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宏观经济三大基本指标是什么
1、 本地生产总值,即本地生产总值
2、 价格指数,包括消费价格指数、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和工业生产者购买价格指数
3、 失业率
拓展资料:衡量宏观经济的三个指标
一、 GDP是国民生产总值。
1.GDP分类
用于衡量宏观经济状况的GDP分为四类:
+潜在国内生产总值和实际国内生产总值所谓潜在国内生产总值,是指社会资源充分利用后所能产生的国内生产总值,即经济潜力;实际GDP是社会的实际GDP。
潜在GDP与实际GDP的比较可以反映社会宏观经济状况:
潜在GDP=实际GDP。这表明社会经济潜力已得到充分发挥,是最理想的经济运行状态。潜在GDP>实际GDP。这意味着,如果有巨大的经济潜力,但实际生产的东西较少,就会出现经济萧条和市场收缩,这被称为经济收缩或经济过冷。
潜在GDP<实际GDP。这意味着经济潜力很小,但实际生产的东西很多,而且会出现通货膨胀,这被称为经济过热。名义GDP和实际GDP。所谓名义GDP是指按当年价格计算的GDP值;所谓实际GDP是以基准年价格计算的GDP值。基准年是以某一年的价格为固定价格,并以此价格计算未来每年的GDP。
通过比较实际GDP和名义GDP,我们可以知道价格是稳定的,通货膨胀还是通货紧缩。
二、 物价指数
1.消费物价指数
消费物价指数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是人们最为关注的问题。它是整体物价指数中最重要的一项。
→ 仅限消费品
CPI只计算消费品的价格变化,而不计算其他产品的价格变化。在中国,CPI仅反映与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八类商品的价格。
→ 只计算零售价格
CPI仅以零售价格为统计标准。换句话说,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能够获得的商品价格是CPI的统计基础。
2.生产者价格指数
→ 仅用于生产资料
生产者价格指数,也称为批发价格指数,只计算生产资料的价格,而不是消费品的价格。例如,计算钢铁和煤炭的价格。
→ 只计算批发价
由于生产资料以批发的形式出售,因此PPI的统计标准是批发价格而不是零售价格。
三、 失业率
从就业的角度来看,各国将人口分为两类:工作年龄人口和非工作年龄人口,但分类标准不同。例如,在中国,18-60岁的人口称为工作年龄人口,其他年龄的人口称为非工作年龄人口;在美国,工作年龄人口指的是16-65岁的人,其余的人口称为非工作年龄人口。
所有劳动适龄人口分为劳动力人口和非劳动力人口。非劳动力人口分为三类:第一类,普通学校的学生虽然是成年人,但仍在接受教育;第二,丧失工作能力的人,如残疾人;第三,自愿放弃劳动机会的人,如全职妻子。劳动力分为就业人口和失业人口。
所谓失业率是指失业人口占劳动力的比例。其计算公式为:
失业率=失业/劳动力
2. 宏观经济指标有哪些
宏观经济指标是体现经济情况的一种方式,主要指标包括国内生产总值、通货膨胀与紧缩、投资指标、消费、金融、财政指标等。
宏观经济指标对于宏观经济调控起着重要的分析和参考作用。
1、国内生产总值(GDP): 是某一国在一定时期其境内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总值。反映一个国家总体经济形势的好坏,与经济增长密切相关,被大多数西方经济学家视为“最富有综合性的经济动态指标”。主要由消费、私人投资、政府支出、净出口额四部分组成。
2、工业生产总值: 某国工业生产部门在一定时间内生产的全部工业产品的总价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占有很大比重。
3、就业率: 经济发展的晴雨表,与经济周期密切相关。数据上升说明经济发展受阻,反之则看好。对于大多数西方国家来说,失业率在4%左右为正常水平,但如果超过9%,则说明经济处于衰退。
4、国际收支:是一国对其他国家在一定时期进行的商品、劳务和金融资产交易的记录。国际收支包括经常项目收支和资本项目收支两部分。经常项目收支主要包括贸易、劳务和单方面转移。一国国际收支状况最直接的作用结果是汇率。一国国际收支顺差,则该国货币坚挺,有升值潜力;反之长期逆差则货币疲软,货币有贬值可能。
3. 宏观经济包含哪些方面指数
宏观经济包括国内生产总值(GDP)、通货膨胀率(CPI)、失业率、国际收支。
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按市场价格计算的一个国家或者地区所有常驻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结果,可以反映出国家或者地区的经济实力和市场规模。
通货膨胀率(CPI)是反映居民生活有关的消费品和服务价格水平的变动情况的宏观经济指标,主要用于宏观经济分析决策和国民经济核算指标。如果CPI经济指标出现较大的增幅,表示市场有可能出现通货膨胀,市场经济具有不稳定因素。
失业率指的是一定时期满足全部就业条件的就业人口中没有工作的劳动力的数值比率。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失业状况的主要指标。失业率的数据月份变动可适当反应经济发展。失业率与经济增长率具有反向的对应变动关系。
国际收支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由对外经济往来、对外债权债务清算而引起的所有货币收支。反映了国家对外政治、经济关系的关系,也能反映国家在世界经济中所处的地位升降情况。
4. 衡量一个国家经济水平主要都有哪些指标
衡量一个国家经济水平主要指标如下:
1、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ct,简称GDP)
GDP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季度或一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国内生产总值是国民经济核算的核心指标,在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状况和发展水平亦有相当重要性。
2、GNP(国民生产总值)
国民生产总值(Gross National
Proct,GNP)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国民在一定时期内新生产的产品和服务价值的总和,为最重要的宏观经济指标。
国民生产总值是一国所拥有生产要素所生产的最终产品价值,为一个国家(地区)所有常驻机构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年或季)收入初次分配的最终成果。
国民生产总值是按国民原则核算的,只要是本国(或地区)居民,无论是否在本国境内(或地区内)居住,其生产和经营活动新创造的增加值都应该计算在内。
3、PMI(采购经理指数)
PMI从国际上看,PMI是一套月度发布的综合性的经济先行指标体系,PMI涵盖着生产与流通、制造业与非制造业等领域,分为制造业PMI、服务业PMI,也有一些国家建立了建筑业PMI。PMI每项指标均反映了商业活动的现实情况,综合指数则反映制造业或服务业的整体增长或衰退。
4、CPI(消费者物价指数)
CPI是consumer PriceIndex(消费者物价指数)的缩写,是度量居民生活消费品和服务价格水平随着时间变动的相对数,综合反映居民购买的生活消费品和服务价格水平的变动情况。
5、PPI(生产物价指数)
生产物价指数(Procer Price
Index,简称PPI)是一个用来衡量制造商出厂价的平均变化的指数,它是统计部门收集和整理的若干个物价指数中的一个。
如果生产物价指数比预期数值高时,表明有通货膨胀的风险。如果生产物价指数比预期数值低时,则表明有通货紧缩的风险。
6、GHI(国民幸福指数)
国民幸福指数(GrossNationalHappiness,GNH)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生态环境、政府管理、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居民生活与幸福水平的指标工具。
7、恩格尔系数
指居民家庭中食物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一个家庭收入越少,家庭收入中或者家庭总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所占的比例就越大,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加,家庭收入中或者家庭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将会下降。恩格尔系数是用来衡量家庭富足程度的重要指标。
5. 请列举,宏观经济指标有哪些,它们怎样反映经济状况
宏观经济指标大致分为:
1,经济总体指标,此类指标主要反映经济总体运行情况。
2,需求类指标,反映投资和消费状况的指标都列入此类。
3,货币类指标,和货币政策有关的指标。
4,财政类指标,与财政政策有关的指标。
5,部分经济领先指标以及市场运行指标。
经济指标是反映一定社会经济现象数量方面的名称及其数值。
宏观经济学是分析师进行宏观经济分析的理论基础,在依据宏观经济理论构建分析框架后,更具体的工作就体现在对经济指标的分析和解读方面了。供参考。
6. 宏观经济基本指标
属于宏观经济的指标,主要包括GDP总额、经济增速、外贸进出口数据与增速、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与增速、国内消费总额与增速、通货膨胀率、PPI、预算赤字、新增贷款额、外汇储备额、三大产业的数据与增速、人均收入等指标。
7. 宏观经济三大指标是什么
GDP 国内生产总值
概念:国内生产总值是指按国家市场价格计算的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是公认地衡量国家经济状况的最佳指标。2019年中国GDP是99.09万亿,比上一年增长6.1%,位列世界第二!但是长远来看中国GDP增速是不断的在下滑。
2.PMI 采购经理指数
概念:通过对采购经理的月度调查汇总出来的指数,能够反映经济的变化趋势。
50%为PMI荣枯分水线,50%以上表明经济扩张的信号,50%以上表明经济衰退的信号,主要分为制造业PMI和服务业PMI。PMI是难得的领先型经济指标,可以提前根据PMI判断未来的经济形势。
3.通货膨胀
概念:因为货币供给过度而引起的货币贬值,物价上涨的现象。
提起通货膨胀就必须说到CPI和PPI。
CPI:消费者价格指数。是反映居民家庭一般所购买的消费品和服务项目价格水平变动情况的宏观经济指标。
PPI:生产者价格指数。是反映工业企业产品出厂价格变动趋势和变动程度的指数。
如果消费者物价指数大幅上涨,表明通胀已经成为经济不稳定因素,央行会有紧缩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风险,从而造成经济前景不明朗。生产者物价指数主要的目的在衡量各种商品在不同的生产阶段的价格变化情形。
8. 宏观经济的基本指标及其衡量
宏观经济的基本指标及其衡量如下:
一、国内生产总值GDP:
(一件最终产品再整个生产过程中的价值增值就等于该最终产品的价值。)经济社会(国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最终。
2.所生产价值而不是所卖出。
3.是流量不是存量。
4.GNP国民生产总值。
产出=收入:产的价值都要转化为生产要素报酬和企业利润,即转化为要素提供者和企业经营者的收入。
GDP=工资+利息+利润+租金+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
产出=支出:最终产品的销售收入就是最终产品购买者的支出,肢出法核算GDP,就是核算经济社会在一定时期内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这几方面支出总和。
GDP=C+G+I+X-M。
C:居民消费(不包括购买住房)。
G:政府购买(政府购买和政府转移支付,转移支付用于收入再分配,不构成GDP的一部分)。
l:企业投资。
(投资:增加或更换资本资产。a可以长期存在和使用的固定资产fixed分为居民住房投资和企业固定投资。b存货投资inventory,企业存有存。货量,大于销量的部分,replacement+净投资)。
X-M=净出口=出口-进口。
人-IM-守山1一山L一进14。
二、国内生产净值: NDP net domestic proct。
NDP = GDP -固定资产折旧。
三、国民收入:NI national income。
广义国民收入:泛指GDP、NDP等经济总量。
NI (狭义) = NDP -间接税-企业转移支付+政府对企业的补贴。
四、个人收入PI personal income。
PI= NI -公司未分配利润-公司所得税-社会保险(税费) + 政府给个人的转移支付。
五、个人可支配收入: DPI disposable personal income。
DPI=PI-个人所得税。
I=S。
I=个人S+政府储蓄(T征税-G支出、 转移支付)。
1=S+(T-G) + (M- X + Kr)外国对本国储蓄。
9. 请问衡量一个国家经济水平主要都有哪些指标
1、GDP: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个国家在某一段时期(通常为一年)内所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总和。国内生产总值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运行规模的最重要指标。
2、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简称。是一个反映居民家庭一般所购买的消费品和服务项目价格水平变动情况的宏观经济指标。它是在特定时段内度量一组代表性消费商品及服务项目的价格水平随时间而变动的相对数,是用来反映居民家庭购买消费商品及服务的价格水平的变动情况。
3、PPI:生产价格指数是衡量工业企业产品出厂价格变动趋势和变动程度的指数,是反映某一时期生产领域价格变动情况的重要经济指标,也是制定有关经济政策和国民经济核算的重要依据。主要的目的是衡量企业购买的一篮子物品和劳务的总费用。
4、BOP:国际收支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从国外收进的全部货币资金和向国外支付的全部货币资金之间的对比关系。收支相等称为国际收支平衡,收入大于支出称为国际收支顺差,支出大于收入称为国际收支逆差。一个国家保持国际收支平衡是一个国家经济状况稳定的表现。
5、就业率
是反映劳动力就业程度的指标。指在业人员占在业人员与待业人员之和的百分比。它反映全部可能参与社会劳动的劳动力中,实际被利用的人员比重。一定时期在业人员越多或待业人员越少,则就业率就越高,反之越低。计算和研究就业率,实质上是要提高就业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