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我国最早开放的4个经济特区及后来开放的14个沿海开放城市
4个经济特区:厦门与深圳、珠海、汕头;沿海开放城市:大连、秦皇岛、天津、烟台、青岛、连云港、南通、上海、宁波、温州、福州、广州、湛江、北海。
1980年10月,国务院批准设立厦门经济特区,厦门与深圳、珠海、汕头一起成为我国最早设立的四个经济特区之一。
沿海开放城市(coastal open city)是指中国沿海地区对外开放的、并在对外经济活动中实行经济特区的某些特殊政策的一系列港口城市,也是经济特区的延伸。
开放一些沿海开放城市,是根据邓小平的创议而采取的对外开放的又一战略决策。1984年,首批沿海开放城市诞生:大连、秦皇岛、天津、烟台、青岛、连云港、南通、上海、宁波、温州、福州、广州、湛江、北海,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第一批对外开放城市。
(1)内地的经济特区有哪些扩展阅读:
开放沿海城市的意义
1、增加与扩大对外开放的窗口,可以使外商有更多的投资场所与选择余地,进一步发展引进外资与先进技术的工作。
外资增加,不仅可以弥补国家建设资金的不足,而且会带来某些先进技术或先进的管理经验。引进技术,用于老企业的技术改造,和建立一批新兴的企业,使沿海城市的经济建立在先进技术基础之上。
2、在沿海城市,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兴办产品出口企业,发展旅游业,可以为国家吸收更多的外汇。内地的产品也可以通过沿海开放城市走向世界,有些产品在内地粗加工,到沿海开放城市精加工,可以增值。
‘贰’ 中国有哪几个经济持区
1980年8月26日,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5次会议决定,批准国务院提出的决定在广东省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省厦门建立经济特区。1980年国务院提出的《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规定:特区鼓励客商及其公司投资设厂或与我方合资设厂、兴办企业和其他工业,并在税收、金融、土地和劳动工资等方面予以适当的优惠条件。这4个特区的总面积为526.26平方公里,实行不同于内地的管理体制和以中外合资、合作经营企业、外商独资企业为主,多种经济并存的综合企业、综合体制。
‘叁’ 中国的经济特区有哪几个
国家的经济特区有: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喀什、霍尔果斯。
‘肆’ 1980年中国建立了哪几个经济特区
1980年中国建立了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这四个经济特区。
中国经济特区诞生于70年代末,80年代初,成长于90年代。经济特区的设置标志中国改革开放进一步发展。截至2019年6月,中国大陆地区共有7个经济特区。
1979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同意在广东省的深圳、珠海、汕头三市和福建省的厦门市试办出口特区。1980年5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决定将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这四个出口特区改称为经济特区。1988年4月,设立海南经济特区。
1992年中国加快改革开放后经济特区模式移到国家级新区,上海浦东等国家级新区新的特区扩大改革等发展起来,成为中国新一轮改革重要标志。
2010年5月,中央新疆工作会议上中央正式批准霍尔果斯、喀什设立经济特区。
(4)内地的经济特区有哪些扩展阅读:
建立经济特区的重大意义在于:
1.可以利用外资引进技术,提高产品质量,增强产品竞争力;
2.可以利用外商销售渠道,适应国际市场需要和惯例,从而扩大出口,增加外汇收入;
3.有利于引进先进技术,了解世界经济信息;
4.有利于学习现代经营管理经验,培训管理人才;
5.可以扩大我们走向世界的通道,开辟世界了解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窗口。
‘伍’ 中国将在内地成立哪四个特区 名称,
城市特区(4个):深圳,珠海,汕头,厦门 省级特区(1个):海南 此外还有14个沿海开放城市:上海、深圳、厦门、广州、青岛、温州、天津、大连、珠海、宁波、烟台、南通、福州、秦皇岛
‘陆’ 中国经济特区有哪些
中国经济特区是在国内划定一定范围,在对外经济活动中采取较国内其它地区更加开放和灵活的特殊政策的特定地区。
中国的经济特区:
深圳(2020平方公里)
珠海(1687.8平方公里)
厦门(1565平方公里)
汕头(2064平方公里)
海南岛(33920平方公里,当时的中国最大的经济特区。)
喀什(111794平方公里,介于经济特区和其他特殊经济区的一种国家级试验区)
实际上现在各个省、各个市都还有自己的开发区之类的实行特殊经济政策的区域,在某种意义上也是经济特区,只不过没有正式的国家级名义而已。
从特征上讲,经济特区是我国采取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吸引外部资金、特别是外国资金进行开发建设的特殊经济区域;从功能上讲,经济特区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窗口、排头兵和试验场。这既是对经济特区特殊政策、特殊体制、特殊发展道路的概括和总结,也是对经济特区承担的历史使命和实际作用的概括和总结。
经济特区的目的和作用可以概括为:
(1)扩大本国的对外贸易;
(2)引进更多的国外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
(3)增加就业机会,扩大社会就业;
(4)加快特定地区经济发展与经济开发的速度,形成新的产业结构和社会经济结构,对全国(地区)经济发展形成吸纳和辐射作用;
(5)获得更多的土地出售、出让和出租收益。
‘柒’ 中国13个经济特区是哪些
中国只有8个经济特区。
1979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同意在广东省的深圳、珠海、汕头三市和福建省的厦门市试办出口特区。1980年5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决定将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这四个出口特区改称为经济特区。1988年4月,设立海南经济特区。
1992年中国加快改革开放后经济特区模式移到国家级新区,上海浦东等国家级新区新的特区扩大改革等发展起来,成为中国新一轮改革重要标志。
2010年5月,中央新疆工作会议上中央正式批准霍尔果斯、喀什设立经济特区。
1979年春天,邓小平这位不平凡的老人以一个不平凡的设想,使得中国南方一个再平凡不过的小渔村成为我国第一个经济特区,并在之后的20年中作为中国改革的试验区和先遣队,带动着中国改革的前进步伐。
1980年5月正式成立的深圳经济特区,东起人鹏湾边的梅沙,西至深圳湾的蛇口工业区,总面积327.5平方千米。毗邻香港,交通便利,气候温和,风景优美,在利用外资发展经济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深圳原来只是一个三三万人的简陋、狭窄的小镇,但到1984年,人口已增长到30万,工业企业由224家发展到609家,工业总产值从6000万元发展到18亿元;
完成基建投资36亿元,竣工面积608万平方米,基本上完成了30平方公里新城区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人均国民牧人达到1000美元,在全国城市中率先步人了“小康”。
随着深圳经济特区的建立,“经济特区”这种特殊的改革产物在我国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1981年底,我国最小的经济特区、面积仅52.6平方千米的汕头经济特区成立。
1988年,全国人大批准建立我国最大的经济特区:海南经济特区。至1999年7月,我国共建成6个经济特区,对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大量资金,对带动和促进内地经济发展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捌’ 1980年中国建立了哪几个经济特区
1980年5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决定将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这四个出口特区改称为经济特区。1988年4月,设立海南经济特区。
1979年4月邓小平首次提出要开办“出口特区”,后于1980年3月,“出口特区”改名为“经济特区”,并在深圳加以实施。按其实质,经济特区也是世界自由港区的主要形式之一。
以减免关税等优惠措施为手段,通过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鼓励外商投资,引进先进技术和科学管理方法,以达促进特区所在国经济技术发展的目的。经济特区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灵活的经济措施和特殊的经济管理体制,并坚持以外向型经济为发展目标。
中国经济特区诞生于70年代末,80年代初,成长于90年代。经济特区的设置标志中国改革开放进一步发展。截至目前,中国大陆地区共有7个经济特区。
中国建设和发展经济特区的基本经验主要有:
1、完善投资环境,包括完善投资的物质环境和人际环境。前者为基础设施结构中以通电、通水、通路、通讯、通煤气、通排污、通排洪和平整土地为主体的“七通一平”等;
后者包括政治条件(政治、社会、政策等的稳定和法制的健全)、管理水平(政府的效率等)、经营条件(货币和物价、外汇管制、金融、信息服务和自主权等状况)、人口素质和市场、政策优惠(税费等)等;
2、外引内联有机结合,发挥特区的“四个窗口”(技术、知识、管理和对外政策)和两个扇面辐射(对内和对外)的“枢纽”作用;
3、努力探求建立一种灵活而有效地适应国际市场规律的特区经济体制模式。为此,需在计划管理体制、企业管理体制、基本建设管理体制、流通体制、价格体制、劳动人事制度和工资制度以及财政金融体制等方面进行一系列改革。
(8)内地的经济特区有哪些扩展阅读
建立经济特区的重大意义在于:
1、可以利用外资引进技术,提高产品质量,增强产品竞争力;
2、可以利用外商销售渠道,适应国际市场需要和惯例,从而扩大出口,增加外汇收入;
3、有利于引进先进技术,了解世界经济信息;
4、有利于学习现代经营管理经验,培训管理人才;
5、可以扩大我们走向世界的通道,开辟世界了解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窗口
‘玖’ 五个经济特区谢谢
我国的五大经济特区分别是:珠海市、汕头市、厦门市、深圳市和海南省
1980年,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设立经济特区。
1980年10月,国务院批准在湖里2.5平方公里范围内设立厦门经济特区,湖里成为厦门经济特区的发祥地。1981年10月15日,随着破土动工的一声炮响,厦门经济特区在湖里拉开了建设的序幕。1985年,国务院批准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三角洲为沿海经济开放区。中央1985年85号文件说,“厦门特区扩大到全岛,实行自由港的某些政策,是为了发展东南经济,加强对台工作,和平统一祖国大业作出的重要部署。”
1988年,海南省被批准为经济特区。
1990年,中央决定开放开发浦东。1992年,又进一步扩大到沿江岳阳等五个城市。
第一个经济特区——深圳经济特区,1980年5月正式成立。深圳特区位于广东省的南部沿海,东起大鹏湾边的梅沙,西至深圳湾畔的蛇口工业区,总面积327.5平方公里。它毗邻香港,交通便利,气候温和,风景优美,在利用外资发展经济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根据中央的指示,深圳特区将建成以发展工业为重点的工、商、农、牧、住宅、旅游等多种行业的综合性特区。
无论从城市的GDP还是社会的满意程度以及创新能力来讲,深圳无愧五大经济特区之首; 深圳经济特区成立于1980年,是我国除海南省以外最大的经济特区。深圳是“移民城市”,它的人口多数是来自外地,它也是个狭长的城市,东西长81.4公里,南北最窄处却只有10.8公里。深圳这座新兴的城市整洁美丽,四季草木葱笼,当地政府因地制宜地开发了不少旅游景点,将自然风光与人工建筑巧妙结合。值得一提的是,深圳的人造景观开发得相当成功,对于这座天然美景相对匮乏的城市来讲,众多优秀的主题乐园使它仍然成为一个旅游热点。
“移民城市”的历史渊源:宋朝,蒙古大军挥师南下,南宋小皇帝赵丙与大臣、官兵,由杭州沿海边逃走,经福建、汕头、惠州等地,一直逃到珠江口的伶仃洋边,走投无路时,大臣背着小皇帝跳海自尽,而宋朝的遗民百姓就在深圳湾一带流落异乡,从此被称作“客家人”,深圳成为移民小镇。80年代,来自五湖四海的外乡人,闯荡深圳,成为新一代深圳人。
继深圳后,中国又相继成立了4个经济特区:1980年开始建设的珠海经济特区,1981年开始建设的厦门经济特区, 1982年开始建设的汕头经济特区。1988年4月13日七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了《关于海南经济特区的决议》,划定海南岛为海南经济特区,实行比中国其他经济特区更加开放、灵活的体制和政策,授权海南政府更大的自主权。
珠海经济特区 珠海,没有深圳的名气,却是实在靠着澳门的内地城市.在多年的发展中,经济没有出现过较大的偏差,也获得了适宜居住的美名,可以排名榜眼; 珠海是我国的经济特区,这座新兴的海滨城市最大的特点就是清洁、空气清新,曾被联合国评为中国最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珠海的海岸线绵长,共有大小岛屿146个,有“百岛之市”的称誉。宁静、休闲是人们对珠海的第一印象,初到珠海的人会感到惊奇,在这样一个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竟有这份清净的感觉。环岛全览亚热带风情,当街品尝原味鲜嫩的海鲜,漫步在绿树成荫的长街,近海聆听渔女晚唱……虽然珠海和大多数的沿海城市并无二致,但人们依然钟情于它不焦不躁、务实的城市精神。
厦门经济特区 1980年10月,国务院批准在厦门西北部湖里的2.5平方公里范围内设立厦门经济特区。1984年3月,特区范围扩大到厦门全岛(包括鼓浪屿),面积131平方公里,并逐步实行自由港的某些政策。港区自然岸线64.5公里,水深12米 1-10万吨级码头泊位16个,集装箱专用码头5个 1-5千吨码头泊位18个。厦门市由厦门本岛、鼓浪屿岛、九龙江北岸沿海地区及附近小岛、海域和同安县组成,总面积1516平方公里。(厦门本岛略显五边形,东西宽12.5公里,南北长约13.7公里,面积128.18平方公里。1955年10月,亦集海峡长堤筑成,使厦门本岛与大陆相连,成为半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