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宋朝时期的经济水平怎么样
宋朝的经济水平真的还挺高的,财力雄厚,同任何一个朝代相比都能说得上话。真正开始走向鼎盛时期是在宋朝的第三个皇帝任位期间,也就是宋真宗时期。宋朝的皇帝除了个别,还都是励精图治的好皇帝。宋真宗一生勤勤恳恳,立志要开创一个繁荣昌盛的国家。除了皇帝,还有一帮忠心为国的好朝臣,君臣一心,很快,宋朝的局面变得开阔起来。
宋朝也在军事上花了很多钱,不过宋朝本身重文轻武,在根本上,军事得不到重视,砸再多的钱也是白搭。宋朝在军事上投入的钱真的不比唐朝要少,可是双方的军事差距太大了。就好比你养一个孩子,只给他钱,不投入精力,是不是最后养不成什么东西,这就是宋朝养不活军事的道理。
㈡ 宋朝经济为何发达宋朝的制度是怎样的呢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经济最发达的时刻,当时的宋朝占据世界GDP的很大一部分,而且宋朝的商船可以进行跨洋贸易,积累了大量的财富。而且宋朝本土的商业也极为发达,因为发达的商业发明了中国第一种纸币。那么宋朝为什么会这么发达呢?
而宋朝的制度则可以用四个字来形容:重文轻武。如果要再细分一点就是过分强调社会的稳定,过分分权制约,维护皇权革除武将。
㈢ 南北宋有哪些经济的发展
南北宋史我国封建经济发展的巅峰时期,宋太祖建国时就确立土地私有产权制度,买卖自由,是我国唯一一个采取不抑兼并的政策的朝代,租佃经营成为重要的土地经营形式。租佃契约期满后佃农可以自由决定终止或续约。人口流动性增强,城市商品经济发展。有学者认为宋代已经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宋代的经济繁荣程度可谓前所未有,农业、印刷业、造纸业、丝织业、制瓷业均有重大发展。航海业、造船业成绩突出,海外贸易发达,和南洋、南亚、西亚、非洲、欧洲等地区总计58个国家通商。南宋初期对南方的大规模全面深度开发,促成南方地区成为全国经济文化中心,从此完全取代北方地区的经济文化中心地位。
㈣ 宋朝并不弱——之一:宋朝的经济
宋朝俗称“宋鼻涕”,给人感觉软弱不堪,不仅“燕云十六州”没有收复,而且一再退让于辽、西夏,先后灭亡于金、元。
从政治地缘学角度,宋朝先与辽、夏,后与金、夏成鼎立之势,辽、金的实际控制版图也比宋要大,在与它们的军事角逐中,宋朝也从来没有占过上风。在疆域的统一方面,宋朝确实前不能比汉、唐,后不能比明、清。
但是宋朝并没有我们想的那么弱,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为什么。首先说说宋朝的经济。
宋朝年财政收入最高曾达到1.6亿贯,北宋中后期的一般年份也可达8000-9000万贯。即使失去半壁江山的南宋,国库收入竟也高达1亿贯。南宋灭亡300多年后的明朝,财政收入仅仅是北宋的不到1/10,南宋的不到1/6,尽管明朝的国土要远远大于宋朝。清朝的财政状况比明朝要好一些,直到清朝末年,国家年财政收入才达到了宋朝的水平,但此时中国的人口已经接近4亿,约为宋朝人口的4倍。
宋朝获得庞大的财政收入并不是靠加重对人民的剥削,而是国民经济飞速发展,工商业极度繁荣,生产力水平提高的结果。以宋神宗熙宁十年为例,财政收入的7070万贯中,农业税约占30%,而工商税约占70%,这个数字说明,构成国家财政收入主体的已经不再是农业,而是工商业了明王朝在1570-1580年间,平均每年财政收入是3078万两,不过是宋朝的19%。更主要的是,农业税占明朝政府总收入的81%,工商杂税只占总收入的12%。清朝的税收也以农业税为主,直到清朝末年,工商业收入才再一次超过了农业税。
孙基隆在《鸟瞰中国千年史》中说,宋朝钢铁工业高度发达,大型企业通常会雇佣数百名全职的产业工人,而政府的两处军工厂聘用工人数多达八千人。华北的钢铁业以1078年为例,达年产一百二十五万吨的水平,而英国于1788年亦即工业革命之始才不过年产七万六千吨。宋朝采矿业发达,信州铅山的一个铜矿就有十余万矿工。煤已经成为首都的主要能源。“汴都数百万户,尽仰石炭,无一家燃薪者。”
唐朝时期,对外交往的孔道主要是西北陆路。到两宋,因战争关系,西北陆路交通时断时续,对外经济文化交流主要依赖东南海路交通。宋朝首次开辟了“海上陶瓷之路”,宋代的“五大名瓷”誉满全球。进出口商品达300多种,成为当时最发达的海洋国家,不仅推动世界贸易,也把宋代的印刷、火药、指南针这三大发明,传入欧洲。
宋朝造船业和航海业在世界上均居领先地位,长江两岸,货栈林立,广州、泉州和福州的商船远航阿拉伯、马来西亚、新加坡和日本。在对外贸易中,中外商人乘坐使用的大多是中国制造的船只。而其商船的吨位之大,数量之多,皆为世界之首。当时,大海船达300吨,而几百年后的哥伦布航船才120吨。采用指南针导航的300吨海船,穿过印度洋远达阿拉伯与非洲东岸。
北宋时,海外贸易之盛,远远超过前代。宋政府为了增加财政收入,及收购进口物资来满足皇室、官僚的生活需要,对海外贸易十分重视。早在971年(开宝四年),就设置市舶司于广州。以后,北宋政府又陆续在杭州、明州、泉州以及密州的板桥镇(山东胶县境)、秀州的华亭县(上海市松江一带)设置市舶司或市舶务。
南宋的海外贸易更是超过北宋。高宗末年,市舶收入岁达200万贯,超过北宋治平年间岁入63万贯的两倍多。由于商业和对外贸易的发展,货币铸造供不应求。在对外贸易中,铜钱又大量外流。纸币代替铜钱,成为主要的交换手段。
英国着名经济史学家麦迪森测算,北宋咸平三年(公元1000年)的国民生产总值大概为500亿美元,占当时世界GDP总值的80%,人均GDP约为500美元,宋朝顶峰时人均GDP约600美元。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呢?大概是要强于我国50年代初期的水平。1950年,中国人均GDP仅为439美元,1952年达537美元。
大家试想一下,如果 历史 老人能够再给宋朝一些时间,会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吗,会出现产业革命吗?
㈤ 宋朝的经济是怎样的
宋朝的经济在中国2000年封建社会里面达到一个鼎盛时期,经济最富有、国家最富强的时期,从目前出土的宋代铜钱来看批量最大,就可以想象到当年的繁华景像……
㈥ 都说宋朝的经济很好,到底是处于哪种水平呢
宋太祖赵匡胤却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不出百年,则民力尽矣”,而积贫积弱也常被用来形容宋朝。事实上宋朝自立国伊始就按强干弱枝的祖宗家法孜孜不倦地试图将东京,宋朝的商人地位其实很高,由宋一代,除了武将,士、农、工、商的地位其实都得到了提高,最为明显的就是商人,在宋朝以前,商人的地位仅高于乞丐,连农民地位都不如,北宋统一南方后,人口得到逐步的恢复和增长,到了宋徽宗大观年间,北宋总户口数达到2100万户,依照一户五口来计算,北宋时期的人口已经达到一亿左右。
随着宋朝定都开封以及大量人口定居开封,也让开封一度成为最繁荣的城市,到后来瓦子和夜市的出现更是让开封城灯火通明,显现出一片繁荣景象。总体来说GDP总量可能是世界第一,不过军费官吏等支出多,财政收入多,但支出也庞大,贫富差距也比较大,老百姓能维持温饱吧。
宋朝重视商业,大力开垦土地,赵宋的耕地面积是李唐的3到4倍,亩产量是唐朝的2.5倍到5倍,而且宋朝的商业收入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超过农业收入的时代。
㈦ 宋朝时我国南北地区的经济发生了什么变化
变化:
①南方经济发展较快,经济重心南移完成,封建生产方式向边疆地区扩展,少数民族的封建化进程加快.
②北方陆路贸易受阻,南方海外贸易空前发展.
到了宋朝靖康之役,南宋时期,我国经济中心完全南移.南方,尤其是江南太湖地区,更是繁盛.经济中心的移动是随着战争的发生,人口的流动而移动的.到南宋时,我国南方地区经过几代的经营,已经物产丰盈,经济强盛.北方却因长年战乱,人口稀少,土地荒芜.
㈧ 宋朝的经济发展状况
宋朝的经济繁荣程度可谓前所未有,农业、印刷业、造纸业、丝织业、制瓷业均有重大发展。
航海业、造船业成绩突出,海外贸易发达,和南太平洋、中东、非洲、欧洲等地区50多个国家通商。宋代对南方大规模的开发,促成经济中心南移。
(8)南北宋朝的经济如何扩展阅读: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经济、文化、教育最繁荣的时代,达到了封建社会的巅峰。
北宋时期,农业生产技术以及推广有很大的发展。
在北宋的墓葬中,往往发现成组的铁制农具,如犁、耧、耙、锄、镰等,其中耙、锄等中耕农具较多,表明了农民对精耕细作的重视和耕作程序的增多。北宋农民还很注意积肥和施肥。他们在长期生产实践中认识到,土壤的性质不同,应施用不同的粪肥。
所谓“用粪如用药”。当时对作物栽种的深浅疏密与产量高低的关系,也有所认识。禾谱、农器谱、农书、蚕书等农业生产知识的专着,纷纷出现,反映了农业生产技术的提高。
北宋时期,手工业生产有很大进步。当时,各种手工业作坊的规模和内部分工的细密程度,都超越前代。生产技术发展显着,产品的种类、数量、质量大为增加和改进。
纺织水平的提高北宋纺织业仍以丝织业占主要地位。北宋时,丝织业逐渐形成江浙和四川两个中心。
北宋时期还产生了中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北宋建立后,四川地区长期使用铁钱,因铁钱重,携带不方便,公元10世纪末叶,成都市场上遂出现所谓“交子铺”,发行纸币“交子”,代替铁钱流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