一部分;西南多山区和河谷,沿海尚有小块狭长低平地带。全市地貌构成大致为"六山一水三分田",东西长70.5公里,南北宽42公里,陆地面积1253平方公里,海域面积96平方公里,海岸线长61公里,岛屿24个。

奉化属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四季分明,温和湿润,年均气温16.3℃,降雨量1350至1600毫米,日照时数1850小时,无霜期232天,气候条件十分优越。

■自然资源
[编辑本段]

奉化自然资源十分丰富。有耕地30多万亩,山地120多万亩,可开发内河水力资源2.68万千瓦,湖汐资源14万千瓦。矿产以花岗岩和紫砂泥为主。野生动物有云豹、黑麂、穿山甲、白颈长尾雉、虎纹蛙、鲳鱼、蚶、牡蛎等1600余种,其中海洋鱼类120种。野生植物有樟、栎、杜仲、凹叶厚朴、金钱松、三尖杉、云锦、杜鹃等180科,1500余种。

■行政区划
[编辑本段]

奉化是一代枭雄蒋介石总统的故乡。自唐代建县以来,区划多有变动。2001年,配合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乡镇行政区划进行了重大调整。现辖9个镇、2个街道办事处。人口49.1万。

奉化1978年以来,奉化人民沐改革开放之雨露,集思广益,勇于开拓,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硕果累累。1995年,奉化跻身于全国农村经济综合实力百强县(市)行列,2000年,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56.60亿元,完成预算内财政收入4.19亿元。

奉化市地处长江三角洲南翼的东海之滨,是宁波市副中心城市,全国甲类开放区。全市陆地面积1253平方公里,海域面积96平方公里,人口47.94万,辖6个镇、5个街道。

奉化市人民政府驻锦屏街道锦屏南路1号,距宁波市28千米,邮编:315500。代码:330283。区号:0574。拼音:Fenghua Shi。

奉化市辖5个街道、6个镇:锦屏街道、岳林街道、江口街道、西坞街道、萧王庙街道;溪口镇、尚田镇、莼湖镇、裘村镇、大堰镇、松岙镇。

2000年 总人口471558人,其中:大桥镇 128818人、溪口镇 49907人、江口镇 33462人、西坞镇 26722人、尚田镇 2g388人、莼湖镇 25526人、萧王庙镇 30376人、裘村镇 24273人、大堰镇 13568人、斑溪镇 13075人、方桥镇10842人、桐照镇 17746人、白杜乡 11528人、节奇乡 17607人、楼岩乡 8308人、跸驻乡 9000人、松岙乡 11671人、董李乡 5920人、斑竹乡 3821人。

■经济发展
[编辑本段]

2004年,全市生产总值首次突破百亿元,达到111.03亿元,人均生产总值2.31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5.1%和17.3%;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2.92亿元,增长14.5%,其中地方级财政收入5.98亿元,增长35.7%;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4512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6225元,分别增长11.0%和7.6%。首次进入全国“双百强”县(市)行列,位居“经济百强县”第91位,“综合百强县”排名比上年跃升21位,列第62位。

■旅游特产
[编辑本段]

奉化山川秀美,人文荟萃,是全国着名的旅游城市。溪口雪窦山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早在汉代就有“海上蓬莱”之誉,拥有“浙东第一瀑布”千丈岩飞瀑和各种奇峰幽谷、山岚水色,更有被誉为“天下禅宗十刹”之一的雪窦古刹和蒋氏故居等一系列人文景观。“全球生态500佳”滕头村是一个集生态环境、效益农业、教育实践、农村示范于一体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呈现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江南田园美景,令国内外游客流连忘返。市内星级宾馆和高档娱乐、休闲场所等旅游配套设施齐全,2004年全市共接待中外游客390万人次以上,旅游门票收入6464万元,旅游经济综合收入12.5亿元。

奉化物产丰富,经济发达,是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之一。市内自然条件优越,地方特产众多,经济作物品种丰富,形成了水蜜桃、竹笋、芋艿头、花卉苗木、草莓、海水养殖六大主导农产品,“琼浆玉露”水蜜桃、“罗汉圣果”芋艿头等享誉中外。1996年以来,奉化先后被国家有关部门命名为“中国水蜜桃之乡”、“中国芋艿头之乡”、“中国草莓之乡”、“中国青梅之乡”和“中国花木之乡”,是浙江省重要的海水产品养殖基地。奉化工业经济发达,形成了以电子、服装、机械、食品、生物化工等5大产业为支柱的地方工业体系。奉化是 “红帮”裁缝的故乡,服装工艺精美,拥有“罗蒙”、“爱伊美”等着名企业和服装品牌,享有“中国服装之乡”美誉。以振兴民族信息产业为己任的宁波波导股份有限公司,是全国手机重点生产企业之一,年产“波导”手机1000万台以上,2004年居品牌手机国内销量首位。

奉化市连续3年被台湾电机电子同业公会等机构评为大陆最佳投资区,优越的投资环境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客商来奉投资创业。

⑥ 关于奉化的历史

慈城地区越勾余秦鄮县的思考
一、宁波来自春秋时期的越国勾余
在中国历史上,人类的生存发展和地域进程其实是很缓慢的。如果说整个世界的科学昌明是近150年间事的话,那么中国的城市扩张,其实还只有20来年的辉煌时间。宁波城的历史证明,它的统辖县权起源于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的鄞州编制,成形于唐开元二十六年(738年)的明州编制,但与宁波地区那7000年的河姆渡文化相比,已经是留有了6000多年的历史宿影的。也就是说,宁波地区是世界范围内人类最早有文明活动的地域之一。我们知道,如果说是战争创造了国土的话,那么在“中国”这个概念中,是离不开华夏文化的;在华夏的历史文化中,是离不开长江领域文化的;在长江领域的文化中,是离不开以汉民族为主的“氏族”国之间战争历史的。中国的历史自黄帝起,到夏禹商汤算是进入了奴隶社会,西周起的各封土之争,开创了“国家”这个概念。在这漫长而复杂的交替变化中,既形成了很不确切的历史承续关系,也不断变化着无法确定的原本性疆土范围。因此各城市的发展来源,也有如历史一样的那么模糊。故当我们要探索宁波的历史起源时,是离不开秦汉之前的勾余城历史的。确切地说,宁波是来源于夏禹少康封无余的越地。夏禹离公元约前21-16世纪,那么宁波地区的城市历史,是可以移前到公元前的1600年的。
查考宁波的地质地图,我们深信现在的宁波,是处在一个由海湾淤泥形成的泥炭地质上的。它东到北仑、镇海,西到余姚、慈溪,南到奉化、宁海,沿着南北两条山系的水平方向,体现了两头大中间窄的一个海涂进化面积。河姆渡文化证明,在这个堆积了7000年的人类文明文明进程,是人类在原始社会中新石器时代的演变。也因此,宁波至少可从西周的越国算起。尤其是越王勾践,他曾使自己的国家彻底消亡,又在宁波的这块古勾余土地区上卧薪尝胆重新立国,并最终打败吴王夫差,成为雄霸华东的列强英雄。历史上的勾章城,是越国灭吴后的勾余新城,它临江傍山扼住了姚江以东的水路要道,但并不适宜土耕面积的国力积聚,故向东西两头的扩张那是必然的。按照西周时期的“乡遂制度”推测,每“乡”为约一万两千五百家,五乡组成一个军帅,每个“军”为约一万人。乡遂制度最大的特点是军民合一,故越王勾践雪耻灭吴时,“发习流二千、俊士四万、君子六千人,出三江之口,以海道通江袭吴”。刚好四万八千人,每乡一万二千人,约四个“乡”的军政兵力。这也可以说是新越国的全国兵力,是宁波土地上最早的县域基础。《周礼》规定,一个都乡国的纵横土地为200里,国主以王者(奴隶主)身份领辖六乡六遂。其中“乡”为“国”人,有议政、纳军赋、服兵役的义务;“遂”为“野”人,是奴役的农业生产者。这种国野对立的制度,虽在春秋中叶渐被废弃,但都乡国的形式到东周仍在流行,秦汉还有它的影子。如根据慈溪志载乡贤名中,阚泽为“三国吴都乡侯”,既看出了王、侯、伯、子、男五封爵的存在,也看到了都乡的称谓。“乡”的领导人为“大夫”,平均土地约为1600平方公里,相当于现在一个县的范围(如余姚为1527平方公里、慈溪加镇海为1523平方公里等)。所以文种、范蠡等越国名将,都是以“大夫”的身份去领兵打仗的。正因为有越国在宁波土地上的四乡制度,这才使得宁波地区在秦前就有了四个县的胚胎。宁波后来能成为领辖六个县的宁波府,这与勾践在宁波土地上的“十年磨一剑”(前491-482)是分不开的。他那七年免税、女子十七不嫁男子二十不娶、三子官养其二等奇谋措施,使得宁波地区在短短十年间,迅速发展成为一个可和任何列强抗衡的强大“王国”。这是宁波人的骄傲,也是宁波人的历史幸运。可以说,是越王勾践创造了宁波,因为勾践时期对宁波地区的促进性发展,显然是开拓性的和丰功伟绩式的。
二、勾余之地与勾章之地的蜕变
越国的勾章城,是在勾余的基础上改名为勾章的。虽然晚在周元王三年(元前473年),但从越国的历史来看,勾余的旧城存在还得推前。《吴越春秋》记载,“少康封封庶子于越,号曰无余,故在越境内设勾无、勾余”。西汉《十三州志》记,“周元王三年,越王勾践城勾余(造新城于勾余)。勾践之地南至勾章(灭吴后的吴越大国南至勾章),其后并吴。因大城之章伯功以示子孙(因为造大城的目的是为了彰显获“东方之伯”的伟大功勋以告后人),故曰勾章”。很明显,勾章城是勾践为了自己的获伯爵功勋,而在勾余的地盘上新造的大城。其时华夏的土地上诸侯已纷纷称雄,中国进入了战国时期,西周王朝也及及可危。在齐宋鲁晋以“侯国”独立的情况下,周元王对越王勾践的灭吴雄起又敬又怕,不得不“使人赐勾践”以伯爵的地位。这个封号,在大周时期恐怕是个很难得的荣誉,为此勾践要在勾余之地用新造大城以示庆贺。一来勾余是他的发祥地,二来永矗一座历史的丰碑,三来也是回报父老乡亲的同仇敌忾。以此看,勾章之前是另有其城的,这里要探讨的就是“城勾余”的问题。可作两种解释:一是造城于勾余;二是原来的都城在勾余。勾践在周敬王二十九年(元前491年)时,因灭越而被吴囚禁了三年,他是在越国大夫范蠡和吴国太宰伯嚭的合力帮助下,才被放了出来。出来后,他回到了越地,并在一个叫卧龙山的地方重建了一个勾余城。是否就是慈城地区很值得可考虑的,但要证明与“卧龙山”和“勾余城”的关系。我们先谈“卧龙山”的地名,慈城背靠的是宁波沿海北岸的大龙山脉东段,在最东边的末端,现有龙山和伏龙山的地名,有九龙山的山名;慈城的东屏山系古代也叫龙山,古代的清道观山门上曾有“勾章第一山”和“龙山第一门”的匾额,现慈城的云湖也有龙山的名称;在车厩南也有青龙山的地名。也就是说在今大隐到龙山一带,都会有“卧龙山”的可能,但大体是不出古勾余之地的。《东周列国志》中有记,新城建立不久,“城中忽然涌出一山,周围数里,其象如龟,天生草木茂盛,于是曰龟山”。慈城最着名的就是浮鳖山,现整个慈溪古城就在浮鳖山的前脚左爪之下,西悬岭是龟头,“鄮岭墩”(古城址)刚好在龟背的左后脚位置上,这与城中涌出龟山的描述极相吻合。我们再谈“勾余”的问题,历史对勾余的描述概念是:在勾章以东十里的勾余山和勾余村。大隐城山渡的勾章古城与现在的慈城地区隔岸相望,故应在同一个勾余地区,而《慈溪县志》中,也有“嘉靖三十五年倭寇复至,勾余之民遇警报即避居城内”的记载。慈城还发现了“勾余鄮”的石刻字迹,能充分说明慈城与勾余的直接关系。慈城地区从清雍正地图上看在古代是江海两通的,故攻可凭江海两路交通之便,守有群山绵延和高峻之险,耕有比较广阔的水稻平原。在这种地利人和的情况下,被选为复国中心是很有可能的。传勾践的两大谋臣之一文中,就是勾章的文溪人(汶溪地名可能由此而来),死后葬于达蓬山,慈城的文庙也有他的牌位。他当然很熟悉勾余本地的地理环境优势。《吴越春秋》记载,“少康封庶子于越(越地),号曰无余,故在越境内设勾无、勾余。”《国语•越语》中,余姚被称为勾无境内,从它与会稽相近,后来又独立为余州,从这个情况来看,余姚和慈城可能分别为最初的勾无和勾余(少康时期为公元前21-16世纪),那时的鄞地可能还是堇子国的时候。而从勾践囚归选回勾余的情况来看,勾余应是古越国的最原始本土。因为时越已灭国,即或是勾余之地,也还是吴王治下的一块私人领地。但不管何种情况,从“城勾余“三字来看,勾章之地原为勾余之地已可肯定。而从河姆渡文化的集中性来看,慈城应是勾余的发祥地。
四、鄮县之地来自于勾章的外延
我们知道,慈城地区是最早有原始人类集群居住的地方之一,从四处出土的河姆渡文化来看,越地在7000年前就发明了水稻栽培、骨耜耕耘、猪牛驯养、陶器制作、榫卯木构、船桨运输等。我们不知道“华夏古国”是怎样形成的,因为原始社会一般被定为约170万年前-4000年前;我们也不知道“王国”是怎样形成的,因为在原始部落的情况下,应该是没有“国”这一概念的。所以从有巢氏到大禹时代,史料上都还是类神话的年代。如禹在《山海经》、《归藏》、《世本》等古书中,都是“鲧复(腹)生禹”(“鲧”为大鱼;古人名;禹的父亲)。除非禹时已经形成古国(《世本》有“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字样),奴隶社会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部落之间的大吞并),所以才会有少康封地于越的传说(少康也是个神话性的人物,《左传》记为夏相之后,《世本》传是酒和箕帚的发明者,为中兴之主)。少康时代刚好处于4000年前的原始社会末期,此时已是奴隶社会,故能中兴“国土”也未所知。此时慈城一带的“古越部落”,应该早归少康所有。后越时期已处东周时期,各路诸“侯”裂土为强,齐、宋、鲁、晋脱颖而出。但从勾践封伯情况来看,吴越尚在大周的本土上,故勾践仅管也是王者身份,但也只能接受“东方之伯”的爵号(侯爵已为侯国)。“越”在公元前355年被“楚”灭国,楚在公元前223年被“秦”灭国,时赵、燕、齐三国尚在。如果现奉化确实曾为燕地的话,那么勾余在秦皇大统天下之前,还会是一个地处边陲的拥兵重镇。故勾余之地,在秦前就有海上贸易的发展是完全有可能的。但鄮县的前身,可能不是鄞东和一个偏僻的小渔村同谷所能承担得了的(乡土教材版说法),而应该来源于慈城地区的历史基础。因为越王勾践时,吴王夫差宁可自杀也不愿流放甬东,可见甬东是一个很荒凉的地方。
慈城地区是很有可能成为秦鄮县的前身的。从宁波古遗址分布的情况来看,19个总数中慈溪县占了12个,镇海文溪占了1个(慈溪概念),余姚占3个,鄞东横溪占了2个,象山占了1个(85版宁波通鉴)。慈城地区的集中性河姆渡文化证明,妙山、慈湖山、傅家山、罗江一带,应该是越国的最早勾余地区。所以,连勾章城都有可能是从慈城地区发展过去的。这是一个很相反的观点:即“勾章”既然是因慈地的“勾余”而城,慈溪其实是在勾余的基础上而出。勾践建大城于姚江的城山渡,也许是因为车厩曾是他屯兵的地方,也许是因为地处大江的要冲让更多的人能够方便观赏。不过从军事上讲,大隐镇三面是山一面临江,确比慈城王家垻的勾余古城址要好的多(注:王家垻地处城山渡头海拔97.1米的大弯山东边脚下,2003年的资料中,出土的城址考古为约2500年前,具河姆渡人古城堡的特征。因勾章之城建于公元前496年,故可认定王家垻为勾余的原始古城)。正因为慈城地区有勾余和勾章两个历史时期的繁荣,这才使勾章之东(三江口西北地区)有了秦时的鄮县基础。鄮县始名于秦王政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除名于唐后五代十国时期的开平三年(909年),历史承名1130年。这么远长的一个历史古县,也只有慈城地区才能给它历史性的起点和接替,因为那里本来就是一个县域的基础。而慈城的鄮岭墩(慈城人对古城池的传统称法,如城山墩、城子楼墩等),也就可能是原秦晋时的鄮县县城。
五、隋朝之前的鄮县地理位置
在有关秦鄮地的说法中,鄮县在鄞东地区的说法有些权威性(已进中小学的乡土教材),但不一定正确。他们的看法是,秦鄮县在今鄞东一带,余姚占居姚江两岸,勾章县的辖地是在今鄞西的一部分和整个甬江北地区,鄞县在鄞西的南部及奉宁象地区。假如的确如此的话,那么鄮县全境几乎都是荒凉之地了。因为即或在宋时,鄞县的东边也只到育王、天童寺一带,南边的界线是横溪和鄞塘(约江口的地方),西边是鄞西的四明山和大雷山,北至慈溪的潘岙。宋时连甬江都还未成其名,清时还称大浃港,横溪经东钱湖直通外海,也就是说鄞东地区在秦时起码有两条大江的海口,应该说是个很恶劣的生存环境,连三江口都还可能是一个无人居住之地。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有贸易也只是赤堇山堇子国的事(从宋地图看有陈国鄮山的字样)。再从人口集聚原理来看,横溪才是鄞县的发祥地(鄞南偏东)。横溪两处的出土文物证明,堇子国应是以横溪为中心的。出土的陶器、釜鼎等文物,为下层元前600以上的西周文化,此时正是吴越相争的兵戈年代;出土的铜斧、纺轮、原始瓷等文物,为上层元前300年的春秋文化,是秦前7国争雄的年代(楚已灭越50年)。故如奉化曾为燕地的话,鄞地应该是以横溪为起源,渐沿奉化山线向鄞西发展的。鄞奉之地也许早归越土,但它的人口中心来源是不会变的(中心扩张学说),所以教材版说鄞占奉宁象倒也有一定的道理(化外时堇子国的基础)。我们再看慈城地区的治域条件。越国的勾余移治勾章后,慈城地区因此会空出一个城治的基础。慈城本来是个河姆渡文化最为集中的地方,故人口的地源基础仍会十分强大(不可能全部迁入勾章城去)。那么这些遗留下来的老城民,又会在原地转化出一个较大的城“乡”来。这就是秦鄮县的地域和人口基础。
我们知道一个县治的基础,大多来自这两个成因,一是自发性的人口集聚(类似原始部落的形成),一个是强制性的境内迁移(在已经形成的基础内)。慈城于勾余而勾章,于勾章而慈溪,大体不出它原始由来的基础。所以勾章而生鄮县,应是不争的事实。而且从勾章的位置来看,鄞西当由勾章城后发展而来,甬江两岸当由秦鄮县发展而来。故秦时的鄮县中心应在慈东南北山系一带(傍山临海、围涂为地)。甬水村(三江口)因为是三江交汇地势最低的地方,故在地质演升之前,也回是最后适合人类集居的地方。甬三江平原来自7000年前的海涂渐变,三江流域既使变为湖泊和江河后,还得从从咸水区转化为淡水区。所以在2000多年前,宁波各县的城址,是必须选建在山上。一方面是军事的考虑(居高临下),一是农田的考虑,经济基础更为重要。而在地质地图上,余姚、勾章、慈城、悬慈、横溪等早期的可能县城地址,都刚好处在硬质土层的边缘。慈城地区迄今已发现妙山八字桥、慈湖龟山、傅家山等多处河姆渡文化层和古窑址,所以慈城地区能成为古越勾余和勾章,后来又成为慈溪县城,都是有其最原始的人类活动基础和地理优势的。也因此古鄮县从慈城地区而出,应该是事出有因兼条件成熟的。
六、秦鄮县名的历史推敲
鄮县地处甬江两岸,秦时的三江口海涂会多于陆地,故从发展的眼光看,育王山下的鄮山小村,因为没有大量人口的集聚条件,故不会有海贸重地而被秦始皇定为鄮县的可能(教材论)。慈城地区倒有海贸重镇的最好条件,它有姚江北岸一大片的硬土广域人口;有直达三江交汇口的姚慈两大江和大浃江海口;西邻勾章、余姚并和会稽郡城(省城概念)直通。如果说鄮县的来源跟秦始皇有关联的话,那么慈城地区的“秦迹”更多。如慈城鄮岭往北的大斗山东岙叫“秦山”;慈城金沙岙的正北是“达蓬山”(传为秦始皇徐福东渡出海的地方,现还有“徐福”的地名);秦始皇曾在鄮县停留过三十日之多(《说文》,时宁波地区仅有鄞、鄮两县)。慈城地区也有“鄮”字的历史痕迹,如洪塘保国寺的北高峰,秦时就叫“大鄮峰”,现还有“寺西为望海岛,于鄮峰山相对”的传记;慈城东北的从峰叫“鄮岭墩”,志载那是古县城的旧址;“勾余鄮”的石刻字迹发现,也能说明在越时就可能是勾余的“鄮”地了。梁山伯为“鄮”令,县志上说是葬在慈城的清道山的。以此推断,秦鄮县的北部会在九龙山一带,秦鄮县的西部高桥一带,秦鄮县的东界,倒有可能会以赤堇山系直至海边。秦代县与县之间一般都会相对毗邻(交通和城域达及关系),故甬地自秦以后,鄮城最初的位置,大体也会在洪塘、慈城、望春的山系平原之间,慈城鄮岭古县城,也可能就会是首选的地方(勾余新城龟山传说)。
七、历史事件中的鄮县影子
⑴、鄮西清道源。北宋大观元年(1107年),明州编修李茂诚的《忠义王庙碑记》中,梁山伯为简文帝时的鄮县令,临终嘱葬于鄮西清道源九龙墟。按《宋鄞县县境图》看,宋时“清道乡”的确是在高桥望春一带,梁祝义冢理应是设在鄮县的境内。清道乡是不是和慈城的清道山有联系不得而知,但同处一个地名范围似无问题,《浙江通志》中,对慈城的地形评之为“九龙腾骧、两江吞吐”,古代的慈城东又有“花屿湖”和“荪湖”(清雍正时的地图中也尚在),故晋时和宋时的清道山脉,理应尚与望春山脉相暗连(伏脉过江)。晋朝时的梁令墓也可能确在慈城的清道山(过去传高桥的梁祝坟是“衣冠冢”),则晋鄮县还在慈城东南至高桥一带已可肯定。只不过五代时最后的鄮城位置在三江口,而历史上又没有鄮城在慈溪城的记载,故在清《宁波府志》上记为“葬于鄮城西清道原”了。慈城镇在解放前曾经分为“孝东镇”和“孝西镇”,后来也有过“慈东公社”的编制,故在分区概念上,慈东地区是有可能和洪塘地区一道划归晋鄮县管的。
⑵、孙恩及鄮。梁山伯庙实际上是因孙恩攻鄮刘裕退敌有功而建的。梁庙为官方而建事出有因,庙建原因为:“安帝丁酉秋,孙恩寇会稽及鄮,妖党弃碑于江,太尉刘裕讨之,神乃梦裕以助。夜果烽燧荧煌,兵甲隐见,贼遁入海。裕嘉奏闻,帝以神功显雄,褒封义忠神圣王。令有司立庙焉。” 安帝丁酉(元397年),时勾章城尚安,刘裕显然在粉饰太平以邀攻。但也说明,梁山伯庙的所在地现高桥,在晋时属鄮已经无疑地。因为孙恩不大可能将鄞西的碑扔到鄞东去,所以鄮县的西北是与勾章相邻的。
⑶、东晋勾章移治。勾章城毁于东晋时期的公元401年,因东晋是个十六国战乱的年代,所以勾章重城派了个位列三公的“太尉”守城。可惜三公在汉晋时已无实权可言,所以刘裕连个勾章城也守不住。勾章城合并于隋朝时期的公元589年,中间有个南北朝的相隔。在这不算太短的188年时间中,勾章县城倒底在哪里是很有问题的。在原地不动也有可能,因为慈城可能有鄮岭的鄮县城它去不了;在慈城建新县城也有可能的,或许慈城本来就没有鄮的县城;迁移鄞江小溪也有可能的,开发鄞西南部与鄞奉之地联结。不过从地理的分配性来看,移治慈城的可能性更大一些。因为一来本就是自己的地盘,无非在鄮县的交壤处侵占一角(鄮县便移鄞西全境);二来勾章城本就是从慈城的勾余城演变过去的,也有是打回老家的可能。
⑷、隋四县合一为勾章。开皇元年(589年,杨坚的天下),余、勾、鄞、鄮四县合一为勾章县,历史的记载为设治于鄞西的悬磁村。不过从鄞江桥和百梁桥的建桥时间来看,一座是建成于1078年、一座是建成于1085年,应能说明鄞江为界的可能性。故将勾章县治去设在鄞江以南有些不可思议(无法勾通四县陆路),但能证明鄞治一直在鄞江以北,并以鄞江为鄞鄮两县的界限(鄮在鄞西论证)。唐武德四年(621年,李渊的天下)勾章改鄞州、余姚改余州后,“鄞州治”移“小溪”(约今洞桥镇的地方,治地鄞江北这才合理)。武德八年(625年),鄮县治迁小溪(勾、鄮、鄞三县竟又恢复?前鄮城在何处?)。开元二十六年(738年,李隆基天下),明州立,辖慈溪、鄮县、奉化、翁山四县(勾章绝名)。时慈溪县已独居姚江北为主,奉化县独居横溪至江口以南为主,此两县也为新地理的概念。鄮与鄞则合并为鄮县,治所移入小溪(738年时再次移入?)。唐大历六年(771年),鄮县治移到三江口西的甬水村(新鄮城概念,老鄮城在哪里?)。唐长庆元年(821年),刺史韩察认为悬磁村腹地小(教材版说法,未移小溪?),没有发展余地,准奏将明州治也移到了三江口,并建唐子城和外城(证明无老城)。北宋以后城内设坊、城外设乡和里(此时才有乡政?),乡镇开始发展,着名的有下庄、小溪等(小溪才成规模?教材版)。五代十国梁开平三年(909年),吴越国武肃王钱镠改鄮为鄞,鄮县从此绝名。
这里面最大的问题还是鄮城的问题,高桥宋碑未说,唐鄮城两移小溪的也未说。但已可肯定唐前鄮城不在三江口,则在慈城的可能性就极大(最早的县城基础。,
八、慈城地区曾经西勾东鄮的两重县境
综上所述,慈城地区在秦晋之前,古越国的“勾余城”(王家垻)、大秦朝的“鄮县城”(鄮岭墩)都是有可能存在过的,“慈溪城”(浮碧山)不过是在它们的基础上,唐时被明确地独立出来罢了。鄮县在长达1130年的历史中,能明确鄮城所在地的,也只有在它变为明州四县之后的132年,其中三江口治地时间是771-909年,鄞西小溪的治地时间是767-771年(85版《宁波名胜》)。而此前998年的会稽郡的鄮县治城,最有可能的所在地应在慈城地区内。
“慈城地区”其实是一个很广域的历史性范围,作为勾余城时西可鞭及现长亭和陆端口;作为勾章城时东可包括现潘岙和龙山;作为秦鄮县时南界展延高桥和望春;作为慈溪县时北揽滨海掌起和观海卫。故现慈城在1954年失去它的慈溪县治后,实际上已是城非城县非县了,但它在宁波的历史上,仍占有一个很重要的历史性地位。它甚至在中国的历史上,也是被当作勾践新越国的都城的(灭国新生期和古越早期)。它还是甬上第二次农民起义运动中,许生自号为“阳明皇帝”的都城(类“太平天国”)。所以“慈城地区”的这个范围,不应是仅限现慈城镇的区域去就事论事的。否则勾章县和慈溪县所有典故都不会是现慈城的历史了,因为一个小镇的范围再大也不过5.3万人口125平方公里(2004年)。但作为曾经的慈溪县,它在南宋时期就已有15.6万的人口,清慈溪已发展到30万,2000年的新慈溪,人口已在100万以上(地域是1154平方公里)。所以慈城地区,应是一个历史性的“慈地”称法,它是古越勾余和勾章的,也是秦鄮县的,还是唐慈溪的。虽然已经县城迁移,但它的历史仍会被新慈溪承传过去,也包括了古鄮县的历史。
我们没有更多的东西来证明秦鄮是否跟慈城有缘,但从上叙的历史影子来看,它与勾章县的联系更多一些。故隋勾章大县会移治鄞西,也是因为勾章县一直是把鄮县作为自己的延伸地盘来看的。作为古秦三个“鄮”山,作为鄮县主要县境的可能性是很大的,而慈城却占了“大鄮峰”和“鄮岭墩”两大关联因素。在古代江河横流、湖泊遍地、海水倒灌的情况下,鄮城之地也会非慈城鄮山莫属(让瓜于勾章,捡芝麻于鄮县)。宋庆元时期的鄞县地图中,西至望春山(高桥)、白鹤山(慈城观庄)、四明山和大雷山(大隐东和南),高低有误或许是后来移名,但还注明了北至慈溪的潘岙桃花岭。潘岙在今慈城金沙岙的以北灵湖以东,故从北到南的界线走向,可能会是从秦山罗家岭过毛岙鄮岭墩转毛力到白鹤山(观庄)。图中还有灌浦(今半浦)的字样,故又有可能沿慈城的狮子山再到半浦的。这就是宋朝鄞县的西界细部,也可能是唐朝鄮县的西边界限,还可能是秦晋两朝鄮县的西界。花屿湖和荪湖在清雍正的地图上还赫赫在目,而宋明的鄞县全境图中都未有它们的影子,可见它们在唐后一直是属慈溪地区的。解放后的慈溪县境仍还包括洪塘一带,所以慈城脚踏勾鄮两县的说法也不为过。
慈城可以也成为“鄮城”的概念,这在宁波史上还是一个独辟蹊径的课题认知,但还缺乏更多的全面考证。其实宁波地区真正的“县原点”只有余姚、勾章、鄞县三处,一个来自舜姚,一个来自禹虞(勾余主姓),一个来自堇子国。其中勾章是原点中的原始点(河姆渡部落的集聚点),鄮县本来就是勾章之地的延伸。鄮县后来又演变成为勾鄞两县的墙头草,所以实在不能以“根深蒂固”的方位,去看或推测它的全部历史。也所以在五代十六国时期后,一旦消失时,再也没有人会去研究它那一千多年前的一千多年的历史。
慈城作为勾余地区的勾章县原点,跨一条山脉而足踏两县,也不会是毫无根据的。它有鄮县作为勾章向东延伸的副本条件,它也能承担秦鄮县的地区经济压力。这不,那么小的一块地方,竟有三个古县城的城址:越时勾章前的勾余城(王家垻)、秦时的鄮城或晋时的勾章城(鄮岭墩),唐时的慈溪城(浮碧山)。所以一定要从古人类的部落考较时,它才会得出更多的可能。鄮县之谜也是如此。

⑦ 奉化的名胜古迹

弥勒化身的故乡:奉化

拓展多元化旅游景系

旅游业是奉化的传统产业,也是奉化最具活力、最富特色、产业关联带头作用最强的新兴产业。作为旅游大市的奉化,多年来,旅游产业一直保持着较快的发展势头。奉化,这块古老而又年轻的土地,充满着无穷的魅力,吸引着各方人士的关注。

奉化,一个有着“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称号的城市。在2006年的全国旅游工作会议上,共有41个城市获得此项荣誉,宁波仅奉化一地。同时,奉化更是体现在多方面,她有着作为唐代贡品的奉蚶、罗汉圣果芋艿头、琼浆玉露水蜜桃等众多名产,更出过蒋介石、蒋经国父子和中国弥勒佛的化身布袋和尚等大批名人,近年来,更是跻身全国经济、综合实力‘双百强’行列,进入全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百强和长三角最具投资价值县(市)行列。

旅游景系日趋多元化

奉化境内文物荟萃,景点棋布,人文和自然景观交融,钟灵毓秀、美轮美奂,具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弥勒道场、蒋氏故里、生态滕头、滨海休镕……主要风景点分布在溪口、江口、萧王庙、弎湖等镇、街道及市区。

奉化溪口的自然景观和名胜古迹众多。据不完全统计,溪口景区可供开发的景点有60多个,从1978年以来,溪口风景旅游区已开发整修景点36个,形成了三大各具特色的景系,观赏面积达85平方公里,溪口旅游业的发展也实现了从单纯的‘统战工作’角度向‘旅游兴市’的战略性转变。有力地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不断探索、理顺旅游管理体制,为旅游业的健康、快速、高效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溪口雪窦山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早在汉代就有‘海上蓬莱’之誉,拥有‘浙东瀑布’千丈岩飞瀑和各种奇峰幽谷、山岚水色,更有被誉为‘天下禅宗五山十刹’之一的雪窦古刹和蒋氏故居等一系列人文景观,是奉化发展最早的景区,也是奉化旅游的窗口。

‘全球生态500佳’滕头村是一个集生态环境、效益农业、教育实践、农村示范于一体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呈现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江南田园美景,令国内外游客流连忘返。

素有‘第二庐山’美誉的商量岗旅游度假区地处浙东四明山腹地,海拔888米,主峰海拔1035米,是宁波全境第一高峰。景区森林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90%,是华东罕见的大森林旅游地。森林公园、天然氧吧,是休镕度假、商务聚会的首选之地。今年新开业的民国大杂院景区以其丰富的晚清、民国文化内涵和‘大、杂、奇、怪’四大特色吸引诸多游人,与‘民国第一镇’交相辉映。借着“和谐城乡游’的东风,奉化乡村旅游发展如火如荼。凭借象山港奉化段优质的海洋资源,目前奉化正在积极开发滨海旅游项目,晚上奉化山城海旅游格局,打造旅游金三角。

江南名刹又添弥勒胜境

奉化的确是出了名的地方,有响当当的名气,但这名气不是徒有其表的虚名,也不是那种财大气粗的粗气,而是一种来自于自身的厚积薄发的底气���优越的自然环境和悠久的历史中所孕育的地域文化。

奉化有着独特的文化底蕴,尤以民国文化、名人文化和弥勒文化着称,并凭借其获得了全国首批旅游文化示范地称号。溪口镇遍布蒋氏足迹,至今仍保存完整的民国史迹有21处之多,且古镇总体格局保护良好,被当代史学家称为‘民国第一镇’,深厚的民国文化和名人文化使得看似普通的建筑生动鲜活起来。

奉化弥勒道场,历史悠久。是布袋弥勒化身的布袋和尚出家、说法布道、圆寂之地。五代后梁奉化长汀村人布袋和尚,出家、圆寂于现市区岳林寺,埋骨于市区中塔院,常上雪窦山说法布道,故雪窦山又被成为‘弥勒道场’。布袋和尚以其大肚、笑口常开的形象示人,‘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笑口常开笑世上可笑之人’体现着奉化人民和乐向上的精神。2005年,国务院宗教事务管理局批准在雪窦山建造露天弥勒大佛。

奉化雪窦山资圣禅寺创建于晋,兴盛于唐宋,历来高僧辈出,香火兴旺,为天下禅宗十刹之一。1932年,近代佛学泰斗太虚大师出任雪窦寺方丈,首次提议把雪窦山、雪窦寺列入五大名山,定为弥勒道场。1987年重修雪窦寺期间,全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莅临视察,赞同此说,并建议重建中的雪窦寺,增加一座其他寺院没有的佛殿‘弥勒宝殿’,以突显五大名山、弥勒道场的特色。雪窦寺由此从三大佛殿变成四大佛殿,其中弥勒宝殿主供布袋弥勒,两边塑造以五大名山为背景的千尊小弥勒,为国内外寺院所独具。

雪窦寺露天弥勒大佛位于奉化溪口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雪窦山���雪窦寺后山海拔369米的山坡上。景区规划面积52公顷,由中、东、西三条轴线和六大功能区组成。

建造中的雪窦寺露天弥勒大佛又称‘人间弥勒’,大佛造型为中国化弥勒佛���布袋和尚座像。创意为比丘相、罗汉身、菩萨眼、左手提布袋、右手握佛珠、面相丰满、双耳垂肩、袒胸露乳、大肚圆润、慈祥端庄、笑容可掬、神态自在,既大气亲切,又不失庄严,具有一定的艺术感染力。

大佛身高33米(表意为,弥勒现住兜内院为三十三重天),趺座于高9米莲花座上,座莲之下是三层高14.74米的天坛形圆丘,总高度为56.74米(意喻弥勒56亿7千400万年后下生人间讲经说法接释伽牟尼班)。圆丘上层直径为33米,下层为86米,整座大佛用500多吨锡青铜制造,内部有1000余吨钢架支撑,与整个岩体连成一体,稳固坚实,宏伟壮观,气势非凡。

服务设施

日臻完善

目前,奉化旅游业已成为全市服务业的龙头产业之一。2006年,全市共接待游客502万人次,门票收入8700万元,旅游总收入18.7亿元,入境游客4.9万人次,同比分别为11%、22.36%、21.98%、51.2%。无论是接待人数还是门票收入在整个宁波市均居领先位置。今年上半年,全市接待旅游总人数为308万人次,实现门票收入4564.38万元,又创历史新高。

旅游设施是发展旅游业的基础性条件,旅游区的建设会带动一系列相关服务行业的发展,如住宿、餐饮、旅游购物等,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具有多种不同功能,‘吃、住、行、游、购、娱’是其最突出的功能。

全市水、陆、空形成立体网络,交通便捷,可进入性良好。市区距栎社国际机场15公里,距宁波火车站30公里,离北仑码头45公里,毗邻杭甬高速公路,甬台温高速公路及34、36省道横贯全境,市内乡乡通公路,内河和海运航线连接全国各地沿海港口。全市旅游接待设施良好,共有星级宾馆11家,其中溪口银凤锦江旅游度假村为五星级度假酒店,三星级以上酒店为5家,为游客提供温馨、舒适的服务。

新闻链接

奉化

奉化市地处长江三角洲南翼的东海之滨,枕山临海,是宁波市南部的副中心城市。陆地面积

1249平方公里,海域面积96平方公里,人口近50万,现辖6个镇,5个街道。

奉化交通便捷,离宁波栎社国际机场21公里,距宁波市区28公里,达国际深水良港北仑港45公里,甬金、甬临、同三线高速公路穿越奉化全境。

改革开放以来,奉化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奉化正在向现代化沿海新兴城市挺进。目前,奉化农业已形成水蜜桃、竹笋、芋艿、花卉苗木、草莓、海水养殖等六大主导农产品,工业形成了电子、服装、机械、食品、生物化工、船舶制造等六大主导产业,波导公司是国产手机最大的生产基地。奉化是近代中国服装业的发祥地,拥有‘罗蒙’、‘爱伊美’、‘唐鹰’等着名品牌,享有‘中国服装之乡’美誉。

2006年奉化市实现生产总值146.64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达到3.06万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7.62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8.69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191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8371元。

未来五年,奉化市将充分发挥山清水秀、依山傍海的生态优势,毗邻宁波市区、交通便捷的区位优势,‘弥勒圣地、名人故里’的人文优势,一二三产都有叫得响品牌的典型优势,深入实施‘接轨宁波、融入宁波’战略和‘生态立市’战略,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特色农产品基地、着名旅游度假胜地、宁波最佳休镕人居胜地,努力开创宁波南郊现代化生态城市建设新局面。

⑧ 奉化2022发展规划

法律分析:(一)推进“一纵一横”干线铁路建设。积极推进区域内“一纵一横”的铁路干线骨架构建,显着提升对外交通能力。加快建设金甬铁路奉化段,新建规模52公里。到2022年,铁路总里程达到76公里。(责任单位:区轨道交通指挥部、区发改局、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分局、区交通局)

(二)推进高效便捷的轨道交通网建设。加快推进轨道交通网建设,提升轨道交通通达能力和通行效率。建成轨道交通3号线,新建规模13公里。开建云巴(金海站至火车站),加快轨道交通3号线“南延北联”工程前期研究。(责任单位:区轨道交通指挥部、区发改局、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分局、区交通局)

(三)推进内畅外联的公路网建设。加快建设高速公路、国省道干线、农村公路,提升路网覆盖面和通达性。加快推动甬台温高速改扩建、象山港二通道、余奉高速等项目谋划落地,完善纵向高速路网规划。积极推进“宁波湾”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开工建设象山湾疏港高速二期和沿海中线拓宽改造;加快推动象山湾疏港高速三期前期研究;全线贯通沿海旅游观光道路。建成机场快速路南延奉化段、S203奉化段公路一期、葛岙水库A线等44个工程。开建S203奉化段公路二期、四明路东延、西环线南联北延、连山快速公路等40个工程。启动世纪大道南延、新岭路、奉莼二通道等13个项目前期研究。实施农村公路提质工程,对农村公路进行白改黑、双车道提升。(责任单位:区交通局、区发改局、区财政局、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分局、区交投集团,各镇、街道)

(四)推进一体衔接的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努力打造立体化、多方式、零换乘的综合交通枢纽。建成奉化综合客运枢纽,形成集长途客运站、公交枢纽站、轨道交通设备用房以及P+R停车场等于一体的综合枢纽。开工扩建奉化火车站,建设1万平方米的站房,站台规模由2台5线扩建为4台11线,新建架空式站前广场,优化提升周边主干道路布局。开工新建5000平方的溪口站站房。(责任单位:区轨道交通指挥部、区发改局、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分局、区交通局、经济开发区管委会,溪口镇政府)

(五)推进业态丰富的港口航道建设。加快港口岸线保护和开发,开工建设和创物流码头万吨级扩建项目。开发“宁波湾”海上旅游交通新线路,谋划打造普陀山至宁波滨海旅游区的海上旅游大通道。加快完善“宁波湾”350个泊位船艇码头和配套设施建设,实施美丽航道工程。(责任单位:区交通局、区发改局、区水利局、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分局、滨海旅游区管委会、区交投集团、松岙镇政府)

法律依据:《宁波市奉化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宁波市奉化区交通强区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的通知》 第一条 工作目标:

通过3年努力,完成综合交通建设投资200亿元(其中市级投资100亿元,区本级投资100亿元);新建(改扩建)线网总规模超450公里,其中铁路52公里、轨道13公里、高速30公里、干线公路100公里、快速路12公里、农村公路提质250公里。新改建火车站2个、新建综合客运枢纽1个、提升万吨级码头1个。到2022年,综合立体交通网更趋完善,为实现三个“20分钟交通圈”,深度融入宁波“三圈三网”打下良好基础。

阅读全文

与奉化古城以什么发展经济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爱情人品财力和才华哪个好 浏览:658
如何消除婚姻史 浏览:141
美女都用什么色iphone12pro 浏览:597
和美女怎么聊天找话题免费 浏览:525
江口县事业单位考什么 浏览:507
这个爱情怎么这么复杂最火文案 浏览:174
94鸡和鼠96相配婚姻如何 浏览:443
婚姻好不好看什么时候看 浏览:618
湘妃竹的故事是什么时代的传说 浏览:937
大林木命自身婚姻什么状况 浏览:698
美女舞蹈家叫什么 浏览:530
美女房子在广州什么地方 浏览:232
婚姻中出轨该怎么做 浏览:958
中国现经济处于什么阶段 浏览:380
做教师需要考事业编制是什么 浏览:70
跟你走进幸福里哪里可以听 浏览:784
以前的事实婚姻是同居多少年 浏览:803
重庆美女去哪里旅游 浏览:978
中级会计职称经济法看多久 浏览:168
父母包办婚姻怎么举报 浏览: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