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如何处理好发展经济、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与实现社会公平三者的关系
这三者的关系不是对立的,而是统一的。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应该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与实现社会公平。因此,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必须始终不移的跟党走,
⑵ 经济决定道德吗
在同等条件下,经济决定道德;但是幸福感很多时候也是对比出来的,不完全是经济条件是否好,而是对比经济是否好
延安时期,首先是个全国内乱的时期,我党宣传做的好,另外现实讲,除了延安,外面不是国民党统治区就是日本统治区,日本和国民党笼络的都是上层,地主资本家,农民和贫困的人过得更不好,所以对穷人来说,延安是个好地方。在其他地方,穷人和富人的差价非常大,而在延安,至少是均分土地,大家都一样,相对其他地方,延安就是好地方。在加上宣传,大家都认为,跟着党,就会更好,就会比现在更富足,人人都能吃饱(当时认为就很好了)
现阶段,有网络了,所以接触的信息更多。普通人既可以了解到外国的情况,也更容易了解到负面情况。以前坏事可能就一个村知道,现在坏事可能几天时间就传遍全网。幸福感,很多时候是对比出来的,当你觉得别人过得比你好,比你轻松的时候,幸福感就会降低。而道德水平,一方面因为不公平的心理,可能心理失衡,觉得和我无关导致的道德下降,另外一方面,扶不起,某些坏了的老人抢要求让座,见义勇为被刑拘等等一些网络新闻,也导致大多数人为了自保,而变得冷漠,最后导致了道德滑坡。这种道德滑坡,不是因为经济,而是没有法律维护公平,道德,才导致的滑坡
⑶ 怎么看待公正与道德
公正是法律和道德共同的价值追求,二者的意义上的公正有异有同。法律和道德同为社会规范的方式,其价值观念和态度对于社会的走向有着重大影响,其相互作用和影响对于二者价值实现不可缺失。
⑷ 道德是什麽公平又是什麽
道德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与规范,具有认识、调节、教育、评价以及平衡五个功能。道德往往代表着社会的正面价值取向,起判断行为正当与否的作用,然而,不同时代与不同阶级,其道德观念都会有所变化。从目前所承认的人性来说,道德即对事物负责,不伤害他人的一种准则。
公平:公正,不偏不倚。一般是指所有的参与者(人或者团体)的各项属性(包括投入、获得等)平均。公为公正、合理,能获得广泛的支持;平指平等、平均。
公平一般是在理想状态实现的,没有绝对的公平。
现代社会和道德提倡公平,公平也是各项竞技活动开展的基础。但真正意义上的公平是不存在的,公平一般靠法律和协约保证,由活动的发起人(主要成员)制定,参与着遵守。
⑸ 求解:和谐社会,道德先行还是经济先行
和谐社会,我认为应该是道德先行。 俗话说:名不正,则言不顺。什么是和谐社会?“和谐社会”包括社会关系的和谐及人与自然的和谐两个方面,但主要是指社会关系的和谐。和谐社会,即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用社会运行论的术语来说,就是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社会。 首先,我们必须承认,和谐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历史上迄今尚未出现的理想型社会,是世界各国和全人类所共同盼望的奋斗目标。所以我们今天讲的是:构建和谐社会,是道德先行还是经济先行。而和谐社会形态的三大构成要素就是一、富裕的物质生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需基础。二、普遍的精神文明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条件。三,和谐的人际关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核心要素。 我方认为:和谐社会,道德先行。理由如下: 第一,从人类发展史来看,为什么直到现在才提出来“和谐社会”这个理念。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当今社会,经济已不再是人类生活的绊脚石,富裕的物质生活已经不能满足人类的要求。然而,由于经济发展一直都是社会发展的主流,而且商人之间尔虞我诈,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日益金钱化,金钱能使鬼推磨,道德成为有素养的人的墓志铭。所以社会迫切需要道德来镇压这股邪恶之风,才提出来要构建和谐社会。从动机而言,提倡道德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当务之急。 第二,普遍的精神文明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条件。怎样提升精神文明?教育,学习,大力宣传都能提升精神文明。文明需要一个文明的条件,要是我们让经济先行,这个社会还会是一个拜金主义社会,文明还是得不到人们的重视。反之,若是让道德先行,大家都会尊重知识,尊重我们人类精神的代表—学者。这样,我们的精神文明才能得以推广,普及。 第三,和谐的人际关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核心要素。固然物质文明经济建设快速发展、精神文明制度建设显着进步,但在人际关系上的社会现状与“诚实信用、互尊互爱” 的和谐社会形态之间,存在着更大的差距。人际关系的和谐必须建立在双方互相尊重的基础上。在我们心中有一杆秤,只有道德占据我们的心窝,我们才会为他人着想,尊重他人,才能信任他人。经济第一,你心中还会有其他人吗?我们人与人之间还能和谐吗? 我感觉大致可以从这几个方面来谈,不过思考还是不深入,希望对你们有所帮助,要是你能把最终的立论发上来,那就太好了。
⑹ 经济利益和企业道德哪个更重要
企业道德与企业经营,这是一场博弈,优秀的企业能够很好地去平衡。但是,道德作为一种软性的要素,必须融入到企业的经营管理中,才能真正地体现它的作用。信誉是企业竞争的无形资产,是企业发展的生命。
道德经营与企业利益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动态关系。企业讲道德未必能带来利益,但是,讲道德与利益也不是截然对立的,在一定条件下是可能一致的,特别是当我们从整体的、长远的眼光来看待利益的话。
(6)公平和道德经济哪个好扩展阅读:
企业必然是要追求利润的,这是特定性质决定的,同时,它又应该讲求伦理,这是社会的要求。由于企业既有赢利的责任,又有讲道德的责任,怎样使两者同时并举,特别是怎样做到两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是摆在经营者面前具有挑战性的任务。
也正因为道德经营与企业利益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关系,且企业既要追求利润又要讲道德,所以有必要分析不道德行为的可能的危害,探究道德与利益结合的可能性及实现途径。
⑺ 公正和公平有什么区别
公平是一个社会学名词,公是为大家,大多数,平指平等。《管子·形势解》有“天公平而无私,故美恶莫不覆;地公平而无私,故大小莫不载。”在法律上,公平是法所追求的基本价值之一;经济学中,公平指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间收入差距不能过分悬殊,要求保证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需要;社会层面的公平,则是经济利益、政治利益以及其他利益等在全体社会成员之间合理而平等的分配。从词义上讲,公平是公正不偏袒,其表现在权利、分配、机会和司法的合理性。公正是伦理学的基本范畴,即公平正直,没有偏私。《荀子·正论》有“故上者下之本也,上宣明则下治辨矣;上端诚则下愿悫矣,上公正则下易直矣。”由于没有偏私是要依据一定的标准而言,所以公正是含有一定价值标准的价值判断,这个标准一般为当时的法律。每个社会都有各自的公正标准,因此公正并不必然代表“同样的”、“平等的”。
仅从字义上,就可看出公平与公正具有一定的联系,但是公平是对某结果的客观评价,用以表示对各比较方而言都是正义的;而公正则更倾向于主观评判,多是从裁判者的角度来定义。相较之下,公平更客观。公平是实质上的一种平等,而公正则是在一定评判标准下的公平正直。
科学研究需要公平的学术环境。除了自身的综合实力以外,科技工作者获得学术研究的机会应该是公平的。科技评价也应该基于公正、公平的原则,两者既有区别性也有统一性:
科技评价的公平性更多是从科研参与者的角度展开,其主要体现在,应该以同行同类评价为基础,应用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类研究成果如果用基础科学基础研究那一套评价指标去评价,显然是很不合理的。然而由于科技管理部门的简单管理思路,我国高校长期以来形成的科技评价机制具有明显的统一、量化特征,评价指标单一化、评价标准定量化、评价方法简单化、评价结果功利化的倾向又比较严重,分类评价实施不到位,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科技评价的公平性。
⑻ 怎样理解市场经济应该是道德经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道德建设的关系,直接影响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道德建设的发展。 一方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赋予了人们新的道德观,为道德建设提供了物质基础,并利于人与人之间结成平等友爱的关系。 另一方面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为市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促进了市场经济的发展。 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同时也是道德经济。市场经济与道德并不冲突。主要表现在: 首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身具有道德的合理性。普遍的观点认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身就是道德经济。市场经济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结果,是人类社会在一定时期内的经济规律。因此,市场经济并非是资本主义社会所特有的经济现象,而是纵跨了几种社会形态的经济现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市场经济。社会主义的本质和原则决定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建立在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基础之上的,是以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并最终达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目的的。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联系在一起,决定了社会主义的价值取向必然是在坚持等价交换。尊重物质利益原则的同时,把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统一起来,社会主义道德性质必然是社会主义经济关系与社会进步要求的集体主义精神的统一,从而真正实现社会的经济发展和道德进步、经济尺度和道德尺度的真正统一。 其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作具有道德的必然性和必要性。市场经济是利益驱动型经济,是主体多元型经济,因而很难完全避免商业投机行为。但是,规范的市场经济同时也是公平竞争型经济、质量效益型经济和法制纪律型经济,是文化含量越来越高的经济形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为一种崭新的经济模式,其运行秩序要求在绝大多数社会成员的道德价值之中实现,所以道德必须介人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生成和运作过程,并在其中发挥充分的调控作用。与此同时,人们选择市场经济本身,就是为了更好地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最终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因此,在人们选择市场经济的目的中,就已经包含了道德上的根本要求。市场经济不是目的,而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有效手段。在当代社会,经济活动的日益复杂性、广泛性和频繁性越来越显示出道德对社会的深刻影响。因而规范经济行为不仅成为法律频频涉及的热点,也成为道德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市场经济需要道德的支撑,道德规范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规定。 第三,市场经济与道德建设相互促进、共同生长。马克思主义认为,道德归根结底是由经济决定的,经济的发展必然引起道德观念的变化和发展。从人类道德发展的大趋势看,道德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趋于进步的。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不断得到完善,社会主义道德必然日臻高尚。一方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存在和发展将日益成为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基本原则的新的社会主义价值体系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经济基础,另一方面,弘扬这种社会主义的价值精神又成为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发展的内在要求。 因此,我们不应该单方面注重经济建设或道德建设,他们应该统合于具有中国特色市场经济建设的大环境下, 我们所要建立的道德体系,应当是适应和促进市场经济发展,同时又引导和超越市场经济的。道德建设要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政治制度相适应,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转和健康发展提供动力支持。而经济的建设也应该是在道德体系所容许的范围内有序有度的发展。
记得采纳啊
⑼ 和谐社会建设中,经济建设与道德建设哪个更重要
道德建设应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并重。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道德建设的关系,直接影响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道德建设的发展。一方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赋予了人们新的道德观,为道德建设提供了物质基础,并利于人与人之间结成平等友爱的关系。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对道德建设有双重影响。
其积极的影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不仅推动了经济和社会的迅速发展,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打下了深厚的物质基础,同时,也增强了人们的自主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民主意识和开拓意识,
对转变人们的观念、提高全民族的素质起到了重要作用,有利地推动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其消极影响是:
市场经济是利益驱动经济,对物质利益的过度追求,或把市场经济原则扩大到社会生活的一切领域,都会导致道德领域评价标准的迷失,表现为极端个人主义、拜金主
义、享乐主义伦理观的盛行,以及以权谋私、权钱交易等腐败现象的出现。这些元疑增大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难度。
因此,我们不应该单方面注重经济建设或道德建设,他们应该统合于具有中国特色市
场经济建设的大环境下,我们所要建立的道德体系,应当是适应和促进市场经济发展,同
时又引导和超越市场经济的。道德建设要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政治制度相适应,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转和健康发展提供动力支持。而经济的建设也应该是在道德体系所容许的范围内有序有度的发展。
⑽ 经济决定道德吗
一般观点认为,经济没有道德与不道德之分。事实上,经济不仅讲究道德层面的公平公正原则,也具有法律层面的规范特性。国家,会打击违法的经营体系。市场,也会淘汰不道德的假冒伪劣物品。道德与法律对于经济层面的综合体现是:
1.道德决定经济。经济作为一种社会活力的体现,归根到底是由道德的基础平台决定的,是一定综合形态的反映。无论何时,公平公正的道德观念的基础都不会产生变化,维护公平公正的基础平台,有利于推动社会经济的提升和发展。
2.道德作为调整人们利益关系的规范,对经济发展的正面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道德规范是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2)良好的社会道德环境有助于经济效益的提高;道德对经济的发展方向具有引导作用。
(详情参见“醉梦依稀”诗词吾爱中的“帖子”栏目的[茶馆闲话]《经学》一文)
经济的基础,是建立在公平公正的道德基础平台架构之上的。所以,以“道德决定经济”的视角,更能理性而条理分明地解释经济中为什么会出现历史性的争论状况:
1.‘代价论’中道德沦丧和道德失范的现象。不是经济本身催生的,而是人性中没有底线的‘贪婪私欲’根源产生的现象。因为贪婪的浸蚀,所以人们的道德元素就会消退。准确说来,这种‘代价论’不是‘道德代价论’,而是‘贪婪代价论’。
‘贪婪代价论’有时还是国际性的,比如国际经济中的‘剪羊毛’。贪婪让道德滑落的最终代价,会回过头来反扑在人们的身上,让人们的经济贬值,让人们生活的社会环境,存在不安定的负面因素。‘代价论’中,其实公共道德和相应的市场经济都同是被动的一方,需要国家层面的维护。
这种‘代价论’不是必然的,而是可以约束和节制的。地球上的每种事物,因为外界不可忽视的因素作用,常常都有利弊相兼的一面。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对于经济中,人性的贪婪私欲因素介入层面:如果道德与法制层面约束抑制得当,恶性的贪婪私欲因素就会消退;如果无法约束和节制,道德的基础平台架构都受到损害了,经济层面就更是必然会深受其害而甚至陷入崩溃解体的状况。
2.道德经济与市场经济,既有一致的一面,也有脱节的一面:
(1)一致现象:比如西方市场经济理论的开门鼻祖——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的命题中的一致论,“看不见的手”实际就是经济是依存于道德平台架构的体现和作用。其实经济市场上并非存在什么“看不见的手”,而是人们忽视了经济方面的道德平台架构中根本性的存在。亚当斯密只看到了经济现象的一面,而没有看到经济层面更深层次中的本质。如果以人性化来形容,经济事实上也存在着道德的头脑、心脏层面的心、肝、脾、胃、肾和眼耳鼻舌手足,损伤其一,市场经济基础都会相应的引起自然层面的波动。
(2)脱节现象:道德经济,并不意味着就绝对等于市场经济,而是要看市场经济体中现了多少道德层面的内涵,从道德本质和贪婪私欲恶性介入的天平尺度而来加以定性。市场经济层面中,也需要人性层面存在的一种良知。市场经济本身固然不会思考,但不稳定因素也是人为引起的,相应的人们在经受人为因素之后,就同样也会思考事物的本末缘由,从而也就体现了良知层面和法制层面的重要性。
经济的本身,是建立在公平公正的道德基础平台架构之上的,具有道德层面的属性。本质中的市场经济与道德是一致的,是相辅相成的。如果市场经济渗入了太多的贪婪私欲层面的恶性因素,那么这种形态下的市场经济就不是纯粹的道德经济;就需要打击贪婪私欲的破坏现象,从中加以调节和促进道德层面原有的份量,市场经济才能从而焕发生机得以良性循环。
关键字:道德 经济 公平 公正 良知 法制 基础 平台 架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