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再生型经济是什么意思
再生型经济是一种新的经济理论,跟传统的以GDP为目标的配置型经济完全不同。
再生型经济是由我国着名学者陈世清先生2005年间提出来的。再生,既包括自然资源的再生,也包括社会资源、组织资源、思维资源、文化资源的再生。只有再生经济学范式与再生经济模式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怎样开发国内市场、怎样提高老百姓消费能力、怎样藏富于民等问题。而改善企业的经营环境,最根本的,也就是变配置型经营环境为再生型经营环境。
B. 什么是马歇尔计划,马歇尔计划学术讨论与分析
马歇尔计划,官方名称为“欧洲复兴计划”,它是二战后美国对被战争破坏的西欧各国进行经济援助、协助重建的计划。1947年6月5日,美国国务卿乔治•马歇尔在哈佛大学发表演说首先提出援助欧洲经济复兴的方案,故名马歇尔计划。马歇尔计划的实施对战后欧洲国家的发展和世界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C. 什么叫马歇尔计划
1947年3月间,美国草拟“援欧”方案,此时正值美、苏、英、法4国外长在莫斯科开会,具体讨论德国、奥地利问题。马歇尔在会上提出德国经济统一的问题,但被前苏联否定。会议开了1个多月毫无结果。会议结束前,马歇尔拜访斯大林,斯大林对国际问题及德国问题均未具体表态,只是说:“如果达不成协议,那又有什么关系?我们下次可能达成协议,下次不成,可以等再下一次……必须有耐心,不要悲观。”
莫斯科外长会议结束后,马歇尔抓住斯大林的上述谈话,为美国加快“援欧”计划造舆论。他责怪前苏联在欧洲采取拖延战术,其目的不仅使德国问题无法解决,更要使陷入困境的欧洲经济最后崩溃。回国后,马歇尔立即就莫斯科外长会议发表广播演说,介绍欧洲经济现状时,马歇尔强调欧洲的“病人已奄奄一息”,美国必须对症下药,迅速行动。
马歇尔亲自搭班子,研究具体方针,制订具体的“援欧”计划。1947年4月底5月初,他责成助理国务卿威尔?克莱顿就西欧经济现状写成书面报告。此外,他授权前苏联问题专家乔治?凯南领导国务院政策设计司,在两周内将“援欧”具体建议送交国务院。
到5月下旬,凯南与克莱顿均向马歇尔提交了“援欧”建议。建议认为,美国只有给濒临绝境的西欧经济“输血”,才能达到控制西欧的目的,必须把西欧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打破各国的经济壁垒,协调各国的关系,缓和英、法、德的矛盾,以便一致对付前苏联;同时还献计说,美国不必急于发表“复兴”欧洲的具体计划,而是乘欧洲经济濒于绝境之机,让欧洲国家联合起来主动向美国提出请求。最后留下的是一个棘手问题,即“援欧”范围究竟包括西欧,还是包括整个欧洲。顿时,是否邀请前苏联便成为问题的核心所在。纵然美国早将“援欧”范围定为西欧,但迫于形势,为了避免被指责分裂欧洲,美国政府不得不考虑邀请前苏联参加的问题。为此,5月28日,国务院召集主要官员与智囊人士开会磋商。
会上,马歇尔很快便把问题集中到一点,即是否要邀请前苏联?邀请前苏联有什么利弊?副国务卿艾奇逊认为,前苏联参加弊多利少,美国国会很可能不肯拨款,从而影响整个“援欧”计划。但据他估计,前苏联不一定会参加,因为按照常规,前苏联是不愿泄露其国内经济情报的。因此,美国不妨发出公开邀请,然后看一看前苏联是否响应。凯南与艾奇逊意见一致,也主张向前苏联发出邀请。凯南在发言中进一步分析了邀请前苏联的理由。在他看来,前苏联是非邀请不可的,唯有这样才能使美国不必承担分裂欧洲的责任。但凯南也承认,前苏联当真应邀参加,则又违背美国本意。怎么办?凯南认为,美国只要在邀请前苏联的同时,提出苛刻条件,要求前苏联像美国一样,多承担责任,多作出贡献,前苏联便有可能拒绝参加“援欧”计划。马歇尔感到凯南言之有理,决定暂不限定“援欧”范围,在宣布该计划时,则尽可能含糊其辞,这样便为其后迫使前苏联退出该计划埋下钉子。
经过短期紧张筹备,“援欧”计划的大政方针均已确定。马歇尔便借哈佛大学举行毕业典礼并授予他名誉学位之际,发表“援欧”演说。
授予名誉学位的日子定在1947年6月5日下午,哈佛的毕业生与校友围坐在校园榆树下,倾听各界人士讲话。马歇尔对准备在这次演说中抛出援助欧洲的计划一事守口如瓶。马歇尔的讲话稿由自己起草,发表前甚至没有给国务院留下副本,艾奇逊这样写道:“很多人都会感到奇怪——国务卿带着这样一份远远没有准备好的讲话稿去作如此重要的讲演,而且也没有把最后定稿的内容通过国务院。直到最后几分钟,我才通过电话从卡特上校那里探听到讲演的内容。”马歇尔演说时,身穿便服,表情严肃。演说平板单调,历时只不过15分钟,但是却阐明了美国重大的“援欧”政策。
马歇尔具体阐述了欧洲的经济困境:战争使欧洲变成一片废墟,城市、工厂、矿山、铁路均遭严重破坏。如今,欧洲无法生产足够数量的工业品、粮食、原料。此外,欧洲燃料匮乏,工业装备极为陈旧。马歇尔表示,美国愿意提供援助,尽其所能协助欧洲经济恢复正常。接着他提出美国的“援欧”计划:一是,如果美国政府单方面制订欧洲经济复兴计划,那既不妥当,也收不到效果。因而欧洲应采取主动,“欧洲必须先行一步”,美国则从旁提供援助。二是,美国这次“援欧”与以前不同,不是向个别国家提供零星援助,而是向联合的欧洲提供援助。至于联合的欧洲,是指前苏联在内的整个欧洲,还是只包括西欧,马歇尔不作正面解释。他只是含糊其辞地说,该计划假使不能征得所有欧洲国家的同意,也得征得一部分国家的同意,暗示该计划有可能只包括西欧。在演说中马歇尔还说:“我们的政策的目的在于恢复世界范围内的正常经济秩序,从而提供一个自由制度得以存在的政治社会环境……我敢肯定,任何愿意加入这一复兴事业的国家,都将得到美国政府的全力合作。任何企图阻碍别国复兴的政府,都不会得到我们的帮助”。演说发表后不久,“援助”计划便被称为“欧洲复兴计划”,即“马歇尔计划”。
D. 马歇尔计划比喻什么
马歇尔计划(The Marshall Plan),官方名称为欧洲复兴计划(European Recovery Program),是二战后美国对被战争破坏的西欧各国进行经济援助、协助重建的计划,对欧洲国家的发展和世界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马歇尔计划按原定计划于1951年如期终止。此后,因美国介入韩战并面临日益增长的军备开支,试图延续马歇尔计划的努力都未能成功。一直对该计划持反对意见的共和党在1950年的国会选举中获得了更多的席位,保守的反对派也开始抬头,这样,马歇尔计划即在1951年宣告结束,但此后美国对欧洲国家的其它形式的援助却始终没有停止过。 马歇尔计划最终完全落空了,所以后来就用马歇尔计划来比喻无法实现的空谈.
E. 马歇尔计划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主要内容:马歇尔计划,官方名称为欧洲复兴计划,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对被战争破坏的西欧各国进行经济援助、协助重建的计划,对欧洲国家的发展和世界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该计划于1947年7月正式启动,并整整持续了4个财政年度之久。在这段时期内,西欧各国通过参加经济合作发展组织总共接受了美国包括金融、技术、设备等各种形式的援助合计130亿美元。
相关影响:当该计划临近结束时,西欧国家中除了德国(后文将提到马歇尔计划理论上包括了整个德国,而并非仅是联邦德国)以外的绝大多数参与国的国民经济都已经恢复到了战前水平。在接下来的20余年时间里,整个西欧经历了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时期,社会经济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可以说这与马歇尔计划不无关系。同时马歇尔计划长期以来也被认为是促成欧洲一体化的重要因素之一。因为该计划消除,或者说减弱了历史上长期存在于西欧各国之间的关税及贸易壁垒,同时使西欧各国的经济联系日趋紧密并最终走向一体化。该计划同时也使西欧各国在经济管理上系统地学习和适应了美国的经验。
F. 马歇尔演说中的“自由制度”是什么
资本主义制度
G. 马歇尔演说的目的是什吗
美国国务卿马歇尔在哈佛大学的演说(节录)(1947年6月5日)
事情的真相是:三四年后,欧洲对外来粮食和其他大部分来自美国主要产品的需要较诸它目前所能偿付的能力要大得多,因而它必须获得实质上的额外援助,否则,便得面对具有非常严重性的经济、社会与政治的危机。
挽救之道在于打破险恶的周期循环,恢复欧洲人民对他们国家和整个欧洲的经济前途的信心。制造商人和农人必须愿意以产品交换货币,务使币值问题不致发生除了对整个世界的影响,以及因人民的贫弱而引起混乱的可能性之外,美国经济的后果如何,也应该使大家明白。美国应该尽力协助世界回复至经济健全的常态,没有它,也就没有政治的安定,没有牢固的和平。我们的政策不是反对任何国家、任何主义,而是反对饥饿、贫穷、悲惨、混乱。我们的任务是唤起合理经济的再生,促使政治社会的结构容纳自由制度存在。我相信这种援助,在危机深重的时候,决不能根据零碎解决的办法。美国政府未来的援助,应该不仅是缓和物,而是彻底的治疗。我们相信任何政府诚意协助复兴工作的,必会得到美国政府的全部合作。任何政府勾心斗角阻挠他国复兴工作的,必不能享用我们的援助。更有进者,任何政府、党派,为政治私图或其他打算,不惜延续人类痛苦的,必会遭到美国的反对。
我以为,马歇尔的讲话,明确了以下三个要点:
第一,美国的重点在欧洲(北约,冷战思维);
第二,美国应该有世界义务(全球,霸权主义);
第三,美国推行自由制度(资本主义)。
H. 什么是马歇尔计划
马歇尔计划(The Marshall Plan),官方名称为欧洲复兴计划(European Recovery Program),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对被战争破坏的西欧各国,进行经济援助、协助重建的计划,对欧洲国家的发展和世界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该计划于1948年4月正式启动,并整整持续了4个财政年度之久。在这段时期内,西欧各国通过参加欧洲经济合作组织(OECD),总共接受了美国包括金融、技术、设备等各种形式的援助合计131.5亿美元,其中90%是赠予,10%为贷款。
(8)马歇尔演说中经济的再生指什么扩展阅读:
马歇尔计划的政治影响亦不亚于其经济影响。
该计划的实施使西欧从战后初期的财政拮据及由物资紧缺而引发的限量配给的局面中摆脱出来,减少了人们对于政府的不满,稳定了政治局势。
尽管一些国家(如法国)的政权起初投向美国阵营的行为引起了该国共产党的强烈不满,不过当随后到来的马歇尔计划实施并显现出其作用之后,西欧共产党的势力便迅速衰弱,其影响力已经不可与先前相比。
由马歇尔计划催生的美国和西欧之间的贸易关系也巩固并推进了北大西洋同盟,并使之持续到冷战终结。同时东欧国家拒绝参与该计划,被认为是宣告战后欧洲分裂的最重要的征兆之一。因此有学者认为,从东西方关系的角度来看,“马歇尔计划是走向冷战的最后一步”。
I. 马歇尔计划是什么时候,干什么用的…
马歇尔计划(The Marshall Plan),官方名称为欧洲复兴计划(European Recovery Program),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对被战争破坏的西欧各国进行经济援助、协助重建的计划,对欧洲国家的发展和世界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该计划于1947年7月正式启动,并整整持续了4个财政年度之久。在这段时期内,西欧各国通过参加经济合作发展组织(OECD)总共接受了美国包括金融、技术、设备等各种形式的援助合计130亿美元。
二战欧洲战场胜利后,美国提出凭借其在二战后的雄厚实力帮助其欧洲盟国恢复因世界大战而濒临崩溃的经济体系,并同时抗衡苏联(USSR)和共产主义势力在欧洲的进一步渗透和扩张而提出此计划。该计划因时任美国国务卿乔治·马歇尔(George Marshall)而得名,但事实上真正提出和策划该计划的是美国国务院的众多官员,特别是威廉·克莱顿和乔治·凯南。
重建计划最初于1947年7月在一个由欧洲各个国家普遍参加的会议上被提出。在这段时期内,西欧各国通过参加经济合作发展组织总共接受了美国包括金融、技术、设备等各种形式的援助合计130亿美元。若考虑通货膨胀因素,那么这笔援助相当于2006年的1300亿美元。马歇尔计划最初曾考虑给予苏联及其在东欧的卫星国以相同的援助,条件是苏联必须进行政治改革,并允许西方势力进入苏联的势力范围。但事实上,美国担心苏联利用该计划恢复和发展自身实力,因此美国故意提出许多苏联无法接受的苛刻条款,最终使其和东欧各国被排除在援助范围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