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经济发展理论》pdf下载在线阅读,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经济发展理论》([美国] 约瑟夫·熊彼特)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链接:https://pan..com/s/1Ds5nn49x25ZOlRzE-quc7w
书名:经济发展理论
作者:[美国] 约瑟夫·熊彼特
译者:何畏
豆瓣评分:9.2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年份:2000-03-01
页数:306
内容简介:
熊彼特的《经济发展理论》以“对于利润、资本、信贷、利息和经济周期的考察”作为副标题,涉猎范围可谓极其广泛。但是书中最具特色和最引人注目的,还是他所提出的“创新理论”。全书共分为六章。第一、第二两章最为重要,从静止状态的“循环流转”到经济发展的根本现象,特别是第二章,对经济发展,包括从“企业家”的特点和功能、“生产要素的新组合”、“创新”的涵义和作用,直到资本主义的产生,熊彼特都作了开创性的精辟的论
B. 熊彼特—经济学家
网络
目录
一分钟了解约瑟夫·熊彼特
18.6万 45"
经济学家熊彼特:从商业角度看,所有“创新”都围绕5个维度进行
3万 1'55"
约瑟夫·熊彼特
约瑟夫·熊彼特(Joseph Alois Schumpeter,1883年2月8日—1950年1月8日[1]),1901年—1906年在维也纳大学攻读法学和社会学,1906年获法学博士学位,是一位有深远影响的美籍奥地利政治经济学家(尽管他并非是“奥地利学派”成员,但在早期他受到了奥地利学派的深刻影响)。其后移居美国,一直任教于哈佛大学。[2]
其与同时代的凯恩斯,用“既生瑜,何生亮”来形容再贴切不过了。两人之间既惺惺相惜,也充斥不屑与论争。[1]其被誉为“创新理论”的鼻祖。1912年,其发表《经济发展理论》一书,提出了“创新”及其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轰动了当时的西方经济学界。[3]《经济发展理论》创立了新的经济发展理论,即经济发展是创新的结果。其代表作有《经济发展理论》《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与民主》《经济分析史》等,其中《经济发展理论》是他的成名作。[4]
近年来,熊彼特在中国大陆声名日隆,特别是一谈到“创新”, 熊彼特的“五种创新”理念时常被人引用和提及,几乎到了“言创新必称熊彼特”的程度。不仅仅是中国,作为“创新理论”和“商业史研究”的奠基人,熊彼特在西方世界的影响也正在被“重新发现”。据统计,熊彼特提出的“创造性毁灭”,在西方世界的被引用率仅次于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1]
中文名
约瑟夫·熊彼特
外文名
Joseph Alois Schumpeter
国籍
奥地利
出生日期
1883年2月8日
逝世日期
1950年1月8日
快速
导航
主要作品
出版图书
学说主张
创新理论
人物评价
人物生平
1883年,熊彼特出生于奥匈帝国摩拉维亚省(今捷克境内,故有人又把熊彼特看作美籍捷克人)特利希镇的一个织布厂主的家庭。他幼年就学于维也纳的一个贵族中学;
1901年—1906年就读于维也纳大学,攻读法律和经济,获得法学博士学位,乃奥地利学派主要代表人物庞巴维克的及门弟子;
1918年,他曾一度出任考茨基、希法亭等人领导的德国社会民主党“社会化委员会”的顾问;
1919年,他又短期出任由奥托·鲍威尔等人为首的奥地利社会民主党参加组成的奥国混合内阁的财政部长;
1921年,他弃仕从商,任私营比德曼银行行长,1924年银行破产,他的私人积蓄不得不受牵连而用于偿债;
1925年,熊彼特又回到学术界,先应邀拟赴日本任大学客座教授,但不久改赴德国任波恩大学教授,直到1931年又短期访日讲学;
1932年迁居美国,任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直到1950年初逝世。熊彼特迁美后,尽管深居简出,但仍积极从事学术活动;
1937——1941年任“经济计量学会”会长;
1948-1949年任“美国经济学会”会长;如果不是过早去世,他还会担任预先商定的即将成立的“国际经济学会”第一届会长;
1932年迁居美国后,任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直到逝世。
主要作品
《经济发展理论》1911年发表德文版,1912年英文版问世;这本书是他的成名作[4] 。
《经济发展理论》第二版,1926年。有做大幅修改,加上副标“企业者的利润、资本、信贷、利息及景气循环”;
《景气循环论》1939年出版;
《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与民主》1942年出版;
《经济分析史》1954年纽约出版。熊彼特去世后由遗孀整理发表。
查看更多
猜你关注广告
彼得罗夫peter thomas roth黄瓜青瓜面膜晒后修复凝露凝胶100ml
¥96 元¥96 元
购买
taobao.com
彼得洛夫青瓜面膜-上淘宝网,品质好货,总有你想要的!
彼得洛夫青瓜面膜-淘宝网,美容用品,品类齐全,总有一款是你中意的!等你来选!
m.taobao.com
奥地利经济学家
详情
约瑟夫·熊彼特
路德维希·冯·米塞斯
欧根·冯·庞巴维克
卡尔·门格尔
弗里德里希·冯·维塞尔
保罗·罗森斯坦·罗丹
鲁道夫·希法亭
奥图·纽拉特
恩斯特·费尔
网络繁星团
阅读 3798
点赞 5
hot校园福利,夏令营门票抢票中
hot热门留学国家留学攻略
hot一起认识星空 见证宇宙奥秘
网络吧 意见反馈 权威合作 网络协议
内容均由网友贡献,编辑、创建、修改和认证均免费 | 详情
词条目录
网络名片
人物生平
主要作品
出版图书
学说主张
商业周期
精英民主
创新理论
人物评价
C. 熊彼特认为只有什么才能把发明创造称之为创新
熊彼特认为只有产生效益才能把发明创造称之为创新。
约瑟夫·阿洛伊斯·熊彼特(Joseph Alois Schumpeter,1883年2月8日-1950年1月8日),美籍奥地利裔政治经济学家,毕业于维也纳大学,当代资产阶级经济学代表人物之一,被誉为“创新理论”的鼻祖。
1912年,熊彼特发表《经济发展理论》一书,提出了“创新”及其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轰动了当时的西方经济学界。除此之外,其代表作还有《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与民主》《经济分析史》等。
他在《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提出“创新理论”以后,又相继在《经济周期》和《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和民主主义》两书中加以运用和发挥,形成了以“创新理论”为基础的独特的理论体系。
D. 着名经济学着作是什么
知名的有《国富论》、《资本论》、《经济表》、《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经济发展理论》等。
1、《国富论》
《国富论》全称为《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是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用了近十年时间创作的经济学着作,首次出版于1776年。
《国富论》认为人的本性是利己的,追求个人利益是人民从事经济活动的唯一动力。同时人又是理性的,作为理性的经济人,人们能在个人的经济活动中获得最大的个人利益。
如果这种经济活动不会受到干预,那么,经由价格机制这只“看不见的手”引导,人们不仅会实现个人利益的最大化,还会推进公共利益。
《国富论》这部着作奠定了资本主义自由经济的理论基础,该书的出版标志着古典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建立,堪称西方经济学界的“圣经”。
2、《资本论》
《资本论》(全称《资本论:政治经济学批判》)是德国思想家卡尔·海因里希·马克思创作的政治经济学着作,1867—1894年分为三卷出版。
《资本论》全书共三卷,以剩余价值为中心,对资本主义进行了彻底的批判。第一卷研究了资本的生产过程,分析了剩余价值的生产问题。
第二卷在资本生产过程的基础上研究了资本的流通过程,分析了剩余价值的实现问题。第三卷讲述了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过程,分别研究了资本和剩余价值的具体形式。
这一卷讲述的内容达到了资本的生产过程、流通过程和分配过程的高度统一,分析了剩余价值的分配问题。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以唯物史观的基本思想作为指导,通过深刻分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规律,并使唯物史观得到科学验证和进一步的丰富发展。《资本论》跨越了经济、政治、哲学等多个领域,是全世界无产阶级运动的思想指导。
3、《经济表》
《经济表》是法国重农学派创始人弗朗斯瓦·魁奈创作的经济学着作,于1758年首次出版。
《经济表》是魁奈重要的经济着作,他的经济理论的主要原则都概括地体现在这一作品之中。《经济表》不只是一幅单纯的图表,而是一种理论分析的工具,是为了解决当时法国的现实经济问题和振兴国民经济而制定出来的。
它以简明扼要的形式,试图通过描述社会各阶级之间的商品流通运动,论证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和再生产的客观过程,阐明社会总产品的再生产及其在价值和实物形式上如何进行补偿的科学理论。
虽然《经济表》没有能真正揭示社会再生产的基本规律,也没有能解决现实的社会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问题,但这种天才的尝试对以后再生产理论的探讨具有深远的意义。
《经济表》是经济学说史上第一次明确而系统地对社会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过程进行理论研究的,是魁奈对政治经济学做出的贡献。
4、《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
《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是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创作的政治经济学着作,该书首次出版于1817年。
全书结构比较松散。前六章是全书的重点,包罗了李嘉图政治经济学理论的主要内容;其余各章则是李嘉图理论原则的运用,或是对其原理的理解和补充。
该书分析了社会中三个阶级,即地主、工人和资本家在社会产品分配方面的规律,发现商品的相对国内价值决定于生产这些产品的必要劳动量,利润与工资是互成反比例而变化的,而工资是随必需品成本的变化而变化的,还论述了其他许多问题。
该书标志着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完成,对政治经济学的发展起了很大作用。
5、《经济发展理论》
《经济发展理论:对于利润、资本、信贷、利息和经济周期的考察》(The theory of economic development)是美国经济学家约瑟夫·阿洛伊斯·熊彼得创作的经济学着作,首次出版于1912年。
该书共6章,第1章和第2章论述了从静止状态的“循环流转”到经济发展的根本现象,包括了企业家的特点和功能、生产要素的新组合、创新的含义和作用,以及资本主义的产生。
第3章、第4章和第5章则进一步阐述了信贷与资本、企业家利润及资本的利息等问题。第6章运用创新理论分析了经济周期的形成和特点。
该书从不同的侧面,概括了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的主要经济现象,在描述历史发展过程的同时,做了开创性的深刻论述,将历史叙述和理论论证融为一体,体现了熊彼特的文体风格。他在这本着作里首先提出的创新理论,当时曾轰动西方经济学界。
E. 介绍几本有关经济学方面的经典书籍
1、《政治经济学概论》是2002年1月1日由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王元璋。本书分为上下编,分别主要阐明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二卷中对资本的直接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作抽象研究所揭明的理论内容。
本书理论内容,是马克思撇开自由资本主义发展阶段的具体特征而揭示的,完全适用于整个资本主义各个发展阶段的一般理论原理。下编由抽象研究上升到具体研究,即上升到对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过程进行具体研究。资本主义迄今为止经历了自由资本主义、垄断资本主义和当代资本主义三大发展阶段。
2、《经济学原理》是美国经济学家N·格里高利·曼昆创作的经济学着作,首次出版于1998年。《经济学原理》主要介绍了经济学十大原理,这十大原理贯穿于书中始末,并运用它们对贸易,供求关系,消量与生产,企业行为和行业组织,劳动力市场以及宏观经济学理论进行阐述。
该书分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上、下两分册,上册为《微观经济学分册》,下册为《宏观经济学分册》,遵循了从微观到宏观的叙述线路。
3、《经济发展理论:对于利润、资本、信贷、利息和经济周期的考察》是美国经济学家约瑟夫·阿洛伊斯·熊彼得创作的经济学着作,首次出版于1912年。
该书共6章,第1章和第2章论述了从静止状态的“循环流转”到经济发展的根本现象,包括了企业家的特点和功能、生产要素的新组合、创新的含义和作用,以及资本主义的产生。第3章、第4章和第5章则进一步阐述了信贷与资本、企业家利润及资本的利息等问题。第6章运用创新理论分析了经济周期的形成和特点。
4、《经济成长的阶段》美国经济史学家、发展经济学先驱之一。被誉为:经济现代化经典理论的代表作、战后非小说类最畅销着作。
书名被称作非共产党宣言,是因为该书试图取代马克思将人类社会的发展分为原始社会、奴隶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六个阶段的主张。社会由低级至高级,从一个阶段进入另一个阶段,并由此不断攀升,向前发展。
5、《财富的分配》是美国第一代经济学家约翰·贝茨·克拉克创作的经济学着作,首次出版于1899年。《财富的分配》以静态经济学为研究对象,以边际生产力论为基础,提出了劳动和资本的边际生产力各自决定工资和利息的分配理论,说明社会财富的分配是如何受自然法则支配,每种生产要素是如何取得其应得的财富的。
《财富的分配》是克拉克的代表作,该书奠定了美国经济学的理论基础,被誉为“以现代方式出现的第一部主要的美国着作”。这部着作开创了“美国学派”,同时也使克拉克成为边际学派在美国的创始人。
F. 约瑟夫·熊彼特的主要作品
《经济发展理论》1911年发表德文版,1912年英文版问世;这本书是他的成名作 。
《经济发展理论》第二版,1926年。有做大幅修改,加上副标“企业者的利润、资本、信贷、利息及景气循环”;
《景气循环论》1939年出版;
《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与民主》1942年出版;
《经济分析史》1954年纽约出版。熊彼特去世后由遗孀整理发表。
G. 约瑟夫熊彼特的主要着作有哪些
约瑟夫?熊彼特(1883—1950年)是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当代资产阶级经济学界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出生于奥匈帝国摩拉维亚省(今捷克境内)特利希镇一个织布厂主家。他早年在维也纳大学庞巴维克的门下学习;之后赴伦敦进修经济学,在马歇尔的门下求教。1909年起在切克诺维茨大学和克拉兹大学执教;于1919年担任奥地利财政部长;1921年担任比得曼银行董事长;1925—1932年担任波恩大学教授。1932年迁居美国,担任哈佛大学教授直到1950年逝世,他一直保留奥国国籍。他是经济计量学协会的创始人,并担任该协会1940—1941年届会长;还曾任1948年届美国经济学协会会长。
熊彼特的主要着作包括:《经济理论学的本质与内容》(1908)、《经济发展理论》(1912)、《教条与方法论的时代》(1914)、《经济周期》(1939)、《帝国主义和社会阶段》(1941)、《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与民主主义》(1942)、《从马克思到凯恩斯十大经济学家》(1951)、《经济分析史》(1954)等。
熊彼特的《经济发展理论》一书的内容包括:他的经济成长、经济周期、创新观点等早期思想雏形。在成长理论方面,他有两个特殊观点:第一,认为只有企业家才能把土地和劳动这两个内在因素的使用进行新的组合,才是经济成长的基本动力。他只将劳动力和土地视为内在生产因素,而将人、欲望、生产组织的变化等列为外在因素,显然是不确切的;第二,他强调银行信用对经济发展的推进作用'特别强调银行对未来劳务和商品所提供的信用(他称为“非正常信用”)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这一观点中的过分强调银行信用和将银行信用分为正常和非正常,是不全面和不合逻辑的。但其强调银行信用的观点却被数十年后的西方货币成长论者推崇为珍贵的先行思想资料。此外,他的《经济周期》对资本主义经济周期运动提供了较为丰富的历史统计资料。
《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与民主》一书是熊彼特的着作中最为畅销的一部,这本书从刊行到他逝世的8年中,共发行了13版。熊彼特对资本主义的发展规律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他认为,资本主义的本质现象就是所谓的“创造性的破坏过程”,资本主义的竞争主要是由创造性的破坏所决定,而不是由价格起支配作用的竞争过程所决定,创造性的破坏过程使资本主义得以不断从内部更新经济结构。因此,资本主义决不是静止的,创新、新组合以及经济发展才是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离开了它们,资本主义就不复存在。随着资本主义的不断发展,创新日益成为日常事务,技术进步成为训练有素的专家的事业,企业家的社会经济职能逐渐消失。经济发展日益成为非人格性的和机械的,资本主义在经济上的成功使资本主义本身成为累赘,最终损害资本主义制度。资本主义在政治上的失败使得社会主义最终取代资本主义。但他所谓的“社会主义”,不过是由中央机构直接控制生产和分配的一种组织形式,决不可能是无产阶级的政权。这与20多年前第二国际的修正主义观点是相同的,只是由他这样一位着名的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加以宣扬对一些尚无经济学素养的读者更具迷惑性而已。
再来探讨熊彼特的“创新论”。熊彼特是以“创新论”闻名于经济学界的。他用“创新论”来解释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解释资本主义发生、发展和趋于灭亡的结局。他将该理论坚持了数十年并贯穿到他的各种理论中。在理论上,他先将社会经济活动区分为“经济循环”和“经济发展”两个类型。在前一种状态下,任何经济活动都以相同形式周而复始地运行,使各经济主体得到其欲望的最大满足,不存在利润或利息。在后一种状态下,则出现了企业家这一角色,他们为获得利润而不断地致力于生产方法的变动甚至革新,从而不断地改变和打破现存的均衡状态。熊彼特认为,所谓“创新”就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也就是说把一种从来没有过的关于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他强调,“企业家”的职能就是不断地引进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来实现“创新”,从而推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这成为资本主义发展的惟一动力。所谓“经济发展”就是指整个资本主义社会不断地实现这种组合。他说的创新、新组合或经济发展并非指一般的技术进步和创造发明,而是有其特殊含义,主要包括以下五种情况:引进新产品;采用新的生产方法;开辟新商品市场;控制原材料供应的新来源以及实现企业的新组织。他认为创新是一个内在因素;经济发展也不是外部强加的,而是来自内部自身的创造性。只有在实现创新的发展情况下,才存在企业家和资本。企业家的涌现是少数企业家的出现带动了其他企业家的出现的体现,经济下降则是模仿生产的利润份额减少的结果。总之,“创新”的特点就在于他把所谓的创新视为企业家的惟一职能。企业家成了资本主义生产的“灵魂”,创新是资本主义经济自身的内在创造力,没有创新资本主义就不可能产生,更谈不上发展。创新导致经济波动或经济周期,而历史上的创新千差万别,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也大小不同,因而其周期有长有短。他综合了前人的论点,提出在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同时存在着三种周期的主张:第一种是经济长周期或长波,又称“康德拉捷夫周期”,每一周期历时50—60年;第二种是通常所说的平均9—10年的资本主义经济周期,又称“朱格拉周期”;第三种是平均40个月的所谓短周期或短波,又称“基钦周期”。他宣称这几种周期同时并存而且相互交织。熊彼特还把经济衰退看做经济调整的健康阶段,衰退为未来创新的出现铺平了道路。
熊彼特的不朽之作《经济分析史》充分体现了他的博学多识和见识独特的特点,该部着作是他尚未最后完稿的遗作,是由他的夫人代为整理出版的。该着作至今仍是受到西方经济学家普遍称颂的巨着。熊彼特对许多经济学家的贡献都做了独到的评论。例如,他认为瓦尔拉是所有时代最伟大的经济学家。对一些杰出的英国经济学家,如斯密、李嘉图等,熊彼特则贬低了他们的贡献,因而存在一定的片面性。
H. 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的txt全集下载地址
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 txt全集小说附件已上传到网络网盘,点击免费下载:
I. 熊彼特写过什么书籍很有名的
熊彼特简介
(Schumpeter1883-1950),美籍奥地利人,西方现代着名经济学家,资产阶级经济学代表人物之一。《经济发展理论》一书是熊彼特早期成名作。在书中,他以“创新理论”解释了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从而闻名于资产阶级经济学界,影响颇大。熊彼特的其他着作有《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和民主主义》、《从马克思到凯恩斯的十大经济学家》、《经济分析史》等。
经济发展理论
经济周期循环论:经济学经典巨着
J. 约瑟夫·熊彼特有哪些着作
熊彼特的主要着作包括:《经济理论学的本质与内容》(1908)、《经济发展理论》(1912)、《教条与方法论的时代》(1914)、《经济周期》(1939)、《帝国主义和社会阶段》(1941)、《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与民主主义》(1942)、《从马克思到凯恩斯十大经济学家》(1951)、《经济分析史》(1954)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