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历史上的经济危机爆发在那一年
经济危机指的是一个或多个国民经济或整个世界经济在一段比较长的时间内不断收缩(负的经济增长率)。经济危机是经济发展过程中周期爆发的产能过剩的危机,也是经济周期中的决定性阶段。
1825年英国第一次爆发普遍的经济危机,经济危机的冲击。
经济危机从世界经济发展的经验数据看,自1825年英国开始出现第一次周期性普遍的生产过剩危机以来,每隔一定期间就要发生一次。除了上面谈到的19世纪发生的几次危机以外,进入20世纪,在1900年危机之后,又发生了1907年、1914年、1921年、1929~1933年和 1937~1938年的经济危机。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各国又发生了次数不等的经济危机。到目前为止,就几个国家看,发生经济危机的次数是:
美国7次(1948~1949、1953~1954、1957~1958、1960~1961、1969~1970、1973~1975、 1980~1982)
日本7次(1954、1957~1958、1962、1965、1970~1971、1973~1975、1981)
联邦德国7次(1952、1958、1961、1966~1967、1971、1974~1975、1980~1982)
法国5次(1952~1953、1958~1959、1964~1965、1974~1975、1980~1982)
英国7次(1951~1952、 1957~1958、1961~1962、1966、1971~1972、1973~1975、1979~1982)
在上述各次危机中,最严重的一次是战前1929~1933年的大危机,这次危机震撼了整个世界,波及所有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被称为“三十年代的大危机”。它的影响非常大,甚至使德意日走上了法西斯道路,成为二战策源地,是二战爆发的原因。
2. 历史上经历了哪几次经济危机
差不多每隔十年左右就要发生一次这样的经济危机。
自1825年英国第一次发生普遍的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以来,随后发生危机的年份是1836年、1847年、1857年、1866年、1873年、1882年、1890年和1900年。在资本主义自由竞争阶段以及向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过渡时期,差不多每隔十年左右就要发生一次这样的经济危机。
进入20世纪,在1900年危机之后,迄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又发生了 1907年、1914年、1921年、1929~1933年、1937~1938年的经济危机,差不多每隔七八年就发生一次危机。
危机周期性的原因,要从市场经济的运动变化中去寻找。这一基本矛盾虽然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但并不是每时每刻都处于严重激化之中,而是有时尖锐,有时缓和,呈现出一种波浪式发展的状态。
经济危机是这一矛盾激化到一定程度的产物,它又反过来通过对生产力的破坏暂时强制地缓解这一矛盾。但危机并不能消除矛盾,一次危机过去后,随着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其基本矛盾又会逐步重新激化起来,使另一次危机成为不可避免。
正如恩格斯所说:“在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本身炸毁以前不能使矛盾得到解决,所以它就成为周期性的了。生产产生了新的‘恶性循环’”
3. 19世纪欧洲 经济危机
西方是资本主义的故乡,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经济的特有产物。所以从19世纪以来,经济危机几乎是欧美国家的家常便饭。通常认为,从1825年英国发生世界上第一场经济危机开始,这种危机就经常造访西方国家,大约每十年发生一次,如1837年、1847年、1857年和1866年都有发生。
进入第二次工业革命以后,危机更为频繁,直到走向世界大战。两次世界大战均与经济危机有关,或者说都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直接产物。在众多的危机中,美国人特别把1837、1872、1893、1907和1929年这五次经济危机称为大萧条。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照样不能避免危机的袭击。我国有学者指出,战后西方经历了四次普遍性的危机:1948-1949年、1957-1958年、1973-1975年和1979-1982年。
危机造成了生产力的倒退、大量工人失业、社会动荡等。但危机对资本主义的影响是双重的,即一方面它们在某种意义上威胁着资本主义的生存,特别是1929-1933年的大萧条,但另一方面,它们又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以现在的眼光看,以往的危机对资本主义生存的威胁都不太严重,危机后总是走向新一轮的发展。
实际上,通过危机,它消除了一些不利于自身发展的落后的东西,比如淘汰一些落后的生产力,然后通过竞争进入新一轮的繁荣。进一步的观察还能发现,紧随着危机而来的新一轮的经济发展动力,往往来自新生产力的投入使用及国家或企业的经济管理水平的提高。所以,至少在19世纪里,可以说经济危机也是资本主义实现发展的方式之一,舍此它就无法达到淘汰旧的、落后的生产力的目的。
当然,这些都是事后的分析,就当时的西方各国来说,它们走出危机的方式颇值得我们注意。大体上讲,有这么几种:
1、政府为稳定社会而在一定程度上照顾穷苦百姓的基本生活,启动内需,增加就业。这是西方国家发展史上常用的抗危机的办法。早在1848年革命中,法国的临时政府就曾成立国立工厂,当时巴黎加入国立工厂的失业或无业的劳动群众曾多达12万人。不管他们原来的职业如何,他们都参加修桥铺路、扫街种树等工作。
法国临时政府还通过一些规定,如不超过10法郎的典当物品均归还主人(这种物品一般都是贫苦群众的生活必需品),废除中间包工,劳动时间减少一小时(巴黎减至11小时)等。此外,还规定取消零售酒税,废除旧日因无力付清债务而产生的民事拘禁。这些措施的目的都是尽可能使普通劳动人民和小有产者能够生活下去。此类措施在以后的危机中日趋成熟,最典型的举措可从罗斯福新政中看到。但从源头上看,这些做法可以追溯到19世纪上半叶。
2、通过改善管理和提高科技水平,促使产业升级来渡过危机。同时,在保证资本对劳动的统治的前提下,适当调整生产关系,缓和社会矛盾。19世纪下半叶,危机频繁袭击西方各国,但这并不妨碍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全面展开。汽车工业、石油工业、钢铁工业、化学工业等一大批新兴产业,及托拉斯、康采恩等许多新的企业组织和管理方法都是这个时候兴起的。
某种程度上,第二次工业革命可以看成是对危机作出的积极反应。股份公司的大规模扩张和普及也在这个时候,现代企业制度在这时开始全面形成。可以说,这是一个大发展和大动荡的时代。
3、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上面的一些措施也可归结为寻找新的增长点。这种新的增长点有时通过政府干预来实现,有时通过企业或发明家有意无意的创造来实现,但也有的时候是偶然发生的。1848年,整个欧洲都似乎陷入了革命的漩涡当中,马克思曾分析最先进国家的工人有可能通过革命取得政权。
但不久后,他们就发现,资本主义开始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浪潮。其主要原因,竟然是1848年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发现的金矿和1850年在澳大利亚墨尔本发现的金矿,分别称之为旧金山和新金山。正是这两个金矿的发现,使1848年的革命高潮迅速衰退,因为大批失业工人和谋求发财的人涌向这两座金山,欧洲变得“安全”起来了。同时受到黄金的推动,资本主义进入了长达10来年的新一轮的繁荣。马克思曾就此说道,1848年美国加利福尼亚金矿的发现,使“世界贸易第二次获得了新的方向”。他还认为其意义比法国二月革命还要大,其带来的成果比发现美洲大陆还要多。
也许,金矿的发现是必然的,但金矿在什么时候发现,却具有偶然性。所以假如这两个金矿晚十年发现,那么19世纪中期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可能达不到那样的繁荣,可能要更多地经受危机的折磨。不过,像这样的带有戏剧性的世界经济的新的增长点,在今天大概不太会出现了。
以上几种途径,或多或少都能见到政府干预的影子。所以西方国家历史上渡过经济危机的最基本的办法,就是国家越来越大规模地干预社会经济生活。我们通常都知道上世纪30年代初的罗斯福新政,而这种干预其实是从19世纪慢慢发展起来的。
从上面的分析还可以看到,19世纪以来西方国家渡过了众多的危机,他们克服危机的手法多种多样,往往是多种并用。随着资本主义的成熟,他们使用这些方法也日趋完善。但总是有危机发生。不管控制和应付危机的手段多么完善,危机的发生与危机的治理一样,都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看来,危机是市场经济的伴生物,不能希望没有危机的市场经济。但有远见的政府,可以适当把危机控制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所谓可以接受,就是在面临危机时,政府拥有足够的机智和敏捷,使普通百姓仍然能保证基本的生活水平,同时经济结构能得到有效的调整,为下一轮的发展做好准备。在较好的情况下,危机期间一个国家还可能保持较低速度的发展。只有安全地渡过危机,才有可能较快地走向新的繁荣。 (王加丰/浙江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
4. 经济大危机是哪一年
1929年-1933年。
大萧条(英语:Great Depression),又称经济大危机、经济大恐慌,是1929年-1933年之间全球性的经济大衰退、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最为严重的世界性经济衰退。大萧条的开始时间依国家的不同而不同,但绝大多数在1930年起,持续到30年代末,甚至是40年代末。
大萧条是二十世纪持续时间最长、影响最广、强度最大的经济衰退。在二十一世纪,大萧条常被立为世界经济衰退的标杆。大萧条从美国开始,以1929年10月24日的股市下跌开始,到10月29日成为1929年华尔街股灾,并席卷了全世界。
大萧条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带来了毁灭性打击。人均收入、税收、盈利、价格全面下挫,国际贸易锐减50%,美国失业率飙升到25%,有的国家甚至达到了33%。全世界各大主要城市全部遭到重创,特别是依赖重工业的地区。许多国家实际上无法进行建筑工程。农产品价格下降约60%,重击农业。
由于没有可替代的工种,第一产业中的经济作物、采矿、伐木等部门受到的打击最为沉重。有的经济体在30年代中期开始恢复。大多数国家直到二战结束后得以复苏。与其他很多重大历史事件一样,不同经济学派对大萧条的根本原因解释迥然不同。
社会影响
二十世纪20年代被称为“新时代”,财富和机会似乎向刚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获胜的美国人敞开了自己吝啬的大门。整个社会对新技术和新生活方式趋之若鹜,“炫耀性消费”成为时代潮流。胡佛总统也认为,‘我们正在取得对贫困战争决定性的前夜,贫民窟将从美国消失’。
1929年10月29日的美国股灾在黑色星期二开始。这一天,股票一夜之间从顶巅跌入深渊,价格下跌之快连股票行情自动显示器都跟不上。在大萧条中,当时的纽约流行一首儿歌:“梅隆拉汽笛,胡佛敲大钟。华尔街发出信号,美国往地狱里冲。”
可怕的连锁反应很快发生:疯狂挤兑、银行倒闭、工厂关门、工人失业、贫困来临、有组织的抵抗内战边缘等等。
农业资本家和大农场主大量销毁“过剩”的产品,用小麦和玉米替煤炭做燃料,把牛奶倒进密西西比河,使这条河变成“银河”。城市中的无家可归者用木板、旧铁皮、油布甚至牛皮纸搭起了简陋的栖身之所,这些小屋聚集的村落被称为“胡佛村”。
流浪汉的要饭袋被叫做“胡佛袋”,由于无力购买燃油而改由畜力拉动的汽车叫做“胡佛车”,甚至露宿街头长椅上的流浪汉上盖着的报纸也被叫做“胡佛毯”。而街头上的苹果小贩则成了大萧条时期最为人熟知的象征之一。
在那些被迫以经营流动水果摊讨生活的人中,有许多从前是成功的商人和银行家。但美国经济不景气最大且最恐怖的影响,是1933年德国纳粹的胜选。
5. 历史上经济危机的年份
经济危机经济周期
在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过程中,经济危机是周期地重演的,危机与危机之间的间隔表现了一定的规律性。自1825年英国第一次发生普遍的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以来,随后发生危机的年份是1836年、1847年、1857年、1866年、1873年、1882年、1890年和1900年。在资本主义自由竞争阶段以及向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过渡时期,差不多每隔十年左右就要发生一次这样的经济危机。进入20世纪,在1900年危机之后,迄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又发生了 1907年、1914年、1921年、1929~1933年、1937~1938年的经济危机,差不多每隔七八年就发生一次危机。
从一次危机爆发到下次危机开始之间的这个期间,构成资本主义再生产的一个周期,或称经济周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每一个周期都包括危机、萧条、复苏、高涨四个不同的阶段。战后的周期虽然发生了某些形态变化,但四个阶段的交替仍然是周期的基础。
关于经济危机的周期性,有两个问题需要研究。一个是周期性的原因,一个是周期长短的原因。
危机周期性的原因,要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运动变化中去寻找。这一基本矛盾虽然贯穿于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始终,但并不是每时每刻都处于严重激化之中,而是有时尖锐,有时缓和,呈现出一种波浪式发展的状态。经济危机是这一矛盾激化到一定程度的产物,它又反过来通过对生产力的破坏暂时强制地缓解这一矛盾。但危机并不能消除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一次危机过去后,随着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其基本矛盾又会逐步重新激化起来,使另一次危机成为不可避免。正如恩格斯所说:“在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本身炸毁以前不能使矛盾得到解决,所以它就成为周期性的了。资本主义生产产生了新的‘恶性循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 卷,第315页)。
关于周期长短的原因,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当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还没有占统治地位的时候,主要是由固定资本更新的周期决定的。固定资本的更新是资本主义经济周期的物质基础。固定资本的更新必然会引起对机器设备等生产资料的大量需求,从而促进生产资料生产的恢复和发展。这反过来又会增加就业,提高劳动群众的购买能力,扩大消费资料市场,从而促进消费资料生产的恢复和发展。因此,固定资本的更新为资本主义经济走出危机准备了物质条件。同时,它又会引起新的一轮生产过剩,为下一次经济危机提供物质基础。在资本主义的自由竞争阶段,把物质磨损和精神磨损合起来看,大工业中最有决定意义的部门的固定资本,平均大约10年左右就需要实行更新,固定资本的这个平均的生命周期,是决定资本主义经济周期的一个重要因素,为周期性的经济危机的间隔时间创造了物质基础。
实际情况
不但在资本主义以前的社会中,没有周期性的经济危机,就是在资本主义的早期,其经济危机也是不规则的。当时,由于资本主义大工业还不够发达,固定资本的再生产还没有能够成为影响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尽管当时的英国频繁出现过1788年、1793年、1797年、1803年、1810年、1815年和1819年的经济危机,但它们的出现和交替是没有规则的,而且从整个社会来看,危机还是一种局部性的或地方性的。只有当大机器工业发展到对整个社会生产产生决定性影响的程度时,地方性的、局部性的危机才逐渐转变为波及一切主要工业部门、震撼整个资本主义社会的周期性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1825年首先在英国爆发的危机,就是最早一次这样的危机。
固定资本的更新固然是经济周期的物质基础,对危机间隔时间的长短有重大影响,但也不能把这一点绝对化了。上述论断,对于1825年以后的自由资本主义时期,以及对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的垄断资本主义时期,是有效的。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占统治地位的时期,情况却发生了变化。决定周期长短的因素,除了固定资本的更新以外,还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加强干预经济的政策和措施。这些政策和措施在一定的范围内可以延缓或加速经济危机的爆发,情况是错综复杂的,在当代,不能只用固定资本更新这样一个因素去解释经济周期的长短。
6. 第一次经济危机是哪年
自1825年英国第一次爆发普遍的经济危机以来,资本主义经济从未摆脱过经济危机的冲击。
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体制的必然结果。由于资本主义的特性,其爆发也是存在一定的规律。
在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过程中,经济危机是周期地重演的,危机与危机之间的间隔表现了一定的规律性。自1825年英国第一次发生普遍的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以来,随后发生危机的年份是1836年、1847年、1857年、1866年、1873年、1882年、1890年和1900年。在资本主义自由竞争阶段以及向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过渡时期,差不多每隔十年左右就要发生一次这样的经济危机。进入20世纪,在1900年危机之后,迄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又发生了
1907年、1914年、1921年、1929~1933年、1937~1938年的经济危机,差不多每隔七八年就发生一次危机。
7. 英国史上所有的经济危机包括现在的
1、经济危机 1788年
繁荣期 1788—1792年
英国纺织业发展 银行贷款使筹集资金更主容易,工业投资迅猛增长,投资品需求旺盛,生产能力迅速扩大,出口不断增加
2、经济危机 1793年
1792年末,物价开始下降,破产事件开始增加。1793年英国对法国宣战,英国对法国及欧洲大陆的出口严重萎缩,物价急剧下跌, 到1794年,工商业的状况开始好转。
繁荣期 1795年
3、经济危机 1797年
1794年到1795年,英国农业歉收,粮价飞涨,工业品的需求下降。
繁荣期 1798年—1800年 1806年—1809年
好景持续了12年
4、经济危机 1847年—1850年
1847年秋,铁路投机终告破产,英国第九次经济危机开始了。许多线路停目铺设,干线铁路的工程进展大大放慢。恰在铁路危机爆发之际,又出现英国和中欧、南欧地区农业严重歉收。
繁荣期 1851年—1854年 1855年—1856年
5、经济危机 1857年—1858年
1857年12 月英国的工业产值下降了一半,但存货却增加了。纺织工业、冶金工业、煤炭工业都大规模停工、减产,物价急剧回落。美国的冶金工业和纺织工业减产20%-30%,铁路建设工程量缩减一半,许多煤矿关闭,煤价大幅度下跌。
6、经济危机 1867年—1868年
事实上,早在1864年,英国铁路建设规模就缩减了40%,造船业也在1864年达到生产的最高峰并开始收缩。英印贸易逆差在1864年高达3200万英镑,黄金外流严重,1867年春,英国棉花纺织工业生产缩减20%-25%,丝织品输出减少23%。
毛纺织业出口1868年比1866年下降30%。生产下降幅度最大的是英国的重工业。1867年铁路建设比 1866年下降30%。1866年中,苏格兰地区137座炼铁炉大半停止生产。造船业从1865年到1867年下降达40%。
8. 1825年英国经济危机爆发时间、背景、原因以及影响
1825年英国经济危机爆发时间、背景、原因以及影响
1825年,英国发生了一场经济危机,其后将近半个世纪,英国接连发生此类危机,直到1866年,英国的经济才有了喘息的机会,并获得一段稳定期,但经济危机并没有结束。可以说,1825年的经济危机是英国经济危机爆发的开端,这场经济危机是非常值得研究的。背景由于英国对美国铁路建设进行了大量的投资,故美国铁路投机的破产对英国也造成了很大的震动。1847年经济危机结束后,从1850年开始的周期性高涨的最重要的特点是世界贸易急剧的扩大,19世纪50年代世界贸易的年平均增长额比前20年提高了2倍。机器工业的发展,运输业的革命,新兴国家和新兴部门卷入国际商品流通,以及加利福尼亚和澳大利亚金矿的发现都促进了世界市场的迅速扩大。
起因1848年至1858年,美国建成的铁路约达33,000公里,超过了其他国家所建铁路的总和。而英国在40年代的建设热潮中,所铺设的铁路却只有8,000公里。美国铁路事业的蓬勃发展,按道理应会带动其冶金业的大发展,然而,实际情况却不是这样。而且,这一时期,美国生铁产量长期停滞不前,棉纺织业的增长速度也不快。与此同时,铁轨、生铁、机车、棉布和其他英国制成品的进口却增长得十分迅速,英国产品充斥美国市场阻碍了美国冶金业和棉纺织业等当时的重要工业部门发展。
发展随着危机的爆发,美国的银行、金融公司和工业企业大量倒闭。仅1857年一年,就有近5000家企业破产。粮食生产过剩,粮价和粮食出口下降,加上英国工业品的剧烈竞争,促使了美国经济危机的加深。反过来,英国的经济发展也受到美国危机的打击。由英国向之提供资金的美国银行、铁路、商业公司纷纷破产,也使英国的投资者持有的有价证券急剧贬值。1857年秋季,美国还爆发了货币危机,整个银行系统瘫痪了,美国的货币危机在10月中旬达到了顶点,当时纽约63家银行中有62家停止了支付,贴现率竟然超过了60%,股票市场行市则下跌了20-50%,许多铁路公司的股票跌幅达到80%以上。美国的经济危机迅速蔓延到英国和欧洲大陆,引发了一阵又一阵的破产浪潮。
影响1857年经济危机波及面很广,之后,爆发了美国的‘’。其后,奴隶制的消灭、宅地法的实施、重工业的发展,为美国资本主义的加速发展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9.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时间
1825年,第一次英国经济危机,也是世界历史上的第一次经济危机
1837年,第二次英国经济危机
1847年经济危机
1856年法德经济危机 1857年,美国经济危机(迅速发展成第一次世界经济危机)
1866年始发于英国的经济危机
1872年美国铁路投资潮引发经济危机
1882年经济危机
1890年德国交易所危机
1900年俄国金融危机
1907年美国交易所危机
1920年短期经济危机
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
1937年短期经济危机
1967-1968年石油危机
1973年经济危机
1980年经济危机
1989年经济危机
1997年亚洲经济危机
2008年次贷危机
就知道这么多了、、、望采纳~~~
10. 经济危机是哪一年
经济危机是1825年、1907年、1914年、1921年、1929~1933年和1937~1938年。
自1825年英国开始出现第一次周期性普遍的生产过剩危机以来,每隔一定期间就要发生一次。除了上面谈到的19世纪发生的几次危机以外,进入20世纪,在1900年危机之后,又发生了1907年、1914年、1921年、1929~1933年和1937~1938年的经济危机。
经济危机影响
1、经济危机造成了社会财富的巨大浪费,对社会生产力造成严重的破坏。
2、经济危机进一步加深了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3、经济危机进一步激化了社会阶级矛盾。
4、经济危机加剧了发达国家之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矛盾。