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经济状态 > 什么是区域经济体制改革

什么是区域经济体制改革

发布时间:2022-11-19 00:28:34

1. 什么是经济体制改革

Reform of the Economic System
按照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性质这一客观规律的要求,对不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国民经济管理制度和管理方式进行的改革。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这种矛盾集中表现在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与生产力发展不相适应的一系列相互联系的环节和方面,这些环节和方面又都集中在经济体制上,因此,我们改革经济体制,就是要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相互联系的环节和方面。这种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为了大大促进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
当前我国进行的经济体制改革,就是要打破传统的以中央集权为特征的僵化的、严重束缚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计划经济体制,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充分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先进各国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经营管理制度与方法的、又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而大力推动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达到国家繁荣昌盛、人民富裕幸福的目的。
邓小平同志坚持发展是硬道理,采取了鼓励闯、放手干,先做游戏,后定规则的策略,经济建设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但从总体上讲,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主要是自下而上的改革。经济作为社会物质基础部分,改革可以从基层开始,局部的变动是可控的,在一个渐进的过程中是不足以影响全局的。但政治体制是属于上层建筑的东西,触一发而动全身,它的改革不能简单的套用经济体制改革的思路和模式。在改革的过程中,我们既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必须牢牢的把握改革的方向,主要应该采用自上而下的方式进行。在具体实施之前,共产党作为一个执政党,必须有一个总体的设想和方案,通过法律的形式把主要内容和基本程序固定下来。做到先定规矩,再整体有序推进。 因此,邓小平说中国的改革是自下而上的改革是指经济体制改革而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就是自下而上经济体制改革一个很好的例子。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认真抓好四个互相联系的重要环节:
(1)转换国有企业特别是大中型企业的经营机制,把企业推向市场,增强它们的活力,促使企业在经济利益的推动下自发地实现资源配置。
(2)加快市场的培育。没有市场就没有市场经济。
(3)深化分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分配是经济利益实现的制度。没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分配就没有市场。
(4)混合经济中政府主要是调节个体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而不是经济活动的直接参与者。在中国转变政府职能的根本途径是政企分开。

2. 经济体制改革什么意思

经济体制改革Reform of the Economic System
按照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性质这一客观规律的要求,对不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国民经济管理制度和管理方式进行的改革。

3. 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质是什么

中国共产党第十二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一九八四年十月二十日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我们改革经济体制,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相互联系的环节和方面。这种改革,是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有计划、有步骤、有秩序地进行的,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的进行,只应该促进而绝不能损害社会的安定、生产的发展、人们生活的改善和国家财力的增强。”

4. 经济改革指的是什么

简单点 就是改变经济制度,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从而促进经济的全面发展。

5.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主要有哪些内容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主要有以下内容:

1、管理体制:政企分开,扩大企业自主权。

2、所有制:发展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形式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

3、分配制度:发展以按劳分配为主的分配方式。

4、中心环节是扩大企业自主权。

(5)什么是区域经济体制改革扩展阅读: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要点是:

(1) 简政放权。要使所有管理经济的政府机关同企业从直接的经济利益联系上脱钩,使企业真正成为相对独立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

(2) 敞开城门。在实行市领导县的体制和由城市统一组织城乡的生产和流通的同时,打破封闭和分割。

(3) 搞活企业。1981年开始,经国务院批准,沙市、常州、重庆先后进行了经济体制综合改革试点;1984年4月16日至25日,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在江苏省常州市召开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座谈会”。

6. 经济体制是什么

经济是指某一地区(通常是一个国家)制定和实施经济决策的各种机制的总和。通常是一个国家国民经济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模式。它是在一定经济制度下由国家组织的生产、流通和分配的特定形式,或者说是国家经济制度的特定形式。社会经济关系,即参与经济活动的各方面、单位和个人的地位及其利益,都是通过这样一个体系表现出来的。
经济除了整个国民经济的管理体制外,还包括各行各业各自的管理体制,如农业、工业、商业、交通等。此外,不同企业的企业管理制度也属于经济制度的范围。
经济的功能表现
确定经济行为主体的权利范围,对整个社会的经济活动起着协调作用。
确定经济主体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对经济当事人不符合社会整体效率的行为起到约束作用。
确定利益分享规则,对经济主体的行为起到激励作用。
确定信息交换结构,充分发挥经济运行的信息功能。
经济优劣的评价标准
经济系统的评价标准应该是资源是否得到了合理的配置和利用,是否以最少的资源最大限度地满足了人们的短期和长期需求。
经济系统的要素及其组合
经济作为一种系统的制度安排,总是由各种具体的经济制度按照一定的联系方式组成的有机整体。

7. 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以及对外开放格局是怎样形成的

内容: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形成:内陆→沿海经济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房区→经济特区

8. 经济体制改革时间

1978年开始着手改革。计划经济体制内部引入市场机制改革(1978—1984 年)。这一时期在理论上提出“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第一次使市场调节在经济体制中取得了一席之地。1982 年党的十二大提出了“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原则,不仅肯定了市场调节作为计划调节的补充是必需的和有益的,而且把计划调节区分为指令性计划和指导性计划,指出对许多产品和企业适宜实行指导性计划。
经济体制改革阶段
第一阶段:计划经济体制内部引入市场机制改革(1978—1984 年)。这一时期在理论上提出“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第一次使市场调节在经济体制中取得了一席之地。1982 年党的十二大提出了“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原则,不仅肯定了市场调节作为计划调节的补充是必需的和有益的,而且把计划调节区分为指令性计划和指导性计划,指出对许多产品和企业适宜实行指导性计划。这个提法突破了完全排斥市场调节的计划经济传统观念,但在理论上没有完全树立起商品经济的应有地位。这一时期的改革主要是在计划经济体制内部引入市场机制,以求引入市场机制完善计划经济体制。在实践方面,这一时期主要是在农村推行以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的改革以及对部分工业企业实行扩大自主权的改革。
第二阶段:发展有计划商品经济阶段(1984—1992 年)。这一时期在理论上提出“有计划商品经济”的说法。
1984 年10 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第一次突破了把计划经济与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正式提出了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思想。1987 年党的十三大在有计划商品经济理论的基础上,对社会主义市场机制问题进行了新的概括和说明。报告指出:“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体制,应该是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的体制”。同时提出了“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经济运行机制模式。但是这一理论把发展市场体系仅仅理解为发展商品经济,因此对于市场机制的理解还比较简单。在实践方面,这一时期实施了以城市为中心的全面体制改革,改革的内容、范围十分广泛,几乎涉及到生产关系的所有方面和部分上层建筑。一是通过所有制方面的改革,调整了所有制结构。在总的结构上,从过去的单一公有制经济结构逐渐改变成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所有制结构。二是通过体制改革和运行机制的转变,为实行社会主义市场运行机制准备了体制基础。计划体制、投资体制、财政体制、流通体制、价格体制、分配体制和社会保障制度都进行了以引进市场机制为主要内容的改革。
第三阶段: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阶段(1992—2003 年)。这一时期,在理论上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说法。1992 年邓小平南方谈话,明确了“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等思想。党的十四大报告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至此,人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就从传统的计划经济思想中彻底摆脱出来,市场经济开始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相结合,成为中国经济改革的基本目标。1993 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议》,进一步提出了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在实践方面,一是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核心的微观基础的转型。通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使企业成为独立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全面参与市场竞争,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二是以配套改革为内容的宏观制度的创新。对财政、税收、外汇、金融、投资、外贸以及流通体制等综合配套体系进行改革,取得良好效果。三是以市场流通和社会保障为主的宏观体制改革。通过市场流通领域改革,健全了市场规则、整顿市场秩序;社会保障制度改革迈出了重要步伐,探索建立了多层次的社会保障制度。
第四阶段: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阶段(2003 年至今)。这一时期,在理论上进一步肯定了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要性。2003 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对建立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进行了全面部署。此后围绕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等问题形成了“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提出了“五个统筹”、“构建和谐社会”、“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一系列新的提法,大大促进了改革实践的进行。在实践上,这一时期的主要任务包括: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建立有利于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体制,形成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机制,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完善宏观调控体系、行政管理体制和经济法律制度,健全就业、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建立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机制等。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第六条 按劳分配的原则。
国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第七条 国有经济,即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经济,是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力量。国家保障国有经济的巩固和发展
第十一条 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的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家保护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国家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并对非公有制经济依法实行监督和管理。

9. 新时期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是什么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已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高度集中的、以
行政手段为主的计划经济体制已基本“瓦解”,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
置的基础性作用已大大加强,新体制的基本构架已大体确立,对外开放的格局基
本形成,综合国力大大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显着提高。其主要表现是:
第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建立起了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
营体制,社会生产力得到了解放和发展。
农村改革成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起点。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跨出
了大的步伐:普遍推行了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废
除了“人民公社”制度;取消了农业生产指令性计划,实行合同定购制;放开了
绝大部分农产品的价格,国家对关系国计民生的粮、棉等主要衣产品实行保护价
;鼓励农村各种所有制经济和非农业的发展,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发展迅速;推
进了贸、工、农一体化和产、供、销“一条龙”建设,农业产业化方兴未艾,因
地制宜、适度规模和集约化经营也有一定发展,小城镇迅速崛起。可以说,经过
改革,农村作为传统经济中自然经济色彩最浓、经济发展水平最薄弱的环节,其
运行机制基本上已率先进入了市场经济的轨道。农村新经济体制的实行和政策的
不断开放,使全国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普遍高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巨大成
就,创造了人间奇迹,对其他方面改革开放起到了极大的示范和带动效应。
第二,市场经济对资源配置的基础地位得到确定并发挥了巨大作用。
过去指令性计划无处不在、无所不包,覆盖国民经济的方方面面。经过改革,已
全部取消了农产品生产的指令性计划,国家只对9种主要农产品生产实行指导性计
划管理。

10. 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指的是什么

一是我们要继续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加大国有经济的战略性调整,深化国有企业和垄断行业改革,完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等。二是需要进一步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尤其是加快资本市场要素市场建设。三是要健全宏观调控体系,通过公共财政体制建设,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要继续深化金融机构改革,健全资本市场,完善政府的投资和调控体制,尤其是要发挥经济和法律手段在宏观调控的主导作用。四是要深化与民生有关的体制改革,主要是就业、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五是继续推进农村综合改革,进一步完善乡镇机构设置、义务教育体制、县乡财政体制,以及土地征用制度、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等。六是要深化涉外经济体制改革,完善促进生产要素的跨境流动和优化配置的体制和政策,提高引进外资质量和水平,转变外贸增长方式,促进国内外经济平衡发展,解决宏观经济存在的外汇储备过多等突出矛盾。七是推进社会事业领域改革,包括教科文卫体制改革,其中网友提到的卫生体制改革,现在国家有关部门正在抓紧研究,其基本思路是综合配套推进,医药卫生体制、药品产销体制和医疗保险体制改革。其中,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关键是要解决政事分开、管办分离、医药分离等问题。还要加大政府的公共卫生投入,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加强对医疗机构的管理和监督,为广大人民提供价格合理、服务周到的医疗卫生服务。最后,还要进一步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包括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深化政府机构改革,建立健全科学民主的决策机制和绩效评价机制,推进依法行政,促进政治体制改革等。

阅读全文

与什么是区域经济体制改革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家庭幸福美好如何做 浏览:532
肥城和宁阳事业编哪个好 浏览:298
美女组团偷项链是什么电影 浏览:717
对中医事业有什么追求 浏览:458
经济下行该如何面对 浏览:448
如何谈幸福恋爱 浏览:784
中国古代爱情电视剧有哪些 浏览:922
合肥和中山哪个经济发展好 浏览:304
红米note9pro如何快速打开健康码 浏览:108
灰太狼和叶太郎哪个更幸福一点 浏览:384
巨力神有哪些故事 浏览:211
拼多多16万步等于多少健康金 浏览:823
煤田局所属有哪些事业单位 浏览:133
两位吃蝙蝠的美女现在怎么样 浏览:580
报考食药监事业单位怎么准备 浏览:724
银川婚姻中介有哪些 浏览:317
美女问我怎么没睡好该怎么回复 浏览:567
优质恋爱和婚姻需要的前提是什么 浏览:295
什么词语代表婚姻美好 浏览:49
爷爷的婚姻我该怎么选择 浏览: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