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经济状态 > 中国的区域经济政策有哪些

中国的区域经济政策有哪些

发布时间:2022-11-22 11:33:54

㈠ 经济特区都有哪些优惠政策

范围:深圳、厦门、珠海、汕头、海南省。

1、特区企业减税。特区内外商投资企业和设立机构、场所从事生产经济的外国企业,减按15%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2、特区银行减免税。特区内外资银行、中外合资银行等金融机构,投资1000万美元以上,经营期10年以上,减按15%征收所得税;并从获利年度起,第一年免税,第二年和第三年减半征收所得税。

3、老市区特定企业减税。在特区内的老市区,设立从事技术、知识密集项目;投资在3000万美元以上,回收期长的项目;能源、交通、港口建设项目的生产性外商投资企业,减按15%征收所得税。

4、老市区企业减税。在特区内的老市区设立外商投资企业,减按24%征收所得税。

5、特区服务性企业减免税。特区内的服务性外商投资企业,投资500万美元、经营期10年以上的,从获利年度起,第一年免征企业所得税,二、三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

6、特区企业减免税。特区各类企业,从事生产性行业,经营期10年以上的,从获利年度起,第一年和第二年免征企业所得税,第三年至第五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

7、外商分得利润免税。特区内合资企业的外资方,从企业分得利润汇出境外时,免征所得税。

8、出口企业减税。特区内外商投资产品出品企业(出口产值占70%以上)减按10%征收所得税。(细则第75条)

9、海南特区企业减免税。海南经济特区设立从事港口、码头、机场、公路、铁路、电站、煤矿、水利等基础设施和农业开发经营的外商投资企业,经营15年以上的,从获利年度起,第1年至5年免税,第6年至10年减半征收所得税。

(1)中国的区域经济政策有哪些扩展阅读:

特区发展

一、制度兼容、演进与经济绩效

正式制度的目标取向与组织中个人的利益偏好是否一致决定了正式和非正式制度是否兼容,两者的兼容与否决定了组织和经济运行的交易成本,而交易成本的大小最终决定了经济绩效的影响,主要通过激励、监督费用和强化成本三方面进行。

一是当一个组织的正式规则与子群体中的成员的偏好和利益一致时,将会大大提高组织的经济绩效。组织中的成员受到一种自我激励,这种激励通过正式制度的确立而更加明确。而当博弈的正式和非正式的规则一致时,它们将相互强化。

二、WTO规则与特区制度兼容、经济绩效

加入WTO,中国面临WTO规则与中国现存制度的兼容问题。提高制度的兼容性,增强整个制度的经济绩效已成为当务之急,即使中国的经济特区也不例外。

WTO规则的变迁、演进具有“诱致性变迁”与“强制性变迁”的双重性质,是两种正式制度的制度结晶体。但对加入WTO者来说,则明显具有“强制性变迁型”正式制度的特征。

尤其对市场经济不发达国家即发展中国家这种表现更加明显,而加入WTO者本国原有的制度则具有非正式制度的特性。因此,两者既存在着相容的可能性,也存在着不相容的可能性。

三、强化经济特区的制度兼容性,保持经济特区的高绩效

与WTO正式制度比较形成的各国的制度虽属“非正式制度”,但各国的制度又存在着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之分。

加入WTO国家的制度兼容,将面临WTO规则与本国的正式制度兼容和与本国非正式制度的兼容两方面的难题。而由于WTO制度具有“强制性变迁型”正式制度的特性。

决定了加入WTO国家的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均居于屈从地位,并应努力改变本国现存制度,以适应WTO制度,强化整个制度的兼容性,达到加入WTO提高经济绩效的目的。

㈡ 和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党和国家都采取了哪些方针政策

1、进一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增强民族地区发展后劲。

国家将坚持区别对待、分类指导,进一步完善投资政策,引导各类投资更多地投向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要在一定时期内提高国家建设资金投入民族地区的比重,提高对公路、铁路、民航、水利等建设项目投资补助标准。

2、不断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增强民族地区自我发展能力。

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是民族地区加快发展的重要途径。国家将采取有力措施,支持民族地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深化优势资源转化战略,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努力形成传统优势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协调发展的新格局。

3、大力发展社会事业,支持民族地区保障和改善民生。

国家大力支持民族地区加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服务体系。优先发展教育。加大中央财政对民族地区农村义务教育转移支付力度,提高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水平。

积极稳妥地推进农牧区和偏远地区适当集中办学。加快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逐步提高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补助标准。继续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加大对民族地区支持力度。

4、继续做好扶贫开发工作,优先解决特困民族地区的贫困问题。

深入推进开发式扶贫,逐步提高扶贫标准,有序开展移民扶贫,逐步实现农村低保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支持少数民族比较集中的牧区、边境地区开展扶贫开发,积极推进游牧民定居和农村牧区危房、茅草房、杈杈房改造工程,切实提高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5、加快建立健全生态保护和资源开发补偿机制,促进民族地区可持续发展。

加强民族地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事关国家的生态安全。国家将抓紧建立健全生态保护和资源开发补偿机制,促进民族地区生态环境整体趋好。着力推进西北草原荒漠化防治区、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区、青藏高原江河水源涵养区、西南石漠化防治区、重要森林生态功能区建设,基本形成国家生态安全屏障体系。

6、进一步加快人才资源开发,为民族地区加快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加快发展,人才是关键。国家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支持民族地区加大人才资源开发力度。制定实施民族地区人才资源开发专项规划。继续实施东部城市对口支持西部地区人才培训、公务员对口培训、西部地区管理人才创新培训等重点人才开发工程。

继续实施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培养计划。加快民族地区人力资源市场建设,提升人才开发和人才吸引服务能力,推进人才服务工作。

7、切实加强民族团结,为民族地区加快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民族团结、社会稳定,是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的重要前提和保障。要严格执行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认真贯彻民族区域自治法,切实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益。

8、加快建立健全促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的保障机制。

支持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加快发展,是中央的一项基本方针,也是推进西部大开发的首要任务。各级政府要把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摆上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进一步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完善相关制度,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2)中国的区域经济政策有哪些扩展阅读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少数民族人口一亿多,民族自治地方占国土总面积的64%,西部和边疆绝大多数地区都是少数民族聚居区。

这一基本国情决定了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发展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是我国现阶段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任务,不仅关系我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实施,关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实现,而且关系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边防巩固,关系国家的长治久安。

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发展。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站在落实“两个大局”战略思想的高度,把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采取了一系列重要举措。

这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一个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把支持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加快发展作为一贯方针,重点在政策、资金、体制机制上采取有力措施,务求在促进科学发展、改善民生上取得明显成效。

㈢ 民族经济政策有哪些

法律分析::民族经济政策有以下内容:第一,加强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建设。每年,国家、省、市三级财政设立少数民族发展资金,用于民族聚居地区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建设。第二,实行对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优惠政策。每年由中国人民银行安排贴息贷款用于民族用品和清真食品定点生产技术改造和产业发展。第三,组织扶贫攻坚,帮助少数民族贫困地区摆脱贫困。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是国家组织扶贫攻坚的重点扶持对象。国家对少数民族贫困地区采取的特殊政策主要是:放宽标准,扩大扶持范围,加大扶贫力度,在扶贫资金和物资的分配上重点向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倾斜,安排专项扶贫资金。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四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和谐关系。禁止对任何民族的歧视和压迫,禁止破坏民族团结和制造民族分裂的行为。国家根据各少数民族的特点和需要,帮助各少数民族地区加速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都有保持或者改革自己的风俗习惯的自由。

㈣ 我国的经济政策有哪些啊

你好 财政政策将由“稳健”转为“积极”,重点要以扩大消费需求为核心,以加快改革为重点,综合运用各种财政手段,配合金融政策和其他手段,来改善经济结构和拉动经济增长。
首先,加大对民生的投资力度。导致目前中国居民低消费倾向的主要根源是住房、教育和医疗。根本原因就是长期以来财政支出中对经济建设投资占的比重较高,对关系民生的社会公共支出较少。
其次,通过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改善经济结构。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加快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支持高技术产业化、服务业发展以及产业技术进步。坚决控制高耗能、高污染的产业,增加节能减排投入力度,支持重点节能减排工程建设。投资找青牛贵金属。
第三,积极减税,促进企业投资和居民消费。减轻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税收负担,通过减轻企业负担扩大投资,促进经济增长;
这样可以么?

㈤ 简述区域经济政策的功能

我国的区域经济政策主要是为了实现国家经济发展计划而制定的,所以,它的基本功能就是
(1)对全国区域经济发展进行统筹和协调,指导各个区域的经济的发展,把每个区域都纳入到全国经济发展之中,充分发挥地区间的优势和潜力,为全国经济发展做贡献;(2)根据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短期利益服从长远利益的原则,协调各个区域的经济发展与全国经济发展的关系,以及重点发展区域与其他区域发展的关系;(3)根据平等互利、分工合作、共同发展的原则,协调区域之间经济发展关系,推动区域之间分工与合作;(4)根据加强民族团结、增强国家凝聚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协调的原则,协调经济发达区域与经济欠发达区域之间的关系,促进经济欠发达区域的经济发展。

㈥ 国家经济政策有哪些

12月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2020年经济工作。从会议传递出的信息看,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提高宏观调控的前瞻性以及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成为明年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向。

动向一、经济稳中向好趋势没变,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仍是明年助力经济发展的“两翼合力”。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变。”政治局会议首先定调了明年的经济基本趋势没有改变,同时,会议提出要用辩证思维看待形势发展变化,增强必胜信心,善于把外部压力转化为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强大动力,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

这意味着不管明年的经济形势如何变化,都要继续做好两件事: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这两件事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两翼合力”。

一方面,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及重点领域改革。进一步巩固去产能成果,推进优化存量,加快“僵尸企业”出清,统筹推进资产债务处置、兼并重组、转型升级等工作;加快培育发展新产业、新产品、新技术、新业态,并推动传统产业在优化升级中形成新动能;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平衡好稳增长和防风险的关系,精准有效处置重点领域风险,深化金融改革开放,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另一方面,着力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对外开放是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的重要动力。近年来,中国显着加大了对外开放力度,采取了一系列重大的推动开放措施。明年,高水平对外开放仍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依托。

动向二、宏观政策继续保持稳健,但“精准滴灌”力度将加大。

在当前国内外形势相对复杂的情况下,如何保持明年经济基本面的平稳也对宏观调控提出了更高要求。

因此,政治局会议明确,要坚持宏观政策要稳、微观政策要活、社会政策要托底的政策框架,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提高宏观调控的前瞻性、针对性、有效性,运用好逆周期调节工具。

此次针对宏观调控用的几个并列词:“前瞻性、针对性、有效性”,意味着宏观调控在保持定力的同时,将更加注重对关键问题的精准施策,“精准滴灌”的节奏与力度有望加大。

动向三、高质量发展走向纵深,区域经济发展将提速。

2018年12月份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的2019年七大重点工作任务中,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位列首位。

在此次政治局会上则提出,要加快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推动农业、制造业、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提升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从此前单提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到此次提及覆盖三大产业的“农业、制造业、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意味着高质量的发展体系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范围更广,要求更全面。未来国内政策也将更加聚焦提升行业高质量发展,使这些行业的供给质量与需求结构升级更好地匹配。

此外,在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同时,会议也提出要“推动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笔者认为,明年区域经济的发展将会迎来大提速。

从今年政策的发布来看,区域经济发展已取得政策的大力支持,今年2月份,《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规划近期至2022年,远期展望到2035年。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有利于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发展新动能、实现创新驱动发展,为我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不断增强提供支撑;今年12月1日,《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正式发布,成为引领全国高质量发展、完善我国改革开放空间布局、打造我国发展强劲活跃增长极的重大战略举措。

㈦ 改革开放后,我国相应调整了区域经济政策的原因是什么

1、首先国际分工的深化和经济生活国际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是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主要经济基础。
2、其次经济发展不平衡和世界经济多极化是区域经济一体化形成的重要原因。
3、最后当代世界市场竞争的日益剧烈是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直接动因。

㈧ 2014年我国政府实行了哪些宏观经济政策

2014年宏观经济政策取向也已浮出水面,综合各方面的信息,我们对2014年宏观经济政策走向分析判断以下。
1、深化改革:经济政策的总纲
2、稳中求进:宏观调控政策的主基调
3、结构性色采更浓:积极财政政策的新内涵
4、增强前瞻性、针对性和协同性:稳健货币政策的基本取向
5、区分对待、公平竞争:区域政策的特点
6、激活民间气力:扩大内需的着力点
7、以人为本: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核心
8、集约用地、保护农民利益:土地政策的主要方向
拓展资料:
一、2020年经济回顾:
1,中国是唯一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 2020年中国GDP有望破百万亿 近几年,我国着力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持续打好三大攻坚战,统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扎实做好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工作,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发展水平迈上新台阶,发展质量稳步提升。
2,2019年中国GDP现价总量为986515亿元,比上年增长6.0%。 2020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巨大冲击和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环境,各地区各部门科学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有力有效推动生产生活秩序恢复,工业服务业继续回升,投资消费不断改善,国民经济持续稳定恢复。初步核算,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72278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0.7%。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下降6.8%,二季度增长3.2%,三季度增长4.9%,总体来看,前三季度国民经济增长由负转正。
3,随着经济运行逐步恢复常态,全年经济有望保持一个较好的增长水平。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兼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_表示,当前中国经济持续恢复稳定回升。宁吉_指出中国经济展现强大防险能力、抗压韧性和发展活力。经济实力大幅跃升,预计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00万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连续两年超过1万美元;预计2020年我国经济增速2%左右,成为全球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

阅读全文

与中国的区域经济政策有哪些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不要等老了才明白幸福是什么 浏览:209
小美女你还好吗现在在哪里 浏览:467
怎么才能开创自己的事业 浏览:344
爱情这么难的东西为什么要放弃 浏览:606
属猴女和属牛婚姻怎么样 浏览:648
属龙的和什么婚姻相配 浏览:484
19中国经济增速多少 浏览:9
爱情什么价dj版完整版 浏览:390
香港美女演的电影有哪些 浏览:757
互联网事业群什么意思 浏览:815
美女大纸的纸经怎么写 浏览:536
黔西幸福村怎么去 浏览:379
什么是爱情中的分寸 浏览:287
腾讯视频怎么聊天才算爱情 浏览:514
事业单位换算是什么意思 浏览:252
舒茶哪个区的美女 浏览:362
咏叹调你可知道什么叫爱情 浏览:553
半途婚姻适合做什么 浏览:609
食神重叠婚姻如何 浏览:88
什么是白月光的故事 浏览: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