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经济状态 > 南海一号反映了宋代经济状况如何

南海一号反映了宋代经济状况如何

发布时间:2022-11-27 11:41:37

① 一条船的背后,隐藏了一个朝代的繁华,看宋朝的“海上丝绸之路”

上图是沉睡海底800多年的“南海一号”模型,它是一艘南宋时期的古沉船,在运送瓷器时失事。船体木质,全长约30米,宽约10米,排水量六百吨,载重约八百吨,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海上沉船中保存最完整、船体最大、年代最久的远洋贸易船。据说“南海一号”船体的木质出水后敲起来还是响当当的,坚硬如新。


其实这么大型的商船出现在宋朝并不意外,据史载宋朝时期年造船量约三千左右,而且造船技术水平在当时也属世界之冠。先进的隔水舱技术,经马可·波罗的介绍传入了欧洲,为欧洲大航海时代助力,而且一些造船工程原理至今仍在使用。

那么,问题来了,宋朝的造船业为什么这么发达呢?按常理,行业发达的背后必然隐藏着一条繁华的产业链,船只属于水路运输工具,一条船连接买卖双方,透过宋朝造船业的发达,可以想象宋朝的商业相当发达,制造出载重量高达八百吨的大型船只,那么说明宋朝的海外贸易也是相当红火。


农业是历代封建王朝的支柱产业,农户的赋税是国家税收的主要来源。当然,宋廷也一样重视农业的发展,但是光靠农业带来的那点收入是不够的。 要知道,宋廷的开支是相当大的。

首先,在对外开支方面 ,“澶渊之盟”的钱要付,每年向疗纳银10万两,绢20万匹,后来又增加到银20万两和绢30万匹。宋夏议和之后,美其名曰要“赐”给西夏绢15万匹,银7万两,茶3万斤,而且逢年过节,西夏王过生日等情况,宋也要表示一下,银2万两,银器两千两,绢帛2.3万匹,茶1万斤。宋金联合灭辽后,宋廷把原先给辽的那份转到了金的名下,而且在数目上还有所增加。但有意思的是,金还是把北宋给灭了,而且还给了宋廷一个耻辱的标记“靖康之耻”。


到了南宋,宋高宗以纳贡称臣为代价,换取了半壁江山的统治权,南宋每年要向金纳银25万两,绢25万匹,外加不断的割地。到了蒙古崛起的时候,南宋也多次表示只要留宋一条命,割地、纳银纳绢,这都不是事儿。但蒙古人还是将南宋给灭了。

宋廷以血的教训说明一个道理,拿金钱换和平,这事儿基本不靠谱儿。

其次,在对内开支方面, 宋廷的皇帝和贵族们要过奢侈无度的生活,需要钱。为了防御外敌,宋朝的军队数量庞大,到仁宗庆历年间,禁军和厢军达120余万,“自来天下财货所入,十中八九赡军”, 军费开支惊人。 而且北宋科举取士人数众多,在 历史 上是空前的。唐朝科举进士一科岁取不过30余人,而宋太宗朝,岁取百人;仁宗时一朝取进士四千余人,诸科五千多人,岁入3900万, 官俸开支即占到三分之一。


可见,说宋朝积贫积弱也不是没有道理‘。宋朝政府缺钱用,怎么办?只能大力加强经济建设工作,于是便大力发展起了商业。在宋朝奉行“重农不抑商”的政策,商业在宋朝得到了蓬勃发展。

商业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促进城乡消费,宋朝不缺大都市,如汴京(开封)临安(杭州)在当时都是世界级的大都市,在唐朝晚上不能出门,宋朝一反常态实现宵禁,白天工作,晚上泡吧,“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夜市消费提上日程。在唐朝县以下是没有集市的,到了宋朝从政策上取消了这一限制,中国的集市模式由宋开启了,由此促进了县乡的消费。


但是对于宋朝而言,单靠国内消费是远远不够的,怎么办?灵活起见发展对外贸易,但在边境贸易中宋朝也占不到便宜,那么只能大力发展海上贸易了。 想要发展海上贸易,有几个必要的条件:过硬的产品、贸易港口、大型船只、导航仪,还得打广告。对于这些问题,宋朝解决起来都没有含糊。

提到产品,宋朝缺吗?当然不缺,勤奋与智慧就是产品最好的设计师。瓷器在宋朝迎来了一个新的高峰,出现了以汝窑、官窑、哥窑、钧窑和定窑为代表的“五大名窑”,从种类、样式以及锻造工艺上都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因此,瓷器在海外贸易中当仁不让的成为众多商人喜欢捣腾的商品,在《诸蕃志》中记载,与中国有贸易往来的56个国家中,有15家购买了中国的瓷器。瓷器作为一种特色商品,承载了中华文化的气息,与诗、茶、画、书法等组成了一个文化综合体,通过海上贸易输出到世界各国,可以说,它是中国最早的文化大使之一。


此外,宋朝的主要出口货物还有丝绸、纺织品、茶叶、糖和五金。同时,宋朝也进口货物,并从进口货物中获取可观的税收。因此,宋朝的海外贸易成为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其次,再看贸易港口。宋朝的版图虽然小,但江南水乡和沿海城市还攥在手里。宋廷在广南、福建、两浙三个区域设立港口,形成了完备的多层次的海运体系,大小港口并存,主次分明,相互补充。为了方便管理,宋廷还根据各港口的贸易地位和规模,分别设置了市舶司、市舶务和市舶场不同层次的机构来管理海外贸易。


比如南宋时的两浙、明州、广州等地设市舶司,像温州、杭州则设立的是市舶务,在澉浦设的是市舶场,也有一些港口不没贸易机构,因为宋廷已制定了市舶条法用来规范交易。各地不同的进出口商品的供给能力,决定了设立不同的管理机构,相当灵活。



港口有了,那么船只呢?据宋代文献《梦粱录》记载,宋朝的贸易船只有两种,一种是民间商用船,一种是官方的超级大型船只。


普通商用船截重量约为二十吨,也能载几百匹骆驼了。官用船只就比较大了,开篇提及的南海一号,在宋朝属于巨型船只,像这样大型的船只一般由朝廷投资,把持在官员或贵族手里。


宋朝的造船技术在当时世界上也称得上首屈一指,整体工艺过程从设计到施工都讲究科学性。船身采逐渐削尖的办法,使船吃水浅、阻力小,保证船体平稳。1974年,福建泉州出土的宋代古船,有13个隔水舱,这样一来,即使有一舱漏水,船也不会沉没,仍可航行,从而增强了海上航行的安全性。

在建造形式较为新颖复杂的船舶时,造船师们会先制作模型,然后再依照比例放大,投入正式施工,而西方到16世纪才出现简单的船图。到南宋时还出现了车船、飞虎战舰等新式战舰。造船业的发达推动并形成了几个造船中心,北宋时虔州、吉州、温州和明州都是重要的造船基地,到了南宋,又形成了一批新的造船中心,如临安府、建康府、平江府、扬州、湖州、泉州、广州等地。


话说再大的船舶在海上航行要到达目的地,航向首先不能出错。宋朝没有我们现在发达的卫星导航系统, 但是不要忘记,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的三大发明,即活字印刷、火药和指南针,就是在宋朝完成或开始运用的,其中便有一个原始的导航仪:指南针。

宋朝科学家沈括在他的着作《梦溪笔谈》中对“指南针”作了详细的记载。“方家以磁石磨针,则能指南”,具体的定位方法这么几种方式,一种为把指南针放在手指甲或碗边,使其灵活转动,最后指向南方。二种为把指南针浮在水面上,还有一种是把指南针悬挂起来。但这些方法都有其弊端,将指南针放在指甲或碗边容易滑落,放在水面上,一旦水面摇荡就影响指南针的发挥。虽说悬挂起来是一个不错的办法,但得挂在没风的地方。


基于以上这些指南方法的启迪,后人制造出了罗盘针, 也就是把磁针的中腰顶在一根小针上,小针置于一个刻有二十四向的方位盘,把磁针所指的方向对准盘上的正南方位,使用时,磁针就自然转向南方。

指南针发明制作成功后,很快被应用到了航海事业中。在茫茫的大海上航行,有经验的水手白天看太阳,晚上观星,遇到阴雨天就依靠指南针。北宋官员徐兢于宣和五年(1123年)奉命出使朝鲜,航行的不少情景被他写入自己的着作《宣和奉使唤高丽图经》一书里,其中便有记载船头、船尾都装有水浮式指南针,逢阴雨天定南北辨方向。


十二世纪以后,指南针已广泛运用到海船出海,两宋的海外贸易因此而受益良多,东到日本、朝鲜,南到南洋,西到非洲东海岸,中国人把指南针的技术带到外国,传给阿位伯人、波斯人,再传给欧洲人,为加速世界经济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万事俱备,没有买主,这是头等大问题。为了招商,宋朝官方亲自下场组织活动,从官方到民间全身心对外投放广告 。公元987年,宋太宗派了8个内侍前往海南诸蕃国勾招进奉,公元1115年,福建市舶司派专人去占城、罗斛两国招商。诸如这样的招揽外商在宋朝比较流行,并且对招商有方的官吏和商人论功行赏,加官进秩。


对于来华使臣,宋朝也给予高级别的接待,赐服饰、礼品,甚至授以官爵。为了维护来华的外商利益,保证他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市舶司还常派兵保护他们,专门设置了押伴官员,既保护他们的财产,又禁止途中被强买强卖。

宋朝的对外措施都促进了海上贸易的发展。据南宋《诸蕃志》记载,南海有53个国家和地区与南宋通商贸易,南宋商人出海去贸易的也有20多个国家,形成了通向日本、高丽、东南亚、印度、波斯、阿拉伯等地的“海上丝绸之路”。


至此,我们看到了一条商船背后一个朝代的繁华,宋朝的经济发展值得肯定,但经济的发展并没有换来宋朝江山的一劳永逸。可见,没有强大的军事后盾,再繁华的一幕也如过眼云烟,以史为鉴,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才是治国的根本。

② “南海Ⅰ号”如何完整展示宋代社会

中国的水下考古工作自20世纪起步,迄今已30年,成绩斐然。而“南海Ⅰ号”的考古历程,可谓是中国水下考古的真实写照。它历经了偶然发现、水下调查、整体打捞、全面发掘。凝结于这艘沉船考古过程中的智慧,折射出的是我国水下考古事业的发展态势——

“南海Ⅰ号”是迄今为止我国水下考古最为重要的发现,截至目前,考古发掘已经出土文物4万余件(不含前期打捞、调查),以瓷器、铁器最为大宗,包含有金银器、漆木器、玉器、钱币、朱砂、水银、动植物残骸等不同种类。随着考古工作的推进,沉船的面纱在不断被揭开,更多的文物亦不断呈现在世人面前。

③ 珍宝无数的南宋沉船“南海一号”船主身份,为何会成谜

因为年代太过久远,又没有相应的史料表明“南海一号”沉船船主的身份,所现在也无法确定。

一、南海一号沉船的简介

三、宋朝商业经济的发展

宋朝时最富裕的朝代,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富裕,先进的国家之一。宋朝造船技术和指南针的运用,大大提高了航海能力,宋朝的瓷器文明中外。也畅销海外,从南海一号沉船中就能感受到瓷器种类的繁多。

④ 从南海一号沉船考古发掘中 反映了哪些宋代世界之最

一、瓷器之最。南海一号”现已出水数千件完整瓷器,不少瓷器极具异域风格,汇集了德化窑、磁灶窑、景德镇、龙泉窑等宋代着名窑口的陶瓷精品,品种超过30种,多数可定为国家一级、二级文物。
二、财力之最(经济实力)。“南海一号”沉船点发现铜钱已达上万枚。其中,年代最老的是汉代的五铢钱,年代最晚的是宋高宗主政期的绍兴元宝。这么多的货币一方面可能表明当时中国的国力之盛,中国货币可以成为“海上丝路”的硬通货。
三、制铁技术之最。“南海一号”船仓里面还有两样比较大宗的东西,就是铁锅跟铁钉,铁锅跟海水发生作用后,一摞一摞地变成了铁疙瘩;铁钉个体较大,二十多厘米长,铁钉都是拿竹篾进行包扎的,数量非常多。
四、造船技术之最。“南海Ⅰ号”能够长存水下800年而不腐,并能远洋航行。

⑤ 南海一号有什么价值

南海一号是一艘南宋时期的木质古沉船,1987年在广东阳江海域发现,整艘商船约30米长、10米宽,是目前发现的最大的宋代船只。令人惊奇的是,这艘沉没海底近千年的古船船体保存相当完好,船体的木质仍坚硬如新,敲起来铛铛作响。这艘沉船的出现对我国古代造船工艺、航海技术研究以及木质文物长久保存的科学规律研究,提供了最典型标本。

整体打捞行动将在2007年开始,目前“南海一号沉船水下考古队”对宋代商船已进行了小规模试掘,并打捞出金、银、铜、铁、瓷类文物4000余件,多数都是十分罕见甚至绝无仅有的文物珍品。这些文物以瓷器为主,包括福建德化窑、磁灶窑、景德镇窑系及龙泉窑系的高质量精品,绝大多数文物完好无损。根据探测情况估计,整船文物可能达到6万至8万件。考古界人士表示,与这些瓷器年代、工艺相当的一个瓷碗,此前在美国就卖出了数十万美元的天价,而这里却是整船、成批地出现。

历史博物馆馆长俞伟超把它命名为南海一号,认为“这是国内发现的第一个沉船遗址,它意味了一个开始”,考古学家认为,“南海一号”的发现和打捞,其意义不仅在于找到了一船数以万计的稀世珍宝本身,它还蕴藏着超乎想象的信息和非同寻常的学术价值。因“南海一号”不仅正处在“海上丝绸之路”的航道上,而且它的“藏品”的数量和种类都异常丰富和可贵,给此段历史的研究提供了最可信的模本。对这些水下文物资源进行勘探和发掘,可以复原和填补与古代中国“海上丝路”密切相关的一段历史空白,也很可能带来“海上丝绸之路学”的兴起。

该船整体打捞后将放置在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内。

最新测量发现:全长30米,船身完好,推断是一艘尖底船,船上文物超过六万件

“南海一号”比原来想象的更加宏伟!根据此次探摸掌握的数据,“南海一号”的长度长达30米!“南海一号”上的文物,应该超过6万件!主管文物考古的广东省文化厅副厅长景李虎日前从刚刚自作业现场回来的省考古研究所水下考古研究中心副主任魏峻处得到上述喜讯。他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披露此次探摸中发现的“南海一号”新情况。

景李虎说,以前曾经对“南海一号”进行过多次探摸,对“南海一号”的长宽高有一个综合的估算,“以前估算的长度是24米,现在通过最新的最直接的测量,长度多了四五米!因此‘南海一号’的真实长度在29-30米之间;而宽度,和以前的估算没有变化,都是10米左右。”景李虎说,当时(南宋)的船体是中间宽两头窄,这10米距离指的是船中间的宽度。而船身高度,初步发现是3米多一点,比一层楼房还要高。“在当时,‘南海一号’的规模算是非常庞大的了。”“我们查阅了大量的宋代船舶的材料,推断应该是一艘尖底船,因为尖底船更加适合远洋航行。但因为‘南海一号’毕竟是在大海里沉潜了800多年的古船了,只怕抽泥抽得太深,船身就会随着淤泥的清空而委顿下来,从而遭到破坏,里面的瓷器也因此成为碎片一堆,因此我们没有再往更深的地方考究。”景李虎说,此次测量,是最精确的一次。“我们下一步的沉箱制造,就是依据这些数据。”景李虎说,将和交通部广州打捞局研究沉箱的长宽高、强度、起吊点以及如何保证沉箱不变形等。

船头堆放多排陶瓷碗碟据介绍,此次发现“南海一号”的船舷比船头和船尾高。“因为‘南海一号’的船头和船尾有损毁,而船舷则保持完好。”景李虎说,“船尾的损毁还要严重一些。”根据景李虎的说法,船尾应该属于生活舱,其损毁应该和上世纪八十年代英国人在打捞的时候操作失当有关,因为此次发现船尾的损毁部分木板有很多不规则的损毁的木渣,木板被扯烂的痕迹比较新,和经过800多年海水腐蚀造成的损毁不可同日而语。“船头和船尾有损毁,上面的板已经找不到。”而中间部分就比较完整。“船舷和凝结物比较完整。”在探摸船头的时候,作业人员还摸到了船头堆放的一排一排的陶瓷碗碟。船头顶部保留的部分,也在此次探摸中第一次被作业人员抚摩并测量尺寸。

首次发现铁器类文物此次探摸还发现了大量的凝结物,以铁器为主体,内有贝壳、木块等,大小不一,圆形的一坨又一坨,最大的一块直径有4米多长,而小的数量更多。景李虎说,此前曾经出土过一些以铁器为主体的凝结物,可以分析得出来是铁锅等船上生活用品。“但此次发现了大量似乎不是生活用品的铁器凝结物,推测应该是生产工具,如铁犁、铁锄等,是当时出口产品的一部分。假如确凿的话,也充分证明了当时中国生产力的先进。”景李虎表示,这些新的凝结物是第一次发现,颇有研究价值。景李虎对此次探摸的成果十分满意,“我们的三个目标完全达到了。第一是精确测量了沉船的大小尺寸,为沉箱的制作奠定了基础;第二是我们对沉船的海床地质进行了深入的探究,了解到‘南海一号’的海床中泥土的强度很低,虽然越往下强度越是增加,但不会对吊装‘南海一号’的重要一环‘穿底梁’构成技术难题;第三是采集到了‘南海一号’周围的海水和泥土等样本,为将来‘水晶宫’的水环境模拟提供了科学依据”。

⑥ 历史材料题:关于“南海一号”,帮我解决。。!!

最大可能是瓷器。宋代的瓷器制作技术达到了很高的高度,瓷窑遍布全国各地,并出现有五大名窑,定窑(河北曲阳)、汝窑(河南宝丰)、哥窑(浙江龙泉)、官窑(河南开封)、钧窑(河南禹州),生产的瓷器都相当有名。景德镇更是有瓷都之称。

⑦ 从南海一号沉船考古发掘中反映了哪些宋代的世界之最

图南海一号沉船发现了大量的瓷器丝绸等。反映了当时的宋朝经济与世界的交流是非常繁荣富强的。

⑧ “南海一号”骸骨研究结论是什么,宋朝确实发达,外国人都来打工当水手

讲到海上丝绸之路,那最发达的就是宋朝。为了发展海上的贸易,南宋时期,专门设立关于海上贸易的机构:市舶司 。不仅如此,在史料中还曾记载,宋高宗着实看重海上贸易,认为海上贸易对于国家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所以,很是支持海上贸易的往来。而且“南海一号”的出现,进一步证实了南宋事情海上贸易的发达度,那么外国人来中国当水手,那也是言之有理的。

在宋代,由于造船技术好并且加上指南针的发明,那海上贸易发展的是风生水起,换一句话讲就是杠杠的,引来了很多的外商,加上四大发明的献世,印刷术的传播更是让西方人了解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据史书记载,就当时海上贸易的发展,那时的商船可以承载三百吨的东西。可见当是的海上贸易发展是多么的发达。除此之外,从海底打捞来的“南海一号 ”里面承载珠宝无数,其中还意外地发现了一个外国人的尸首,这更是证明了当时南宋海上贸易多么发达。所以,外国人来宋朝当水手,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⑨ 南海一号和船上文物证实了南宋经济发达的哪几个方面

当时南宋社会经济十分发达,手工业中的制瓷和冶铁是主要的门类,为当时社会创造大量的财富。也是对外贸易中的大项。此时,出口到海外的瓷器多为中国传统的青瓷、青白瓷,黑瓷等,在造型上也以实用器物为主,其中不乏异域风格的造型,说明当时亦有来样加工的业务。

阅读全文

与南海一号反映了宋代经济状况如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搜集民间故事是什么意思 浏览:615
退出婚姻怎么写为什么老公叫我写 浏览:837
火山讲故事怎么赚钱 浏览:258
父母爱情姑姑锁门是多少集 浏览:9
什么叫事业改为企业 浏览:107
什么是实体经济推广 浏览:389
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怎么发展 浏览:309
如何看事业编制改革 浏览:982
怎么考各地的事业编制 浏览:896
初中健康测评在哪里做 浏览:315
67年婚姻怎么样 浏览:820
讲了两个问题人为什么不幸福 浏览:774
健康玫瑰是什么 浏览:501
健康码是如何知道去过哪里 浏览:16
为世界人民谋幸福的使命怎么理解 浏览:337
锦州经济总量是多少 浏览:596
俄罗斯美女很多怎么回事啊 浏览:972
红色故事微视频如何制作 浏览:781
利川和石柱县哪个经济强 浏览:579
幸福指数偏低是什么意思 浏览: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