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经济状态 > 循环经济投资多少钱

循环经济投资多少钱

发布时间:2022-11-26 05:17:59

Ⅰ 垃圾终端处理土建占项目总投资多少

通过查询相关资料显示,垃圾终端处理土建占项目总投资11.5亿元!保定市绿生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8年2月5日,注册资本8000万元,是一家专注于城市建筑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置研究、开发、加工一体化的公司。公司投资建设的建筑垃圾循环经济综合利用项目,占地203.3亩,总投资11.5亿元,是2018年8月28日保定市第三批集中开工的重点项目之一。

Ⅱ 什么是循环经济

循环经济(cyclic economy)即物质循环流动型经济,是指在人、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的大系统内,在资源投入、企业生产、产品消费及其废弃的全过程中,把传统的依赖资源消耗的线形增长的经济,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来发展的经济。
该理论是由20世纪60年代提出,主要应用化工,经济,社会领域等。
循环经济的思想萌芽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循环经济”这一术语在中国出现于90年代中期,学术界在研究过程中已从资源综合利用的角度、环境保护的角度、技术范式的角度、经济形态和增长方式的角度、广义和狭义的角度等不同角度对其作了多种界定。当前,社会上普遍推行的是国家发改委对循环经济的定义:“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这一定义不仅指出了循环经济的核心、原则、特征,同时也指出了循环经济是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抓住了当前中国资源相对短缺而又大量消耗的症结,对解决中国资源对经济发展的瓶颈制约具有迫切的现实意义。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坚持以人为本,要求我们在发展中不能只见物不见人,而是要一切以改善人的生存条件、提高人的物质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质量和推进人的全面发展为转移。我们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从长远来看,循环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是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具体体现和实现途径。它要求遵循生态学规律和经济规律,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以“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为原则发展经济,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规律重构经济系统,使经济系统和谐地纳入到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之中,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以期建立与生态环境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相协调的生态型社会经济系统。
循环经济发端于生态经济。从美国经济学家肯尼思·鲍尔丁在1966年发表《一门科学——生态经济学》,开创性地提出生态经济的概念和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的理论后,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在生态经济系统中,增长型的经济系统对自然资源需求的无止境性,与稳定型的生态系统对资源供给的局限性之间就必然构成一个贯穿始终的矛盾。围绕这个矛盾来推动现代文明的进程,就必然要走更加理性的强调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相互适应、相互促进、相互协调的生态经济发展道路。生态经济就是把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使二者互相促进的经济活动形式。它要求在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的思想指导下,按照物质能量层级利用的原理,把自然、经济、社会和环境作为一个系统工程统筹考虑,立足于生态,着眼于经济,强调经济建设必须重视生态资本的投入效益,认识到生态环境不仅是经济活动的载体,还是重要的生产要素。要实现经济发展、资源节约、环境保护、人与自然和谐四者的相互协调和有机统一。
●发展循环经济,实现环境与发展协调的最高目标是实现从末端治理到源头控制,从利用废物到减少废物的质的飞跃
循环经济的根本目的是要求在经济流程中尽可能减少资源投入,并且系统地避免和减少废物,废弃物再生利用只是减少废物最终处理量。循环经济“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3R”原则的重要性不是并列的,它们排列是有科学顺序的。减量化——属于输入端,旨在减少进入生产和消费流程的物质量;再利用——属于过程,旨在延长产品和服务的时间;再循环——属于输出端,旨在把废弃物再次资源化以减少最终处理量。处理废物的优先顺序是:避免产生——循环利用——最终处置。即首先要在生产源头——输入端就充分考虑节省资源、提高单位生产产品对资源的利用率、预防和减少废物的产生;其次是对于源头不能削减的污染物和经过消费者使用的包装废弃物、旧货等加以回收利用,使它们回到经济循环中;只有当避免产生和回收利用都不能实现时,才允许将最终废弃物进行环境无害化处理。环境与发展协调的最高目标是实现从末端治理到源头控制,从利用废物到减少废物的质的飞跃,要从根本上减少自然资源的消耗,从而也就减少环境负载的污染。
从理论上讲,“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可包括以下三个层次的内容:
(1)产品的绿色设计中贯穿“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的理念。绿色设计包含了各种设计工作领域,凡是建立在对地球生态与人类生存环境高度关怀的认识基础上,一切有利于社会可持续发展,有利于人类乃至生物生存环境健康发展的设计,都属于绿色设计的范畴。绿色设计具体包含了产品从创意、构思、原材料与工艺的无污染、无毒害选择到制造、使用以及废弃后的回收处理、再生利用等各个环节的设计,也就是包括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的设计。要求设计师在考虑产品基本功能属性的同时,还要预先考虑防止产品及工艺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2)物质资源在其开发、利用的整个生命周期内贯穿“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的理念。即在资源开发阶段考虑合理开发和资源的多级重复利用;在产品和生产工艺设计阶段考虑面向产品的再利用和再循环的设计思想;在生产工艺体系设计中考虑资源的多级利用、生产工艺的集成化标准化设计思想;生产过程、产品运输及销售阶段考虑过程集成化和废物的再利用;在流通和消费阶段考虑延长产品使用寿命和实现资源的多次利用;在生命周期末端阶段考虑资源的重复利用和废物的再回收、再循环。
(3)生态环境资源的再开发利用和循环利用。即环境中可再生资源的再生产和再利用,空间、环境资源的再修复,再利用和循环利用。
对于再利用和再循环之间的界限,要认识到废弃物的再利用具有以下局限性:其一是再利用本质上仍然是事后解决问题,而不是一种预防性的措施。废弃物再利用虽然可以减少废弃物最终的处理量,但不一定能够减少经济过程中的物质流动速度以及物质使用规模。其二是再利用本身还不能保证是一种环境友好的处理活动。因为运用再利用技术处理废弃物需要耗费矿物能源、水、电及其他许多物质,并将许多新的污染物排放到环境中,造成二次污染。其三是如果再利用资源的含量太低,收集的成本就会很高,再利用就没有经济价值。
循环经济“3R”原则的排序,实际上反映了20世纪下半叶以来人们在环境与发展问题上思想进步的三个历程:第一阶段,认识到以环境破坏为代价追求经济增长的危害,人们的思想从排放废弃物提高到要求通过末端治理净化废弃物;第二阶段,认识到环境污染的实质是资源浪费,因此,要求进一步从净化废弃物升华到通过再利用和再循环利用废弃物;第三阶段,认识到利用废弃物仍然只是一种辅助性手段,环境与发展协调的最高目标应该是实现从利用废弃物到减少废弃物的质的飞跃。与此相应,在人类经济活动中,不同的思想认识导致形成三种不同的资源使用方式,一是线性经济与末端治理相结合的传统方式;二是仅仅让再利用和再循环原则起作用的资源恢复方式;三是包括整个“3R”原则且强调避免废弃物的低排放甚至零排放方式。
学术界提出了“4R”、“5R”、“6R”原则,如除“3R”外加上“再组织”、“再思考”、“再制造”、“再修复”等等,我们认为这些原则是针对某些不同层次或领域,如管理层面、意识层面或某些行业领域提出的更加具体、具有针对性的原则,具有合理性,但不能取代“3R”原则的基本性和普遍性。
●循环经济是一系统工程,不是单纯的经济问题,但要着眼于经济
循环经济与可持续发展一脉相承,强调社会经济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和谐共生,是集经济、技术和社会于一体的系统工程。循环经济不是单纯的经济问题,也不是单纯的技术问题和环保问题,而是以协调人与自然关系为准则,模拟自然生态系统运行方式和规律,使社会生产从数量型的物质增长转变为质量型的服务增长,推进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它要求人文文化、制度创新、科技创新、结构调整等社会发展的整体协调。
应注意到,实施循环经济是有成本的经济。实施循环经济需要技术、投资、还有运行成本,是建立在资金流动基础上的。实施循环经济不仅要注意成本、资金要素,还必须注意连接物质、能量循环利用在时间——空间配置上的可能性和合理性。实施循环经济是以“3R”为基本原则,在一定条件下将物质、能量、时间、空间、资金等要素有效地整合在一起。

Ⅲ 武汉市阳逻新港建设大约的总投资是多少钱

解读

未来武汉新港啥模样?

循环、绿色、和谐的工业新城

2025年。船行江上,武汉新港长江沿岸,远远可看各种吊装设备正伸展长臂,将油、煤、钢、水泥等货物吊上吊下。

现代化港口背后,是各种先进的制造工厂。原材料从沿海及东南亚地区通过扁平型万吨巨轮经长江运入,直接进入工厂车间。制成品又直接从码头运往东南亚国家出口。

离港区和工厂区不远处,是按宜居模式设计的生活区,不仅配套设施完备,还有大大小小的生态旅游区,让家宛如在画中。

负责《武汉新港规划研究报告》的武汉理工大学教授陶德馨,昨日向记者描绘了若干年后,武汉新港将呈现的诱人景象。

这一美好前景的理论表达,是武汉新港将成为一个循环、绿色、和谐的工业新城。它按中国四大交通枢纽中心来规划,以两型社会和中部崛起为基本思路,统筹考虑了沿江产业、循环经济、交通运输、城市空间布局和绿色物流等各项目标。“与此前的武汉港修编规划和华中航运中心规划相比,武汉新港规划没有就航运谈航运,更具有战略性和前瞻性。”

武汉新港将成为湖北新型工业化、现代化、两型社会的综合试验区,陶德馨将之称为“武汉城市圈试验区的缩影”,在相对集中的长江沿线80公里带状区域内,可以比较容易实现武汉城市圈所提倡的“五统一”,打破行政区划,集中规划、建设、投入,并较易看到示范效应。

十大专业码头打出“组合拳”

尽管结合了交通、流通、现代工业、城乡建设等众多主题,武汉新港的核心内容仍是港口。航运专家认为,水运的结点不是流动的水或船,而是有实在依托的地面的港口,如上海有洋山港,天津有滨海新区。

根据武汉理工大学编制的初步规划,武汉新港的左岸从黄陂区窑头至黄冈市的蔡胡廖,岸线全长59.72公里;右岸从青山区武钢运河口至鄂州市长港出口,岸线全长71.31公里。港区规划用地3225万平方米,其中包括10大港口作业区,190个生产性泊位。

10大作业区展示了未来武汉新港庞大的“组合实力”。

阳逻一作业区。以钢铁和石油化工品运输为主,规划泊位8个,总通过能力665万吨。

阳逻二作业区。以集装箱和水泥运输为主,规划泊位14个,其中现有泊位5个,总通过能力1130万吨,集装箱105万标箱。

阳逻三作业区。该作业区在倒水河以上部分以集装箱运输为主,以下部分以粮食及石油化工品运输为主。规划泊位24个,其中现有泊位1个,总通过能力930万吨,集装箱250万标箱。

林四房作业区。以煤炭、水泥和非金属矿石运输及煤炭物流配送为主,规划泊位19个,总通过能力3615万吨。

唐家渡作业区。以煤炭及化肥、农药、轻工等货种为主,规划泊位27个,总通过能力1110万吨。

武钢作业区。以金属矿石、钢铁运输为主,规划泊位18个,其中现有泊位10个,总通过能力2950万吨。

北湖作业区。以石油、化工及钢铁运输为主。规划泊位32个,其中现有泊位2个,总通过能力2575万吨。

白浒山作业区。以石油、化工及集装箱运输为主。规划泊位25个,其中现有泊位7个,预留集装箱泊位17个,货物吞吐能力788万吨,集装箱260万标箱。

葛店作业区。以机械、材料、工业制成品等运输为主,规划件杂及多用途泊位25个,总通过能力465万吨。

三江作业区。规划以钢铁、矿建材料等为主,规划泊位16个,总通过能力635万吨。

到2010年,武汉新港将基本建成武钢江北基地码头、南顺石油化工码头、阳逻集装箱二期工程、亚东水泥码头、国家稻米交易中心;到2015年,基本建成林四房配煤中心码头、80万吨乙烯配套码头、白浒山作业区、阳逻三作业区、三江作业区、唐家渡作业区;到2025年,全面完成武汉新港建设。

中部通达世界的水上门户

长江航运的一个特点,是5000吨船舶往上游只能到达武汉长江大桥。这意味着武汉新港是长江流域通江达海港口的起始点。

目前南京以下航道,3万至5万吨船舶可直达,实际上成为海港。武汉至南京航线上,通常只能航行5000吨级船舶。武汉新港建成,就将成为中国中部通达世界的水上门户,中国内河最大的国际性港口。

专家认为,快速发展的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吴家山台商投资区、葛店开发区、阳逻开发区、武钢、化工新城等,对武汉新港建设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武汉城市圈及湖北全省都成为武汉新港的直接腹地。通过长江、汉江水路、铁路、公路包括航空,重庆、四川、湖南、陕西、山西、河南等省市,都将成为武汉新港深厚的间接腹地。

陶德馨说,武汉新港做好了交通的硬基盘,将成为中西部地区走向海外的国际港,可汇集中西部腹地水运货物,开通直达日本、韩国、台湾地区、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的国际航线,并提供便利的口岸通关服务。

背景

“首发阵容”:14个项目先行

7日召开的武汉新港规划建设筹备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确定了武汉新港建设将从14个项目起步,概算总投资79.98亿元。这些项目今明两年陆续开工,最迟2015年竣工。它们包括:

南顺石油化工码头。新建2个5000吨级石油化工浮式泊位,建设20万立方米液体化工储存基地,设计年通过能力177万吨。投资5600万元。

武钢江北基地码头。新建4个5000吨级泊位,设计年通过能力433万吨。投资5.3亿元。

亚东水泥码头。新建2个5000吨级散货泊位,设计年通过能力294万吨。投资1.04亿元。

阳逻集装箱二期工程。新建4个5000吨级集装箱泊位,建成后年吞吐能力达到75万标箱。投资10.8亿元。

WIT多用途码头。新建1个多用途泊位(兼顾集装箱与重件),设计集装箱年通过能力10万标箱,货物年通过能力20万吨。投资1亿元。

阳逻三作业区码头工程。规划建设15个集装箱泊位,年设计通过能力250万标箱。投资37.5亿元。

中石油油码头。新建4个5000吨级油品泊位。投资3.6亿元。

全国稻米交易中心配套码头。新建2个5000吨级散货泊位,设计年通过能力109万吨。投资1.8亿元。

林四房配煤中心码头。新建4个3000吨级兼顾5000吨级煤炭泊位(其中3个出口泊位、1个进口泊位),年通过能力1000万吨。投资7.48亿元。

80万吨乙烯配套码头。新建6个2000吨级兼顾5000吨级件杂泊位、3个2000吨级兼顾5000吨级液体化工泊位、1个2000吨级固体危险品泊位、1个3000吨级散货泊位,设计年通过能力650万吨。投资6.5亿元。

左岭化学品码头二期工程。新建1个危化品泊位。投资1.9亿元。

黄冈禹杰物流综合码头。新建3个1000吨级散货泊位,1个5000吨级件杂泊位。投资1.5亿元。

湖北三和管桩综合码头。新建2个800吨级泊位。投资2000万元。

鄂州鸿泰钢铁综合码头。

新建2个3000吨级矿石、钢铁综合码头泊位,设计年吞吐量180万吨。投资8000万元。

亮点

武汉黄冈鄂州三地携手发展

为了推进武汉新港项目,省政府有关部门、武汉市、黄冈市和鄂州市,形成了省市推进、三地联手的合作态势。

这体现在7月7日召开的武汉新港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上,省和武汉市、黄冈市、鄂州市,共同成立了新港领导小组办公室,以负责武汉新港规划发展的具体事务。办公室设在武汉市,武汉市常务副市长袁善腊任办公室主任,经费由武汉市承担。

对于武汉新港的规划,武汉市常务副市长袁善腊、黄冈市副市长龙福清、鄂州市副市长刘立勇都表示,将组织专人专班,在规划、土地、外贸、工业、港口等部门深度对接。黄冈、鄂州市还表示,将调整本地的工业规划,以对接武汉新港的工业规划。

根据对本地长江岸线资源的了解,黄冈、鄂州两市市长还提出,希望能将武汉新港的规划范围有所扩大,以更好地利用长江资源,发展区域经济。

据了解,目前三市的国土管理部门正利用本轮土地修编,了解武汉新港规划范围内的土地状况,以提出土地利用规划的修编建议。同时实现三地土地规划,与长江流域综合规划、防洪规划、航道发展规划、环境保护规划、城镇发展规划的重点对接。

影响

江城经济重心或将东移

长期被视为心头大患的“水”,今年成了湖北振兴经济、促进中部崛起的新载体。

以“亿吨大港,千万标箱”为目标,湖北将在今年8月制订出跨越武汉、鄂州、黄冈三地的全新规划,打造中国内河航运最大码头武汉新港。

这个“巨无霸”式的新港占地3225万平方米,10个港口作业区拥有190个泊位,到2025年,货物吞吐量将达1.636亿吨,集装箱吞吐量达到350万标箱,未来将超过1000万标箱。港区同时规划布局“四大产业集群,二条沿江产业带,四大综合物流中心”的产业园区,和“一轴两心四城”的区域城镇体系,以港口带动产业和城市发展。

有专家分析,这片长80公里的带状区域,将带动湖北及长江流域经济发展,形成中部崛起的一个高地。

作为历史悠久的码头城市,武汉依水而生,九省通衢因水得名;百姓也畏水而居,防洪抗汛是每年夏季的重中之重。近年来,相比铁路、公路和航空的发展,相当于16条京广铁路的长江航道并未得到足够重视和良好利用。如今,能源紧缺、油价飙升,黄金水道低能耗、低占地、低成本、大运量的交通优势凸显。

5月7日,省委书记罗清泉提出,建设武汉新港,将其作为实施中部崛起和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试验任务的重要突破口。

有别于普通港口的是,规划中的武汉新港,不仅是集聚生产要素、服务中部崛起的重要平台,也是促进中部国际贸易发展的内河国际港,是促进临港经济和城市组群发展的先导区,它还是集纳了高速公路、航空、铁路和水运于一体的大型综合交通枢纽。

而未来,武汉新港将形成以港口为点,长江为线,带动中部地区“面”上一批产业集群发展的经济成长新模式。省委副书记、武汉市委书记杨松称其为“芝加哥+亚特兰大”的模样。

在武汉新港的初步规划中,长江沿线将建设综合保税区、经济开发区、物流加工区等产业园区,大力发展临港经济,形成物流、钢铁、化工、能源、造船、新型建材、光电通信和现代制造业等产业集群。

到2025年,货物吞吐量达到16360万吨,集装箱吞吐量达到350万标箱,未来将超过1000万标箱。这相当于每天有至少5000辆大卡车运送6米长标准集装箱从武汉新港出发。

专家认为,这将带动武汉经济重心的东移。

武汉经济目前呈现西南强,东北弱的状况,一个重要原因是西南地区的交通状况明显优于东北地区。在阳逻大桥通车前,从武汉市区通达新洲区及区内的阳逻开发区,都是件困难的事,虽然阳逻与青山隔江而望。

现在情况发展了根本性变化。阳逻大桥建成后,武汉新港规划的南北两岸连成一体,并成为由武汉三环线、武汉绕城高速、106国道、武鄂高速公路、唐家渡长江大桥、沪蓉高速公路等构成的“四纵五横十联线”公路疏港系统的一部分。铁路方面,京九、武九及其间的铁路连接线,形成“工”字形铁路路网。未来还将规划建设阳逻电厂铁路专用线复线、武九铁路至白浒山作业区、北湖作业区铁路专用线等港区铁路专用线项目。

这些交通设施以现代化港口为核心,推动武钢钢材深加工及装备制造产业、80万吨乙烯项目带动的石化工业及下游产业、纺织服装产业、新型建材产业等发展,形成以重化工为主的武汉经济新重心。政府方面还希望以港口建设,带动新城区建设,实现港城互动,促进阳逻新城和武汉化工新城加快发展,形成葛化港口工贸新城、唐家渡港口物流新城等城市组群。

Ⅳ 国家对循环经济的奖励政策

法律分析: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仅靠行政强制手段是不够的,应进一步强化激励政策,必须依法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激励各行各业、各类主体走循环经济发展的道路。这其中应该包括建立循环经济发展的专项资金,对循环经济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给予财政支持,对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活动给予税收优惠,对有关循环经济项目实行投资倾斜,并实行有利于循环经济发展的价格、收费等政策措施。

法律依据:《循环经济促进法》 第四十四条 国家对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产业活动给予税收优惠,并运用税收等措施鼓励进口先进的节能、节水、节材等技术、设备和产品,限制在生产过程中耗能高、污染重的产品的出口。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制定。

第四十四条第二款 企业使用或者生产列入国家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等鼓励名录的技术、工艺、设备和产品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享受税收优惠。

Ⅳ 循环经济平台交六千终身领钱是不是骗人的

一看就是骗人的!区区六千元能有多少收益?还终身领钱!领多少啊?每天有没有一元呢?请记住天上不会掉馅饼。如果要投资,年息五分是比较正常的,收益越高风险越大。试想如果你投入的钱人家拿去投资,做什么生意能支付你的利息收益?如果你想不明白,就不要投了。

Ⅵ 什么是“循环经济”

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

循环经济与可持续发展一脉相承,强调社会经济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和谐共生,是集经济、技术和社会于一体的系统工程。循环经济不是单纯的经济问题,也不是单纯的技术问题和环保问题。

而是以协调人与自然关系为准则,模拟自然生态系统运行方式和规律,使社会生产从数量型的物质增长转变为质量型的服务增长,推进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它要求人文文化、制度创新、科技创新、结构调整等社会发展的整体协调。

(6)循环经济投资多少钱扩展阅读

循环经济意义:

1、发展循环经济是缓解资源约束矛盾的根本出路。

我国资源禀赋较差,虽然总量较大,但人均占有量少。国内资源供给不足,重要资源对外依存度不断上升。一些主要矿产资源的开采难度越来越大,开采成本增加,供给形势相当严峻。为了减轻经济增长对资源供给的压力,必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

2、发展循环经济是从根本上减轻环境污染的有效途径。

当前我国生态环境总体恶化的趋势尚未得到根本扭转,环境污染状况日益严重。水环境每况愈下,大气环境不容乐观,固体废物污染日益突出,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低、农村环境问题严重。大力发展循环经

济,推行清洁生产,可将经济社会活动对自然资源的需求和生态环境的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从根本上解决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

3、发展循环经济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措施。

目前我国资源利用效率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然较低,突出表现在:资源产出率低、资源利用效率低、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低、再生资源回收和循环利用率低。

实践证明,较低的资源利用水平,已经成为企业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和竞争力的重要障碍;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增强国际竞争力,已经成为我们面临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4、发展循环经济是以人为本、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本质要求。

传统的高消耗的增长方式,向自然过度索取,导致生态退化、自然灾害增多、环境污染严重,给人类的健康带来了极大的损害。

要加快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要真正做到这一点,必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工业化道路。

Ⅶ 循环经济在中国的实际运用

科学治理打造环保企业太钢循环经济"循"出环境友好

昔日的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浓烟滚滚,灰雾蒙蒙,资源消耗巨大,浪费十分严重。几年以前,一家国外的不锈钢企业欲在中国寻找一家合资企业,国家有关部门向他们推荐山西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他们派人对太钢作了考察后得出结论:"太钢污染严重,环境较差,不适宜合作。"面对此种情况,太钢领导班子认真总结、分析了自身存在的各种问题,在政府的倡导下,决定全面推行循环经济发展。他们确立了新的理念:"资源有限、创造无限","废气物是放错了位置的资源","技术创新是资源高效利用的钥匙","钢铁企业是清洁资源和资源再制造与转换的中心"等等,制定了创造环境友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和方针,构建物质循环新流程,先后投资12亿元,实施了30多个环保项目。

过去,太钢一年最多耗水达1.5万吨,常常因缺水而导致停产。为此,太钢先后投资兴建了3个废水处理系统,日处理能力达到14万吨,减少了新水消耗。工业污水膜系统从2004年初投入运行后,到2005年10月底,共生产盐水785万吨,吨水成本仅为2.5元,产生直接经济效益2355万元。循环用水,使太钢从废水中"循"出4000多万元。

太钢是山西的煤、焦、电等的消耗大户,为此,太钢在实施循环经济中不断改进工艺和技术,实施集约化生产。太钢4#高炉在2000年扩容大修时,增设热风炉烧炉装置,用煤气、助燃空气双预热技术,将煤气和助燃空气由常温提高到250℃~300℃,风温由过去的1000℃提高到1100℃,降低焦煤比约17千克/吨。2001年7月,该公司投入使用发电新项目,到2005年初回收电3110万度,创造经济效益635万元。与此同时,太钢还引进了许多新设备。他们从法国引进了2台20辊吉米尔轧机,对不锈钢生产线实施全线优化生产;目前正在新建的年产150万吨不锈钢工程,将形成年产300万吨不锈钢的生产能力,并淘汰了一批高能耗、高污染的落后设备。目前太钢已经在生产中形成煤气回收--余能利用--淘汰落后设备、工艺--引进先进设备、创新工艺--优化不锈钢生产线--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良性循环。

他们还注意过程控制、管理挖潜,从节约和再生中提高物资利用率。太钢有个尖山铁矿,选矿标准过去一直在20%以上,低于此标准的都被当作垃圾仍掉。后来他们经过分析,确定该矿矿藏中的磁铁品位为15%~20%的约有1595万吨,如果选矿标准下降5个百分点,可延长铁矿开采寿命3.86年,每年可多开采79.77万吨铁。经过技术人员的研究,尖山矿找到了节约资源的门路,实现了选矿标准下降5个百分点。从2004年9月底到2005年9月底,该公司累计回收低品位矿石906万吨,多生产铁精矿粉205.95万吨,增加经济效益4亿多元。

目前,太钢吨钢耗水从23吨下降到7.3吨,仅此一项一年节约成本1000多万元。吨钢的综合能耗从1194千克标煤/吨降低到871千克标煤/吨,下降了37%。去年1月至11月,太钢的钢产量同比增长13.23%,其中不锈钢增长40.23%;销售收入同比增长37.11%,利润同比增长24.55%。循环经济不仅给了太钢人一个优美的生活环境,而且让太钢人的腰包也越来越鼓。今天的太钢,绿树成林、流水潺潺,蓝天白云与新瑞祥和的人们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

Ⅷ 想做废品回收行业,前景怎么样需要投入多少

废铜回收行业相关公司:江西铜业(600362)、铜陵有色(000630)、云南铜业(000878)等

本文核心数据:中国废铜供应量、中国废铜进口批文核定进口量、中国再生铜产量等

废铜回收是铜产业链的衍生环节

铜是一种可回收再利用的有色金属,因此从铜产业链的终端消费往下也衍生出了废铜回收企业,废铜拆解厂与废铜加工企业,他们通过回收再利用使得废铜又重新回到的铜产业链的中游和初端消费里面。废铜主要应用在冶炼和精炼中,其生产的铜产品再应用到铜线工厂等,但也可以将废铜直接应用在铜线工厂、铸造厂和黄铜工厂等。在铜加工厂商生产的铜最终产品将应用在建筑、电力电子、工业器械、交通、消费品等行业,在铜产品的使用过程中又将产生废铜,废铜经过回收又将再一次循环使用。

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再生资源行业发展前景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Ⅸ 新闻经常说的“循环经济”是指什么来源是哪里

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规律重构经济系统,使经济系统和谐地纳入到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的过程中,建立起一种新形态的经济。

循环经济在本质上一种生态经济,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知道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具有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特点。所有物质能源可在不断循环中得到持久利用,将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影响降到最低。

循环经济需要遵循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三大原则,缺一不可。减量化是从预防阶段就开始减少废弃物,而不是在废弃物产生之后再采取措施;再利用是过程性技巧,尽可能多次使用物品,避免过早造成垃圾,资源化是将废物利用,将废弃物再次转换成资源进行利用,能够减少废弃物。

(9)循环经济投资多少钱扩展阅读:

注意事项:

1、必须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循环经济观,这是发展循环经济的基本前提在整个发展循环经济的过程中必须改变观念,树立资源不断循环利用的理念,要着眼于经济,政治,文化,生态环境,自然资源等各个方面作为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的整体加以考虑。

2、正确看待整个生态链中的物种和资源所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不能随意破坏资源,无节制的利用和浪费资源,要将自然作为赖以生存的基础,维持其良性循环,否则必然会威胁到自身的生存和发展。

3、要合理利用科学技术,一方面要考虑对自然的开发能力,另一方面要考虑对生态系统的修复能力,成为有益于环境的技术。

Ⅹ 神信循环经济示范产业园一期I程在那里

该项目位于陕西省榆林市神木县锦界工业园区内。
该项目位于榆林神木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规划占地面积4150亩,项目由山东信发集团投资建设,总投资621亿元。
一期项目计划2021年完成投资56亿元,2023年10月建成,建成后可实现税收40亿元,带动就业3500余人,亩均产值447、7万元。

阅读全文

与循环经济投资多少钱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什么烟健康适合长期口粮 浏览:327
怎么区分同事间的关心和爱情 浏览:620
82年男狗和84女年鼠相配婚姻如何 浏览:207
夭生一对幸福家指什么肖 浏览:194
搜集民间故事是什么意思 浏览:616
退出婚姻怎么写为什么老公叫我写 浏览:838
火山讲故事怎么赚钱 浏览:259
父母爱情姑姑锁门是多少集 浏览:9
什么叫事业改为企业 浏览:107
什么是实体经济推广 浏览:389
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怎么发展 浏览:309
如何看事业编制改革 浏览:984
怎么考各地的事业编制 浏览:896
初中健康测评在哪里做 浏览:315
67年婚姻怎么样 浏览:821
讲了两个问题人为什么不幸福 浏览:775
健康玫瑰是什么 浏览:503
健康码是如何知道去过哪里 浏览:16
为世界人民谋幸福的使命怎么理解 浏览:338
锦州经济总量是多少 浏览:5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