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唐家沱属于哪个区
唐家沱属于重庆市江北区。
唐家沱位于江北区长江北岸,紧邻铁山坪生态公园,铜锣峡上游入口处。因唐家沱旧城改造和猛增的外来务工人员,从而带动了唐家沱的人口流动和经济发展。
唐家沱境内地形以红层丘陵为主,可分为岭丘、谷丘、台丘(坪)三类。因受川东平行岭谷区的制约,形成环山、铁山坪、义学大山三条狭长状山岭,自北向南平行延伸,形成东西之间的三道屏障。境内最高点位于义学大山,海拔687米;最低点位于御临河与长江交汇处,海拔152米。
B. 两江新区的发展规划和产业分布
首先,重庆的大发展基调是“一路向北”,特别是两江新区作为中国第三个挂牌成立的国家级新区,一举一动都备受瞩目。
重庆两江新区于2010年6月18日挂牌成立,是中国内陆第一个国家级开发开放新区、中国(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区核心区、中新项目核心区;是重庆作为“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连接点、西部大开发战略支点的枢纽和中心,正深入建设内陆国际物流枢纽、口岸高地和内陆开放高地。新区位于重庆主城区长江以北、嘉陵江以东,包括江北区、北碚区、渝北区3个行政区部分区域(我们常称为“三北区域”),规划总面积1200平方公里,可开发面积55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40万。
根据重庆两江新区发展规划,新区划分出了十大组团。分别为:水土组团、蔡家组团、悦来组团、礼嘉组团、观音桥组团、人和组团、唐家沱组团、空港组团、鱼嘴组团和龙兴组团。
北碚-悦来-水土新兴产业组团,依托水土云计算产业园、仙桃数据谷、悦来国博中心、健康产业园,重点发展云计算大数据、大健康、国际会展、智慧城市、智能制造、人工智能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渝北-空港组团,重点发展加工贸易、保税维修、综合物流、融资租赁、快件集散、着力推动加工贸易向“研发+产业+物流” 链延伸,打造保税+“贸易、物流、金融”等新型贸易业态。
金山-水港组团,依托保税和贸易多元化试点功能,重点发展保税展示交易、总部及转口贸易、综合物流、专业市场、
,依托照母山科技城、、互联网产业园等成熟楼宇载体,重点布局总部经济、总部贸易、跨境电商、商品类交易中心、、科技创新、、文化贸易、、高端商贸商务等产业和业态,建设楼宇型总部经济集聚区和区域性金融、科技、商务中心。
江北-江北嘴金融组团,依托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运营中心,重点布局金融总部和要素市场,建设长江上游功能性金融中心核心区。
龙盛高端产业组团,依托制造、物流、总部等重大平台和产业新城,重点发展新能源及智能汽车、装备制造、通用航空等战略性新兴制造业和科技研发、工业设计、
果园港物流组团,依托“铁、公、水”多式联运综合物流枢纽功能,重点发展口岸物流、多式联运物流、临港先进制造业、国际贸易、供应链金融;建设港口物流仓储和加工中心、铁路货运到发中心、港铁贸易中心、
C. 重庆两江新区好不好
2009年2月5日,国务院发布关于推进重庆统筹城乡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3号文件),在国家战略层面正式在重庆设立“两江新区”,这是中国首个内陆保税港区。也是中国的第三个新区,前两个分别是上海浦东和天津滨海新区。
两江新区的大致地理位置位于重庆北部新区和重庆两路寸滩保税港区,规划的范围包括江北区的江北中心区、江溉片区、唐家沱-寸滩片区与鱼嘴-复胜片区;渝北区的北部新区、龙溪片区、两路地区、木耳-古路片区以及龙兴-石船片区;北碚区的蔡家片区与水土-复兴片区,总面积约947平方公里。其中北部新区将建设成内陆开放型经济示范区,形成高新技术产业研发、制造及现代服务业聚集区。支持北部新区在土地、财税、金融、投资、外经外贸、科技创新、管理体制等领域先行先试。继续发挥北部新区内各类国家级园区的特色和辐射带动作用,形成一区多园、良性互动、错位发展的格局。而两路寸滩保税港区功能和有关税收政策则比照洋山保税港区的相关规定执行。合理配置海关、出入境检验检疫人员和监管设施,确保有效监管。
两江新区的通过,势必带动该区域的投资和消费需求。并改变重庆本地产业空壳的现状,使之真正成为西部地区的战略高地,建议增持两江新区概念股:渝开发
D. 按未来10年的发展 重庆市江北区五里坪和唐家沱 哪一个的发展会更好
绝对唐家沱发展更好!
E. 重庆市江北区唐家沱数,一于什么镇
您好:唐家沱位于重庆市江北区长江北岸,紧邻铁山坪生态公园,铜锣峡上游入口处.人口不详,由于地形原因在位于制药九厂和原内沱之间形成一个天然回水沱,经常有上游溺水而亡的人流经唐家沱时被回水冲到唐家沱沿岸.在铁山坪铜锣峡段有两座温泉.大型企业有"东风造船厂"前身是"民生造船厂"解放前夕遭到日本轰炸机轰炸.近年随着江北区经济的振兴,人口猛增,部分国内知名厂家入驻(海尔 金科 长安等)港城工业园.因紧邻寸滩保税港,未来唐家沱定位于物流基地,制造业基地.这里就业机会多,但工资相对沿海地区要低.因唐家沱旧城改造和猛增的外来务工人员,这里租房贵得离谱.一套二室一厅能租到800~1000.治安环境良好.
F. 重庆市江北区唐家沱经济怎么样
那里经济不是很发达,消费水平也不高,算是一个小镇,而且住房也贵,东风船厂就在唐家沱,准确来说得做四十几分钟的公交车,在江北观音桥做812、813、817都可以到,不过812的终点站就是东风船厂
G. 重庆两江新区有什么特点具体对老百姓有什么好处
根据重庆市规划局两江新区的初步概念规划,两江新区包括江北区的江北中心区、江溉片区、唐家沱一寸滩片区与鱼嘴一复胜片区;渝北区的北部新区、龙溪片区、两路地区、木耳一古路片区以及龙兴一石船片区;北暗区的蔡家片区与水土一复兴片区,总面积约947平方公里。据了解,两江新区在功能定位、空间发展战略、空间布局结构,预安排重大社会公共服务设施、交通基础设施、市政基础设施的布局与调整,生态环境保护和空间管制等方面将取得重大突破。两江新区可整合现在的各区优势,借鉴上海浦东、天津滨海新区的发展经验,探索出具有重庆特点的“两江”管理新模式。通过完善功能布局和产业规划,创新内陆开放、土地管理、金融体制改革、财政税收等政策,落实“一圈两冀”开发战略、扩大内陆开放战略、产业优化升级战略、科教兴渝支撑战略、资源环境保障战略等五大战略任务,实现国家对重庆在西部大开发的整体战略布局中的目标定位。 第三,“两江新区”建设可促进协调长江、嘉陵江沿岸江滨土地的利用、强化重庆人居城市、森林城市、健康城市的发展。重庆的滨江住宅社区、滨水公园、滨水旅游设施、高科技产业滨江带等建设将成为重庆经济发展的新推动力。 对于重庆的城市滨水区的建设,许多专家认为,要特别注意城市水岸线的公平使用性问题。对残疾人、老人、妇女、儿童,以及轮椅车、自行车、步行、小汽车、公共交通和出租车等,都应该公平使用滨水地区,确保每个居民游客都能够有机会感受到滨水景观对自己城市生活高品质的提高。避免城市滨江地区的单一土地功能,推动滨江多功能的城市规划,防止城市滨江路地段被私人霸占而缺乏城市公共进入的机会,从而影响滨水地区的公共使用功能。 要避免滨江区为了匆匆解决城市交通而屈服于汽车。滨江水岸,作为城市很重要的公共活动目的地,应该是一个城市最令人愉快的城市公共场所,防止具有河畔优美的风景的城市滨水区被高架道路和停车场所占据和支配,或仅仅是汽车匆匆驶过的地点。 要避免滨水区过度的休闲绿化功能。滨江地区的规划设计,对滨江路每天使用的不同时间、每年的不同季节,都要有一个栩栩如生的岸线活动规划设计,使之成为城市不同种类人群和不同种类活动的多样化场所。要避免被一些孤立耸立的标志性文化或者商业建筑所占据。很多标志性的商业文化建筑,缺乏对城市公共功能的考虑,没有很好地与城市滨水的基本功能相呼应。这些城市标志性建筑空间,不鼓励和支持城市的公共使用功能,就会减弱滨水建筑的场所感和归属感。要加强城市标志性滨江地段的建设。高水平、高质量的城市滨水区,能够对一个城市、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国家的地方经济建设和人文水平,都有无可佑量的社会经济贡献。重庆,作为长江上游经济龙头,通过“两江新区”的高质量规划建设,完全有能力成为西部发展的排头兵。一个高质量的城市滨水区,使重庆能够从整个中西部大发展中脱颖而出也是很有可能的。重庆这个连接我国中西部的战略枢纽和长江上游的经济中心,通过“中国第三区一一重庆两江新区”的设立,可成为中国西部最大的多功能的现代工商业城市,成为未来立足中国内陆、面向五洲四海的中央直辖市。 总之,重庆的港口优势、区域产业群优势、滨水环境优势是“两江新区”的重要特色,等两江新区真正发展起来之后,还具有向涪陵、长寿、万州等方向发展的空间,进而成为产业连绵带。浦东、滨海是海港,相对集装箱的吞吐能力更强,重庆虽是内陆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只有几百万标箱,但重庆在西部的带动作用意义更强。同时,滨海新区有2200平方公里,浦东新区为500平方公里,这两大开发区目前正瞄准世界级的开发区在建设。重庆两江新区虽然现在不具备这样的气势,但至少从目前看,在西部还没有哪个省市有类似的新区。因此,两江新区至少在西南是经济的领头羊。
H. 重庆轨道10号线的线路站点转4号怎么转
咨询记录 · 回答于2021-10-22
I. 重庆市江北区耕地与基本农田变化分析
王兆林 杨庆媛
(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重庆,400715)
摘要: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对耕地与基本农田保护造成较为强烈的冲击。为了提出更为有效的耕地保护措施,本文从数量、质量上分析了 1997~2004年重庆市江北区耕地与基本农田变化概况后,认为经济发展、人口增长、土地市场秩序的不完善是制约江北区耕地及基本农田保护的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完善耕地保护政策的思路。
关键词:耕地;基本农田保护;制约因素;重庆市;江北区
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对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造成较为强烈的冲击。随着重庆市江北区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全区经济发展对建设用地需求和耕地保护政策目标要求之间的矛盾日趋尖锐,迫切需要在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中对其结构和用地布局进行重新审视。
1 耕地保护的一般原则及模式
1.1 耕地保护的概念及内涵
1.1.1 耕地保护的概念
耕地保护缘起于城镇扩张中优质农田的过快损失和土地生产能力的退化及无公害食品生产的环境保护需求,虽早已提出,但并无严格的、公认的统一定义。不同时期、不同地区耕地保护的侧重点不一。20 世纪60、70年代,黄土高原、西北区蚀区和南方红黄壤丘陵山区的耕地保护主要针对农田生态环境的改善;20 世纪80、90年代初期,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耕地保护主要针对耕地数量上的过快损失;20 世纪90年代后期,耕地保护逐渐重视质量保护。国外耕地保护不但考虑农田的自然背景特征,更多是考虑立地条件和机会成本,诸如农田连片性、农业发展相关因子、土地利用有关规定、税收激励机制、可择利用方式、综合开发计划和区位等[1]。
一般认为,耕地保护是为了满足国家计划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维持区域人地关系在一定时间内、一定的社会经济、科学技术和人民生活水平下协调发展,所必须保有的具有较高的生产能力,适宜的生态环境,优越的立地条件,直接服务于农业生产的农田以及立法、管理、监测等手段的总和。
1.1.2 耕地保护的内涵
从耕地保护的定义可知,耕地保护包括3个方面:①有适当的量,即根据区域社会和经济发展需要必须维持在农田数量和质量的动态稳定。采取立法、行政、经济手段,防止农田资源的滥用和破坏,降低耕地资源的消耗,保证利用方向的合理,维护耕地资源及依存的生态环境质量。②科学的利用模式,即对耕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借助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适度扩大的经营规模,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切实增加农户收入,实现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协调发展。③监测和管理,即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对现有农田环境、基础设施、土壤肥力与利用方式进行监测和管理。同时,利用行政、法律和经济手段,对具体保护工作的实施进行监测和管理[1]。
1.2 耕地保护的一般原则及透视
1.2.1 耕地保护的一般原则
(1)供给与供求平衡原则
耕地保护的实质是为了满足未来人口对食物的需求,这对指导当前保护工作中实施动态平衡和农业结构调整有重要意义。保护耕地并不是一味强调耕地数量不减少,重点是为养活未来人口。然而,未来人口的饮食结构会随经济发展、城市化等发生变化,科学技术也不断进步,因此,耕地保护必须考虑科技进步的贡献、饮食结构变化及区域食品贸易等因素,耕地保护的目标函数 F[1]:
F=f(P,B,C,D)
式中,P是区域内最高峰时期人口总数;B是区域耕地生产潜力函数;C是消费需求函数;D是区域粮食调动函数。
(2)土地可持续管理原则
将技术、政策和旨在同时关心社会经济效益与环境的活动结合在一起,即同时考虑保持和提高生产力、降低生产风险、保护自然资源的潜力和防止土壤与水质的退化、经济上可行和社会可以接受几个方面。在可持续土地管理指导下,一是保障足够的农田面积,维持农产品的产量稳定和提高;二是加强耕地质量保护和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田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三是重视农田生态环境的保护,维护耕地自然生产力潜力,防止土壤退化;四是查清耕地后备资源,合理规划,保障耕地生产能力总量的相对稳定。当然,耕地保护的实施方案、利用规划和保护措施应当体现经济上可行、社会上可接受。因此,建立以可持续土地管理为基础的保护模式是实现保护目标的根本保证。
1.2.2 耕地保护原则的透视
(1)从资源不可再生性角度分析耕地的可持续利用 一定意义上耕地具有不可再生性,一旦利用方式发生转变,这种转变在可预见的时间内是很难逆转的。为持续利用耕地这一宝贵资源,维持农业生产的稳定,在发生非农化转变之前,应当寻找足够的后备资源来补充被占用耕地损失的土地生产力。
(2)维持稳定的实际现存量(质量、数量两个方面),以此达到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目标。当一个地区的土地后备资源严重不足,其他地区不能够满足经济发展需求的情况下,为了保持耕地的长久存在价值,必须保护现有的实际存量。
(3)保护耕地资源的理论现存量 可持续土地管理的基本目标是既寻求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危害后代人满足需求能力的资源利用方式。从理论上,评估和预测后代人(高峰期人口总量)对耕地资源的需求量,并在当代人利用耕地资源的同时,保护这个需求量。因此,耕地保护必须首先预测区域人口状况和消费需求。
1.3 耕地保护的一般模式[1]
模式的目标是保护耕地,在可持续土地管理原则指导下,根据国家宏观政策和市场经济原则,借助人地关系均衡的有关模型,采用计算机辅助及GIS、RS、ES和DSS等技术途径,对耕地保护量划定、监测和管理等有关环节进行科学论证,达到对区域耕地数量、质量、农田环境与利用状况实时调控和管理,维护农田功能现存量,实现耕地有效保护与持续利用。具体见图1。
图1 耕地保护的一般模式
2 重庆市江北区 1997~2004年耕地和基本农田变化概况
2.1 耕地变化状况
2.1.1 耕地减少情况
据调查,1996年末,全区实有耕地面积 7673.7hm2,1997~2004年累计减少耕地1533.8hm2。其中,建设用地占用耕地1306.6hm2,占耕地减少总量的85.2%;生态退耕减少耕地102.2hm2,占耕地减少总量的6.67%;农业结构调整减少耕地114.4hm2,占耕地减少总量的7.46%;灾毁减少耕地10.6hm2,占耕地减少总量的0.07%,可见,建设用地占用耕地是江北区耕地减少的主要原因,农业结构调整及生态退耕也是耕地减少不容忽视的因素(图2)。
图2 重庆市江北区 1997~2004年耕地减少因素分析
从区域布局看,江北区原有资料中显示,各街道(镇)耕地减少情况如表1 所示。1997~2004年江北区耕地减少主要集中于建设用地占用。建设用地占用耕地主要集中在石马河、寸滩及唐家沱街道,此3个街道累计建设占用耕地 978.3hm2,占耕地占用的71%;生态退耕减少耕地只分布在郭家沱、鱼嘴、复盛及五宝4个街道(镇),累计减少耕地108hm2,占该项耕地减少的94.4%;灾毁减少耕地只分布在寸滩、鱼嘴、复盛、五宝4个街道(镇)。
表1 1997~2004年全区耕地减少的行政区域分布
注:数据来源于1997~2004年江北区耕地调查表(华新街和江北城没有耕地,因此表中未列出)。
2.1.2 耕地补充情况
1997~2004年江北区累计补充耕地256hm2。其中,整理补充耕地82.9hm2,占耕地补充总量的32.3%;复垦补充耕地168.1hm2,占耕地补充总量的65.5%;其他补充耕地5.6hm2,占耕地补充总量的2.18%。可见,耕地补充主要来源于土地复垦,其次为土地整理,二者占耕地补充总量的97.82%。
1997~2004年江北区耕地补充主要集中于复垦补充。复垦补充耕地主要集中在鱼嘴、复盛、五宝,占该项耕地补充的87.5%;生态退耕建少耕地只分布在郭家沱、鱼嘴、复盛及五宝4个街道(镇);整理补充耕地只分布在复盛镇;此外,其他方面补充耕地分布在复盛和五宝(表2)。
表2 1997~2004年耕地补充的行政区域分布一览表
注:数据来源于1997~2004年江北区耕地调查表(表中不包括没有耕地补充来源的乡镇)。
2.1.3 耕地增减变化情况
1997~2004年江北区耕地净减少1369.8hm2。根据《耕地调查表》中情况,各街道(镇)耕地变化情况如表3 所示。与《重庆市江北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年》(以下简称《规划》)指标控制值相对照,至 2010年,石马河、大石坝、观音桥、五里店、华新街及江北城不再保有耕地。其他街道(镇)中,只有五宝镇的耕地面积还在《规划》控制指标之内[6]。
表3 各街道 (镇) 耕地变化情况的行政区域分布单位:hm2
注:数据来源于1997~2004年江北区耕地调查表(华新街和江北城不涉及耕地变化,表中未列出)。
2.1.4 耕地质量状况
根据江北区耕地相关资料,2004年江北区实有高产田4151.2hm2,占耕地总面积的65.8%;中产田1910.2hm2,占耕地总面积的30.35%;低产田242.7hm2,占耕地总面积的3.85%。2004年江北区耕地总体质量相对较高,中高产田在耕地总量中,高达96.15%,低产田仅占耕地总量的3.85%。
具体各街道(镇)耕地质量情况见表4。石马河和大石坝街道耕地都属高产田;观音桥和五里店街道耕地中只有高产田和中产田,以中产田为主。由于鱼嘴、复盛及五宝镇属于全区农业用地区,高、中、低产田大部分都集中分布在这三个镇。此外,寸滩和郭家沱街道的低产田面积也较大,分别占全区低产田总面积的12.94%、11.17%。
表4 各街道 (镇) 耕地质量情况的行政区域分布
注:数据来源于1997~2004年江北区耕地调查表(华新街和江北城不涉及耕地变化,表中未列出)。
2.2 基本农田变化情况
1996年年末,江北区基本农田4980hm2,2004年江北区基本农田实有4883hm2,净减少98hm2。其中,建设占用1.8hm2,占基本农田减少量的1.84%,集中在鱼嘴镇。生态退耕90.8hm2,占基本农田减少量的93.6%,主要集中在复盛镇和五宝镇。农业结构调整4.4hm2,占基本农田减少量的4.56%,集中在鱼嘴镇。
从地区构成来看,江北区的基本农田集中在郭家沱、鱼嘴、复盛、及五宝4个街道(镇),其中鱼嘴、复盛、及五宝三镇的基本农田占总面积的97.63%。从地类构成来看,江北区基本农田全部为耕地。
3 重庆市江北区耕地及基本农田变化特点与原因分析
3.1 耕地及基本农田变化特点与原因分析
从上述耕地和基本农田变化情况分析可知,江北区耕地和基本农田变化体现出几个特点。
3.1.1 耕地总量减少幅度较大
1997~2004年实际减少耕地1369.8hm2,与《规划》相比较,至2010年耕地减少的控制指标为1330.1hm2,截至目前已经超出此指标39.7hm2,如果按照此《规划》的控制指标,未来5年江北区已经没有占用耕地的指标。在耕地减少的项目中,建设占用耕地1306.6hm2,《规划》控制指标为 766.7hm2,8年实际建设占用的耕地比规划预计的到2010年13年间要求控制指标超出 539.9hm2。生态退耕同期共退耕 102.2hm2,比《规划》的控制指标633.3hm2 要少531.1hm2。
3.1.2 耕地减少的去向主要是城市建设占用
1997~2004年江北区耕地减少建设用地占用耕地 1306.6hm2,占耕地减少总量的85.2%。
3.1.3 耕地减少的区域主要集中于城乡结合部
寸滩和唐家沱街道耕地减少量最多,其次是石马河、鱼嘴、复盛及五宝。其中,石马河、寸滩和唐家沱街道主要是建设占用耕地,鱼嘴和复盛的耕地减少包括建设占用、生态退耕及农业结构调整三方面,而五宝镇耕地减少的主要方面是生态退耕及农业结构调整。
3.1.4 优质耕地减少较多
耕地减少集中的区域正好是城乡结合部耕地质量较高的区域,全区高中产田的比例达96.2%,江北城街道以西的范围内全为高产田。
3.2 耕地和基本农田变化的原因分析
3.2.1 耕地总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建设占用
1997~2004年实际减少耕地 1369.8hm2,在耕地减少的项目中,建设占用耕地1306.6hm2,占耕地减少总量的95.4%。近年来,江北区经济发展迅速,相应对建设用地需求加大。造成建设用地需求加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阶段因素(城市化阶段因素、工业化阶段因素)、目标因素(城市发展定位、城市主要职能、全面小康及现代化的要求)及市场与政策因素,由此,建设用地扩张必然导致耕地面积的减少,且在耕地面积减少中占重要地位。
3.2.2 城乡结合部耕地减少主要是由于城市扩张占用
近年来,江北区国民经济保持快速发展的势头,经济发展对建设用地的需求也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江北区城乡结合部(石马河、五里店、寸滩、唐家沱街道)是城市建设快速扩张的重点地区,随着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逐步扩展到这些街道,国有企业、外资企业、乡镇企业、私营企业等各类工业企业的发展,增加了对建设用地的需求,同时也带动了城市第三产业的迅速发展,进一步加剧了建设用地需求,另外农村居民住宅建设也使耕地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种种原因导致了近年来江北区城乡结合部耕地非农化速度加快。1996年全区耕地面积7673.8hm2,1997~2004年8年间全区耕地共减少1533.8hm2,其中包括建设用地占用1306.6hm2,占耕地减少总量的85%,具体到各个街道(镇) 1997~2004年辖区内耕地减少最多的乡镇是唐家沱405.6hm2,其次是寸滩减少388.5hm2,前者建设占用403.1hm2,占其耕地减少总量的99.4%,后者建设用地占用388.5hm2,占其耕地减少总量的98.7%。
3.2.3 生态退耕和农业结构调整复盛镇及五宝镇耕地减少的主要影响因素
按目前采用的统计口径,生态退耕主要是指退耕还林、还草、还湖。农业结构调整占用耕地主要是指耕地改为园地、坑塘或其他农用地[5]。1997~2004年生态退耕102.2hm2,占耕地减少总量的6.5%;农业结构调整减少耕地114.4hm2,占耕地减少总量的7.4%;两者就占到耕地减少总量的13.9%。耕地减少主要有四方面,即建设占用、生态退耕、农业结构调整及其他原因。在具体乡镇方面,复盛镇和五宝镇,建设占用耕地面积比例很小。而生态退耕和农业结构调整是该区耕地减少的主要原因。五宝镇1997~2004年耕地减少107.7hm2,其中生态退耕53.5hm2,农业结构调整32.8hm2,两者就占到该镇耕地减少的80.1%。
3.2.4 生态退耕是基本农田数量下降的主体
2004年辖区内基本农田总量为4883hm2,1997~2004年8年间基本农田共减少总计97hm2,其中生态退耕面积90.8hm2,占7年耕地减少量的93.6%,主要集中在复盛镇和五宝镇。由于《规划》在编制时,将>25°的坡耕地划入基本农田范围。在《规划》实施中发现了问题,通过法定程序将 90.8hm2 坡耕地合法退耕。其次,建设占用基本农田1.8hm2 属违法用地,已采取相关处理措施。再次,农业结构调整4.4hm2,主要由耕地转变为坑塘、养殖水面。
4 重庆市江北区耕地及基本农田保护中面临的问题与建议
4.1 江北区耕地及基本农田保护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上述耕地和基本农田的数量和质量的变化及若干新特点的出现,反映了当前江北区经济建设快速发展的客观需求,是江北区经济和社会发展过程中土地资源供需矛盾尖锐化的具体体现。
4.1.1 城乡结合部规划滞后,集体建设用地利用粗放,耕地数量急剧减少
由于地方政府以前对规划重视不够,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不完全衔接,加上地方经济实力不足、城乡结合部农村居民点改造滞后及土地利用和土地市场管理较为薄弱等因素的影响,城乡结合部除已形成规模的大型企业外,家庭作坊式工商企业零散分布,许多企业分布于城市对外交通干道两侧,且类型多样,规模各异,土地资源浪费现象突出[2~3]。像石马河、大石坝、观音桥、五里店这些街道、乡镇1997~2004年耕地减少的原因全部为建设占用。
其他乡镇如寸滩2004年耕地总面积为304.5hm2,《规划》要求其2010年耕地保有量为574.1hm2,也就是说寸滩要在现有的基础上补充耕地269.6hm2,按照《规划》的控制值,唐家沱要补充274.7hm2。在未来6年内,同样复盛要补充36.7hm2,也有一些乡镇、街道像郭家沱、鱼嘴、五宝虽然2004年耕地面积没有超出2010年耕地保有量控制指标,但未来6年中保持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有量稳定,任务艰巨。
4.1.2 土地市场秩序不够完善,加大了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的难度
(1)现行法规对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限制,不利于存量集体建设用地的盘活和集约利用。现行法规对集体建设用地进入市场流转如何规范和管理,目前还没有明确、具体的规定,集体土地所有权的财产权还没有完全实现的途径,土地管理权与土地所有权间界限的模糊性等,都限制了农民集体对其所拥有的土地行使最终的处分权,从而也限制了集体建设用地的流转,使城乡结合部的存量集体建设用地得不到充分的盘活,不利于推动城乡结合部土地的集约利用,因此必然会加剧新增建设用地的供需矛盾,不利于耕地保护目标的实现。
(2)由于土地管理及交易政策的不完善,导致本区政府对土地市场的统一管理和建设用地的优化配置造成困难,从而可能导致耕地和基本农田得不到高度保护[4]。
4.1.3 耕地保护有关政策不能完全适应江北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形势
近年来由于农产品供求形势已发生变化,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已经进入了新的阶段,对农用地利用提出新的要求。江北区粮食播种面积逐年减少,全区已经在近8年内通过农业结构调整要调减耕地114.4hm2,具体到各乡镇、街道:五宝通过农业结构调整耕地减少32.8hm2、复盛31.5hm2、鱼嘴26.9hm2、郭家沱16.8hm2、唐家沱2.5hm2、寸滩3.9hm2。面对土地利用方式变化频繁的情况,对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改果园、改养殖用地和设施农业的管理制度不健全,耕地减少的考核、补充耕地的标准等政策不明确,不能完全适应农业结构调整的需要。
4.1.4 一些乡镇完成补充耕地任务面临诸多困难,影响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实现
(1)补充耕地的途径受到限制 由于生态环境保护、经济发展需要,几个耕地后备资源较丰富的乡镇,如鱼嘴、复盛、五宝等,严格控制未利用地开发,已规划的耕地后备资源不能开发成耕地,加上资金限制,又没有更多资金搞土地整理,给完成补充耕地任务、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带来困难。
(2)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有关政策还不十分明确,国家和地方对确保耕地保有量问题还缺乏具体的考核办法,对耕地总量的统计,包括减少和增加耕地的统计口径虽有原则性意见,但还没有出台可操作的规定。
4.2 促进江北区耕地及基本农田保护的建议与对策
当前江北区经济建设过程中出现的耕地和基本农田方面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经济发展、生态建设的需要。对于已经暴露出来的问题,各级土地管理部门应从江北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做好耕地保护和基本农田管理的重要意义,积极主动地为经济建设服务。
(1)严格执行土地用途管制制度,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
要加强本区《规划》的实施管理,切实发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土地利用管理中的“龙头”作用,切实落实土地用途管制制度。在城乡结合部土地利用管理中,在做好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衔接工作的基础上,严格按规划实施土地用途管制,促进规划的实施[5]。
(2)按照实事求是的原则,解决经济快速发展乡镇的规划指标问题
对本区内规划指标不足的,应按照实事求是的原则和法规规定的程序,做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调整工作。对因经济快速发展已经提前完成耕地指标的街道(镇),应严格检查和考核其规划实施工作,并对其存量建设用地利用效率进行科学评价;对通过检查和考核,对存量建设用地进行了合理利用的地区和城市,应允许其在经国土资源部同意的前提下,按照兼顾经济发展、耕地保护和生态建设的原则,做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修编工作[7]。
(3)规范本区城乡结合部集体土地流转,提高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稳定耕地数量对本区内新增建设用地实行统一转用、统一开发、统一供地。建立有效的土地流转机制,进一步完善土地市场管理,规范市场秩序,提高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
参考文献
[1]陈海燕,彭补拙.耕地保护一般原则与模式研究[J].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37 (3):305~307
[2]耕地保护与经济发展关系调研组.当前经济建设中的若干新情况与土地利用管理及耕地保护政策调研报告.调研报告,2002,12
[3]汤建东.基本农田保护的困境与对策.南方农村,2005,1
[4]余庆仁.耕地保护的对策思考.浙江社会科学,1998,6
[5]李萌.关于加强耕地保护的思考.农村经济问题,2004,6
[6]重庆市江北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年
[7]关于做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前期工作中“四查清、四对照”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土资发[2005]128 号,2005,9
J. 重庆北区发展已到巅峰,未来向何方
其实重庆北区的发展,还没有达到楼主所说的巅峰,只是有部分商圈和中心地带几近饱和而已。十余年来,重庆因为主城区的地形因素,很大一部分时间选择了向北扩张,这就是所谓的 “重庆向北发展 ”。重庆向北发展,造就了观音桥商圈,还一度超过解放碑商圈,以及诸多新兴的城市商圈,包括 礼嘉、空港、大竹林、悦来、恒大照母山、汽博中心、蔡家 等等;还有 重庆北站、果园码头、国际博览中心、重庆大剧院、长安工业园 等一大批项目都建在了北区,第三个国家级新区、内陆第一个国家级新区—— 重庆两江新区 也是在北区,还有渝北获批国家首批“ 临空经济示范区 ”,这都是因为北区的腹地更广阔,以及有强大的经济基础支撑!但是就近两年来看,除了向北发展,重庆西部和南部的发展势头也很强劲,西部大渡口方面,就地产发展项目来看, 万达、华宇、中铁建、金地 等房企强势入住;而南岸的茶园, 保利、万科、同景、鲁能、奥园、碧桂园、荣盛 等大量地产巨头和其他行业众多项目相继在茶园启动商业项目,整合众多力量打造茶园新商业中心;而同属南边的巴南区,同样是重庆的供地大户,聚集了多家开发商,而巴南政府着力打造的龙洲湾,是重庆南部地区的中心商圈之一,除了早期进驻龙洲湾的 万达 以外,还相继进入了 碧桂园、华宇和保利 的知名企业。
(重庆主城区地图)
所以说,重庆向北发展并未到巅峰,而西部和南部的发展也不容小觑。虽然重庆的自发格局是向北发展, 礼嘉组团、悦来组团、中央公园组团、蔡家组团、空港组团 等的地价对这一点也体现的较为充分。但是城市的发展始终要多向并进,共同发展,而如今的重庆也具备多向发展的条件。就土地供应量来看,去年六月,南部的巴南以10块的土地拟成交量排名第一,南岸以5块排名第三,西部的大渡口7块排名第二,均高于北部地区。所以说,从目前整个重庆的土地存量来看,未来南区和西区可开发的土地还有很多。
(重庆主城区航拍图·2016)
而楼主认为未来重庆在与成都的竞争或者推进成渝城市群的建设时,重庆会“吃亏”,我觉得楼主完全也不必担心,去年五月,重庆市勘测院编制完成了 《重庆五大功能区之大都市地图》 ,其核心区域包括重庆主城九区,附属区域包括重庆的9个卫星城市(说简单点,就是老重庆九区十二县)。其定位和作用就是 重庆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载体,以及国家“两横三纵”城镇化战略格局中成渝城市群的重要组成部分。 所以说,未来在成渝城市群的建设和与成都的竞争中,重庆因为卫星城市的原因,反而会更加有利!
你看好重庆的未来发展吗?欢迎评论
我简单说两句,
你怎么会想到用巅峰来形容北区,
你看到的都是房子吧,眼里只有泥巴,石头,山,树,这些推了变成了房子,
2018年智博会在国博中心举行后,重庆的智能化产业就扎根在北区了,
有仙桃数据谷,专职研究及培养大数据人才的。
能明白智能化的含金量不,
第四次工业革命来了,从此人类进入智能化时代了。
以后得十年才是北区发展的关键,你居然说到了巅峰。
觉得无言以对。
比如:
龙湖两江新宸云顶小区作为重庆市首个三星级智慧小区,该小区的门禁也是满满的高 科技 。住户可以花样解锁,比如“刷刷脸”、手机蓝牙开门等多种高 科技 ,如果朋友来访,访客通过输入业主发过来的验证码就可以进入小区,再也不用业主亲自下楼开门啦。
除此之外,业主离家时,红外报警系统就会启动。例如家中发生燃气泄漏,它会触发燃气报警装置,系统将报警信号同步传送到物业控制中心,物业人员会立刻上门解决险情。
当车库一氧化碳浓度超标时,监测系统还可下达指令驱动风机运行,迅速排除车库废气。另外,小区的自动灌溉设备系统还可以根据土壤湿度智能喷水灌溉花草树木。
要是在小区公共休闲区,业主还可通过无线网络连接小区蓝牙音响播放美妙音乐,与三五好友一起欣赏,简直不要太舒爽!
如果北区发展到足够了,甚至还不至于巅峰。重庆的发展方向个人观点是 向东发展 。
以重庆母城渝中区,重庆地理中心解放碑朝天门为始点,重庆一直都是北向优先,由于北部地势平坦,易于规划建设,江北机场、两江新区、轨道交通都重点布局在此。
而南边有南岸区、西边有沙坪坝、西南有九龙坡大渡口。而唯有东边何东南边尚处于大面积未开发状态。即: 海尔路—寸滩—铁山坪—唐家沱一带的江北区东部;刘家坪轻轨站以北区域。
1.海尔路—寸滩—铁山坪—唐家沱
江北区东部的龙兴、两江影视城;铁山坪板块、郭家沱板块是靠山滨江的风水宝地,再加上轨道4号线和8号线串联,极大缩短与两江新区和南部江南新城的时空。
4号线
刘家坪轻轨站以北区域(茶园北)
目前,该区域所在的江南新城已经形成通江大道、茶园大道、富源大道、江桥路、玉马路等“七纵十六横”的城市道路主骨架。通过真武山隧道、慈母山隧道和南山隧道与市中心紧密相连,成为重庆新的1小时经济圈核心。
8号线(左转90度看)
一家之言,如有纰漏,欢迎指正讨论。希望对你有帮助。
重庆目前发展,北方已经大体的发展的很好了。那么接下来会是哪里。
先来看看这两个事情,2018年1月25日,重庆西站开通,然后沙坪坝站也开通了。现在重庆已经有四个火车站了,其实重庆北站有两个火车站了那么实际就有五个火车站了。
大家都知道,一个地方的发展,交通是一个大问题,交通便利了,那么也会发展起来了。北站大家看到了,南广场发展的很好,现在北广场也在继续发展。随着他们俩地铁的开通,那么现在就更加方便了。菜园坝火车站,这是老火车站了,也叫重庆站,听说下一步的规划是要把菜园坝好好修整一下呢,具体时间这些我就不了解了。然后是如今刚开没多久的沙坪坝站,以前沙坪坝就是有一个火车站的,后来拆了好像,现在又建起来了,听说三峡广场的商圈要扩大,这和这个火车站的修建有一定的关系而且沙坪坝以后还是个交通枢纽站呢,集轨道列车,火车站, 汽车 站为一体呢。然后是重庆西站,说实话,目前重庆西站还发展的不咋滴,毕竟重庆西站这边比较偏了。不过重庆西站的前景还是不错的,毕竟投资那么大,而且修的那是一个高大上呢。
那么下一个地方会是哪里呢!
重庆东站,在茶园。已经开始动工预计2021年使用。这里会不会是重庆下一个要打造的地方呢,拭目以待吧!
建立卫星城区的构想是正确的,相互之间用城际快铁与高速公路以及黄金水道相辅构成!这比平原城市一环二环三环N多环科学得多,特别节假日交通堵塞问题也分流了!各区域各商圈相互竞争、百花齐放,随着城市版图进一步扩展,连接地带可根据地形地貌打造公园绿化休闲文化产业,类似于华为在东莞松山湖新址的模式!加油,重庆!
未来应该是谋求所有区县一体化发展,协调发展,把三峡工程拦截下来的上千亿方洪水,通过巫山大宁河连通丹江口水库送到华北平原,取代东线和中线,补充汉江中下游缺水,降低调水成本价,并把本区域内的耕地面积旱涝保收!完成大城市带动大农村,把辖区内办成华西村类似的 社会 主义新农村,让三峡库区成为新 一颗耀眼的明珠!
首先纠正一下题主的错误,重庆北区的发展远远未达巅峰。就现阶段而言,重庆的北区的发展相对来说,要更为超前,但和沿海城市比,单位土地的产值,基础设施配套等,还很落后。
重庆北区近期开发的水土,龙兴等,最多只能说把路修好了,还有很多土地待开发,实地去走一下就知道了。
前段时间,西部(重庆)科学城,主要区域就是西部槽谷,北至北碚的歇马,南至江津的西彭。
在西部(重庆)科学城提出来之前,重庆西部槽谷的发展是各自为政,单点发展,比如大学城,西永,双福,西彭等,在统一规划建设后,会形成合力,势必会成为重庆未来发展的新引擎。
但是在此,说明一点,并不是说重庆举全市之力发展西部(重庆)科学城,北区就不管不顾了,而是将之前大部分精力放在北区的情况,分一部分到西边。
个人认为重庆北区的发展还没有到巅峰期,虽然目前整个重庆的房价当属北区最高,但是整观历年来,重庆的发展一直一路向北,都是有目共睹的。照母山,中央公园可能是重庆以及外地人关注最多的两个北区板块,当然这两个板块的房价也可以说是大部分人的“高攀不起”。要说北区发展是否到巅峰,我觉得还没到,因为北区不仅有许多开发商在拿地,而且很多在建的大型商圈商业都还没有完工,现在的房价都已经很高了,如果等到全部完工开业,我肯定现在的房价肯定买不到了!所以我觉得北区的房价还未到巅峰
可以回答你这个问题。
1、重庆北区现在主要开发两江新区,有1200平方公里,至少还需要10年才开发完。
2、重庆高新区有两千多平方公里,现在开始开发,至少要20年的时间,开发完成。
3、还有巴南区开发鹿角、界石、南彭区域,至少需要15年,才能开发完成。
4、南岸区开发茶园新区,至少还要10年时间,才能开发完成。
5、九龙坡区开发陶家、西彭、铜罐驿区域,还要15年的时间,才能开发完成。
6、大渡口区开发钓鱼嘴、陈家坝、伏牛溪、跳蹬区域,也需要10年时间,才能开发完成。
7、还有江津、璧山两个区,也需要15年左右时间,才能开发完成。
北区到巅峰还早,这会正在大力发展呢,中央公园会变成重庆另一个中心,现在据我所知,14号线5号线9号线10号线都在这里有交点,还不算3号线,所以拭目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