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元谋县的地理环境
元谋地处滇中高原北部,东经101°35′-102°06′、北纬25°23′-26°06′之间,是楚雄彝族自治州下辖的一个县,东倚武定,南接禄丰,西邻大姚,北接四川会理,西南与牟定接壤,西北与永仁毗连。县城距省会昆明189公里,距四川省攀枝花市143公里,距楚雄州府134公里。全县国土面积2021.69平方公里。
2011年,元谋县生产总值达到26.3亿元;地方财政总收入、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地方一般预算支出分别完成14088万元、9970万元、83798万元。一、二、三次产业经济结构比重调整为38.8:25.8:35.4。
2012年与2007年相比,元谋县生产总值由12.8亿元增至31亿元,年均增长12%(按可比价计算,下同);地方财政总收入、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分别由0.94亿元、0.68亿元增至2.22亿元、1.62亿元,年均分别增长18.76%、18.9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3.13亿元增至7.4亿元,年均增长18.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由12047元、3556元增至21560元、7092元。一、二、三产业比重由42.35:18.2:39.45调整为38.1:27.4:34.5。 2013年,元谋县“两基”成果得到巩固;高中教育规模逐步扩大,毛入学率达71.74%;稳妥推进学校布局结构调整,落实“两免一补”、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和生均公用经费补助政策,实施“寒窗助学”捐资救助制度,救助家庭贫困学生14933人完成学业。
2014年,元谋县共有中小学幼儿园95所,其中高中1所,职业中学1所,初级中学10所,小学57所,公立幼儿园2所,已审批民办幼儿园24所,在校学生30136人,在园幼儿4843人。
主要中学:元谋县第一中学、元谋县元马中学、元谋县星火中学、元谋县黄瓜园中学、元谋县物茂中学、元谋县姜驿中学、元谋县清和中学、元谋县培英中学、元谋县老城中学和元谋县团山中学。 2013年,元谋县城镇企业职工“五险”覆盖面扩大,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就业工作成效明显,开发就业岗位5200个,城镇新增就业8681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保持在3%以内;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60211人次。救灾救助工作扎实开展,发放城乡低保1.17亿元、农村五保对象保障金和优抚对象抚恤金3562万元、城乡特困居民医疗救助和临时救助金1117万元;建成廉租房1040套、5.17万平方米,发放住房租赁补贴116万元。
Ⅱ 楚雄彝族自治州元谋土林保护管理条例
第一章总 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元谋土林的保护管理和开发利用,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条例。第二条本条例所称的元谋土林,是指分布在元谋县境内,由新生代半固结沉积物经水流冲刷形成的柱状、塔状、林状和丛状等形状的地貌,包括承载土林地貌的地基、土林地貌和土林之上承载的生态系统。第三条在元谋土林保护范围内活动或者从事保护管理、开发利用的单位和个人,应当遵守本条例。
元谋土林保护范围为《元谋土林保护总体规划》确定的物茂虎跳滩土林、湾保土林;新华浪巴铺土林、新村土林、河尾土林;平田班果土林;江边白泥湾土林,总面积为4.4平方公里的区域。第四条元谋土林的保护和管理应当坚持科学规划、统一管理、保护优先、合理利用的原则。第五条州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元谋土林保护管理和开发利用的监督指导,统筹协调元谋土林的规划、保护、科研、利用等工作。
州级财政根据元谋土林保护管理工作实际,给予必要的经费补助。第六条元谋县人民政府应当将元谋土林保护管理和开发利用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所需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第七条元谋县人民政府应当制定元谋土林保护总体规划和开发利用规划,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完善公共设施建设,扶持、引导保护范围内的居民发展经济,增加收入。第八条元谋县土林保护管理机构(以下简称土林管理机构)在元谋县人民政府领导下负责元谋土林的统一保护管理工作,其主要职责是:
(一)宣传贯彻执行有关法律法规和本条例;
(二)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实施元谋土林保护总体规划和开发利用规划;
(三)对相关法律法规和本条例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依法查处违法行为;
(四)对元谋土林变化情况进行监测,建立完善元谋土林数据库和档案库;
(五)法律、法规和本条例赋予的其他职责。
经批准,土林管理机构在元谋土林保护范围内可以行使国土资源、林业、住建、文化、旅游、水务、环保、农业、交通、市场监管等部门的部分行政处罚权。第九条国土资源、林业、住建、文化、旅游、水务、环保、农业、交通、市场监管、气象、公安、民族宗教等部门,按职责做好元谋土林保护管理的相关工作。
元谋县有关乡(镇)人民政府、村(居)委会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本条例做好元谋土林保护管理相关工作。第十条元谋县人民政府设立元谋土林保护管理专项资金,用于元谋土林的保护管理。资金来源包括:
(一)本级财政预算资金;
(二)上级扶持资金;
(三)捐赠资金;
(四)其他资金。第十一条鼓励、支持单位、个人参与元谋土林的保护和开发利用。依法保护投资经营者的合法权益。第十二条每年十月为元谋土林保护宣传月。宣传月期间,元谋县人民政府应当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
元谋县有关乡(镇)人民政府、村(居)委会应当做好辖区内土林保护宣传工作。第二章保护与管理第十三条元谋土林保护总体规划由元谋县人民政府组织编制,报州人民政府批准,并予以公告。
元谋土林保护总体规划编制应当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相结合,并与土地利用、林业保护利用和发展、生态环境保护、旅游发展等规划相衔接。
县、乡(镇)人民政府组织编制涉及土林保护管理的村庄和集镇规划,应当符合元谋土林保护总体规划并书面征求土林管理机构意见。第十四条元谋县人民政府在编制元谋土林保护总体规划时,应当为保护区周边群众从事民俗展示、民族文体娱乐、商业服务等活动预留必要场所。第十五条元谋土林保护范围划分为一级保护区、二级保护区和三级保护区。
元谋县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元谋土林保护总体规划确定的具体范围,设立界桩、标志,并向社会公布。第十六条一级保护区是指极为罕见或者具有重要科学研究价值,发育成熟,形成柱状、塔状、林状和丛状等地貌的区域。
经土林管理机构批准,一级保护区可以设置必要的科学考察路线、观察监测点、标识标牌,按照经批准的规划建设人行步道和必要的保护设施。
一级保护区禁止下列行为:
(一)擅自修建憩息站点、人行步道、旅游栈道、铺设电缆等服务设施;
(二)除批准的科学考察外,擅自离开人行步道、旅游栈道进入保护区;
(三)建设宾馆、饭店、停车场、疗养院、培训中心等设施以及与土林保护无关的项目;
(四)采矿、挖砂、采石、取土,开采、损坏硅木化石;
(五)爆破以及破坏、污染环境的建设行为;
(六)开垦荒地;
(七)刻划、涂污、攀爬等破坏土林的行为;
(八)烧荒、砍伐,移动或者破坏保护区界桩、标志;
(九)倾倒垃圾、排放粪便、污水,堆埋、贮存有毒有害的污染物;
(十)修坟立碑;
(十一)饲养家禽家畜、放牧、狩猎、采药、燃放烟花爆竹,在非划定范围野炊、露营;
(十二)擅自种植花草树木等植物。
Ⅲ 元谋县在云南省经济状况如何
元谋县积极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及持续干旱和地震等自然灾害影响,全力以赴夯基础、强产业、惠民生、优生态,县域经济社会实现平稳较快发展。“十二五”期间各项经济指标均比2010年实现翻番,GDP年均增长12%,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年均增长23.9%,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1%和15%,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42.8%。
基础设施不断夯实。始终坚持项目推动,累计投入市政基础设施建设资金4.98亿元,县城建成区面积达6.57平方公里。投入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资金1.39亿元,10乡镇实现全部通沥青或水泥路。完成水利设施投资13.56亿元,水利化程度达67%,水利防洪抗旱和保障粮食生产能力增强。“十二五”期间累计完成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18亿元,年均增长43%。
引资兴业亮点纷呈。充分利用光热资源、交通区位和文化旅游优势,采取“走出去”和“请进来”方式,不断扩大招商引资规模,吸引外商投资绿色产业、农产品加工业和文化旅游项目建设,推动产业上规模、上档次。“十二五”期间累计引进州外到位资金145.54亿元,是“十一五”期间11.6亿元的13倍,年均增长67.43%。一大批资金雄厚、环保意识强、产业优势明显的大企业、大项目的引进、落地和投产,使全县一、二、三次产业结构得到不断优化提升,一、二、三次产业结构由2010年的39.5:24.1:36.4优化为2015年的30.1:24.7:45.2。
生态环境逐步改善。始终坚持绿色发展,持续推进“生态元谋”建设,“十二五”期间累计完成人工造林7.92万亩,低效林改造3.5万亩,退耕还林1.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46.6%。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完成城市污水管网建设36.2公里,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85%以上,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5以上,单位生产总值能耗累计下降14.2%。
Ⅳ 云南省元谋县是个怎么样的地方~
元谋县位于中国云南省昆明市西北部,北邻金沙江。属楚雄彝族自治州。1991年人口18.8万。民族有汉、彝、傈僳、苗、回、白族等。彝族占人口的16.82%。西汉称三绛县。东汉称三缝县。元称元谋县至今。处滇中高原北缘。
位于中国云南省昆明市西北部,北邻金沙江。属楚雄彝族自治州。1991年人口18.8万。民族有汉、彝、傈僳、苗、回、白族等。彝族占人口的16.82%。西汉称三绛县。东汉称三缝县。元称元谋县至今。处滇中高原北缘。
年均温21.9℃,年均降水量611.3毫米。植被近似热带稀树草原。农产有水稻、玉米、小麦、白薯、甘蔗、花生、西瓜、洋葱、番茄等。矿藏有铁、金、银、铜、碘、石英、石膏、石墨等。土特产有龙须草、攀 枝花、酸角、泡果、烤小猪。成昆铁路贯穿,昆渡公路过境。人类发祥地之一。上那蚌村的元谋人遗址闻名世界。
元谋县位于云南北部。东倚武定,南接禄丰,西邻大姚,北接四川省会理县,西南与牟定接壤,西北与永仁毗连。总面积1803平方千米。总人口21万人(2004年)。
县人民政府驻元马镇马街,邮编:651300。代码:532328。区号:0878。拼音:Yuanmou xian。
编辑本段
行政区划
元谋县辖3个镇、7个乡:元马镇、黄瓜园镇、羊街镇、老城乡、物茂乡、江边乡、新华乡、平田乡、凉山乡、姜驿乡。
编辑本段
历史沿革
元谋系傣语。“元”意为“飞跃”、“交配”,“谋”意为马,即俊马之意。“汉时居民以家马牧于山下,而元马之神自河出与之交产骏驹,居民神之。遂其为之立祠。“此地“灵泽所钟,常产好马,故命地为马”。县城北有元马河。元谋与元马意同。
元朝至元十六年(1279)设元谋县,至公元1954年间,面积约960平方千米;1955年、1956年和1966年,分别从武定、大姚和永仁县划入以山区为主的毗邻地带,共1159.5平方千米。经土地详查,总面积为2021.46平方千米。
1990年,元谋县辖3个镇、10个乡:元马镇、能禹镇、黄瓜园镇、老城乡、羊街乡、凉山乡、新华乡、平田乡、苴林乡、物茂乡、江边乡、姜驿乡、花同乡。
2000年,元谋县辖3个镇、10个乡。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202779人,其中各乡镇人口(人): 元马镇 23291 、能禹镇 27703 、黄瓜园镇 12714 、苴林乡 24350、 老城乡 30245、 物茂乡 15922 、平田乡 11173 、江边乡 14802、 新华乡 7616 、姜驿乡 13865 、羊街乡 10080 、花同乡 7271、 凉山乡 3747。现在有彝族、白族、傣族、壮族、苗族、回族、傈僳族、拉祜族、佤族、纳西族、瑶族、藏族、景颇族、布朗族、布依族、阿昌族、哈尼族、锡伯族、普米族、蒙古族、怒族、基诺族、德昂族、水族、满族、独龙族等民族分布。
2003年7月25日,云复政[2003]48号:调整元谋县元马镇、能禹镇、老城乡行政区划。
2005年12月12日,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了楚雄州部分乡镇撤并方案。其中,元谋县撤销花同乡,其行政区域并入羊街,并将行政区划调整后的羊街乡改设为羊街镇,镇政府驻原羊街乡政府驻地;撤销苴林乡,其行政区域并入黄瓜园镇,镇政府驻地不变;撤销能禹镇,其行政区域并入元马镇,镇政府驻地不变。
现在有彝族、白族、傣族、壮族、苗族、回族、傈僳族、拉祜族、佤族、纳西族、瑶族、藏族、景颇族、布朗族、布依族、阿昌族、哈尼族、锡伯族、普米族、蒙古族、怒族、基诺族、德昂族、水族、满族、独龙族等民族分布。
编辑本段
地理位置
元谋地处滇中高原北部,东经101°35′-102°06′、北纬25°23′-26°06′之间是楚雄彝族自治州下辖的一个县,东倚武定,南接禄丰,西邻大姚,北接四川会理,西南与牟定接壤,西北与永仁毗连。县城距省会昆明189公里,距四川省攀枝花市143公里,距楚雄州府134公里。全县国土面积2021.69平方公里,地势呈四周高,中间低,由南向北倾斜的“筲箕凹”形。境内最低海拔898米,最高海拔2835.9米,国土面积的40%处于海拔1350米以下的干热河谷区。热区面积达797.07平方公里,分布在7乡3镇。热区内干旱少雨,年 元谋县新农村均降雨量仅为616毫米,年蒸发量高达3627毫米,年平均气温21.9℃,四季不分明,全年基本无霜,被誉为“天然温室”。
行政区划 2004年,辖元马、能禹、黄瓜园3镇,花同、羊街、老城、平田、新华、凉山、苴林、物茂、江边、姜驿10乡,有79个村(居)民委员会。
人口民族 2004年全县总人口206528人,农业人口185884人,占90%,非农业人口20644人,占10%。外来人口12000人,有汉、彝、傈僳、苗、回、傣等21种民族,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33.6%。
编辑本段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全县可耕地面积463078.6亩,土壤共分9个土类,14个亚类,25个土属,51个土种。在9个土类中,自然土壤占总面积的85%,农业土壤占15%。海拔2300-2400米的阳坡为紫色土,冲积土分布在河流两岸,水稻土多分布于低海拔地带。
气候资源
元谋盆地属燥热河谷区,气候干燥炎热,光热资源充足,是种植亚热带作物的好地方。境内农作物复种指数为158.7%,盛产水稻、玉米、小麦、花生、蚕豆、薯类等作物,特别是冬春早熟蔬菜,可种植品种丰富,全国仅有。现有热带亚热带经济作物香蕉20000亩,龙眼10000亩,甘蔗、芒果、西瓜、荔枝、枣类、咖啡、核桃、酸角等19000亩,且种植面积每年都在递增。反季花卉以生长周期短,花期长,生产成本低的优势占有市场,主要有非洲菊、康乃馨、玫瑰、情人草、满天星及芦荟、仙人掌等9类152个品种,产品销往广州、上海、成都、西安等大中城市。
水能资源
境内年降水量15.22亿立方米,地表水年径流量2.67亿立方米。有常流河17条,季节河40条,年过境水量16.02亿立方米。水能理论蕴藏量达89485千瓦,可利用量11715千瓦,占13.1%。盆地富水块地下水储量丰富,年地下平均径流量0.36亿立方米,可开发利用地下水200万立方米。热水塘、摩诃温泉流量稳定,水温37℃-44.5℃,素有“神泉”之称。
矿产资源
矿产资源可露天开采的较多。已探明贵金属有黄金、铂、钯、铑等,其中铂、钯矿为中至大型矿床。有色金属有铜、铅、银、镍、钻、钨等,其中,小月旧的铂、铜、镍矿为中型矿床。黑色金属有磁铁矿、褐铁矿、菱铁矿、镜铁矿等,大部分为中小型矿床。非金属矿有云母、石英、石墨、石膏、蓝晶石等,其中,石膏、石英为中型矿床,另有褐煤、草煤、泥煤等可做燃料。建材用石料有白色花岗岩、红色花岗岩、大理石储量较大。砂矿有金沙江的砂金,龙川江的石英河沙则尤为丰富。
生物资源
境内植物共有123个科462种,以禾本科和菊科居多。有热区特色的植物有:攀枝花、凤凰树、西果树、霸王鞭、仙人掌、金合欢等。境内还盛产龙须草(又名山草),分布广,生长量大,是造纸、搓绳子的极好原料。珍稀植物有酸角、红椿、龙眼、苦楝树。野生动物已发现的主要有70多种,较为名贵的有香獐、毫 元谋县猪、猴、黄鼠狼、穿山甲、箐鸡、猫头鹰。
民族文化资源
元谋民族文化多姿多彩。一年一度的“火把节”、“花山节”是彝族、苗族人民的传统节日,最为有名的是元谋花灯,明末以来,正二三月闹花灯的传统习俗流传至今。传统花灯剧《谷顿子接妹》、《打样》、《好当家》等,曾获省州文艺汇演多项奖。元谋花灯曲调经音乐工作者不断改编付诸舞台演唱,省内广为流传。节日喜庆,民族传统文体活动有对歌、跌脚、磨担秋、荡秋千、耍龙、射弩、赛马、摔跤、斗牛。地方风味尤以烤乳猪、凉仔鸡、凉拌小猪、水米线最具特色。
编辑本段
旅游资源
元谋是人类发祥地,170万年以前的“元谋人”以其迄今发现最早的 人类而为世人所共鸣,古生物、古人类、古文化遗迹十分丰富。云南“三林”之一的土林奇观、日灿金沙、虎跳滩、西河筏舟的龙川江、红军长征渡、丝绸之路、滇川必经之地姜驿古驿道、姜驿恐龙化石、凉山活佛寺、法林寺、苴林中山寺、羊街青龙寺及建设具有一定规模的“大菜园、大果园、大花园”等一批自然景点、景观将是人们向往的旅游好去处。
农田水利 全县有水库、坝塘1627座,其中:中型水库4座,小(一)型水库7座,小(二)型水库58座,坝塘1558座,总库容量10848万立方米,蓄水总量6959万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积10600公顷,水利化程度达54%,建成高产农田7000多亩。被列入国家西部大开发投资3.5亿元的30万亩大型灌区和投资1亿元的省级重点项目丙巷河水库正在建设,届时将彻底解决元谋的灌溉用水问题。
编辑本段
经济社会发展状况
一、综 合
2009全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GDP)177902万元,比上年增加25080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下同)增长11.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8700万元,比上年增长6.2%,拉动经济增长2.4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35211万元,比上年增长21.9%,拉动经济增长4.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63991万元,比上年增长11.6%,拉动经济增长4.7个百分点。一、二、三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21.2%、38.9%和39.9%,分别比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7.9个百分点和下降8.8个百分点。
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4.2︰19.8︰36.0。全社会劳动生产率(即按全社会从业人口计算的人均GDP)为13012元/人。按常住人口计算的人均GDP为8337元(按目前汇率折算折合1222美元)。
全县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与上年持平。八类消费品中,食品类价格上涨1.6%,其中粮食价格下降3.1%;烟酒及用品类价格上涨0.1%;衣着类价格下降4.8%;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价格上涨3.1%;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价格上涨0.7%;交通和通讯类价格下降3.2%;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价格上涨0.8%;居住类价格下降2.6%。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中,服务项目价格下降0.9%。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下降0.1%。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下降2.2%。
年末全县从业人员13.67万人,比上年增加0.26万人。其中:从事农业产业的10.49万人,比上年增加0.04万人,占全部从业人员的 76.8%,比上年下降1.1个百分点;从事非农产业的3.18万人,比上年增加0.22万人,占全部从业人员的23.2%,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全年就业服务中心安置就业1918人,其中下岗职工再就业601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1%。城镇化水平(城镇化率)为30.99%。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结构不合理,加快发展的基础仍不牢固;基础设施薄弱,农业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较弱;城乡劳动力就业渠道不多,就业压力增大;财源单一,财政收支矛盾突出,财政支持发展的资金有限;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维护社会稳定的任务艰巨。
二、农 业
全年完成农业总产值131213万元,比上年增加19016万元,按价格指数缩减法计算,比上年增长6.57%。
全县农作物总播种面积382175亩,比2008年增加6005亩,增长1.6%。粮食种植面积196246亩,比上年增加947亩,增长0.5%。经济作物播种面积185929亩,比上年增加5058亩,增长2.8%。其中:蔬菜种植面积127729亩,增加2488亩;烤烟种植面积13300 亩,与上年持平;油料种植面积12691亩,增加2207亩;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种植结构为 51.35︰48.65,经济作物种植比重比上年提高0.57个百分点。
全年粮食产量73341吨,比上年增长3.5%。其中秋粮67911吨、比上年增加2384吨;夏粮5430吨,比上年减少81吨。
全年肉类总产量18466吨,比上年增长7.3%,禽蛋产量282 吨,减少8.7%;水产品产量 1620吨,增长10.9%。大牲畜年末存栏81630头,比年初减少 1.9%;生猪年末存栏132993头,比年初增长4.5%;羊年末存栏107598只,比年初增长4.5%。
全县有效灌溉面积达到12003公顷,节水灌溉面积6630公顷。全县农业机械总动力14718万千瓦,比上年增长14.2%;其中排灌机械总动力3459万千瓦,增长10.7%。拖拉机4716台,拖拉机驾驶员4731人。农村用电量2789万千瓦时,比上年增长6%;农用化肥施用量(折纯)16902吨,增长5.2%;农药使用量482吨,增长3.9%。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68644万元,比上年增加35010万元,按当年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6.2%。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完成产值45423万元,比上年增加11686万元,增长34.6%;规模以下完成产值123221万元,比上年增加23324万元,增长23.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8530万元,比上年增加1877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25.6%。
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税2612万元,增长48.7%。其中:实现利润942万元,增长193%;实现税金1671万元,增长16.4%。
全县15个资质建筑企业,完成总产值24598万元,比上年增长33.2%,实现利润1454万元,增长55.3%,实现税金781万元,增长1%。按增加值计算的全员劳动生产率为27413元/人,比上年增长0.9%。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51418万元,比上年增加45402万元,增长42.8%。其中:城镇投资97998万元,增长35.2%,其中国有单位投资50555万元,比上年增长80.3%;农村投资31678 万元,增长141.4%;房地产投资7399万元,减少956万元,下降11.4 %;农村私人投资14343万元,增加2275万元,增长18.8%。全年新增固定资产82790万元。全年新开工项目207个,比上年减少18.1%。
五、国内贸易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7576万元,比上年增长23.6%。分城乡看,县级实现31363万元,增长 元谋县土林26.1%,县以下实现16213万元,增长19.0%。分经济类型看,公有制经济实现6169万元,下降36.3%,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经济实现5466万元,下降33.2%;非公有制经济实现41407万元,增长43.6%,非公有制经济实现的消费品零售额占全县消费品零售总额的87%,比上年提高12.1个百分点。
六、交通运输、邮电和旅游
年末县内公路通车里程1036公里,其中:等级公路478公里。年末全县民用机动车拥有量36910辆。其中:汽车3756辆;农用汽车873辆;摩托车32281辆。机动车驾驶员37015人。全年客运量 497万人,客运周转量 9610万人公里,全年货运量 96万吨,货运周转量 11221万吨公里。
全年邮电业务总量4850万元,比上年增长6.5%。其中:邮政业务总量551万元,增长13.6%;电信业务总量4299万元,增长5.6%。订售报纸160万份,订售杂志6.6万份,收发国内信件39.54万件,函件2.82万件。年末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用户11.47万户,其中固定电话用户2.27万户。电话普及率53.62部/百人。年末互联网用户5995户。
全年共接待中外游客142.99万人次,比上年增长55.2%,其中国内游客142.3万人次,比上年增长54.7%;海外游客6863人次,比上年增长487.1%。实现旅游总收入34251万元,比上年增长13.7%,其中国内旅游收入32913万元,比上年增长9.9%,旅游外汇收入1338万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707.5%。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
全年完成财政总收入11509万元,比上年增加214万元,增长1.9 %。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8476万元,比上年减少72万元,下降0.8%;上划收入3033万元,比上年增加286万元,增长10.4%。县内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56788万元,比上年增加2801万元,增长5.2%。
金融机构年末人民币存款余额177099万元,比年初增长18.4 %。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119719万元,比年初增长25.8%。金融机构年末人民币贷款余额65106万元,比年初增长32.3%。金融机构净回笼现金15593万元。年末存差111993万元。
县内保险公司全年保费收入3874万元,比上年增长20.3%。其中:人寿险保费收入2852万元,增长16.3%;财产险保费收入1022万元,增长33.1%。已决赔款745万元。其中:财产险 622万元,人寿险123万元。
八、教育和科学技术
年末全县有各类学校180所,比上年减少3所。其中:普通高中1所,招生674人,在校学生1988人,毕业生678人,专任教师173人;职业高级中学1所,招生133人,在校学生276人,毕业生38人,专任教师44人;普通初中13所,比上年减少1所,招生3203人,在校学生8981人,毕业生2463人,专任教师556人;小学62所,比上年减少4所,招生2663人,在校学生 17399人,毕业生3232人,专任教师1089人;幼儿园(含学前班)13所,比上年增加2所,在园幼儿人数3782人,在园教职工178人;教师进修学校1所;成人文化技术培训学校89所。小学教学点10个,比上年减少26个。
全年进行就业及再就业培训24次,参训人数1820人。
全年列入各级科技计划项目2项,重点科技推广项目4项,获科学技术进步奖励的科研项目4项。全年组织科技培训696期,参训人数5.22万人。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年末有专业艺术表演团体1个,文化馆(站)11个,公共图书馆1个,文物陈列馆1个,电影院1个。电视 元谋县法院覆盖率97%,广播覆盖率97%。有线电视用户数 2.01万户。全县有档案馆 1个。
年末共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含医务室、诊所)138个,其中:医院5个,农村卫生院13所,妇幼保健院 1个,个体诊所39个,防疫机构 1个,卫生监督所 1个,村卫生室78个。有专业卫生技术人员713人,其中:执业医师及执业助理医师269人。医院和卫生院床位765张,其中医院床位413张。
年内县文体局及其他部门共举办体育运动会49次,参加人数 1.62万人。锏惧害鍦板浘
Ⅳ 元谋人的生活状况如何
元谋人的生产生活情况:
1、元谋人不仅会使用自己制造的工具从事狩猎及采集活动,而且还学会用火,用火烤食他们所获取的猎物,开始摆脱了茹毛饮血的时代。
2、元谋人为防野兽袭击而群居,属于母系社会。使用打制石器,男人打猎,女人负责采集。又因采集是较为稳定的,所以女人地位较高。
3、元谋人会用捶击法制造以及修理石器,会制造刮削器和尖状器,且工具尺寸不大。
元谋人的特点:
元谋人虽属人的范畴,但仍保持较多猿类的体质特征。如头盖低平、颅腔小、骨壁厚、眉嵴粗大、颌部向前突出、无颏等。牙齿与猿类有较大差别,但仍较现代人的为大。下肢骨与现代人的相似,能直立行走。他们能制造石器工具,有的能使用和保存天然火。
群居在洞穴中或河岸附近,以采摘植物及捕猎动物为生。我国是世界上发现晚期猿人化石数量较多的国家之一,除北京人、蓝田人、元谋人外,近年在湖北郧县和郧西以及安徽和县等地也发现了晚期猿人化石。
Ⅵ 元谋的经济在楚雄排几位
楚雄州九县一市,经济最好的是楚雄市,其次就应该是禄丰、元谋!
Ⅶ 元谋县修建东方人类祭祖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祭祖台”修建的初衷是为了宣扬东方古人类悠久历史,展现从旧石器时代以来的人类一脉相承的系列文化,并为缅怀和祭拜者提供一个平台。
“元谋人”是中国首次发现的早更新世古人类化石,这一重大发现,将中华民族历史向前推了100万年。学术界对这片神奇土地的共识是:中国云南元谋一带,是迄今所知的最早的亚洲人类发展、演化、文明最重要的地区之一。
自从“元谋人”的发现,“元谋人”时代、“元谋人”文化研究,已成为科学界关心的重大古人类、地质、古生物、地貌考古、环境变化、人文等研究课题。“祭祖台文化工程”的建设,是对这一研究的延伸拓展。
因此,除了重大的科学价值之外,这一科研课题和成果将转化为云南创意文化产业一大亮点,对构建和谐世界,中国和平崛起,人类和平共处,找到远古血缘同根共祖图谱,具有重大意义。它包含了三大国际旅游文化品牌资源:
闻名世界已40余年的“元谋人”文化;罕见而宏大的侏罗纪早、中、晚期恐龙化石同处一穴的恐龙公墓;大规模的世界地质奇观元谋土林。总之,祭祖台文化工程将成为元谋经济腾飞的强大动力。祭祖文化是人类的文化共鸣点,此文化创意将聚集东方人和世界各地人们关注的目光。
(7)如何促进元谋经济发展扩展阅读
新成果
中国“最早人类”及其近亲的调查发掘工作。对所获化石进行深入研究以解决早期人类的起源与演化过程问题,从而对澄清当今人类起源的时间与地点之争作出我们的贡献。
云南元谋是这一攀登项目的重点工作地区。此前有关学者的初步研究显示,元谋古猿牙齿似乎存在大小两种类型。而这两种类型是否代表着两个生物种之间的差异,或仅仅是性别上的差异还不是很清楚。
这就大大地妨碍了对元谋古猿整体特征,乃至整个云南古猿在演化分类上的地位及在早期人类起源与演化上的作用的认识。攀登专项启动后,野外发掘又获得了一批新的化石材料。在元谋发现的古猿化石中,牙齿化石占绝大部分。
在这些发现的基础上,由专项组织的对元谋古猿牙齿的研究也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1999年《科学通报》23期发表了刘武等对元谋古猿牙齿进行测量和统计分析的研究成果。
这项新成果的研究材料包括自1986年首次发现古猿化石直至1998年底在元谋盆地历次发掘和收集的全部牙齿化石,共1266枚。由于样本数量大,可以准确地反映出各测量项目的数据分布范围。
刘武等人采用了直方图及正态曲线分析、双变量两维坐标分布、因子分析、变异系数分析、犬齿面积比例系数分析等统计分析方法,就元谋古猿牙齿大小尺寸的分布规律、元谋古猿与现生大猿及开远、禄丰古猿的关系进行了检验。
这是自元谋古猿化石发现十多年来首次进行的较为系统规范的牙齿测量统计分析。直方图、两维坐标分布及因子分析发现元谋古猿牙齿尺寸具有较大的变异分布范围,多数牙齿呈现出明显的大小两种尺寸类型。
然而,元谋古猿牙齿尺寸上的这种变异是否超出了开远、禄丰古猿及现生大猿单一种内的变异范围,则是需要进一步澄清的问题。这一问题涉及在元谋发现的古猿化石代表一个生物种还是两个生物种。
为此,采用变异系数分析方法来对比元谋古猿牙齿尺寸变异程度与其他中新世古猿及现生大猿牙齿变异程度的差别。在所计算的元谋古猿上下颌各牙齿的变异系数中,除上下颌犬齿的变异系数偏高外,元谋古猿其余牙齿尺寸的变异系数均位于或接近禄丰古猿及现生大猿牙齿尺寸变异系数的分布范围。
由于学术界基本倾向于认为到1987年为止发现的禄丰古猿代表着一个种(吴汝康,1987),因此该文变异系数对比分析强烈提示元谋古猿牙齿尺寸所呈现出的变异很可能尚未达到种间的变异范围。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元谋人
Ⅷ 谁有七年级上册历史《中国历史》知识要点。内个内个是人教版的。 多谢啦哈
七年级上学期复习提纲(人教版)
第一单元 中华文明的起源
第1课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人类是由类人猿进化而来的,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
我国境内目前发现的最早的远古人类:
元谋人 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 云南省元谋县
山顶洞人比北京人的进步图:
代表文化 距今时间 体质形态 工具制造 用火 观念 社会组织
北京人 距今约70万年至20万年 保留猿的某些特征 打制粗糙的石器 使用天然火 原始人群
山顶洞人 距今约3万年 模样与现代人基本相同 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 人工取火
懂得爱美
死后埋葬 按血缘结合起来的氏族
第2 课 原始的农耕生活
我国原始农耕生活的两个代表:
原始人类 距今时间 发现地点 生产活动 生产工具 住房 用具 穿着
河姆渡原始居民 距今约七千年 长江流域 浙江省余姚市 种植水稻
饲养家畜 磨制石器耒耜耕地 干栏式房屋(水井) 制造陶器玉器乐器 学会纺织
半坡原始居民 距今约五六千年
黄河流域 陕西
西安 种植粟和蔬菜,饲养猪狗;渔猎 普遍使用磨制石器 半地穴式房屋 彩陶(上有最早文字雏形)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也是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
大汶口文化:出现贫富分化(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
★ 第1、2课看一下《精析精练》中和原来测试卷中的改错题型。
第3课 华夏之祖
一、为什么中华民族常自豪地称自己为“炎黄子孙”?
1、炎帝、黄帝是华夏族的始祖:黄帝部落联合炎帝部落在涿鹿大败蚩尤,从此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华夏族也就是汉族的前身,中华民族的主干部分。
2、黄帝:人文初祖。建宫室,制衣裳,挖井,发明舟车。(嫘祖养蚕缫丝、仓颉造字、伶伦编乐谱)
二、禅让制:民主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用“禅让制”推举出的首领有尧、舜、禹。)
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治水有功
第二单元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第4课 夏、商、西周的兴亡
一、夏、商、周的更替
朝代 建立时间 灭亡时间 都城 开国君主 亡国之君
夏 约公元前2070年 约公元前1600年 阳城 禹 桀
商 约公元前1600年 公元前1046年 几次迁都,盘庚时把都城迁到殷 汤 纣
周 西周 公元前1046年 公元前771年 镐京 周武王 周幽王
东周 公元前770年 洛邑 周平王
二、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为什么会取得胜利?
桀、纣残暴失民心;商汤和武王仁义之举得民心;任用贤人(伊尹、姜尚),联合周边小国。
三、夏商周的政治
1、启:继承父位,成为夏朝第二代国王,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2、夏朝设置了各种国家机构(包括政府机构、军队、刑法和监狱等)标志着早期国家的产生。
3、西周的分封制(目的:巩固统治)
内容:①天子把土地和人民分给亲属、功臣,封他们为诸侯。
②诸侯的义务: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意义: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使西周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第5课 灿烂的青铜文明
农业、畜牲业、手工业和商业的繁荣,形成了我国夏、商、西周灿烂的青铜文明。
一、青铜器的高超工艺(着名的有:司母戊鼎、四羊方尊)
商周青铜铸造的特点:规模大,品种多,工艺精,分布广。
二、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夏、商、西周是以农业为主的社会,品种已基本完备。
三、奴隶的悲惨生活:这时的灿烂文明是以奴隶的悲惨生活为代价的
第6课 春秋战国的纷争
一、春秋争霸
1、着名霸主:齐桓公(标志:葵丘会盟),晋文公(标志:城濮大战胜利),楚庄王
2、齐桓公和晋文公成为霸主的共同原因是什么?(改革:发展生产、训练军队、整顿内政)
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进行改革,以“尊王攘夷”为口号,在晋楚争霸中取得胜利。
3、影响:给社会带来种种灾难;但在争霸战争中,有些诸侯国被消灭,出现了一些疆域较大的国家。
二、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注意方位)
着名战役: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长平之战,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军的进攻)
★ 本课相关成语:退避三舍、卧薪尝胆、围魏救赵、纸上谈兵(注意是哪个战争中的)
第7课 大变革的时代
一、经济上
1、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牛耕是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
2、着名的都江堰:秦国蜀郡太守李冰 地点:成都平原 泯江中游
③意义:都江堰消除了岷江水患,灌溉了大片农田,使成都平原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
二、政治上——商鞅变法
①时间:公元前356年 ②人物: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开展变法。
③目的: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以便在群雄争霸中保持不败地位。
④内容和影响:
内容 影响
奖励耕战
奖励生产(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 经济发展,国富 总之,商鞅变法确立封建制度,使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为秦国统一全国奠定基础。
奖励军功(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 军队战斗力增强,兵强
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 建立封建土地所有制
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加强中央集权
第8、9 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
一、文字的演变
时间 商 商周 西周晚期 战国
文字 甲骨文 金文 大篆 竹书、帛书
材料 龟甲、兽骨 青铜器 竹简、丝帛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甲骨文已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
二、天文、历法、医学和文学的成就
天文 古书记载的最早日食发生在夏朝
商朝甲骨文有许多关于日食、月食的记载,经现代科学家验证,都很可靠。
历法 相传夏朝就有历法(夏历),商朝的历法更为完备
战国时期,测定出一年24个节气
医学 名医扁鹊——望、闻、问、切四诊法一直为中医沿用
文学 屈原和他的代表作《离骚》
音乐 春秋战国盛行“钟鼓之乐”,湖北随州出土的编钟
三、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
学派 时期 代表人物 着作 思想内容
儒家 春秋 孔子 《论语》 政治思想——“仁”:“爱人”,“为政以德”。
教育思想:因材施教、谦虚好学、温故知新。
战国 孟子 仁政治国、轻徭薄赋、可持续利用资源
道家 春秋 老子 《道德经》 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相互转化。
战国 庄子 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墨家 战国 墨子 ”兼爱”:希望人们互助互爱。
“非攻”:反对侵略战争、支持正义战争。
法家 韩非子 主张改革;提倡法治;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兵家 孙武 《孙子兵法》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 运用三家观点解决问题:儒:说服教育;道:顺其自然;法:严格的规定和有效的惩罚
第三单元 统一国家的建立
第10课 “秦王扫六合”
秦的统一:
公元前221年 都城:咸阳 开国皇帝:秦始皇嬴政
意义:结束了自春秋战国以来长达数百年之久的分裂割据、混战不已的局面,开创了统一的新局面,从此,统一始终成为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
二、巩固统一的措施
措施 影响
政治 创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在我国沿用了两千多年,对中国历史产生深远的影响
经济 统一货币、度量衡 对于促进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和维护国家统一有极为重要的影响
文化 统一文字
焚书坑儒 摧残了文化,制约了人们的思想。
军事 北筑长城、开发南疆
(统一岭南,修筑灵渠) 秦朝疆域广大,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
★ 秦始皇评价:我国历史上很有作为的君主(史实);但也有残暴的一面(史实);总体功大于过。
第11课 “伐无道,诛暴秦”
一、秦的暴政
①繁重的徭役和赋税(上交三分之二) ②严酷的刑法 ③二世更加残暴(赵高“指鹿为马”)
秦朝的暴政严重破坏了社会经济,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和苦难,激起人民的反抗。
二、陈胜吴广起义(揭竿而起)
时间:公元前209年 起义地点:大泽乡 经过:略 根本原因:秦的暴政
意义: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
三、农民起义军推翻秦朝
项羽:巨鹿之战,大败秦军主力。(破釜沉舟)
刘邦:直逼咸阳,秦朝统治者向刘邦投降,秦朝灭亡。
楚汉之争: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
★ 相关成语: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楚河汉界、四面楚歌、霸王别姬等 故事:鸿门宴
西汉建立: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刘邦是汉高祖。
第12课 大一统的汉朝
一、文景之治(历史上把文帝景帝统治时期称为是“文景之治”)
1、原因:①汉初的形势:经济萧条、国家贫困。②总结秦朝亡于暴政的教训。
2、措施:①注意发展农业生产,减轻人民的负担; ②提倡节约; ③提倡“以德化民”
二、汉武帝的大一统
背景 措施 效果
政治 汉初分封的诸侯国还有相当的势力 “推恩令”,削弱封国势力。(主父偃的建议) 诸侯国再也无力与中央对抗
思想
诸子百家的各派人物还很活跃,他们批评皇帝的政策,指责中央,对中央集权很不利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董仲舒的建议)
举办太学,以儒家的五经为主要教材。
儒家学说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
汉武帝时期,西汉王朝实现了大一统,进入鼎盛时期,这也是中国封建时代的第一个鼎盛局面。
四、东汉的建立:公元25年 都城:洛阳 开国皇帝:光武帝刘秀
第13课 两汉经济的发展
治理黄河:西汉,武帝下令治理黄河;东汉,明帝派王景主持修河。
农业的进步:西汉出现了犁壁(翻土碎土)、耧车(播种工具)、二牛抬杠的方法。
二、丝织:使用提花机;染色技术也很高,丝绸得到外国人喜欢。
冶炼技术:东汉杜诗发明水排(治铁工具),比欧洲早一千多年。铁制兵器取代青铜兵器。
三、加强集权的经济措施:汉武帝把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经济大一统)商业的繁荣:东西二京(西京长安、东京洛阳);专门的商业区:市。(但统治者实行“重农抑商”)
第14课 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
一、冒顿统一蒙古草原
1、匈奴的生活习俗:过着游牧生活,逐水草迁徙。
2、冒顿单于第一次统一蒙古草原
3、匈奴族生产的发展(畜牧业兴旺发达;学会农耕,开始垦田种谷)
二、匈奴与汉朝的和战
时间 西汉初年 汉武帝时期 汉元帝时期
形势 经济萧条、国家贫困 经过文景之治,国力强盛 匈奴分裂,其中呼韩邪单于向汉朝称臣
政策 和亲:把皇室女子作为公主,远嫁匈奴,每年送给大量谷物和纺织品。 卫青、霍去病出击匈奴
(漠北战役:公元前119年) 昭君出塞
效果 匈奴骑兵年年挥师南下,和亲没有根本上解决匈奴的威胁 漠北之战,匈奴受到沉重打击,无力再与西汉对抗 。 为汉匈的友好相处和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
对比汉初的和亲与汉元帝时期的和亲,有什么不同?
★ 总结:汉武帝的大一统表现在哪些方面?(经济、政治、军事、思想)
第15课 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一、张骞通西域
1.西域: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今新疆地区和更远的地方
2、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公元前138年(目的: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
意义:了解了西域的见闻,以及他们想和汉朝往来的愿望
3、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公元前119年,目的:与西域各国进行友好政治经济交往。
4、西域都护的设立:公元前60年(标志着今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成为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二、丝绸之路
1、陆上丝绸之路(以主要运输丝绸到西方而得名)
中国的丝和丝织品,从长安通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运往西亚,再转运到欧洲,又把西域各国的奇珍异宝输入中国内地。
2、海上丝绸之路(从广州出发)
第16课 昌盛的秦汉文化(一)
一、纸的发明和蔡伦改进造纸术
1. 纸的发明(时间:西汉早期) 2.蔡伦改进造纸术(蔡侯纸) 3.造纸术的传播
二、《九章算术》和地动仪
1、《九章算术》(总结了春秋战国到东汉时期的数学成就)
2、张衡发明的地动仪(世界公认的最早的地震仪器)
三、名医辈出
1、华佗(神医):麻醉药剂“麻沸散”、“五禽戏”
2、张仲景(医圣):《伤寒杂病论》全面阐述了中医的理论和治病原则。
★ 我国秦汉时期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
发明和改进造纸术;张衡发明地动仪;华佗制成“麻沸散”;《九章算术》里的某些成就
(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还有祖冲之把圆周率算到小数点后七位)
第17课 昌盛的秦汉文化(二)
一、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兴起
1、佛教的传入
①起源于古印度 ②西汉末年传入我国中原地区。③东汉明帝时兴建了中国第一座佛教寺院白马寺。
④教义:人死后能够转生来世,人的今生能忍受苦难,虔诚地信佛,来世就可以得到幸福。
2、道教的兴起
①道教是土生土长的宗教 ②创始人:张陵 ③东汉时在民间兴起
④教义:主张修身养性,炼制丹药,以求长生不老和得道成仙。
二、司马迁和《史记》
鲁迅对《史记》的评价:“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史学成就:①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②成为后世纪传体史书的典范
文学成就:文笔简洁,语言生动,刻画人物栩栩如生,是一部优秀的文学着作。
三、轰动世界的秦兵马俑:泥土烧制,秦汉时期我国雕塑艺术的杰出代表。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第四单元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第18课 三国鼎立
一、官渡之战
形势:东汉末年,军阀割据,生产遭到严重破坏。
时间:公元200年 作战双方:袁绍VS曹操
结果:曹操以少胜多,大败袁军,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二、赤壁之战
形势:曹操基本上统一了北方,想要统一全国;南方刘备、孙权势力有所发展。
时间:公元208年 作战双方:曹操VS孙刘联军
结果:孙刘联军以少胜多,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
三、三国鼎立的形成
国号 时间 都城 开国君主
魏 220年称帝 洛阳 曹丕
汉 221年称帝 成都 刘备
吴 222年称王 建业 孙权
四、三国经济的发展
魏国: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北方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
蜀国:丝织业兴旺,蜀锦行销三国;
吴国:造船业发达,吴国船队曾到达夷洲(现在的台湾),加强了内地和台湾地区的联系。
第19课江南地区的开发
一、西晋的兴亡和内迁的各族
1、西晋的统一(三国灭亡顺序:蜀、魏、吴)
①魏灭蜀;②265年,西晋代魏;(开国皇帝:司马炎;都城:洛阳)③280,西晋灭吴,实现了统一。
2、内迁的各族(东汉末年开始;五胡:匈奴、鲜卑、羯、氐、羌)
3、西晋的灭亡
原因:①统治集团腐朽,西晋皇族为争夺皇位,混战了十几年,耗竭了西晋的国力。
②西晋的官僚地主残酷压迫内迁的少数民族,激起他们的反抗。
公元316年,内迁匈奴人的一支武装力量灭亡了西晋。
二、淝水之战
1、形势:①南方:司马睿重建晋朝,都城在建康,史称“东晋”。
②北方:氐族人苻坚建立的前秦政权强大起来,统一了黄河流域。
2、时间:公元383年 作战双方:前秦VS东晋 结果:东晋以少胜多,大败前秦。
3、影响:前秦统治瓦解,北方地区重新陷入割据混战状态,
东晋取得暂时稳定,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三、江南经济的发展
1、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
①江南地区具有发展农业的优越条件。
②南迁人口,带来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主要原因)
③江南战争较少,社会比较安定。
2、表现:①大量的荒地被开垦为农田。②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③农业技术的进步:开始使用绿肥,牛耕和粪肥得到推广。④小麦推广到江南地区。
3、影响:为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
第20课北方民族大融合
一、北方的统一
439年,在东北地区兴起的鲜卑族建立的北魏统一了黄河流域。
二、民族大融合
1、黄河流域的民族融合逐渐成为大趋势(孝文帝改革能够成功的原因之一)
2、北魏孝文帝改革
迁都洛阳:根本目的和原因是加强对中原的统治。
汉化政策:学汉语;穿汉服;用汉姓;与汉族联姻;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学习汉族的礼法。
北魏孝文帝的这些措施促进了民族融合。
第21、22课 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
类别 朝代 代表人物 着作 贡献
数学 南朝 祖冲之 《缀术》 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领先世界一千年。
农学 北朝 贾思勰 《齐民要术》 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着作
地理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 一部综合性的地理学专着。
书画 东晋 王羲之 《兰亭序》 写出的字,或端秀清新,或“飘若浮云,矫若惊龙”,《兰亭序》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王羲之被后人称为是“书圣”。
绘画 东晋 顾恺之 《女史箴图》《洛神赋图》
石窟艺术 北朝 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
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
Ⅸ 元谋县姜驿乡泥嘎姑铁矿现状
你好,你是想问元谋县姜驿乡泥嘎姑铁矿现状是什么吗?元谋县姜驿乡泥嘎姑铁矿现状是正常运行没有任何问题。元谋县的经济主要靠姜驿乡铁矿的带动,泥嘎姑铁矿截止2022年8月27日已经开工,正常运行。
Ⅹ 楚雄州的禄丰县,大姚县,元谋县哪个经济好一点啊
禄丰最好,元谋第二,大姚第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