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经济状态 > 清朝经济总量如何

清朝经济总量如何

发布时间:2022-11-14 06:47:19

① 清朝的GDP是世界第一吗

近十年来,中国在全球GDP的排名和比例一路飚升:2003年时还只排在世界第七位,随后就大举发力,2004年超过意大利,2005年超过英国,2006年超过法国,2007年超过德国(调整后数据),2010年超过日本上升到世界第二,2012年虽然排名未变,但却首次超过了美国的一半——这个排名在二战后,只有日本在泡沫经济时期,借助日元的巨幅升值才达到过。而在同期,中国GDP占全球总量的比例,也从不到4%上升到10%多。

中国崛起,因此被证明再不是一种假说或者希望,而是不争的客观事实。但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许多人不仅不愿意公开承认这一事实,并且指望通过指鹿为马的手段,继续搅乱大众的思想。

清末上海街景图

于是同样在这几年,一种“清朝直到末期,GDP仍然居于世界前列”的说法在媒体和网络上被广泛传播。其内容主要是宣称,清朝时中国的GDP长期是世界第一,在1820年左右达到最高峰,占世界的33%,哪怕到了晚清末年,占世界GDP的比重也仍在11%左右,与当代中国占世界的经济比重基本相当。

而紧接着这种论调的评论,有的还似意在提醒,切莫因为已有的成绩就沾沾自喜,国大并不一定就必强,但另一些却是公开借着“11%、33%”之类的数字大肆发挥,把今日中国比作晚清,鼓吹(中国)GDP无用论,字里行间全是对当代中国成就的贬低与不屑。

虽然大多数人第一感觉都会惊讶于这种说法与通常的历史记忆完全不符,但由于此说声称,其数据都是出自于英国着名经济史和经济统计学家安格斯·麦迪森的相关权威着作,因此仍然很有迷惑性。有的读者甚至真被他们吓到了,担心中国如今的经济是不是也和晚清类似,外表虽然庞大,内里却没有多少意义。

实际上,这是一件通过剪裁资料、歪曲原意的方法,有意误导读者的典型事例。

麦迪森的数据如何被歪曲原意

笔者查证,麦迪森在其着作《世界经济千年史》中,确实提出过中国在1820年和1900年,占世界经济比重大约为33%和11%的观点(注1)。

但是,麦迪森在书中同时明确声明,因为他认为用汇率换算方式,将各国各地区的GDP转换为同一种基准货币,并不能令人满意的衡量实际价值,所以他采取的转换方式是购买力平价转换系数(PPPs)(是一种根据各国不同的价格水平计算出来的货币之间的等值系数,以对各国GDP进行合理比较。《经济学人》杂志用“巨无霸指数”做了形象说明:如果一个麦当劳巨无霸在美国的价格是4美元,在英国是3英镑,那么美元与英镑的购买力平价汇率就是3英镑=4美元。但是,这种理论汇率与实际汇率可能有很大的差距。——观察者网)。

也就是说,虽然麦迪森在书中为了方便起见,在估测近代以前的各地区经济总量时,也使用了“GDP”作为指代的名称,但此“GDP”与现在使用的GDP完全不是同一个意义。打个不太恰当的比方,二者之间的区别,如同东海带鱼和非洲带鱼,除了都叫“带鱼”也都能吃外,根本就不该,也不能混为一谈。

例如,作为《世界经济千年史》全书中最重要的基准年份,根据麦迪森的计算,1990年中国和日本的GDP,分别为2.1万亿、2.32万亿国际元(注2),相差不足10%,而中日按汇率换算方式的1990年GDP,其实分别是0.39万亿美元和3.03万亿美元。两种换算方式的差距高达近八倍。

又例如,按《世界经济千年史》的换算结果,1998年,中国、日本占全球GDP的比例分别为11.5%和7.7%(注3),中国GDP已经是日本的1.5倍之多。但众所周知,以当今通用的汇率换算方法计算,中国直到2010年,GDP才超过了日本。1998年时,中国与日本的GDP实际分别是10195亿和38570亿,中国仅为日本的26.4%。与麦迪森的估计相比,相差有六倍之多。

显而易见,两种换算方式导致的统计差距之大,使得互相间的直接比较,完全失去了意义。而用麦迪森的购买力平价转换系数,计算出的中国经济规模,远远大于按汇率换算方式的结果。

所谓“清朝GDP占世界比例比现在高多了”,就是利用了一般人不了解,引用麦迪斯的相关研究结论,必须同时使用特定的前提与条件,而故意将其与平常使用的汇率换算方式相混淆,才编造出这种似是而非的谣传。

麦迪森如果知道他的数据被人利用,作为否认中国现代经济成就的武器,一定会非常懊恼。事实上,他在多部着作中都热情赞扬了中国经济在当代的复兴。

自然经济的GDP没有实际意义

确实,中国在历史上长期占据了世界最大经济体的位置,这一点在历史学中早就是个常识。但在工业革命之前,全球几乎都是以自然经济为主的,各地区在遥远的地理距离分隔下,所有产品,甚至包括金银这种天然货币,价值都完全不同,很难进行有意义的比较。西方率先进入工业革命后,其它地区就更失去了与之直接比较的基础。

按麦迪森换算,在1820年时,中国和英国各占世界经济的32.9%和5.2%(注4),中国是英国的6倍多,但同期,清朝的年财政收入在4000万两白银上下,而英国则有5000万英磅以上,折合白银约1.5亿两(注5),英国反超中国近4倍。可见自然经济与工业化的商品经济,实在是毫无可比性可言.

因此麦迪森等经济史学家的相关研究,目的在于:考察世界收入与人口的长期变化,解释导致富国成功和阻碍落后地区进步的主要因素。使用GDP等现代经济术语,主要是为了更直观的向读者进行阐述观点,而不是为了编制一份GDP历史排名表,供某些人意淫或者影射。

回首过往,笔者还清楚的记得,仅仅在十多年前,海内外的许多媒体和精英们,三天两头拿着西方大国的GDP数字,来嘲笑中国的进步犹如井底之蛙。现在也许还是这些人,又开始激烈的批判起“GDP崇拜症”,甚至不惜以吹捧晚清为代价。不但外国的月亮比较圆,而且见不得中国的月亮也能圆了。

但是,无论有些人如何擅长把握媒体舆论,操纵流行谈资,事实最终仍然是无法掩盖的:

中国的GDP登顶世界第一,曾经是大多数西方学者不屑于讨论的空想。而现在,大多数经济学家都相信,只要不出现全球性的意外大事,这已经只是一个时间问题了。这个历史性的时刻甚至有可能在今后十年内就会到来。而它意味着自工业革命,西方成为世界主导者以来,全球最大的力量转移事件就在我们这代人眼前发生了。对比1949年前中国陷入的历史低谷,这个客观事实确凿无疑的证明了,自那时起,中国选择的现代化道路,不仅是成功的,而且是极其成功的。

② 清朝时中国经济发展状况

康乾盛世是我国清王朝统治下的盛世。同时也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的最后一次盛世。在此期间社会稳定,经济快速发展,人口增长迅速,疆域辽阔。但始终是以小农经济为主的自然经济,其实,抑制资本主义萌芽也全是是统治者的意思,受中国地理文化影响,而中国小农经济的长期存在是资本主义发展缓慢的根本原因,而西方因地理文化的影响,支持商业发展,促进资本主义发展

但无可置疑的是,康乾盛世是的大清国经济总值占世界3/10以上,国家空前繁荣,政治尚好, 但,相对来说,仍然是走下坡路的,因为此时封建时代已经没落,封建社会已经不能适应先进的政治体制所以,作为中国最后的封建王朝,能有这样的回光返照似的盛世,已经很证明清朝不错了!
(本人写这些好累的,支持一下吧)

③ 清朝的鼎盛时期, GDP是多少是世界第一吗

清朝的鼎盛时期最高的年份达到8000万两白银,高居世界第一。

清朝曾占据世界GDP总量的1/3。最早提出这一观点的似乎是英国学者麦迪森,他的一项推测称,1820年中国GDP占全球总量的33%(当时强盛的英国为5.2%)。

千百年来中国对外贸易的主要货源是陶瓷,茶叶,丝绸。你看看这些东西,用现在的话说全是高附加值的产品,土烧一烧就流光溢彩,树叶摘下来炒一炒味道神秘,最神奇的丝绸,外国人简直无法想象是如何制造出来的。

(3)清朝经济总量如何扩展阅读:

康乾盛世又称康雍乾盛世、康雍乾之治、康乾之治,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的最后一个盛世,同时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回光返照。

该时期经历了康熙、雍正、干隆三代皇帝,持续时间长达一百三十四年,是清朝统治的最高峰,在此期间,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在原有的体系框架下达到极致,改革最多,国力最强,社会稳定,经济快速发展,人口增长迅速,疆域辽阔。

康乾时期国库财政储备充足,最高的年份达到8000万两,常年保持在6000到7000余万两。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恢复到世界的三分之一,大规模蠲免钱粮,康熙、干隆两朝曾五次全免全国农业钱粮近3亿两白银。 当时中国的工业产量,占世界的百分之三十二; 即使是工业革命之后中国和印度的制造技艺虽落后,但似乎并不比欧洲任何国家落后多少。

④ 清朝当时的GDP这么强,为何还会被西方世界看不起

清朝的GDP虽然很强,但是仍然不被西方世界所瞧得起,这就是因为当年的清朝除了在经济实力上面很强之外,在其他地方都是远远不如欧洲的。就是中国最有优势的GDP,也是在欧洲的工业革命进行当中不断被缩小差距,而这缩小差距的速度更是越来越快。

而社会结构的构成远比GDP的占比重要,清朝当时是一个农业大国,它的GDP都是由农业所产生的,而清朝与西方列国的交锋也是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的交锋,所以最后谁可以胜利也是不用我多说的。

⑤ 清朝时期中国gdp真的占世界GDP的百分之八十吗

清代我国的经济总量占全球经济总量的百分比大概只有百分之三十左右,不可能有百分之八十,早期在广州十三行与西方通商,白银大量涌入中国,贸易处于出超地位。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疯狂掠夺我国,我国经济总量占有率稍微下降,以我国当时的生产总值8000万两白银计算,在鼎盛时期为百分之三十左右,1900年我国经济总量为世界百分之十左右。因此应该是百分之八的误写,庚子赔款四亿五千万两白银,相当于我国六年的财政总收入,人均分摊一两白银,西方列强想灭亡我国,彻底控制我国经济命脉。

⑥ 清朝时期gdp是世界第一,为何还被西方列强打的很惨

清朝末年经济已经在走下坡路,而且国防力量以及军事武装力量实在是太差,自然无法抵抗西方列强的入侵。

更恐怖的是,清朝贵族还有一种优越感,认为洋人的船坚炮利都是奇技淫巧,根本打不过他们的刀枪剑戟,所以不屑于去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原地踏步的清朝,根本不可能抵挡日益进步的西方列强的入侵!

⑦ 有很多人说清朝时期中国的GDP世界第一,有数据能证明吗

根据荷兰经济史学家麦迪逊《世界经济千年史》研究成果,在清朝中期的1820年,其GDP占了全球的33%,即使到了晚清依旧占全球GDP的11%。


所以虽然在经济规模上,清朝和英国不是在一个量级,由于清朝是完全的农业国家,而英国已经是一个工业国家,因此英国的动员能力和战争能力远高于清朝。最终在第1次鸦片战争中万里之外的英国,竟然击败了坐拥80万常备军队的清朝。

⑧ 清朝前期 中国的经济实力居第几位

清朝前期中国的GDP总量大约占全世界的32.6%,稳居第一。

⑨ 甲午战争前清朝GDP远超日本,是其5倍,为什么还会战败

我们从甲午战争前中日经济的对比来看,清朝经济总量是日本的数倍,为什么清朝仍会输掉这场国运之战。

影响战争的绝对因素并不是单纯的GDP,经济规模的庞大与经济实力的强大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两国对决,工业质量远重于数量,这个道理放在现在也尤其重要,日本最终取得了对本国发展无比重要的这场国运之战的胜利。

⑩ 清朝的经济怎么样

一,入关后到干隆时期。入关后,清朝的经济一度困难。这主要是因为南明政权的抵抗使富裕的江南成为了一片废墟。清朝统治者又实施圈地,屠城,投充,逃人这些政策。圈地主要是将无主的荒田分给诸王,勋臣和兵丁。然而圈地时往往涉及有主土地,使不少人失去了土地。投充是允许各旗招收贫民役使。满族贵族任意逼迫汉人为奴。逃人法指对逃跑奴隶实施严惩。“扬州十日”,“嘉定三屠”让这些地区变为废墟。这些政策惠及了满人,也大大破坏了经济。顺治亲政后,逐步废除了这些政策。 /{EP*,/*
到康熙时,三藩被平定,统一了台湾。他又彻底废除上述政策,奖励垦荒,多次普免钱粮。康熙帝还下令治理黄河水患。这些措施使国内经济开始迅速发展。康熙帝还下令在广州,漳州,宁波和云台山(连云港)开放对外贸易。当时,欧洲工业革命尚未开始,产品难以与清朝竞争。于是,清朝的对外贸易一直处于出超的地位。出口产品主要有丝绸,茶叶,瓷器,棉布等。进口商品有胡椒,象牙等。由于外国每年要向中国购买大量产品,而中国进口的商品都是奢侈品,销售量不多。所以对外贸易成为一项重要的经济产业。对外贸易的发展促进了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这使得资本主义开始缓慢发展。 ud63f` W]4
到雍正时,又进行赋税改革。清王朝建立后,国赋征纳仍遵行一条鞭法,按明朝历年间的则例征收,地赋和丁赋发别征课。但随着土地兼并的日益严重,地银和丁银分别征收的弊端日益突出;由于人口增长快于土地面积的增加,土地又不断集中到大地主手里,农民不断丧失土地,又要承担沉重的丁赋,所以无地农民被迫逃隐,既影响了国家税收,又造成社会不稳。为了解决这一矛盾,康熙五十一年(公元1712年),针对“户口日增,地未加广”的情况,规定固定丁银数量,此后所生人丁,不再征赋。康熙五十五年(公元1716年),将固定的丁银首先在广东摊入田亩征收,并逐渐推行于全国。雍正元年,彻底实施“地丁合一”。地税从此称为“地丁”,这就是清朝“摊丁入亩”的赋税改革。地丁完全按田亩征收,不论豪绅富户还是一般农民,田多则赋多,无田则无税,使赋税负担趋于合理。摊丁入亩,不仅是明朝一条鞭法以来赋役内容的继续简化,更重要的是全国赋役制度的一次再统一,不仅有利于国家财税制度的贯彻,而且促进了各地社会经济的发展。 @Y?#Sl*
到干隆时,政府又下大力气治理海塘,使江浙地区免受海潮袭击。干隆皇帝重视发展商业并给予宽松政策.他规定商人到歉收的地方销售粮食,可以免关榷米税,允许百姓贩运少量食盐.金融机构(票号)在干隆朝也开始出现.由于生产的发展,国家财政收入开始逐年提高.干隆皇帝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并拓广了领土.这使得国家耕地面积扩大.雍正二年,全国可耕面积683万余顷,干隆31年扩大到741万余顷.明朝时从国外引进的玉米和番薯也推广到全国各地。但是,清朝的经济衰落的苗子也在干隆后期开始出现。如干隆皇帝推行闭关锁国,就限制了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而他的“十全战功”也耗费了许多钱。再加上贪官污吏不断出现。干隆末年自然灾害又频发。 goLL;AL
在这一时期,清朝的经济逐步恢复与发展。商业和内河运输发达。商业的发展促进了城市的繁荣。原来的大城市如北京,江宁(南京),更加繁华。以盐业为主的扬州,丝织为主的苏杭,外贸为主的的广州发展很快。资本主义开始缓慢发展。江苏,浙江的丝织业,广东的炼铁,云南的炼铜,江西的制瓷都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这样有利于手工业的发展。但清朝的经济也在干隆后期开始走下坡路。这主要是因为闭关锁国,土地兼并和吏治腐败。 _PPy44r2
二,嘉庆至鸦片战争前。嘉庆元年,爆发了几十万人参与,历时九年的白莲教起义。这使得户部存银下降。大官僚和地主拼命兼并土地,导致农民逃亡,沦为佃户和流民,耕地面积锐减.清朝政府一向不注意制约土地兼并。而企图通过加强垦荒来解决土地问题。然而,在当时,人口增长与耕地面积扩大的矛盾已经出现了。而且并非所有农民都愿意背井离乡去各地垦荒。这些人又不想沦为佃户。于是只能起来造反。嘉庆帝又重农抑商,压制各地工矿业。由于政府过高的征课,商人亏本。抑商政策在以前恐怕还有些用。但在手工业发达的时候,这使得手工业开始萎缩。再加上闭关锁国政策,结果资本主义难以发展。因为商人使货物在各地流通。没有了他们,货就难以售出。结果清朝经济开始步入衰落阶段. C=-=_>Q,L<
三,鸦片战争后到清朝灭亡。鸦片战争后,从香港和五口输入的外国商品,开始冲击中国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几千年来中国传统的经济结构开始发生变化。棉纺织是中国最重要的手工业部门,也是农村家庭手工业的根基。它因洋布,洋纱等大量进口而逐渐受到破坏。其它手工业部门,如冶铁,制针等行业,也受到进口工业品的排挤。广大农民和手工业者蒙受了破产失业的痛苦,加剧了社会的矛盾和危机。从商路上说,鸦片战争前江浙的丝茶都由陆路经江西,过梅岭到两广,再由广州的洋行卖给外国人。五口通商后,江浙丝茶改由上海出口,这条商路就断了。原先在那里挑但搬运的,拉纤引渡的,开客店的,都失了业,生计无着。这就引发了多次农民起义。后来又爆发了太平天国运动。清政府遭遇财政危机。清政府为了筹集军费镇压太平天国起义,什么办法都想到了。结果是人民吃尽了苦头。预征钱粮,钱粮津贴,浮收大大加重了农民的负担,生活无法过下去;铸大钱,发行大额钞票引发通货膨胀,货币贬值,并引发私铸之风;厘金苛重,危害商民,大大地加重了百姓的负担。 G `+T+
同治初年至光绪朝中期(60年至90年代),以奕 欣与曾国藩为首的洋务派掀起了一场旨在“求强”,“求富”,的洋务运动。开始创办的是一系列的军事工业,后来又创办了一系列的农用共矿业和交通运输业。商办企业即民族资本企业也开始出现,到甲午战争时已有170家,集中在缫丝,面粉,机器修造等企业。洋务运动和资本主义的产生促进了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清朝经济略微恢复。 Qd)q([
甲午战争之后,帝国主义对华经济侵略、全面展开。它们由商品输出发展到资本输出。光绪28年(1902),帝国主义国家在华投资就达8.127亿美元。它们采取四种方式向中国输出资本:(-)政治贷款:为偿还日本赔款的光绪21年(1895)“俄法洋款”(4亿法郎),22年的“英德洋款”(1600万英镑),24年的“英德洋款”(1600万英镑),数额巨大,利息很高,都附有政治条件。(二)向铁路投资:甲午战争后,英,俄,德,美在中国争夺得19000余里的铁路投资权和修建权。(三)投资矿山:从光绪25年(1899),美国和中国合办门头沟煤矿开始,其他帝国主义国家纷纷效尤,攫取多个矿山投资和开采权。(四)开设工厂。甲午战争后,属于外国资本家的有900多家。帝国主义的投资控制着中国的经济部门,还控制中国的财政经济命脉。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经济危机日益加深。中国人民为了晚救民族危机,在甲午战争后几年里兴起了兴办资本主义企业的高潮。在上海,江苏,湖北和浙江一带,官僚,地主和商人纷纷创办纺织,缫丝,面粉,火柴,制药,印刷等企业和采矿业。但清政府限制资本主义的发展,又大量搜刮民脂民膏,经济发展缓慢。 R$v[!A+:'
到了1901年,清政府实施新政,奖励工矿业。这次新政加强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力量。清朝经济开始好转。然而清朝灭亡的时候也要到了。

与清朝经济总量如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如何做好财富与幸福的决策 浏览:736
结婚三周年怎么表达爱情 浏览:57
兵团九师工作事业单位怎么样 浏览:661
陶瓷杯与骨瓷杯哪个更健康 浏览:727
310在爱情数字里什么意思 浏览:130
什么软件把自己变美女 浏览:391
美女和帅哥的全家福该怎么画 浏览:307
欧美女人穿什么衣服好看 浏览:817
有哪些表示幸福的诗句 浏览:35
幸福生活节节高的儿童舞蹈视频有哪些 浏览:375
老班长说幸福就是什么补充完整 浏览:72
家庭幸福美好如何做 浏览:534
肥城和宁阳事业编哪个好 浏览:301
美女组团偷项链是什么电影 浏览:722
对中医事业有什么追求 浏览:461
经济下行该如何面对 浏览:451
如何谈幸福恋爱 浏览:787
中国古代爱情电视剧有哪些 浏览:924
合肥和中山哪个经济发展好 浏览:308
红米note9pro如何快速打开健康码 浏览: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