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经济状态 > 威海农业农村经济怎么样

威海农业农村经济怎么样

发布时间:2022-11-06 23:36:40

① 山东威海市经济怎么样

威海经济

近年来,威海市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高速发展,整体实力显着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是全国综合经济实力50强城市之一。2001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达到627.1亿元。

工业

威海拥有可供合作的良好工业基础。现已基本形成了以机械、电子、化工、建材、轻工、纺织等行业为支柱,塑料、丝绸、医药、食品、工艺美术等行业为骨干的门类齐全的生产体系。主要定型产品2000多种,有700多种产品进入国际市场。威海是中国地毯、钓鱼竿、小型木工机械的最大产地,是中国轮胎的第二大产地,也是中国农用运输车、汽车、连杆、浓缩果汁的主要生产基地。子午线轮胎、高速传真机、电子电话机、电脑软磁盘、终端显示器、高能蓄电池、高效节能灯及海洋生物制品等已成为威海市新兴的主导产业和产品。

农业

威海市是山东省粮食基地和花生、水果、水产品重点产区。2001年粮食总产量94万吨,花生总产量24万吨,以苹果为主的果品总产量53万吨,水产品产量237万吨,水产品产量居中国地级市之首。

对外经贸

威海市是中国最早的对外通商口岸之一,已与世界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客商建立了长期稳固的经贸关系,2001年,全市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达23.9亿美元,其中出口16.1亿美元,商品涉及到15大类的500多个品种。
服务业:
威海依靠独特的地理优势,整洁的环境,中国第一个被联合国评为最适宜人口居住城市,威海的养老服务业僵尸一个大市场,威海养老之都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率先步入养老行业,领导威海养老服务业走向全国走向世界,病危威海的经济发展带来了红利!

威海市历年进出口总额单位:千万美元

外商在威投资发展迅速。截止2001年底,全市累计合同利用外资额37.4亿美元,实际使用额21.3亿美元,前来投资的客商主要来自韩国、香港、日本、美国、台湾、欧盟等49个国家和地区,一批世界知名的跨国公司已来威投资。外商投资企业累计已达到2732家。

② 威海的面积是多大威海现在有多少人口

威海市简介

威海市地处山东半岛最东端,辖荣成市、文登市、乳山市和环翠区,总面积5436
平方公里,总人口246.22万。其中市区面积731平方公里,人口49.6万。
历史沿革 约在7000多年以前,就有人类在这里繁衍生息。公元1398年,明朝
在这里设卫屯兵,称“威海卫”。1898年,被英国租借。1930年10月收回,设威海卫
行政区。1945年设威海卫市,建国后改称为威海市。1987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升为
地级市。
地理特点 这里三面环海,一面接陆。东与朝鲜半岛、日本列岛相对,西与内
陆相接,南可由海上连接东南亚,北与辽东半岛相望,素有“京津的钥匙与门户”之
称,为我国距干果最近的地方,是我国重要的海上交通枢纽和北方对外经贸的出口和
通道。
气候环境 威海市位于东经121°11′~122°42′,北纬36°41′~37°35′
之间,恰好处在我国南北平分线上。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海洋、山林的调节作用,使这
里具有海洋性气候特征。年平均气温12.7℃,平均降水量900多毫米,四季分明,气
候宜人。市区依山傍海,环境优美,大气质量、水质和噪音等环境质量指标达到了国
家标准,是我国第一个“国家卫生城市”、首批“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也是旅
游、避暑、疗养的好地方。
物产资源 全市海岸线长达1000公里,约占山东省的1/3,是我国最大的渔业
生产基地之一,盛产对虾、海参、鲍鱼、贝类、藻类及各种经济鱼等300多种海产品;
这里还是山东省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花生、水果重点产区。“胶东大花生”、“威海
苹果”、“荣成黄桃”、“乳山阳梨”等土特产品驰名中外。地下矿藏品种较多,已
探明可供开采的有金、铁、铜、锌等30多种。威海的花岗石储量大、石质好,“石岛
红”、“文登白”、“乳山黑”花岗石在国内外享有盛名。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地级威海市成立以来,我市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都得到了
迅速发展,整体实力显着增强,城乡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1999年,全市国内生产总
值达到530.7亿元,比上年增长15%,比1987年增长7.5倍,年均递增21.5%;工农业
总产值达到1226.8亿元,比上年增长9.6%,比1987年增长15.7倍,年均递增29.2%。
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占全省的比重,由1988年的4.8%提高到1998年的7.4%,总量在全
省17个地市中的位次由第12位上升到第6位。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等12项主要经济指标
人均值,威海市有6项占全省第一位,5项占第二位。
(一)农村经济 全市现有农业人口166.6万,耕地17.2万公顷。去年粮食总
产量127.3万吨,花生总产27.2万吨。有林地面积26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35.2%,先
后被评为山东省“提前达到省‘八五’绿化标准第一市”、“全国造林绿化十佳城
市”、“国家园林城市”。果园面积4万公顷,果品总产量达80.1万吨。拥有农机总
动力262.7万千瓦。浅海滩涂300万亩,其中已开发200多万亩。1998年,全市水产品
总产量达到221万吨,增长5.2%,水产业总产值达211亿元,连续多年保持了在全国
地级市中双居榜首的地位。乡镇企业总产值达到923.2亿元,增长17.2%;实现利税
83.8亿元,增长18%。农村经济总收入达到897.2亿元,增长17.4%。
(二)工业生产 我市现已形成了以机械、电子、化工、轻工、纺织、建材
等行业为支柱,以塑料、丝绸、钟表、医药、食品、工艺美术等行业为骨干的门类
较为齐全的生产体系,拥有限额以上工业企业1200多家,主要定型产品2000多种。
威海是全国地毯、钓鱼竿、小型木工机床的最大产地,是全国轮胎的第二大产地,
医用高分子制品、皮革制品、程控交换机、农用运输车、果汁加工等在全国也有较
大影响,高速传真机、印刷机械、节能电机、系列光纤电缆、彩色显示器、电脑软
磁盘以及布鞋、刺绣、丝绸等产品在国内外都享有盛誉。1998年,全市完成工业总
产值1054.3亿元,比上年增长9.6%,其中限额以上工业完成产值791.5亿元,增长
16.7%;限额以上工业完成销售收入达555.6亿元,增长14.7%;实现利税62.9亿元,
增长10.4%;工业品出口交货值达到143亿元,增长13.8%;当年完成技改投入46.5
亿元,增长10.1%,实现了速度、效益、创汇、后劲的同步增长。
(三)对外开放 威海是对外开放的“桥头堡”, 以优越的地理位置为依托
的区位优势、以雄厚的工业基础为依托的加工优势、以完善的外贸体系为依托的出
口优势、以海陆空立体交通体系和便捷服务为依托的环境优势,为威海走向世界提
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借助这些优势,全市上下正在构筑全方位、多层次、有重点
的大开放格局。1998年,我们经受了亚洲金融危机的强烈冲击,对外经贸工作仍取
得了较好成绩。全市新批准外商投资企业149家,累计开业外商投资企业1088家;
实际利用外资1.6亿美元,累计达到13.7亿美元;三资企业当年完成产值252.7亿元,
实现利税20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5%和1.1%。目前全市已建立起花生、果品、水
产、畜牧、石材等10大出口生产基地;出口产品有5大类、380多个品种,销往60个
国家和地区。1998年,全市进出口总值达到24.3亿美元,其中,出口18亿美元,比
上年略有增长。对外经济技术合作有了新的进展,年末在外劳务人数达到3332人,
实现营业额3752.7万美元,均比上年有较大增长。国际交流日趋活跃,已与100多个
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贸关系,与英国彻特纳姆市、日本宇部市、韩国丽水市、美国
圣塔巴巴拉市等6个城市建立了友好关系。威海高技术产业开发区规划面积20平方
公里,建成投产工业企业240家;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规划面积34平方公里,建成
投产工业企业189家。目前两区已成为全市对外开放的龙头。

③ 威海的面积是多大

威海市简介威海市地处山东半岛最东端,辖荣成市、文登市、乳山市和环翠区,总面积5436平方公里,总人口246。22万。其中市区面积731平方公里,人口49。6万。历史沿革约在7000多年以前,就有人类在这里繁衍生息。公元1398年,明朝在这里设卫屯兵,称“威海卫”。 1898年,被英国租借。1930年10月收回,设威海卫行政区。1945年设威海卫市,建国后改称为威海市。1987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升为地级市。地理特点这里三面环海,一面接陆。东与朝鲜半岛、日本列岛相对,西与内陆相接,南可由海上连接东南亚,北与辽东半岛相望,素有“京津的钥匙与门户”之称,为我国距干果最近的地方,是我国重要的海上交通枢纽和北方对外经贸的出口和通道。 气候环境威海市位于东经121°11′~122°42′,北纬36°41′~37°35′之间,恰好处在我国南北平分线上。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海洋、山林的调节作用,使这里具有海洋性气候特征。年平均气温12。7°C,平均降水量900多毫米,四季分明,气候宜人。 市区依山傍海,环境优美,大气质量、水质和噪音等环境质量指标达到了国家标准,是我国第一个“国家卫生城市”、首批“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也是旅游、避暑、疗养的好地方。物产资源全市海岸线长达1000公里,约占山东省的1/3,是我国最大的渔业生产基地之一,盛产对虾、海参、鲍鱼、贝类、藻类及各种经济鱼等300多种海产品;这里还是山东省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花生、水果重点产区。 “胶东大花生”、“威海苹果”、“荣成黄桃”、“乳山阳梨”等土特产品驰名中外。地下矿藏品种较多,已探明可供开采的有金、铁、铜、锌等30多种。威海的花岗石储量大、石质好,“石岛红”、“文登白”、“乳山黑”花岗石在国内外享有盛名。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地级威海市成立以来,我市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都得到了迅速发展,整体实力显着增强,城乡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 1999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达到530。7亿元,比上年增长15%,比1987年增长7。5倍,年均递增21。5%;工农业总产值达到1226。8亿元,比上年增长9。6%,比1987年增长15。7倍,年均递增29。2%。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占全省的比重,由1988年的4。 8%提高到1998年的7。4%,总量在全省17个地市中的位次由第12位上升到第6位。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等12项主要经济指标人均值,威海市有6项占全省第一位,5项占第二位。(一)农村经济全市现有农业人口166。6万,耕地17。2万公顷。 去年粮食总产量127。3万吨,花生总产27。2万吨。有林地面积26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35。2%,先后被评为山东省“提前达到省‘八五’绿化标准第一市”、“全国造林绿化十佳城市”、“国家园林城市”。果园面积4万公顷,果品总产量达80。 1万吨。拥有农机总动力262。7万千瓦。浅海滩涂300万亩,其中已开发200多万亩。1998年,全市水产品总产量达到221万吨,增长5。2%,水产业总产值达211亿元,连续多年保持了在全国地级市中双居榜首的地位。乡镇企业总产值达到923。 2亿元,增长17。2%;实现利税83。8亿元,增长18%。农村经济总收入达到897。2亿元,增长17。4%。(二)工业生产我市现已形成了以机械、电子、化工、轻工、纺织、建材等行业为支柱,以塑料、丝绸、钟表、医药、食品、工艺美术等行业为骨干的门类较为齐全的生产体系,拥有限额以上工业企业1200多家,主要定型产品2000多种。 威海是全国地毯、钓鱼竿、小型木工机床的最大产地,是全国轮胎的第二大产地,医用高分子制品、皮革制品、程控交换机、农用运输车、果汁加工等在全国也有较大影响,高速传真机、印刷机械、节能电机、系列光纤电缆、彩色显___器、电脑软磁盘以及布鞋、刺绣、丝绸等产品在国内外都享有盛誉。 1998年,全市完成工业总产值1054。3亿元,比上年增长9。6%,其中限额以上工业完成产值791。5亿元,增长16。7%;限额以上工业完成销售收入达555。6亿元,增长14。7%;实现利税62。9亿元,增长10。4%;工业品出口交货值达到143亿元,增长13。 8%;当年完成技改投入46。5亿元,增长10。1%,实现了速度、效益、创汇、后劲的同步增长。(三)对外开放威海是对外开放的“桥头堡”,以优越的地理位置为依托的区位优势、以雄厚的工业基础为依托的加工优势、以完善的外贸体系为依托的出口优势、以海陆空立体交通体系和便捷服务为依托的环境优势,为威海走向世界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借助这些优势,全市上下正在构筑全方位、多层次、有重点的大开放格局。1998年,我们经受了亚洲金融危机的强烈冲击,对外经贸工作仍取得了较好成绩。全市新批准外商投资企业149家,累计开业外商投资企业1088家;实际利用外资1。6亿美元,累计达到13。 7亿美元;三资企业当年完成产值252。7亿元,实现利税20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5%和1。1%。目前全市已建立起花生、果品、水产、畜牧、石材等10大出口生产基地;出口产品有5大类、380多个品种,销往60个国家和地区。1998年,全市进出口总值达到24。 3亿美元,其中,出口18亿美元,比上年略有增长。对外经济技术合作有了新的进展,年末在外劳务人数达到3332人,实现营业额3752。7万美元,均比上年有较大增长。国际交流日趋活跃,已与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贸关系,与英国彻特纳姆市、日本宇部市、韩国丽水市、美国圣塔巴巴拉市等6个城市建立了友好关系。 威海高技术产业开发区规划面积20平方公里,建成投产工业企业240家;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规划面积34平方公里,建成投产工业企业189家。目前两区已成为全市对外开放的龙头。

④ 山东威海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如何

众所周知,山东如今可谓是我国众多北方省份当中最受欢迎的,也是整个北方地区人口流入最多的省份之一。由此可见,山东这一省份的经济发展还是相当不错的,但与其经济急速发展相同的则是山东省的房价。所以,这为很多来到山东省发展并且想要在此居住的人才设置了相当高的一道门槛,而这道门槛最高的城市自然就是山东省公认的经济最强市青岛市了。


而且威海虽以宜居闻名全国,但作为一座沿海城市,它不但环境优美不输青岛,干净程度甚至可以媲美日本,在与韩国、日本这些国家的经济交流同样也是不输青岛的,所以如果选择在威海市生活的话,你也是可以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的。只要你努力的话,你未来所能达到的成就未必就比在青岛这些城市低。所以,威海市绝对可以说是整个山东省最为吃香的一座城市了。

⑤ 威海为什么不发展文登

经济发展前景不好。文登区是胶东半岛少数的千年古县之一,但是其远离海岸线,本质上又是一个小农村,威海看不经济发展的希望,故不发展它。

⑥ 威海在山东能排个什么名次

威海是一个新兴城市,1987年由县级市升级为地级市。

如果论环境及发展前途,威海在山东省绝对数一数二,如果论经济,现在的威海整体上的经济在山东省内也能进前六(青岛、济南、东营、淄博、烟台、威海)。

【 经济总量 】

国民经济持续较快发展。2007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583.4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5.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27.8亿元,增长4.3%;第二产业增加值978.19亿元,增长15.6%;第三产业增加值477.46亿元,增长17.8%。三次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分别为8.07%、61.78%和30.15%。按户籍平均人口计算,全市人均GDP达到6.32万元,比上年增长14.8%。

农业生产比较稳定 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242.88亿元,比上年增长5.7%。全年粮食总产量95.18万吨,略有下降;人工造林面积5428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37%;肉类、禽蛋类、奶类总产量分别达到11.64万吨、11.04万吨、25.46万吨,比上年增长5.4%、4.3%和10.7%;水产品产量达到264.93万吨,比上年增长1.9%,其中,水产养殖比重达到55.2%,远洋渔业产量增长1.7%。
工业生产较快增长 企业经济效益进一步提高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833个,实现增加值840.93亿元,增长17.1%;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619.8亿元,增长27.2%;实现利税总额262.33亿元,增长28.4%;实现利润总额171.88亿元,增长27.5%。产品销售率98.75%,提高0.2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16.75万元/人,增长23.3%;反映工业经济效益整体水平的综合指数为234.91,提高9.19个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中高新技术产业实现总产值1201.97亿元,比上年增长40%,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30.06%,比年初提高3.1个百分点。
“名牌战略”取得新突破 中国名牌产品新增3个,达到19个;山东名牌产品新增18个,达到91个;全国驰名商标新增3个,达到10个;山东着名商标69个。
服务业繁荣发展 旅游业,全年接待海内外游客1384.69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30.69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0.4%和28.4%。房地产业,完成商品房销售面积328.83万平方米,增长46%;商品房销售额92.16亿元,增长77.3%;开工建设经济适用房6360套、50.26万平方米。交通运输业,年末公路通车里程达到6597.9公里(含农村公路),全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客运量5039万人次,增长9.9%;货运量7278.56万吨,增长10.7%;港口货物吞吐量3180万吨,增长23.8%;集装箱吞吐量50万标箱,增长31%。

【 固定资产 】

全年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50.39亿元,比上年增长22.2%,其中,城镇规模以上投资完成625.3亿元,增长22.4%;第一、二、三产业投资分别增长22.3%、21%、24%;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完成100.44亿元,增长27.3%。全年新开工项目799个,其中,亿元以上大项目26个。消费需求持续活跃。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92.63亿元,比上年增长18.5%,增幅创10年来新高。其中,零售业实现零售额266.09亿元,增长19.3%;餐饮业实现零售额48.74亿元,增长17.7%。城市市场实现零售额286.88亿元,增长19.2%;农村市场实现零售额105.75亿元,增长16.8%。市场价格总水平涨幅较大。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上涨4.37%,较上年提高3.4个百分点,其中,食品价格上涨最快,达到13.54%;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2.71%,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4.48%;房屋销售价格上涨5.7%,其中,住宅商品房销售价格上涨6.4%。

【 对外贸易 】

全年实现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110.81亿美元,首次突破百亿美元关口,比上年增长16%,其中,进口总额41.1亿美元,增长16.1%;出口总额69.72亿美元,增长16%;一般贸易出口额24.17亿美元,增长22.5%;加工贸易出口45.16亿美元,增长12.7%,占出口额的64.8%。出口商品结构进一步优化,机电产品出口31.81亿美元,增长12.2%,占出口额的45.6%;高新技术产品出口16.87亿美元,增长2%,占出口总额的24.2%;韩国依然是威海市重要的贸易出口国,份额占比为30.8%,对欧盟出口份额占比达到19.7%。“走出去”战略实现历史性突破,新增境外企业21家;全年新签订劳务输出合同额4.19亿美元,增长41.9%;外派劳务6966人次,期末在外人数1.34万人,比上年末增长14.4%。对内对外招商引资稳步增长。全年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13.37亿美元,增长2.4%;引进国内资金259.83亿元,增长15.1%;引进内资项目750个,其中,在建亿元以上内资项目104个,实际到位资金127.17亿元。

【 人民生活 】

年末城市建成区面积109平方公里,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6.28%,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23.75平方米。城市公用事业全面发展,全年发电量63.21亿千瓦时,其中工业用电量46.37亿千瓦时,增长9.8%;市区天然气用气人口27万人,用气普及率99.51%;集中供热面积达1759万平方米,增长8.7%。城市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建成威乳高速公路、华能一期、国华一期风电项目,开通了广州、哈尔滨、太原等国内航线以及韩国釜山国际航线,完成了烟威天然气长输管道、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幸福公园环境整治、重点地段光亮改造工程,开工建设市民文化中心、半月湾隧道、大操场拆迁改造、昆明路西延二期工程。环境保护事业继续得到加强。全市完成限期治理项目10项,完成限期治理投资额5916万元;水环境功能区11个,地表水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6个,面积662.9平方公里。

【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 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285元,增长16.5%;农民人均纯收入7737元,增长13.1%。
【就业再就业形势良好】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53457人,其中,失业人员再就业968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1.5%,比上年下降0.1个百分点。
【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 建立了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全市有51.6万名职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有8.4万离退休人员享受养老保险,有54.7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有1.34万人领取了失业保险金,有4570名女职工享受生育津贴待遇。
【科技事业成果丰硕】 全年取得重要科学技术成果107项,其中,达到国际领先及先进水平16项,国内领先及先进水平90项。全年受理专利申请量1913件,比上年增长了18.4%,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321件,增长76%。企业共建立市级以上技术中心91家,其中国家级5家,省级27家。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2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1家,总数分别达到162家和65家。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 撤并农村中小学24处,进一步优化了农村学校布局;城区新建、扩建校舍面积2万平方米,缓解中小学班额过大问题;秋季新学期起对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免杂费1531万元,并首次将中职校、高中和高校贫困生纳入政府财政资助体系。
【其他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全市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36‰,连续9年保持负增长。文化、卫生、体育、广播电视、新闻出版、外事、侨务、史志、档案、气象、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等事业都取得了新的成绩。

⑦ 威海的经济

2014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2790.3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14.50亿元,增长4.2%;第二产业增加值1410.07亿元,增长10.0%;第三产业增加值1165.77亿元,增长10.6%。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8.0:51.5:40.5调整为7.7:50.5:41.8。
全市城镇新增就业4.5万人,其中,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1.1万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9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1.52%。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4%,在消费八大项中,食品类价格上涨4.4%,衣着类上涨3.5%,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上涨2.8%,居住类上涨0.7%,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上涨1.5%,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下降0.7%,交通和通信类上涨0.9%,烟酒类上涨5.5%。全年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下降1.3%,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上涨0.3%。
全市实有市场主体166945户,增长24.1%,其中,新登记市场主体39733户,增长69.6%。实有注册资本2374.61亿元,增长43.9%,其中,新登记注册资本573.28亿元,增长234.7%。 全年实现农业增加值54.13亿元,增长1.8%;林业增加值0.48亿元,增长1.9%;畜牧业增加值31.66亿元,增长4.3%;渔业增加值121.32亿元,增长5.0%;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6.92亿元,增长9.7%。
根据粮食产量抽样调查数据显示,全市粮食总产量达到86.93万吨,下降3.3%。其中,夏粮产量33.76万吨,下降17.0%;秋粮产量53.17万吨,增长8.1%。夏粮减少的主要原因一是粮食播种面积减少,二是春季连续多月无有效降雨,土地干旱严重,对小麦苗情转化及拔节期内生长影响较大。
全年水果总产量99.07万吨,增长5.4%,其中,苹果88.96万吨,增长6.2%。
全年肉类总产量18.20万吨,下降1.4%,其中,猪肉10.95万吨,增长1.0%;禽蛋类总产量14.15万吨,下降0.8%;奶类总产量17.66万吨,增长1.0%。
全年水产品总产量240.25万吨,增长1.0%。水产养殖面积7.77万公顷,增长4.6%;养殖产量160.00万吨,增长2.4%。全年投产专业远洋渔船306艘,远洋渔业实现产量20.1万吨,增长212%。
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551.87万千瓦,增长1.3%;农用排灌机械动力40938台,增长2.8%;农用拖拉机283922台,增长0.5%;全年完成机耕作业面积15.08万公顷,机播面积23.25万公顷,机收面积22.42万公顷。有效灌溉面积12.00万公顷,其中,节水灌溉面积7.80万公顷。
全市规模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到350家。其中,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10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44家,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137家。新注册农民专业合作社439家,总数达到2429家,入社成员14万户,辐射带动农户25万户。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517家,实现增加值增长11.8%。其中,股份制企业增加值增长11.7%,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加值增长14.1%;轻工业增加值增长10.3%,重工业增加值增长13.2%,重工业生产快于轻工业2.9个百分点。在36个行业大类中,有31个行业实现增长,增幅较高的行业是: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19.8%,医药制造业增长15.0%。大中型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增长9.6%。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561.43亿元,增长9.7%;实现利税561.49亿元,增长11.6%;实现利润354.44亿元,增长12.8%。产销衔接良好,产品销售率达98.4%。
全年实现建筑业增加值153.69亿元,增长8.8%。
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229.37亿元,增长15.9%。第一产业投资7.26亿元,下降40.4%;第二产业投资1383.66亿元,增长104.0%,其中,工业投资1270.94亿元,增长101.9%;第三产业投资838.45亿元,下降32.0%。一、二、三产业投资结构为0.3:62.1:37.6。
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357.23亿元,下降13.3%。从房屋建设用途看,住宅投资292.55亿元,下降13.3%,占全部房地产开发投资的81.9%;商业营业用房投资44.42亿元,增长10.8%,占全部房地产开发投资的12.4%。全年房屋施工面积3986.70万平方米,增长1.7%;竣工面积729.19万平方米,下降3.1%;商品房销售面积847.46万平方米,下降3.6%,其中,住宅销售面积占到88.1%。 国内贸易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181.87亿元,增长12.9%。从城乡领域看,城镇消费品零售额986.88亿元,增长13.1%;乡村消费品零售额194.99亿元,增长11.8%。从行业分类看,批发和零售业实现零售额1077.55亿元,增长13.0%;住宿和餐饮业实现零售额104.32亿元,增长11.2%。从经济成分看,非公有经济实现零售额928.09亿元,增长13.3%;公有经济实现零售额253.78亿元,增长11.1%。从企业规模看,限额以上企业实现零售额621.79亿元,增长12.7%,增幅分别比限额以下企业和个体户高1.8和3.3个百分点。从商品类别看,与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商品以及消费升级类商品全面增长。其中,家具类增长32.0%,电子出版物及音像制品类增长23.6%,中西药品类增长23.5%,通讯器材类增长22.5%,化妆品类增长18.5%,日用品类增长17.0%。
对外经济
全年实现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165.87亿美元,下降3.3%。其中,出口总额113.72亿美元,增长6.3%;进口总额52.15亿美元,下降19.1%。从企业性质看,内资企业进出口额80.11亿美元,下降4.6%,占全市的48.3%;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额85.70亿美元,下降2.1%,占全市的51.7%。从贸易方式看,一般贸易进出口额77.25亿美元,下降2.2%,占全市的46.6%;加工贸易进出口额83.18亿美元,下降5.1%,占全市的50.2%;其他贸易进出口额5.39亿美元,增长10.5%,占全市的3.3%。从主要贸易市场看,我市企业与200个国家和地区有贸易往来。其中,与韩国贸易额52.27亿美元,与上年基本持平,占全市的31.5%;欧盟21.95亿美元,增长4.5%,占全市的13.2%;日本18.35亿美元,下降3.7%,占全市的11.1%;美国16.94亿美元,增长0.7%,占全市的10.2%。从出口商品看,机电产品出口45.83亿美元,增长0.1%,占全市的40.3%;纺织服装出口25.40亿美元,增长15.6%,占全市的22.3%;农产品出口15.28亿美元,增长2.8%,占全市的13.4%。
全市新批准外资项目129个,合同外资9.34亿美元,增长1.2%;实际到账外资10.12亿美元,增长10.0%。从实际到账外资来源看,主要来自15个国家(地区)。其中,香港到账外资5.51亿美元,占全市的54.5%;韩国到账外资3.03亿美元,占全市的30.0%;美国到账外资0.85亿美元,占全市的8.4%;欧洲到账外资853万美元,占全市的0.8%。从实际到账外资投向看,第一、二、三产业到账外资分别为0.70亿美元、5.36亿美元和4.06亿美元,分别占全市到账外资的6.9%、53.0%和40.1%。
全市新核准设立境外企业(机构)25家,完成中方投资额4.2亿美元,增长51.5%;对外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7.5亿美元,增长40.1%;外派各类劳务人员12312人,增长2.8%。
全年引进内资项目806个,利用国内资金638.08亿元,增长15.2%。

⑧ 威海有多少人

威海市简介

威海市地处山东半岛最东端,辖荣成市、文登市、乳山市和环翠区,总面积5436
平方公里,总人口246.22万。其中市区面积731平方公里,人口49.6万。
历史沿革 约在7000多年以前,就有人类在这里繁衍生息。公元1398年,明朝
在这里设卫屯兵,称“威海卫”。1898年,被英国租借。1930年10月收回,设威海卫
行政区。1945年设威海卫市,建国后改称为威海市。1987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升为
地级市。
地理特点 这里三面环海,一面接陆。东与朝鲜半岛、日本列岛相对,西与内
陆相接,南可由海上连接东南亚,北与辽东半岛相望,素有“京津的钥匙与门户”之
称,为我国距干果最近的地方,是我国重要的海上交通枢纽和北方对外经贸的出口和
通道。
气候环境 威海市位于东经121°11′~122°42′,北纬36°41′~37°35′
之间,恰好处在我国南北平分线上。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海洋、山林的调节作用,使这
里具有海洋性气候特征。年平均气温12.7℃,平均降水量900多毫米,四季分明,气
候宜人。市区依山傍海,环境优美,大气质量、水质和噪音等环境质量指标达到了国
家标准,是我国第一个“国家卫生城市”、首批“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也是旅
游、避暑、疗养的好地方。
物产资源 全市海岸线长达1000公里,约占山东省的1/3,是我国最大的渔业
生产基地之一,盛产对虾、海参、鲍鱼、贝类、藻类及各种经济鱼等300多种海产品;
这里还是山东省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花生、水果重点产区。“胶东大花生”、“威海
苹果”、“荣成黄桃”、“乳山阳梨”等土特产品驰名中外。地下矿藏品种较多,已
探明可供开采的有金、铁、铜、锌等30多种。威海的花岗石储量大、石质好,“石岛
红”、“文登白”、“乳山黑”花岗石在国内外享有盛名。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地级威海市成立以来,我市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都得到了
迅速发展,整体实力显着增强,城乡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1999年,全市国内生产总
值达到530.7亿元,比上年增长15%,比1987年增长7.5倍,年均递增21.5%;工农业
总产值达到1226.8亿元,比上年增长9.6%,比1987年增长15.7倍,年均递增29.2%。
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占全省的比重,由1988年的4.8%提高到1998年的7.4%,总量在全
省17个地市中的位次由第12位上升到第6位。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等12项主要经济指标
人均值,威海市有6项占全省第一位,5项占第二位。
(一)农村经济 全市现有农业人口166.6万,耕地17.2万公顷。去年粮食总
产量127.3万吨,花生总产27.2万吨。有林地面积26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35.2%,先
后被评为山东省“提前达到省‘八五’绿化标准第一市”、“全国造林绿化十佳城
市”、“国家园林城市”。果园面积4万公顷,果品总产量达80.1万吨。拥有农机总
动力262.7万千瓦。浅海滩涂300万亩,其中已开发200多万亩。1998年,全市水产品
总产量达到221万吨,增长5.2%,水产业总产值达211亿元,连续多年保持了在全国
地级市中双居榜首的地位。乡镇企业总产值达到923.2亿元,增长17.2%;实现利税
83.8亿元,增长18%。农村经济总收入达到897.2亿元,增长17.4%。
(二)工业生产 我市现已形成了以机械、电子、化工、轻工、纺织、建材
等行业为支柱,以塑料、丝绸、钟表、医药、食品、工艺美术等行业为骨干的门类
较为齐全的生产体系,拥有限额以上工业企业1200多家,主要定型产品2000多种。
威海是全国地毯、钓鱼竿、小型木工机床的最大产地,是全国轮胎的第二大产地,
医用高分子制品、皮革制品、程控交换机、农用运输车、果汁加工等在全国也有较
大影响,高速传真机、印刷机械、节能电机、系列光纤电缆、彩色显示器、电脑软
磁盘以及布鞋、刺绣、丝绸等产品在国内外都享有盛誉。1998年,全市完成工业总
产值1054.3亿元,比上年增长9.6%,其中限额以上工业完成产值791.5亿元,增长
16.7%;限额以上工业完成销售收入达555.6亿元,增长14.7%;实现利税62.9亿元,
增长10.4%;工业品出口交货值达到143亿元,增长13.8%;当年完成技改投入46.5
亿元,增长10.1%,实现了速度、效益、创汇、后劲的同步增长。
(三)对外开放 威海是对外开放的“桥头堡”, 以优越的地理位置为依托
的区位优势、以雄厚的工业基础为依托的加工优势、以完善的外贸体系为依托的出
口优势、以海陆空立体交通体系和便捷服务为依托的环境优势,为威海走向世界提
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借助这些优势,全市上下正在构筑全方位、多层次、有重点
的大开放格局。1998年,我们经受了亚洲金融危机的强烈冲击,对外经贸工作仍取
得了较好成绩。全市新批准外商投资企业149家,累计开业外商投资企业1088家;
实际利用外资1.6亿美元,累计达到13.7亿美元;三资企业当年完成产值252.7亿元,
实现利税20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5%和1.1%。目前全市已建立起花生、果品、水
产、畜牧、石材等10大出口生产基地;出口产品有5大类、380多个品种,销往60个
国家和地区。1998年,全市进出口总值达到24.3亿美元,其中,出口18亿美元,比
上年略有增长。对外经济技术合作有了新的进展,年末在外劳务人数达到3332人,
实现营业额3752.7万美元,均比上年有较大增长。国际交流日趋活跃,已与100多个
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贸关系,与英国彻特纳姆市、日本宇部市、韩国丽水市、美国
圣塔巴巴拉市等6个城市建立了友好关系。威海高技术产业开发区规划面积20平方
公里,建成投产工业企业240家;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规划面积34平方公里,建成
投产工业企业189家。目前两区已成为全市对外开放的龙头。

⑨ 威海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的经济概况

经济发展 建区十多年来,累计完成GDP228亿元,年均递增31%;实现工业总产值467亿元,年均递增32%;累计完成财政总收入18亿元,年均递增 43.8%。2003年完成GDP50.1亿元,增长42.7%,工业总产值105.3亿元,增长35.4%,财政收入4.8亿元,增长42.9%。
投资环境 自然环境优美,依山傍海,有绵延二十多公里的沿海防护林带和万亩林场,空气清新,拥有四个天然海水浴场,水清滩缓、沙质柔细,是旅游、避暑、疗养的好地方,也是国内外专家公认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理想之地;区内水、电、路、暖、通讯等设施完善,绿化覆盖率达到41%;政策法规体系完善,各类社会中介服务机构完备,内部管理体制健全,建立了电子政务系统,为投资者提供“一站式”和“一条龙”优质服务。2001年,在全国53个国家级高新区中,率先通过了 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2002年12月被国家环保总局和科技部认定为ISO14000国家示范区。
高新技术 规划兴办了三星、光威、高分子、金猴、托普、万丰、精密印刷、双丰等高科技工业园区。引进了17家科研院所和9所高等院校进区建立科研机构、创办科技实体。创业中心被国家科技部认定为国家级创业中心,孵化器面积达6万平方米。设立种子基金和科技风险投资基金,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打造了融资平台。累计实施火炬、星火和科研计划项目234项,国家“863”计划项目4项。区内形成了电子信息、光机电一体化、生物医药、新材料、海洋生物技术等高新技术产业群。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48.8%。
对外开放 累计批准进区外资项目438项,合同外资额8.4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4亿美元。累计完成进出口总额36亿美元,其中出口21亿美元,年均递增 44.6%,与24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贸关系。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占全区出口产品总额的69%。被国家科技部和外经贸部认定为全国首批16个“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基地”之一。2003年,被国家商务部、科技部等八部门授予“科技兴贸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商贸旅游区内商贸设施完善,生产、生活条件良好。国际海水浴场、卧龙山、小石岛钓鱼公园、北海浴场等旅游景点,年接待游客达100多万人次。国际海水浴场被国家海洋局列入10个定期监测海水质量的重点海水浴场之一。第三产业增加值以年均35%以上的速度递增。
农村经济现有耕地2300公顷,果园5000亩。2002年,粮食产量1.3万吨,油料产量2000吨,蔬菜产量7500吨。蓄牧业收入3400万元,水产业收入1.2亿元。全区农村经济总收入达到36.8亿元。

⑩ 威海经济靠什么

主要靠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2017年全年地区生产总值3480.1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35.48亿元,增长2.5%;第二产业增加值1580.49亿元,增长7.5%;第三产业增加值1664.13亿元,增长9.6%。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6.8:45.4:47.8。

阅读全文

与威海农业农村经济怎么样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如何做好财富与幸福的决策 浏览:740
结婚三周年怎么表达爱情 浏览:59
兵团九师工作事业单位怎么样 浏览:665
陶瓷杯与骨瓷杯哪个更健康 浏览:749
310在爱情数字里什么意思 浏览:134
什么软件把自己变美女 浏览:395
美女和帅哥的全家福该怎么画 浏览:311
欧美女人穿什么衣服好看 浏览:821
有哪些表示幸福的诗句 浏览:39
幸福生活节节高的儿童舞蹈视频有哪些 浏览:379
老班长说幸福就是什么补充完整 浏览:76
家庭幸福美好如何做 浏览:538
肥城和宁阳事业编哪个好 浏览:323
美女组团偷项链是什么电影 浏览:726
对中医事业有什么追求 浏览:483
经济下行该如何面对 浏览:455
如何谈幸福恋爱 浏览:791
中国古代爱情电视剧有哪些 浏览:928
合肥和中山哪个经济发展好 浏览:313
红米note9pro如何快速打开健康码 浏览: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