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希特勒是如何恢复德国一战后陷入低迷的经济的
希特勒他上台后迅速重建了德国的秩序,为重整国家经济,希特勒认为,只要国际货币制度还是以黄金为本位的,则一个能够垄断黄金的国家就能使缺乏黄金的国家屈服,它所用的手段就是吸干其外汇来源,迫使它们必须靠借贷来维持生产。为此,希特勒针锋相对的提出他的理论,“一个国家并不靠货币的表面价值来维持生活,而是要靠真正的生产,而生产才能使货币获得价值。生产才是货币的真正准备,银行保险箱中存满了黄金并无意义。”所以他决定(以下4条是重点):1.拒绝接受国外借款,以生产为德国货币的基础,而不以黄金为本位。2.用直接易货的方式来进行进出口贸易。3.停止所谓“外汇自由”,即准许在货币方面实行赌博并按照政治情况,把私有的财产由国移到彼国。4.当有了可以工作的人力和物资时,就制造货币,而不向外国借债。由于当时(现在也是)国际金融主要获利的方式就是向经济困难的国家放债营利,希特勒的新经济政策对之便如当心一剑。更严重的是,如果希特勒获得了成功,所有缺乏黄金的国家便会纷纷效尤,实行以货易货的方法,这样,不仅无人借债,黄金也失去了效力,利用它控制世界金融贸易便化为泡影。德国实行新经济政策以来,同时也启动了铁公鸡建设(高速公路网和铁路网,还有一些汽车生产线)经济转而繁荣,国力大为增强,失业人口从1933年的600万人减少到1936年的100万人。相对应的,1937年西方英美等国发生了新一轮经济危机。尤其是美国,1937年10月19日,证券市场崩溃,到11月,全国失业人口已达1100万人,另有部分失业人口550万人。而同期德国的经济却欣欣向荣,科学技术蓬勃发展,高速公路,这些改变了战后人类社会的发明,都是出现在那个时期。此时的德国内部已经政局稳定,纳粹党人稳固了自己的政权后,开始将重心放到外交方面,并采取了多个冒险的行动。
B. 二战前德国陷入了严重的经济危机,为何能短时间恢复元气
德国充分利用工业革命,将国家经济发展推上了一个新的速度。
有了这笔资金,德国大力发展了工业基地。在1950年至1970年之间,德国可以说是一个经济奇迹。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各国的殖民体系开始崩溃。对于德国来说,这是一件好事,因为德国的殖民地很少,而且不受原产地和资源市场的限制。战后也开始了第三次工业革命,德国充分利用了这场工业革命,将国家的经济发展推向了新的高度。
C. 一战后的德国为何如此迅速的恢复
德国的恢复是建立在掠夺的基础上的,并非基于国力产生的恢复。
魏玛政府时期德国经济一直不景气,29年经济危机又再次遭到重创,结果导致了纳粹党上台。纳粹党采取了结合苏联和美国的经济恢复政策,一方面屠杀犹太人,没收犹太人的资产,利用没收的大量资金恢复工业生产。一方面加大基础建设投资,让失业人口获得工作。这些措施在短时间内极大的恢复了德国的工业实力和国力。
但因为这些措施都是建立在掠夺少数人财富和拼命投资的基础上,不可能一直持续下去,犹太人会被杀光,政府资金也会被花完。为了维持这种经济恢复,纳粹德国必须发动对外战争,从国外掠夺财富并将市场扩张到其他国家。这是二战爆发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D. 二战后的德国是如何快速恢复经济的
E. 希特勒是怎么使德国经济复苏的
希特勒恢复德国经济的方法
首先必须声明,希特勒恢复德国二战前的方法是不可取的。他本质上是违反人类自由、公平、正义的!虽然但从经济恢复的角度来看,他的方法是多么的见效与快捷。
我们为了可以在地球上自由的呼气,因为要坚决的同法西斯主义作斗争!
现在我来回答您的提问:
1:剥夺犹太人的政治权利,随后剥夺犹太人的经济权利,禁止犹太人从事各项社会工作。
这样可以快速的将掌握大量财富(主要是货币财富)收归国家所以。财富的收归国有,就使得德国国家拥有了对社会财富重新分配的能力。
但是大多数国家难以将财富从国家中的富有阶级轻易拿走,还不造成社会的动荡。希特勒,恰巧通过民族主义完成了这项任务。
九十年代的东南亚某国,曾经就有如此倾向。
2:大凡这样的政权,在掌政前绝对对民众都赋予绝对公平的许诺。但是真正掌握政权后由于生产力无法达到想象的高度,那么只好采取级别制将国家分配分为几个档次,这样毕竟使得公家政权之外的权利变得非常小。
3: 对国家经济实施全面的计划管理。
4:以军队的寄养与军工的扩张,作为经济拉动的根本动力。
5:以暴力干预与武力扩张获得本国之外的自然资源,作为本国经济发展的原料支持。
6:全面的计划经济,使得货物(由于不再交换,所以不再称为商品。)的流动区域可以遍布全国各个国家需要的地方。就是市场经济下所希望的拥有大市场,但是同一的市场实在是在自由贸易的基础上发展太难了。瞧瞧中国自己本国内的各省市为了地方利益,都使的中国这个国家内变为了许多行政权范围划分的市场区域。
7:总体上讲,希特勒恢复国家经济的方法,主要依赖于国家的全面军事化。所以毛主席曾经评价道“法西斯的本质就是扩张”。而德国国家的全面军事化主要依赖于希特勒本人的能力。所以这样的国家必然是独裁的政府,国家元首拥有无上的权利与信赖。
但是帝国不可能无限制的扩张的,我们承认日耳曼民族是优秀的民族,但是如果一个民族与全世界人民为敌的话,他的失败就是必然的。
F. 经过一战之后,德国战败,他是如何在短时间内恢复经济的,从而发展二战
在希特勒上台之初,首先是加紧扩充军备。1933年德国军费为8亿美元,而到1938年,军费已经达68亿美元,而同期英国的军费是16亿美元,美国的军费是10亿美元。德国通过发行一种冶金研究所证券来募集资金,这种证券一般不予兑现,到1938年,德国税收收入320亿美元,而冶金证券收入就达42亿美元。一年总共收入480亿美元,而军费开支超过一半。这种军费开支刺激了德国军工产业的繁荣,吸收德国失业人口进入军工生产行业。解决了德国的失业问题并提高社会的整体购买力。同时德国要求人民求温饱不求小康的生活,任何奢侈消费被宣传为堕落行为。1936年8月,希特勒提出4年计划。由戈林开始负责全国的军工生产。开始控制对生产的投资,加大对军事物资的生产。各种工业品的生产1942年较1936年同期增长2倍到136倍不等,制造业投资在1942年是1928年的两倍半。通过这样募集资金和加大生产,德国很快把军力发展为世界第一。
G. 谁知道二战爆发前,希特勒的纳粹政府如何让德国快速摆脱经济危机的
大纲在下面,详细可网络搜索:
看纳`粹`德`国`的崛起---史上最不可思议的经济奇迹
面对经济危机,希`特`勒上台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恢复经济的发展。
1.积极的财政政策,包括增加税收、扩大国债和实行通货膨胀
2.大规模的军事采购和订货
3.剥夺犹`太人资本
4.强制卡特尔化
5. 淘汰中小企业,扩大垄断组织
6.政府全面干预国民经济,推行国民经济军事化
7.一方面加强和扩大国家所有制,另一方面将国有财产转到私人垄断资本手中
8.扩大对外贸易
9.兴办公共工程
H. 希特勒采取了怎样的经济政策是德国经济复苏
大体是跟罗斯福新政有点相似,好多国有化了,军工大大的进步了,全民斗志高涨……再加上掠夺一点占领区的。
I. 二战前,德国濒临破产,希特勒是靠什么资本来振兴德国经济的
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1.积极的财政政策,包括增加税收、扩大国债和实行通货膨胀
2.大规模的军事采购和订货
3.剥夺犹太人资本
4.强制卡特尔化
5.
淘汰中小企业,扩大垄断组织
6.政府全面干预国民经济,推行国民经济军事化
7.一方面加强和扩大国家所有制,另一方面将国有财产转到私人垄断资本手中
8.扩大对外贸易
9.兴办公共工程
延伸
货币新经济政策
1.拒绝接受国外借款,以生产为德国货币的基础,而不以黄金为本位。
2.用直接易货的方式来进行进出口贸易。
3.停止所谓“外汇自由”,即准许在货币方面实行赌博并按照政治情况,把私有的财产由国移到彼国。
4.当有了可以工作的人力和物资时,就制造货币,而不向外国借债。
社会福利政策
1.大力推行社会保险制度,增加和提高国民的社会福利。
2.扩大职工的有薪休假制度,修建了一批疗养院和旅馆,使工人享有过去只有资产阶级才能享受的休假旅游。
3.通过劳动美化活动来改善工人的劳动条件和劳动环境。
J. 希特勒采用哪些措施使德国迅速摆脱经济危机
希特勒的“三把火”
希特勒把新官上任“三把火”中的第一把火,烧向了失业现象。上台后的第三天,他就在广播电台发表《告德意志国民书》,声称政府要“拯救德意志的农民,维持给养和生存基础!拯救德意志的工人,向失业展开一场大规模的全面进攻!”在纳粹当局的努力下,到1938年,德国失业率降到了1.3%,而同期美国失业率为1.89%,英国为8.1%,这样对比一下,纳粹党宣传自己“创造了消灭失业的经济奇迹”,还真不全是在自吹自擂。
希特勒上任后的第二把火,烧向了德国几乎陷于停顿的经济状态,宣称要尽快让德国经济发动机高速并持续地运转起来。从1932年到1937年,德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增长了102%,国民收入也增加了一倍。这些实在的数据表明:纳粹当局的确在不长的时间里,创造了德国经济复兴的奇迹。
希特勒对内烧的第三把火,是重建社会保障体系、落实社会福利政策。希特勒上台后大力推选社会保险制度,增加和提高国民的社会福利,在通过“劳动美化活动”来改善工人的劳动条件和劳动环境的同时,还扩大了职工的有薪休假制度。纳粹的属下工会劳动阵线,在疗养胜地鲁根岛等地,修建了一批疗养院和旅馆。仅1937年1年内,全德就约有1000万工人享受到了这项福利。
如果说希特勒上任后对内烧的“三把火”,让除了犹太人之外的大多数普通德国人得到了实惠,因而在政治上支持拥戴纳粹当局的话,希特勒对外也烧的“三把火”迅速崛起成为世界大国。这让德国人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都大大增强,更加坚定地支持希特勒和纳粹党。
希特勒对外烧的第一把火是秘密重整军备。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就使德国的空军力量超过英国,陆军力量也超过法国。
对外希特勒烧的第二把火,是收复失地和和平扩张。根据1919年6月28日签订的凡尔赛和约,战败的德国一共丧失了拥有7325000人口的73485平方公里的国土,莱茵河地区则被“凡尔赛和约”和“洛迦诺公约”明确规定为“非军事地带”。希特勒上台后,经过一番折冲,不仅收回了萨尔地区、派兵占领了莱茵非军事区,而且在1938年3月让奥地利“回归”德国后,又把有350万人口的捷克苏台德地区纳入了德国版图。
希特勒对外烧的第三把火,则是通过举办1936年柏林奥运会,以最隆重的仪式,在德国人面前向全世界宣告了德国的重新崛起。希特勒亲自担任柏林奥委会大会总裁。他下令用16吨铜铸了一座奥林匹克巨钟,建筑了一座高达70米的希特勒钟塔,建了一座能容纳10万人的运动场,建了一个可容纳2万名观众的游泳池,并修建了比美国洛杉矶奥运会更豪华的奥运村,1936年8月1日,在德国柏林举行第11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式上,希特勒宣布开幕。会场上飘扬着纳粹旗帜,德国运动员通过主席台时,行纳粹礼,高呼“万岁———希特勒!”德国第一次通过电视播放了奥运会比赛盛况。在这次奥运会上,德国获金牌33枚、银牌26枚、铜牌30枚,拿了世界第一。通过举办奥运会,希特勒为自己塑造了一个和平英武的政治家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