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财务管理计算经济订货批量
(1)每次订货的变动成本=800+200=1000(元)
单位变动储存成本=1500×4%+80+60=200(元)
经济订货批量
=[(2×3600×1000)/200×100/(100-10)]
=200(台)
送货期=200/100=2(天)
订货次数=3600/200=18(次)
(2)平均交货时间=8×10%+9×20%+10×40%+11×20%+12×10%=10(天)
交货期内平均需要量=10×10=100(台)
再订货点=100+保险储备量
①当再订货点为100台(即保险储备量=0)时:
平均缺货量=10×20%+20×10%=4(台)
缺货成本和保险储备成本之和TC(S,B)=100×4×18+0×200=7200(元)
②当再订货点为110台(即保险储备量=10)时:
平均缺货量=10×10%=1(台)
TC(S,B)=100×1×18+10×200=1800+2000=3800(元)
③当再订货点为120台(即保险储备量=20)时:
平均缺货量=0(台)
TC(S,B)=100×0×18+20×200=4000(元)
根据上述计算结果可知,合理的保险储备最为10台,再订货点为110台。
(3)与批量相关的存货总成本=[2×1000×3600×200×(1-10/100)]=36000(元)
(4)取得成本=订货成本_+购置成本
=变动订货成本+固定订货成本+购置成本
=18×1000+100000+3600×1500
=5518000(元)
储存成本=变动储存成本+固定储存成本
=1/2×200×(1-10/100)×200+10×200+2000×12+40000
=84000(元)
(5)与储备存货相关的总成本
=取得成本+储存成本+缺货成本
=5518000+84000+1800=5603800(元)
或:与储备存货相关的总成本
=36000+3800+3600×1500+100000+2000×12+40000
=5603800(元)
(1)经济批量订货点怎么算扩展阅读:
当企业按照经济订货批量来订货时,可实现订货成本和储存成本之和最小化。经济批量。这项处理方法可以随时加以调整使它能够适应各种不同的需要,这项方法还可以扩充延伸,以便在复杂的情况中使用。
公式
Q*=SQRT(2*DS/C)
(Q*-- 经济订货批量、D -- 商品年需求量、S -- 每次订货成本、C --单位商品年保管费用)
Ⅱ 求经济订货批量、最低年总成本、年订购次数和订货点。在线等答案
(1) 经济订货批量=EOQ=根号下(2SD/H) =根号下(2*8000*30/3)=400 件(2) 年订购次数CT =CH +CR +Cp=+pd =81200元 (3) 年订货次数:n=D/EOQ=8000/400=20次 (4) 订货点:RL=LT(D/52)=2×(8000/52)=307.7件
Ⅲ 经济订货批量计算公式是什么
公式:Q*=SQRT(2*DS/C)。
(Q*-- 经济订货批量、D -- 商品年需求量、S -- 每次订货成本、C --单位商品年保管费用)。
由于存货单价不变(不存在数量折扣),购置成本无关,不允许存在缺货,缺货成本无关。这样相关成本只有变动性订货成本和变动性储存成本。
简介
有些类别费用是随着存贮数量的变化而变化,而其他类别费用却保持相当长的时间不变,如租金、地方税、人员薪金及折旧费等,并不受库存总额的影响。
至于供暖、照明、用于操作的设备等,所得的费用有一部分是固定不变的,有一部分则是变动不定的。保险费的开支一般根据平均库存量来计算,并加上一些其他十分不同的因素。
Ⅳ eoq经济订货批量公式是什么
EOQ=SQR。
库存一个组织保存的产品,在制品货原材料等存储物,其数量随需求过程而减少,又随着补充而增加。需求系统的输出,是存储存在的根本原因,其形式有:间断式需求,连续均匀的需求,确定而已知的需求,随机的不确定的需求。
补充系统的输入,随着需求过程而不断减少。提前时间为在某一时刻补充存储,必须提前订货,这段时间称为提前时间。再订货点提前时间开始时的库存水平。拖后时间从订货到货物进入存储往往需要一段时间,这段时间称为拖后时间。
eoq经济订货批量公式的含义:
经济订货批量=开平方根(2*年度计划进货量*平均每次订货费用/单位存货变动储存成本)经济订货批量(EOQ),即Economic Order Quantity。
它是固定订货批量模型的一种,可以用来确定企业一次订货(外购或自制)的数量。当企业按照经济订货批量来订货时,可实现订货成本和储存成本之和最小化。
Ⅳ 求经济订货批量,次数,再订货点
(1) EOQ=( 2*1800*50/20*10%)开2根=300(公斤)
(2)TC=( 2*1800*50*20*10%)开2根=600(公斤)
(3)全年最佳订货次数=1800/300=6(次)
(4)平均每天的耗用量=1800/360=5(公斤)
①当保险储备量=0时,则再订货点=10×5=50(公斤),当交货期内的材料需要量小于等于50公斤时,不会发生缺货,只有当交货期内的材料需要量大于50公斤时,才会发生缺货。
缺货量的期望值=(60-50)×0.2+(70-50)×0.04+(80-50)×0.01=3.1(公斤)
与保险储备量相关的总成本=全年持有成本+全年缺货损失=0×20×10%+6×3.1×4=74.4(元)
②当保险储备量=10公斤时,则再订货点=10×5+10=60(公斤),当交货期内的材料需要量小于等于60公斤时,不会发生缺货,只有当交货期内的材料需要量大于60公斤时,才会发生缺货。
缺货量的期望值=(70-60)×0.04+(80-60)×0.01=0.6(公斤)
与保险储备量相关的总成本=10×20×10%+6×0.6×4=34.4(元)
③当保险储备量=20公斤时,则再订货点=10×5+20=70(公斤),当交货期内的材料需要量小于等于70公斤时,不会发生缺货,只有当交货期内的材料需要量大于70公斤时,才会发生缺货。
缺货量的期望值=(80-70)×0.01=0.1(公斤)
与保险储备量相关的总成本=20×20×10%+6×0.1×4=42.4(元)
④当保险储备量=30公斤时,则再订货点=10×5+30=80(公斤),当交货期内的材料需要量小于等于80公斤时,不会发生缺货,只有当交货期内的材料需要量大于80公斤时,才会发生缺货。
缺货量的期望值=0
与保险储备量相关的总成本=30×20×10%+6×0×4=60(元)
当保险储备量为10公斤时,与保险储备量相关的总成本最低,所以可以确定保险储备量为10公斤,或者说应确定以60公斤为再订货点。
Ⅵ 经济订货批量再订货点
(1) EOQ=( 2*1800*50/20*10%)开2根=300(公斤)
(2)TC=( 2*1800*50*20*10%)开2根=600(公斤)
(3)全年最佳订货次数=1800/300=6(次)
(4)平均每天的耗用量=1800/360=5(公斤)
①当保险储备量=0时,则再订货点=10×5=50(公斤),当交货期内的材料需要量小于等于50公斤时,不会发生缺货,只有当交货期内的材料需要量大于50公斤时,才会发生缺货.
缺货量的期望值=(60-50)×0.2+(70-50)×0.04+(80-50)×0.01=3.1(公斤)
与保险储备量相关的总成本=全年持有成本+全年缺货损失=0×20×10%+6×3.1×4=74.4(元)
②当保险储备量=10公斤时,则再订货点=10×5+10=60(公斤),当交货期内的材料需要量小于等于60公斤时,不会发生缺货,只有当交货期内的材料需要量大于60公斤时,才会发生缺货.
缺货量的期望值=(70-60)×0.04+(80-60)×0.01=0.6(公斤)
与保险储备量相关的总成本=10×20×10%+6×0.6×4=34.4(元)
③当保险储备量=20公斤时,则再订货点=10×5+20=70(公斤),当交货期内的材料需要量小于等于70公斤时,不会发生缺货,只有当交货期内的材料需要量大于70公斤时,才会发生缺货.
缺货量的期望值=(80-70)×0.01=0.1(公斤)
与保险储备量相关的总成本=20×20×10%+6×0.1×4=42.4(元)
④当保险储备量=30公斤时,则再订货点=10×5+30=80(公斤),当交货期内的材料需要量小于等于80公斤时,不会发生缺货,只有当交货期内的材料需要量大于80公斤时,才会发生缺货.
缺货量的期望值=0
与保险储备量相关的总成本=30×20×10%+6×0×4=60(元)
当保险储备量为10公斤时,与保险储备量相关的总成本最低,所以可以确定保险储备量为10公斤,或者说应确定以60公斤为再订货点.
Ⅶ 订货点的计算公式
E=LT*D/365,其中D:Demand 需求
以ERP实施实例加以说明,已知制造企业与库存有关的信息如下:
①年需求量为30000单位(假设每年360天)
②购买价格每单位100元
③库存储存成本是商品买价的30%
④订货成本每次60元
⑤公司希望的安全储备量为750单位
⑥订货数量只能按100的倍数(四舍五入)确定
⑦订货至到货的时间为15天
要求:①最优经济订货量②确定再订货点③存货平均占用资金按照以上的算法,不难得到
①经济订货量=[(2*年需求量*订货成本)/单位储存成本]^(1/2)
=[(2*30000*60)/(100*30%)]^(1/2)=346.41(单位)
②再订货点=平均日需求X订货天数+安全储备量=30000/36O*15+750
(7)经济批量订货点怎么算扩展阅读;
将订货提前期tp标注在物资卡片和帐页上,每到订货点(日)时即检查实际库存量qa,计算qp-qa的差。如为+Δq,则按q+Δq订货;如为-q,则按q-Δq订货。这样调整订货量后,可以防止缺货或超储现象的发生。
这种方法的特点是:假定订货提前期t、p(即市场供应、装运条件)是不变的(即t?p是个常量),每次订货的批量是相等的,订货时间是随着物资库存量降到 订货点时间的不同而变化的。因此,在生产对物资的消耗速度不均衡的情况下,可以利用在订货点派人订货来适应物资消费速度的变化,保持物资储备的合理性。
Ⅷ 订货点计算公式
设物资的订货提前期为tp,平均日耗量为cm,则订货点(即订货点库存量)qp的计算公式为:
qp=tp·cm (1)
式中的tp在一般情况下是个常量。tp可用两种方法确定:
1、查定法。即精确地查定订货提前期各个构成环节所需的时间,并加总求和。即: tp=派员外出办理订货手续时间 + 供方备货办理托运时间 + 运方装运时间 + 转运检验入库时间
2、统计法。即使用tp的历史资料,并消除订货提前期中由于偶然因素造成的波动(即剔除历史数据中少数偏离平均值较大的数据),进行算术平均,得出tp:
tp=1 n ∑n i=1tpi(i=1,2,…,n) (2)?
成本的含义
首先是现金成本,包括存储储运公司已付费用,保险费计算根据库存价值,过时报废损失、年检费用,所有的费用在仓库设立的企业(如仓库管理员的工资、折旧成本、维护成本、办公费用,水电费用,空调费用,等等)。
第二个是资本成本,即投资于存货而不是其他盈利领域的机会成本。储存成本也可以分为两部分:总量是稳定的,与储存的数量和长度无关,称为固定储存成本;其中总容量取决于库存的数量和存储的长度,称为可变存储成本。
Ⅸ 订货点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订货点的计算公式是:
1、订货点=到货周期÷消耗速度+最小当量。
2、订货点=单位时间用量×到货周期+最小当量。
提出订货时的物资储备量叫“订货点量”,其计算公式为:
订货点量=每日平均需要量×订货日数 +保险储备量。
物资的订货提前期可用两种方法确定:
(1)查定法。即精确地查定订货提前期各个构成环节所需的时间,并加总求和。即: tp=派员外出办理订货手续时间 + 供方备货办理托运时间 + 运方装运时间 + 转运检验入库时间。
(2)统计法。即使用tp的历史资料,并消除订货提前期中由于偶然因素造成的波动(即剔除历史数据中少数偏离平均值较大的数据),进行算术平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