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循环经济与清洁生产在废物管理模式上有什么不同
循环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它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而不是机械论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传统经济与循环经济的不同之处在于:传统经济是一种由“资源-产品-污染排放”单向流动的线性经济,其特征是高开采、低利用、高排放。在这种经济中,人们高强度地把地球上的物质和能源提取出来,然后又把污染和废物大量地排放到水系、空气和土壤中,对资源的利用是粗放的和一次性的,通过把资源持续不断地变成为废物来实现经济的数量型增长。
与此不同,循环经济倡导的是一种与环境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它要求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其特征是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所有的物质和能源要能在这个不断进行的经济循环中得到合理和持久的利用,以把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晌降低到尽可能小的程度。循环经济为工业化以来的传统经济转向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提供了战略性的理论范式,从根本上消解了长期以来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尖锐冲突。“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是循环经济最重要的实际操作原则。
清洁生产
清洁生产是指将综合预防的环境策略持续地应用于生产过程和产品中,以便减少对人类和环境的风险。清洁生产包括节约原材料和能源,淘汰有毒原材料并在全部排放物和废物离开生产过程以前减少它。
对产品而言,清洁生产策略旨在减少产品在整个生产周期过程(包括从原料提炼到产品的最终处置)中对人类和环境的影晌。
清洁生产是循环经济的基石,循环经济是清洁生产的扩展。在理念上,它们有共同的时代背景和理论基础;在实践中,它们有相通的实施途径,应相互结合。
我国的生态脆弱性远在世界平均水平之下,人口多,耕地减少、用水紧张、粮食缺口、能源短缺、大气污染加剧、矿产资源不足等不可持续因素造成的压力将进一步增加,其中有些因素将逼近极限值。面对这样的生存威胁,推行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是克服我国可持续发展“瓶颈”的唯一选择。
虽然清洁生产在产生初始时,着重预防污染,在其内涵中包括了实现不同层次上的物料再循环外,还包括减少有毒有害原材料的使用,削减废料及污染物的生成和排放以及节约能源等要求,与循环经济主要着眼于实现自然资源,特别是不可再生资源的再循环的目标是一致的。
2. 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的区别与联系
两者最大的区别是在实施的层次上。在企业层次实施清洁生产就是小循环的循环经济,一个产品,一台装置,一条生产线都可采用清洁生产的方案,在园区、行业或城市的层次上,同样可以实施清洁生产。而广义的循环经济是需要相当大的范围和区域的,如日本称为建设“循环型社会”。推行循环经济由于覆盖的范围较大,链接的部门较广,涉及的因素较多,见效的周期较长,不论是哪个单独的部门恐怕都难以担当这项筹划和组织的工作。
3. 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是怎样关系
清洁生产是单一的生产活动。
循环生产是多方位的生产活动。
循环生产过程中,可以包含单一的清洁生产活动。
4. 如何理解清洁生产,生态工业,循环经济
.清洁生产、生态工业和循环经济是当今环保战略的3个主要发展方向,三者有共同之处,又有各自明确的理论、实践和运行方式.笔者在对三者的内涵作了简单介绍之后,着重从理论上探讨环境管理延伸到企业、企业群落和国民经济一切相关领域的必然性和合理性,提出并论述了生态工业与循环经济的前提和本质是清洁生产,从优质资源、生态和环境总量保有量的角度探讨了循环经济对我国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性.
5. 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的联系
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两者之间究竟有什么关系呢?对这个问题如果没有清楚的认识,就会造成概念的混乱,实践的错位,既冲击清洁生产的实施,也不利于循环经济的健康展开。
清洁生产是循环经济的基石,循环经济是清洁生产的扩展。在理念上,它们有共同的时代背景和理论基础;在实践中,它们有相通的实施途径,应相互结合。
1.两个概念的提出都基于相同的时代要求
工业社会由于以指数增长方式无情地剥夺自然,已经造成全球环境恶化,资源日趋耗竭。在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的指导下,1989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制定了《清洁生产计划》,在全世界推行清洁生产。1996年德国颁布了《循环经济与废物管理法》,提倡在资源循环利用的基础上发展经济。二者都是为了协调经济发展和环境资源之间的矛盾而应运而生的。
我国的生态脆弱性远在世界平均水平之下,人口趋向高峰,耕地减少、用水紧张、粮食缺口、能源短缺、大气污染加剧、矿产资源不足等不可持续因素造成的压力将进一步增加,其中有些因素将逼近极限值。面对名副其实的生存威胁,推行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是克服我国可持续发展“瓶颈”的唯一选择。
2.均以工业生态学作为理论基础
工业生态学为经济——生态的一体化提供了思路和工具,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同属于工业生态学大框架中的主要组成部分。工业生态学又可译为产业生态学,以生态学的理论观点研究工业活动与生态环境的相互关系,考察人类社会从取自环境到返回环境的物质转化全过程,探索实现工业生态化的途径。经济系统不单受社会规律的支配,更要受自然生态规律的制约。为了谋求社会和自然的和谐共存、技术圈和生物圈的兼容,唯一的解决途径,就是使经济活动在一定程度上仿效生态系统的结构原则和运行规律,最终实现经济的生态化,亦即构作生态经济。
3.有共同的目标和实现途径
虽然清洁生产在产生初始时,着重的是预防污染,在其内涵中包括了实现不同层次上的物料再循环外,还包括减少有毒有害原材料的使用,削减废料及污染物的生成和排放以及节约能源、能源脱碳等要求,与循环经济主要着眼于实现自然资源,特别是不可再生资源的再循环的目标是完全一致的。
从实现途径来看,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也有很多相通之处。清洁生产的实现途径可以归纳为两大类,即源削减和再循环,包括:减少资源和能源的消耗,重复使用原料、中间产品和产品,对物料和产品进行再循环,尽可能利用可再生资源,采用对环境无害的替代技术等,循环经济的3R原则就源出于此。
4.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的区别和联系
两者最大的区别是在实施的层次上。在企业层次实施清洁生产就是小循环的循环经济,一个产品,一台装置,一条生产线都可采用清洁生产的方案,在园区、行业或城市的层次上,同样可以实施清洁生产。而广义的循环经济是需要相当大的范围和区域的,如日本称为建设“循环型社会”。推行循环经济由于覆盖的范围较大,链接的部门较广,涉及的因素较多,见效的周期较长,不论是哪个单独的部门恐怕都难以担当这项筹划和组织的工作。
就实际运作而言,在推行循环经济过程中,需要解决一系列技术问题,清洁生产为此提供了必要的技术基础。特别应该指出的是,推行循环经济技术上的前提是产品的生态设计,没有产品的生态设计,循环经济只能是一个口号,而无法变成现实。
6. 什么是循环经济与清洁生产
循环经济理论的诞生开启了源头预防和全过程治理替代末端治理的新局面,成为国家环境与发展政策的主流。循环经济以资源综合利用最大化和污染排放最小化为主线,逐渐将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生态设计和可持续消费等融为一套系统。循环经济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选择,是重新审视人与自然关系的必然结果。
7. 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的区别
简单的说清洁生产就是整个生产过程污染物排放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达到绿色生产,污染物排放为零,对社会和生活环境没有危害;循环经济是整个生产过程不仅没有产生废弃物,而且每个环节的废物可以被下一个生产环节利用
采纳哦
8. 从清洁生产到循环经济,从环境材料到生命周期评价,这些新的理念对你有什么启
体现了环境保护学科的观念上的发展,由关注单一污染源的浓度,产品生产过程中污水废气排放,深入到全面,到关注产品全过程碳排放,对于环境的影响全过程的评价。对于既要金山银山,也要青山绿水。对于新技术的利弊分析提供环保方面的评价标准和依据,在项目建设初期就做到更清洁更加环境友好。
清洁生产体现对生产过程中减少浪费,循环经济强调对于资源充分利用,生命周期评价能为一些短期投入较大但是长远来看对环境有好处的技术和方法提供有力支持。
9. 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
循环经济
是对物质闭环流动型经济的简称,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它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
清洁生产、生态工业与循环经济
1、共同点是提高环保对经济发展的指导作用
对传统环保理论的冲击和突破
2、生态工业与循环经济的前提与本质是清洁生产
工业生态学不是自然生态学的简单模仿
生态工业也不是传统意义上简单的资源综合利用和废物综合利用。
相反,生态工业主动地审视、积极地改进和革新整个工业网络;仅具备废物综合利用功能的工业不是生态工业。
10. 如何理解清洁生产,生态工业,循环经济
清洁生产.循环经济.两者最大的区别是在实施的层次上。在企业层次实施清洁生产就是小循环的循环经济,一个产品,一台装置,一条生产线都可采用清洁生产的方案,在园区、行业或城市的层次上,同样可以实施清洁生产。而广义的循环经济是需要相当大的范围和区域的,如日本称为建设“循环型社会”。推行循环经济由于覆盖的范围较大,链接的部门较广,涉及的因素较多,见效的周期较长,不论是哪个单独的部门恐怕都难以担当这项筹划和组织的工作。
清洁生产、生态工业与循环经济
1、共同点是提高环保对经济发展的指导作用
对传统环保理论的冲击和突破
2、生态工业与循环经济的前提与本质是清洁生产
工业生态学不是自然生态学的简单模仿
生态工业也不是传统意义上简单的资源综合利用和废物综合利用。
相反,生态工业主动地审视、积极地改进和革新整个工业网络;仅具备废物综合利用功能的工业不是生态工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