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湖南最靠近那个物流经济圈
摘要 从空间位置来看,湖南不靠边不靠海,却占据了“中轴线”的有利区位,是京广线、沪昆高铁的交会点,承东启西、接南转北,辐射区域将不断向四周扩散。好风凭借力,借助“一带一部”结合地带、泛珠三角经济圈的东风,湖南物流产业一路高歌,呈井喷式发展——产业规模不断扩张。作为中部省份,规模总量或许还无法比肩江浙沪这样的物流大省,但扩张速度却足以让“物流湘军”聚焦行业目光。
‘贰’ 比较我国环渤海、珠山角、长山角三大经济圈的经济发展和物流环境
环渤海概述
“环渤海地区”亦或是“环渤海经济圈”,狭义上是指辽东半岛、山东半岛、环渤海滨海经济带,同时延伸辐射到山西、辽宁、山东以及内蒙古中东部,分别约占全国国土面积的13.31%和总人口的22.2%。区域内包括北京、天津、唐山、沈阳、大连、太原、济南、青岛、保定、石家庄等多座城市,共五省(区)二市(京、津、冀、晋、内蒙、辽、鲁等五省(区)二市)。
渤海是一个内海,被辽东半岛、山东半岛和华北大平原“C”字形所环抱。覆盖面积遍及大半个中国,并且是东北、华北、西北和华东部分地区的主要出海口。东北三省及内蒙古东四盟的粮食、畜产品、石油,西北地区的煤炭、皮毛,华北地区的石油、轻纺产品,渤海的海产品,甚至远在数千里的青海、新疆的货物都要经过这里运往世界各地。
同时这里是与世界160多个国家和地区贸易往来的通道,从国外进口的设备、资金、商品也要从这里进入中国的北方市场。这些内陆腹地,涉及十几个省和自治区,其土地面积约占全国的60%,国民生产总值约占全国的40%,这在我国其他沿海区域也是少有的.
面对如此“辽阔”的经济区域,想单靠区域内任何一个城市、某个地区的力量,环渤海经济圈是发展不起来的。因此,环渤海经济圈要大发展,这就需要区域内包括北京、天津、唐山、沈阳、大连、太原、济南、青岛、保定、石家庄等多座城市携手推动。.珠三角1. 经济实现持续快速增长。1980年到1996年,珠江三角洲地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年均递增17.8%,不仅高于全省14.5%、全国9.7%的同期平均增长速度,而且高于亚洲“四小龙”经济起飞阶段的平均增长速度,地区的生产总值从1980年的80亿美元急升至2005年的2321.7亿美元。
2. 外向型经济总体水平较高。珠江三角洲地区充分发挥毗邻港澳的地缘优势和侨胞遍及世界各地的有利条件,以国际市场为导向,以国内市场为依托,推动外向型经济高水平、快速度发展。1994年,珠江三角洲地区出口贸易总额高达384.6亿美元,占全省当年出口贸易总额的76.6%;实际利用外资87.98亿美元,分别占全省、全国当年实际利用外资总额的68%和24%。
3. 产业结构优化合理。珠江三角洲地区已经完成了从传统的农业经济向重要的制造业中心的转变,并成功实现了第二、第三产业双重主导的经济社会全面联动发展。珠江三角洲地区第一、二、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从1980年的25.8:45.5:28.9发展为1994年的8.8:51.2:40。总体上看,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结构已经基本实现了从传统农业到工业化,再到产业多元化发展的转变。
4. 农业产业化格局基本形成。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村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该地区农业的市场化、社会化、集约化生产经营格局很快形成。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形成了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资源开发为基础、以种养业为支柱,农工技贸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的专业化生产、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
5. 城乡协调均衡发展。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村工业化的发展,珠江三角洲地区加速城镇化。70年代末只有几十个城镇,80年代中期增加到200个,1992年达到406个,1994年达到597个。15年增长近10倍。中山、东莞两市,只辖建制镇,而没有县和乡的建制。1994年,珠江三角洲地区非农业人口占总人口比例为45.2%,比全省比例高出16个百分点。现在,该地区平均每65.127平方公里就有一座城镇。珠江三角洲地区在城镇化过程中,将现代城镇的服务功能优势与现代乡村的田园风情优势相互补充、结合,推动了城乡协调均衡发展,形成了富有特色的融合区。
6. 社会流动走向健康有序。珠江三角洲地区是全国最大的外来工聚集地。现在,在该地区就业的外来务工者有数百万,形成了规模庞大、富有特色的外来务工人员流动群。这种社会流动符合现代市场经济的逻辑,是人力资源优化配置的自然体现。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努力,政府有关部门和劳务机构对外来务工者的管理,已经基本上实现了依法管理,使社会流动从无序走向了有序。
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最重要的特点是外向型。
目前,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国民生产总值约一半是通过国际贸易来实现的,外贸出口总额占全国的10%以上。不少企业的绝大部分产品供应国际市场。珠江三角洲地区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基本途径是从境外引进资金,先进的技术、设备和管理。同时本地区有临近港澳的位置优势,有侨乡的优势,有多优良海港的优势和劳动力丰富等优势,再加上国家为这里制订的优惠政策,使这里成为吸引外商投资和外企落户的风水宝地。.长山角在广东省东南隅,南澳岛西海岸。为大尖山向西突出的岬角。原名长山尾。1987年改今名。长0.15公里,宽0.35公里。高程35米,由燕山第三期细粒斑状黑云母花岗岩组成。石质海岸,岩石滩与乱石滩相间。岬端外有桁头礁。近岸水深12.8米。
‘叁’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规划建设的“西三角经济区”包括重庆经济圈、成都经济圈和以西安为中心的
(1)西安冬季气温较成都低。西安比成都纬度高,太阳高度较小,获得太阳辐射量较少;西安接近冷空气源地,易受冷空气活动影响;成都受山地(秦岭)阻挡,受冷空气活动影响较小. (2)原因:国家政策的支持,西部地区社会经济(或二、三产业)得到加速发展,当地就业机会增多。国家重视“三农”问题。中西部地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成效明显,部分农民工外出就业动机减弱等。应对措施:调整产业结构,进行产业转型和升级,部分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提高农民工收入,改善其工作,生活,居住条件等。 (3)西三角经济区内自然资源、旅游资源丰富;拥有西部广阔的经济腹地和巨大的市场潜力;享有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的优惠政策;丰富且廉价的劳动力资源等。 |
‘肆’ 中国三大经济圈是那三个
中国三大经济圈分别为环渤海经济圈,长三角经济圈,珠三角经济圈。中国三大经济圈是中国目前经济实力最强大的三个区域,三区约占全国GDP总额的38%。
环渤海经济圈位于中国北部,以北京、天津和唐山为中心;大连,青岛,烟台等城市辅助结合而成。环渤海经济圈依托北京市政治中心的优势,在中国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长三角经济圈位于中国东部,以上海,南京和杭州为中心;无锡,苏州,宁波,温州等城市辅助结合而成。长三角依靠上海市强大的经济实力来吸引外资,同时利用长江出海口的优势发展航运业,在中国的经济圈里具有重要地位。
珠三角经济圈位于中国南部,以广州和深圳为中心;珠海,中山,惠州,江门,佛山,东莞,肇庆等城市辅助结合而成。珠三角是中国惟一的世界湾区“粤港澳大湾区”的所在地,依托广州和深圳的两座一线城市来带动周边经济。珠三角最大的优势在于靠近香港澳门,靠近特区,大量吸引外资。
‘伍’ 中国有哪几个核心经济圈
网路上所转,楼主参考——
http://ke..com/view/1730143.htm
中国三大经济圈就是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三大都市圈各有规模,三大经济圈定位也不相同。
珠三角面临南中国海,为西江、北江、东江的汇合处,也即珠江的出口处,水陆交通发达、海外联系便捷,是内地沿海南部通向世界的重要门户地区。珠三角素有“珠三角”、“大珠三角”之分。近年来又提出了“泛珠三角”的概念,其包括广东、福建、江西、湖南、广西、海南、四川、贵州、云南九个省区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简称“9+2”。这说明了珠三角的迅速崛起以及有着巨大的拓展空间,并且有望成为世界瞩目的特大经济区。珠三角发展特色主要表现在:实现了富饶地区的快速城市化;形成了“外向导入式”为主的发展模式;呈现出以农村城镇化为主导的“爆发式”城市化;表现出多中心、高强度、聚集式的城市群发展形态;勾勒出内、中、外三个圈层的“圈层式”经济与城市发展特点;在城市与乡村的连接地区出现了一种“既非城市又非农村”的特殊空间结构形式。
长三角紧临东海,为我国最大的内河长江的出口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是我国城市化程度最高、城镇分布最密集、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地区。长三角包括上海市、江苏省八个城市和浙江省六个城市,共计十五个城市,以后又有浙江台州市加入了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即所谓的“15+1”。它以上海为中心,南京、杭州为副中心,包括江苏的扬州、泰州、南通、镇江、常州、无锡、苏州,浙江的嘉兴、湖州、绍兴、宁波、舟山,共15个城市及其所辖的74个县市,以沪杭、沪宁高速公路以及多条铁路为纽带,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长江的黄金通道流经29个主要城市,把长三角引向内陆腹地,是世界与中国大陆连结的重要门户地区。长三角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成为全国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长三角的发展特色主要表现在:形成综合性产业基地;城市化呈现结构性大发展;城市综合实力全国领先,圈层特征明显;城市与城镇工业化水平较高;城市大物流条件初步形成;城市教育科技实力雄厚,高层次人才密集;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比较富裕,全国领先。
环渤海位于中国东部沿海的北部地区,通过京津唐城市带引向中国北方腹地,区位特殊,工业密集、城市密布,是内地沿海北部通往世界的重要门户地区。由京津领衔的环渤海湾经济区产生于1986年,一般认为,狭义上是指辽东半岛、山东半岛、京津冀为主的环渤海滨海经济带,其目标是打造以北京、天津为双核的世界级城市。从更大的范围来说,已形成了“5+2”战略合作格局的框架,即河北、山西、辽宁、山东以及内蒙古中东部五个省区,北京和天津两个市。环渤海地区发展特色主要表现在:形成了中国重要的工业密集区和大型城市群;区域规划发展的起步较晚,区域经济发展相对于珠三角和长三角明显落后;开始全力构建环渤海经济圈区域经济发展新平台,建立“多赢”的区域协调和合作新机制。
长三角的优势是商业贸易氛围良好,商业环境好,国际化程度高,有强大的品牌消费市场,民营经济强大,同时一头两翼(中心--上海,南京、杭州为副中心)结构最合理。
珠三角的优势是思想观念开放,和在香港台湾的投资商沟通相对比较容易,地域上比较方便,建立了和市场经济相匹配的制度和文化条件,以深圳一些上市公司为代表的珠三角企业成为了中国最优秀的最有投资价值的蓝筹公司。
环渤海的优势是自然资源丰富,离国家的政策和决策中心最近,有着强大的重工业基础,房租便宜。
济圈中长三角的增长速率最低,环渤海最高,但是如果按购买力平价来计算,2006年长三角已经超过了以东京为首的关东地区,是整个东北亚地区(日本韩国,包括港澳和新加坡)这个区域最大的经济区,到2020年长三角的经济规模会是关东经济圈的两倍同年珠三角会超过关东区。
长三角虽然富裕,但包容性最差,尤其以上海最严重,而且苏浙沪的语言不同,苏沪沟通还好,但与浙江人共同语言就成了一种障碍。相对而言深圳的包容性就高的多,因为深圳很多都是移民,但语言也是一大障碍,环渤海应该是包容性最大而且语言交流最容易的
‘陆’ 我想问问谁能跟我说一下首都经济圈、环首都绿色经济圈的中心内容分别是什么吗
“环首都经济圈”是在北京周边的十余个区县(环绕北京的涿州市、涞水县、涿鹿县、怀来县、赤城县、丰宁满族自治县、滦平县、三河市、大厂回族自治县、香河县、广阳区、安次区、固安县、兴隆县(增补)),建设高层次人才创业园区、科技成果孵化园区、新兴产业示范园区、现代物流园区,以新兴产业为主导的经济圈。
建设的意义:1.促进京津冀区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2.疏解首都的城市压力 3.打造河北科学发展、富民强省的增长极
环首都绿色经济圈是在《河北省“十二五”规划纲要》指出的,要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特别提出要建设环首都绿色经济圈,逐步把环首都地区打造成为经济发达的新兴产业圈、绿色有机的现代农业圈、独具魅力的休闲度假圈、环境优美的生态环保圈、舒适怡人的宜居生活圈。
今年五月,“河北环首都经济圈规划”正式出炉,环首都绿色经济圈包括环绕北京的张家口、承德、廊坊和保定四个地级市,将打造以新兴产业为主导的环首都绿色经济圈。
针对四个地级市的不同特点,河北省也给予了每个城市不同的产业发展定位。承德市具有在旅游、钒钛矿产等资源方面的优势;保定市则要充分发挥历史文化和低碳城市试点等优势;张家口市则要以能源产业和旅游资源为基础,建设成为京冀晋蒙交界的区域中心城市;廊坊市以区位独特和信息产业等优势,建设京津冀电子信息走廊、环渤海休闲商务中心城市。
‘柒’ 中国的三大经济圈的龙头是谁
中国三大经济圈就是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三大都市圈各有规模,三大经济圈定位也不相同。中国三大经济圈就是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三大都市圈各有规模,三大经济圈定位也不相同。珠三角面临南中国海,为西江、北江、东江的汇合处,也即珠江的出口处,水陆交通发达、海外联系便捷,是内地沿海南部通向世界的重要门户地区。珠三角素有“珠三角”、“大珠三角”之分。近年来又提出了“泛珠三角”的概念,其包括广东、福建、江西、湖南、广西、海南、四川、贵州、云南九个省区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简称“9+2”。这说明了珠三角的迅速崛起以及有着巨大的拓展空间,并且有望成为世界瞩目的特大经济区。珠三角发展特色主要表现在:实现了富饶地区的快速城市化;形成了“外向导入式”为主的发展模式;呈现出以农村城镇化为主导的“爆发式”城市化;表现出多中心、高强度、聚集式的城市群发展形态;勾勒出内、中、外三个圈层的“圈层式”经济与城市发展特点;在城市与乡村的连接地区出现了一种“既非城市又非农村”的特殊空间结构形式。长三角紧临东海,为我国最大的内河长江的出口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是我国城市化程度最高、城镇分布最密集、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地区。长三角包括上海市、江苏省八个城市和浙江省六个城市,共计十五个城市,以后又有浙江台州市加入了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即所谓的“15+1”。它以上海为中心,南京、杭州为副中心,包括江苏的扬州、泰州、南通、镇江、常州、无锡、苏州,浙江的嘉兴、湖州、绍兴、宁波、舟山,共15个城市及其所辖的74个县市,以沪杭、沪宁高速公路以及多条铁路为纽带,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长江的黄金通道流经29个主要城市,把长三角引向内陆腹地,是世界与中国大陆连结的重要门户地区。长三角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成为全国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长三角的发展特色主要表现在:形成综合性产业基地;城市化呈现结构性大发展;城市综合实力全国领先,圈层特征明显;城市与城镇工业化水平较高;城市大物流条件初步形成;城市教育科技实力雄厚,高层次人才密集;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比较富裕,全国领先。环渤海位于中国东部沿海的北部地区,通过京津唐城市带引向中国北方腹地,区位特殊,工业密集、城市密布,是内地沿海北部通往世界的重要门户地区。由京津领衔的环渤海湾经济区产生于1986年,一般认为,狭义上是指辽东半岛、山东半岛、京津冀为主的环渤海滨海经济带,其目标是打造以北京、天津为双核的世界级城市。从更大的范围来说,已形成了“5+2”战略合作格局的框架,即河北、山西、辽宁、山东以及内蒙古中东部五个省区,北京和天津两个市。环渤海地区发展特色主要表现在:形成了中国重要的工业密集区和大型城市群;区域规划发展的起步较晚,区域经济发展相对于珠三角和长三角明显落后;开始全力构建环渤海经济圈区域经济发展新平台,建立“多赢”的区域协调和合作新机制。长三角的优势是商业贸易氛围良好,商业环境好,国际化程度高,有强大的品牌消费市场,民营经济强大,同时一头两翼(中心--上海,南京、杭州为副中心)结构最合理,国内经济学家更是提出了温州模式和苏南模式两大概念;珠三角的优势是思想观念开放,和在香港台湾的投资商沟通相对比较容易,地域上比较方便,建立了和市场经济相匹配的制度和文化条件,以深圳一些上市公司为代表的珠三角企业成为了中国最优秀的最有投资价值的蓝筹公司;环渤海的优势是自然资源丰富,离国家的政策和决策中心最近,有着强大的重工业基础,房租便宜。据经济学家分析三大经济圈中长三角的增长速率最低,环渤海最高,但是如果按购买力平价来计算,2006年长三角已经超过了以东京为首的关东地区,是整个东北亚地区(日本韩国,包括港澳和新加坡)这个区域最大的经济区,到2020年长三角的经济规模会是关东经济圈的两倍同年珠三角会超过关东区。长三角虽然富裕,但包容性最欠缺,在江苏有着苏南苏北之争,浙江有浙东浙西之斗,而龙头上海更是以排外“闻名”,而且苏浙沪的语言沟通上有一定困难。相对而言深圳的包容性就高的多,因为深圳很多都是移民,但语言也是一大障碍,环渤海应该是包容性最大而且语言交流最容易的。现在环渤海已经成了新的创业温床,随着山东的GDP超越江苏已经有人提出环渤海正以惊人的成长速度直逼长珠三角。当中国制造开始向中国创造转型时中国已经不再是国外大型跨过公司的首选地了,中国的廉价劳动力地位也渐渐被印度所替代,因此跨国公司投资热也会渐渐降温。而这时国内企业的发展就成了关键,不管是工业,制造业,服务业还是IT等新兴产业,比的就是把握机会的能力了,究竟谁强谁弱还无法也不能下结论,因为三大经济圈各有特色,环渤海的重工业,长三角的制造和服务业,珠三角的新兴产业,但只要能找好自己的定位,发挥自己的优势,把握好时机,都会有所作为!
‘捌’ 对比说明我国四大物流经济圈的发展优势和特色
珠三角经济长期处于高速发展时期,但传统粗放式的经济增长模式,已造成日益严重的资源短缺与环境恶化,成为制约珠三角经济持续发展的障碍。为了解决珠三角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相矛盾的问题,广东省政府提出“要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的战略目标。而物流系统是整个社会大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基于此背景,本课题研究的主要目标就是通过分析珠三角绿色物流的发展现状,论证珠三角绿色物流发展的必要性与可性行,并找出发展中所存在的障碍与问题,从政府和企业两个角度寻求绿色物流发展的战略措施以及具体实践措施,以构建和谐的珠三角绿色物流系统,同时为政府和企业发展绿色物流提供指导与参考。 2、 本课题相应学术领域内国内外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情况。 美国经济高度发达,也是世界上最早发展物流业的国家之一。美国政府在物流高度发达的经济社会环境下,不断通过政府宏观政策的引导,确立以现代物流发展带动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其近景远景目标十分明确。美国在其到2025年的《国家运输科技发展战略》中,规定交通产业结构或交通科技进步的总目标是:“建立安全、高效、充足和可靠的运输系统,其范围是国际性的,形式是综合性的,特点是智能性的,性质是环境友善的”。一般企业在实际物流活动中,对物流的运输、配送、包装等方面应用诸多的先进技术,如电子数据交换(EDI)、准时制生产(JIT)、配送规划、绿色包装等,为物流活动的绿色化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和保障。 欧洲是引进“物流”概念较早的地区之一,而且也是较早将现代技术用于物流管理,提高物流绿色化的先锋。如在20世纪80年代欧洲就开始探索一种新的联盟型或合作式的物流新体系,即综合物流供应链管理。它的目的是实现最终消费者和最初供应商之间的物流与信息流的整合,即在商品流通过程中加强企业间的合作,改变原先各企业分散的物流管理方式,通过合作形式实现原来不可能达到的物流效率,从而减少无序物流对环境的影响。欧洲最近又提出一项整体运输安全计划,目的是监控船舶运行状态。通过测量船舶的运动、船体的变形情况和海水的状况,就可以提供足够的信息,避免发生事故,或者是在事故发生之后,能够及时采取应急措施。这一计划的目的就是为了尽量避免或者减少海洋运输对环境的污染。欧洲的运输与物流业组织——欧洲货代组织(FFE)也很重视绿色物流的推进和发展,对运输、装卸、管理过程制订出相应的绿色标准,加强政府和企业协会对绿色物流的引导和规划作用,同时鼓励企业运用绿色物流的全新理念(重点在于规划和兴建物流设施时,应该与环境保护结合起来;要限制危害人类生态最烈的公路运输的发展,大力推进铁路电气化运输)来经营物流活动,加大对绿色物流新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如对运输规划进行研究,积极开发和试验绿色包装材料等。 我国物流业的起步较晚,绿色物流还刚刚兴起,人们对它的认识还非常有限,在绿色物流的服务水平和研究方面还处于起步阶段,与国际上先进技术国家在绿色物流的观念上、政策上以及技术上均存在较大的差距,大力加强对物流绿色化的政策和理论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对物流系统目标、物流设施设备和物流活动组织等进行改进与调整,实现物流系统的整体最优化和对环境的最低损害,将有利于我国物流管理水平的提高,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政策,对于我国经济的发展意义重大。 3、 研究成果的创新点,取得主要进展及应用价值。 本课题创新点主要是结合珠三角经济发展特点以及产业现状,并基于循环经济的理论与原则研究珠三角绿色物流发展战略,并提出珠三角绿色物流系统的构建框架与发展策略。 目前课题已基本完成对珠三角绿色物流发展的现状、问题、措施、策略等进行了研究,课题研究的内容对珠三角发展循环经济与构建绿色物流系统,创建和谐社会具有一定指导与参考价值,因而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和经济意义。 4、 研究成果的不足,存在问题及今后重点研究方向。本课题研究成果主要基于战略层面,对于具体措施并未进些详细探讨与研究,下一步研究的重点就是研究实现构建绿色物流系统的具体实施方案以及具体的实施措施
‘玖’ 中国三大经济圈
长三角、珠三角、渤海经济圈
‘拾’ 中国三大经济圈是指的哪几个区域
中国三大经济圈:珠三角经济圈、长三角经济圈、环渤海经济圈。
1珠三角经济圈
珠三角面临南中国海,为西江、北江、东江的汇合处,也即珠江的出口处,水陆交通发达、海外联系便捷,是内地沿海南部通向世界的重要门户地区。珠三角素有“珠三角”、“大珠三角”之分。近年来又提出了“泛珠三角”的概念,其包括广东、福建、江西、湖南、广西、海南、四川、贵州、云南九个省区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简称“9+2”。这说明了珠三角的迅速崛起以及有着巨大的拓展空间,并且有望成为世界瞩目的特大经济区。珠三角发展特色主要表现在:实现了富饶地区的快速城市化;形成了“外向导入式”为主的发展模式;呈现出以农村城镇化为主导的“爆发式”城市化;表现出多中心、高强度、聚集式的城市群发展形态;勾勒出内、中、外三个圈层的“圈层式”经济与城市发展特点;在城市与乡村的连接地区出现了一种“既非城市又非农村”的特殊空间结构形式。
2长三角经济圈
长三角紧临东海,为我国最大的内河长江的出口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是我国城市化程度最高、城镇分布最密集、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地区。长三角经济圈是以上海为中心,南京、杭州为副中心,包括江苏的苏州、无锡、徐州、扬州、泰州、南通、镇江、常州、盐城、淮安、连云港、宿迁,浙江的宁波、温州、嘉兴、湖州、绍兴、舟山、台州、金华、衢州、丽水,安徽的合肥、马鞍山,芜湖、滁州、淮南共30个城市。以沪杭、沪宁高速公路以及多条铁路为纽带,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长江的黄金通道流经29个主要城市,把长三角引向内陆腹地,是世界与中国大陆连结的重要门户地区。长三角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成为全国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长三角的发展特色主要表现在:形成综合性产业基地;城市化呈现结构性大发展;城市综合实力全国领先,圈层特征明显;城市与城镇工业化水平较高;城市大物流条件初步形成;城市教育科技实力雄厚,高层次人才密集;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比较富裕,全国领先。
3环渤海经济圈
环渤海位于中国东部沿海的北部地区,通过京津唐城市带引向中国北方腹地,区位特殊,工业密集、城市密布,是内地沿海北部通往世界的重要门户地区。由京津领衔的环渤海湾经济区产生于1986年,一般认为,狭义上是指辽东半岛、山东半岛、京津冀为主的环渤海滨海经济带,其目标是打造以北京、天津为双核的城市。从更大的范围来说,已形成了“5+2”战略合作格局的框架,即河北、山西、辽宁、山东以及内蒙古中东部五个省区,北京和天津两个市。环渤海地区发展特色主要表现在:形成了中国重要的工业密集区和大型城市群;区域规划发展的起步较晚,区域经济发展相对于珠三角和长三角明显落后;开始全力构建环渤海经济圈区域经济发展新平台,建立“多赢”的区域协调和合作新机制。
--网络
词条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