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利用丘陵发展经济
发展丘陵种植(养殖)业,在丘陵上种植一些当地适宜生长的经济作物
或者在丘陵上养殖一些比较有发展前途的动物
2. 为什么青岛的发展比威海快
地理决定的。青岛烟台威海看似差不多,其实还是有区别的,烟台的海在北面,威海也是。
1、青岛有个胶州湾,在中国达到胶州湾这样儿的级别的湾有湛江,舟山,湾是非常利于军事补给的地势。为什么不在乳山,荣成等地方建军事基地,没有很好的地势。
2、青岛有崂山,崂山是中国海岸线最高地势,站的高打的远啊。在山上架炮,无论是打陆地目标还是海上目标,太舒适了。
3、青岛的地下花岗岩较多,地基比较扎实,丘陵多,沿海的同时又非常适合挖防空洞,造地面建筑。丘岭地貌对于阻挡台风有很大的帮助,查一下数据就知道不少台风吹到青岛就从旁边威海和日照绕开了,地势给青岛挡了无数的灾害,可以说是非常适宜经济发展的一个地方。
4、青岛往西北方向是一马平川,从北京往青岛运输补给还是投送兵力都是非常快速的。反而烟台威海的路上丘陵多,地势不平,路途遥远,给补给后勤带来非常大的损耗。
3、如上所述,拿下青岛,基本等同于拿下山东,等同于割裂了中国南北,等同于北京被孤立| ू,等同于选在日韩脖子上的利刃。军事重要性不言而喻。山东向东直接可以封锁朝鲜半岛,进入日本海。是威慑日韩的存在。而所以无论是解放前还是解放后,青岛都是发展的重点。
3. 丘陵地区应该如何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发展经济
丘陵地区地形地貌、气候、土壤条件多样,为种养殖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由于复杂多变的地形地貌和多种植物的生长,再加上各地浓郁的地方民俗文化的挖掘开发,也为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当然,受丘陵地形影响,我县也存在不利因素,比如中低产田面积较大、村社道路建设质量较差、农民居住环境卫生状况不良、教育、医疗等社会事业发展滞后等.
推进丘陵地区新农村建设,一是要发挥优势,培育壮大农民增收骨干项目.在畜禽养殖业上,要以畜禽养殖为载体,以沼气池建设为枢纽,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同步提高;在竹类产业上,要在竹的深加工上做文章,要与改善生态环境,发展旅游产业有机结合,保护和合理利用竹资源;在水果、茶叶生产上,要把丘陵地区农户的庭园经济发展壮大为区域优势项目.要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变资源优势为商品优势;要把农产品加工与旅游商品的开发相结合,实现旅游业和农产品加工业的互动共融.要发挥丘陵地区广大农村具有秀丽的自然风光,清新空气、众多的娱乐休闲项目、价廉物美的无公害绿色食品,浓郁的地方民俗风情等优势,发展乡村旅游业,增加农民收入.二是要突出重点,切实加强丘陵地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4. 为什么沿海大城市青岛的城建其实很一般,不是怎么很繁华
作为中国沿海大城市的青岛,在城市建设方面和繁华程度方面虽然不如一线城市上海、广州和深圳,但远比其他沿海城市要好,主要体现在市南区前海一线、崂山区、西海岸新区、高新区近些年的基础建设突飞猛进。之所以看上去不是特别繁华,主要原因是青岛正在投入巨额资金修建地铁、高铁和胶东国际机场,没有把更多资金用于地面建筑。
5. 为什么很多人都觉得青岛超级好,济南就不那么好呢,我觉的他俩差不多啊
为什么很多人都觉得青岛超级好啊?济南就不好呢?我觉得他俩差不多啊,其实在回答你的这个问题之前,我要告诉你,青岛的那台是沿海城市,沿海城市一般都比内陆城市发展的更快一些,因为他可以通商,可以冲汤,可以贸易的快一些,所以经济增长的比较快,所以说沿海城市比内陆城市有一些优点
6. 青岛的道路为什都很短地形为什么像丘陵
地理位置:青岛市地处山东半岛东南部,位于东经119°30'~121°00',北纬35°35'~37°09'。东、南濒临黄海,东北与烟台市毗邻,西与潍坊市相连,西南与日照市接壤。全市总面积10654平方公里,其中市区(含市南、市北、四方、李沧、崂山、城阳、黄岛七区)1102平方公里,所辖胶州、胶南、即墨、平度、莱西五市9552平方公里。
历史沿革:青岛地区昔称胶澳。1891年(清光绪十七年)清政府议决在胶澳设防,是为青岛建置的开始。翌年,调登州镇总兵章高元率部移驻胶澳。1897年老11月,德国以"巨野教案"为借口强占胶澳,并强迫清政府于1898年3月6日签订《胶澳租借条约》。从此,胶澳沦为殖民地,山东也划入德国的势力范围。1914年11月,日本取代德国侵占胶澳,进行军事殖民统治。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中国人民为收回青岛英勇斗争,迫使日本于1922年2月4日同中国政府签订《解决山东悬案条约》。同年12月10日,中国收回胶澳,开为商端口,设立胶澳商端口督办公署,直属北洋政府。其区域与德胶澳租界地相同。1929年4月,南京国民政府接管胶澳商端口,同年7月设青岛特别市。1930年改称青岛市。 1938年1月,日本再次侵占青岛。1945年9月,国民党政府在美国支持下接收青岛,仍为特别市。 1949年6月2日,青岛解放。1981年4月,青岛被列为全国防部15个经济中心城市之一;1984年4月,被列为全国14个进一步对外开放的沿海港口城市之一;1986年10月15日,被国务院正式批准在国家计划中实行单列,赋予省一级经济管理权限;1994年2月,被列为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之一。
自然环境:青岛为海滨丘陵城市,地势东高西低,南北两侧隆起,中间低陷,其中,山地约占全市总面积的15.5%,丘陵占25.1%,平原占37.7%洼地占21.7%。全市海岸分为岬湾相间的山基岩岸、山地港湾泥质粉砂岸及基岩砂砾质海岸等3种基本类型。 浅海海底则有水下浅滩、现代沁下三角州及海冲蚀平原等。
* 山脉:全市大体有3个山系。东南是崂山山脉,山势陡峻,主峰海拔1132.7米。从崂顶向北绵延至青岛市区。北部为大泽山(海拔736.7 米,平度境内诸山及莱西部分山峰均属之)。南部为大珠山(海拔486.4米)、小珠山(海拔724.9米)、铁橛山(595.1米)等组成的胶南山群。市区的山岭有浮山(海拔384米)、太平山(海拔150米)青岛山(海拔128.5米)、信号山(海拔99米)、伏龙山(海拔86米)、贮水山128.5米等。
* 河流:市共有大小河流224条,均为季风区雨源型,多为独立入海的山溪性小河。流域面积大于100平方公里的33条。按照水系分为大沽河、北胶莱河及沿海诸河三大水系。
* 海域:全市海岸线(含所属海岛岸线)总长为862.64公里,其中大陆岸线730.64公里,占山东省岸线的1/4强。海岸线曲折,岬湾相间,主要是崂山湾、王哥庄湾、青山湾、太清湾、流青河湾、崂山口、沙子口湾、麦岛湾、浮山湾、太平湾、汇泉湾、前海湾、(又称栈桥湾)、胶州湾、唐岛湾、灵山湾等32个海湾。
* 海岛:全市有海岛69个。其中,小青岛、小麦岛、团岛、团岛鼻、黄岛的吉岛是人工陆连岛,只的63个岛四面环海。69个海岛绝大多数距离大陆不超过20公里,最远的千里岩岛,距陆约64公里。在这69个海岛中,只有10个海岛有固定居民。
* 气候: 青岛地处北温带季风区域,属温带季风气候。市区由于海洋环境的直接调节,受来自洋面上的东南季风及海流、水团的影响,故又具有显着的海洋性气候特点。空气湿润。雨量充沛、温度适中,四季分明,市区年平均气温12.2℃。全年8月份最热,平均气温25.1℃;1月份最冷,平均气温-1.2℃。降水量年平均为775.6mm,春、夏、求三级雨量较多。年平均气压1008.0mm,年平均风速5.3m/s,以南东风为主导风向,年平均相对湿度73%,7月份最高,为89%;12月份最低,为68%。青岛海雾多频,年平均浓雾51.3天,轻雾108.2天。
* 潮汐:青岛属正规半日潮港,每个太阴日(24时48分)有两次高潮和两次低潮。潮差为1.9~~~3.5米,大潮差发生于朔或望(上弦或下弦)日后2~3天。8月份潮位比1月份潮位一般高出0.5米。青岛验潮站1950~1956年观测的平均潮位被命名为"黄海平均海水面",其高度在青岛观象山国家水准原点下72.289米。中国自1957年起,国土的地物高程即以此为零点起算。
景观特色:青岛地区历经沧桑,有着丰富的文化旅游景观,根据景观的空间分布和文化内涵,可分为各具特色的四大区域,即:西部旧城区(西方近代城市风貌)、东部新区(现代化国际城市风貌)、市区腹地(胶东民俗文化风貌)、郊区(历代文物古迹风貌)。到青岛来游览,即可享受宜人的气候和优美的风光。又可在观赏中外文化碰撞交融的结晶中产生深层次的思索和启迪,因而具有很高的旅游美学价值。具体说,青岛地区景观具有以下特点:
一是岬湾相间,沙软滩平,岛礁曲折,城伴海生,海增城色。
二是山险峰秀,或旷或幽,鬼斧神工,城隐于山,山为城骨。
三是欧风建筑,衣衫延伸,造型别致,红顶石墙,精巧玲珑。
四是宗教建筑别具韵味,市区的天主教堂、崂山的道观庙院、珠山佛寺尼庵,其建筑造型迥异,气氛庄严肃穆、空灵圣洁。
五是名人故居之密集国内罕见;
六是民俗景点分布广、传统悠久、种类繁多、民族文化底蕴深厚。
七是文物古迹遍布辖区各市、区,古朴凝重、清幽典雅。
八是东西文化水乳交融、相得益彰。
7. 青岛为什么丘陵很多
丘陵是青岛地区的主要地貌类型,面积6753937亩,占全市总面积的41.04%。(一)侵蚀—剥蚀高丘陵总的分布脉络不太明显,山势比较缓和,地貌形态比较单调。主要分布在崂山及小珠山侵蚀—剥蚀低山区的周围地区。崂山低山区的东南端有崂山头(海拔372.8米),北面有四舍山(海拔326米)、姚家山(海拔215.5米)、台子山(海拔310.8米)、黄山(海拔257米),西面有午山(海拔398.3米)及浮山(海拔368米);小珠山低山区的西、北面有镜台山(海拔263米)、建楼(海拔369.4米)、捉马山(海拔237.9米),以及胶州湾以南沿海的高丘陵,以大珠山(海拔486米)为代表,由燕山晚期花岗岩组成,山体拔地而起,山顶面平齐,以西北向南达海岸分布,十分峻伟。(二)侵蚀—剥蚀低丘陵是青岛地区广泛分布的地貌类型之一。由变质岩、花岗岩、火山岩以及砂岩等各种岩类组成,可以与陆域所有的地貌类型衔接。其中海拔100~200米左右的高低丘陵分布更为普遍,表现为起伏和缓的宽谷缓丘地形。该类型主要分布在东南部及北面,即崂山、小珠山及铁橛山、大泽山等低山高丘陵区边缘。由于受构造岩相控制及不同岩性抗蚀差异,呈现出一些海拔在50~100余米孤立残丘、孤岭。低丘陵的下界可直接与各类平原或海滩等接触,沿海岬角地区则直接构成基岩海岸。低丘陵区内,由于第四纪残坡积及坡洪积发育,在海拔30~50米处冲沟等微地貌十分发育。如洪山坡—浮山后一带,佛耳崖村,南岭等地区。丘陵上部土质较差,系剥蚀性风化土,中下部是基岩或冲积土。
8. 青岛的地理环境与天气对青岛的物产有什么影响
青岛地理环境优越,气候适宜农业生产的全面发展,资源比较丰富,农业开发历史悠久。
青岛物产富饶,有许多闻名全国的特产:
青岛啤酒:享誉世界的啤酒极品。 原因:地处胶州湾,被德国地理学家看到了她的优势进而发展为其势力范围,德国的啤酒工业传到这里。后面应该不用详细解释了吧
贝雕:青岛是贝雕这一新兴工艺品的诞生地。以珍稀螺壳为原科,综合玉、木雕和螺钡镶嵌等工艺特点,精心雕琢成平、浮、立体形式的挂画、首饰和旅游纪念品,青岛各大商场均有销售。 原因:靠海近,气候适宜,有利于海洋里生物的生长。崂山石:又称海底玉,因该石资源有限,限制开采,现已不易获得,已成名石中之骄子。
崂山云峰茶:屑于绿茶,特别是茶内氦基酸和咖啡碱含量高,茶汤浓醇鲜灾,饮后颊齿留香。崂山矿泉水:官含矿物质,味甘醇厚,取崂山百米以下之活水,水质绝佳。 这三个都与崂山的特殊地理位置有关。我只是简单写了一下,如果你想得到详细的资料,我建议你看看青岛市志。
9. 山地丘陵地区如何布局发展
当前丘陵山区的农业生产仍处于广种薄收的状态,低产田,低产园(如桔园,茶园等),低产林(如油茶林、油桐林、杉木林等)占很大的比例,不仅浪费了宝贵的光、热、水和土地资源,而且造成水土流失,生态环境恶化。产生粗放经营的根本原因是经济、文化落后,缺乏物资(如化肥、农药、机械、能源等)投入和科学技术的引进。因此,大幅度增加对丘陵山区的物资投入,促使科技进山,是逐步实现集约化经营的必要条件。
丘陵山区的地貌特征是山地多、耕地少。当前丘陵山区的农业主要集中在山间河谷的少数耕地上,而大量的山坡地没有得到合理利用,尤其是坡度为25°以下的缓坡地具有发展经济林的良好条件,应重点开发利用,并应根据各种条件,发展果、茶、桑及用材林等。针对山区气候特点,布局山区多层次的立体农业,大力发展多种经营,维护和改善山区生态环境,以获得较理想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下层(海拔300~400m以下)主要以种植业为主,在保证粮食稳步增长,自给有余的前提下,扩大经济作物面积,适当发展亚热带经济林果,大力发展薪炭林,积极开发草食畜禽和水产养殖,提高农业气候资源利用率。
中层(海拔400~800m)可在保证粮食自给或基本自给的前提下,大力发展经济林和用材林,开发名、特、优农产品,利用草山、草坡发展草食畜禽。交通方便,离城市较近的山区,可利用夏季凉爽气候种植番茄,甜椒,萝卜等蔬菜作物,充分发挥山区气候资源优势。
上层(海拔800~1000m以上)则以林为主,大力发展用材林,水源涵养林和药材,适当发展食用菌,实行保护性开发,增强生态效益,对山顶的森林植被必须保护,有条件的山区逐步发展旅游业。本区山体高度一般约为1000~1500m,人类活动主要在1000m以下。800~1000m以上基本是林农湿冷气候层,南、中、北亚热带有所区别。水稻种植上限高度,中亚热带可达1200~1400m,北亚热带为900m左右。北亚热带玉米种植上限高度达1500m左右。采取分散小群放牧的方式可以利用草山发展养牛、养羊业。
10. 青岛市生态环境分析与生态市建设
一、青岛市生态系统分析
1.青岛市生态系统的特征及总体框架
(1)生态系统的总体特征
1)海陆交互作用,生态敏感性强。青岛市陆地总面积107×104km2。海岸线总长730km。港湾众多,海陆交互作用强烈,对外界干扰的敏感性很强。
2)生态系统的结构较为复杂。青岛是低山、丘陵、平原交错,生态功能互补性强。湿地生态系统面积较大,且类型多样。此外,河网系发育良好,成为海陆物质、能量交换的重要廊道。因此生态系统优化协调的潜力较大。
3)生态系统的生产潜力大。青岛地处北温带季风区域,由于海洋环境的直接调节,水热资源充足,水热同季,生物活动频繁,生态系统的自然生产潜力较高。
4)人类活动强烈、景观破碎性严重。青岛市位于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带,人口密集,经济发展迅速,自然生态景观破坏严重,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丧失严重(谢花林等,2005)。
(2)海陆生态系统总体构架
海陆两大生态系统的交互作用维持着青岛市生态系统的平衡,山地和丘陵形成陆地的基本构架,是陆上物质的主要来源,即是重要的水土保持区域。陆上河流和近岸地区是海陆相互作用的重要通道,也是海洋与陆地的物质交流网络。河流三角洲、海湾和潮间带湿地区是维持海陆两大生态系统能量交换、保持其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的生态敏感区。
(3)海陆通道与重点生态区
大泽山、大小珠山地区和崂山是青岛市重要的陆上物质来源区,构成青岛市重要的陆源生态区。大、小沽河是青岛市具有大尺度空间范围的海陆物质交换通道,几乎贯穿全市,其次是胶莱河及其支流。近海海域、潮间带湿地和河流三角洲是陆上物质汇集区,构成本区重要的海汇生态区。因此,陆上重要的陆源区、物质交换通道和海汇区是需要保护的重点生态区。
2.青岛市的主要生态问题
1)海陆交互地带的丧失;
2)生物多样性减少;
3)河湖萎缩;
4)水土流失加剧。
二、青岛市生态系统可持续利用与生态市建设
1.青岛市生态系统持续利用
地理条件是城市发展的基础,生态环境是城市演化的保证。这二者不仅为城市发展提供空间载体和维持正常运转的各种物质与能量,并使其在城市内良性流动,而且还容纳、消减城市系统产生的废弃物,减轻城市压力。复杂多样的生态系统结合多元的城市自身系统交互作用为城市发展创造了优美的环境条件和蓬勃发展的动力源泉,这是区域城市可持续发展和良性循环的物质基础。近年来,城市的发展与生态系统之间的矛盾日趋尖锐,致使原有生态平衡遭受破坏。这种影响已经渗透、影响、危及到了产业体系、自然生态系统、区域可持续发展,甚至人类的生存条件和生活质量。因此,需要科学认识区域生态系统的特征,合理地管理区域生态系统,确定其发展的方向。生态系统管理正是管理者与科学家之间的桥梁,可以实现生态系统多个产出目标及其整体性(或可持续性)。运用生态系统管理的相关理念,青岛市区域生态系统持续管理的对策建议如下(谢花林等,2005):
1)维护和强化区域整体山水格局的连续性;
2)保护和恢复区域湿地生态系统;
3)以循环经济理念推行工业生态化策略;
4)进行基础生态环境保护建设;
5)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环境保护工程;
6)实施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
总之,在区域生态系统中,资源开发和产业布局与自然生态环境息息相关,以自然要素为主的自然生态环境在区域中的发展与保护应受到重视,因此,区域空间的生态系统管理要有利于自然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完善调整,减少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有害冲击,同时应根据景观生态学的相关原理,保持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促使系统结构完整多样,保证自然生态系统的空间规模和空间关联。生态系统管理在我国尚处在探索阶段,这里以青岛市为例初步探讨了区域生态系统持续利用管理的框架和对策,但区域生态系统持续利用管理的理论与方法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2.青岛生态市建设规划
(1)生态市建设的基础条件
1)优势条件:优越的地理位置,明显的区位优势;良好的经济基础、稳定的社会保障;扎实的工作基础、良好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丰富的自然资源、优良的生态环境本底。
2)制约因素:社会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压力还相当大,资源短缺已经成为制约青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生态环境状况不容乐观。
3)形势与任务:“大而强、富而美”宏伟目标的构想,为青岛生态市建设提供了有利契机,生态市建设是青岛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需要,是青岛提高综合实力和整体竞争力的必由之路。
(2)规划目标与规划实施战略部署
为加快生态型城市建设步伐,青岛市政府将生态市建设列为一项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系统工程,科学规划生态市建设,确立了三步实施目标。第一步:2007年以前,完成重点区域和重点项目的生态环境保护及基础设施建设,集中解决对生态环境质量至关重要的问题,使生态市建设的各项指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第二步:2008~2015年,用8年左右时间,使生态环境质量全面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生态型产业体系初见规模,基础设施和生态法制建设基本完善,形成基本适应可持续发展需要的良性生态系统。第三步:2016~2020年,全面实现生态市建设规划目标,形成合理的经济结构和城市布局结构,具备完善的环境基础设施和污染预防控制系统,环境质量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建成比较完善的城市生态系统。
(3)生态功能区划
生态功能区划采用三级分类体系。一级区划分为“三区一线”,即山区丘陵结构性控制区、环胶州湾及两翼沿海产业重点发展区和中部平原生态农业发展区3个一级区,一线为海岸线。二级区划将3个陆域一级区划为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保护性利用区、引导性开发区和建设开发区;将近岸海划分为开发利用区、治理保护区、自然保护区、特殊功能区、预留区。三级区划是在二级区的基础上,将青岛划分为11类、53个三级区。
(4)其他
1)生态经济体系建设。
2)资源保障体系建设。
3)生态环境体系建设。
4)人居环境体系建设。
5)可持续发展安全体系建设。
6)生态文化体系建设。
7)重点建设项目。以规划近期为重点,开展10项重点综合建设项目,包括生态文明建设项目、胶州湾沿线生态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崂山生态环境综合整治项目、中心城市自然生态体系建设项目、区域自然生态体系保护与建设项目、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综合整治项目、水库水源地面源污染防治项目、采石场恢复治理项目、小流域水土流失控制恢复项目、海洋生态环境综合整治项目、生态工业示范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