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经济状态 > 运河经济带是什么

运河经济带是什么

发布时间:2022-11-26 21:49:07

A. 运河经济开发区的运河概况

德州运河经济开发区成立于2002年2月19日,是经省政府批准的省级开发区,辖区面积32平方公里,人口20万。
一是区位和交通优势独特。运河经济开发区位居山东、河北两省交界处,千年大运河纵横南北。自古就有“九达天衢”“神京门户”之称,是华东、华北重要的交通枢纽。
二是商贸特色明显。运河经济开发区是鲁西北、冀东南的商贸中心和物资集散基地,区内拥有铁路专用线54条,仓储面积70万平方米,是东北木材、大豆和晋煤东运的重要基地。区内有鞋帽、五金灯具、木材、果品、农贸及机动车等20余处大型专业批发市场,营业面积100万平方米,交易辐射20个省市、100多个地市。
三是工业依托优势突出。区内华能电厂、恒升集团、元济、德棉等大企业聚集,能源、化工、纺织、机械等产业基础雄厚,年产值200亿,利税30亿元,形成了明显的大企业带动优势。
四是基础设施不断完善,配套功能逐步齐全。区内拥有完善的水、电、热、路、通讯等基础设施;电力资源非常充足,全国第二大火力发电厂华能德州电厂总装机容量267万千瓦,每年电网富余60亿度,生产生活用电非常丰富;劳动力资源丰富,在蔬菜、棉花、小麦、果品等农副产品资源方面优势也十分突出。
五是投资、经营环境宽松。运河开发区坚持 “三个一切”,即一切为企业发展开道,一切为企业发展让路,一切为企业发展服务为目标,全力打造项目建设的“绿色通道”。
运河经济开发区按照“发展大工业,提升大商贸,开发大运河,建设大社区,改善大民生”的工作思路,践行“小区域大产业、小空间大发展、小平台大作为”的理念,坚持“三年倍增、五年翻两番”的战略目标不动摇,坚持向大拆迁要空间、向大项目要效益、向拼命实干要目标的指导思想不动摇,坚持建设“4+1”现代产业体系,推动大产业、大项目、大园区、大平台的前瞻方略不动摇,坚持创新创造、亮剑决战的高效方法不动摇;打好强力招商引资大会战、产业园区建设大会战、运河两岸拆迁大会战、全境生态绿化大会战,全力向建设“富民强区、幸福运河”的奋斗目标迈进。

B. 安徽淮北柳孜隋唐大运河遗址的隋唐大运河作用超过“丝绸之路”

隋炀帝开凿南北运河通济渠、江南运河、永济渠。沟通了海、河、淮、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5000余里,是世界上开凿最早、航程最长、最雄伟的人工运河。国家文物局考古处处长宋新潮在谈及隋唐大运河时自豪的说:“中国有两项伟大的人工工程:一是长城,秦始皇的防御工程;二是大运河,隋炀帝的交通运输工程,也是任何一个国家都比不上的人工运河工程,是中华民族的象征,理应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大运河是隋、唐、宋三代运输的大动脉。通济渠将黄河与淮河连接起来,将江南与江淮地区丰富的物产、粮食运到北方以解决都城及军队的供应。这是人力马车陆路运输所不能解决的。大运河还带动了两岸城镇的繁荣,促进了全国商业、对外贸易和旅游业的大发展,形成运河经济带。唐宋王朝是我国漕运发达时期,正是靠大运河保证了物资供应,使其走向中国历史的鼎盛阶段。难怪安徽省文物局局长章家礼如是说:“隋唐大运河是当时王朝的命脉,其显赫作用超过‘丝绸之路’”。
注:淮北市博物馆已改称隋唐大运河博物馆。淮北市博物馆,又称隋唐大运河博物馆,占地40余亩,建筑面积10670平方米,由中国工程院院士祁康教授主持设计的,巧妙结合煤文化与隋唐运河文化,象征着淮北犹如航船乘风破浪,勇往直前,奔向光明。
博物馆共设《隋唐运河出土文物展》、运河遗韵厅、淮海战役厅、新中国上市公司证券、汉画像石厅、古相遗珍厅等六个展览、展厅,珍贵藏品主要有古木船、磁州窑白釉黑花罐、汉代“天上人间”画像石、寿州窑黄釉执壶等。

C. 大运河的功能

一、统治者开凿运河,首先是出于政治目的,运河的开通有效地减少了区域分割和地方主义,统治者利用运河独特的地理位置,优越的经济条件和人文环境,沟通大江南北,因此大运河就成了维系中央集权和中国统一局面的政治纽带。

二、大运河的开通,也改变了中国的地理环境,形成了一个南北东西全方位的大水网,这直接带动了运河沿岸经济的发展和城市的崛起。如唐代繁华的都城长安,是运河西部的终极,南北均归于此;运河重镇济宁,是全国南北物资交流的集散地;江北扬州,城池之大、货物之多、生活之繁华、交通之发达,当时堪称天下第一;中心城市苏州,处于江南运河的中心位置,航运繁忙;大运河的起运点杭州,是当时全国最富庶的郡县之一。具体来说,京杭大运河的经济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运输便利。京杭大运河是连接五大水系的交通大动脉,不论是北方的皮革、木材南运,还是南方的粮米、茶叶、竹编北运,都极大地便捷与节约了。

2、农业发展。大运河的开发与农田水利建设事业紧密联系在一起,随着开挖航道,引水蓄水放水工程的实施,以消弥水患和引水灌溉为主要内容的运河作用迅速明显起来,运河区域的水利田获得大幅度扩展,尤其是江南的圩田、北方的淤田、各类水利田以及运河两岸的官田和屯田等等都有显着增加。南北方农作物品种的相互移植与栽培,促进了各地区经济作物的普遍种植,更促进南北方商品农业经济的发展,使运河地区的生产力水平得到大幅度提高,缘于此,运河地区人口剧增,成为全国人口最稠密的地区,也极大地推动了农业经济的稳步发展,同时,运河的通畅,也增加了排涝、泄洪能力,减少了水灾。

3、商业繁荣。大运河的贯通,极大地促进了运河区域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在沿海地区尤其是运河两岸城市中百业俱兴,商业气息犹为浓厚。一大批官私工商业如造船业、瓷器业、酿造业、纺织业、编织业、印刷业、造纸业、金属品制造业、生活品制造业等及各种手工业蓬勃兴起,各种商业店铺数以千万计,商业人口大增,呈现出从业而聚、活动频繁的特点。南北物资的多、快交流促进了全国统一市场的形成,密切了各区域市场的联合、交流、互通。以运河为主干线的水上销售渠道来往不断地将各地区的商品输送到各类城镇市场,形成了完整而系统的商业销售体系,打破并改善了地域性商业的闭塞状况,使运河经济带在带动全国经济发展方面起了巨大作用。

三、大运河的修治使得中原文化获得了广泛的传播无论是北方还是南方多元化、互补化的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各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南方鱼米桑茶水乡文化传入了北方和中原北方草原游牧文化也传入了南方和中原多民族文化互相交融捉进了中华文化的繁荣和统一。几大水系的串通加速了南北方经济与文化的融合与交流促进了民族大团结以及中外的国际交流日。大运河促进了丝绸之路的发展成为沟通亚洲海上“丝绸之路’和内陆“丝绸之路’的重要交通纽带。一方面链接了中亚文化和中国内陆文化,另一方面腿接了中原汉族文化和北方少数民族文化,两者的经济文化大交流在后代大放异彩。

D. 穿越千年而来的“运河文化经济带”将产生哪些效应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民盟中央提交了《关于建设运河文化经济带贯通“一带”“一路”两大板块的提案》,使“大运河”再次成为舆论关注的热点。
“江南北国脉相牵,隋代千年水潆涟。”今天,大运河与“一带一路”重大倡议将产生怎样的联系?运河文化经济带如何穿越千年时空而来?古老的大运河文化在新舞台上将演绎什么样的故事?本报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
1、沟通两大丝路的“廊道”和“桥梁”

“建设运河文化经济带是‘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中非常重要的部分。”民盟中央的提案开宗明义。
大运河与“一带一路”重大倡议之间有何深刻的联系?民盟中央文化艺术研究院理事陈曼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用“文化契合性”对两者的关系进行了高度概括。
“京杭大运河不仅是物理意义上的河流,更重要的是包含悠久中华历史的文化之河。”民盟北京市委专职副主委宋慰祖说,“大运河流经的各个城市聚落都被串在一起,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互相影响,形成了今天南北交融的经济带、文化带,沿线至今仍保存着丰富的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
“一带一路”不仅要在空间上实现国家、地域间的“互联互通”,也要在时间上实现历史与当下的“古今联通”,而且还要在发展内容与结构上——即文化与经济两个方面实现“融会贯通”。
京杭大运河沟通了我国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从空间上与“一带一路”可以形成水陆两路的双重对接;运河文化与运河经济自古以来就是一种内嵌式的文化经济模式,建设运河文化经济带,即可成为整个“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中具有文化经济学属性的经典的中国案例。
“文化运河经济带建设具有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所赋予的得天独厚的多重历史文化基础。”陈曼娜告诉记者,陆上丝绸之路起源于2100多年前的西汉武帝时期,当时江都公主和彭城公主远嫁西域乌孙国和亲,带去了苏州和扬州出产的大量丝绸。
陈曼娜进一步分析说,在2015年列入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申报世界遗产的城市中,有宁波、扬州这两个运河沿线重要节点城市。在京杭大运河的江南运河区域里,有鉴真东渡出发处的江苏张家港黄泗浦,有明代着名航海家郑和七下西洋起锚地的江苏太仓刘家港;有元代着名的两大港口——宁波港和舟山金塘镇沥港;而刘家港和沥港又是元代海运航线北通直沽的起点港。由此可见,中国大运河直接连接了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从而成为沟通两大丝路的“廊道”和“桥梁”。
“如果海上丝绸之路申遗取得成功,中国大运河未来将会成为世界瞩目的三大世界文化遗产聚集区。运河文化经济带的建设,以三种线性文化遗产资源为基础,必然能够产生非常可观的经济文化效益。”陈曼娜说。
2、打造具有文化经济学属性的中国案例

悠悠大运河,一部流淌着的遗产。
“大运河是世界建造时间最早、使用最久、空间跨度最大的人工运河,被国际工业遗产保护委员会在《国际运河古迹名录》中列为最具影响力的水道。运河沿线一带是重要的经济发展带,也是重要的中华文化涵养带,是中国经济和文化的一串串珍珠。”宋慰祖饱含深情地说。
“运河文化经济带”到底是啥模样?
陈曼娜认为,大运河具有多种功能,随着社会历史文化的变迁,水利功能和运输功能在鲁运河北段和北运河、南运河沿线一带已经消失,但以运河为载体的运河文化传承功能、运河文化交流功能,则逐渐得到加强,形成了丰富而复杂的运河文化多元价值体系。
“在这个体系中,首先是运河本体所具有的独特的世界文化遗产价值;其次是绿色生态廊道价值;再就是贯通五大水系的交通价值。此外,运河还为我们贡献了活态的历史文化价值和极其可观的经济价值。”陈曼娜说。
专家们普遍认为,要充分挖掘大运河特有的人文价值,打造具有文化经济学属性的经典中国案例。融生态、旅游、商贸、文化、娱乐、休闲为一体的带状区域经济系统是发展目标。遵循的基本原则是:以运河及沿运河修建的各种水利枢纽工程、交通设施的运输功能和旅游展示功能为基础,以积累了两千多年的运河文化的沟通与融合功能为凝聚力,以运河连接的南北各个行政区域为线状发展纵轴,以内外兼修、开放互通性的经济发展为方向。
陈曼娜提出,要构建系列运河文化廊道,包括:运河水工遗存廊道、运河相关遗存廊道、运河文化博物馆系列廊道、历史文化街区廊道……
3、运河文化经济带要从浅层向整体深化发展

目前大运河经济状况、产业结构、生态环境、文化历史等方面的真实情况如何?深入的调查研究最有说明力。民盟天津市委员会从四个层面开展了专项课题调研,发现了运河开发与保护存在的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
作为调研的全程参与者,陈曼娜告诉记者,由于京杭大运河的开发利用一直缺少国家层面的统一规划,致使运河沿线各地的文化经济资源长期处于无序开发、岸线低效利用的状态。目前,大运河主要还是城市景观、排污泄洪等功能,运河文化景区少、突出运河文化精髓的活动少,运河文化经济建设还处于浅层发展阶段。
民盟中央的提案建议,制订运河文化经济带发展规划,将大运河文化经济带纳入国家重要战略布局,开展以运河为纽带的文化经济区域建设,整合运河文化经济廊道的发展资源,宏观上与“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等重大战略规划相结合;微观上,根据运河沿线城镇特色历史文化资源,规划旅游线路、运河文化项目、提出保护生态及景观资源的具体措施、建立与上下游沿线城市互动与合作的机制,形成一套突出地方特点、兼顾运河文化经济廊道的战略规划。
“过去每个地方都想把自己搞成科技文化创意的高地,重复建设、浪费资源,也很难达成目标。依托运河文化经济带,沿线各地就不用都去搞大而全的创新模式,而是大家整合资源,有分工有合作,实现共享。”宋慰祖建议,在制订运河文化经济带规划的基础上,设立国家和省级大运河保护开发基金;抓住国家调整产业结构、大力支持文化产业和服务业发展的机遇,围绕运河文化经济带的建设,积极争取政策性资金;搞好运河文化遗产项目的对外推介,吸引各类社会资本参与开发建设;加大运河文化遗产研究的力度,研究内容扩展到戏曲、文学、民间艺术等非物质遗产方面,构成大运河文化遗产研究的大系列,编纂运河丛书,全面挖掘运河文化。

E. 京杭运河苏北段运河的变迁

京杭运河苏北—苏中段北起江苏徐州蔺家坝,南至扬州六圩口,全长404公里,是整个京杭运河中航道标准最高、航行条件最好的一段,是国家北煤南运的主通道。南来北往的船舶穿梭在这条运河上,给运河沿线的城乡经济发展带来了勃勃生机,就像一部恢宏的长卷向人们诉说着改革开放30年来苏中—苏北运河的发展变化。
改革开放初的1978年,苏北运河货物运量1600万吨,到2007年货物运量已达1.55亿吨,其中煤炭8819万吨、电煤6332万吨,比1978年增长近10倍。不但基本满足了北煤南运,还开天辟地地实施了南水北调。
苏中—苏北运河上的船闸越建越大。以宿迁船闸为例,改革开放前的1号船闸只有200米长、20米宽,1987年通航的2号船闸长230米、宽23米。随着水运事业的迅猛发展,宿迁船闸1、2号船闸已不能满足需求,到2007年又建造了260米长、23米宽的三线船闸。苏中—苏北运河船闸越建越多,由改革开放前的10座船闸,发展到今天的26座,邵伯、施桥三号船闸近期又将开工建造。苏中—苏北运河通航环境得到极大改善,广大船民实现了“走苏中—苏北运河,致富奔小康”的愿望。改革开放前,在苏北运河跑的船舶大都是60吨左右的木质和水泥挂桨机船;改革开放后,千吨级的标准化钢驳船在苏中—苏北运河比比皆是,一个个船队就像漂浮在水面上的一列列火车,把煤炭送到沿河的大中城市和华东地区的发电厂,促进了工农业生产的繁荣兴旺。如今,苏中—苏北运河的运输总量每年递增10%以上,不仅是我国最繁忙的内河航道之一,更是华东地区水上运输大动脉。
航道、船闸是面向社会的“窗口”,“窗口”形象直接关系着苏北—苏中运河航务事业的发展。多年来,江苏省交通厅苏中、苏北航务管理处坚持以航务管理工作为中心,以确保运河安全畅通、文明优质服务为重点,先后研制开发了航道自动化测量系统、苏北—苏中运河数字地理信息系统、船闸规费联网征收系统、GPS船舶调度系统、八百里运河船闸电视监控系统、船闸机电故障应急保障系统、船闸新型滚珠丝杆式启闭机、六圩口智能化航标灯塔等一系列科研成果,相继在航闸管理上应用成功,填补了我国内河船闸管理上的一页页空白,使辖区航标正常率和船闸通航保证率达99%以上。与此同时,该处还转变传统的行业管理模式和服务模式,广泛开展文明行业创建活动,营造诚信和谐的闸船关系,最大限度地方便航运企业和船民。
如今的苏北—苏中运河已形成了运河经济带,为沿岸城乡的经济繁荣、人文景观的对外宣传、旅游资源的有效开发提供了巨大的市场和便利的服务,从扬州到徐州依河而建、靠河而兴的城市面貌更是日新月异,令人惊叹。

F. 中国大运河从哪到哪

南起余杭(今杭州),北到涿郡(今北京)。
京杭大运河是历经世界上里程最长、工程最大的古代运河,也是最古老的运河之一,与长城、坎儿井并称为中国古代的三项伟大工程,并且使用至今,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是中国文化地位的象征之一。
京杭大运河的主要水源为南四湖(山东省微山县微山湖),大运河全长约1797公里。运河对中国南北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发展与交流,特别是对沿线地区工农业经济的发展起了巨大作用。
(6)运河经济带是什么扩展阅读:
流域
京杭运河自北而南流经京、津2市和冀、鲁、苏、浙4省,贯通中国五大水系──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和一系列湖泊;从华北平原直达长江三角洲,地形平坦,河湖交织,沃野千里,自古是中国主要粮、棉、油、蚕桑、麻产区。
人口稠密,农业集约化程度高,生产潜力大。迨至近代,京津、津浦、沪宁和沪杭铁路及公路网相继修建,与运河息息相通;沿线各地工业先后兴起,城镇密集,是中国经济精华荟萃之地。
京杭大运河沿线是中国最富庶的农业区之一,工业发达。在兖州、济宁、滕州、丰县、沛县、徐州、邳州及两淮等有大中型煤矿,连接上海、南京、徐州、镇江、常州、无锡、苏州、扬州、杭州等工业城市。

一、京杭大运河

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里程最长、工程最大的古代运河,也是最古老的运河之一,与长城、坎儿井并称为中国古代的三项伟大工程,并且使用至今,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是中国文化地位的象征之一。

大运河南起余杭(今杭州),北到涿郡(今北京),途经今浙江、江苏、山东、河北四省及天津、北京两市,贯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约1797公里。运河对中国南北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发展与交流,特别是对沿线地区工农业经济的发展起了巨大作用。

二、京杭大运河全程可分为七段,分别是:通惠河、北运河、南运河、鲁运河、中运河、里运河和江南运河。

三、京杭大运河的作用及意义

1、政治

运河的开通有效地减少了区域分割和地方主义,统治者利用运河独特的地理位置,优越的经济条件和人文环境,沟通大江南北,因此大运河就成了维系中央集权和中国统一局面的政治纽带。

2、经济

带动了运河沿岸经济的发展和城市的崛起。如唐代繁华的都城长安,是运河西部的终极,南北均归于此;运河重镇济宁,是全国南北物资交流的集散地;江北扬州,城池之大、货物之多、生活之繁华、交通之发达,当时堪称天下第一;中心城市苏州,处于江南运河的中心位置,航运繁忙;大运河的起运点杭州,是当时全国最富庶的郡县之一。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运输便利

京杭大运河是连接五大水系的交通大动脉,不论是北方的皮革、木材南运,还是南方的粮米、茶叶、竹编北运,都极大地便捷与节约了。

(2)农业发展

大运河的开发与农田水利建设事业紧密联系在一起,随着开挖航道,引水蓄水放水工程的实施,以消弥水患和引水灌溉为主要内容的运河作用迅速明显起来,运河区域的水利田获得大幅度扩展,尤其是江南的圩田、北方的淤田、各类水利田以及运河两岸的官田和屯田等等都有显着增加。同时,运河的通畅,也增加了排涝、泄洪能力,减少了水灾。

(3)商业繁荣

大运河的贯通,极大地促进了运河区域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在沿海地区尤其是运河两岸城市中百业俱兴,商业气息犹为浓厚,以运河为主干线的水上销售渠道来往不断地将各地区的商品输送到各类城镇市场,形成了完整而系统的商业销售体系,打破并改善了地域性商业的闭塞状况,使运河经济带在带动全国经济发展方面起了巨大作用。

3、文化

大运河的修治使得中原文化获得了广泛的传播无论是北方还是南方多元化、互补化的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各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南方鱼米桑茶水乡文化传入了北方和中原北方草原游牧文化也传入了南方和中原多民族文化互相交融捉进了中华文化的繁荣和统一。几大水系的串通加速了南北方经济与文化的融合与交流促进了民族大团结以及中外的国际交流。

4、交通

运河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南北交通要道,商运繁盛。

5、城市的发展

京杭大运河途经今浙江、江苏、山东、河北四省及天津、北京两市。漕运之便,泽被沿运河两岸,不少城市因之而兴,积淀了深厚独特的历史文化底蕴。

6、水利

大运河的开通,改变了中国的地理环境,形成了一个南北东西全方位的大水网,贯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京杭大运河显示了中国古代水利航运工程技术领先于世界的卓越成就,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

G. 隋大运河的影响

1.1 "南北混一",大运河开通后,南北方的物资运输和文化交流大大增强,促进了经济文化的发展,进一步推动了南北方民族的融合与风俗习惯的统一。
2 “运河经济带”:运河沿途的杭州、苏州、镇江、无锡等地,因着漕运的兴旺而发展起来,因此对我国古代城市的形成和发展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2. 大运河通航后,不仅成为南北政治、经济、文化联系的纽带,也成为沟通亚洲内陆“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枢纽。运河的通航还促进了沿岸地区城镇和工商业发展,他宛如一条彩带,沿岸城镇犹如彩带上镶嵌的一颗颗明珠。此后,历朝对运河不断疏浚、改造,使他持续发挥着贯通南北动脉的作用。 (第二个是历史书上的内容)

H. 探寻隋朝大运河影响

大运河的开通,改变了局部的地理环境,形成了一个南北东西全方位的大水网。运河的通航,编织起一个前所未有的物资交流网,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和手工业突破性的发展。两岸日渐繁荣,城镇增多,规模不断扩大。洛阳,是运河的中心,南北均归于此,在全国的政治、经济中有重要地位;江南的扬州,城池之大,货物之多,生活之繁华,交通之发达,当时号称天下第一;中心城市苏州,处于江南运河的中心位置,航运繁忙;大运河的起运点杭州,是当时全国最富庶的郡县之一,城市的扩大与繁华,有力地促进了经济文化的繁荣与发展。后来靠运河生活的人超过百万。
大运河的通航,使南北交流更加便利,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中央集权。大运河的通航,大大促进了南北科学文化的交流。
大运河是一项改造祖国河山的伟大创举,它不仅是一条南北水上大动脉,而且在中国历史上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都发生过重要的影响。古运河哺育我国古代文明,使之达到了经济空前繁荣,文化空前昌盛,交通空前发达的境界。
但后人对隋朝开通大运河却评说不一。

I. 隋朝大运河开凿给人民带来了哪些便利,发生在哪个朝代呢

隋朝大运河开凿于隋朝。

隋朝大运河也叫做隋唐大运河,大业元年至六年,隋炀帝动用百余万百姓,疏浚之前众多王朝开凿留下的河道,修隋唐大运河。

隋唐大运河跨越地球10多个纬度,纵贯在中国最富饶的华北平原和东南沿海地区,地跨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浙江8个省、直辖市。

是中国古代南北交通的大动脉,在中国的历史上产生过巨大的作用,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的水利建筑工程。

(9)运河经济带是什么扩展阅读:

隋炀帝开凿南北运河通济渠、江南运河、永济渠。沟通了海、河、淮、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5000余里,是世界上开凿最早、航程最长、最雄伟的人工运河。

国家文物局考古处处长宋新潮在谈及隋唐大运河时自豪的说:“中国有两项伟大的人工工程:一是长城,秦始皇的防御工程。

二是大运河,隋炀帝的交通运输工程,也是任何一个国家都比不上的人工运河工程,是中华民族的象征。

大运河是隋、唐、宋三代运输的大动脉。通济渠将黄河与淮河连接起来,将江南与江淮地区丰富的物产、粮食运到北方以解决都城及军队的供应。

这是人力马车陆路运输所不能解决的。大运河还带动了两岸城镇的繁荣,促进了全国商业、对外贸易和旅游业的大发展。

形成运河经济带,唐宋王朝是我国漕运发达时期,正是靠大运河保证了物资供应,使其走向中国历史的鼎盛阶段。

J. 京杭大运河的历史作用是什么

京杭大运河北起北京,逶迤蜿蜒,一路南下,穿海河、越黄河、经淮河、跨长江,直抵杭州;途经天津市、河北省、山东省、江苏省、浙江省,总长达1700多公里。干百年来正是这条古老的河流,为我们华夏民族提供了舟楫之利,使我们祖国东部地区的经济文化得以迅速发展。也正是这条人工长河,在它流经之地,灌田排涝、淤土造田,使万顷碱滩成沃野,千里沙原变粮川。就是这条千古长河,造就了沿岸无数的都市城镇,犹如点点珍珠洒落在沿途各地,使长江、黄河下游地区成为商贾云集、物丰粮足的繁盛之地。可以说,京杭大运河在中华民族的发展中曾起到过举足轻重的作用。

今天,当厚重的史卷被轻轻翻开的时候,古老的运河水仿佛又汩汩作响,开始了它对逝去岁月的述说……

在距今两干多年的春秋时期,人们就逐渐懂得了修凿河道、引水通航的意义,利用船舶航运可以解决长途运输的困难。到隋朝大运河修通前,江南各地已出现了许多人工河道,而隋炀帝下令修凿的大运河,正是在这些运河的基础上,利用长江、黄河等段河道,又新开通济渠、永济渠并将各段连接而成。

隋朝建国后将都城设在长安(今西安),为了解决衣食之需,每年必须从各地,尤其是江浙一带调运大批的粮食、布匹等物资入京。这在当时运输手段十分落后的时代里,仅靠驴驮马拉远远满足不了大规模运输的需要。因此,交通不便几乎成了危及隋朝统治的一大难题。

隋朝建国后的第四年(584),隋文帝命令大将宇文恺凿渠,在长安附近的渭水南岸向东利用汉代所修的渭渠故道,重新拓宽并进行裁弯取直的改造,直抵潼关后进入黄河,称为广通渠。这段河道打通了长安与洛阳的交通障碍,加强了两地的联系。

隋文帝死后,他的儿子杨广(即隋炀帝)继位。大业元年(605),隋炀帝征发百万民工开始修凿由洛阳以东的板渚到淮河沿岸泗州的通济渠(汴河)。这条渠道是利用两汉时修凿的汴渠故道和秦始皇时期大将王贲为水灌大梁而开凿的梁渠,并向东继续开凿,经陈留、雍丘(今木巳县)、襄邑(今睢县)、宁陵、宋城(今商丘)、永城到泗州(今盱眙北洪湖中)而注入淮河,全长1000余里。与此同时为沟通江南运河,在淮河南岸山阳(今淮安)至扬州西北的邗城,部分地段利用以往邗沟故道,开凿了150里长的运河,仍称为邗沟。这条河途经博支、射阳二湖(今宝应、淮安以东)入界首湖,又经武广、陆阳(今高邮南)到邗城入长江。这条运河虽短,但它的重要性却不亚于通济渠,它是沟通江南运河与通济渠的纽带,是长江与淮河间的唯一通道,是南北舟船往来的必经之路。

在长江南岸以东的谏壁镇是江南运河的入江口。这条运河由此向南直抵杭州,全长达800余里。它是自春秋时期就开始修凿,到隋代已稳定通航的人工河流。为了确保运河全线畅通,通济渠与邗沟修通后的第二年,隋炀帝又下令对江南运河进行大规模的疏浚、扩展工程,使之加宽加深,从此江南运河成为我国东南地区连接长江与钱塘江并与大运河其他航道相统一的重要航道。

由洛阳向东南的运河修通后,为了向东北大举征伐高丽。隋炀帝又开始了修凿北方运河的工程。大业四年(608),隋炀帝下令征发百万民工,由洛阳向东北直到蓟城(今北京附近)修凿了永济渠。这条河道是利用自然河道修凿而成,它由沁水下游凿渠与淇水相通,又连接卫河,自卫河向东溯漯河北上直抵蓟城。永济渠修成后,隋朝都城长安才真正成为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也形成了以黄河为基干,向东南、东北呈扇形张开的交通格局。东南经通济渠、邗沟,入江南运河可直达杭州,东北由永济渠可直达涿郡。

经过6年艰苦卓绝的努力,大运河终于全线贯通,这条长达5000余里的人工长河,在当时全程分为四段。海河与黄河间称为永济渠,黄河与淮河间称为通济渠,淮河与长江间称为邗沟,京口至杭州间称江南运河。这时的运河与我们现在地图上的京杭大运河的线路有很大差别,尤其是北方的运河,经元朝大规模的整修改道后,才形成了今天的格局。

我们的先民以辛勤的汗水和聪明的智慧造就了京杭大运河,而大运河则以它宽阔的胸怀和无尽的能量给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人们以丰厚的回报。在它长达4000余里的流程上,如星星点点一路播洒,造就了无数的码头、集镇和城市,使商贸日益发展,人民日渐富裕。也就在贯通南北的大河两岸,大片的农田有了丰富的水源,贫瘠的土地经河水的灌溉,荒野成腴地,莽原变桑田,亘古沙泽成为富庶之区。京杭大运河改变了我们中华大地的自然环境,人民的生活水平也由此而得以大幅度提高,历朝历代也因此而增强了经济实力,从而极大地促进社会历史的发展。

长江以南自汉代以来就发展成为我国“富甲天下”的发达地区。到隋朝大运河修通后,随着交往的扩大和农商各业的进一步发展,在大运河沿岸兴起了许多集市城镇,其中最为发达的是杭州、苏州、镇江、扬州四个城市。大运河最南端的杭州,在隋朝以前是个仅有1.5万户人口的小镇,大运河贯通后,这里很快就成为江南各地货物北上的集散地。随着四方商贾的云集,杭州城内各种行业迅速发展起来,城市规模也日益扩大,到唐朝中叶这里京杭大运河仅店铺就有3万余家,港中停泊的商船绵延20余里,已是相当繁华的东南名郡了。到宋朝时,杭州城已有人口120万,拥有400余种行业,是全国最大的城市。地处江南运河中段的苏州城,是具有悠久历史的古城,大运河开通后,随着交往的扩大,到唐朝时已迅速发展成工商繁荣、名扬天下的江南大都市。到北宋时期苏州城市经济相当繁盛,运河中船只往来如梭。当时的苏州堪为“风物雄丽为东南之冠”的工商重镇。地处江南运河长江口岸的镇江,由于沿江近海,加之运河与南北相连,交通发达,唐宋时期这里已是运河与长江沿岸重要的商业港口城市。造船、冶铁、制绳、木材加工以及纺织业的工场、作坊星罗棋布,城中商业区都分布在城西北运河沿线。扬州城位于长江三角洲的北端,是运河与长江交汇的要冲之地,是南来北往,西去东下的交通枢纽。优越的地理位置使扬州在运河开通后的几十年间就已繁荣富庶、商贾云集,被称为“天下第一”的着名城市。唐宋时期各地富商大贾从四面八方涌向扬州,南北商贾在这里互通有无,交易各种商品,扬州在唐宋时已成为国际性的商业都会。

古老的大运河在它流经之地曾造就出无数的城镇都市,成为千里运河上的闪闪明珠,它们曾在唐宋元明清时期伴随着京杭大运河的兴盛而发出耀眼的光辉。今天,随着京杭大运河的再次开通,这些闪光的明珠必将连成新的运河经济带,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龙身”而腾跃于中华大地。京杭大运河——这条曾为中华民族的繁荣、统一而竭尽全力的人工长河,必将会再现辉煌。

阅读全文

与运河经济带是什么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父母爱情姑姑锁门是多少集 浏览:9
什么叫事业改为企业 浏览:107
什么是实体经济推广 浏览:389
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怎么发展 浏览:309
如何看事业编制改革 浏览:982
怎么考各地的事业编制 浏览:896
初中健康测评在哪里做 浏览:315
67年婚姻怎么样 浏览:820
讲了两个问题人为什么不幸福 浏览:774
健康玫瑰是什么 浏览:501
健康码是如何知道去过哪里 浏览:16
为世界人民谋幸福的使命怎么理解 浏览:337
锦州经济总量是多少 浏览:595
俄罗斯美女很多怎么回事啊 浏览:972
红色故事微视频如何制作 浏览:780
利川和石柱县哪个经济强 浏览:578
幸福指数偏低是什么意思 浏览:188
当幸福来敲门人为什么能活下来 浏览:419
鸟笼婚姻te怎么打 浏览:504
中国第一公认美女校花叫什么名字 浏览:4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