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经济状态 > 合肥靠什么发展经济

合肥靠什么发展经济

发布时间:2022-11-20 16:31:34

① 合肥的支柱产业是什么

粮食业和畜牧业。

2018年,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为 67.84 万公顷,比上年下降0.2%。其中,粮食作物 52.56 万公顷,下降 0.7%;棉花 1.12万公顷,增长 3.2%;蔬菜 8.12 万公顷,增长 3.3%;瓜果 0.88万公顷,增长 4.3%;油料 4.96 万公顷,下降 2.2%。

全年粮食总产量 301.35 万吨,比上年增长 1.3%。其中,稻谷 238.04 万吨,增长 0.9%;小麦 54.99 万吨,增长 2.1%。油料产量 14.88 万吨,下降 1.5%。

棉花产量 0.83 万吨,增长10.6%。蔬菜产量 208.41 万吨,增长 4.5%。瓜果产量 22.75万吨,增长 14.6%。

年末全市生猪存栏量 118.55 万头,比上年增长 0.3%;出栏量 268.40 万头,下降 4.7%。肉类总产量 43.60 万吨,下降 2.6%,其中猪牛羊肉产量 23.59 万吨,下降 4.5%。禽蛋产量 19.20 万吨,增长 1.2%。牛奶产量 7.46 万吨,增长 0.6%。

(1)合肥靠什么发展经济扩展阅读

2018年,合肥市全年生产总值(GDP) 7822.91 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 8.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 277.59亿元,增长 2.2%;第二产业增加值 3612.25 亿元,增长 9.5%;第三产业增加值 3933.07 亿元,增长 8.0%。

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 3.9:49.0:47.1 调整为 3.5:46.2:50.3,其中三产占 GDP比重首次突破 50%,达 50.3%,同比提高 3.2 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 144748 元/人,比上年增加 13654 元/人。

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 GDP 为 97470 元(折合 14729 美元),比上年增加 9014 元。

② 合肥未来的发展方向是什么

合肥未来应该是以巢湖为中心,向东向西发展,巢湖以北发展差不多了,围绕着环湖十二镇,把巢湖周围打造成人间天堂,以活水为美,让每个人都住在流水边,树林中,在流水中清澈见鱼草,让阳光沙滩蓝天再现,在环巢湖大道沿湖边打造环湖长亭,这样不管春夏秋冬,炎热,暴雨,可以在长亭中默默观赏,闲聊,喝茶,下棋,恋爱,享受着安静的人生,畅想着美好的未来

合肥发展方向应该综合考量安徽省的发展方向!单纯的规划合肥只会让安徽省的发展方向出现问题,安徽省的布局应该是以芜湖、安庆为重工业区,皖南地区以生态 旅游 区为主。蚌端口为全省重要交通枢纽辐射全省,两淮以矿产资源为主开发配套产业链。所有的城市应按照城市原有的产业基础发展,不应该为了配合合肥发展而随意更改发展方向。合肥作为省会城市应重点发展 旅游 、商业、 娱乐 文化,打造成以 旅游 商业吸引人气, 娱乐 文化作为配套服务。作为省会应该有发展的侧重点,不应该全面开花,四周发展。这样会让所有的资源向合肥汇集但合肥短期内无法消化吸收,也会拖累整个安徽发展!

说实话,最近十几年,历届合肥政府都大力发展外围,外围一片空白好做文章,老城区拆迁成本太高,一直没人触碰旧城改造。外地有同学来,都不好意思往步行街长江路带,太丢合肥脸面了!县城标准,甚至连县城都不如。提到南京,有鼓楼新街口,提到上海,想到外滩南京路淮海路,提到长沙,有五四广场,提到重庆有解放碑,提到南昌,有八一广场,提到合肥,有什么?!让人首先想到的商业名片是哪里?!市中心或者商业中心在哪里?!好意思说是鼓楼四牌楼长江路嘛。合肥一味扩张,忽略了老城改造,忽略了城市商业名片打造,极大败笔!!合肥在发展,可是不要忘了,大家都在发展,不要老是纵向自己比较,也要横向比较一下,这样更容易意识到差距在哪里差距有多大!合肥总是没有大城市的味道!体现在规划,城市建设,市民素质,文化底蕴等诸多方面。这些年进步很大,但更应看到差距和不足!

可以肯定的是未来十多年里合肥多个区县将迎来真正的发展黄金期,近期合肥市5年规划经过修改,近期正式推出,从目前规划看,合肥目标是2020年GDP 1万亿!

合肥未来3大重点发展方向,分别是新站北、蜀山西北、滨湖东。合肥主城区,包括市辖区以及肥东县店端口镇、撮镇,肥西县上派镇、桃花镇和长丰县双墩镇,是合肥国际化都市区的核心区、高端服务业的集聚区,承担全省乃至长三角地区重要的区域性综合服务中心功能。

市区重点开发建设滨湖新区、合肥南站片区、淝河片区、大圩片区、三十岗片区、平板显示基地片区、少荃湖片区、大兴镇东北片区、空港片区、南岗片区、新西站片区、小庙片区等12个片区。保障中国科大高新园区、中科院量子信息与量子 科技 创新研究院、北航合肥科学城、西部新城、卓越星城、科创大走廊等重大项目工程落地实施。

三县近城区重点开发建设肥西产城融合示范区、肥西南港片区、肥东城南、肥东商贸物流区、长丰北城湖西片区、长丰双凤拓展区等6个片区。

其实合肥是在近两年,刚开始在全中国的 财经 新闻上刷屏。

首先就是因为合肥近两年超高的房价,号称宇宙第一的房价。正好我来合肥的那年是合肥房价上涨的年,我可以了解到的就是合肥整体的消费能力被严重透支,超高的房价给外来人口带来的生活压力是非常严重的。

而且整体的经济水平和工资水平都是处在比较弱的位置,很少能够吸引人才留下来,这也是一个正在发展中城市的常态。

由于房地产行业的严重,透支了人们的消费能力,我们可以看到的是,老一代的合肥本地人,或者是提前进入合肥市的人掌握了相对大量的财富。对外来人口和人才的压榨是比较严重的。

合肥相当一部分的程度上是剥离了周边城市的资源,从而将合肥整体堆砌成为一个所谓的创新高地,大湖名城。但是你很难想象的这样一个类似于二线的城市,在一环或者二环之内还存在着大量的老旧建筑,包括农田。

其实说实话,合肥这种超高的房价,对于未来城市的发展是有严重的印象的,因为真正能够让人留下来的,是他的合理的工资水平,包括生活水平。

外来人才的生活压力过重,还有生活环境的不好,就是非常容易造成人才的流失,这是为什么安徽的高校很多,但是能留下来的人才却很少。

作为一个创意创新性, 科技 型,为未来发展方向的一个城市,是不应该这样的。应该在规划之初就应该规划好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步骤。

在这一点上,我们可以看出的,合肥是发展的太着急了。

而且作为一个创新型, 科技 型的创新高地的城市,是不应该,整体人们的消费都是处在一个虚假的欺骗之中的。

所以合肥市应该在朝着 科技 型,未来型,创新型的城市发展的过程中,应该完善其底层建设,真正的将人才留下来才是最主要的。

“十三五”时期,对照建设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副中心的要求和打造“大湖名城,创新高地”的愿景,合肥发展的战略目标定位为:

——全国高端产业集聚区。以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为重点,加快产业结构升级,优化产业空间布局,以新产业、新业态为导向,以高端技术、高端产品、高端产业为引领,实施一批居于产业链核心环节和价值链中高端的重大项目,培育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国际有影响力的创新之都。率先通过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创新改革试验,激发全 社会 创新活力与创造潜能,努力推动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发展动力实现新转换,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产业创新中心。

——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统筹推进全国性综合铁路枢纽、高等级公路枢纽、航空门户枢纽、江淮航运中心等建设,促进各种交通方式有效衔接,畅通人流物流渠道,为聚集国内外资源,促进枢纽型经济发展、建设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副中心筑牢基础。

——全国内陆开放新高地。加强与“一带一路”的对接,推动与长江经济带互联互通,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并重,建设一批互联互通、基地型、服务型开放平台,扩大对外投资贸易规模,推进城市的国际化建设,完善接轨国际的投资贸易体制机制,打造全国重要的对外开放新高地。

——全国生态文化 旅游 名城。以巢湖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为重点,打造城湖共生、生态宜居的典范。挖掘城市文化内涵,集成全国乃至世界先进文化成果,整合周边生态 旅游 等资源,加快建设以大湖、温泉、湿地、名镇为特色的环巢湖国家 旅游 休闲区。

在率先全面建成小康 社会 的基础上,结合合肥经济 社会 发展实际,全市“十三五”经济 社会 发展的总体目标是:

——经济总量位次前移。在提高创新水平和质量效益的基础上,经济增长速度力争“两位数”,保持全国省会城市前列,生产总值力争达到10000亿元,年均增长10%左右,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2万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4000亿元,年均增长11%左右。财政收入力争达到1600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力争达到840亿元;全 社会 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4万亿元。 社会 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500亿元。进出口总额达到300亿美元,累计招商引资2万亿元,其中外商直接投资180亿美元。

——创新水平全国一流。国家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形成一批可复制推广的经验,创新创业活力全面激发。全 社会 科技 研发投入R&D投入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5%。三次产业结构持续优化,调整为4:50:46。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达25%。新产业新业态加速成长,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达到7000亿元。服务业增加值达到4600亿元,年均增长11%。

——城市功能显着增强。新型城镇体系基本完善,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持续提高,达到50%。城市建成区面积扩大到500平方公里,市区常住人口突破500万人,空间布局合理,功能定位清晰。城乡区域发展更加协调,县域实力持续增强。水、电、气、热、公交等公用设施不断完善,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地位进一步凸显,国际化都市区框架初步形成。

——民生福祉持续提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保持同步,城乡收入差距逐步缩小,率先实现整市整体脱贫。就业更加充分,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义务教育实现优质均衡发展,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医疗卫生资源实现均衡化配置,医疗机构每千人床位数超过8.5张;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全面建成,全民健身活动全面普及;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0‰以内,实现人口均衡发展。开工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13.6万套。劳动年龄人口受教育年限明显增加,人均预期寿命和主要 健康 指标不断提高。

——文明程度明显提高。中国梦和 社会 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深入人心,爱国主义、集体主义、 社会 主义思想广泛弘扬, 社会 文明风尚更加浓厚,文明城市建设深入推进,市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 健康 素质明显提高,全 社会 法治意识不断增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全面建成,文化产业增加值翻一番,成为重要支柱产业,城市品牌形象显着提升。

——生态环境不断改善。主体功能布局和生态安全屏障基本形成,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绿色、低碳水平明显上升。巢湖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巢湖水质总体保持地表Ⅳ类水标准。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8%,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利用率均达到100%;森林覆盖率超过28%,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6%;非化石能源占一次性能源消耗比重超过8%;空气污染物浓度下降,质量优良天数持续上升。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成效显着,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等节能减排指标达到省控目标。

——体制机制更加完善。城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取得重大进展,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率先突破,全面深化改革走在前列,形成一批在全国有影响力的改革成果。城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取得重大进展,人民民主更加健全,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平安合肥”持续深化,司法公信力明显提高。内陆开放高地建设取得突破,国际化及区域合作水平不断提升。

突出创新驱动,建设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之都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追赶与引领同步,以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为抓手,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着力建设有重要影响力的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产业创新中心,率先建成国家创新城市,打造国际知名、全国一流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之都。

加快转型升级,建设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聚焦重点领域,按照三次产业联动、多业态融合的思路,坚持高端化、集聚化、特色化,重点打造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及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及医疗装备、 汽车 及新能源 汽车 、家用电器、安全食品加工、文化和 旅游 等主导产业,形成一批具有全球竞争优势的产业集群,基本形成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引领、先进制造业为主体、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现代农业为基础的现代高效产业体系。

我爱合肥,从小到大见证了这个城市的成长与发展。合肥一路走到今天,让全国刮目相看,成为名副其实的宜居城市,五大淡水湖巢湖,为合肥人民的饮水资源提供了保障,全国 社会 治安平安城,为合肥人民的安居乐业带来了安宁。合肥的物价水平比周边城市的要低得很多。购物,交通出行,餐饮, 娱乐 ,非常方便。小区配套,上学,就业,养老等让人们感到无忧无虑。至于房价居雨,恰恰证明了,想要涌入这个城市的外地人正是看好这个城市,而造成房价的提升。 合肥与安徽周边城相比,作为省会,必然有省会的优势所在,合肥今非夕比,合肥在原市委书记孙金龙同志大手笔的领导下,突飞猛进,超越了过去三十年的发展。合肥的今天正在以快速的规划发展势头,吸引着更多的外地朋友进住。作为6o年代的我,站在客观公正的立场,我相信,合肥的明天会更好。发展中的合肥,不排除会有一些不尽完善的地方,但合肥人民会以奋发有为的拼搏精神,把合肥建设的更好,发展的更好,让更多的外地人终会有宾至如归的家的感觉。 // @QQ空间用户9181358: 你工资为什么没涨,我从3仟到涨到1万了。为什么?自己好好想想?…… // @一笑167589203: 我对合肥的感慨就是除了修路还是修路,政务区和滨湖房价都快飞了,周围的房价都彪到一万几千,为了买个房为了有个小家,都累趴了,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物价上涨,就是没有看见人员工资彪涨!人小老百姓情何以堪……

安徽合肥发展势头强劲,崛起近在咫尺

合肥经济总量已于去年突破七千亿元大关,处于西安同等档次,在中部仅次于武汉、长沙、郑州,作为后起之秀的合肥拥有这样的成绩已经是非常不错。

不仅如此合肥还是长三角经济副中心、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发展节点城市,综合性国家科教基地。

特别是综合科研中心的落户,在全国也仅有三家,未来发展潜力不可小觑。

但整个合肥乃至安徽也有以下几点发展弊端:

安徽人才流失严重,高端人才几乎全流向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不仅如此,合肥还没有拿出像样的政策来“抢夺“人才,如武汉、西安留住人才的战略部署。

合肥虽然一直在快速发展,但还没有达到真正“领头羊”的标准,这也是人才流失的客观原因,没有真正的吸引力。

合肥这些年来发展的确迅猛,在网络上也被调侃为“霸都”,但对比湖北武汉、四川成都以及后面的长沙、郑州,发现合肥似乎总不够“霸气”具体体现在经济、城建、生态。

但不管怎么说,合肥发展潜力还是有的,只是现在距离标杆省会城市还有距离,在未来有希望与其并肩,有能力带动整个安徽发展。

合肥未来的方向就是戳破房产泡沫,回归其 科技 价值,但是只能限于老市区范围之内,什么肥东,肥西还有长丰都是不入流的,不论是现在还是未来!城市跟人是一样的,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合肥现在是新一线城市,GDP有望冲破万亿元。近十年来合肥发展用一个字来形容,那就是"快"。

目前,合肥发展是东或西方向,我认为这两个方向,朝东还可以,起码靠近长三角发达地区,受到它们经济辐射。朝西我就不太懂了,有什么经济利益。

当下一切发展,前提是经济利益和发展前途。如果将朝西方向调整为朝南方向,我认为对合肥更有利。朝南濒临长江,黄金水道,人流物流都十分便捷。

上可以受武汉影响,下可以受南京、苏州、无锡影响,起码利大于弊。另外,还可以带动皖江城市群,实现皖江经济崛起。说实话,这么好的长江位置,没有发挥好,利用好,太可惜了。发展方向正确、科学,就是未来!

③ 合肥市发展的经验是什么

合肥市着力发展特色产业。从上无片瓦,下无寸地起步,构建一座独具鲜明合肥特色,合肥性格的金融产业集聚区。

合肥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获得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授予的第五届全国文明单位荣誉称号。

根据中共合肥市委,合肥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合肥市人民政府机构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合发〔2009〕25号精神,设立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市发展改革委是负责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筹协调,经济体制改革综合协调的市政府组成部门。

主要职责

研究提出并组织实施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研究提出现代化经济体系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建议,组织开展重大战略规划,重大政策,重大工程等评估督导,提出相关调整建议。

制定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经济体制改革方案,研究衔接有关专项改革方案,负责全市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工作。

研究分析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情况,提出固定资产投资总规模、结构和资金来源,研究提出投资和建设领域重大政策,负责提出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年度项目计划,以及政府核准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目录建议,拟订促进民间投资发展政策,指导全市工程咨询业发展。

研究提出境外投资政策建议,承担统筹协调走出去有关工作,提出国际金融组织和外国政府贷款备选项目,指导和协调项目实施,牵头推进我市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推动国际产能合作。

④ 合肥掉出新一线城市行列,合肥此前是靠什么挤进新一线城市的

新一期的城市排行榜出炉,这也是该榜单的连续第六个年度的发布。一线城市还说那四家,只不过排位稍微变化,从北上广深变成上北深广。

合肥从新一线跌落至二线,这个还是有不小的震动性的

2020年当选新一线别的变化不大,唯一见涨的就是房价,现在直奔两万,政务区片区更是高达三万,这对于普遍收入只有四五千,收入还不及沈阳大连的合肥其实是层层加码。

合肥首要做的还是稳住房价,然后留住人才,尽可能吸收安徽流出的一千多万人口,不被江浙沪虹吸走。给合工大安大等真正造福合肥的学校多一些照顾,而不是一味给对于合肥而言基本是空中楼阁的科大砸钱。合肥需要的是稳一稳,等到发展成熟到像长沙,沈阳等不靠房价拉动经济的时候,新一线自然就实至名归了。

⑤ 合肥未来重点发展方向和区域是什么

合肥未来重点发展方向和区域是:

1、规划明确,重点发展化学药、生物制药、现代中药、体外诊断、医学诊断设备、医用防护及植介入、智慧医疗和医药衍生7大领域产业。

2、到2025年,全市生物医药产业产值规模力争突破1000亿元;创新药、改良型新药、高端仿制药、三类医疗器械分别注册上市5个、10个、30个、15个;到2025年,企业绿色发展、质量水平明显提升,生物医药产业链上企业突破400家,其中主营业务收入超50亿元企业5家,超亿元的研发服务外包企业10家。

3、根据规划,合肥市将构建以合肥高新区为核心,合肥经开区、肥西经开区为两极,肥东县、长丰县、包河区、庐江县、安巢经开区、瑶海区等县区联动的“一核两极多点支撑”的产业发展新格局,重点发展生物制药、特色医疗器械、化学高端制剂、智慧医疗及医药衍生产业、中医中药、现代医药流通等六大产业集群。

4、围绕发展目标,该市还将重点实施龙头企业培育工程、产业精准招商工程、产业强链固链工程、产业创新提升工程、产业人才培育工程、产业提档升级工程6大工程,助力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5、另外在保障措施方面,规划提到要加大政策支持。按照短期补链延链、中期固链、长期强链的原则,出台促进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专项政策。加大惠企政策宣贯力度,充分运用好国家和省对生物医药产业的扶持政策,特别是省现代医疗和医药产业、科技创新、制造强省等政策支持,支持该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

⑥ 合肥有哪些支柱产业

合肥市的比较优势主要在制造加工业。目前,已经形成了汽车及工程机械、家用电器、化工及新型建材三大支柱产业。2008年,三大支柱产业完成产值占全市工业比重的62.31%,拉动全市工业增幅16.7%。
三大支柱产业占全市工业的比重分别为:汽车及工程机械占26.2%,家用电器占18.1%,化工及新型建材占17.9%。
贡献有以下内容:
1.合肥经济发展迈入新阶段,中心城市地位日益提高
2.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拉开序幕
3.工业结构调整升级加快,区域主导产业优势进一步强化
4.经济增长稳定性增强,工业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量
施主:您是否满意呀!

⑦ 安徽16市公布一季度GDP,合肥能够领跑的原因是什么

据媒体报道,2021年5月,安徽各市陆续公布一季度GDP,其中合肥以2356.31亿元继续领跑,其GDP已占全省总量的1/4,且增速达到了22.6%。此消息在社交平台上发酵后,引起了网民们的广泛关注与讨论。

部分网民认为合肥始终打的都是科技牌,而当前科技是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因此合肥的发展与当前的趋势相吻合;也有部分网民认为合肥的发展它依靠的是对全省的吸血。那么合肥能够领跑的原因是什么呢?以下笔者来讲讲自己的看法。

一、强省会战略的实行

在中国众多的省会城市之中,合肥的发展是主打创新+科技牌,2021年初,安徽省委书记已经明确表示将尽全省之力帮助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在合肥国际校区的建设,在十四五规划之中已经明确,创新是社会发展的第一动力,在当前我国面临众多卡脖子问题,而创新+科技毫无疑问是这个时代国家、城市发展的不二法门,因此可以说合肥的发展抓住了当前的时代机遇。

四、国家政策的倾斜

如果提到合肥为何在近些年来有显着发展,那么离不开的就是国家政策的倾斜,如果我们纵观国务院所发表的财政报表,我们会发现国务院对于合肥的固定投入每年都在不断增加,而国家政策的倾斜对于一个城市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助力作用。

⑧ 为什么有人说“合肥是借全省之力发展起来的”你怎么看

可能还是觉得合肥的GDP占全省的比重比较高,不过这种模式并不是安徽独有的,最近在回答各个省份的GDP情况的时候,发行特别有意思的事情就是,计划所有的省份都认为资源都被省会吸走了,省会非常强,其他城市非常弱,这个几乎是所有评论留言的人的共识,觉得除了省会其他城市就是比较差的。我们下面对比一下主要省会城市占全省GDP的比重:

1、合肥之于安徽2018年合肥的GDP是0.78万亿,而安徽全省的GDP总量是3万亿,那么合肥占安徽省全省的GDP比重是26%,这个占比是高还是低呢?我们往下看。

2、广州之于广东2018年广州的GDP是2.3万亿,而广东省的GDP是9.7万亿,广州GDP占广东的比例是23.7%,那么这个比重是比合肥占安徽的比重是要低的,当然原因也可能是广东还有一个深圳的缘故。我们再往下看:

8、成都之于四川2018年成都GDP是1.53万亿,而四川是4.06万亿,占比达到38%,这个比重和武汉是一样的。

9、长沙之于湖南2018年长沙GDP是1.1万亿,而四川是3.64万亿,占比达到30%,这个比重第一武汉和成都,但是高于合肥。

10、郑州之于河南2018年郑州GDP是1万亿,而河南是4.8万亿,占比达到21%,这个比重和合肥接近。

11、沈阳之于辽宁2018年沈阳GDP是0.63万亿,而辽宁是2.53万亿,占比达到25%,这个比重和合肥是一样的。

12、南昌之于江西2018年南昌GDP是0.53万亿,而四川是2.19万亿,占比达到24%,这个比重和合肥是一样的。总结: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合肥占安徽省经济比重为26%,这个比重不是最高的,长沙、武汉、成都都显着的要比他高,而杭州、福州、沈阳、南昌、郑州等城市和合肥差不多的比重。

重点打造强省会城市视乎是一些省份的强盛之路,而那些发展比较均衡的省份都是传统经济强省,百花齐放,各有所长,而经济较弱的省份发展强省会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⑨ 合肥GDP增速长三角第一,凭借的是什么

2021年5月,媒体披露了长三角城市群2021年一季度的经济数据,其中合肥以增速22.6%的成绩位列长三角城市群第一名。此消息在社交平台上发酵后,引起了网民们的广泛关注与讨论。

部分网民认为合肥之所以GDP增速如此之高,是因为它在全省实行吸血战略,而这样的增速牺牲了一个省内其他城市的发展;也有一部分网民认为,合肥GDP增速如此之高,是因为其经济以及科技战略迎合了时代的发展。而以下笔者来讲讲,合肥GDP增速长三角第一凭借的是什么?

一、合肥经济总量相较于杭州、南京小,故增速快

相比于沿海省份,安徽主要是实行了强省会战略,因此在近几年来,我们可以看到安徽在将全省的资源注入合肥处,而之前红极一时的安庆、芜湖等城市则停滞不前,因此合肥的增速也与全省资源的注入有一定的关系。

⑩ 有人知道安徽合肥靠什么发展

合肥依靠自身区位优势,面向长江三角洲的庞大市场,主要发展轻工业,汽车制造业,电力设备制造业,和新型农业。经济实力十分雄厚。谢谢采纳

阅读全文

与合肥靠什么发展经济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家庭幸福美好如何做 浏览:532
肥城和宁阳事业编哪个好 浏览:298
美女组团偷项链是什么电影 浏览:717
对中医事业有什么追求 浏览:458
经济下行该如何面对 浏览:448
如何谈幸福恋爱 浏览:784
中国古代爱情电视剧有哪些 浏览:922
合肥和中山哪个经济发展好 浏览:304
红米note9pro如何快速打开健康码 浏览:108
灰太狼和叶太郎哪个更幸福一点 浏览:384
巨力神有哪些故事 浏览:211
拼多多16万步等于多少健康金 浏览:823
煤田局所属有哪些事业单位 浏览:133
两位吃蝙蝠的美女现在怎么样 浏览:580
报考食药监事业单位怎么准备 浏览:724
银川婚姻中介有哪些 浏览:317
美女问我怎么没睡好该怎么回复 浏览:567
优质恋爱和婚姻需要的前提是什么 浏览:295
什么词语代表婚姻美好 浏览:49
爷爷的婚姻我该怎么选择 浏览: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