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投资互补性(发展经济学 张培刚)
1、国家统考的00141发展经济学和00138中国近现代经济史的历年试题,网上是可以查询到的,你可自己搜索。 2、但是答案,以及如果河南大学这两门课程不是全国统考的话,那么网上很难找得到,基本可以说是没有的。就需要你自己看书,好好努力了!自考真的很辛苦,很累人,在此,祝你通过努力,顺利通过考试,早日自考毕业!
㈡ 经济学的创始人是谁
最早提出经济学概念的是 色诺芬。最早提出政治经济学概念的是 孟克列钦。
公认的经济学鼻祖是 亚当`斯密,以 《国富论》 为代表,被认为是 现代经济学之父。
其他按照流派划分,主要有:亚当斯密,古典经济学;阿尔弗勒德`马歇尔,新古典经济学;
凯恩斯:宏观经济学产生的标志是他的《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但他本人不等于凯恩斯主义
新制度经济学:罗纳德·科斯,代表作《企业的性质》《社会的成本》
发展经济学:(如上所说)张培刚,代表作《农业与工业化》
……
据问题所说的意思,大概你想要的答案是 亚当·斯密。
㈢ 张培刚的着作发表
《清苑的农家经济》,商务印书馆,1936年;《广西粮食问题》,商务印书馆,1938年;
《浙江省粮食之运销》,商务印书馆,1940年;
《农业与工业化》,美国哈佛大学出版社,1949年英文版初版,1969年再版;华中工学院出版社,1984年中文版初版,1988年版。
《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合着),人民出版社,1980年。
《发展经济学通论第一卷 农业国工业化问题》,湖南出版社,1991年。
《新发展经济学》(主编)河南人民出版社,1992年。
《发展经济学与中国经济发展》,主编,经济科学出版社,1996年。
《微观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湖南人民出版社,1997年。
《中国粮食经济》,即将出版,1998年。
㈣ 《发展经济学》pdf下载在线阅读,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发展经济学》(速水佑次郎)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链接:https://pan..com/s/1qu5UYy-UyBaqDrmQCUw-Sg
书名:发展经济学
作者:速水佑次郎
译者:李周
豆瓣评分:8.0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年份:2009-1
页数:365
内容简介:
《发展经济学:从贫困到富裕(第3版)》是发展经济学领域最重要的着作之一。作者在《发展经济学:从贫困到富裕(第3版)》中提出的诱致性技术变迁和诱致性制度变迁假说在经济学界有很大的影响力。作者认为发展中国家应该发育适宜的制度,并进而根据其特有的文化传统,把市场、国家和社区结合起来,实现社会生产率最大化的目标。
㈤ 经济学家在论述农业的基础作用时,认为农业有四种贡献能力,哪四种
经济学家在论述农业的基础作用时,认为农业有四种贡献能力,即产品贡献、要素贡献、市场贡献和外汇贡献。
㈥ 农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
中国农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
按照中国发展经济学家张培刚先生的理论, 农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主要表现为:要素、产品、市场和外汇等四大方面的贡献。改革开放40年, 中国农业在这四个方面都有突出的表现:
(一) 要素贡献
新中国成立以来, 我国农业对国民经济的要素贡献主要体现在资本贡献、劳动贡献和土地贡献等几个方面。
1、资本贡献。
第一, 新中国成立后, 中国工业化刚刚起步, 投资严重短缺。面对内忧外患, 中国亟需建立起国家工业化体系。在“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和“高积累、低消费”政策主导下, 我国通过工农产品价格“剪刀差”的形式从农业中汲取资金用于发展工业。到1978年, 国家从农业中汲取的积累, 有专家测算大约为6000亿元, 有的专家测算为8000亿元以上。
农业为工业化的初步发展提供了巨大的资金支持, 农民为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资本原始积累。王海涛、卢翔宇用S-S模型对1992年-2010年的相关数据进行测算得出的结论认为:1992年以来, 中国剪刀差的绝对值是逐步扩大的, 但是价格剪刀差的幅度呈缩小的趋势, 2010年比1992年缩小5.57%。可见, 我国实行市场经济体制以来, 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仍然存在。研究结果表明, 改革开放之后, 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的存在继续为工业现代化积累资金, 农业仍然在为工业做出资本贡献。第二, 低价向农民征收土地。1993年的分税制改革后, 中央把土地出让金全部划归地方政府, 这一时期, 政府以较低价格向农民征地, 这个价格与土地进入一级市场的价格之间存在较大的差价。据统计, 通过其间的价格差, 农民收益减少20000亿元以上。这部分资金间接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部分资本原始积累。周振等 (2015) 分析了1978年至2012年, 通过财政、金融机构以及工农产品价格剪刀差的方式, 农村地区向城市地区大约净流入资金26.66万亿元。
2、劳动力贡献。
随着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农业部门的剩余劳动力逐步转向非农业部门, “农民工”已经成为我国工业部门所需劳动力资源的重要来源。全国第一产业就业人员在1978年为28318万人, 到2000年增加至36043万人, 到2016年又减少至21496万人, 2016年第一产业就业人员数是1978年的75.9%, 是2000年的59.6%, 1979年-2016年平均每年减少0.7%, 2001年-2016年平均每年减少3.2%。与此同时, 全国第二产业就业人员在1978年为6945万人, 到2016年增加至22350万人, 是1978年的3.2倍, 平均每年增长3.1%;全国第三产业就业人员在1978年为4890万人, 到2016年增加至33757万人, 是1978年的6.9倍, 平均每年增长5.2%。1990年我国农村劳动力非农转移规模为8673万人3, 2009年全国农民工总量为22978万人, 2016年全国农民工总量达到28171万人, 且农民工受教育水平不断提高4。齐明珠 (2014) 经过研究得出在1991年-2011年间, 农村劳动力的非农转移使劳动生产率每年平均提升23.9%, 累计使经济规模提升85.5%, 使GDP增长率年均提升1.5%。5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 我国的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在全国第二产业从业人员中, 农民工占57.6%, 农民工在加工制造业中占68%, 建筑业中占80%。全国第三产业从业人员中, 农民工占52%。2016年, 第二、三产业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上升为91.4%6, 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上升为41.2%。中国城镇化水平由1978年的17.9%增加到2016年底的58.52%;2016年全国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1.2%。7不可否认两者差额中, 农村劳动力转移人口占绝对比重, 至少有3亿人。城镇人口的增加中绝大部分来自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表现为农村的劳动力贡献。
3、土地贡献。
在工业化初期, 城镇面积和规模都比较小。伴随着工业化的发展, 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大规模转移, 城市逐渐向周边农村扩张。为此, 农村贡献了大量的土地要素以满足城市面积不断向外扩张的需要。据国土资源部统计, 1987-2001年, 全国非农建设占用耕地3394.6万亩, 我国现有耕地从1996年的19.51亿亩减少到2008年的18.26亿亩 (12172万公顷) 8, 1997年-2008年共减少耕地1.25亿亩。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显示, 2009年20.31亿亩 (13538.5万公顷) , 2016年耕地20.24亿亩 (13492.1万公顷) , 2010年-2016年共减少耕地696万亩 (46.4万公顷) 9。根据《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 预计2000年至2030年的30年间占用耕地将超过5450万亩。2004年-2016年, 全国征用土地面积共计20552.2平方公里。城市建设用地在1990年为11608.3平方公里, 到2016年增加至52761.3平方公里。1987年耕地占用税收入1.4亿元, 到2016年增长至2028.9亿元。10在农村土地征收的过程中, 既体现出土地对国民经济的贡献, 又体现出土地所包含的资本对国民经济的贡献。
(二) 产品贡献
1、农业具有提供粮食、农副产品以及工业加工原材料的基本功能。
自1978年改革开放起, 中国农业连续登上几个台阶, 一举告别了中国农产品短缺的历史, 并在几个不同时期表现出农产品、特别是粮食产品的结构性过剩。20世纪90年代中期, 我国农产品供求格局发生根本性转变, 从长期短缺转向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 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粮食生产总量从1978年的6095亿斤迅速发展, 相继跨越几个台阶;近年来, 农业现代化稳步推进, 2013年粮食产量超过1万2千亿斤, 2015年粮食产量达到12429亿斤, 是1978年的两倍, 并实现了从2003年以来的“十二连增”。 (2016年粮食产量为12325亿斤, 比上一年有所减少) 11同时, 不仅产量不断增长, 中国农产品质量安全也保持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 连续5年农产品质量安全合格率稳定在96%以上, 2017年上半年合格率达到97.6%。
2、农业为其他部门的发展提供原料。
新中国成立以来, 我国的工业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以农副产品加工部门作为主导部门, 我国工业生产所需的原料, 约有30%直接来自农业, 轻纺工业占80%以上。21世纪以来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快速发展, 2016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0.1万亿元, 占制造业比例为19.6%13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和重要民生产业。还有一些工业部门虽然不直接以农副产品为原料, 但它们依赖于以农副产品为原料的那些部门的增长而增长。所以农业品的生产规模及其增长决定了工业品的生产规模和增长。农业的产品贡献, 支撑着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进程。中国城镇化水平由1978年的17.9%增加到2016年底的58.52%;2016年全国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1.2%。 (1)
(三) 市场贡献
作为一个人口众多的农业大国, 农村必然是国内工业产品的主要消费市场。农业人口需要购买服装、日用品等生活资料;而农业的扩大发展需要化肥、农药、除草剂、农业机械、及房屋建筑材料等生产资料的消费。1978年县及县以下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所占比重高达全社会消费零售总额的65%。2016年乡村消费品零售额46503亿元, 增长10.9%, 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达14.0%, 增速自2013年以来保持快于城镇态势14。经济发展, 农民生活水平提高, 为农村消费品市场增加了强大的需求拉动;农民生活水平提高后, 在农业生产中物质投入不断增加, 农业发展对工业产品需求的增长, 不断刺激工业扩张, 对工业化和国民经济增长作出了巨大贡献。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水平由1978年的138元增加至2016年的10752元, 扣除价格因素, 是1978年的12.5倍。2016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363元, 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0129.8元。15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农业生产资料的消费大幅提升。全国化肥施用量由1978年末的884.0万吨增长至2016年末的5984.1万吨。1978年末, 全国大中型拖拉机55.7万台, 小型拖拉机137.3万台, 共193.0万台;2016年末, 全国大中型拖拉机645.4万台, 小型拖拉机1671.6万台, 共2316.0万台16。农村消费品市场和生产资料市场的不断扩大, 进一步成为拉动相关工业品制造业的强劲动力。
(四) 外汇贡献
新中国成立以来, 农业对于国民经济的外汇贡献主要以节约外汇支出和通过出口换汇增加外汇收入两种方式实现。
1、节约外汇支出。
通过本国生产的粮食、农副产品及原料等农业产品满足国内消费, 以此减少或者替代进口, 从而节约了大量外汇, 减少了外汇从本国流出。在改革开放前中国农业对外汇的贡献主要体现在节约外汇支出方面。
2、增加外汇收入。
一方面, 在工业化初期, 国家工业基础薄弱, 急需从国外进口先进的机器设备、国内短缺的原材料及高水平的生产技术, 因而需要大量外汇。在外部投资不足的情况下, 工业化发展所需要的外汇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初级农业产品的出口换汇。另一方面, 由于我国大部分工业产品的科学技术含量不高, 国际竞争力较弱, 农业的出口创汇是平衡我国外汇收支的重要手段。
新中国成立以后直至2003年之前, 我国农产品贸易持续顺差, 2004年开始才出现逆差, 国家主要靠农产品出口获取外汇来支持国
㈦ 当代着名经济学家
宏观经济方面:蒙代尔,199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被称为“欧元之父”,主要研究国际金融,开放条件下的宏观经济。
保罗·克鲁格曼,200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主要研究国际贸易,国际金融等,《纽约时报》的专栏作家。
罗伯特·卢卡斯,199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理性预期学派的创始人。
本·伯南克,美联储主席,曾在普林斯顿大学任教,在大萧条理论,货币政策方面有所建树。
樊纲,现在国内比较知名的经济学家。
斯蒂格利茨,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在信息经济学方面很有作为,曾在世界银行和IMF任职。
曼昆,学经济学的人应该都知道这个人。
杰弗里·萨克斯,休克疗法之父和临床经济学创始人,对发展中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比较了解。
埃德蒙·菲尔普斯,200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曾修正了宏观经济中的“菲利普斯曲线”,加深了人们对失业和通货膨胀的了解。
农业经济学方面:北大林毅夫,现任世界银行副行长兼首席经济学家,他的老师197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西奥多·舒尔茨·现代农业经济学创始人,着有《改造传统农业》,可惜已经逝世了。
张五常,在农业制度方面比较突出。
张培刚,发展经济学的创始人之一,哈佛大学博士着有《农业与工业化》,获得过大卫·威尔士奖。
㈧ 被称为“近代科学之父”的是
伽利略·伽利雷 (1564~1642) 是意大利文艺复兴后期伟大的意大利天文学家、力学家、哲学家、物理学家、数学家。也是近代实验物理学的开拓者,被誉为“近代科学之父”。 他是为维护真理而进行不屈不挠的战士。恩格斯称他是“不管有何障碍,都能不顾一切而打破旧说,创立新说的巨人之一”。1564年2月15日生于比萨,1642年1月8日卒于比萨。伽利略家族姓伽利雷(Galilei),他的全名是Galileo Galilei,但现已通行称呼他的名Galileo,而不称呼他的姓。因为翻译问题,所以姓众说纷纭,以伽利略·伽里雷为准。
生平
伽利略于1564年2月15日出生于意大利西部海岸的比萨城,他原籍佛罗伦萨,出身没落的名门贵族家庭。伽利略的父亲是一位不得志的音乐家,精通希腊文和拉丁文,对数学也颇有造诣。因此,伽利略从小受到了良好的家庭教育。
伽利略在十二岁时,进入佛罗伦萨附近的瓦洛姆布洛萨修道院,接受古典教育。十七岁时,他进入比萨大学学医,同时潜心钻研物理学和数学。由于家庭经济困难,伽利略没有拿到毕业证书,便离开了比萨大学。在艰苦的环境下,他仍坚持科学研究,攻读了欧几里德和阿基米德的许多着作,做了许多实验,并发表了许多有影响的论文,从而受到了当时学术界的高度重视,被誉为“当代的阿基米德”。
伽利略在25岁时被比萨大学的数学教授。两年后,伽利略因为着名的比萨斜塔实验,触怒了教会,失去这份工作。伽利略离开比萨大学后,于1592年去威尼斯的帕多瓦大学任教,一直到1610年。这一段时期是伽利略从事科学研究的黄金时期。在这里,他在力学、天文学等各方面都取得了累累硕果。
1610年,伽利略把他的着作以通俗读物的形式发表出来,取名为《星空信使》,这本书在威尼斯出版,轰动了当时的欧洲,也为伽利略赢得了崇高的荣誉。伽利略被聘为“宫廷哲学家”和“宫廷首席数学家”,从此他又回到了故乡佛罗伦萨。
伽利略在佛罗伦萨的宫廷里继续进行科学研究,但是他的天文学发现以及他的天文学着作明显的体现出了哥白尼日尔爾心说的观点。因此,伽利略开始受到教会的注意。1616年开始,伽利略开始受到罗马宗教裁判所长达二十多年的残酷迫害。
伽利略的晚年生活极其悲惨,照料他的女儿赛丽斯特竟然先于他离开人世。失去爱女的过分悲伤,使伽利略双目失明。即使在这样的条件下,他依然没有放弃自己的科学研究工作。
1642年1月8日,凌晨4时,伟大的伽利略——为科学、为真理奋斗一生的战士,科学巨人离开了人世,享年78岁。在他离开人世的前夕,他还重复着这样一句话:“追求科学需要特殊的勇气。”
1564年 2月 15日,伽利略出生在意大利西海岸比萨城一个破落的贵族之家。据说他的祖先是佛罗伦萨很有名望的医生,但是到了他的父亲伽利略·凡山杜这一代,家境日渐败落。凡山杜是个很有才华的作曲家,生前出版过几本牧歌和器乐作品,他的数学也很好,精通希腊文和拉丁文,但是美妙的音乐不能填饱一家人的肚皮,他的数学才能也不能给他谋到一个好职位。大约在小伽利略出生不久,凡山杜在离比萨城不远的佛罗伦萨开了一间卖毛织品的小铺子,这完全是不得已的办法。但是为了维持一家人的生活,凡山杜只好违背自己的意愿去经商。
小伽利略是凡山杜的长子,父亲对儿子寄予很大希望。他发现,小伽利略非常聪明,从小对什么事物都充满强烈的好奇心,不仅如此,这个孩子心灵手巧,他似乎永远闲不住,不是画图画,就是弹琴,而且时常给弟弟妹妹做许多灵巧的机动玩具,玩得十分开心。
小伽利略最初进了佛伦勃罗萨修道院的学校。在这所学校,他专心学习哲学和宗教,有段时间,小伽利略很想将来当一个献身教会的传教士。但是凡山杜听到这个情况后,立即把儿子带回家,他劝说伽利略去学医,这是他为儿子的未来早已设计好的一条路。
17岁那年,伽利略进了着名的比萨大学,按照父亲的意愿,他当了医科学生。比萨大学是所古老的大学,学校图书馆藏书丰富,这很合伽利略的心意,但是伽利略对医学并没有多大兴趣,他很少上课,一上课就对教授们教课的内容提出这样那样的疑问,使教授们难于回答,在教授们的眼里,伽利略是个很不招人喜欢的坏学生。不过,伽利略只是兴趣不在医学,他孜孜不倦地学习数学、物理学等自然科学,并且以怀疑的眼光看待那些自古以来被人们奉为经典的学说。
要知道,伽利略生活的时代,正是欧洲历史上着名的文艺复兴时代,而意大利又是文艺复兴的发源地。当时,意大利的许多大城市,如佛罗伦萨、热那亚和威尼斯,发展成东西方贸易的中心,建起了商号、手工作坊和最早的银行,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加上贸易往来的发达,印刷术的发明,新思想的传播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迅速。于是,人们对千百年来束缚思想的宗教神学和传统教条开始产生了动摇。
一个偶然的机会,伽利略听了宫廷数学家玛窦·利奇的讲课。这位青年数学家渊博的学识,严密的逻辑性,特别是他在证明数学难题时的求证方法,使伽利略深深着迷。他眼睛亮了,仿佛发现了一个神奇无比的世界,这就是他梦寐以求的数学王国!他兴奋极了,立即找到宫廷数学家玛窦·利奇,向他提出了许多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
玛窦·利奇原是跟随托斯坎尼大公爵从佛罗伦萨来到比萨的,他给宫廷里的侍童讲数学,没有想到会有一个热心的听众,而且他提出的问题非常有趣,充分显示出超群的智慧和深厚的学识功底。
当玛窦·利奇听说伽利略是比萨大学医科学生时,不禁脱口而出:“啊,伽利略,你有天才,你会成为一个杰出的数学家的。”
伽利略的脸红了,他谈到自己对医学的厌倦,谈到父亲对他的期望,也倾诉了自己因为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学习的苦恼。
“别泄气。”玛窦·利奇和蔼地说:“你努力自学吧,有什么困难,任何时候我都是你忠诚的朋友。”
听了玛窦·利奇的鼓励,伽利略越发刻苦钻研数学和物理学,他把从宫廷数学家那里借来的每一本书,都用心地阅读,像海绵吸水一样地吸收下来。但是,他并不是那种迷信书本的人,那些人们认为是真理的权威结论,在伽利略的脑子里常常带来意想不到的疑问,他常常为此而感到苦恼,陷入深深的思索之中。
有一次,伽利略信步来到他熟悉的比萨大教堂,他坐在一张长凳上,目光凝视着那雕刻精美的祭坛和拱形的廊柱,蓦地,教堂大厅中央的巨灯晃动起来,是修理房屋的工人在那里安装吊灯。
这本来是件很平常的事,吊灯像钟摆一样晃动,在空中划出看不见的圆弧。可是,伽利略却像触了电一样,目不转睛地跟踪着摆动的吊灯,同时,他用右手按着左腕的脉,计算着吊灯摆动一次脉搏跳动的次数,以此计算吊灯摆动的时间。
这样计算的结果,伽利略发现了一个秘密,这就是吊灯摆一次的时间,不管圆弧大小,总是一样的。一开始,吊灯摆得很厉害,渐渐地,它慢了下来,可是,每摆动一次,脉搏跳动的次数是一样的。
伽利略的脑子里翻腾开了,他想,书本上明明写着这样的结论,摆经过一个短弧要比经过长弧快些,这是古希腊哲学家亚里斯多德的说法,谁也没有怀疑过。难道是自己的眼睛出了毛病,还是怎么回事。
他像发了狂似的跑回大学宿舍,关起门来重复做这个试验。他找了不同长度的绳子、铁链,还有不知从哪里搞到的铁球、木球。在房顶上,在窗外的树枝上,着迷地一次又一次重复,用沙漏记下摆动的时间。最后,伽利略不得不大胆地得出这样的结论:亚里斯多德的结论是错误的,决定摆动周期的,是绳子的长度,和它末端的物体重量没有关系。而且,相同长度的摆绳,振动的周期是一样的。这,就是伽利略发现的摆的运动规律。
伽利略不用说多么高兴了。可是在当时,有谁会相信一个医科大学生的科学发现,何况他的结论是否定了大名鼎鼎的亚里斯多德的权威说法。
就在这时,凡山杜的铺子里越来越不景气,听说伽利略并没有按照自己的意愿学习医学,而是成天迷恋着不相干的实验,于是,严厉的父亲决定停止伽利略继续上大学,让他回家去当一个店员。
伽利略灰心极了,他离开了比萨大学回到佛罗伦萨。但是他选择的道路却是不可动摇的。
坚信科学
佛罗伦萨一条不太热闹的街道,有一个门面不大、生意清淡的铺子,这就是凡山杜开的毛织品商店。每天,当匆匆过往的行人经过这里时,总是可以看见红头发的伽利略呆呆地坐在柜台前出神,或者旁若无人的在那里摆弄着一些莫名其妙的东西,像秤盘呀,铁块呀,盘子呀;而更多的时候,他是埋头在书本里,他看得那样专心,就连他的父亲大声叫唤都听不见。
自从回到家里,伽利略不得不违背自己的意愿在父亲的铺子里当一名店员,但是他的心里一时一刻也没有忘记数学和物理学。没有起码的学习条件,也没有老师可以求教,他就想方设法找到一些自然科学的书籍,以顽强的毅力刻苦自学。他最喜欢的书是欧几里得的《几何原理》和阿基米德的着作。
《几何原理》是世界上流传下来最早的几何学着作,而希腊科学家阿基米德的着作,包含了丰富的数学与力学知识,特别是其中的一些物理实验,对伽利略有很大的吸引力。
谈起实验,伽利略的兴趣最浓。还在比萨大学时,他就动手制作了一种
“脉搏计”,这是他根据摆的运动规律设计的,可以用来测量病人的脉搏跳动的情况,很受医生的欢迎。现在,在父亲的铺子里,谈不上实验的条件,但他仍然用一些日常的器具来做实验,尽管这样做免不了又要挨父亲的骂,他还是照干不误。
他从阿基米德检验国王皇冠的实验中受到启发,一面重复这个实验,一面想到这种方法的用途。当时欧洲各国的航海事业正在兴起,航海业带动了造船业和机械制造,采矿、冶金的发展,反过来又向科学技术提出许多新的问题。伽利略于是把他的注意力转向合金的物理和力学性质的研究,不久,他通过测定物体在水中的重量发现,物体投入水中减轻的重量,刚好等于它排开的水的重量。在这个重大发现的基础上,伽利略发明了一种比重秤,可以很方便地测定各种合金的比重。他还写了一篇论文,详细地介绍了比重秤的构造原理和使用方法。这件事,很快就在佛罗伦萨和其他城市传开了。
1589年夏天,在佛罗伦萨的店铺里度过了4年自学生活的伽利略,由于得到宫廷数学家玛窦·利奇的鼓励,特别是贵族盖特保图侯爵的推荐,他终于获得了比萨大学数学和科学教授的职位。这时,他只有25岁。
现在,伽利略可以不必为生活发愁了,虽然工资不高,但是他可以在完成日常教学之外,专心从事他向往的科学研究。就在这不久,伽利略进行了本文一开头介绍的自由落体实验,他在比萨斜塔上扔下的铁球,不仅雄辩地证明了不同重量的物体由同一高度自由下落时速度是相同的,更重要的是,这个大胆的结论推翻了亚里斯多德的权威结论。在那些思想保守、头脑僵化的人眼里,这个举动无异于挖了他们的祖坟,亚里斯多德的信徒们与伽利略开始势不两立了。在比萨大学呆了一个学期,伽利略又失去了职位。原因是他得罪了一个大公爵的亲戚乔范尼。这个乔范尼是个不学无术的人,他声称发明了一台挖泥船,假惺惺地跑来征求伽利略的意见。当伽利略仔细观察了挖泥船的模型后,直言不讳地告诉他,设计不合科学原理,根本不能使用。乔范尼碰了一鼻子灰,不但不接受伽利略的意见,反而固执地坚持下水实验,结果船沉了。事实证明伽利略的判断是完全正确的,但恼怒的乔范尼反而迁怒于伽利略,散布流言蜚语,攻击他是“阴险的人”。那些早就心怀不满的亚里斯多德的信徒,乘机对他大肆攻击,一时间闹得满城风雨。在这种气氛中,伽利略无法在比萨大学呆下去了。
伽利略再一次求助于盖特保图侯爵。这位珍惜人才的贵族再一次伸出友谊的手,他运用自己的影响,把伽利略推荐给帕多瓦大学,帕多瓦是意大利北部一个学术空气浓厚的小城,距离美丽的海滨城市威尼斯不远,属于威尼斯共和国管辖。1592年,28岁的伽利略被任命为帕多瓦大学的数学、科学和天文学教授。
从此,伽利略迎来了一生中的黄金时代。
㈨ 请问大家谁有没有 张培刚 张建华主编的《发展经济学》相关的资料,如PPT课件、课后习题答案等
到《菜鸟酷客帮》下载,哪里很多课件类的PPT,网络一下就可以了kuke。con
㈩ 小生问下,发展经济学是谁写的,小弟等着呢
张培刚,被称为“哈佛论经济,东方第一人”。1945年他在哈佛大学完成的博士论文《农业与工业化》,被公认是发展经济学的开山之作,直到近40年以后才在国内翻译出版。他被全世界公认为发展经济学的创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